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境界才能达到“真人”境界?(文末附百日筑基功法)

发布时间:2018-10-07 23:07:03

究竟什么境界才能达到“真人”境界?(文末附百日筑基功法)

本期采编:娄道长

究竟什么境界才能达到“真人”境界?文/李远国 李黎鹤真人,指洞悉宇宙和人生本原,真正觉醒的人。他们通晓天理,存养本性,修真得道,无忧无虑,不惧生死。真人 清代彩绘 北京白云观藏“真人”一词的源起真人一词,最早出于《庄子》,用于指关尹、老聃。《庄子·天下》曰:“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於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

关尹曰:在己无居,形物自着;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翁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尝先人,而常随人。

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人皆取先,己独取后,曰受天下垢。人皆取实,己独取虚。无藏也,故有余,写然而有余。其行身也,徐而不费。无为也,而笑巧。人皆求福,己独曲全,曰苟免於咎。以深为根,以约为纪,曰,坚则毁矣,锐则挫矣。常宽容於物,不削於人。可谓至极。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

老君 晁补之 北宋 纸本水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庄子·大宗师》描绘了一些不可思议的真人、至人,他们能够游行于天地之间,寿命无极:“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於道也若此。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隘言若哇。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飞仙图 赵伯驹 南宋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真人者,与天为一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有这样一段记载:黄帝说:我听说上古时代有一种真人,能够把握天地自然变化之机,掌握阴阳消长之要,吐故纳新,保养精气,精神内守,超然独立,肌肉形体,永远不变,所以能与天地同寿。

中古时代有一种至人,有淳厚的道德,能应和于阴阳的变化,调适于四时气候的递迁,远离世俗的纷扰,聚精会神,悠游于天地之间,视听所及达于八荒之外。

其次有一种人称作圣人,安处于天地间的和气,顺合于八风的变化,让自己的嗜欲喜好同于世俗,也就不会产生恼恨的情绪,行为并不脱离世俗,但举动又不受世欲牵制。

在外不使形体过度劳累,在内不让思想有所负担,务求精神安逸愉悦,以悠然自得为己功,形体不会衰急,精神不会耗散,也可以活到一百多岁。

张果老 佚名 宋代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鬼谷子》:“生受于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淮南子·本经训》:“莫死莫生,莫虚莫盈,是谓真人。”贾谊《鹏鸟赋》:“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汉王逸《九思·守志》:“随真人兮翱翔,食元气兮长存。”魏晋《太上经》曰:“混茫之气,变化为真人,与时翱翔,有名无体。”魏晋《洞元自然经诀》曰:真人者,体洞虚无,与道合真,同於自然,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通。

吕洞宾 南宋 绢本设色 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真人多为修炼有成、德行具备者。韦处玄曰:“仙者,无生无死之名也。夫真人者,通古今,等变化,与万物同体,与造化同生,故能无时而不生,无往而非可,乘虚履空,贯金穿石,何足为难矣。”(《西升经集注》)

唐孙思邈《存神炼气铭》曰:“延年千载,名曰仙人。游诸名山,飞行自在,青童侍卫,玉女歌扬,腾蹑烟霞,绿云捧足。”“炼身成气,气绕身光,名曰真人,存亡自在,光明自照,昼夜常明,游诸洞宫,诸仙侍立。”“炼气为神,名曰神人。变通自在,作用无穷,力动乾坤,移山竭海。”

《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曰:“凡服气者何求也?以其功至,则气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髓。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即三万六千神在於身,化为真仙,号为真人矣。”

《太上经》曰:“太微天中,有二十四气混,黄杂聚结,有名无气,变化为真人。道之积成,托形立影,与时翱翔,有名无体,谓之真人。”黄大仙 南宋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道教中的真人真人是道教信仰的对象。并依其道德修为,而分阶位。登仙学道,阶业不同,证果成真,高卑有别,三乘七号,从此可明。

依《洞神经》所言,可分神人、真人、仙人、道人、圣人、贤人,合共为道。《三洞枢机杂说》中指出,道教神仙世界中是分品阶的,为二十七品。“圣、真、仙,各三合为九品。九品又各有三合,为二十七品。玉清以圣为正位,上清以真为正位,太清以仙为正位。

至於圣亦称真,真亦称圣,仙亦称真,真亦称仙,仙亦称圣,圣亦称仙。

一千年一圣,五百年一真,一百五十年一仙,百年一贤也。”玉清境是以圣为正位,上清境是以真为正位,太清境是以仙为正位。

关尹子 华祖立 元代 纸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道教中真人甚多,他们多为祖师,并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神团。

《太上经》曰:“大微天中有二十四气混,黄杂聚结,有名无气,变化为真人。道之积成,托形立影,与时翱翔,有名无体,谓之真人。”

“玉清者,如玉坚不可毁,清不可污也。坚淳无变,秽累都尽,一而无杂,故名为真人。”《三五顺行经》曰:“合德入道,号曰真人。太上遣四极真人来迎,授三天灵之文於上清宫。”

《升玄经》曰:“惟须忠直,寻道求真,改恶从善,得为真人。”文子 华祖立 元代 纸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据《真诰》记载:上清禹余天有三官真人,主治刑杀战伐、阴贼不轨、嫉害贤哲、心怀进退、秽慢真人之罪者。炼形於太阴,易貌於三官,受学化神,濯景易气,俯仰四运,得为真人。

中皇君知长生之要,天仙之法,夙会玄感,於是太上授以九真之经、八道秘言之章,道成授书,为太极真人。清虚真人於太素真人受三奔之道,桐柏真人修解剑之法,有太上奔日之文,得为下元真人。能审道之本,则为上清真人。仙真妙方能尽道者,便为九宫真人。若各备具其道.则为太极真人。

《内音玉字经》曰:“四极真人主人命籍,常乘蒙真之车校人罪录。九华真人治於南上宫中,校人功过善恶,三官列言。”

《上皇玉箓》曰:“二十四真人有佩玉箓以行山川者,则河海上神奉迎启道。”庄子 华祖立 元代 纸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商时人高丘子好道,读黄素道经,服饵木,后服鸿丹,得陆仙,游行五岳。复饮金液,为中岳真人。濮阳曲水人苏林,少禀异操,先后师事琴高先生、华山仇先生、涓子,持守玄丹洞房,为中岳真人。

茅盈精思念道,诚感密应,自陈於王母前,得治身之要道,为太元真人。王褒服青精,又服云碧晨飞丹腴,视见甚远,号清虚真人。

赤松子,黄帝时雨师,号太极真人。韩伟远,昔师中岳宋德玄。服灵飞六甲得道,为九疑真人。

裴玄仁,入西洞玄石室中。积三十二年,忽见五老人赐裴君神芝之卫,亦号清虚真人。

王仲甫,少好仙道,兼修真道,积年方成,为中岳真人,领九玄之司。范伯慈,饵胡麻,精思十七年,又服丹砂得道,为玄一真人。

许谧外混俗务,而内修真学,得为上清真人。马明生,随安期先生服饵仙去,为真人。“裴真人弟子三十四人,其十八人学真道,余学仙道。”

李铁捌 胜野范古 江户时代 绢本设色 日本真崎历史文化博物馆藏

真人,升仙得道之人。《太清金阙玉华仙书八极神章三皇内秘文》卷下说:“以用道之流,或居山洞,或居庵林,或择一静室,香花焚之,清气生华,然后择一奇日,面拜八方,东西南北四维。拜讫,安炉炼气,因气安精,因精安神,因神致生也。久久致炼,妙化成真。

夫九转五还,三返八变,齐天容,少返纯,衰者得强,老者得壮,壮者得童,童者得婴。故自凡而得圣,乃炼圣至於仙,炼仙至於真,炼真至於妙,炼妙合於神,炼神合虚,虚气乃元道之始也。

则知道在我,飞游四海之外,或入帝乡之中,上朝金阙,面拜高真,名列九元,位配星辰。或安九天之上,或宿八极之堂,或与群仙共诣玄都之府,或伴高真玩于大罗之天,或游名山海岳,或赴南宫之会,或上天拣择人鬼姓名,或下界检录斋醮罪福,或掌括名山大川,或总持生书死籍。

或与诸仙同鸾驾,而北游紫圃。或南过金泉,集贤宾而采草木花实。或西游龟山,朝王母於金殿。或迈扶桑,饮红酒于琼园。无上无为,自在仙真,空真化真仙子。仙子者,从何而得焉。

始绝六根六尘,视之不见其物,听之不闻其声,平和恬淡,澄净精微,虚明含元,天真六化,至神炼气而成。”

刘海蟾 赵麒 明代 绢本设色 日本东京根津美术馆藏

随着修道活动在社会上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道教教团成立后,各教派的历代祖师、重要代表都不断地进入仙人的队伍。所以,神仙谱系的这一部分,是在不断地扩大着的。

例如:三天扶教大法师、嗣师君、系师君、左玄王真人、右玄赵真人、桐柏真人王君、大茅真君、中茅真君、小茅真君、高明大使许真君、玄都御史吴真君、校录水府黄真君、西山陈真君、西山周真君、西山彭真君、西山施真君、西山锺真君、西山旴真君、西山时真君、西山曾真君、西山甘真君、正阳锺离真人、纯阳吕真人、简寂陆先生、兴世馆孙真人、抱朴小仙公、真一司马先生、茅山玄静李先生、广成先生杜天师等,他们原来都是人,后来由人成为真人。

张道陵真人 清代彩绘 北京白云观藏真人得道之原因他们成为真人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有的是潜心修炼而成仙,有的是做了大量善事而升登仙界,有的是宏道济世、创教开宗而成真受封。这类后天神灵,人们习惯地称他们为仙人、真人。

如:“南岳司命者,隋魏夫人也。东岳司命者,乃紫微王夫人也。西岳司命者,乃西王母第十三爱女也。北岳司命者,乃唐臣崔府君也。中岳司命者,乃唐臣李靖也。三元罪福官者,乃三茆真君也。

太初之妇为峨媚山道君,汉张子房为王屋山道君,主五湖四海三涧九江沈溺死人之事。王喜先生为蓬莱上岛仙主,大景先生涓子为蓬莱中岛仙主,许真君为丹台宫主,管天下神仙功行之事。

杨太君为天台山道君,后为玉皇佐书仙吏。邵坚为匡庐山小有洞主,陈搏先生管蓬莱下岛仙主,钟离嘉管瑶台宫仙主,又权南洲讲法太师。是以七十二福地、八十一洞天、十洲三岛小仙,九地隐士,阴府鬼官,酆都神主,山水小使,江海民神,修行仙子未升天者,皆不上於玉籍,名号未列於金简也。”何仙姑 李铁捌 吕镇 清代 纸本设色 北京白云观藏

《元始上真众仙记》中记载了众多仙真的事迹:“鬼谷先生为太玄师,治青城山。王子乔为金阙侍中,治桐栢山。赤松为昆林仙伯,治南岳山。王子登为小有天王,治王屋山。

孤竹、伯夷、叔齐等,并为九天仆射,治天台山。孔丘为大极上真公,治九嶷山。颜回受书,初为明泉侍郎,后为三天司真。

七十二人,受名玄洲,门徒三千,不经北酆之门。项仪山为蓬莱司马。周公旦为北帝师,治劲革山。庄周为太玄博士,治在荆山。

孙权受任,治亦在荆山。张道陵为三天法师,统御六虚,数侍金阙,太上之股肱,治在庐山,三师同宅。王方平今为上相,治月支国人乌山。

墨翟为太极仙卿,治马迹山。徐来勒为太极真人,治括苍山,小宫在天台山。陈安世治小台山。严君平今治在峨媚山。

屈原为海伯,统领八海。王弼为北海监。郭声子为阆风真人。魏夫人治南岳山。裴清灵治四明山。马明生今在锺山。

阴长生为地肺真人。孙登为闾丘真人。九华真妃治夏盖山,或在龙山。王长、赵升二人,受书为庐山中正一三天都护。韩众今为霍林真人。琅琊于吉,为太虚左掾侍史。”张果老 蓝采和 吕镇 清代 纸本设色 北京白云观藏

在道教中,有时又将神仙分为仙、真、圣三个等级,每一等级下面又分为九等,共是二十七等。

孟安排《道教义枢》卷一指出,太清仙九品,上清真九品,玉清圣九品,三九二十七品,同修平等,俱入一乘。并引《太真科》云:“小乘仙有九品,一者上仙,二者高仙,三者大仙,四者神仙,五者玄仙,六者真仙,七者天仙,八者灵仙,九者至仙。

中乘真有九品,一者上真,二者高真,三者太真,四者神真,五者玄真,六者仙真,七者天真,八者灵真,九者至真。

大乘圣有九品,一者上圣,二者高圣,三者大圣,四者神圣,五者玄圣,六者真圣,七者仙圣,八者灵圣,九者至圣。”“其九宫位者,下三宫地仙,小乘三品;中三宫中乘,天仙三品;上三宫大乘,飞仙三品。

乘各三品,利钝平等,人故成九宫。金箓简文云:地仙、天仙、飞仙是也。地仙游诸名山,天仙、飞仙升出三界之表。+关注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老子《道德经》中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这句经文的意思是,灾祸之中隐含着幸福,幸福之中潜藏着灾祸,这句话是对对立统一规律的绝妙说明,特别凸显了矛盾双方的统一和转化。祸福是纠缠在一起的浑然统一体,或祸是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处于显然的灾难之中,福则为次要的从属的,处于潜态;祸福双方是处于不停的斗争中,当福战胜祸,转为矛盾主要方面时,决定了事物进入幸福状态,一片阳光,鲜花,笑语,掌声,祸则转入潜在状态。事物的发展都是向对立面转化的,好事必定转成坏事,坏事也可以转成好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饱不忘饥,存不忘亡,福不忘祸,在胜利面前戒骄戒躁,继续保持并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也鼓励人们失意落泊时要看到光明的前景而振作勇气,坚定信心,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要勇于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而迎来光明温暖的明天!《韩非子·解老》说得好:“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行端直,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得事理,则必成功。尽天年,则全而寿。必成功,则富与贵。全寿富贵之谓福,而福本于有祸,故曰:‘祸兮福之所倚。’以其成功也。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而动弃理。行邪僻,则身死夭;动弃理,则无成功。夫内有死夭之难,而外无成功之名者,大祸也,而祸本生于有福,故曰:‘福兮祸之所伏。’”

1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要看他会救

天要降祸给一个人,必定先降下一些福分使他起骄慢之心,目的要看他是否懂得承受的道理。天要降福给一个人,必定先降下一些祸事来使他引起警觉,主要是看他有无自救的本领。

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又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天道尚且如此,何况人事。

2得微福而骄慢,骄慢便是祸根,福本不厚,又以骄慢削之,可见不堪受福,唯有降祸了

骄慢非但天不降福,人也不助其福,因为人人皆厌恶骄慢之人。天宠既失,人和又无,微福必无法维持长久。福尽祸来,不堪受福,又何堪受祸?若得微福而不骄,即使是祸来,心也不惊。受福不骄,受祸不苦,是深明福祸之道,只有不为外物动心的人才能做到。

3欲降福而先降祸,是天之善意,不明祸何能降福?一旦福去祸来,又岂能消受得了

先以微祸儆之,若能救助,即使是他日祸来,也能如此救助。达人处祸不忧,居福不骄,知福祸在于一己所为,天意虽然不测,总之在能自救,心则常保泰然。道家修炼,如何“百日筑基”!道家修炼,如何“百日筑基”!所谓“百日筑基”的基础训练,无非是一百天内,早上站桩,晚上打坐。若能坚持百日训练,身体会发生质的变化,人的生命量级会提升一个新台阶,达到祛病健身、增智开慧、延年益寿的目的。一、站桩站桩需遵守的四容五要原则,四容即:头直、目正、神庄、气(声)静;五要即:恭、慎、意、切、和。恭者神不散,慎如深渊临,假借无穷意,精满浑元身,虚无求实切,忽失中和均。

初习浑圆桩,首先应将整体间架安排正确,在虚灵挺拔的原则下进行由局部到整体的放松训练,尤其是双肩和胸部的放松更需时时注意。其要求是:头直目正,气静息平,身端体正,松肩横肘,腋下全虚,屈肘环抱,,胸腹放松,腰背正直,膈肌放松,胸虚背圆,双膝顶出,臀部如坐高椅,足趾抓地,足心涵空。整体要求是:松静自然,虚灵挺拔,曲折玲珑,浑圆一体。

浑圆桩动作简单易炼,诚如王芗斋老先生所言:“养生桩,极容易,深追究,头万绪。”仅站好姿势不动,一不调息,二不意守,三不周天循环。即不调整呼吸,不留意丹田,不搞大小周天。为保健养生治疗某些慢性疾病,增长体质,使工作肌产生被动性的站桩练功,简单易行,人人都可学会,效果良好,无副作用。站桩时间不做硬性规定,可随身体状况灵活的安排。站桩疲乏难奈时,功感大失,说明体内消耗大于补充,应改为坐、卧式,疲劳消失后再站。总之,要灵活、渐进地延长练功时间,不要超出身体的负担。

站桩不要追求功感,要意念淡守,既不要忘记,也不要强想,“勿忘勿助”。体内起变化时自然会出现功感。

二、打坐

在道家养生修炼中,入门后的第一个阶段,便是筑基阶段,就是打地基的意思。修炼筑基功法,要先从静功开始,用气、精、血转化形成体内真气。每天晚上练习半小时即可。

练功之时,不要穿过紧的衣服,腰带可以松一松,以利于气血流通。最好用盘坐的姿势,双手相叠,放在肚脐,也可平坐在沙发上,手抚两膝。人静时,双目微闭,眼观鼻,鼻观心,心观丹田。因为,睁开眼睛,容易滋生杂念,而眼睛完全闭上,又容易使人昏昏欲睡,两者都不利于修炼。所以,要双目微闭,眼皮自然下垂,以能看到眼前之物又不能看清为度。两耳须屏蔽外界一切干扰,凝神听息。

同时,舌面反卷,以舌尖底面顶住上腭。首先缓缓吐出体内浊气,再由鼻中吸入清气,意想咽入下丹田,以补充呼出的气。要注意,呼气时要呼尽,吸气时要吸满。吸气时小腹鼓起,呼气时小腹回收,力求以心领气,以气随心,吸气时随意念下注丹田,呼气时以意念领出窍外,也就是道家所说的“心息相依”。三、注意事项1不可以在电风扇下和空调房里练功,易感风寒。

2功后最少半小时内不可以接触水(比如喝水、洗澡等等),也不可以大小便。所以最好是在功前喝水,大小便。

3不可以酒后站桩,不可以房事后站桩。特别是百日筑基训练期间,忌房事。练功的人最好减少或者避免房事,功后想要有房事,间隔的时间越长越好,最好是4小时以后,否则容易短寿。

4初习者应避免刮风、下雨、雷鸣时站桩。

5有心脏病的人不可过度练习站桩,可尝试减少每次站桩的时间而增加站桩的次数来过渡,积少成多。

6感觉到胸闷、头晕、身体疼痛者,应适度减少站桩时间或停止站桩,并寻找原因。

7打坐禁忌有三:大运动量后不适合打坐;非静心不能打坐;饱腹切忌打坐。

8打坐有三怕:惊吓、生气、过堂风。

究竟什么境界才能达到“真人”境界?(文末附百日筑基功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