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 书法家李锐(一书堂主)作品欣赏

发布时间:2018-08-14 06:51:13

诗人 书法家李鋭(一書堂主)作品欣赏

诗人 书法家李鋭个人简介李鋭 ,号一書堂主,1963 陕西丹凤人。詩人、書法家。八十年代就在各報刊上发表詩歌,以鑲文嵌字為長,兼習翰墨。文慕秦漢,書源魏碑,不捨漢隶。主张博學鸿儒,厚修養、匡人格、正德品,先有論文之理据,後言其書之法,文方以載道。现为:鑲文嵌字書法研究學會會長南京長江書畫研究院客座教授西安理工大學書畫院研究員中國書法研究院藝委會委員西安市書法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书法诗歌作品欣赏 答大漠孤煙 出关之説 孤灯淡茶我為伴 研讀临悟参宗禪 遇古为徒日日事 典章巨著時時参 十年八載面壁过 三龝五歲梅竹伴 冰寒於水非易事 煮風煎雨方大鉴 桂花飘長安 又聚灞柳岸 捧茶出酒韵 蜀道書道難 清明 清明只有泣雨天 草長莺飞话流年 拂堤杨柳他人醉 祭酒纸钱我泪涟 且喜且乐瑶山梦 声歌声慢慰心寒 那年那月那日景 春容春貌春晖見 呈楊鎖强教授 博学鸿儒著大經 曲高和寡泣独行 振臂高呼尧舜禹 逆风也唤缺血醒 经史子集潤瀚墨 钟鼎彝文流年豐 墨酣筆飽龝葉扫 硯穿管冢慶春風 呈萧公 雲儒先生 匡合群倫五岳巔 著书立説五十年 形散貌散神不散 訖今無人藐公前 咏紅葉 風啸天高雨撕忙 赤橙黄绿山别样 莫道紅葉称首是 霜重色濃亦驕犷 贾公平凹君兴庆公 园喜逢菊开有感 武媚腊日幸上苑 凹公辛亥喚菊绽 同是不在花开日 有度心暖能违天 凹公酒茶 凹里乾坤风雨多 公明桑梓古今乐 酒喜日月遮天树 茶中三味禅说渴 致贾公 一一平凹 贾公立笔万千象 风雨苍桑堪大当 秉笔六合百姓声 菜重芥姜文中行 致贾公平凹 《高兴》中主 人公刘高兴 想来高兴真高兴 回乡弄墨弃营生 礼帽眼镜六寸管 飞龙走凤抒性情 合韵贾公平凹 《老生》扉页诗 天坤地健桑梓兴 缀笔花甲了老生 阴晴圆缺风雨过 精卫填海见彩虹 凹公酒茶 凹里乾坤风雨多 公明桑梓古今乐 酒喜日月遮天树 茶中三味禅说渴 读贾公平凹 《极花》有感 《极花》漠漠抒大画 悲天悯地呼天下 千古文明忧患去 繁荣农村接力啥接力啥: 指当今农村观念、意识、情操、家庭、婚姻、人文、道德体系等一系列建设及其新时期的评判标准。 书賀乡贤王公家民教授被西安中国画院聘为艺 术顾问与理论研究员而作 耕云种月儒子牛 桃育李八方有 昨夜春風九州绿 壮哉峥嵘岁月稠 哀陈公忠实 黄钟大吕白鹿原 一部青史在人间 晨起驾鹤御风去 秉笔太史满终南 苍天有泪不忍落 大地无力挽公还 冥王窃喜栋梁来 我歌我悲天地撼 又哀陈公 陈公辞世九州哀 千里乌云低排徊 三秦就此无鹿鸣 灞柳难览太史公 风起云涌七十三 大笔如椽惊世骇 建安风骨《白鹿原》 去留肝胆昆仑间 三哀陈公 山哭水叹究可哀 白鹿此去不复来 州华夏齐悲公 八方儿女恸地骇 灞柳原上柳难留 華夏泣呼阎王改 惶惶巨作盈天地 垒垒落落怀四海 酉七夕嶽母携 全家雨中游昆明池 ( ) 昆池浩大上林苑 武帝旌旗見眼前 接天水淼揮旧貌 引漢濟渭复宏篇 () 牛郎织女天地间 冷風凄雨奈何難 终成比目共婵娟 天南地北頌萬年 () 老骥伏厉抒錦軒 廉颇不老效先賢 藝大德高持天成 桑榆不晚翩翩然。 听王兄种茶 採烹茶有感 () 王兄仙骨青山境 惘川五柳在行中 幻海闹市兹手去 茶山御史见盛景 () 放眼无边澄明镜 枕溪悦鸟听山鸣 无边无际无尘染 我情我景我秉行 (三) 攝魂茶汤原有性 月白风清山山景 七十二道何谓艰 根红苗正呼天应注:王兄者,路也。早年商贾幻海,且熟工于技。风生水起之时,便悄然于家中数年,研经悟道。究溯于陆羽《茶经》,滛浸于圣贤经史,寄情在青山绿水,实谓当今摩登丁克之宅男。未讯半载,便有大举,种茶、採茶、烹茶。可呼可敬!可呼可敬!! 田园杂詩 () 家居難坡桃花多 瓜果菜蔬瑶池樂 赋诗吟句古人對 大乔小乔煙雲鎖 松風涛鸣十里醉 蝉幽月古八方合 尋觅華夏幾萬裏 天堂神僲無奈何 () 王维辋川千年雅 隔篱呼酒説桑麻 晨兄伏中隱桃花 苗短瓜長話西瓜 () 桃花树下數桃花 風流隱去風流雅 朝来桃花開满树 暮去桃花尽搓挼 寫給秦嶺畫派 鹿王劉風林 () 草長莺飛育泉鸣 林深树茂纵鹿景 拈来福寿聚堂彩 秦嶺画派独一宗 () 信筆显现秦嶺景 福祿寿囍耀廰中 引来華夏千年妒 我抒我歌我獨行 () 才高品逸見筆端 生華落墨隱嶺南 寫鹿绘鹿秉福鹿 瑶池僲臺换人間 漫长安 八水長安八月天 渔雷舰艇隐何难 隔街相望呼艄公 涛涌浪翻小舢板 絕句 雲橫秦嶺家在南 雪舞蘭關老生艱 風起雲湧半輩過 萧瑟蒼茫天地間 殘霜煩鬢孤雁曖 落寞且看回春顏 莫道桑榆夕陽晚 奮起降龍倚天劍 且教崑崙勻涼熱 再刺蒼窮鍔不殘 老夫突發少年狂 也讓乾坤補新妝 呈薛公 养贤教授 薛公磊磊八尺汉 养天滋地漫无边 贤达古今溯日月 落墨山河见云烟 挥笔一扫千嶂雪 缕缕丝丝刀琢砍 写句绘经秉智性 钟鼎彝文置毫端 身在红尘三界外 竹管寸尺有方圆 呈鄉贤王公 家民先生 商於四皓宋金边 山醇风雅哺乡贤 家咏八方托毫素 民绘九州方寸间 呈吴兄福春主席丙 申仲秋偶遇有感 人海茫茫竟逢君 丙申中秋演成真 说文溯章辩翰墨 品重洁高效精神 观金锁兄操琴弄胡 时在丙申中秋有感 嫦娥应悔偷灵药 吴刚懊恼桂树合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那得几回合 杨氏晓龙铁岭兄晨起 雪中赴宴商州有感 ( ) 晨起雪涌赴商宴 银妆素裹秦岭巅 霾邦兹手八百里 乱雲飞渡到商山 () 鹤鸣鹿迎煮酒庆 堪比三国叹群英 事难难事难亦事 千古江山见杯中 答长安布衣崔煜兄 對拙書厚愛有感 研墨水数合 挥筆劃大荒 啜露弄清影 起舞白雲旁 贤兄福春 燕趙代代出英雄 福春风流瀚墨情 入主長安傲衆芳 起承轉合毫端境 丹凤朝陽 水清鱼跃行舟难 冠鸣凤舞意当先 商於古道棣花貎 四皓武关古来险 湿地龙潭囿驹舞 桃花谷内桃花仙 上运山水天下甲 二郎花庙龙台见 鄉下的夜晚 蛙鳴起伏合同聲 夏夜百蟲舞憐影 月明星稀瑤池境 孤鴻夜螢且徐行 丹青漢墨青雲志 經史子集伴孤燈 常恨此夜行雲快 書到酣時天地醒 李锐 现实的丹鳯比照片上还美,这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缘由这一条秦嶺,便把商洛哺育成了在不失其北方豪迈的基础上,又多了南国的峻逸与清秀。 这里要山有山,要水有水。但山却不大,水也不深,就自然多了情趣和可延伸的故事来。俗话说:过了这个桥还要在看那座山;过了这条河还要走那条江。 这是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 他们的终极目标是不断超越自我连同自然在内。 秦嶺南坡的山都有尽头,摸得着看得见,人就自然把它搁在心里。水是透明的,不管有多深,你都能数清鱼啊、虾啊及那舞动的姿影。而猪、猫、狗,吃饱了都爱到河邊去浪,以水为镜,顾影自怜。而那山雀、老鹰、长着五色羽毛的野鸡更是从空中俯冲直下,两眼直视水中的清影,直到看明白后,才叼上一口,便嗖的掩没在很远很高的地方去。 四季在这里把自己彰显到了极大的景致。冬天的雾,一团一片,成絮状,三五成群,由河岸依坡直游到和天相接處。初春全是黛色,无边天际,给人以深遂厚重的影像。 山便入了画来。 夏天你能听见涛鸣风叫,即使置身盛夏酷暑,只要一抬眼,满山的绿和清澈水,那热便自然退去,心旷神逸就是水到渠成了。这里的秋是因五谷杂粮、瓜果蔬菜颇丰而让人欲罢不能的地方。柿子是燃起的红灯笼,挂得满天都是。青皮核桃三三两两藏在绿荫深處,只要舞起长竿,七、八下的敲打,地上便铺了厚厚的一层。 丹凤人走不远就因这个原因。他们恋家的方式很多,回家凉快、吃葡葡、卖柿子、摘樱桃、过冬天,还有这年来节到的搭上,在外邊大地方谋生的人也就多成了空话。要不你看贾平凹老师,他都写了等人高的書,又有几部不是说这个沟那个嶺,还有门前那条叫州河的丹江。你看如今他已是六十大几,离开故土四十的人了,还得时不时就得回去。 “七夕”的棣花 李锐 孟秋刚过的第二天,在“七夕”这个很特别的日子,“丹凤朝陽·商於古道”书画展开幕了。 是日晨,天公作美,飘洒起如烟如线的濛濛细雨。棣花这美丽的金边古镇,便笼罩在了一层纱幔中。 沿千亩荷塘两岸的伏牛山、指甲岭、笔架山,就都变幻在这浮动的雾里。它们时而近时而远,时而清楚时而朦胧,时而明白又时而模糊,如诗如画,就自然增添了几份神秘的气息。如贾公平凹先生的作品一样,有了层次、有了章节、有了让你细解、慢品、遐想的空间来。 荷在这样的景致里,就更加妩媚。偶而穿行在这里的游船让荷一下动了起来,连天接地,一排一铺的摇动着,整齐如一。若不细看,还以为是某国总统在若大的广场上阅兵哩。这也许是天河上牛郎与织女,把好不容易熬了365天得来的喜悦,无法掩饰的传递下来,让这荷中及荷岸上的人们共同分享;这也许是画舫游船及游船上的人们与荷融为一体;这也许是荷像大家一样沉醉在这:"丹凤朝陽·商於古道"书画展的活动中。 致开幕词的商洛市委宣传部的女部长叫刘淑慧。就一个淑字,那《诗经》中“窈窕淑女”就跃然欲出,抢先占起了古风。在看她置荷雅裙裾样的淡妆,能不让这——“商於古道”,匡合出新声来吗。 淑女窈窕八方慕 慧中秀外九天歌 这鄉黨王公家民先生是个人物。早些年,我就在平凹先生的大作中,经常读到他不凡的气度,和有着 荷一样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节。但这都是囿於纸上,这次有幸谋得君面,果然如是,百聞不如一见。 此公是玉树临风,着美言美德的君子,在他那举手投足中都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可谓是:含輝有度,荷雅别天。 他在代表遇会嘉宾的致词中,用本土腔本土话说:虽然离开这块故土几十年了,但每次只要一踏上它,就由不得让人激动,感慨万千,故土难离啊!生是丹凤人,这活着,不管漂在何处,家鄉的一切都在萦绕着你,如水如风如空气,如这上千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塘;如在这商於古道上踽踽独行的白居易、苏东坡;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温庭筠;如宋金在这不断撕杀的刀、枪、箭、戟声,是永远也挥之不去的。我特撰联送予先先: 家合四書五經六藝 民匡九州八方七星 这里的故事太多,有避秦费书坑儒的商山四皓,有萬夫莫开的武关,有南北通衢,连接着两湖两广、荆楚吴越的水汉马头。人们是从这开始弃水登陆,把景德镇的瓷器、武夷山的茶叶及苏州的绸缎等等,沿丝绸之路通向欧亚。这里有汉高祖刘邦的印记,这里有闯王李自成北上,有贺龙将军天雨洗兵的足迹…… 这部“商於古道”的历史太厚重,值得我们更进一步去挖掘、解读、开发。我们一定要让朝陽的丹凤,有荷样的高洁,去乘上凤凰的翅膀,遨翔在这九州华夏的上空。 开慕中,“七夕”还在演義,远处的荷塘隐约传来“狼烟已化白云,兵戈已化沃土,往事化作陈年酒……”的歌声。 这如醉的薄纱退去,天公拿来笑脸。似有天风起,这满眼无涯,满池无边待放的粉、蓝、的荷,都在低头微语,耳鬓厮磨,猶似情窦初开,刚刚对上眼,两情相悦的少男靓女;猶似苦等了这春夏秋冬365个日夜,数星盼月才得来互诉相思之苦的牛郎和织女。 此时此刻,值身于此地的你,在有着古风古韵的桥、亭、楼阁、土墙、灰瓦及荷样的风致——商於古道中,完全忘了这是江南的你,还是你在江南。 评《周庄就在云梦中》作者周文治 李锐 语言洗练,结构严谨。 文虽不長,但读得让你有九曲十九弯之感慨,千转百回之柔肠。 随着作者开坛导引,只那三言两语,便让人把心提到嗓子眼上,使你欲罢不能,欲苦无泪。 从诠释甘沟红粉,到我灵魂与肉体不能兼容而痛苦与煎熬的那周庄及周庄的母亲。作者从深层次去刨析、挖掘人性那最基础的本能。城市与乡村、原始与现代、落后与文明,在不同层次、不同阅历人身上的显现。 母亲和我都在经历着对同一对象,却各自都有着不同感受的磨难。 母亲畏惧城市那不接地气的钢筋水泥。直接表象是,来时就晕車呕吐,继而在城里连血压都升高。可回去,这一切现象却都不曾发生了。而我在魂牵梦萦的周庄,却以没现有现代设施,也难以将梦里和现实、肉体凡胎与常期淫浸诗书礼义与现代文明中的感受,去完成“知行合一”起来。 母亲的思维定势在,养一片、生一片、爱一片,非常干净纯洁的清明中,到落了个自然与安逸,只要有能维持生命最基本的一日三餐,这种意念上的生存境界,给美国总统也怕是不会去的。因为白宫它没有周庄原生态的一人一事一物。而我的痛楚却比母亲又多了几重,人性人伦人道上的折磨。 母亲已79岁高龄,日漸不能自理,如果要我整日去呆到我没有不思念的周庄,给年迈的母亲捧汤到水,洗衣做饭,去真正完成精神与现实,灵魂与肉体的完全统一,在现实中又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一种结局。 忠与孝的矛盾,于是在道义与良心,生存现状与精神上苦痛着,时不时的谴责着、煎熬着。其结果一到周庄,我就由不得呆坐上几小时,浮想成篇,完成了一个真成意义上现代版的“庄周之梦。” 对于一个有道义有良知有思想的准文人来说,这些在心底里的的痛楚,肯定要比红粉佳丽,知男歌女,沉了重干倍万倍,甚至不在同一个量差上,鸿毛与泰山之别啊! 读方英文 《行草麟游》有感 李锐 方英文是大手笔!不但立意高,其语境更有自己不为人道之处。他的文章有秦汉之态;他的毛笔落墨有宋韵之章。一切皆从兴来,万事则以情取,喜笑怒骂皆都有感而发。其情之真、其意之深,非一般作者所能为之。 《行草麟游》在结构上,波波连涛起,有撞山坠石之功。笔起由万万同胞在饥黄寡瘦用树皮树叶填缝塞牙维系生命以对虎背熊腰为顶礼膜拜时,用睁眼不但能看还随时能吃的一一白馍为切入点。接着有在大骨节病中失落,继而才说到麟游二字,乃皇上狩猎避暑之来历。 这文意文旨便在不动声色的渐进中,如決堤之江水,仰洪荒之力的推动顺势呼之欲出。在那强意识纯为生命体本能的带动遐天遥想时,置其生存希冀的最高处,而失落便在不露声色的叙事说诗绘山写水中,把读者的胃口悬起来,都饿了三日为生存去茫然上下求索面对突来的满汉全席,什么皇亲贵胄的恣意霸道、什么小姐大姐的优雅矜持、什么公子哥儿浮华奢侈全都荡然不复。 这些都自然与不自然的跟着作者那貌似无技巧而乃大技巧铺排中去行进。用笔遣字造词无时无地不让人处在全新的耳清目爽的世界里。 随着三五遍的精研细读,您仍处在意犹未尽让人忍耐不住中,又不得不把它重翻了起来。 高秋的清旷里,置身这样的字字珠玑,由一个最小独立的字到成文成章中,每一处都充满光亮鲜活无法言表的高致情态。如端起三五十年的陈酿,面对一个品酒的老手,时而浅唱低呤,时而驻脚回还,哪有不绕梁三日之理。如魏征的文章“高阁华美之表”、欧阳询的字“割云劈月之峻”、“气温直追体温”、“熟悉他叔他舅”等等!语言之直白,如京剧里的唱腔道词。有些虽为过渡,但多一字有画蛇添足之嫌,少一字则如置身于华山苍龙岭上取其一阶之果。 此文虽千二八百的短章,但能让人读出作者是位永在不停跋涉而处处充满睿智的独行侠。在轻苗谈写中提出了诸多值得人们去思考回味,且有強烈时代印记的过去现在或将来的问题。如文革、大骨节病、帝王将相的行宫及现随代文明带来环境资源的弊端,不能不去思考的一系列问题。 任何文章的结构形式,都为所要阐明的关点去服务。作者终于在点明 《九成宫醴泉铭碑》,且把它与“天下第书”《兰亭序》作比较。而比较的是,不同书者在书写时,不仅仅就文字“火景流金,无有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去媲美“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而是透过文字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及作者所叙述内容上个人所在的位置,及这个位置上所承载着的不同阅历心态及过程。他提了我们这个大时代的普遍问题,有多少人人志士,只会拿着毛笔依葫芦画瓢,照猫还想弄出虎式来。 文化的贫瘠仍未引起那些还洋洋自得,拿几首唐诗几句格言,几个字去到处叫卖张扬的问题。文明的进步不能以在另一种付出中去建立,要把他上升到民族存亡的历史高度。如作者最后提出:不要高速、不要火车,泡面方便,但人们依然热爱的手工面,这友谊和爱情与三皇五帝时代本质上又有多大之区别的问题。 由福春説“福” 李锐 吴氏者福春,冀地沧州人氏。操一口地道的河北梆子调,且又爱京剧,酒酣时还常常给你来上几句。细听那说词与唱腔,对于不了解底细的人,到还以为是某专业社团的大腕台柱莅临了。 他质朴大器、敦厚温稳及内敛谦和的人格魅力,一览无余的全都落款在那张,国字型的大脸上,視其而知之。 吴福春现任陕西省书协副主席,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研究员,陕西省名人书画院副院长,秦岭书画院副院长,火箭军客座教授等职。其人性善,以仁義禮智信為本,长期深研在,把书之学与我華夏五千年傳统文化相结合中,是真正在践行“知行合一”、可以称得上是人物的人。 因其人生来福重,又属於福字辈,其名理所当然的和“福”结了缘。又因其本色仁厚、谦和、宽范的性格,于是笔下便自然呈现了,各種结体不同,风格迥异的“福”字来。 从祖国最北边的漠河,到东南沿海,还是云贵川及青藏高原边陲,到处都有他写“福”的足迹,可谓是“福”开九州。 在这大千世界上,不论是白人黑人还是黄种人;不论是欧洲人非州人,还是咱亚州人;不论是那些身背日头面朝坡的庶民百姓,还是高高在上的王侯将相,其实大家都在以各自不同形势,不同方法,祈愿着“和平”与“福”的到来。 溯“福”之源,应从大明朝朱元璋开始,直到康熙年间,这位威震八方,曾塑造了“康乾盛世”的一代名君,你翻开历史那长河,掰指头能数得着的赫赫帝王,曾为祖母孝庄太后“请福续寿”,写下了震烁古今的“长寿之福”。而吴福春却把“福”写的浑厚圆满,通润流畅,从而使它更接地气、更生活化、更多了人情味。虽然他们这个”福”,在结体上有长短方圆之别,运笔上有粗细快慢轻重缓急之别,但其“多子、多才(财)、 多田 、多寿、 多福”,这“五福”合一的喻意是永远相同的。同时这就也就无形的把“福”,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靓点。 这样福春的“福”,便在内含上,又多了一个金字招牌。他所写的“福”也自然就有了更深层面上意义;他的“福”也自然就成了人们祈求和平,和向往幸福的一种精神寄托。 这样福春写“福”,也就自然有了更大的适应范围,不论阶层,年龄及其阅历的诸多仁人志士们,无以不得到喜爱与尊崇。 究其它日,他把这逝去的几十年大好年华,都交给了书道。他由唐楷入手,遍及欧颜汉隶诸体,后直取魏碑风骨。他在心临手摸的同时,又不忘从书法理论上去完善自己,如对《九成宫.醴泉铭》中欧阳询笔势的研究,对当代书家“感言”文体的分析等等。故他笔下的楷、行、草、隶、篆,无以不得心应手,意到形合。 他师承古贤,广融各家,其行笔方圆兼容,生涩与灵动相应,拙朴与轻盈互补。张驰有度,干净爽健,且蕴涵着一种和谐、肃穆古茂的正大气象,只要略識文墨,便没有人不认识的。这和當今所谓的“技法”大家所崇尚的,身在地球,手却到了银河,那张牙舞爪,缺胳膊少腿,一副除天地就是我的狰狞面目相背向。 文字是民族文化表述的载体,作书法艺术更是由黑白点线所建构体起来的,个性的彰显必须立足於传统之上。虽然书法是抽象的而不是具象的艺术,但其基本规律,及大众欣赏其书理的公共原則,是无疑置许的,是有公例的。符号表现虽有诸多个体因素的成份在现着,但对书法艺术这种文化审美和理性审视功底上的要求是基本不变的。用萧公云儒先生在《书家贵有审美自觉 ---吴福春书艺印象里的话说:我们探讨中国书法艺术中“创造”这个词的特殊含义时,中国书艺不是否定性的创新,而是在一个传统链条下渐次延伸、在接力中不断开拓的那种创造模式;在探讨中国书学的经典创作经验如何化解“自然”时,他认为这些他者经验经过人化或文化,已经成为客体,是特殊的“自然”,在后人的创作中必須与新的作為创作主体的个性要紧密的相结合,那时而所闪现出创新的火花,也是在以传统为基石的基本点上闪现的。 福春他作到了,并以其在规范严谨的形式下,去宣叙张扬自己对待生命、对待艺术心性和情愫的完美阐释。他的作品也才真正让人感受到,作为一个书家,用一支弱管所呈现出可贵的丰富多姿的艺术生命气象。 我国的书画大家,人才济济、名家辈出。吴福春被尊称为书画界的好人、老实人,其性格低调内敛、沉稳大度、处处以人为善而受社会各阶层的厚爱!正是这种良好的口碑,过硬可信的人品,吴福春的字,也才得到更多人们的认同。这样更进一步说明,格局境致之高下,与人品书品之优劣的关系。伟大的人品不已定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但伟大的作品肯定是建立在伟大的人品之上。 读杨焕亭“小院深深……” 李锐 杨焕亭先生,晨起随炼随拍随吟的四副照片,及“即兴”咏来的七言律詩,即兴读来颇有感怀,不瞎掰三言两语便有:着其床耿耿不寐;举其酒难以成酣;投其箸而不知食之味。到应了李太白笔下:停杯投箸不能食, ‘起座’四顾心茫然。 小径深深深几许 林花竞放系情思 曾道一枝一世界 禅风洗面去尘时 首先一个“小”字,便把“曲径通幽”拿来,诗外话境所延深的愉悦已不言而喻了。没想到接续下来的是连连叠起的三""字,在不同音节的起伏变化中,由不得人要把它玩味,且至极处。本已“深深”到了程度,可滑而带之的是,于有意处来了无意,只有自言自说自适自绽自白的“心声”完成时,接来的第个“深”字,由不得作者和读者,主体与客体都产生出互辉互映,相生相长的结果来。颇有让男儿,拨地而起,直入关河霄汉之气概。 在这万种“几许”氛围中营造出只有“一许”的情思来,可谓深到莫言无语、深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深至无可奈何,难以名状。 颔联首先一个“林”字,就把距焦拉开。盈眸而来的是,无边无涯竟相绽放的相思,花即吾心、花即我思。它即是上古的你,也是昨天的她,或是未来明天的我你。直把灵与肉,魂魄与躯体,激情与思念,燃烧到无疆界的几步。不同群体,不同层面的人,都可以去述写,那不为人道,只有自己存放在记忆这冰川大河的底部,直到“山无棱,天地合”也无法抹去那幸福的、悲伤的、豪情万丈的一一一愁肠。 佛道:一花一宇宙,一枝一世界。心中有了对佛性的参悟,人的自身与每一个独立的物种,就都成同一个宇宙的有机集合体。万物渺小或者宏大,微观或宏观,佛与看见看不见,有的或没有的,相思与非相思及眼前的一切都是一个世界的整体。 这种时空的转换,现实与非现实,由此及彼,由我到他,到大千万方,到佛的世界里,都是亦幻亦真亦实亦虚,亦是亦不是的过程。 真正境界高的大家,都是以朴见真,以情见长,以小喻大,以俗见雅。而不是用什么泛黄的典故、花丽的辞藻,为见证其学识之高深所堆列出来、也只有自己教授自己,孤芳自赏,哀戚乞怜的结果罢了。我已经忘了我是谁?来作什么?又准备去干什么?是十天半月、三年五载、还是干年万年。我的心无形无相,没了大小,不存在内外,但却可以周遍宇宙了。 我惘然,是禅心被眼前现实的存在唤醒;还是我的俗心被禅风拂去了尘性。在尾联“禅风洗面去尘时”,这种超现实的理性,被禅宗物化成丝丝意绪,在剪不断理还乱中,又回到自然的存在中来,作了一完美的收绾。这也是万物自身存在的天性。而这种天性,也只是对有慧根之门的人而言,象我辈凡夫俗子,只能望其项背,是永也无法达到的幽冥之地。 这种微观和宏观的转换,使智者得到了其生命顿悟的最大化:而结果是谁的相思都是我自己这一个个体;而自己的相思又是大家每个局部所共同的。自己不过是宏观世界中的万万分之一,而他们却时时都在呼与吸中相感应相感知着。 境致之高、生命之大、禅心之旷幽,便呼之欲出,悠然而来!

诗人 书法家李锐(一书堂主)作品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