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5-09-07 16:25:01

林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 项目概论……………………………………………………2

第二章 城市背景及项目概况………………………………………4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

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12

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18

第六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计划…………………………………20

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24

第八章 项目效益分析………………………………………………26

第九章 项目可行性结论与建议……………………………………30

第一章

一、项目名称

某某市XX林场建设项目

二、项目界址

本项目拟建设场地选址于某某。

三、建设规模

项目总投资为2600万元,总规模7800亩,主要包括意杨林培育,辅助设施包括12km林区主干道、5km林区副道和20km主排灌沟渠、40km副排灌沟渠、4座护林棚,28000m2储苗场的建设以及技术培训600人次。

建设期限:3年(2011-2013年)

项目总投资情况如下:

1)建设工程费:2290万元。

2)工程建设其它费用:235万元

3)基本预备费:76万元

本项目资金投入以为建设单位自筹资金为主,中央专项资金投资为辅,其中:拟申请中央专项资金(林业贴息)10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38.5%

四、项目建设单位

单位名称:某某县某某木材加工有限公司

五、编制依据

报告的编制主要依据我国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产业政策与行业发展规划,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市有关文件。
1、《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科技支撑的决定》;

2、《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LYS141-99;

3、《某某省造林技术规程》(皖D/LY07-87

4、根据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09291)

5、《某某省林业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10]300号)精神;

6、某某省林业厅《于做好2011年度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

7、项目法人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8、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发[1998]36号文件)。
9、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10、国家计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估方法与参数》。
11、技术人员现场勘察资料、市场调查资料;

第二章 城市背景及项目概况

一、城市背景

1)地理位置

某某市大观区地处某某市区西部,南濒长江,东沿龙山路、菱湖南路、湖心中路与迎江区毗邻,南与东至县隔江相望,西至皖河农场与某某县接壤,北抵集贤北路与宜秀区相连。全区土地面积235.5平方公里,人口27.6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53万人。区辖7个街道和3个乡镇。大观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境内及周边地区风景秀丽,景点众多,处在景盖五岳的黄山、洞齐云旖的庐山、佛山之首的九华山、水石相搏的石钟山和古南岳天柱山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几何中心。

大观区辖7个街道、1个镇、2个乡分别是:德宽路街道、玉琳路街道、龙山路街道、菱湖街道、集贤路街道、石化路街道、花亭路街道、海口镇、十里铺乡、山口乡。

2)成史沿革

大观成立于1949年,又名西市区,是某某市的始源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拥有2000多年的灿烂历史。清末曾国藩在境内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军械所,试制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在中华民族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马克思主义传播者陈独秀曾在这里从事早期革命活动,京剧鼻祖陈长庚、书法家邓石如、黄梅戏宗师严凤英等在此留下足迹。境内古迹大观亭与武昌的黄鹤楼、江州的庚楼相媲美,是“宜城八景”之一。大观区即由此而冠名。

3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大观区的经济迅猛发展,国民经济一直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大观区委、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一主两翼”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3.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1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9.3%。完成考核口径(现价)地区生产总值43.25亿元,同比增长15.6%。考核口径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90亿元,同比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4.55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工业增加值8.86亿元,同比增长23.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5.80亿元,同比增长10.2%,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各县(市、区)中位次大幅前移,区域经济发展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2产业平台基本形成。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实施并不断深化“一主两翼”发展战略,倾力打造了大观循环经济产业园、大观新城、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大产业平台,全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3.3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快。近几年来,大观区主动适应区划调整的变化,紧紧围绕“一主两翼”战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全面加强城郊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实现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至2009年底,全区农业龙头企业产值达5亿元,基本形成了蔬菜、畜禽、水产、木制品、纺织、食品加工六大支柱产业,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97元。

大观区多项工作特色鲜明,独树一帜,荣获全国、全省先进。2001年至今,大观区先后赢得“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区”、“全省拥军优属模范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省科普示范区”、“全省老年工作先进区”、“全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4)城市建设

交通十分便捷,南频长江“黄金水道”,北接206318国道和沪蓉高速公路,西以皖河大桥与某某、望江县相通,上接赣鄂湘,下通苏浙沪,形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区位优势明显,是某某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市政府、某某石化、华茂集团、曙光化工、某某师范学院(某某大学)、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市区大型企业事业单位。近几年来,城区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先后拓宽改造了五条主干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城区交通网络已经形成。新建的一批现代化的商务综合楼拔地而起。长鑫花苑、龙门小区、宏祥山庄、集贤庄苑、宜城水岸、锦银花苑等环境宜人的居民小区遍布全区,形成城市亮丽的新景观。

二、项目概况:

1、项目位置:本项目拟建设场地选址于某某。

2、建设地址:

拟建项目位于某某市大观区,项目选址符合规划要求。

3、建设条件:

项目生态环境优良,但森林面积和质量仍由较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一是要适当增加林地面积,二是要提升森林质量,三是要注重生态型与经济型林业综合发展。因此,大力发展意杨林建设以及进行珍贵树种培育,对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建设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必须要可持续发展,要保护与利用并举,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意扬林,加快珍贵树种培育的步伐,缩短林木生长周期,以满足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木材的需要,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中有这样,才能巩固生态建设的成果,增强林业经济实力,满足社会对林产品和生态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农民增收。

某某市大观区林业在确保林业生态效益发挥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业产品,通过培育龙头企业,走以科技委支撑,农户联基地,基地联龙头,龙头联市场的林业产业发展路子,促进森林资源向森林资本的转变,以期建成涵盖范围较广、产业链较长、产品种类较多的林业产业体系,使某某市大观区林业更好地解决“国家要生态、社会要效益、民生要吃饭”的矛盾,发挥好森林资源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走出一条以森林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核心,以市场为载体,以产业为支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的发展新路。

同时,如何建设具有示范推广作用的产业林示范基地,如何对珍贵树种进行培育、开发和利用,是发展某某市大观区特色林业产业的关键所在。为此,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如下:

1)项目区生态环境优化的需要。

通过意杨林的建设以及杨树品种资源的收集,推广标准造林技术和扩大栽培品种的可选性,全面提升意杨林建设质量。同时,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水源涵养能力,显著优化区域生态景观与环境。杨树与其他树种比较,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易于更新等优点,尤其是杨树既是优良的生态树种,也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其多功能性使得其在林业生产中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于一体。

2)项目建设有利于调整、完善地方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生产走上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之路。

某某市大观区地方经济比较活跃,但现有林业建设工程、林业科研、技术推广、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科技和信息技术服务手段落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要求。通过项目建设,推广应用新技术、理顺林业生产关系,提升林业产业价值,创新林业产品品牌,全面增加林业效益,争取促使林业生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取得最佳效果。

3)发展意杨林建设是缓解木材供需矛盾,加强森林环境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木材的需求呈上升趋势,而木材的供应势必要有足够的森林资源为基础。从实际生产中不难看出,森林资源是有限的,木材的生产也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如果大规模地开发利用木材,必然会造成森林资源的破坏和浪费,进而导致森林生态的破坏。如果没有足够的木材供应,又会对经济发展造成制约,而杨树是解决这一生产矛盾的最佳选择之一。因此,项目建设不但可有效缓解木材供应矛盾,也能有效保护森林生态环境。

4)加快珍贵树种培育步伐,是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的重要举措。

随着我国把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颁布施行,我国珍贵树种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2005年,国家实现了珍贵树种基地建设示范项目,年项目投资2000万元。项目实施3年来,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90多个县级项目建设单位,对60多个珍贵树种开展了培育基地示范工作,珍贵树种资源锐减的趋势得到了有效缓解。但珍贵树种只是在一些地方小规模发展和零星种植。造成我国珍贵树种资源总量不足,后备资源严重匮乏。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将加快珍贵树种资源的培育,这是转变林业发展理念和林业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高林业生产力和产出率、提升林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根本要求,是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增加森林资源储备、增强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现代化建设,实现林业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促进广大农民增收,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

5)是提高现有林业建设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的需要。

当地农户的现有经营水平不高,林业发展缺少主导产品,很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必须选择一些为生产急需而成熟的项目,用投资少、见效快、适用面广且易为群众接受和推广应用的科技成果,结合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有关技术难题进行组合配套,通过本基地项目的建设,在实际生产中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林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从而对某某市林业发展起到推动和辐射带动作用。

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

41 指导思想

项目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落脚点,以提升森林质量、优化生态环境、促进林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最终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以科技为支撑,以建设符合某某市地方特色的林业为宗旨,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形成产业林示范基地建设体系,并通过本项目的示范和推广应用,在全县范围普及新技术,增强科技裁培在产业林示范基地中的示范作用。开展分类经营,实行定向培育,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

42 建设原则

——坚持项目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相衔接、协调一致的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

——坚持统一规划,分布实施,先易后难的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程科技含量和建设质量的原则。

43 主要建设任务

4.3.1 建成意扬林基地,全面提升原料林质量

在坚持生态优先、定向培育的前提下,建成一定规模具有示范作用的意扬林基地,以带动某某市林业生产走向科学生产,全面提升意扬林质量,改善生态环境。

4.3.2 建成珍贵树种培育基地,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

通过加快珍贵树种资源的培育,转变林业发展理念和林业增长方式,全面提高林地生产力和产出率、提升林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增加森林资源储备、增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5 项目建设方案

5.1项目建设总体布局

按照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建设目标、某某市的林业生产情况,项目建设于某某。具体建设中,依据项目区森林资源现状、林业生产特点,通过项目实施,将在项目内实施意场林基地建设及珍贵树种培育基地建设二大建设内容。

5.2 项目区区划

根据项目建设特点及总体布局,项目区具体区划为意扬林基地建设区及珍贵树种培育基地建设区二大区域。

5.3 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以最终建成具有示范作用产业林基地为目标,具体建设任务包括意扬林基地建设、珍贵树种培育基地建设、林区作业道修建、排灌沟渠的开挖、护林棚修建、温室大棚修建、储苗场的修建和技术培训及相关技术推广等,详见下表。

项目建设内容表

5.4意杨林技术措施

5.4.1意扬林技术措施

1)造林地选择

在相同或相似的气候范围内,意杨树能否速生丰产,取决于立地条件,特别是土壤条件。根据其适生条件,该造林地选在海口镇的江心洲,该地域土壤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和较高的肥力,生长季节土壤有足够的有效水分,可以保证意杨树的生长需要。

2)造林密度

采用5m×6m株行距,初值密度为1666/ h㎡。轮伐期10年。

3)栽植技术

采用植苗造林,地径4.5㎝,苗高5m。采用穴状整地,穴的大小以100㎝见方为宜,最小不能低于60见方。每穴施菜枯饼2.0㎏、钙镁磷1㎏,与表土拌匀置于穴底,不要使肥土与苗根接触。栽植深度以原根茎深入土中50-70㎝为宜。

4)抚育管理

1)松土、除草

松土、除草对幼体生长的影响很大。在整个轮伐期内,一般每年松土、除草至少1次。在有条件的地方,林分郁闭前(一般2-3年),可进行林粮间作,实行以耕代抚,既改良土壤,促进杨树生长,同时也增加短期经济收入。

2)修枝

当第一轮侧枝着生部位的树干直径达到10-12(3年左右),修去第一轮侧枝,此后每隔2年修去1轮大侧枝。修枝强度控制在1/3树高。连续修枝3-4次,可培育10m以上无节无材。

杨树修枝在早夏和中夏为好。此时修枝,在伤口周围形成的不定芽不易发育成枝,而在休眠期修枝则易形成大量小枝。

3)防治病虫害

杨树病虫害比较严重,主要有溃疡病和舟蛾、尺蛾、刺蛾、草履蚧、天牛。溃疡病可采用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退菌特等喷树干防治,用量按农药使用说明书。害虫防治方法,应以农业综合防治为主,例如在蛹越夏、越冬期间、深翻林地,将蛹锄死或翻于地表集中杀死;许多成虫有趋光性,可在成虫羽化期间设置黑光灯诱杀。

5.4.2 基础设施及附属配套工程修建技术措施

1)生产道

项目建设拟建生产道主道12km,副道5km,其中主道宽4m,沙石路面,单位造价50000/km;副道宽2m,土路,单位造价20000/km

2)排灌沟渠

项目建设拟修建主沟渠20km,规格为1.5m×0.8m(宽×深),单位造价6000/km;副沟渠40km;规格为1.2m×0.5m(宽×深),单位造价3000/km

3)护林棚

项目建设拟修建扩林棚4座,其中砖混结构10座,每间58平方米,单位造价50000/座;

4)储苗场

项目建设拟修建储苗场28000平方米,单位造价100/平方米。

5.5 新技术引进及人员培训

针对项目区林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为保证项目实施效果,必须对项目区的生产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以及先进栽培技术的推广。培训及技术推广采取课堂讲座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分批次地进行全面培训。规划培训600人次,费用120万元。

5.6 项目可行性分析

项目建设以建成具有示范推广作用的意扬林基地为基础,通过项目实施以全面提升项目区木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最终使项目建设起到调整当地林种结构,整合林业产业,增加林业综合效益的作用。

项目区生态环境优良,水网遍布,土层深厚,肥力较高,劳动力资源丰富,项目建设具有充足的资源基础和社会基础。

意扬林的建设可缓解当前木材供需的矛盾,珍贵树种资源的培育不仅具有生态效益,更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对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技术上、经济上、财务上都具有可行性,项目建成后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项目建设是确实可行的。


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

5.1 生态环境现状

项目区分布在某某市大观区,生态现状良好。项目区以农业生产为主,生态环境优良。

5.2 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项目实施有利于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项目建设和经营活动潜在影响环境的因素也是存在的,在建设中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给周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潜在的因素主要有:整地措施不当以及排灌沟渠的开挖可能破坏地表原植被,并造成水土流失;施肥与病虫害防治用药不合理,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有可能对当地环境带来负面影响;道路、护林棚修建时的建筑材料会对环境造成临时性的负面影响,建成后,工程本身会对环境造成永久性的影响。涉及影响环境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5.3 环境保护措施

5.3.1 土壤保护措施

在全垦整地后要设置隔离带,隔离带高出表土2cm以上,以起到固土保水作用。施肥时尽量采用穴施或水平带状沟施,施后立即盖土。

5.3.2 营林措施

项目建设通过增加栽植密度,提早郁闭时间,减少水土流失量,通过增施有机肥,保持土壤肥力。项目建设中施肥以农家肥和有机肥为主,病虫害防治以采取人工和生物措施防治为主,确需药物防治时,要选用低毒、高效、对人畜安全、环境污染小并符合环保法规规定的化学药剂,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控制在环保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

5.3.3 建筑措施

修建生产道、护林棚,建筑材料临时堆放点要尽量选择无林地;工程建设中,尽可能不破坏或少破坏森林资源,及时清理建设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工程建设完工,最大可能恢复因建设损毁的林地及森林资源,以保持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5.3.4 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是十分有限的。项目建成后,项目区的森林面积会大幅提升,森林资源得到显著改善,能很好地保持水土,将对某某市大观区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六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计划

6.1 组织管理

建立项目组织实施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领导目标责任制落实项目法人,统筹安排,分解落实,实现项目工程建设规范化。成立某某市XX林场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由某某项目技术负责人担任组长,组织项目组,确定专人全权负责项目的工程实施、检查验收、资金兑现等工作。

6.2 工程管理

工程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项目总体设计的编制必须以批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蓝本,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承担,总体设计文件由地方人民政府审核后,上报省林业厅批准,并报国家林业局备案。作业设计必须以项目总体设计为依据,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作业设计文件由地方林业局审核后报省林业厅审批。工程设计文件一经批准,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必须由建设单位提出申请并委托原设计单位进行变更设计,报原批准部门重新审批。

成立项目管理小组,明确项目建设目标,严格把关,并进行项目中间评价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工程质量状况、项目的执行情况、工程运行情况进行全程监理,及时组织项目评估和竣工验收,并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做出综合评价。按照项目投资决策的方案组织设计和施工,确保项目的工程质量、建设进度并尽可能的节约建设成本。

6.3 资金管理

项目建设严格按照《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09]291号)的要求进行资金管理。

项目建设资金实行专户存储、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截流、挪用、强行划转或抵扣各种贷款本息、税金、各种债务等。建设单位要切实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项目管理单位要严格按有关规定拨付建设资金。建设单位要及时准确地掌握建设资金的到位、使用情况,按规定真实、完整地报关月、季、年度会计报表和信息资料。

6.4 信息管理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项目档案,是了解建设过程,制定建设措施,分析建设成效,监测和评价建设效果的基本依据。项目信息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技术档案、财务档案、制度法规档案。

技术档案:包括项目建设所有技术活动资料,即立项、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施工作业设计、科研及推广、资源调查与监测、环境监测、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文字、原始调查记录、数据、图件,以及经营管理技术措施、使用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等。

财务档案:包括项目建设各项同经济投入与支出、补偿与收益,按财物管理有关规定管理。

制度法规档案:包括与项目建设有关的法规与规章、规定与制度;施工单位、权属、施工日期;施工与监理、监督;评估的组织、管理与结果等。

项目信息管理由市林业局、建设单位两级分别管理。市级项目信息档案由各职能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整理提供,由有关领导审查后交专人管理;某某市大观林业局应选择1—2名工作态度好、责任心强的技术骨干作兼职信息管理员,及时收集、整理工程建设各环节的文件、图件资料,建立健全工程档案,接受上级管理部门查验。

6.5 项目实施进度

6.5.1 项目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3年(2011—2013年),按照工程的紧迫性、必要性的难易程度分年、分步实施,完成项目主体工程。

6.5.2 建设进度安排

2011-2012年初: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建立项目实施组织机构,成立项目建设督查组;进行项目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全面启动项目建设,完成30%左右的珍贵树种培育、工业原料林、辅助设施建设及组织前期技术培训工作。

2012年:完成60%左右珍贵树种培育、意扬林、辅助设施建设,进行抚育管理并完善技术培训,做好技术推广应用工作。

2013年:完成剩余的工业原料林、辅助设施建设,进行抚育管理并完善技术培训,作好技术推广应用工作。

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说明

1)相关技术经济指标参照的相关项目标准执行;

2)材料、物资、信息设备价格按2011年的当地市场平均价计算;

3)生产劳动定额及劳动力价格按2011年当地市场平均价计算;

4)建设单位管理费、勘察设计费、工程质量监理费、基本预备费分别按工程费用的1%3%1%3%计算。

二、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经测算某某市XX林场建设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为2600万元,总投资情况如下:

1)建设工程费:2290万元。

2)工程建设其它费用:235万元

3)基本预备费:76万元

具体详细费用情况详见下表《建设投资估算表》

三、资金筹措

1、资金来源

项目建设资金拟通过以下渠道筹集:

申请中央资金(林业贴息贷款)1000.0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38.5%

建设单位自筹160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61.5%

2、资金年度使用计划

资金年度使用计划详见下表:

资金筹措渠道及建设单位自筹能力分析

本项目资金投入以为建设单位自筹资金为主,中央专项资金投资为辅,其中:拟申请中央专项资金(林业贴息)10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38.5%

第八章 项目效益分析

一、生态效益

1)增加有林地面积,增强水土保持效果。

项目建成后,项目区的有林地面积将大大增加,由于地表枯落物的增加和植物根系的机械作用,可增加林地土壤非毛管孔隙度,通过土壤渗透和土壤贮存提高林地的水源涵养能力。项目区水源涵养能力的提高,大大地增强了汛期滞洪、枯季增流的效果,减少了洪灾发生的频度,可改善项目区的水文状况。

通过项目建设,项目区森林覆盖率和林分平均郁闭度得以提高、群落层次结构得到改善,同时通过树冠截流和根系固持水土有助于减少雨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刷而导致水土流失,另外林地涵养水源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大量减少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此外,项目建设还在防噪降尘、调节小气候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2)通过项目建设,可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森林景观,增强生态方旅游吸引力。

随着项目建设的推进,当地的森林景观将有着明显的改观,这将极大的提升森林景观的可欣赏性,进而提升生态旅游的吸引力。

二、社会效益

1)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实际收入

项目建设可以创造广泛的就业机会,在苗木培育、造林、抚育间伐等营造林活动中,可吸收项目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一方面促进了当地人民的就业,缓解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啬了当地人民的实际收入。

2)促进林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项目实施后,对促进某某市林业结构调整、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示范基地的示范、推广与辅射,带动周边群众创办同类基地,并形成规模经营,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与繁荣,推动当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效益得以更好的实现。

3)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旅游发展

通过项目建设,优化了项目区的资源配置,美化了景观效果,提高了文化品位,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这些无疑为森林观光、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林业发展奠定基础

项目建设有利于加强当地基地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环境。项目立足于当地,服务于当地。项目实施后,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项目区的道路交通、排水灌溉等方面条件。随着项目的实施,当地农民将受到多种技能培训,农业业生产将从单一的种植转向多种经营。林地质量、林木效益以及生态环境的全面提升,将使大部分农民逐渐改变传统的生产理念,不断适应现代林业生产。

5)扩大宣传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项目实施后,将全面提升当地农民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通过项目的建设与宣传,不断增强项目区及周边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牢固树立环境保护观念,并将之运用到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中去,对项目区生态环境建设将发挥着久远的深刻影响。

三、经济效益

1项目收入预测

项目的经济效益可分为三部门,一是木材销售效益;二是苗木销售效益;三是森林生态效益。

木材销售效益:项目建成后,预计第4年(含建设期)开始正常提供木材,产值约3900万元,以后每年按3%的递增。

苗木销售效益:项目建成后,预计第4年(含建设期)开始正常提供大规模苗木,产值约1000万元,以后每年按3%的递增。

森林生态效益:项目建成后,将起到净化空气、水土保持、涵养水源、节水固土、降噪除尘等多种效能。

由此可见,项目建成后,其经济效益可观。

2、经济评价指标及结果

经济效益费用分析详见现金流量表附表,评价结果如下:

经济净现值(ENPV) :1960.3万元

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 :33.18%

动态投资回收期(pt) :6.28

从经济评价结果可知,本项目的建设带来显着的经济效益,经济内部收益率远大于行业平均水平,经济净现值大于0,投资回收期较短,经济评价可行


第九章 项目可行性结论与建议

某某市XX林场建设项目选址合理,项目建设场址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项目区内的水文地质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建设条件,项目运营技术力量强,项目自筹资金已落实,建成后有利于调整、完善地方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生产走上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之路,有利于保护水土流失带动当地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延伸了农民增收产业链,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共赢;更有利于顺应现代林业发展的趋势,对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议上级领导部门予以立项。

林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