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须论世,知文当知人

发布时间:2014-06-13 14:19:06

知人须论世,知文当知人
作者:仇一博
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3年第11

        “知人论世的说法首见于《孟子·万章下》中: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彼时的孟子只是论述尚友之事,后人将其推而广之,从人际交往扩展到文学批评,由此,知人论世也便成了我国延续千年的传统文学批评原则和方法,其核心意思是:在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时候,必须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思想,既要从作品的实际出发,又要关注其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从而准确理解和把握作品主旨和思想。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披文入情的前提和基础,否则,所逆之志,所入之情,难免成为虚妄的臆度。

        对文学文本的理解固然不排斥多元化、个性化,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不管这一千个读者眼中的哈姆雷特如何,不改原味地观照莎士比亚笔下的那个真实哈姆雷特,毕竟是我们解读文本所要追求的目标。鲁迅先生说得好: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要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样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解读文学作品要做到有依可据,有理可循,知人论世自然成为我们客观理性分析文本的必备之法。

        虽然知人论世这一方法长期贯穿在我们的文本教学之中,但由于受教学承续性、教学经验化和考试程式化等情况的影响,往往造成对知人论世这一方法原则的浅用、偏用、误用,长此以往,不仅会弱化学生在解读过程中对知其人、明其事、体其情、悟其理、察其世的探究兴趣,造成偏离文本的误读或附会,进而动摇文本解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失却文本固有的意趣。

        根据个人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以下三种类型的文本更应讲究知人论世的巧妙运用。

        一、意蕴深藏型

        经典佳作往往言简而意丰,深沉而蕴藉,其深切而丰赡的意蕴总是被包裹着。卡尔维诺在《为什么阅读经典》中曾说: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世界现实是多样的、多刺的,而且层层相叠,就像朝鲜蓟。对我们而言,在一部文学作品中,重要的是可以不断将它剥开,像是一颗永远剥不完的朝鲜蓟,在阅读中发现愈来愈多新层面。学生在进行文本阅读时对其深意要么望洋兴叹、无从着手;要么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要么思维定势、随意解读。面对这类作品,如果老师能够适时就文本的创作背景、作家的身世经历、特定的文化或文学常识加以精心地点拨,相信学生必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

知人须论世,知文当知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