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常用的教学理论

发布时间:2014-03-02 18:58:02

一些常用的教学理论

 

1  皮亚杰的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的适应机能包括同化和顺应两个部分。同化是指当主体面对新的刺激情景时,利用已有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顺应是指当主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或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须随新刺激影响而改变的过程。

2  维果斯基的发展观:

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思想,认为教学一方面要适应学生的现有水平,但更重要的是发挥教学对发展的主导作用,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维果斯基认为,在确定儿童发展水平及其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是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教育要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教育者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二个水平上。

3  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认为,为了使学生有效地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的联系是实质性的、非人为的学习),学习过程中应该遵循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的教学原则。逐渐分化的原则是指首先应该学习包摄性最广、概括水平最高、最一般的观念,然后逐渐学习概括水平较低、较具体的知识,对它加以分化。整合协调原则是指对认知结构的已有知识重新加以组合,通过类推、分析、比较、综合,明确新旧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使所学知识能综合贯通,构成清晰、稳定、整合的知识体系。奥苏贝尔根据这两个教学原则,提出了先行组织者这一具体的教学策略。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摄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学习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将它与原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

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出促进教学的四个条件:

1)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主体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协助学生建构意义。(2)学习情景要与实际情景相符合。(3)注重协助学习。(4)注重教学环境的设计,要为教育者提供充分的资源。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根据对学习的理解提出了三种主要的教学方法:

1)随机通达教学。机构不良领域由于存在概念的复杂性、实例的差异性,导致了不同的看法。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多次进行,每次情景都是改组的,让学生着眼问题的不同侧面,每次情景具有不重复的方面,从而获得对同样知识的多方面的理解。(2)情境教学与自上而下的设计(抛锚学习)。提倡与实际情境相类似的教学,这种教学是以事例、问题为基础的教学。主张自上而下地开展教学进程,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3)支架式教学。它是指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一些常用的教学理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