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教案

发布时间:2019-08-26 23:50:42

咬文嚼字教案

教学步骤:

一、教学目标:

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3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三、教学方法

立足课本整体感知 跳出课本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三位作家在一起吃饭。甲说:“吃在中国”。乙说:“在中国吃”。丙则长叹说:“在吃中国”。“吃在中国”是主谓短语,说的是食文化在中国,“在中国吃”是偏正短语,其意是:想吃美食到中国去!“在吃中国”是动宾短语,作家感叹那些用公款大吃大喝的人任意挥霍国家财富,吃穷了中国,针砭深刻。这三位作家说的话字数相同,只是排序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含义。由此可见,要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我们要咬文嚼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板书:文题+作者)

(二)、作者介绍

1、找同学介绍作者。

2、补充总结: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学,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在治学方面,朱先生走的是研究和翻译的路子,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解释三此,给学生以启发。)

、阅读课文,分析课文

作者对“咬文嚼字”这一概念重新作了界定,它在文中的内涵是什么?

现在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再粗读一遍文章,这一遍,先求得粗知大概。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文章有几段?标出序号。

2、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 概括出来。

师:好,粗读一遍,回答刚才我提出的两个问题。

生:文章共分8自然段。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概括一下就是:1、应该有谨严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

3文章17段的内容。找出文中具体咬文嚼字的的实例。总共有几个实例?

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3)、“推敲”的推敲

4、《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

5、“套板反应”

下面同学一下作者在第8段有一句话:以上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4作者是不是很“随便”地举出这几个实例?

生:不是。

5那么,大家给这5个实例归一下类,看有没有层次上的分别?

生:123是文字修改方面的;45是有关词语的联想意义的。

6好。我再问一下,3个修改的例子中,有没有越改越好,有没有越改越不好的,有没有怎么改怎么好的。

生:有。1是修改后增色不少的,表达效果增强了;2是改坏了的。3是怎么改怎么有理的。

7把第1个实例中有关修改后增色的分析给大家找出来,分析一下。

8作者分析得不是很在理?

生:在理。

9把第2个实例中作者认为修改后失色的语句读出来。

生读。

10再把关于“推敲”的推敲的道理读出来。

生读

11我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修改会增色,有的修改会失色,而有的修改又怎么改怎么有理呢?那么,评判增色、失色和修改得有理的标准是什么呢?大家能不能从作者的分析中归纳出来呢?

生:修改字词,不仅是修改字词,在文字上推敲,骨子时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师:对,这句话非常关键。这也是本文最重要的一句话,它告诉我们,在语言文字“推敲”时,改好改坏的依据是思想感情,这是问题的根本所在。至此咱们同学应该明白作者举以上三例是为了说明什么?(问了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们找一个同学把作者分析“推敲”的部分好好读一读,我们认真体会一下。

12读得很好。那么第6段和第7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生:讲的是阅读或者写作的又一难处:联想意义的把握和运用。

136段是从哪个角度讲的?第7段又是从哪个角度来讲的呢?

生:第6段是从阅读中联想意义的确定之难。第7段从写作避免套语和“套板反应”之难来写的。两段正好正反对照。大家把关键的语句划出来。

14这两段与我们前面的分析出来的咬文嚼字要与思想感情相关联有没有关系?

生:有。

师:把相关语句划出来。读一遍。

师:好。这样,我们读完了这篇文章,我们对怎样去“咬文嚼字”获得了一个总的原则。再次回顾咬文嚼字要怎么做?达到什么目的?

要有谨严的精神随处留心玩索,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从而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课文我们分析到这,下面我们学以致用。

(四)、高考链接之炼字类

苏轼: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黄庭坚: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因为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更形象生动;失字表现出了月下梅花不映不隐的朦胧美,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

(五)、课堂小结: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咬文嚼字》这篇课文,了解到作者所强调的咬文嚼字不在是原本含义,作者赋予其新的意义,使这个词语贬词褒用了。同时作者的谆谆教诲,也是要求我们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要努力做到咬文嚼字。文字和思想感情密切联系。所以我们在阅读中,品味语言,在其基础上品味语言背后的思想感情。在写作中,时时咬文嚼字,推敲语言,从根本上调整思想感情,从而使语言与思想感情完全吻合,使作品达到最佳。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

2)从自己的阅读中找材料来咬文嚼字一番,并写下分析内容。

(七)、教学反思:

咬文嚼字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