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组: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课导学案 - 3

发布时间:2019-06-10 19:15:04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内容】人教年级第七册第单元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课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课文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文中写了三件事,中间有两次过渡。第一次是过渡句:“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这句话承接的上文是周恩来在听到伯父说的话之后经常想问题,说明正是这些问题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要去租界看个究竟,这也就很自然地交代了周恩来闯入租界这件事情的起因。第二次是过渡段,即课文的第9自然段。“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切身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这一句话巧妙地把课文引入了下文对修身课上这件事的叙述。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和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的能力,具备了理解、分析、归纳、朗读、感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能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

【教法】朗读感悟法

学法】勾画圈点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理解感悟和朗读的能力。

2.抓住““中华不振”这个切入点,体会周恩来梳理志向的情感历程,感受他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教学重难点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字理析题,从屈开始

1.板书题目(把“崛起”两字写大一些,就像耸立的两坐山一样)

让我们一起在来学习本课(老师指着题目,学生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理解,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你能不能选词填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 字理解释“崛”:“崛”是形声字,从山从屈,本义指山峰突起。 PPT出示)“崛起”引申指某事物的兴起,喻指像人体从委屈状态转变为山一般的舒展挺立。(板书:山、屈)

5.补充资料:1911年周恩来12岁,他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中国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

1)播放视频资料

2)(指着板书的“屈”字问)你能不能用“屈”字组词表达你的感受?

(委屈、屈从、屈辱、冤屈......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6.是啊,我们中国人是那么的冤屈,你能不能从课文1-6自然段中找出一个词形容这个时候的中华?(中华不振。板书)

7.中华不振什么意思?

“中华不振”的意思是中国人面对外国的侵略熟视无睹,只是敢怒不敢言。

8.到底是遇到了什么冤屈的事情,让让周恩来想像山一样地挺立起来呢?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学习课文。

二、深入研读,体会中华不振

1.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那段中华不振的历史。

2.PPT出示:读书任务:请你自由读第78段,画一画让你感受中华不振的地方并旁批上原因。

出示第78自然段,让学生上白板勾画出中华不振的地方进行品味。

1.(句子1)“只见人群有个衣衫褴褛的中国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

预设:

【齐读】

预设:

生:(横线画出句子,圈起“衣衫褴褛、得意扬扬”)

衣衫褴褛这个词语的意思是衣服很破烂,说明这个中国妇女很穷,她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在哭诉,而洋人却是得意扬扬的笑,从这我体会到了中华不振。

师:(拉出妇女图片)想想看,这个妇女会哭诉些什么呢?

1:我的孩子被洋人的汽车撞死了,他不但不赔钱,还在那得意洋洋太没有人性了.

2:我的丈夫被洋人的汽车撞死了,我以后怎么过啊,一定要惩处这个洋人!大家要给我做主啊!

师: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气愤、同情、觉得她很可怜、洋人很可恨)

师:是的,我们的心情和你是一样地,可是,有一个人——洋人,他不但没有同情反而是——得意扬扬。

师:你能不能联系上下文解释“得意扬扬”的意思?提醒,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生:得意扬扬本义形容很得意的样子,文中以指洋人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师:可他除了得意扬扬什么也没做。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能不能用朗读表达你的心情?

师:让我们一起带着愤怒、憎恨的心情读一读吧。

师:从这一哭一笑的巨大反差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2.(句子2)“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女生读】

预设:

生:(画出句子,圈出关联词“不但不,反而”)

我从“不但不……反而”这组关联词中体会到了中华不振。

师:在当时这样颠倒黑白的事情太多,用“不但不……反而……”说说你遇到过的冤屈的事。

师:作为中国巡警他应该怎么做?

1:惩处这个洋人,罚钱!

2:把他抓起来,让他坐牢!

师:(连连点头)对!应该为这位妇女伸张正义。

师:可这位中国巡警却怎么做的?

生接:把她训斥了一通!

师:这真是一个黑白不分,是非颠倒的世道啊!老师看到同学们脸上愤怒的表情,你握紧拳头想要做什么?(质疑)

1:狠狠打这个外国人一顿!

2:狠狠打这个中国巡警一顿!

师:让我们怀着满腔怒火,看一看这个“惩”字,这是一个形声字,从征从心,征表音,心表意,“征心”即是对心的制裁,我们多么想惩治这个洋人啊!可是我们能不能啊?

生:不能。

:这是为什么呀?

生:中华不振!

3.(句子3)“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齐读】

1)教师走到一组,引个别生说:

师:(边画边说)是啊,这一条条街道——

生:灯红酒绿

生:热闹非凡

师:这街道上行走的是——

生:黄头发

生:白皮肤

生:大鼻子

师:的

生:外国人

师:街道上行走的不是——

生: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

师:不是——

生:神州大地的华夏儿女

师:不是——

生:地地道道的炎黄子孙

2)这些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都不属于我们中国人,却发生在咱们中国土地上,到底这是怎么回事,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回顾历史:

PPT出示条约图片,教师解说:

1842年,《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相当于清政府一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两亿两白银。

1901年《辛丑条约》在北京划定外交使馆区,中国人却不能在区内居住,赔款4.5亿两白银。

还有《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俄天津条约》、《中俄北京条约》……

2)(专门出示一张“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图片)

这几十条不平等条约,就像一条条枷锁戴在中国人民头上,让中国走向贫穷,走向落后,所以才在我们国家的境内出现了所谓的租界地。像我们课文当中所述之事,在当时是时有发生,在租界地里,很多公园门口公然立出这样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

3)大家听到这儿,想说点什么吗?

4)(指着白板内容)来,我们一起读

5)中国人为何会受到如此的歧视,中国人为什么会受到这样的侮辱,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中华不振!

4.来,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次铭记那段中华不振的历史吧,配乐《秘密》朗读

三、因果——痛中反思中华不振

1.回顾刚刚若干个人的种种表现,让我们静下来,想一想……

出示: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在中国国土设立的“租界”中国人不能随意去玩,租界甚至还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中国人很无奈,但只能屈从。

2.请你结合课文内容,用“因为中华不振,所以____________”的句式来说说你思考的结果。

3.明确读书志向

周恩来从租界回来忘不了中国妇女在自己国土上有冤难伸,为此他立志——(学生读题)

他忘不了洋人在我中华国土上耀武扬威,中国巡警却欺压自己的额同胞,为此他立下了一生的誓言——(学生读题)

4. 然而今天,又出现了类似的事情,播放钓鱼岛视频:

(1)钓鱼岛事件说明什么?

(2)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意识到了(只有振兴中华)

(3)我们作为小学生应该怎么做来振兴中华?

(4)是的,只有我们强大起来,别人才不敢欺负我们。

五、深化感悟,明确读书志向

1.展示人物

(边说边展示:少年周恩来的图片)

正是这个伟大的志向激励着少年周恩来在年青时代就努力奋进,不断进取,他在赴日本留学前夕,曾写下了一首抒发救国抱负的著名诗篇:

(学生读)“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2.升华情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誓言不仅激励着周恩来,也激励着我们四(3)班全体同学,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今天,甘老师想把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的几句话送给大家,(配乐)跟老师一起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下课。

【作业布置】

1.课后阅读《周恩来传》进一步了解周恩来为振兴中华做了哪些努力,并和同学交流交流。

2.了解同时期的其他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人物。

3.用自己的话向父母或其他朋友叙述课文讲述的故事。

【板书设计】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屈(委屈、屈辱、冤屈......)

中华不振!!!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组: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课导学案 -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