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有什么关系

发布时间:2020-05-15 14:01:54

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有什么关系

人类的健康其实和自然的生态环境是一直有着相关的联系的,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那么人类该如何在自然中生存,就更别谈健康了。下面是分享的破坏生态环境对人类造成的灾害,一起来看看吧。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预和影响,导致生态系统中各部分内部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呈现不协调乃至对立的状态,它使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干扰,严惩时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现状:

环境污染严重。工业废弃物特别是乡镇企业排放的“三废”以及不合理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其他化学产品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由于污染严重致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乃至生存。

水资源紧缺。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人均占有淡水量仅为世界平均占有量的1/4,且分布不均衡。另一方面,由于水污染严重,致使本已紧缺的水资源更显匮乏。

土壤肥力下降,耕地锐减。由于不合理地大量使用化肥,土壤肥力不断下降,盐碱地、中低产田面积不断扩大。

土地沙漠化严重。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如草场过度放牧、草场和林地不合理地开垦为农田、滥砍滥伐森林等加剧了土壤沙漠化和水土流失。

自然环境恶劣。我国中西部农村的一些居民生活于穷山恶水的环境之中,这些是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

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家庭建房、乡镇企业建厂、矿山开采、道路修建等大量占用耕地,也导致耕地面积不断缩小。

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

环境意识差。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对破坏生态环境会给人类造成的危害认识不深。

执法不严。一些地区的政府组织和其他对环境保护负有责任的部门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制止不力,甚至为了眼前利益而纵容这类行为。

认识错误。很多地方没有认识到排放污染物会对生态环境、对地球、对人类造成危害,没有认识到大量施用化肥会降低土壤肥力,最终会使土壤恶化,没有认识到大量施用农药会造成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

急功近利。一些急功近利者为了眼前利益却置国家长远利益于不顾,不愿花费少量资金用于排放物的处理,大肆破坏生态环境。

人口压力大。我国人口数量众多,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少,解决温饱问题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尽管人们认识到农药、化肥会使环境遭受破坏,但是由于化肥在粮食增产中起到40%的作用,而不使用农药,病虫草害将严重威胁农作物,所以不得不大量施用化肥、农药。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途径:

加强宣传。宣传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污染生态环境会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全民行动起来积极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严格执法。加大执法力度,打击滥砍滥伐、排放“三废”污染环境、乱占耕地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重视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科学地配合施用,能够达到既增产又不使土壤肥力降低的效果。

提倡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吸收现代科学成就,因地制宜,合理组织农、林、牧、副、渔生产,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

采用科学方法,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要使用有效的科学技术预防和治理生态环境。

生态平衡对自然环境的意义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生态系统一旦失去平衡,会发生非常严重的连锁性后果。例如,五十年代,中国曾发起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然而,在麻雀被大量捕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的损失。后来科学家们发现:麻雀在大自然中要吃大量的虫子。麻雀被消灭了,天敌没有了,虫子就大量繁殖起来。结果出现虫灾暴发,引起农田绝收的惨痛后果。

生态平衡是大自然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一旦受到破坏,有些平衡就无法重建了,带来的恶果可能是靠人的努力而无法弥补的。因此人类要尊重生态平衡,帮助维护这个平衡,绝不要轻易去干预大自然,引起这个平衡被打破。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在通常情况下(没有受到外力的剧烈干扰)总是平稳地进行着,与此同时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这叫做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最明显表现就是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和种群规模相对平稳。当然,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即它的各项指标,如生产量、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不是固定在某一水平,而是在某个范围内来回变化。这同时也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维持平衡状态的能力。当生态系统的某个要素出现功能异常时,其产生的影响就会被系统作出的调节所抵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以多种渠道进行着,如果某一渠道受阻,其他渠道就会发挥补偿作用。对污染物的入侵,生态系统表现出一定的自净能力,也是系统调节的结果。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者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就越强。反之,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农田和果园生态系统是脆弱生态系统的例子。

一个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外力的影响超出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就会在短时间内发生结构上的变化,比如一些物种的种群规模发生剧烈变化,另一些物种则可能消失,也可能产生新的物种。但变化总的结果往往是不利的,它削弱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这种超限度的影响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是长远性的,生态系统重新回到和原来相当的状态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改变,这就是生态平衡的破坏。作为生物圈一分子的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力目前已经超过自然力量,而且主要是负面影响,成为破坏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人类对生物圈的破坏性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规模地把自然生态系统转变为人工生态系统,严重干扰和损害了生物圈的正常运转,农业开发和城市化是这种影响的典型代表;二是大量取用生物圈中的各种资源,包括生物的和非生物的,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森林砍伐、水资源过度利用是其典型例子;三是向生物圈中超量输入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产品和废物,严重污染和毒害了生物圈的物理环境和生物组分,包括人类自己,化肥、杀虫剂、除草剂、工业三废和城市三废是其代表。

绿化对改善自然环境有什么意义对动物来说,树能够为它们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舒适(shū shì)的住所;对人类来说,树能够调(tiáo)节温度,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药材和食物;另外,树还能够防风固沙、防暑降温、减低风速、保持水土、净化污(wū)水、降低噪(zào)音,从而改善(shàn)我们的生存环境。

一棵树就是一把伞,它能遮(zhē)挡阳光和截(jié)留雨水。

一棵树就是一架抽水机。一棵中等大小的树,一年可以从土壤(rǎng)中吸收4000千克左右的水。

一棵树就是一台吸尘器。一棵中等大小的树,叶子的总面积有两亩地那么大,能滞(zhì)留大量的粉尘。

一棵树就是一台制氧(yǎng)机。一棵中等大小的树,每小时可制造氧气1.8千克。

一棵树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能长成。我们应该爱惜每一棵树,让人类生活在一个美丽、惬(qiè)意的生态环境中。

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有什么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