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中图腾产生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1-06-16 18:08:48

中国神话中图腾产生的原因

文学院092 林雪姣2009012788

摘要:图腾(totem)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和原始民族对自然的无知是图腾产生的基础。运用图腾解释神话、古典记载及民俗民风,往往可获举一反三之功。图腾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徵号或标志。

关键词:图腾,崇拜,象征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意思为"它的亲属""它的标记"。在原始人信仰中,认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与某种动物具有亲缘关系,于是,图腾信仰便与祖先崇拜发生了关系,在许多图腾神话中,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来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或是与某种动物或植物发生过亲缘关系,于是某种动、植物便成了这个民族最古老的祖先。例如,玄鸟就是商族的图腾[1]。因此,图腾崇拜与其说是对动、植物的崇拜,还不如说是对祖先的崇拜,这样更准确些。

与此同时,图腾又充当着人类所信仰的救星。图腾是群居的标志,不同的部落有不同的图腾。这是由于各部落生存状况比较繁杂,造成了各部落有多种图腾崇拜的现象。如南方许多民族都有祭祀狗祖盘瓠之俗[2],匈奴各部于五月大会龙城祀龙神[3],周祖以熊为图腾[4],均可为证。

而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在远古的神话传说中,人们要创造出一系列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崇拜?为何这些动植物,甚至是非生物都能够成为人们图腾的对象?人们为什么要图腾?

首先,原始居民面对雷电、风雨、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时,往往不知所措。他们不明白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对自然灾害感到恐惧时,会将自己的愿望和崇拜寄托于某种动物甚至是凭空创造出一种动物,并且认为这种动物可以护佑人们,减少和避免灾难。九尾狐就是这样的例子。《山海经·南山经》中说,在青丘山上,“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尾狐是服侍西王母的灵兽,是龙、凤和麒麟等的集合体,象征着吉瑞之兆。涂山地区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谁见了九条尾巴的白狐狸,谁就可以做国王,谁娶了涂山的女儿,谁就可以使家道兴旺。”[5]直至后来殷商末代君王纣的妃子妲己以九尾狐现身后,九尾狐便从图腾的宝座上跌落下来。

其次,如果图腾是一种令人害怕的动物,人们深信在部落中,以它为名的人们可以免于遭受痛苦。比如半人半兽的四凶:饕餮,混沌,穷奇和梼杌,此四兽由于凶恶,成为不了解世界的上古人类的吉祥神秘之神,并四时祭祀,以求平安。其中,饕餮是龙之九子最为凶恶同时也最为贪婪的一个。饕餮又叫狍,居于钩吾山上,长着羊的身体,人的面孔,它的牙齿是老虎的,手是人的,眼睛却长在腋窝下面,叫起来好像小孩子在啼哭。这个半人半兽的神非常好“食人”,不仅贪婪于食人,而且在吃不完的情况下,还把人的身体咬碎,十分凶残[6]

正是饕餮的凶残使上古人类对它产生了惧怕心理,因此以其为图腾,以期增进一些“亲属”关系,保佑平安,饕餮也因此成了庇护性的吉祥神,殷商朝和周朝常在青铜大鼎上或者铜尊或者玉器上装饰以饕餮纹[7],并附以云雷纹。饕餮纹有的像羊,有的却像龙,还有的像虎、牛、鹿,或者风,有的甚至和人差不多[8]

再次,在图腾部落内的人民常常深信他们和图腾动物之间乃是源自相同的祖先,或者祖先神以某种动物的形态回来眷顾人们。这是人类的思维有了一定发展后,人类了解到人类与兽类之间有很大差异后,他们不再认为图腾可以生人。但图腾祖先的观念根深蒂固,于是产生了图腾保护神的观念。我们中华儿女总是说自己是华夏民族,是龙的传人,可知四灵[9]中的龙最终一跃而成为上古时期许多部落的共同图腾,并占据图腾首位。

后人对龙的崇拜在甲骨文中可见一斑。商代甲骨文记载了最早的“龙”字(大多出现在祭祀时免灾祈福)。在金文上对“龙”字也有记载,这两种文本上记载的“龙”字都以象形文字出现:字体呈双手奉龙状。这个象形文字直观地传达出了一种对龙的崇拜和仰慕之情。龙的最初形象是一个模糊的集合体,它的主要构成是蛇,与蛇的渊源十分深厚,夏朝时的龙纹就完全是蛇状。后来,由于人们对于猛禽凶兽和不可预测不可阻挡的自然现象的惧怕,还赋予了龙更多其他动物和自然现象的特征。鲨鱼食人,而原始人们根本无法磋商它,所以他们便在龙身上幻化出了鳞;火山爆发,龙就可以吐火;刮风下雨,龙也会行云降雨。在长时间的生活与升华中,龙的形象也愈加完善,最终成了我们现在看见的样子。我们常说自己是“炎黄子孙”,其实炎帝就是不折不扣的龙子[10],而且人类始祖伏羲和女娲都是人面蛇身的大神。伏羲之父雷神也是一条龙,伏羲的部落均以龙为图腾,人们认为伏羲是龙的化身,而本族的人就是龙生的后代。除此之外,与龙关系最为密切的神是黄帝。黄帝的事业和龙所具有的特征一样多元化。

第四,当人们意识到动物具有人所不能的优势时,会以其为图腾,希望保佑或者使自己也具有这样的优势。鸟能在空中飞,鱼能在水中游,蜥蜴会变色,爬虫会蜕皮,又避居于地下,这些都让人们崇拜。这让我想起了凤凰。

中华文明的道统在龙凤文化。尤其是凤凰文化的精髓 “和美。凤凰对于中华民族人民而言,是神鸟[11],自古以来人们就在它的身上寄托了无数的情感、希望和向往;它的身上沉淀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的沉淀,它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中国的凤凰传说起源于鸟,在《山海经》里: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瑞应图》:凤凰,仁鸟也。《诗》:凤凰灵鸟。《庄子逍遥游》:以鲲化为鹏,鹏即凤。凤凰还有个名字叫鸾。在《山海经》里:有五采鸟三名:一曰凤鸟,一曰凰鸟,一曰鸾鸟。《广雅》:鸾鸟,凤皇属也。

凤凰是中国古人对多种鸟禽、动物以及太阳、风等自然现象多元融合而创造出来的神圣图腾,是中华民族中和文化的精神象征,也是华夏文化一次次走出毁灭危机的理念之源。凤凰性格高洁,非晨露不饮,非嫩竹不食,非千年梧桐不栖[12]。不仅如此,凤凰可以不死,可以浴火重生,可以飞翔,可以给人们带来好的运气和美好的希望。人们也希望自己具有这些能力,因此创造这个形象,以寄托自己的愿望。凤凰形象本身就是和谐观念的产物。一方面,它是一个二合一的对立统一体,雄为凤、雌为凰,表示阴阳调和、合和祥瑞;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多元和合体,是在鸟图腾的基础上,融合原始时代多个不同氏族所崇拜的自然物的特征,集大成之美而成的。如《说文》就这样描绘凤凰形象的多元和合特征:凤之象也,鸿前麟后,鹳颡鸳腮,龙文龟背,燕颔鸡啄,五色备举。

由此观之,图腾的产生有着多种多样的原因,当然也不止上述四点。虽然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和原始民族对自然的无知是图腾产生的基础,但是人类先民们无穷的想象力以及对生活和未来的美好愿望亦是不可或缺的。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与积淀下,美丽的中国神话和神话中的图腾现象并没有被历史的长河遗弃,它们在新的时代同样存在着不可磨灭的价值。它们经过大浪淘沙,像一块纯美的璞玉,散发着永久的魅力与活力,也值得我们永久珍存。



[1] 见于《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2] 张澍《续黔书》云:“佯、伶、侗、僮、傜等种,皆祀盘瓠。”

[3] 《匈奴列传》:“五月大会龙城。”<索隐>引崔浩云:“西方胡皆事龙神,故名大会处为龙城。”

[4] 孙作云《周先祖以熊为图腾考》,<开封师院学报>19572期。

[5] 见于《中国神话传说》,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375

[6] 见于《山海经·北山经》。

[7] 《吕氏春秋·先识》:“周鼎著饕餮”。

[8] 黄文编《中国神话》第49页。

[9] 《礼记·礼运》:“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10] 《帝王世纪》:炎帝之母“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

[11] 《说文》:“凤,神鸟也。”

[12] 《庄子·惠子相梁》:“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中国神话中图腾产生的原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