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三则

发布时间:2014-04-28 17:30:44

《学记三则》译文学记三则

1.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2.大学教育的方法是:在不合正道、有碍学习的事未发生之前加以禁止,这叫作预防;在适当的时候施教,这叫作及时;不超越学生接受能力的限度而施教,这叫作顺应;让学生互相观察学习而得到益处,这叫作观摩。这四点是教育成功的原因。

事情发生以后才加以禁止,就会遇到抵触,难以克服;错过时机以后才去学习,虽然勤苦,也难有成就;杂乱无章地施教而不顺应事理,就会使教学受到破坏,混乱无绪而无法整顿;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互相切磋,就会孤陋寡闻;轻慢而不庄重的朋友会使学生违背师长的教诲;轻慢邪僻的言行会使学生荒废学业。这六点是教育失败的原因。

3.读书的人有四种易犯的过失,老师必须了解。人们学习的时候,有时缺点在于学得过多,有时缺点在于学得过少,有时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有时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了。这四种缺点,是由于学习的人心理各有不同。知道了他们的想法,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补救他们的过失。当教师的,就是要发展他们的优点而补救他们的过失啊。

(1)颛臾:音zhuān yú,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

(2)有事:指有军事行动,用兵作战。

(3)东蒙主:东蒙,蒙山。主,主持祭祀的人。

(4)周任:人名,周代史官。

(5)陈力就列:陈力,发挥能力,按才力担任适当的职务。

(6)相:搀扶盲人的人叫相,这里是辅助的意思。

(7)兕:音。雌性犀牛。

(8)柙:音xiá,用以关押野兽的木笼。

(9)椟:音,匣子。

(10)费:季氏的采邑。

(11)贫、寡:可能有错误,应为寡、贫。

(12)萧墙:照壁屏风。指宫廷之内。

【译文】

季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快要攻打颛臾了。孔子说: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它主持东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个人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尽自己的力量去负担你的职务,实在做不好就辞职。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费邑很近。现在不把它夺取过来,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已经来了,就让他们安心住下去。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个人辅助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而不能招徕他们;国内民心离散,你们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使用武力。我只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是在自己的内部呢!

学记三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