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霞浦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发布时间:2019-04-10 17:00:15

霞浦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基础知识考查(共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夫子(cén) (zhuàn) (fǒu) 洿(kuā)

B. (zī) (shénɡ) (duó) (chuānɡ)百孔

C. (yuè) (jiǎn) (è) (yáng)

D. (xiāo) (shānɡ) 恣欢(xuè) yuān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然后依据字义和字形辨析字音正误。本题中,项,洿池洿应读wū,水聚集的地方,洿池指水塘。B项,渑池应读miǎn,地名。C项,庠序应读xiáng,古代称学校。故选D项。

【点睛】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 徘徊 贮立 缴文 九垓

B. 次第 摄服 坟冢 凫雁

C. 戊楼 暗然 痊愈 驿墙

D. 芦荻 降幡 枳花 咫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然后依据字音和字义辨析字形正误。本题中,A项,贮立应为伫立长时间地站立,没有动作缴文应为檄文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B项,摄服应为慑服因恐惧而顺从C项,戊楼应为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暗然应为黯然指情绪低落、心情沮丧的样子。故选D项。

【点睛】字形题一般可以采取音辨法。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形辨法。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义辨法。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如果题干是有错别字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无错别字的;如果是全对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有错别字的;如果题干是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就先排除有三个错别字的一项。总之,可以多使用结构分析法: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看词语不宜太长久,要善于回想什么时候在课本或课堂上接触到这个字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

3.下列加点字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A. 函陵 而相如叱之

B. 填然 乃使其从者

C. 且庸人尚 大王必欲

D. 而后乃今将图 封郑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字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设题,然后依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辨析活用类型。本题中,A项,晋军函陵是名作动,驻军,驻扎;而相如廷叱之是名作状,在朝堂上。B项,都是名作动,意思是击鼓意思是穿上C项,且庸人尚羞之应是形容词意动,……为羞大王必欲急臣是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急。D项,而后乃今将图南是名作动,向南飞;既东封郑是名作状,在东面故选B项。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榆枋而止(触、碰) 安帝闻衡善术学(素常)

铁锁沉江底(寻找) 灭烛光满(可怜)

B. 中有柱,傍行八道(大) 封之(匣子)

强秦之欢 (违背,触犯) 手把文书口称(皇帝的命令)

C. 公府(征召) 有饿莩而不知发(通,道路)

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严) 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

D. 不欲与廉颇争(位次) 竟夕起相思(通宵,整个夜晚)

相如广成传(安置住宿) 知奸党名姓(暗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千寻铁锁沉江底如解释为寻找,则与语境不合,此处的是长度单位;灭烛怜光满如解释为可怜,则与语境不合,从句中来看,此处的爱惜之意B项,函封之如解释为匣子,不合语境,且在语法上是错误的,此处的是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C项,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如解释为尊严,在语法上是错误的,此处的应为动词,意思是尊重故选D项。

5.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其无礼于晋 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B. 秦以城求璧赵不许,曲在赵 无信,不知其可也

C. 还也 秦王恐破璧

D.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C项,吾其还也是语气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秦王恐其破璧是代词,他。A项,两个都连词,因为B项,两个都是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D项,两个都是连词,况且。故选C项。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6.下列各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 夫晋,何厌之有 自典籍所记,未之有也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D.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若属皆且为所虏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和特点辨析。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本题中,A项,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是固定句式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是介宾结构后置,应为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B项,两句都是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应为有何厌自典籍所记,未之有也应为未有之C项,两句都是定语后置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应为知其事的宾客求人可使报秦者应为求可使报秦的人D项,两句都是被动句,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是标志,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是标志。故选A项。

7.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译文: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而燕国在见陵的耻辱也除掉了。

B.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译文:我认为穿上布衣来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C.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译文:汉安帝常听说他喜欢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第二次迁升为太史令。

D.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译文:现在我来了,大王只在一般的宫殿上接见我,礼节上态度十分傲慢,得到了宝玉,把它传给妃嫔看,来戏弄我。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A项,然则,这样,那么;见凌,被动句,表被动,,欺凌。选项吧见陵翻译错误。B项,以为,认为;布衣,古今异义,平民百姓;布衣之交,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选项吧布衣之交翻译错误。C项,,副词,常,素来;,擅长;公车汉代官署名称, 名词作动词,命公车;特征 ,对有特出才德的人指名征召;,任命,授给官职;郎中,官名;再迁,再,两次,,调动官职。选项把翻译错误。D项,,到,来;大王见臣列观省略介词,应为大王见臣于列观列观,普通的宫殿;,傲慢;美人,妃嫔;,目的连词,来故选D项。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衡传》中有通五经,贯六艺六艺指的是赋、比、兴、风、雅、颂。

B. 《史记》和《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五部分。

C. 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批判性质的称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D. “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指交还官职,辞官退休。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A项,六艺指的是赋、比、兴、风、雅、颂错误,六艺应指礼、乐、射、御、书、数。故选A项。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新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拓展人的行为能力以及提供各种超感官体验时,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每天各种无用信息占据人们的大量时间,使人们非理性冲动增多,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淡薄,也更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媒体与受众两方面入手,积极寻求对策。

从媒体角度看,媒体可以利用信息智能匹配技术降低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这项技术以数据分析为依托,使信息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从而与受众的需求相匹配。比如,一些媒体机构根据用户个人需求方面的关键词、以往浏览的相关数据以及学历、职业、爱好等特征信息,进行汇集、整理、跟踪和分析,并根据用户充值、消费、反馈等数据信息,了解和掌握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潜在需求,进行精准的信息推送。虽然公司主要以推广自己服务项目为目的,但这种技术更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会大大减少许多有意无意强加于受众的信息,从而降低了受众进行信息处理的时间成本,使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中接收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样的智能匹配模式会越来越精细化、个性化和特色化。比如,有的技术可以根据手机定位,确定用户是在办公场所、家里还是旅途中来推送合适的视听内容;还可以根据用户手机的睡眠模式、工作模式等确定推送时间,以及根据某一信息关注度的高低确定是否推送。

从信息受众角度看,受众需要提高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受众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即对媒介本身带来的危害及个人在媒介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认识的能力。任何时候,受众都要保持对新媒介的主动权、选择权,不能被媒介技术左右,而要学会组织与控制信息和技术。这种主动选择权是建立在一定的媒介素养基础上的。除此之外,受众还需要加强法律、伦理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素养,能够准确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并掌握好在新媒介上的话语行为的规范和尺度,从而将媒介信息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既要推动媒介的技术革新,又要提升受众对信息的批判思考能力。只有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使媒介技术真正为我所用,形成媒介与受众的良性互动。

(摘编自马慧茹 冶进海《理性面对新媒介的信息海洋》)

9.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新媒介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是人们在信息海洋中没有获得主动权、选择权。

B. 人们因无用信息泛滥而形成的非理性冲动,会导致紧张和焦虑情绪的产生。

C. 信息智能匹配技术可以根据受众需求实现智能化、个性化信息的精准推送。

D. 以推广服务项目为主要目的,决定了媒体很难真正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

10.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新媒介有着负面效应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减少新媒介负面效应的对策。

B. 全文围绕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这一问题,从两个密切相关的角度来展开分析。

C. 文章的第二段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特点、优势以及发展。

D. 文章先提出新媒介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接着分析解决方法,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1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精准推送使受众得到好处,对此受众仍要保持清醒头脑。

B. 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持续发展,得益于手机、网络的普及和媒体的广泛应用。

C. 缺少媒介素养的人,难以组织与控制信息,也肯定无法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

D. 如果受众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不能提高,媒介技术革新的成果就要大打扣折。

【答案】9. C 10. B 11. C

【解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C级。

【试题分析】A项前半句新媒介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源于原文第一段,后半句人们在信息海洋中没有获得主动权、选择权源于原文第三段。从全文看,文章主要是从媒体信息受众两大角度进行对策分析,因此,需要把对策转换为问题或原因,即从媒体可以利用信息智能匹配技术降低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可以转换为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高,从从信息受众角度看,受众需要提高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转换为受众使用新媒体缺乏理性。由此可知A错。B项源于原文第一段。原文说每天各种无用信息占据人们的大量时间,使人们非理性冲动增多,人际关系越来越淡薄,也更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三者是并列关系,而题目表述为因果关系,所以B项错误。C项源于原文第二段,原文一些媒体机构根据用户个人需求……进行精准信息推送”“虽然公司主要以推广自己服务项目为目的,但这种技术……接收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整合两层意思,可知C项正确。D项,原文意思是媒体非常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以达到推广服务项目的目的,所以D错。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要求考生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BA项是对原文论证前提和指向性分析。立论前提由原文第一段新媒介在……同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可以推知;立论指向问题解决策略,即,减少新媒介负面效应的对策B项错。B项是对文章核心论证问题的分析,前半句文章围绕着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这一问题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概括错误,为何如何区别很大,为何是原因分析,如何是怎样做,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分析。B项的后半句从两个密切相关的角度来展开分析分析正确。文章就是从媒体受众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文章最后一句媒介与受众的良性互动可知二者关系密切。C项是对论证方法的分析。第二段有两处比如,即使用了举例论证方法;而两处举例论证所论证的内容概括为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特点、优势以及发展。由此可知C项正确。D项是对原文整个论证结构的分析。原文第一段提出新媒介发展的现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两个角度,中间两层分别从媒介的技术革新受众对信息的批判思考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一段则作出总结,得出结论。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考查考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A项前半句源于第二段,后半句是根据原文的第二段做的推断,文章第三段分析的就是受众理性的媒介素养,从现实生活逻辑也可以推出这个判断。所以A项正确。B项是对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持续发展条件的推断,这个推断符合生活逻辑。C项是对缺少媒介素养对一个人在新媒介时代可能有的结果,相关内容可以从第三段进行推断判断。C项对推出的两大结果难以组织与控制信息”“肯定无法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表述过于绝对。D项是对受众理性使用新媒体能力不能提高的影响分析。文章从信息智能匹配技术受众媒介素养”“良性互动进行分析论证,内此推知媒介技术革新的成果就要大打扣折成立,可知D项正确。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三、古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马武字子张,南阳湖阳人也。少时避仇,客居江夏。王莽末,竟陵、西阳三老起兵于郡界,武往从之,后入绿林中,遂与汉军合。更始立,以武为侍郎,与世祖破王寻等。拜为振威将军,与尚书令谢躬共攻王郎。

及世祖拔邯郸,置酒高会,请躬及武等,因欲以图躬,不克。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武由是归心。

及谢躬诛死,武驰至射犬降,世祖见之甚悦,引置左右,每劳飨诸将,武辄起斟酌于前,世祖以为欢。复使将其部曲至邺,武叩头辞以不愿,世祖愈美其意,因从击群贼。世祖击尤来、五幡等,败于慎水,武独殿,还陷阵,故贼不得迫及。

世祖即位,以武为侍中、骑都尉,封山都侯。十三年,增邑,更封郇侯。将兵北屯下曲阳,备匈奴。坐杀军吏,受诏将妻子就国。武径诣洛阳,上将军印绶。削户五百,定封为杨虚侯,因留奉朝请。

帝后与功臣诸侯宴语,从容言曰:诸卿不遭际会,自度爵禄何所至乎?武曰:臣以武勇,可守尉督盗贼。帝笑曰:且勿为盗贼,自致亭长,斯可矣。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帝故纵之,以为笑乐。

显宗初,西羌寇陇右,覆军杀将,朝廷患之,复拜武捕虏将军,合四万人击之。羌乃率众引出塞,武追击到东、西邯,大破之,斩首四千六百级,获生口千六百人,余皆降散。武振旅还京师,增邑七百户,并前千八百户。永平四年,卒。

《后汉书·马武传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

B. 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

C. 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

D. 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老,是古代掌教化的乡官,通常要有一定程度的文化知识和政治见解。

B. 增邑,指增加食邑。食邑是卿大夫的封地,因收其赋税而食,故名食邑。

C. 印绶,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也借指官爵。

D. 显宗,本文指东汉明帝刘庄,显宗是他的谥号,明帝是他的庙号。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武生逢乱世,择木而栖。他在王莽末年先跟随三老起义,后进入绿林军与汉军会合,在更始帝手下担任侍郎、振威将军。最后驰奔到射犬投靠刘秀。

B. 马武熟悉军事,战功卓著。他率军在北屯攻下曲阳,防御匈奴。显宗初年,他率部众引兵出塞,追击西羌到东、西邯,斩敌四千六百人,俘获一千六百人。

C. 马武胸怀豁达,敢说真话。经常醉后在皇帝面前当面折损同僚,评论他人的长短,没有什么避讳和顾忌的。光武帝故意放纵他,把这作为笑乐之事。

D. 马武追随刘秀,忠心不二。刘秀让马武率领旧部屯守邺城,马武不愿去,光武帝赞许他的心意。刘秀在慎水战败,马武独自殿后,保护刘秀撤退。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世祖拔邯郸,置酒高会,请躬及武等,因欲以图躬,不克。

2)坐杀军吏,受诏将妻子就国。武径诣洛阳,上将军印绶。

【答案】12. A 13. D 14. B

15. 1)等到光武帝攻占邯郸,摆酒举行丰盛宴会,请谢躬及马武等人,乘机要在宴席除掉谢躬,没有成功。

2)(马武)因犯杀军吏罪,接受诏令带着妻儿回到他的封国。马武径直到洛阳,交还了将军印绶。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这段话是说图谋作罢,光武帝单独与马武登临丛台,随口对马武说:我得到了渔阳、上谷的突击骑兵,想让将军你统率他们,怎么样?’马武说:我愚笨怯懦,没有谋略。光武帝说:将军长久统率部队,熟悉军事,岂能与我这个文笔小吏相同”,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丛台”“”“渔阳”“上谷”“突骑”“将军”“”“世祖等,然后依据语法关系和句意进行排除,如意思是单独,是修饰与武登丛台的状态,故应放在后一句中,排除CD两项;是动词,意思是得到的宾语应是渔阳上谷突骑,而不是渔阳这个地方,故应在突骑后断开,排除B项,故选A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项,显宗是他的谥号,明帝是他的庙号错误,谥号应是,庙号显宗。故选D项。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他率部众引兵出塞错误,文中说的是羌乃率众引出塞,武追击到东、西邯,可见率部众引兵出塞的是西羌,不是马武故选B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等到;,攻克,攻占;置酒,摆酒,高会,名词作动词,举行丰盛宴会;,趁机;,目的连词,来;,图谋除掉;,成功。第二句中,,因犯……罪;,动词,带领;妻子,古今异义,妻子儿女;就国,回到封国;,径直;,动词,到;,动词,呈上,交还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字前面要断开)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译文:

马武字子张,南阳郡湖阳县人。年轻时为避仇,客居在江夏。王莽末年,竟陵、西阳三老在郡界起兵,马武前往跟从起义,后进入绿林军,就与汉军汇合。更始帝即位,任命马武为侍郎。(后来马武)与光武帝一起打败了王寻等人,被封为振威将军,与尚书令谢躬一起攻打王郎。

等到光武帝攻占邯郸,摆酒举行丰盛宴会,请谢躬及马武等人,乘机要在宴席除掉谢躬,没有成功。图谋作罢,光武帝单独与马武登临丛台,随口对马武说:我得到了渔阳、上谷的突击骑兵,想让将军你统率他们,怎么样?”马武说:我愚笨怯懦,没有谋略。光武帝说:将军长久统率部队,熟悉军事,岂能与我这个文笔小吏相同!”马武从此归心光武帝。

等到谢躬被诛死,马武驰奔到射犬投降,光武帝见到他非常高兴,把他安置在自己的身边,每当犒劳众将,马武总是起身在前面斟酒,光武帝以此为快事。又让马武率领旧部屯守邺城,马武叩头辞谢说不愿去,光武帝更加赞许他的心意,因此马武跟随光武帝击讨群贼。光武帝攻打尤来、五幡等反贼,在慎水战败,马武独自殿后,返身冲进敌阵,因此贼军不得迫近赶上。

光武帝即位,任命马武为侍中、骑都尉,并封他为山都侯。建武十三年,增赐马武封邑,改封为郇侯。马武率军在北屯攻下曲阳,防御匈奴。因犯杀军吏罪,受诏带着妻儿回到他的封国。马武径直到洛阳,交还了将军印绶,削减食邑五百户,定封为杨虚侯,因此被留京师,担任奉朝请。

光武帝日后与功臣诸侯聚在一起叙谈,随口说:各位卿家如果不逢遇时机受封,自认为爵禄能到哪里?”马武说:臣下凭武勇,可以当守尉督捕盗贼。光武帝笑着说:你不去当盗贼就已经是万幸了,靠自己的本事当亭长,还是可以的。马武生性嗜酒,豁达敢言,经常醉后在御座前当面折损同僚,评论他人的长短,没有什么避讳和顾忌的。光武帝故意放纵他,以这作为笑乐之事。

显宗初年,西羌侵扰攻打陇右,消灭全部汉朝军队杀死汉将,朝廷以之为患,又拜马武为捕虏将军,聚合四万人出击。西羌就率部众引兵出塞,马武追击到东、西邯,大败西羌,斩敌四千六百人,俘获一千六百人,其余都投降逃散。马武整顿军队班师还京,增加食邑七百户,加上以前的封邑共一千八百户。永平四年,马武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帐夜

·吴兆骞

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连山:就着山势。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6. 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两句写景为实,写梦为虚,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自己仍旧身在天涯塞 北,寄无限深情于眼前景物的点染中。

B. 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边草变白大雪飘飞,自己却只能夜夜一直面对黄榆, 静听胡笳悲声,坐等衰老。

C. 本诗借景抒情,托物兴怀,明写塞北景色,暗含南国风情,景中寄情,于苍凉凄清中蕴雄浑,于 孤独哀怨中含温馨。

D. 尾联作者感叹有了春衣也毫无用处。一个字,既道出了诗人对妻子白费一番心意的疼惜, 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

17. 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6. D 17. ①“孤客”“尚天涯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梦回”“雁飞”“落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②“人老黄表达诗人青春已逝的愁苦;③“风云不断”“妻子白白寄来了春装,因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表达了诗人被贬流放,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错误,从诗中来看,表达的不是对春天 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而是用江南的五月繁花来衬托所在之地出奇的寒冷与荒凉。故选D项。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然后依据诗歌的标题、注释、意象以及情感词等来分析情感。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首联中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孤客”“尚天涯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梦回”“雁飞”“落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人老黄榆夜夜笳人老黄榆表达诗人青春已逝的愁苦。风云不断北庭沙风云不断,北国五月了,仍是连续不断地风云变幻、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表达了诗人被贬流放,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春衣少妇空相寄中的字,诗人感慨有了春装也毫无用处,既有对妻子白费一番心意的疼惜,又表达了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考生结合这些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四、默写(12分)

18.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师表》中陈述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塞山怀古》中运用对比手法既描写了失败者的形象,又让我们看到了胜利者的那种摧枯拉朽的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房兵曹胡马》中运用虚写(抒情)表现马所向无前,超越任何险阻,值得信赖的本领和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进酒》中表现诗人藐视富贵利禄,无法改变怀才不遇现实的激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6)《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野马也尘埃也 (2).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 受任于败军之际 (4). 奉命于危难之间 (5). 王濬楼船下益州 (6). 金陵王气黯然收 (7). 所向无空阔 (8). 真堪托死生 (9). 钟鼓馔玉不足贵 (10). 但愿长醉不愿醒 (11). 邹忌修八尺有余 (12). 而形貌昳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尘埃”“奉命”“”“黯然”“”“”“邹忌”“昳丽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你有多重要

孙道荣

汽车进入了山区,山路崎岖不平,颠得人五脏六腑都翻腾出来。车上只有十几个乘客,坐在后几排的乘客,因为颠得吃不消,都挪到了前排。

他却主动移到了最后一排,五个座位连在一起,正好可以躺下。他太需要休息了。这段日子,工作丢了,谈了好几年的女朋友也吹了,整个人完全处在心灰意懒中,连续十几天吃不下睡不着,他觉得自己走到了人生的绝境,自己是那么渺小,存不存在都不重要。此行,他想回老家看看父母,年迈的双亲培养出他这个大学生很不容易。他决定在了断自己之前,再看一眼可怜的双亲。

汽车颠簸着前进,乘客都昏昏欲睡。他也恍恍惚惚进入梦乡。

突然,在一阵剧烈的撞击后,汽车猛地停了下来。

所有的乘客,都被惊醒了,有人头撞在了前排椅子扶手上,有人被震碎的窗玻璃割伤,有人被抛出了座位,躺在后排的他,也被高高地弹起,又重重地摔了下来——出车祸了!

车厢里,立即爆发出一片惊叫声、哭喊声。一片混乱之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撞伤,但看来都无大碍。大家稍稍松了口气,探头窗外,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看,让他们惊出一身冷汗:车子悬在路边的半空中,晃晃悠悠,而下面,是一个峡谷!大家这才发现,车头车尾不在一个水平面!车头向下,尾巴翘起。车内再次爆发出绝望的哭喊声,混乱之中,倾斜的汽车剧烈地摇晃,随时都可能坠落。

他看看身边,最后一排只有他一个人。窗户开着,他轻轻移到窗前,看看外面。还好,还有近半个车身挂在路牙上,只要从窗户跳出去,他就获救了,安全了。

他站起来,探身准备往外跳,可是,因为他的移动,车厢猛烈地颤动了一下。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自己跳下去,整个汽车可能因为重心失衡而坠落。前面的乘客发出惊呼:你不能跳,不然我们可就都完了!

是的,他不能只顾自己跳出去,那将置一车人于死地。可是,如果不马上跳出去,汽车可能随时坠落,那自己将与大家同归于尽。他不怕死,他这次回乡,就已经做好了死的打算,只是没想到会是这种死法。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

他冷静地判断了一下形势。中学时,他的物理成绩就很好,他知道,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车头和车尾重量的稍稍改变,都可能使平衡打破,而致车毁人亡。其他乘客都在汽车的前半部分,车尾只有他一人,他是这个平衡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他这一生,从来也没有这么重要过!

现在,唯一可行的自救办法是,他保持不动,维持这个平衡,让前面的乘客,慢慢往后移,再从窗户逃出险境。

他对大家说,我不动,你们一个一个从前面挪过来。千万不能挤,不要慌张,一个一个来!

在他的指挥下,离他最近的一位乘客,一点一点,向车尾爬过来。汽车轻轻摇晃着,每一次抖动,都揪着大家的心。

第一位乘客,成功地移到他身边,从窗户跳了出去。又一位乘客,爬了过来。十几位乘客都获救了。受伤的司机,也从驾驶室爬了出来。他最后一个从窗户跳了出来。汽车晃了晃,没有坠落。

惊魂未定的乘客们,都安全获救了。看着摇摇欲坠的客车,大家的脸上,流露出劫后余生的欣慰。等大家定下神来,才想起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小伙子。如果没有他的沉着和勇敢,不敢想象,会是怎样不堪的后果。大家四处找他,要向他表达谢意,却没有找到。

他已经悄悄走了。他的家就在离此地只有几公里的山坳里,上中学时,为了省路费,他就常常一个人从这条山路步行回家。十年前,也是从这条山路,他走出了大山,他是他们山寨里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他曾经令多少人为之自豪啊。而眼前的挫败,相比以前,是多么微不足道。而他也终于明白: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很重要,即使是一粒微尘。

落日的余晖洒满山林。他拐进一条小路,这样可以早一点到家。归巢的鸟儿们,成群结队,从头顶掠过。他要从这里,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19.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一段对山路崎岖难走的描述为下文车祸的发生埋下伏笔;车上其他乘客都挪到了前排则为后文车祸发生后车内的惊险状况做了铺垫。

B. 车祸是小说情节上的一个转折,同时也是主人公人生的转折点。经历车祸后,他认识到先前挫折的微不足道,也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价值。

C. 文中他深深地吸了口气体现出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如果不及时跳窗逃生,自己会有性命之忧;如果跳出去,整车人将失去生还的机会。

D. 小说中人物的行动、心理等描写除了刻画人物形象,也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并使作品更具真实而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20. 小说标题你有多重要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1. 小说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19. C 20. ①“你有多重要首先指车祸发生后主人公在车上所处位置的重要性,他的举动可能会让整个汽车因为重心失衡而坠落;②“你有多重要也指主人公毅然选择留下来帮助车内的人脱险,由于他的存在,一车人的性命才得以保全;标题与第二段中主人公认为自己是那么渺小,存不存在都不重要的想法形成对比,揭示文章主题。

21. ①小说的结尾营造了一种温馨、祥和的氛围,暗示主人公重新拾起希望的心理变化;照应小说开头,再次写到回家,使文章首尾圆合;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旨,表明要从家乡出发,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解析】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对他深深地吸了口气时的心理分析不正确,主人公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镇定下来,冷静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从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一语双关、双层含义等角度思考。分析这篇小说标题你有多重要的含义,可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多方面考虑。如主题思想可以从通过这次生死经历发生的生活态度的转变,特别是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着眼;人物形象可以抓住是一个从农村走出的孩子,他曾经是一个成功者,他后来又成了事业、生活的失意者以及在这次事件中他成为独撑大局的英雄等身份的变化来分析;还可以从他对个体不重要重要认识的转变,形成对比,揭示文章主题角度分析。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段落结构在文中的作用。题干要求分析最后一段有何作用,可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给读者的感受等角度分析。最后一段主要描写了温馨的环境以及的所作所为,暗示了主人公重新拾起希望的心理变化;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旨,表明要从家乡出发,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照应小说开头,再次写到回家,使文章首尾圆合。

【点睛】小说情节作用一般从以下方面分析:

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如突出人物个性,展示人物的精神品格。

从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考虑,如创造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前后照应、对比;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六、语言文字运用(9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北宋王安石笔下特长少年方仲永的遭际,代有其事。受虚荣心、名利心等不良影响,一些望子成名、望女成星的家长,热衷于_________奔走在童星制造的路上,对有特长的孩子,倾尽一切资源,带孩子参加花样繁多、套路很深的娱乐活动、选秀比赛,孩子日常生活也处在夸张的模仿和表演状态。

前不久,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 赚大钱住豪宅,而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只有_______的孩子长大后想成为志愿者、公益人士。有观点指出,在少年儿童培养教育上,一些家长正走在_______的路上!

也有家长认为:不都说出名要趁早吗?让我的孩子尽早出名,积累财富,也没啥错!俗话说,早熟的果子撑不到丰收的金秋。银河星布,_____的星也就那么几颗。过早地让孩子游走于名利场,消费孩子的童年,这对孩子健康人格以及三观的塑造,有百害而无一利。

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身为家长,如果( ),方仲永的悲剧就可能被反复复制。

2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快马加鞭 凤毛麟角 背道而驰 璀璨夺目

B. 揠苗助长 凤毛麟角 南辕北辙 光彩照人

C. 揠苗助长 屈指可数 南辕北辙 璀璨夺目

D. 快马加鞭 屈指可数 背道而驰 光彩照人

23. 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B. 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 而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

C. 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超过七成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 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

D. 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 豪宅,而占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24.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

B. 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

C. 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

D. 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

【答案】22. C 23. B 24. C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的能力。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快马加鞭:对快跑的马再打几鞭子使它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文中是加快孩子成才,用揠苗助长更符合语境;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凤毛麟角:比喻极其难得而宝贵的东西。也比喻罕见的人才。这里形容人少,应该用屈指可数;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背道而驰:比喻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根据此处语境是家长培养孩子的行动和目的相反,所以用南辕北辙璀璨夺目:光辉 灿烂耀人眼睛。光彩照人:用以形容人(一般形容女子)或事物十分美好或艺术成 就辉煌,令人注目、敬仰。此处语境是指星光耀眼,所以用璀璨夺目更为恰当。故答案选C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文中划线句子共有三处语病:句式杂糅: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应改为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 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成分赘余:超过七成多应改为超过七成七成多 成分残缺: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之前少了介词。故修改正确的是B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根据文意理解语句的逻辑关系的能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选项C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三个分句体现的家长的行为、目的、结果。更符合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故答案选C

【点睛】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常见的病句类型例如,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表意不明: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指代不明,划分不明,省略不明和词义内涵不明。句子中出现指代性词语,看指代是否明确;查看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看是否能同时修饰后面的两个词语。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

七、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分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啃老族,作为青年中的边缘群体,近年来广受关注。近日有政协委员披露,在上海目前登记的失业人员中,35岁以下的青年人比例已经达到了29%。可见,在大城市中,啃老一族为数不少。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自强自立,拒绝啃老

大家都知道,在大自然中所遵循的法则是适者生存。只有很好掌握了生存法则的人,才能比较迅速地适应环境。

先看小鹰的成长史吧。鹰妈妈给了小鹰第一次生命,然而第二次第三次生命却要靠小鹰自己争取回来,因为在鹰家族中,每一只小鹰要成长为雄鹰,都必须经历多次鬼门关,过了这些坎,才能获得重生;一旦不能自立,将会被淘汰,这是鹰妈妈也无能为力的。小鹰在第一次脱毛时,这是第一道坎,这道坎完全是凭借着小鹰自己的毅志力去与生命抗横的,在这场激烈抗衡过程中,那些不能自立,没有毅力的小鹰就将被死神带走,而那些具有顽强毅力,能独在离开妈妈的呵护而自立的小鹰才能生存下来。学会展翅高飞,是小鹰成为雄鹰的又一个坎。在历练的时候,有时鹰妈妈要把小鹰推下山崖,如果小鹰没有自立、自强的顽强意志,那就将粉身碎骨。

在动物界动物们需要自立、自强,在人类也同样如此。

张海迪虽然一身轮椅相伴,不能步足千里却可以阅览天下。她在无名师指导的情况下,凭着顽强的毅力学会了三门外语,这对于一般人来说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然而,张海迪却凭着自立、自强的精神做到了。不仅如此,她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有显著成就,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她那种自强不息,自立的性格。如果她不是一个自立的人,凭自己是残疾人而依赖别人,靠父母,这样子她会有今天的辉煌成就吗?

然而,在当今我们这个社会上,有一些人就是拥有极大依赖思想的人,他们被称之为啃老族,大啃社会,小啃父母,整天游手好闲。这些游手好闲、吃了没事干的人,他们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愿做,整天无所事事,这样的人就是一种极其缺乏自立精神的人,他们这些人不能独立生存,要靠父母或社会支援,然而父母也不能照看一辈子,别人的支援也是有限的,自己的本领才是无限的,这样的人必将被社会所淘汰。希望这样的人越少越好,不然,他们会像庄稼里的蝗虫,堤岸上的白蚁,祸害人间。

为此,我们必须学会自立,学会自强,不要成为别人的包袱。然而,要想不成为别人的包袱,不被社会所淘汰,就必须从小学会自立。小时候幼儿园老师就告诉过每一位小朋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到现在,我们都已长大就更应该自强,自立,争做社会的有用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暗含任务驱动,对此,你有何看法,要求考生就材料中的现象来谈自己的看法。首先要概括材料,明确中心话题,从材料来看,中心话题就是啃老族。材料一四字歌对啃老族的特点进行概括, 然后以上海为例说明啃老现象的严重。啃老族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啃老族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考生要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现在的啃老族的诞生多半是因为儿时父母过于溺爱的行为而导致的大多数啃老族们因为从小依赖父母习惯了,失去了在生活中和社会上独立自理的能力,而且也养成了懒惰和只接受别人的劳动果实的习惯,因而长大了还只会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考生还可以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应该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和机会,不要溺爱,不要包办对于未成年的孩子,要刻意让他们承担一些责任,不要事事代劳对于啃老的大学生,家长不妨放下架子,向孩子直言,以前对孩子的爱已经帮助孩子达到了目标,现在是他们自己起飞的时候了,给他们勇气,并教给他们方法;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些啃老族的生理成熟了,但心理却还没有经受过社会的磨砺,啃老族们应该树立个人理想、建立起积极的情绪、提高自尊水平、掌握解决社会复杂问题的技巧和对结果多角度的分析能力。考生可以按照概括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后果——给出解决的方法或建议的思路展开。从文体来看,材料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如写作议论文,要有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思路;如写作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参考立意:

孩子啃老,谁的责任

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自强自立,拒绝啃老

溺爱不是爱,是害

自渡,完善生命的体验

承担自己的责任,靠自己的双手为自己创造机会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词有激励”“赏识批评”“管教等。如果忽视这些关键词的限制,大谈特谈我们需要创新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等,就偏离了题意。





2018-2019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霞浦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