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12 15:05:37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辩证唯物论(唯物论)

1、【世界物质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主观主义(主要包括教条主义或者本本主义、经验主义)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原理】: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能够阻碍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使人向上,催人奋进。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①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 ②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反对】:①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②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求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5、【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整个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看到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又要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7、【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改造客观世界)。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反对】: ①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②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8、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9.【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方法论】:1.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3.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唯物认识论(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②同时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指导作用,而错误理论则把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①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②要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反对】:①脱离实践,夸大认识的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②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

2、【真理客观性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由于真理所反映的对象——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具有客观性,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因此,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方法论】:①划清真理与谬误的界限。②坚持用实践去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坚持真理,做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反对】:①混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②用真理去检验认识的正确性。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是客观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即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①正确认识真理适用的范围与条件,坚持与时俱进。 坚持从实践出发,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和发展真理

【反对】:①认为有绝对真理的存在。②把真理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③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由于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人们对于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5.【实践的特点】

【原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A.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普遍性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整个物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Ⅰ】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反对】:①否定联系的存在,②主观臆造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原理Ⅱ】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方法论】:尊重客观联系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

5、【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②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也会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必须重视部分,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6、【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①认识角度: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②实践角度:要求我们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B.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都在不断变化发展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形而上学的静止论(如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

2、【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也不能撇开外因单独起作用。

3、【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方向(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现实要求】:①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同时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反对】:①盲目乐观主义; ②悲观主义。

【方法论】: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现实要求】: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坚持对外开放的有机统一。②个人成长要正确地对待外部条件,顺境不陶醉,逆境不悲观。

【反对】:①否认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作用,②忽视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

4、【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的两种状态,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的经过从量变到质变再从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两种状态循环往复,永不停息的向前发展

【方法论】:①重视量的积累(防止消极量变、促进积极量变),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要果断的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坚持适度原则(需要保持事物性质时)。

【反对】:①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乱干或不去防范于未然;②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优柔寡断,畏缩不前。③忽视度的把握,不注意“过犹不及”

C.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1.【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始终不可分割。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反对】: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3、【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敢于承认矛盾,善于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

【反对】:①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 ②人为地制造矛盾,激化矛盾。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反对】:“千篇一律”、“一刀切”、“一风吹”、“生搬硬套”。

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①遵循”特殊普遍特殊“的认识秩序去认识事物。②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③要求我们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 ①只看到矛盾普遍性,忽视矛盾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 ②只看到矛盾特殊性,忽视矛盾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

6、【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中存在多种矛盾,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着影响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善于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

②要求我们做到统筹兼顾,也要处理好次要矛盾

【反对】:①办事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 ②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7、【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的地位和力量是不平衡的。矛盾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矛盾主次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不能忽视支流。

【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的性质。

8、【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

【原理】:两点论是指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也要看到次要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是指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D.唯物辩证法的创新观

1、【辩证否定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既要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反对】: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①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②要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反对】:一切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思想僵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观念和行为。

3.【创新的作用原理】

【原理】: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

社会历史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方法论】:①在社会历史观上要坚持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先进社会意识的指导作用。

【反对】:①历史唯心主义 ②机械唯物主义

2、【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规律原理】

【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方法论】: 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②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不断完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反对】:①随心所欲地选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历史唯心主义错误。②否认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反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①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反对】: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4、【改革原理】

【原理】: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方法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不断完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人生价值观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人生道路选择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现实要求】: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反对】:个人主义,资产阶级和封建主义的腐朽思想价值观。

2、【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的真正价值在于社会价值。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反对】: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片面强调其中某一方面的错误。

3、【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方法论】: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①要求我们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要求我们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7、【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方法论】: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人素质,埋头苦干,发扬顽强奋斗精神,又要充分利用好客观条件,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与正确的价值观指引

【反对】:①脱离社会实际的盲目蛮干; ②片面强调社会条件、社会环境而无所作为。

【生活与哲学关键词的罗列、整合与运用】

一、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运动与静止)

1)物质决定意识: 根据……,  调查,  由……情况得出, 国情之类的,  面对、应对, 立足   客观分析

2)意识的能动作用:方法、措施、战略、精神、思想、法则、规定、立志、建议/方案的制定与指导。法律的颁布、计划制定、思考研究论证、设计、预见能体现意识特点;目标、计划、政策指导体现反作用

整合拓展:这些词语在唯物论里面就是意识;在认识论是认识或者真理;在历史唯物主义里面就是社会意识或者价值观



3)按规律办事与实事求是,必由之路,法则,环境与人,科学,高效,价值规律,经济规律(科学发展观类经济问题),事半功倍;自然灾害周期性,因地制宜,模式,走道路……按……方式,顺势而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4)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的想、做、精神状态):艰苦奋斗,拼搏,下决心,改革,改变。破解,信心,转型,努力,遏制、加强、增加、实行、抑制、研究决定、远见、为了……而举办……, 决心,致力于,自主研发,尽力,全力抓好。推断,调控,开创了……为了……争取……措施,创造机会/模式,调整,改进,引导



二、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

1)实践决定认识:调研 改革开放中形成、实验研究、临床应用后总结,试点,实际,认识工具的发展推动进一步认识,与时俱进,经多年实践得出结论,经过……艰苦探索,下基层,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调查研究,把产品拿到……(试验),经验证明,获取,勤劳,……铸就了……精神,

2)认识的反作用:理论推动,科学发展观指导,认识导致,经验策略、政策、方针指引,发扬……精神,在……的指引下,计划指导取得成效

整合:该原理可以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互相替代

3)真理的特点:不是终极真理,认识变化发展,进一步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原先认为……后来认为……,不断探索研究……,认识突破转变

4)认识反复性与无限性:多次认识,认识失败,认识成功,最初……,接下来、随着……深入;解放思想;……年后认识……(时间变化),不断改进,逐渐完善,与时俱进,经过分析,提出不同认识,冲破,打破旧理论(如相对论的提出);过去……现在……,很久以来,人们认为……;但目前人们认识到……;曲折,上升。



三、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创新)

(一)联系: 

1)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衍生品,合作伙伴,效应,造成、带动……,关系到,影响,在……条件下作用突出,合作,交流,……之间,人与自然,促进合作,引起,制约,产生,带来,经济链条,与…相关,产业链条,由于……原因,相结合。客观性往往从方面命题如臆造联系、违背客观联系受惩罚。多样性更强时间地点条件改变导致的不同的结果

2)整体与部分及系统优化:团队合作,一体化,大局,总工作,党中央领导,中央与地方。国家与地方;团队与个人,服从指挥,关键地方,重要部分,体系,全局,系统工程   协调,因地制宜,优势组合,统筹,结构性调整,项目、工作分配,内部调整,优化,组合,顺序(两个要素之间有关联时也可但要一大一小范围)

(二)发展:

1)发展普遍性:创新,长远,前进,进步,深化,探索,前景,预期,改革,新模式,最终,发展,向前,调整,变化,……之初……后来,新时期,不断,解放思想,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

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情况复杂、反复探索,挫折,艰难,曲折,突破,克服了,阴碍,徘徊,成功,跌倒,重复,前景好,趋势好,困难,起伏低谷,民族分裂分子破坏。

3)量变与质变:抓住机遇,飞跃,积累,逐步,过度,突破,适度,抓住时机,悄然中,转折,蜕变,无数次;几年来,渐渐,具体数量词,减排目标,把握,努力,积累,飞跃,一个新台阶

4)辩证否定:创新、新问题、新方法、突破,解放思想,改革,自主品牌、打破旧思维、批判继承、体制改革、自我完善、变革、怀疑、否定、新模式、继承……发展……,创业 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

(三)矛盾:

1)矛盾普遍性“种种问题”、“然而”“存在问题”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时,既要又要,仍在危险,虽然……但是,一分为二,让……是不可能的,尽管

整合:两个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为矛盾 三个以上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为联系

2)矛盾特殊性:国情比较,根据……(因XXX: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面对、针对、区别、不同、多样、特点(特色)、“与……相比……” “从……到……”(不同阶段不同特点)、当前,自身、本地、极少数、专门、专长、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共性与个性,相同点与不同点,试点、XX试点,试点,推广,举一反三,“一般号召、个别对待”,“典型”经验,普遍理论与和具体实际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借鉴指导,中央与地方。

4)矛主、矛次(主次方面):总体,基本方面,主流,主体,方向,性质,形势,利弊,大局,机遇与挑战,大于、大局,机遇和挑战,着力……优势劣势,局限性,利弊、主导、多数、九个指头、主要,基本上,辩别,倾向于,及对互联网等的评价“一味推崇,坚决反对”(反例)

5)主矛、次矛:重点、关键、核心、突破口、中心、主线、重中之重、第一要务,最重要环节,首要,放在首位,高度重视,最重要的是;统筹,眉毛胡子一把抓,一个好汉三个邦;一个篱巴三个桩“两手抓”,牵牛要牵牛鼻子,首先,

整合:主次矛盾 是解决问题 不同于矛盾主次方面,干事情 与矛盾主次方面不能同时存在一道题的答案里,把握不准就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四、历史唯物主义:

(一)社会历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反作用)、广泛调研,深入论证,科学发展观,党的政策,针对中国国情……宗教神学,我国现阶段存在着的落后,腐朽思想,政策,措施。

2)两个基本规律:“改革”,制度改革,上层建筑变革,生产力发展→所有制、分配制度完善,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文化社会体制改革,土地流转制度变革(经济制度多为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政治体制 制度的多为上层建筑 如一根三基、)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农民”“民生”“征求群众意见”“农民首创”,社保,医保,农民工,工人,公民,提升全民的XXX意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社会保障,以人为本(整合:解决民生 发展民主的问题

(二)价值观,人生观: 

1)价值观导向作用:淡泊名利,偷菜,地震捐款,范跑跑,英雄人物,三聚氰氨,就业观,消费观,科学发展观,诚信,教育,引导,某官员好/坏行为,有的人认为……而有的人则认为……,拾金不昧,以人为本的理念,思想、观念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多和社会意识反作用同时存在

2)人生价值观:贡献,索取,劳动,集体主义,投身社会与为人民服务、“社会效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赞赏,荣誉,“勇挑重担,刻苦攻关”,“勤奋学习,不断钻研”:实现人生价值,英雄人物的事迹

整合:好人问题 能人问题(好人干好事,社会对他也好)

3)价值判断选择:选择了……的道路,有人认为……,为人民服务,有“人民群众”的关键词的,

整合:一个理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述(社会历史性),不同人就某一个问题的不同利益诉求(主体性)对社会、他人好(正确性)

补充:【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时代决定哲学(哲学来源于时代),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概括和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通过对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总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