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结构发展的历史原因

发布时间:2011-06-28 14:23:17

木结构发展的历史原因 摘自《华夏意匠》,老强大的一本书…… 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形式或者建筑体系,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和回教建筑在内,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基本上是属于砖石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只有包括日本、朝鲜等邻近地区在内的中国系建筑才以木骨架结构为主。由于木材的寿命有其一定的限度,因此连同建筑的寿命也有其局限;虽然,一千年的木结构房屋至今尚存,但是已经是绝无仅有了。这就是博伊德所谓“年代久远的”中国古建筑出乎意料的稀少的一个主要原因。 为什么中国建筑主要发展木骨架结构而不像其他建筑体系那样发展砖石承重墙式结构呢?这是研究中国建筑的一个很主要的关键性问题,实在是不容许轻轻的带过的。中国古代是同时掌握砖石结构技术的,正如其他的建筑体系同样懂得木头盖房屋一样。世界上到处都有石头,同样也到处都有树木,自然,有些地方石头多一些,有些地方树木多一些,木结构的采用问题的产生似乎并不是起因于自然环境和地理因素。 不过,对于中国发展木骨架结构的建筑有一些学者却是首先论及木石的有无问题。建筑学家刘致平在他所著的《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一书中说:“我国最早发祥的地区--中原等黄土地区,多木材而少佳石,所以石建筑甚少。”李约瑟的看法就不一样,他认为:“肯定不能说中国没有石头适合建造类似欧洲和西亚那样子的巨大建筑物,而只不过是将他们用之于陵墓结构、华表和纪念碑(在这些石作中经常模范典型的木作大样),并且用来修筑道路中的行人道、院子和小径。”唐代杜牧的《阿旁宫赋》说:“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旁出。”阿旁宫在陕西的咸阳,建筑用的木材却是由四川千里迢迢地运去的。司马迁的《史记》在记载秦始皇营修阿旁宫和骊山陵墓时也说:“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这说明了古代的重大建筑工程并不是一定坚持就地取材的原则 2010-10-25 15:45 回复 故宫院士 干果壳 56位粉丝 3楼 关于中国木骨架结构的运用与发展的另一个看法是基于社会经济的理由。建筑师徐敬直在他的英文本《中国建筑》一书中说:“因为人民的生计基本上依靠农业,经济水平很低,因此尽管木结构房屋很容易燃烧,二十多个世纪来仍然极力保留作业普遍使用的建筑方法。”古代中国的经济水平或者说生产力水平是否低于其他国家呢?相信没有人下过这样的结论。而且在建筑史上,并不是只有经济力量强大的国家和地区才去发展石头建筑的。 李约瑟把问题联系到中 国奴隶社会的制度上面了,他指出:“也许对社会和经济条件加深一点认识会对事情弄得明白一些,因为据知中国各个时期似乎未有过与之平行的西方文化所采用的奴隶制度形式,西方当时可在同一时候派出数以千计的人去负担石料工场的坚苦劳动。在中国文化上绝对没有类如亚述或者埃及嗯巨大的雕刻模式,它们反映出驱使大量的劳动力来运输巨大的石块作为建筑和雕刻之用。事实上似乎还没有过更甚于最早的万里长城的建筑者的秦始皇的绝对统治,毫无疑问在古代或者中世纪的中国是可以动员很大的人力投入劳役,但是那时中国建筑的基本性格已经完成,成为已经决定的事实。总之,木结构形式和缺乏大量奴隶之间多少是有一些相连的关系的。”中国的奴隶社会和西方奴隶社会的异同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无法在此详加讨论。不过,大体上说,在奴隶社会时代,中国同样可以调动劳动力参加各种生产工作的,参加建筑工作的人也正是奴隶们。我们可以从郭沫若所著的《奴隶制时代》一书中看到其中一些情况:“在这些种族奴隶之外还有大批的顽民留在洛邑,替周人从事生产。周人对待这些奴隶是比较自由的,颇与古代斯巴达的黑劳士和西亚、北非其他古国的国家奴隶相类,让他们耕种着原有的土地而征取地租,征取力役,很有点类似农奴。”至于再上一个时期的殷代,他说:“殷代无疑是有大量的奴隶存在的”,并且“殷人的王家奴隶是很多的,私家奴隶也不在少数”。这样看来,木结构采用和是否有大量奴隶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 2010-10-25 15:46 回复 故宫院士 干果壳 56位粉丝 4楼 无论如何,古代的中国是曾经有过搬弄石头来建筑房屋的时候。《史记》有“如燕,昭王拥慧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之句。在其他文献上,也有颇多石头宫殿的话。据说,关于拱券技术的发明,中国是早于西方的。而拱的构造正是砖石结构的最主要的技术焦点。大概,中国建筑发展木结构的体系主要的原因是在技术上突破了木结构不足以构成重大建筑物要求的局限,在设计思想上确认这种建筑结构形式是最合理和最完善的形式。因此一切客观条件影响之说都不能成为真正成因的理由,大半都经不起认真的分析。 纯粹从建筑技术观点而论,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中国式的木框架结构为主的混合构造比砖石构造所取得的效果是低劣的。目结构的优点正是石结构的缺点,石结构的优点也正是木结构的缺点,但是总的来说,木结构形式的建筑在节约材料、劳动力和施工时间方面,比起石头建筑就优越得多了。在达 到同一要求和效果的前提下,中国建筑是世界上最节省的建筑,换句话说,也是最经济的技术方案。尤其在施工时间上,同时代的、同规模的中国建筑比西方建筑不知快了多少倍。因此,即使中国古代有同样足够的石材、足够的劳动力,相信也不会去考虑建造可以存之永世的庞然大物,因何必要白白地浪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呢! 2010-10-25 15:46 回复 故宫院士 干果壳 56位粉丝 5楼 假如,古代的中国人思想上如同西方人那样,认为石头的房屋才是最理想的建筑物,相信,无论当地是否有佳石,是否有足够的劳动力,权力拥有者们总会千方百计达到这一目的,历史上就不知有过多少长途跋涉运输建筑材料的故事。因此可以这样说,中国的木结构建筑是中国人经历了长期的实践,经过详加分析和比较,最后选择和确认下来的一种建筑形式 中国的历史和西方的历史有一个显著不同的地方就是中国任何时候都没有发生过神权凌驾于一切的时代。一本西方的建筑史其实就是一本神庙和教堂的建筑史,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这个问题似乎是中国建筑的发展和西方建筑的发展有着原则性分别的基本原因。伊东忠太在他的《中国建筑史》中提过这件事情,也作过一些讨论。这个问题涉及古代一个民族对建筑的基本观念要求,一个以人为中心,一个以神为中心,也就是所谓人本、神本、物本的文化概念。神和物都是永恒的,人却是暂时的,在不同的价值观念下自然产生不同的选择态度和方法。在整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人坚持木结构的建筑原则相信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2010-10-25 15:46 回复 故宫院士 干果壳 56位粉丝 6楼 敦煌、龙门、云冈等石窟寺因为是宗教建筑,他来源于印度,虽然在形式上和西方建筑的神庙和教堂很不一样,但在性质和内容上就完全相同。它们都是经年累月的累积而建成的,因为这种行动完全是基于一种对宗教的热情,人们就乐意于长期地去和石头打交道。事实上只有宗教的力量才可以驱使人们去完成那些精巧的石头的艺术巨构。西方如此,中国实在也一样。在工作量上,相信中国的石窟寺不比圣`索菲亚或者圣保罗教堂少到哪里去,在施工时间上他们是从4世纪的东晋时代开始一直至14世纪的元代,一千年间都在不断地开拓 反过来,假如我们要问为什么其他的建筑体系要发展石头结构的建筑呢?也许它们历史上的神权时代是重要的答案之一,其他问题也许还是十分次要的。正如中国有过石头的宫殿一样,西方也有过木结构的大建筑,不过,年代久远的也如中国古代建筑一样已经不能保存下来了。整 个西方的建筑史其实都是以宗教建筑为骨干的,没有了这类建筑便再没有突出的表现,真的,在整个西方文化史上,除却了宗教作品以外,就再不会留下太多的东西了

木结构发展的历史原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