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产业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2015-02-10 08:31:25

创意产业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文章根据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国内外现状,指明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源,进一步分析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定位的重要性,以及支持创造的三大力量,力图借助艺术、设计中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从造型力、构想力和整合力三个方面,提出适用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科学的、高效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

[关键词]创意产业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创新能力

随着全球化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意产业的发展进入创意经济的系统创新阶段,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的创造性、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个人的创造性培养即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必要基础,也是当下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为了发展创意产业,国外的高等院校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陆续开展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高等教育,将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重心。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在2001年建立了世界上首个创意产业系;英国为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出台了《新经济下创意英国的新人才》战略报告,确定了26条详细行动计划和相应目标,成立了适应创意产业发展要求的伦敦艺术大学;日、韩等国家也相继在高等院校中开设了与创意产业相关的学科。现阶段创意产业在我国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2009年国务院就通过了国家文化发展纲要,把文化产业纳入到了国家经济运行中来管理;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创意产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却没有及时跟上文化产业的发展,创意团队供应严重不足的问题逐渐暴露。以上海为例,上海的文化创新人才所占的比例还不到千分之一,而纽约的文化创新人才占所有工作人口总数的12%,伦敦是14%。当全国几百个各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陆续落成时,已面临后备力量严重不足的局面。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的确立根基在于创新人才的素养,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自然要肩负起此重任,在科学的教学模式下,借助艺术、设计中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为创意产业发展输送优秀人才,使创意真正成为经济文化实力增值的原动力。

创意产业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