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住那一刻清净时光 - 高三散文1200字

发布时间:2019-12-23 02:54:13

按住那一刻清净时光_高三散文1200

社会的不断进步,给人类带来的虽然有着物质上的快感,但也扫去了那种清净的时光。
古有王诩隐居云梦山,陶渊明种菊南山下,颜回“不堪其忧不改其乐”,李白“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在那个没有网络的时代,不羁的生活成了他们唯一娱乐自己的方式。不受世俗之物的限制,达到精神上的逍遥游。而在现代,随着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缤纷杂乱的各色物体使人迷失,很少有人能够留有一片耳根的清净。
熊培云曾说过,“我宁愿捧着一本书,在阳台上呆一上午,而不是坐在电脑前,与世界抱成一团。”可见他对于灵魂安静的渴求。对于那些追求物质的人,人们总会抱之以鄙视的目光,将其自动归为俗不可耐的一类人。
俗,在现代成为了实实在在的贬义词。只是,静下心来一想,便又会不予苟同。俗,将其一拆为二,便是一个单人旁和一个谷。单人旁自然为人。按字面的意思,便是人依谷物而生。五谷杂粮为人的生存基础,又何来鄙视之说?只要依谷物而存,每个人便都是俗人。俗之所以会成为代表不好事物的代名词之一,只不过是人的主观臆造罢了。由此看来,每个人的躯体都是一个层次的,不同的在于自身的灵魂。而那灵魂,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行走,早已不复当初的纯净。
有时候又会觉得很奇怪,古代有那么多能守住自己灵魂净地的人,或为受世人所尊捧的圣人文豪,或为街道上行走的贩夫走卒,都是拥有强大的抗干扰的人,在他们的时空中活着,守着耳边的那片清净。而在当今这个不断呼吁灵魂的社会,所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却寥寥无几。是物欲太盛,还是早已不知不觉中被世俗所同化?熊培云曾说过,每个人都在愤世嫉俗,每个人都在同流合污。愤世嫉俗与同流合污只不过都是在人生的某个时刻罢了。前一刻是站在高楼大厦之上、身披洁白圣衣、俯视万物的圣者,后一秒便是处在灯红酒绿之下、穿着平凡服装、仰看名利的奴隶。人可以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肆意遨游,却不得不在现实的世界里苟且偷生。因而,那些能摒世俗、弃物欲的人,便显得多么难能可贵。
当今许多的作家是为了大众的口味而写作。一味地陈词滥调,一味地阿谀奉承,很少有人从社会的最深处去反省。而即使有这样的人,在中国,也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鲁迅先生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断写作,也在不断逃亡,因为他的笔刺痛了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神经。柏杨先生因为写了《丑陋的中国人》一书,被台湾当局以“加入叛乱组织”为罪名受了10年的牢狱之灾。他曾悲愤地说:“美国人写了一本《丑陋的美国人》,日本人写了一本《丑陋的日本人》,都被当局者采纳,为什么我却要受牢狱之灾?我犯了什么罪?”柏杨想守住内心的净土,世界却不让他清净。但因为内心的足够强大,出狱之后的他仍然能够不改其衷,守住其志。他真正做到了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多么干净而又伟大的灵魂。
人故俗,却不能因物而俗,不能因世俗而俗,那是精神上的俗不可耐。俗物之身不可变,但人却可以改变自己的灵魂,不受那些凡世之尘的污染。宋代欧阳修曾有“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的雅致,虚实相生,给人以无限遐想。避开世俗,亲近山水,方能以心传心。而在当今世界,以物传物却成了人们之间感情的传递。清净不在,喧闹无形。将自己的灵魂永远禁锢在时物之中,不得超生。
记得语文老师曾在课上言人生的最高境界,当时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便是一棵白梅树,一盏清茶,一卷古书。不知为何,对白梅情有独钟,或许是因为它那高洁的品质和沁人心脾的一抹淡香吧。在白梅树下,品一杯清茶,捧一本古书,再加一片安静的内心,对我来说,便已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按住那一刻清净时光,留一片耳边清净,便只是一花,一茶,一书,一人。

按住那一刻清净时光 - 高三散文1200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