学习心得:读《来自上层的革命 - 苏联体制的终结》有感

发布时间:2018-09-08 19:10:44

学习心得:读《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有感

近期,本人拜读了《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一书,感慨颇深:从19221230日苏联成立,到19911225日苏联解体,一个拥有近2000万名党员的政党一夜之间丧失执政地位,一个超级大国短时间内就土崩瓦解、四分五裂,让人痛心疾首、深刻反思。通过阅读学习,我个人认为苏联体制终结的一个深刻教训是苏共特权阶层长期严重脱离群众、漠视民众疾苦、背离人民利益。在反思的同时,更令我坚信: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必须坚定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坚持不懈地加强党员领导干部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定不移地走好群众路线。下面,重点谈谈四个方面的读后感受。

感受一:要得到人民的长期支持,必须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落后,是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段时期内,苏联曾用10年多一点的时间把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走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50100年才能走完的路程,那时苏共是先进生产力和广大苏联人民利益真正的代表者,人民拥护他。但是,后来苏联对外推行霸权主义,支援“世界革命”,与美国搞军备竞赛,把大量资金投向国防,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食品和日用消费品长期匮乏,经济发展衰退,到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经济出现负增长,外债激增,货币大量贬值,物价暴涨,人民群众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十月革命前,俄国人的生活水平位居欧洲第五,1970年后则居欧洲倒数几位。而1990年,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的38%1991年苏联职工月工资只相当于美国人的18.8%。执政搞了70多年的社会主义,人民生活水平却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了悲观失望情绪,对苏共失去信任。“苏联解体不是缺乏大炮和导弹,而是缺乏面包和黄油”。事实证明,物质生活不提高,人民就不会相信、支持执政党,就不会拥护社会主义。

相比之下,我认为我们国家选择了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路十分正确。30余年来,我国的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均国民总收入增长了10余倍,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民生显著改善,国家实施多年种粮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以及目前正在实行的新农保政策深得人心。国家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人民普遍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现在,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改革开放的30余年成为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快、人民生活改善最大的时期,从没有任何政党能如此造福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增进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和信任。

感受二:要得到人民的长期支持,必须始终加强党组织建设,坚定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

苏共建立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经历了国内白卫军和14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进攻,经历了希特勒法西斯入侵的生死考验,但苏共的执政地位没有动摇,党组织还日益壮大。而在1991年,那个没有战争硝烟的年代,苏共却丧失了执政地位,被迫解散,也被他原所代表的工人阶级和苏联人民抛弃。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主要原因是“苏共”内部、特别是领导集体出了问题。苏共领导集体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否定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奉行资本主义“民主化”“自由化”,搞“多党制”,全盘西化,从而加剧削弱、放弃、丧失了“苏共”的执政地位。

习近平同志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这是前车之鉴啊!”

实践证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在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党内党外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理想信仰危机。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要高举旗帜,用科学的信仰、理论、目标来统一思想,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增强对党的领导地位的认识,对民主的认识,对国家领土完整的认识,始终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高度警惕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阴谋。

学习心得:读《来自上层的革命 - 苏联体制的终结》有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