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及解题技巧(超全、精品)

发布时间:2015-04-06 11:36:35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题专题讲座20144月版)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的特点: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

就古诗鉴赏题的题型而言,大致可归纳出十七种问答模式,每一种题型都有一定的答题步骤和技巧,现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型(对应练习2013江西(1/2012江西(1/四川(2)

高考诗歌意象鉴赏常见题型

  近几年高考诗歌意象鉴赏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根据要求找出古诗中意象

  有的高考题是要求直接找出全诗的意象(如2005年浙江卷),有的是要求根据诗题找意象(如2006年广东卷),有的是要求根据意象的特点找意象(如2006年浙江卷),有的是要求找出时间变化的意象(2007年广东卷)。主要是以填空和简答的方式设题,如:

  (2007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题: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答案】清秋 日暮 月初白 落叶 流萤 孤灯

  2.找出意象并说明其含义或寓意

  这种题型是在第一种题型上的深入,它不仅要求考生根据要求筛选信息,还要求考生说明意象的含义或寓意。考生必须掌握一些诗歌体裁惯用的意象,并熟知其文化内涵。如望月怀人、折柳送别、长亭送别、鱼雁尺素等。如:

  (2010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题: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3.找出意象并用简洁语言描述画面

  该题型要求找出古诗中的意象并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答题时可以从每个句子中所给的意象进行筛选,关键是不要遗漏,在描述画面时需要就全诗意象组合进行简单的概括,关键是抓住特征、抓准特点。如:

  (2009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

  姜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题: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荷花、人家、庭院等组成的。

  4.找出意象并推测时令

  考生必须熟识一些带有时令特征的意象,如梅花报春、落叶知秋等。如:

  (201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题:《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答案】暮春 飞花

第二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对应练习2012山东(1)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找出意象即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再用意象构成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这就需要调用平时积累的概括意境的术语,下面我把概括意境的术语列举如下:苍凉,苍茫,苍莽,苍苍

荒寂,荒凉,寂静,寂寥,寂然

空寂,空旷,空阔,空灵,空濛,空廓

辽阔,辽远 昂扬

迷离,迷茫,迷蒙明朗,明丽,明媚,明艳

凄冷 凄凉 凄迷 凄清

清澈 清寒 清寂 清朗 清冷 清丽 清新 清雅 清幽

肃杀

恬淡 恬静

萧瑟 萧飒 萧森 萧索 萧疏

雄浑 雄伟

幽寂 幽静 幽美 幽深 幽邃 幽雅 幽远 幽美

壮观 壮观 壮丽 壮阔 壮美

朦胧 宁谧

热烈 繁华 喧闹 喧嚣

暗淡 苍茫 寥落 冷寂

有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肃杀荒寒,凄寒萧条,悲陈凄冷,清新明丽,明媚动人,优美迷人,清幽静谧 ,恬静安谧,,恬静优美、瑰丽雄壮,雄奇优美,雄浑壮阔、生机盎然、富丽堂皇,虚幻缥缈,繁华热闹,色彩斑斓、气势不凡、境界阔大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人物形象(对应练习2013辽宁(2)重庆(1/2012湖北(1/江苏(2)/安徽(1))

诗歌的人物形象主要有两类: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如杜甫《登高》中的诗人形象;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

设问方式:1、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诗中刻划了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

3、请简要的分析某形象

答题步骤:

1、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组织语言的格式一般为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是什么);另要注意,人物形象包括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两方面,如果诗歌中有描写外在形象的诗句,分析时要写出来。

2、结合诗作简译相关语句,分点说明、概括(为什么)切忌以译代析。

3、总结形象意义。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也可以放到步骤里合答。

答题示例: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中刻画了怎样的儿童形象?

  答案: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划了幼稚顽皮,天真可爱、机警聪明的垂钓小儿形象,栩栩如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赏析】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 蓬乱的头发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后两句诗侧重写神态。从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遮住其身 。当路人问道,稚子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表现他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

解题方略:人物形象鉴赏题,所选诗歌多为抒情诗,诗中人物多为抒情主人公形象。

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问题:

  1. 掌握答题要领和格式。组织语言的格式一般性格特征+人物身份

  2. 要知人论世,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作品创作的背景,从而推知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平时复习时要记住一些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如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登高》),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陶渊明《归园田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朋友(恋友)分别,思念故乡的形象;怀才不遇,怀古咏史者的形象;献身边塞或反对征伐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抨击黑暗,同情人民的形象

第四种模式 事物形象型(对应练习2012天津(1)

鉴赏题的提问方式

1、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

2、某物象有什么特征?

3、某物象象征什么?

4、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

5、简析某句中的物象。

6、诗中塑造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答题步骤:

1)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答题示例:

2011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第五种模式 炼字型(对应练习2013福建(1)湖南(2/2012湖北(2/四川(1/安徽(2)

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中某句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个字?请简述理由。

4)请你对某字赏析

5)某字意蕴丰富,请简要赏析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把该字找出来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要积累有关艺术效果方面的术语:如颇有画意、有画面感、有动态美、富有想象力、富有感染力、有震撼力、增强诗的韵味等。)

答题示例12011天津高考)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参考答案】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答题示例22003年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 (步骤一)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鸣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步骤二)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步骤三)

第六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鉴赏诗眼型)(对应练习三维设计关键词关键句4)

提问方式:1、这首诗(词)的诗(词)眼是什么?为什么?

2、全诗围绕某字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3、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4、某词统领全诗(词)的理由是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字(或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或该词)写了哪些内容?

3分析该字(或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答题示例1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2年全国卷)6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三)。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答题示例2 07四川卷)阅读王安石《葛溪驿》,回答问题。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答案参考:(12点合答)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的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烘托意境、表达诗情)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第七种模式 炼句(对应练习2013辽宁(1/2012辽宁(2/江苏(3/重庆(1/福建(1)

(一)题型概说

1、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 2、对某个句子进行赏析 3、炼有特殊句式的语句

(二)、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

 【答题思路】1、简析句意2、结合文意赏析3、分析作用、效果、表达的主旨、情感

诗歌例析: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有人认为本诗最后一联为喜幸之词,你同意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只是靠着老朋友帮助才能维持生计,对世事也不再有何追求了。(步骤一简析句意)本诗前三联渲染出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闲适地享受着妻子儿女的家室之乐。经历长期离乱后,重获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能不感到欣喜满足。(步骤二结合文意赏析)但最后一联表面仍是喜幸之词,实则包藏了多少悲苦与无奈。眼前的闲适生活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此刻寄人篱下,艰难辛酸溢于言表。(步骤三分析作用、效果、表达的主旨、情感)因此不同意喜幸之说。

(三)、赏析类题

答题步骤:(1)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2)抓住最突出的一点(炼字、手法、修辞、句式、意境)简析。

3)点出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12可互换)

诗歌例析: 真州绝句

王士禛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诗句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步骤一)描绘出一幅傍晚时分,太阳西斜,风儿平静,红红的树影映满半江水,江边渔民卖鱼声此起彼伏的优美风光。(步骤二)“日斜风定”“半江红树卖鲈鱼”自然清新,境界淡远,语言含蓄,富于生活气息。(步骤三)

(四)、炼有特殊句式的语句

1、倒装句式: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1)、主语后置:“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应为 晴川汉阳树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出于声律的需要 

2)、宾语前置:“香稻啄余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凰枝”。应为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鲜明地突出“香稻”与“碧梧”两个意象,从而写出京城风物的美好。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应为香雾湿云鬟, 清辉寒玉臂,突出“湿”“寒”二字,就凸现了妻子望月时间之久,忆念情感之深的痴情形象。

3)、状语倒装:“簌簌衣巾落枣花”应为枣花簌簌落衣巾,强调“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响,渲染了气氛,令人如闻其声,与缫车纺纱的声响,构成了一曲美妙的田园交响曲,充满了乡村情趣。

4)、定语倒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应为疏影横斜清浅水,暗香浮动黄昏月。水和月的特点得到突出,以此来衬托梅的姿态神韵。

2、省略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省略了谓语动词“像”,理解应是浮云飘忽不定,游子的心情就像它一样,夕阳傍山缓落,依依不舍,犹如老朋友惜别之情。

第八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2013天津(2))

提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3、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4、本诗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回答这类问题的术语有:雄浑壮阔、雄奇奔放、豪放旷达、粗犷豪放、沉郁顿挫、慷慨悲壮、清新雅致、平淡自然、平实质朴、质朴无华、华美绚丽、绚丽飘逸、圆转流利、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含蓄隽永、含蓄蕴藉、含蓄有韵味、笔调婉约、婉约细腻、缠绵哀怨、悲怆幽怨、出神入化、用字精炼、犀利老辣、幽默诙谐、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准确传神、细腻传神、言有尽而意无穷、音韵和谐、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感染力、对仗工整、贴切、明快、工丽、飘逸、清幽、直率、悲慨、洗练、简洁等等。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表达技巧

第九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对应练习2013新课表21)天津(3)四川(2)安徽(2)广东(1)浙江(2/2012大纲卷(2/广东(1/浙江(2/上海(3)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第一类: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艺术技巧或艺术特色)。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提问变体第二类: ①这首诗的某某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②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2005全国一号)③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的。④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2005全国三号)

解答分析:表现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达文章的内容。 在诗歌鉴赏中,有时表达技巧也被称作艺术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表达方式:叙述 描写 议论 抒情

2、修辞技巧: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 通感 双关 反复等

3、表现手法:衬托 对比 渲染 联想 想象

4、结构技巧:抑扬 开门见山 首尾照应 层层深入 重章叠句 先总后分 铺垫 卒章显志等

(一)抒情手法

有直抒胸臆(唱叹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触景生情、借物抒情、用典抒情、叙事抒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二)描写手法主要有:

渲染、衬托(分正衬——以乐写乐,以悲写悲;反衬——以乐写悲(以乐景衬哀情),以悲写乐,以有声衬无声)、烘托、移步换景、细节描写、工笔、白描、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实写虚)、动静结合(又分为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远近结合、高低结合、点面结合、形声色结合(绘声绘色、绘形绘色、绘声绘形)正面描写(心理、外貌、语言、行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烘托)正面侧面相结合等。

(三)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比喻、拟人、拟物、对比起兴、夸张、衬托、婉曲、设问、反问、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顶真、互文、反语、赋等等

(四) 其他类

用典(化用前人语句、引用历史典故、反用历史典故),借古讽今,借古喻今,怀古伤今,以小见大,前后照应,抑扬结合(先扬后抑、先抑后扬)象征,炼字(炼数量词、形容词、动词、虚词)名词组合,色彩对比,光影变化。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2005年全国卷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②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①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步骤一)

“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步骤二)

  ②这首诗写了“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第十种模式 分析句意型(对应练习2013全国11)重庆(2)江苏(1/2012课标(2/广东(2/江苏(1/重庆(2)

    1  设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2  设问变式:(1)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几联或第几句的理解或赏析。(3)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意思:语表义和语里义,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解释诗句的意思,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4  答题模式:(1)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2)分析诗句在描写或抒情方面的表达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3)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5  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的斗争中。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2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达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第十一种模式 概括内容主旨型

提问方式:

1、这首的诗的主旨是什么?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3、这首诗分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题步骤:

1、确定诗歌题材,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等

2、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作答形式是某句写了某内容

3、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感情(这三个步骤不是固定的,根据题干灵活处理)

答题示例:

2011重庆高考)渡江

[]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①,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②,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③,敞裘犹带帝京尘④。

交游落落俱星散⑤,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

【参考答案】 (1)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第十二种模式 思想情感型(对应练习2013新课表22)四川(1)安徽(1)江苏(2)湖北(1)湖南(3/2012课标(1/四川(2)/辽宁(1/福建(2)

提问方式:

1、简要分析该诗的思想内容

2、试分析某某句(或上下阙)的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试比较诗歌中的不同情感

4、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换?

[简析] 回答古诗鉴赏题,一般字数不会太多,但答题的内容,也如一篇议论文,有论点,有论据,最好先写论点后写论据(当然也可先写论据后写论点)。

表现作者感情的术语有:

愉悦、欣喜、欢快、喜悦、甜蜜/赞美、敬慕、渴望、向往、期盼、喜爱、激动、激昂/沉痛、哀愁、哀伤、忧伤、忧愁、伤心、无奈、失望、失意、离愁、别恨、/激愤、悲愤、愤慨、愤懑、讽刺、憎恶、/惜别、依恋、留恋、/思念、怀念、/狂放、豪迈、旷达/恬淡、闲适、安逸、淡泊、高雅/孤独、寂寞、凄凉、孤清、惆怅、愁苦、幽怨、落寞、忧郁、焦灼。

诗歌中常见的思想内容有:

第一类:忧国忧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2.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3.同情人民地疾苦4.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第二类: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2.保家卫国的决心3.报国无门的悲伤4.山河沦丧的痛苦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8、为理想献身不同流合污9、正直向上10、老当益壮11、坚强不屈为民请命

第三类: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2.情深意长的勉励3.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第四类: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2.昔盛今衰的感慨3.借古讽今的情怀4.青春易逝的感伤

5.仕途失意的苦闷6.告慰平生的喜悦7.伤春悲秋8.吊古伤今9.怀才不遇10、淡泊名利

11、超然物外12、高洁不俗13、浩然正气14、追求恬淡的闲适15、厌恶官场

第五类:思乡怀人

  1.羁旅思乡之情2.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3.边塞思乡之情4.闺中怀人之情

第六类:咏史怀古

1、抒发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王朝兴废、繁华逝去、历史沧桑、历史兴衰、自然永恒的伤感。

2、抒发英雄不再、英雄难遇的悲慨;抒发对古人(英雄)的仰慕、缅怀、同情、惋惜、讽刺之情;对英雄功业的赞颂之情。

3抒发怀才不遇、年华逝去、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愤懑之情;表达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渴望。

4、总结历史教训,抨击社会现实,表达对王朝衰微的担忧;告诫、嘲讽、批判当今的统治者(朝廷)。(《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5、表达对历史人物、历史史实的看法。(杜牧《题乌江亭》)

答题步骤:

答题步骤:

第一步:根据诗句描绘的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第二步:指出诗句表达出的思想内容。(即诗中体现出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政治观点)

或者第一步:指出思想内容

第二步:举出诗中含有思想感情的诗句来作论据来证明你的观点;

答题示例: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阅读这首诗,简要分析该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不超过150字。

[答案]这首诗通过梅花与自然环境作斗争的描写,表现诗人誓与世上恶势力抗争到底的志向与追求(以上是思想内容方面的论点,第一步)。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虽屡遭罢免,但志向不改,如同驿外断桥边的梅花,虽遭风吹雨打,零落成泥,依然香如故(以上是思想内容方面的论据,第二步)。

另外这种答题模式在解答诗词鉴赏题也可采用:

这首诗通过采用了XXXX(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XX(意象)的XXXX特点,表现(突出)了XXXX思想感情,起到了XXXX作用。

或者采用“描写了……抒发了……”

第十三种模式 评价题型(2013北京(2)江苏(3)湖北(2))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几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步骤:1、明确表明你的观点2、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其他综合类

第十四种模式 分析构思型(结构技巧)(2011天津)

1、设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2、设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3、解答提示: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议论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还有常见的结构技巧: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画龙点睛等等。   

4、答题模式:(1)概述诗句的内容。(2)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3)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5、答题示例(08年高考四川卷)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

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案: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第十五种模式 任意选答型(对应练习2011湖南)

提问方式:试从一个角度切入,对这首诗(词)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提问变式: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一个角度(如景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解答分析:这类题比较灵活,考生可选择的角度比较多,如可以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体裁、思想内容、态度、构思、(角度、线索)等等方面来回答,但要选择自己拿手的有话可说的,选定后按照前边讲的类型进行解答。

答题步骤:

第一步:选定角度

第二步:结合全诗按照上述六种题型的步骤解答

第十六种模式 对比分析型2013安徽/2012浙江)

解答分析:此类题型多在北京高考试题中出现,几乎年年采用,既有客观选择题,也有主观笔答题,设题角度无外乎以上讲解的七种形式,按照前边讲的类型进行解答就可以了。

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第十七种模式 分析作用型(对应练习2012课标(1/山东(2/大纲(1)

高考诗歌鉴赏题中的作用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1、结构(总领全诗、照应文题、前后照应、过渡、承上启下、铺垫、奠定基调、首联总领全诗、引出下文、尾联收束全诗、卒章显志、全诗线索等)

2、内容(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表情达意、象征诗人品格、塑造人、物的形象、是全诗的诗眼等)

3、表达效果(术语如颇有画意、有画面感、有动态美、富有想象力、富有感染力、有震撼力、增强诗的韵味等

答题示例1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问:从全诗来看,前两句有何作用?

答:1欲山行总领下文,为后6句写道中所见引路,2“东风知”“吹断新雨”流露出快乐之意,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3“东风知”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下文表现内心舒畅营造了氛围。

答题示例2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金)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1)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 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以怎样的哲理启示?

答案:(1)在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罩下的海棠几点蓓蕾微红的情景。结构上的作用:点明题中的“未开海棠”,引出下文诗人对海棠善意的提醒,为主题做铺垫。

2)用了反衬的手法,用桃李的争奇斗艳反衬海棠的“惜芳轻吐”,突出了诗人的谆谆教会。(或答托物言志,借海棠花的描绘、评述,突出对人的教导)。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及解题技巧(超全、精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