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语病快速解题方法

发布时间:2018-04-17 21:25:37

语 病

1、 第一眼能不能发现语病?

2、 若不能,则用快速解题方法。

3、 若还不能,则划分句子的主谓宾,看主谓搭配、动宾搭配、主宾搭配是否得当。如无误,则看定状补,看修饰成分和中心语的搭配问题,再看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是否语序不当,再看各分句间的顺序问题。

语病快速解题方法

一、看到并列短语,要考虑以下问题

(一)是否有交叉、包含、层次不同等问题。

1、某新产品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中风发作”不是疾病名称,能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名并称。)

2、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不能并列,三者之间有交叉关系。)

3、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放到各社区。(“拼图、卡拉OK”不是体育活动,不能与“跳绳、羽毛球、棋类”并称。)

4、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的优势。(“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与“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不能并列。)

5最近一段时间,各种传媒、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大量报道了美国在阿富汗进行的反对恐怖主义的战争。(“各种传媒”和“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是包含关系,不能并列。)

(二)并列各项能否和前后成分一一搭配。

1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只有“消防官兵”能和“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搭配,“210辆消防车”却不能。这属于一种“顾此失彼”的错误。)

(三)并列各项是否有内在逻辑顺序。

例1、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碰撞、融合、交流”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

二、看到动词,要考虑以下问题:

(一)搭配、动宾搭配是否得当。

常见搭配:(可自行补充)

增强能力/意识,提高水平,制造麻烦,引发动荡,发表看法,加快体制改革,修改法律,制定政策,炒作话题,解决问题,促进合作,扩大影响力,克服困难,推动……的发展,克服……的挑战,提升服务水平,倡导……理念,继承……传统,弘扬……精神,建设……文化,达到/收到效果,打击……违法行为,抑制……上涨趋势,采取……措施,培养……习惯,再现了……的场景/情形,做……事情,违反公众利益,弥补……的不足,超越局限,具有……的功效/特效,承担/开展……工作,追求暴利,哄抬房价,泡沫加速破裂,面对……局面,

(二)动词是否缺宾语

在一个句子里,动词是灵魂,它既承接前面表示主语怎么样,又要支配后面的宾语来表示具体的句意,因而极易成为命题者设置误点的首选对象。审读句中的动词,不仅要看全句的谓语动词,还要关注分句或小成分里的动词。一般情况下,在动词上设置误点主要有动宾搭配不当和缺少宾语中心语等。

例1、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具有……艺术享受”搭配不当,可改为“具有……艺术特色”。)

2、馨园社区居委会在展示的普法板报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剖析了生动典型的案例现实,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领略到法律精神的独特魅力。(“剖析……案例现实”搭配不当,应删去“现实”。)

3、以“和谐之旅”命名的北京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活动,激发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也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吸引……关注”搭配不当,可改为“引起……关注”。)

4、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克服……条件”搭配不当。)

5、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做……行为”搭配不当,可改为“做……的事”。)

、看到关联词语,要考虑以下问题:

(一)关联词语本身是否搭配得当。

(二)关联词语与主语的位置问题。前后各分句主语一致时,关联词放在主语之后。前后各分句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放在主语之前。

例1、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前后两分句主语一致,主语“诚信”应放在“不仅”的前面)

(三)关联词所表达的关系是否和句子所表达的关系一致。特别要注意有表进关系的关联词,前后两分句的顺序问题。

例1、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不管后面跟的情况是不确定的,而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是一种确定性情况,所以应改为尽管。)

、看到谓语是“是、成为、成了”时,要考虑主宾搭配是否得当。

“是”在句中表示判断。命题时,往往在较长或结构复杂的句子中偷换主语或缺失宾语。

例:1、修建青藏铁路是加快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是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

(这个句子中的第二个分句承第一个分句的主语“修建青藏铁路”,但“修建青藏铁路”是一种行为,而“纽带”是名词,二者不属于同一种事物,不能构成判断句。)

2、纵观20世纪世界各国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取决于多方面因素,良好的国民素质,无疑是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

(后一个判断句的主语是“国民素质”,它是“多方面的因素”中的一个“因素”,所以“是”后面的宾语“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缺少了名词性的中心语“因素”。)

3、每年5月至8月的海南岛,海水清澈见底,珊瑚清晰可见,是潜水的黄金季节。

(“海南岛”与“是黄金季节”主宾搭配不当)

、看到“是否、能否、对错、得失、胜负、成败”等两面词时,要考虑是否两面对一面。

1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胜”,两面对一面,不一致,应改为“取胜的关键”,或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

2、选择最可靠、最恰当的材料,对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重要的作用。(“最可靠、最恰当”是单面的,而“成败”是双面的。)

3、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强弱”属于正反并列,与后面不能一一照应,将“提高”改为“高低”即可。)

、看到多个否定词、或否定句、或带有否定意义的词时,要考虑是否定不当。

否定句主要应该关注双重否定句和疑问句中嵌套否定形式的句子,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主要有“以防”“防止”“劝阻”“阻止”“避免”“忘记”等。这些句子和词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反,且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易造成误判。

例:1、专家认为,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有重要意义。(“劝阻”和“戒烟”都有否定的意义,这样使用反而把意思表达反了。)

2、许多有识之士认为,防止文化不受污染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滥用否定,表意相反,应把“不”去掉。)

3、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部书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三重否定,把意思表达反了。)

、看到介词时,要考虑以下问题:

介词:自从、、沿着随着按照依照本着经过通过根据为了 为着对于关于除非

(一)看到介宾短语开头的句子,要考虑整个句子是否缺主语。特别注意,介宾短语只能做状语,不能做主语。

1、经过老班主任的再三解释,才使他的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去掉介词“经过”)

(二)看到介宾短语开头的句子,要考虑介宾短语是否句式杂糅。

例1、根据……事实证明。(有两个句式:1、根据……证明;2、事实证明。此处为句式杂糅)

(三)看到介词,要考虑这个介词是否缺宾语,或介词与宾语搭配是否得当。

例1、“中国号”经济巨轮经过30多年快速航行,以“当惊世界殊”,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介词“以”缺少宾语,可在“当惊世界殊”加上宾语“的速度”或“的气魄”)

(四)看到介词,要考虑是否主客倒置。

1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谁对谁呢?颠倒了主客体。)

2、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呢?(“对于”湮没了句子主语,应去掉)

(五)看到介词,要考虑介词是否重复。

1、只有把想法付诸于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我们的目标。(“诸”即“之于”,与“于”重复。)

、看到代词要考虑是否指代不明。

使用代词的目的是使行文简洁。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指代不明,使文意模糊。在病句题中,代词使用的考查也较常见,所以一旦句中出现了代词,就要认真分析,弄清它所指代的对象。

例:1、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力用在这方面。(“这”指“搜集史料”,还是“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呢?

2、张主任和技术员小李正在谈话,他告诉他说:“攻下这道关,就可以试制了。”(谁告诉谁?两个“他”均指代不明。

九、 看到多重定语或状语时,要考虑是否定语或状语语序不当。

多重定语的语序排列一般是: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定语离中心词最远;其次是表示中心词“怎么样的”动词、动词性短语;再次是表示中心词“什么样的”形容词、形容词短语;离中心词最近的是表示“性质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即:范围(领属)+数量+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名词(名词性短语+中心词)。

1: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教练。]

2、《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一部/描写洋车夫生活的/催人泪下的/长篇/小说。

注意:多层定语的排列顺序有很大的强制性,由远及近层层递加至中心语上。如果排列不好,就会造成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3、德国一位外宾不慎遗失了1500元人民币。本句主语有歧义。一种意思,外宾不是德国人,事情发生在德国;一种意思,外宾是德国人,事情发生在中国。这是由于“德国”、“一位”两个定语的语序排列不当而产生的歧义。原句应是后一种意思,把“一位”挪到“德国”的前头就不会有歧义了。

4、两位优秀的有三十年教龄的我校语文老师被选为市人大代表。本句属于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应把表领属的“我校”移到最前面,将“优秀的”放在“教龄的”之后。

5195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了2900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表示领属性的定语“新出土的”应放在表时间的短语“2900年前”的前面。

一十、 看到多个谓语动词时,要考虑是否暗中偷换主语。

例1、汶川地震中,女警蒋敏的事迹,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弦,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在“在不知不觉”的前面添加主语“我们”)

十一、看到表示数量的词语时,要考虑以下问题。

在病句的辨析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数字有关的题目,有时,只要我们辨析数字的使用情况,就可以找到病症所在。

(一) 不合事理:

句子出现了“减少、缩小、降低、下降或增加、增加了、增加到等词语时,就要考虑倍数、分数、百分比的运用与具体语境是否符合事理。增加要用倍数,下降、减少要用分数,升幅、增长率要用百分比。

例1、今年以来,全厂工人干劲十足,生产热情高涨,产量提高到百分之二十至三十。(“提高到”表示增长后的总量,应改为“提高了”。)

2、该企业狠抓技术革新,今年比去年产量翻了一番,成本却下降了一倍。(“下降了一倍”则成本为零,这怎么可能?不符合事理。)

3、这次物理考试,全班的平均分都达到85分以上。(一门学科,一次考试,一个班级的平均分只能有一个,后面不能跟“都”。)

4世界稀有雉类,和大熊猫一样获得中国国宝称誉的四川山鹧鸪近年成倍减少,目前仅有两千多只,因此筹建山鹧鸪保护区已迫在眉睫。(成倍减少不合逻辑,在表示数字增减时,不能用成倍来说减少。)

(二)使用赘余:

一些句子常常用“左右”“前后”“上下”等词表示约数,这时也要特别注意,使用这样的词是否多余。

例1、潘杰写了一封超过三千字以上的检举信。(可删“超过”或“以上”。)

  “大约”、“超过”、“将近”后面跟整数来表示约数,再跟约数只会造成表意赘余,因而“大约(超过、将近)……左右(上下、多)”这样的表述存在语病。再如“老赵大约七十岁上下,可身板很硬朗。”一句可删“大约”或“上下”。

 例2、他以350公里/小时的时速驶向终点,车子简直就要飞了起来。(“时速”即每小时的行驶距离,与“每小时”重复累赘。)

  与之类似的还有“单位价格”、“日均”、“年均”等问题。如:“这种型号电冰箱的单位价格是每台3288元。”“参观展览的人数很多,日均每天将近1500人。”“这里有我国南方重要的货物中转码头,年货物吞吐量达到每年5000万吨。”以上错误都属于重复累赘。

(三)范围失当

  句中有“至少”、“最多”、“最高”、“最低”、“近”、“约”、“超过”这一类词语时,要注意它们后面搭配的应是确数,而不能是概数。

 例1、他的年龄不大,最多五十岁以下。

 例2、这个单位职工福利好,收入高,每月工资至少一千八百元以上。

  “最多”和“至少”只能跟上下极限点,不能跟一个范围,而“……以上”、“……以下”都表示范围,因而“最多……以下”和“至少……以上”的表述存在语病。

例3、由田亮、吴敏霞、郭晶晶等优秀运动员组成的中国跳水队,在这次雅典奥运会上,囊括了八枚金牌中的五枚,充分显示了跳水强国的实力。(“囊括”即把全部包罗在内,“八枚”中获得“五枚”,不能称“囊括”。)

(四)造成歧义:数量词作修饰成份时,容易出现歧义。

例1、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数量词的限制出了问题,使之对句子的理解有了歧义,是“几个学校”还是“几个领导”。)

例2、两个报社的记者昨天采访了局长。(同上。)

例3、三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教导处开会,研究本学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问题。(表意不明,是“三个学校”还是“三个学生会干部”)

(五)数量词误用

例1、在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他们俩个人又在一起交流经验。(“俩”应改为“两”。)

例2、他那身汗渍的劳动布单帽和半新的家做黄布褂都早已湿透了。(量词“身”可修饰“黄布褂”,但不能修饰“单帽”,应将“身”改为“顶”,并在“半新”前加“那件”。)

例3、据科学统计,蜜蜂每酿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50万朵”只能是花,而不能是花粉,因此去掉“粉”即可,也可以在“花”与“粉”之间加上“的”,即为“50万朵花的粉”。)

例4、想起过去500多个岁月,我不禁流下了眼泪。(“500多个”不能修饰集体概念的名词“岁月”,改为“日子”)

  此外,“八个星斗”、“二十个青春”、“三十个岁月”、“四十本书籍”等都属于此类错误。

(六)位置不当

  在复杂的定语成分中,弄错数量短语的修饰对象而造成位置不当。

例1、考古科学工作者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两千多年前”是修饰名词“文物”的,应放在“文物”之前。)

2、十一个市人大常委会检查团的人员到该厂检查工作。

此句数量短语“十一个”的位置不当,令人费解,应该为“市人大常委会检查团的十一位成员到该厂检查工作”。

十二、看到下列句式,要考虑是否句式杂糅。

所谓句式杂糅,就是只有两个或两个义的句子成分杂糅在一起从而造成语句结构的混乱。历年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通过对近几年来一些试卷中此类试题的梳理,发现出现频率较高的句式杂糅结构形式有以下几类:

1、表对象。对于……上

例:对于调动工作这个问题上,我曾周密地考虑过。

(或说“对于调动工作这个问题”,或说“在调动工作这个问题上”。)

2、表决定。以……即可

例:关于“春游”的众多方案,以张科长的方案即可。

(或说“以张科长的方案为宜”,或说“张科长的方案即可”。)

3、表事由。借口……为名

例:日军借口两名士兵失踪为名,发动了“卢沟桥”事变。

(或说“借口两名士兵失踪”,或说“以两名士兵失踪为名”。)

4.表构成。由(包括、分)……组成

例:镇海口的海防纪念馆有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或说“有序厅……等六部分”,或说“由序厅……等六部分组成”。)

5.表意愿。本着……为原则

例: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使用了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

(或说“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的原则”,或说“以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

6.表被动。被(受)……所

例:这位喜剧小品演员,深受观众所喜爱。

(或说“深受观众喜爱”,或说“深为观众所喜爱”。)

7.原因是……造成(引起、作怪)

例: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或说“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或说“其根本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8.达……之巨

例:赖昌星集团自1996年以来,在海关大肆走私,累计逃税金额高达530亿元之巨。

(或说“高达530亿元”,或说“达530亿元之巨”)

9.表目的。旨在以……为目的

例:公安部这次旨在以“打击毒品、遏制犯罪”为目的的“利剑”行动,经过广大干警三个月的连续奋战,圆满结束了。

(或说“旨在‘打击毒品、遏制犯罪’的‘利剑’行动”,或说“以‘打击毒品、遏制犯罪’为目的的‘利剑’行动”。)

10.表范围。大多以……为主

例:这次参加“神舟六号”研制的科研人员,大多以青年人为主,从而实现了“老一代”向“新一代”的过渡。

(或说“科研人员大多是青年人”,或说“科研人员以青年人为主”。)

11.表依靠靠的是……取得的。例:刘翔的成功靠的是个人的拼搏奋斗取得的。

(或说“靠的是个人的拼搏奋斗”,或说“是个人拼搏奋斗取得的”。)

12.表时间。长达……之久

例:这架航天飞机的研制,耗时长达六年之久。

(或说“长达六年”,或说“达六年之久”。)

13.表限制。超过……以上

例:到本超市购物,每人每次消费金额超过50元以上者,有礼品赠送。

(或说“超过50元者”,或说“消费金额50元以上者”)

 

另外,常见的杂糅格式还有:(可自行补充)

1、防止……不再……(“防止……”和“……不再”)

2、非……才行(“非……不可”和“只有……才行”)

3、需要……不可(“需要……”和“非……不可”)

4、从……为出发点(“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

5、大约……左右(“大约……”和“……左右”)

6、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和“是……的结果”)

7、之所以……的原因(“之所以……”和“……的原因”)

8、 供……之便(“供……之用”和“以便……”)

十三、看到“由于,使,让”等,要考虑是否暗中偷换主语,是否缺主语。

例1、或许连作者都没想到,由于这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刻在石上,使得文本的命运与石头的命运牵连在一起,为后人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由于”和“使”保留其一)

高考语文语病快速解题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