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城关小学

发布时间:2011-01-07 13:47:09

-枞阳县城关小学

张辉

长江浩荡东流,留下一片神奇而又多彩的土地——枞阳,它是一个有山有水、家家有花的小县城。虽然在中国地图上没有关小城的一席之地,但枞阳远离尘嚣,环境清幽。于是,便出现了一所人文蔚起的名校——枞阳县城关小学。

很久以前,城关小学地处偏僻,只有一条小路延伸到它的学校门口。那时校舍仅是一排平房,操场也只有几十平方米,并且坑坑洼洼。1994年,由香港邵逸夫先生无偿捐资港币50万元,枞阳县人民政府拨款40万元,筹建了占地约5000平方米独具风格的全日制学校。如今,城关小学位于风景秀丽的莲花湖畔,宽敞亮丽的湖滨东路。校园设计独特,布局合理,逸夫教学楼有十八个教室。校园内有文化走廊、旗台、花坛、操场,树木郁郁葱葱,四季花开不绝。近年来,学校经县、镇两级政府拨款和自筹资金,又建起了音乐室、阅览室、微机室、实验室、阶梯教室等,配备了彩电、投影仪、录音机、放相机等,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加快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步伐。

一、和谐管理

团结、热忱、严谨、奉献的教风和勤学、善思、健美、求真的学风,孕育了具有鲜明教学特色的管理经验。城关小学之所以在小城名声鹊起,关键在人。一代代的校领导为学校的发展殚精竭虑,岁月蹉跎,春华秋实。那县级文明单位的奖牌,红领巾示范学校的称号,凝聚着他们勤恳工作,竭忠尽智的心血。那满头的白发,叙说着他们无尽的风霜;那不眠的灯光,闪烁着他们无怨无悔的生命之光。

薪火相传。城关小学的每任领导班子和教师视校为家,为学校的教学和发展恪尽职守。以人为本,和谐管理在城关小学闪烁着独特的人性光辉。在校园千方百计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育人环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主体意识,强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使城关小学在有限的资源环境里有了独特的气质,成为广大学生心目中的圣殿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城关小学始终把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硬件,在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开展以点带面示范课、公开课活动,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其备课、上课、评课,达到以点带面,逐步提高的目的。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中青年教师摒弃和自觉抵制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树立勤动手、多动脑的教学观,纠正了照本宣科形式主义的教学观,树立延伸、开放、手脑并用的教学观,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目前,学校有学生1500多人,19个教学班,教职员工58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34人,小学高级教师45人,受市、县表彰的先进个人达 20多人次,教坛新星市级1人,县级3人,师生在省、市、县以上报刊上发表文章近200篇。学生参加各级种类比赛并获奖达100多人次。学校多次受到各级的嘉奖……

实践证明,成绩取得并非偶然,是一批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教师用青春书写辉煌。站在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的高度,教师还需博采众长,借他山之石的精神,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素质,让城关小学在小城,像一颗珍珠,熠熠生辉。

三、狠抓德育工作

学校是由班级组成。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整体的育人工程,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构建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学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要求班主任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班主任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当然班规的具体内容每学期都根据班级的实际和学校的要求,及时地做出适当调整,使班规跟上学生、班级的变化,不断提高要求,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品德更高的层次发展,促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调节而不断成长。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把活动育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德育有效载体,在活动中实现育人的目的。

我校每学期组织全校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并要求学生写观后感。为迎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并择优出校刊。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年四月份,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祭扫幕旗山烈士墓,表达学生对烈士们无尽哀思,另外,我校每年春季组织全校学生春游,领略自然风光,陶冶自身情操。另外,我们通过国旗下的讲话、红领巾广播站、各班黑板报、课堂、家访等形式针对学生实际开展活动,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提高德育效果。

城关小学踏着教育改革之风,一路蹒跚而行,虽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美丽的小城是枞阳人的骄傲,而城关小学的人文学风也将永远烙在每一位小城人的心中!

枞阳县城关小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