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解放战争

发布时间:2019-02-23


16 解放战争
【课标要求】:解放军的战略反攻以及解放战争的胜利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识点: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刘邓大军等反攻方向;战略决战的胜利;三大战役的胜利及意义。
2、技能:(1)通过对民主革命时期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的能力。(2)通过对解放战争进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对战争进程的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3)通过解放战争中敌我力量变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解放战争进程的教学,教育学生认识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过程与方法:
1)感知→思考→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2)对比探究问题→迁移与拓展
1通过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的教学,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土地改革运动,使学生掌握概括、归纳的方法。(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本节图表,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得出正确历史结论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1)战略决战的胜利是本节重点。随着解放战争进程的发展,敌我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同时,国统区民主运动高涨,国民党政治上十分孤立,后方不稳;而解放区基本完成土改,政权巩固,人民支援解放战争,因此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中国共产党抓住时机,展开三大战役,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学生把握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解放战争进程的关系是本节难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广大农民是否能够真正调动起来,投身于革命战争、支援革命战争,是关系解放区民主政权能否巩固,工农联盟能否巩固以及解放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而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又有效地保证了土改的进行,保卫了土地改革的成果。要引导学生体会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体会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的作用,从而深刻理解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谈话法、图文教学法 【教具准备】
1、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及网络设备。 2、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 10


【导入新课】
师: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使国内形势向着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合作探究】抗日战争胜利后,以减租减息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政策,已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他们迫切希望获得土地。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并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同学们请回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时期我党制定土地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师:(引导学生从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斗争任务去分析) 生:(回忆并回答)
师:在国民大革命时期,因为反封建军阀的需要,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政策,动员农民参加革命,支持革命;在十年国共对峙时期,因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国内阶级矛盾,革命任务要打倒地主阶级,采取了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的政策;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团结地主阶级共同抗日,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在解放战争时期,国内阶级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因此改变减租减息的政策,实行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基本相同的土地政策。
《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了土改的方向、方法并在土改总路线中明确了依靠力量,团结对象和革命的目的,请同学们看书(引导学生思考、掌握具体内容)
师: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中国共产党贯彻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阅读土地改革的意义)经过一年多的斗争,解放区有一亿多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这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保卫胜利果实,广大农民积极生产,踊跃参军,支援前线。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 二、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1.战略反攻的条件
师:(出示敌我双方1947年力量对比表和19476月全国形势示意图) 投影片:解放战争敌我力量变化情况
军队名称 19467 19477 人民解放 国民党军
430万人
373万人
130万人
195万人
2 10


师:经过一年的解放战争,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这一年我人民解放军共歼敌112万,使敌基本丧失进攻能力,战略反攻的时机成熟。 投影片一: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2.反攻目标和主攻方向
师:引导学生阅读并明确解放战争第二年的任务,(出示《19476月全国形势示意图》) 指出:敌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两解放区,如此两个拳头都打出去了,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像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敌中原空虚,机动兵力下降,士气低落。因此,党中央决定主攻方向是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的中原地区。
1947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引导学生看书) 生:(归纳、掌握具体史实)
师:人民解放军在外线作战情况怎样。(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把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 师:(请同学在地图中填入下列内容: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陈赓、谢富治率晋冀豫解放军一部,进攻豫陕鄂边区;陈毅、粟裕率华东解放军主力进攻豫皖苏地区)三路大军呈品字阵势,像尖刀插入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打破了国民党的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师:解放战争第二年内线作战情况如何呢?
(引导学生读课本并读图,把下列内容落实到图上:聂荣臻指挥华北解放军解放了石家庄,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解放军解放了东北广大地区,彭德怀、贺龙领导西北解放军收复了延安) 通过分析使学生得出结论。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迫使国民党军队由战略进攻转为全面防御,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也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 三、战略决战的胜利 1.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
【合作探究】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阶段,请哪位同学谈一谈决战时机成熟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思考并出示1948年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表,从军队数量、军队士气、人心向背等方面回答)
军队名称 19467 19477 19487 人民解放
130万人
195万人
280万人
3 10


国民党军
430万人 375万人 365万人
师:中共中央经过对形势分析,认为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主力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于是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2.三大战役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三大战役首先在东北发动呢?(出示全国形势图) 生:(思考并回答)
师:通过分析可看出,蒋介石面对人民解放军的反攻,只能采取重点防御的方针,并集中主力于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东北地区是撤是守,国民政府举棋不定。对此,中共中央审时度势,确定战略决战首战东北。这是因为:第一,若先打华北,我华北解放军会受到华北、东北两地敌军的夹击;若首战华东,则会促使敌人下决心撤退东北军队,实现战略收缩。第二,首战东北有必胜把握。东北卫立煌集团仅48万人,且被我军分割于长春、沈阳、锦州为中心的三个孤立的据点,或战或守正举棋不定。东北我军有70万人,加上地方武装30万人,总计有百万之众,占有数量上优势,且土地改革完成,后方巩固。第三,首战东北胜利,会改变敌我力量对比,获得东北大后方,有利于推动全国战争的发展。19489月辽沈战役开始(引导学生看课本上插图并阅读教材,对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进行归纳)。(出示投影片):
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生:(阅读课本归纳作战方针)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辽沈战役先打锦州,截断了东北敌军向关内的退路,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完成了党中央的战略部署。随后东北解放军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英勇作战,解放长春,攻占沈阳,东北全境解放。辽沈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人数达300万,而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为290万。人民解放军在总数量上取得优势。
师:(放录像片《淮海战役》并请学生思考淮海战役作战的特点)
【合作探究】淮海战役从投入作战的总兵力上看敌军在数量上占优势,但中原和华东人民解放军在总前委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的领导下,采取中间突破分段歼敌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首先在徐州以东歼灭黄伯韬兵团十余万人,又将援敌黄维兵团十余万人包围歼灭。到19491月发起总攻,全歼敌军,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淮海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军55万多人,解放了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人民解放军抓住战机,适时发动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采取分割包围就地歼灭的方针,围敌于北平、天津、张家口、新保安等地,切断敌西逃南窜的去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攻克张家口、新保安、天津,傅作义率国民党军队在北平接受和平改编。19491底,北平和平解放,至此三大战役胜利结束。
师:三大战役的胜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其意义是重大的(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4 10


【合作探究】三大战役的胜利,大大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请讨论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时抓住战略决战的时机,正确选定决战方向,并针对各战场不同情况,制定出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有力地确保这场伟大战略决战的胜利。第二,广大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坚决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第三,各解放区人民大量物力、人力支援,以及国统区革命群众在中共地区党领导下开展各种形势的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军事战场的斗争。因此党中央正确决策,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三大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立体设计》
【备课札记】本课教学设计有两点比较突出。第一是对土地改革这一重点问题的处理。教师将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与中国共产党在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相联系,通过引导分析,使学生深刻认识我党的政策是与当时的形势和斗争任务紧密相关的,同时对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革命问题有一个综观、整体的认识。以此为基础,再让学生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解放战争进程的关系这一难点问题就比较容易了。第二是对地图、图表的利用。本节课要讲清战争进程,利用地图才能使学生理解战争的空间状态、理解我军的作战方针和意图。表格用来展示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情况,真切、直观。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单元规划】
工业革命开始后,为了解决社会发展和贫富分化的矛盾,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了。它虽然反映了还不成熟的无产阶级美好愿望,但无法指导工人运动。为了适应工人运动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于1848年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到巴黎公社的伟大尝试;从十月革命在一国建立社会主义政权,再发展到越出一国范畴形成社会主义阵营及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起始至今经历了150多年的风风雨雨。其间有成功,也有挫折;有高潮,也有低谷。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在曲折中顽强向前发展。
本单元总体概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现实的历史发展线索,说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中国国情所决定的。 18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标要求

1 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识点:《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巴黎公社革命;

5 10


2 技能:理解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过程与方法:
1)感知→思考→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2)对比探究问题→迁移与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巴黎公社革命;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教学难点】:空想社会主义。 【教具准备】
1、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及网络设备。 2、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本单元第1课。独立工人运动兴起与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来指导。反过来,科学理论又极大地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本节课就是从这一角度出发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标志和巴黎公社成立的背景、措施以及失败原因和意义等两方面内容。 【新课讲授】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有哪些 【合作探究】1、历史条件:
⑴社会经济基础: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已日益暴露。
①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②表现:A 1825年,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经济危机,此后便频繁发生。 B 随着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且公开化,工人同资本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使马克思能对资本主义制度有进一步的认识 ⑵阶级基础:欧洲三大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 ①时间:19世纪三四十年代
②原因: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逐渐明显暴露出来,促使阶级矛盾尖锐化。
6 10


③事件: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④意义:
A表明广大工人已经觉醒,由经济斗争发展到争取获得政治权利 B表明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使马克思看到了工人阶级的巨大力量。 3)理论来源: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①空想社会主义盛行时间:19世纪初

②空想社会主义兴起主要原因: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日益暴露。
③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亦称乌托邦社会主义。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就产生了批判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设计改造社会蓝图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最早出现于16世纪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16世纪,英国思想家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它的产生。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空想社会主义盛行。19世纪中期,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不能正确引导工人斗争,日益失去了它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依据,科学共产主义兴起。 ④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⑤空想社会主义的结果:失败 【合作探究】失败原因是什么

A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
B不能从理论上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个客观规律 4)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①深入工人群众,揭露并分析资本主义制度;
②广泛吸取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特别是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并加以批判继承;
③积极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的组建:1847年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起草同盟纲领。
2、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时间:18482 2)内容:
①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阶级斗争学说)
②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为社会主义取代。
7 10


③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3)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意义:
1)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2)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3)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巴黎公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
【合作探究】1、背景(历史条件和原因分别是什么)
1)阶级基础:19世纪中期的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工人队伍发展壮大。 2)思想基础:各种社会主义学说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3)组织条件: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其许多成员参与了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
4)特殊原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实行投降卖国和敌视人民的反动政策
1870年的普法战争失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成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但掌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卖国投降,对内准备以武力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民族矛盾尖锐导致了国内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激化。
5)直接原因:1871318日凌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军队企图夺取蒙马特尔高地和梭蒙高地。 2、经过
11871318日凌晨,取得革命胜利。
218713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诞生了。 318715月下旬,巴黎公社失败。 3、革命措施→政权性质? 1)政权建设方面:
①摧毁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废除了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建立工人阶级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 ②实行公职人员的民主选举。
③赋予选民对权力机关及公职人员的监督权和罢免权。
④取消高级官员的高薪制:规定公职人员的薪金最高不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6000法郎) 2)社会经济方面:
8 10


①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②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③努力维护劳动者的利益。 3)教育方面:实行义务教育。 政权性质: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A从巴黎公社产生看,无产阶级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府,通过普选建立新型国家。 B从政权的领导人和阶级成份看,公社委员会成员大多是工人。
C从实行的政策措施看,建设新政权同时,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做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机器的伟大尝试。 4、局限性
1)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
2)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联系 造成后来财政拮据,孤军奋战。 3)更没有发动广大农民 5、结果:失败
原因:(1)缺乏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 2)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3)根本原因:社会经济还没有发展到要铲除资本主义的程度。
法国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级力量弱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成熟,即法国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进步的,还没有发展到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程度。
【合作探究】 6、意义是什么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2)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3)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4)公社战士在同强大敌人战斗时表现出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将永垂史册。 【课堂小结】 【习题解答】 本课测评
【作业布置】《立体设计》 【备课札记】

9 10



10 10

第16课解放战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