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用口罩检验规程(附全套生产及检验用记录表格)-

发布时间:

××××××有限公司
医用口罩检验规程
1 目的
建立口罩检验规程,明确口罩产品的检验依据和检验方法,以确保检验员能正确理解口罩的检验标准及有效的执行检验、测试工作。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医用口罩的生产检验、测试。
3 参考资料
GB2626-2019 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GB/T 32610-2016 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 GB19083-2010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YY0469-2011 医用外科口罩 YY/T0969-2013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4 职责
品质部:负责制订/修订/执行本文件。 5 检验规程 5.1外观检查
5.1.1 外观缺陷等级判定标准 5.1.1.1致命缺陷(CRI 口罩所使用的材料中不得有非设计要求的金属物质镶入、锐利凸起或对使用者构成危险的其它情况。 5.1.1.2主要缺陷(Maj
a
口罩的形状结构应完整并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缺少部件现象,不得有破1 19

××××××有限公司
洞(穿孔)、拉裂、滑脱现象,不得有非材质气味,整个口罩主体不允许有昆虫躯体和毛发。
b 口罩超声线均匀整齐,纹路应符合图纸要求,不允许出现穿孔。 c
口罩带(耳带)不允许有缺口、断带、纱线滑脱现象。口罩带正反面使用正确,焊接位置准确,与口罩连接的端点应在超声压痕范围内。 d 鼻夹规格应符合图面要求,植入的硬材质鼻夹位置应正确,无锐利凸起。软材质鼻夹粘贴位置应在规定的范围,用手翻动应不出现脱落现象。 e 呼气阀超声位置符合图面要求,超声牢固,偏位应控制在5mm以内。带印刷LOGO的呼气阀超声后LOGO的方向应符合图面要求,倾斜的角度应15度以内。
f 调节扣(耳扣)应规格正确、结构完整并按照图纸要求安装于口罩带上,不得漏装. g 移印、丝印不得有漏印、模糊不清/断线、错位现象;印刷位置、颜色与样板一致。
5.1.1.3次要缺陷(Min
a 口罩主体表面应整洁。尘点(含异色点)面积应在0.3mm2以内,同一个口罩上允许有3处缺陷,但距离需大于50mm
b
口罩裁切边缘应整齐,左右对称,超声线与边缘的距离应控制在2.5mm~3.5mm之间,中缝熔合线与边缘的距离应控制在0.5mm~2 mm之间(或按照客户要求)
c 呼气阀表面应整洁,划痕、刮花的面积应小于0.3mm2脏污(无法清除)异色点面积应在0.3mm2以内,同一条口罩带上允许有2处缺陷,但距离需大于50mm
d 口罩带(耳带)上的脏污、异色点面积应在0.3mm2以内,同一条口罩带上允许有2处缺陷,但距离需大于50mm
e 软材质鼻夹与鼻梁接触面的披锋的高度应小于3.0mm,粘贴后残留胶水2 19

××××××有限公司
渍整个鼻夹片上允许有2处,须在ø4.0mm以内;硅胶鼻夹的缺口或多胶应小于ø3.0mm。
f
硬塑材质的呼气阀、调节扣或其它部件的披锋高度和厚度均应小于0.3mm,软塑材质的调节扣的披锋高度应小于3mm
5.1.2 检验的样品数量及要求 5.1.2.1抽箱
a 当批量总件数n≤3时,应在每件中平均抽取需求样品;
b 当批量总件数3时,在批量件数中抽取件数量为1+nn四舍五入法取整数值),再从每一抽出件中平均抽取需求样品; c 当批量总件数n>300时,在批量件数中抽取件数量为1+n/2n按四舍五入法取整数值),再从每一抽出件数中平均抽取需求样品。
5.1.2.2根据产品批量的大小按照下表进行取样及判定。
抽检
数量 全检 50 80 125 200 315 致命缺陷CRI 主要缺陷Maj 次要缺陷Min Ac 0 0 0 0 0 0 0 0 Re 1 1 1 1 1 1 1 1 Ac 0 1 2 3 5 7 10 14 Re 1 2 3 4 6 8 11 15 Ac 0 5 7 10 14 21 30 44 Re 1 6 8 11 15 22 31 45 批量 1~50 51~500 501~1200 1201~3200 3201~10000 10001~35000 35001~150000 500 150001~OVER 800 Ac=允收数量 Re=拒收数量。 5.1.3检验设备
a 目视(正常视力或矫正视力0.8以上)
3 19

××××××有限公司
b 污点规 c 投影机 5.1.4检验条件
a 被检物品与眼睛的距离:30~45cm b 被检物品与眼睛的角度:45°左右 c 检测光源:距40W日光灯(1~1.5m左右 d 单件检验时间:8~15 5.1.5检验方法
通过目视观察产品,并与检验标准、图纸、核可样品进行比对,若发现问题再使用投影机和(或)污点规进行检查。 5.1.6检验记录
检验结果若达到外观要求的规定记录为“符合要求”,若出现未达到外观要求规定的情况,应记录不合格 的具体情况及不合格的样品数量。 5.2 中缝熔合强度 5.2.1中缝熔合强度标准
中缝经过超声熔合后其分离强度应≥10N。 5.2.2检验的样品数量及要求
抽取10个样品进行以下试验。 5.2.3 检验设备
拉力试验机 5.2.4 检验条件
室温(18~28)℃,相对湿度(45~65%RH 5.2.5 检验方法
4 19

××××××有限公司
1 将拉力试验机调整到测试状态。
2
用夹具按照下图指示位置将其规定在拉力试验机上,使拉力试验机以恒定的速度拉至中缝熔合任意位置裂开。

5.2.6 检验记录
记录裂开后拉力计显示的强度值,应将10个样品的测试结果全部进行记录。所有被检样品全部符合要求方可判定为合格产品。 5.3 口罩带(耳带)强度 5.3.1口罩带(耳带)强度标准
口罩的每条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处的断裂强度应≥10N。 5.3.2检验的样品数量及要求
抽取10个样品,其中5个为未处理样,另5个按照以下方法进行预处理后样。
5.3.2.1标识符合(GB2626-2019和(或)GB/T32610-2016)的产品,将样品从原包装中取出,按照以下顺序和条件进行预处理:
a 在温度(38±2.5)℃湿度(85±5)%的环境中放置(24±1)h b 在温度(70±3)℃干燥环境中放置(24±1)h c 在温度(-30±3)℃环境放置(24±1)h 使样品温度恢复至室温后至少4h,再进行后续检测。
5 19

××××××有限公司
5.3.2.2标识符合(YY0469-2011和(或)YY/T0969-2013)的产品按照以下方法进行预处理:
将样品从原包装中取出,在(38±2.5)℃和(85±5)%相对湿度环境中放置(24±1)h;使样品温度恢复至室温后至少4h,再进行后续检测。 5.3.2.3标识符合GB19083-2010的产品按照以下方法进行预处理:
将样品从原包装中取出,(70±3)℃干燥环境中放置24h-30±3)环境放置24h。使样品温度恢复至室温后至少4h,再进行后续检测。 5.3.3 检验设备
a 拉力试验机 b 秒表 c 砝码 5.3.4检验条件
室温(18~28)℃,相对湿度(45~65%RH 5.3.5 检验方法 5.3.5.1定量测试
a 将拉力试验机调整到测试状态。
b
口罩带从中部剪断,再沿口罩中缝熔合处剪开,再将口罩体沿中缝熔合垂直方向剪开。依次将每条样品夹于拉力试验机的夹具之间,使机器以恒定的速度拉至口罩带与口罩主体焊接点分离为止。
5.3.5.2 定性测试
测试在一张工作台面上进行。先将口罩带从中部剪断,再将砝码与每条口罩带的断开处相连。左手持秒表,右手握住口罩主体,缓缓将口罩提起,直至砝码离开台面并开始计时,保持10s,观察到口罩带出现滑脱、断裂现象。 5.3.6 检验记录
6 19

××××××有限公司
a 按定量测试方法进行检测的,记录裂开后拉力计显示的强度值,应将10个样品的测试结果全部进行记录。所有被检样品全部符合要求方可判定为合格产品。
b
按定性测试方法进行检测的,记录口罩带是否出现滑脱、断裂现象,应10个样品的测试结果全部进行记录。所有被检样品全部符合要求方可判定为合格产品。
5.4泄漏性检测
5.4.1口罩泄漏性标准(适用于标注符合GB2626-2019的口罩) 以每个动作的泄漏率为评价基础时(即10×5个动作)50个动作中至少46个动作的泄漏率小于11% 5.4.2样品数量及要求
样品数量10个,其中5个为未处理,另5个样品为预处理后样品。 样品预处理条件:样品从原包装中取出,在(38±2.5)℃和(85±5)%对湿度环境中放置(24±1)小时完成后取出,在室温中放置至少4小时,再进行后续检测。 5.4.3检测设备
口罩密合性测试仪 5.4.4检测条件
a 检测前,应按照5.1.5的方法检查并确认样品完好,而且对受试者不存在任何危险。
b 应选择熟悉使用口罩的人员参与检测。选择10名刮净胡须的受试者,属该口罩有代表性的使用者,并考虑到面型和性别的不同,但不包括脸型明显异常者。
c 颗粒物采样流量调整为1L/min
7 19

××××××有限公司
d
内颗粒物采样位置应位于受试者头部活动区域,被测试样品内颗粒采样位置应尽可能位于受试者口部中心线,采用管应与被测样品气密连接。 e
受试者先阅读被测口罩的使用方法,应按要求为受试者选择最合适的号码的口罩。受试者还应了解检测要求和方法。
5.4.5检测方法
a
准备被测样品,并安装好采样管。检查口罩密合性测试仪,确认处于常工作状态。
b 受试者佩戴好被测样品,并按使用方法检查口罩佩戴的气密性,然后连接采样管至口罩密合性测试仪。然后受试者按照时间要求,完成以下动作: 头部静止、不说话2min
左右转动头部(大约15次)看自己的两边肩膀2min 抬头和低头(大约15次)看天花板和地面2min 大声阅读一段文字,或大声说话2min 头部静止、不说话2min
c 在进行每个动作时,一般只测定该动作的最后10s时间区段域,避免检测动作的交叉区段。
5.4.6 检验记录
对每个动作检测2个数据,并计算算术平均值作为每个动作的结果。应记录所有被测样品,每个动作的测试结果。 5.5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检测 5.5.1 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标准
a 标识符合GB2626-2019的口罩,总吸气阻力应不大于350Pa,总呼气阻力应不大于250Pa
b 标识符合GB/T3261-2016的口罩,吸气阻力≤175Pa,呼气阻力≤145Pa。
8 19

××××××有限公司
c 标识符合GB19083-2010的口罩,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43.2Pa35mmH2O 5.5.2样品数量及要求
抽取10个样品,其中5个为未处理样,另5个按照以下方法进行预处理样。 a 标识符合(GB2626-2019和(或)GB/T32610-2016)的产品,将样品从原包装中取出,按照以下方法进行预处理:
在(38±2.5)℃和(85±5)%相对湿度环境中放置(24±1)h 在(70±3)℃干燥环境中放置(24±1)h 在(-30±3)℃环境放置(24±1)h 使样品温度恢复至室温后至少4h,再进行后续检测。
b 标识符合(GB19083-2010的产品按照以下方法进行预处理:
将样品从原包装中取出,(70±3)℃干燥环境中放置24h-30±3)环境放置24h。使样品温度恢复至室温后至少4h,再进行后续检测。 5.5.3 检验设备 a.气密阻力试验装置 b.真空泵 c.微压计 5.5.4 检验条件
室温(18~28)℃,相对湿度(45~65%RH 5.5.5 检验方法
a 检查检测装置的气密性及工作状态。将通气量调节至(85±1)L/min并将检测装置的系统阻力设定为0
b
将被测样品佩戴在匹配的试验头模上,调整口罩的佩戴位置及口罩带的松紧度,确保口罩与试验头模的密合。再将通气量调节至(85±1)L/min测定其阻力值。
9 19

××××××有限公司
5.5.6 检验结果
记录口罩的呼气或吸气阻力值。所有被检样品全部符合要求方可判定为合格产品。
5.6 呼气阀气密性 5.6.1 标准
按照下述方法进行检测。各样品不得出现下述情况之一: a 抽气流速已经达到500mL/min时,系统负压达不到1180Pa b 呼气阀恢复至常压的时间小于20s 5.6.2 样品数量及要求
抽取10个样品,其中5个为未处理样,另5个按照以下方法进行预处理后样。将样品从原包装中取出,顺序按下述条件处理:
a 在(38±2.5)℃和(85±5)%相对湿度环境中放置(24±1)h b 在(70±3)℃干燥环境中放置(24±1)h c 在(-30±3)℃环境放置(24±1)h
使样品温度恢复至室温后至少4h,再进行后续检测。 5.6.3 检验设备
a 呼气阀气密性检测装置 b 微压计 5.6.4 检验条件
a 常温、常压环境,相对湿度应小于75%
b 被测样品应包括与呼气阀连接的口罩部分,呼气阀应保持洁净与干燥。 5.6.5 检验方法
a 检查呼气阀气密性检测装置并调整至测试状态。
10 19

××××××有限公司
b
将被测试样品安装在合适的夹具上并确保气密(呼气阀应保持竖直状态);以不大于500mL/min的抽气速率使系统达到1250Pa负压状态,关闭控制阀。
c 从系统的负压下降至1180Pa时开始计时,记录系统恢复至常压时所需的时间。
5.6.6 检验记录
记录使用500mL/min以内的抽气速率能否使系统达到1250Pa负压状态。记录系统恢复至常压时所需的时间,若大于45s,记录45s后剩余负压值。所有被检样品全部符合要求方可判定为合格产品。 5.7 过滤效率测试 5.7.1标准
a 标识符合GB2626-2019 KN90的口罩,在气体流量为85L/min情况下,用NaCl颗粒物检测其过滤效率应≥90.0%;标识符合GB2626-2019 KN95口罩,在气体流量为85L/min情况下,NaCl颗粒物检测,其过滤效率应≥95.0%。
b 标识符合GB/T3261-2016A级口罩,在气体流量为85L/min情况下,NaCl颗粒物检测其过滤效率应≥95.0%,标识符合GB/T3261-2016B级、C级、D级口罩,用NaCl颗粒物检测其过滤效率应≥90.0% c 标识符合GB19083-20101级口罩,在气体流量为85L/min情况下,罩对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应≥95%。
d 标识符合YY0469-2011和(或)YY/T0969-2013的口罩,在气体流量为30L/min情况下,对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应≥80%。
5.7.2样品数量及要求
5.7.2.1标识符合(GB2626-2019和(或)GB/T32610-2016)的产品抽取20个样品,其中10个为未处理样,另10个按照以下方法进行预处理后样。
11 19

××××××有限公司
5.7.2.2标识符合(GB19083-2010和(或)YY0469-2011YY/T0969-2013)的产品抽取10个样品,其中5个为未处理样,5个按照以下方法进行预处理后样。
a 标识符合(GB2626-2019和(或)GB/T32610-2016)的产品,将样品从原包装中取出,按照以下方法进行预处理:
在(38±2.5)℃和(85±5)%相对湿度环境中放置(24±1)h 在(70±3)℃干燥环境中放置(24±1)h 在(-30±3)℃环境放置(24±1)h 使样品温度恢复至室温后至少4h,再进行后续检测。
b 标识符合(YY0469-2011和(或)YY/T0969-2013)的产品按照以下方法进行预处理:将样品从原包装中取出,在(38±2.5)℃和(85±5)%相对湿度环境中放置(24±1)h;使样品温度恢复至室温后至少4h,再进行后续检测。
c 标识符合GB19083-2010的产品按照以下方法进行预处理:
将样品从原包装中取出,(70±3)℃干燥环境中放置24h-30±3)环境放置24h。使样品温度恢复至室温后至少4h,再进行后续检测。 5.7.3检验设备
过滤效率和阻力试验系统 5.7.4检验条件
检测温度为(25±5)℃,NaCl颗粒物浓度不应超过200g/m3
气体流量条件要求为85 L/min,应将流量调整在(85±4)L/min范围内;气体流量条件要求为30 L/min,应将流量调整在(30±2)L/min范围内。 5.7.5检验方法
a 首先将过滤效率检测系统 调整到检测状态,并调整相关测试参数。
12 19

××××××有限公司
b
用适当的夹具将口罩(若有呼气阀,应将呼气阀密封)或过滤元件气密连接在检测装置上。
c 检测开始后,记录初始过滤效率。标识符合GB2626-2019要求的口罩,检测应一直持续进行2小时,记录该过程中过滤效率的最小值为该口罩的过滤效率。标识符合GB/T32610-2016要求的口罩,检测应一直持续进20分钟,记录该过程中过滤效率的最小值为该口罩的过滤效率。
5.7.6检验记录
应记录每个测试样品的过滤效率,所有被检样品全部符合要求方可判定为合格产品。 5.8压力差检测 5.8.1标准
口罩两侧面进行气体交换的压力差△P应不大于49Pa/cm25mmH2O 5.8.2样品数量及要求
5个样品进行试验。 5.8.3检验设备
压力差测试仪 5.8.4检验条件
常温、常压环境,相对湿度应小于75% 5.8.5检验方法
a 将待测样品按“标准圆筒”剪裁成40mm的圆形;对于多层试样,可在试样的边缘处贴两段双面胶固定试样,方便剪裁。
b
查看仪器动夹头上是否有圆形密封圈且密封圈正确的放置在凹槽内,将剪裁好的试样平整的对齐动夹头(成品口罩内层朝上放置)然后推动夹紧器手柄将动夹头推入定夹头内直到推不动为止,检查动夹头和定夹头13 19

××××××有限公司
是否夹紧能不能晃动,若能晃动说明没有夹紧,需调整调节螺母直到夹紧。
c 打开仪器“电源”,长按“复位”按钮3-5s至压差表显示为零,按“开始”按钮仪器开始工作,缓慢调节空气流量计旋钮(每调0.5ml停顿0.5s)至T形浮子最上端指示为8L/min
d 待压差表的数值在15s内稳定在峰值数值的下限5%以内,读取压差表的数值。
5.8.6检验记录
按照公式△P=M/S(S=6.8cm2;M=压差数值,单位Pa)得出试样两侧气体交换压力差(单位Pa/ cm2。每个口罩至少取2处样品,以算术平均值作为该口罩测试结果。所有被检样品全部符合要求方可判定为合格产品。 5.9 合成血液穿透试验 5.9.1 标准
a 标示符合YY0469-2011的口罩,将2mL合成血液以16.0KPa120mmHg压力喷向口罩外侧面后,口罩内侧面不应出现渗透。
b 标示符合GB19083-2010的口罩,将2mL合成血液以10.7KPa80mmHg压力喷向口罩外侧面后,口罩内侧面不应出现渗透。
5.9.2 样品数量及要求
5个样品进行试验。
样品预处理:将样品在温度(21±5)℃,相对湿度(85±5)%的环境下预处理至少4h取出后1min内进行试验。 5.9.3 检测设备
合成血液穿透试验仪 5.9.4 检验条件
常温、常压环境,相对湿度应小于75%
14 19

××××××有限公司
5.9.5 检验方法
a 将合成血液穿透试验仪调整到试验状态。
b 产品固定在仪器上的样品夹具上,在距离样品中心位置30.5cm处将2mL合成血液以规定的压力从内径为0.84mm的针管中沿水平方向喷向被测样品目标区域,10s内目视检查口罩内侧表面。
5.9.6 检验记录
记录口罩内侧面是否有渗透。如果目视检查可疑,用吸水棉拭子或类似物(棉签)在目标区域内侧进行擦拭,然后判断是否有合成血液渗透。所有样品的检验结果全部符合要求全方可判定为合格产品。 5.10 阻燃性能测试 5.10.1 标准
所有材料不应具有易燃性。续燃时间不应超过5s(暴露于火焰的各部件在从火焰移开后,不应燃烧;如果燃烧,续燃时间不应超过5s 5.10.2 样品数量及要求
抽取4个样品,其中2个为未处理样,2个按照以下方法进行预处理后样。 a 标识符合GB2626-2019的产品按照以下方法进行预处理: 将样品从原包装中取出,顺序按下述条件处理:
在(38±2.5)℃和(85±5)%相对湿度环境中放置(24±1)h 在(70±3)℃干燥环境中放置(24±1)h 在(-30±3)℃环境放置(24±1)h 使样品温度恢复至室温后至少4h,再进行后续检测。 b 标识符合GB19083-2010的产品按照以下方法进行预处理:
将样品从原包装中取出,(70±3)℃干燥环境中放置24h-30±3)环境放置24h。使样品温度恢复至室温后至少4h,再进行后续检测。
15 19

××××××有限公司
5.10.3 检测设备
阻燃性能测试仪 5.10.4 检验条件
常温、常压环境,相对湿度应小于75% 5.10.5 检验方法
a 将被测样品佩戴在金属头模上,调整燃烧器高度,使用燃烧器顶端与口罩最下端垂直距离为(20±2)mm;然后使用金属头模位于燃烧器燃烧区外。 b 点燃燃烧器后,调节火焰,使火焰高度为(40±4)mm,使距离燃烧器顶端(20±2)mm处的火焰温度为(800±50)℃。
c
启动金属头模运作控制按钮,使被测样品经过燃烧区。观察口罩的燃烧情况,未观察到续燃时按下“续燃停止”键,未观察到阴燃时按下“阴燃停止”键。应重复检测口罩的所有外表面材料,应使每个部件(包含口罩主体、头带、PP膜等)通过1次火焰。
5.10.6 检验记录
记录通过火焰上方时口罩材料的燃烧情况,如果燃烧,还应记录续燃时间(续燃时间等于续燃显时和阴燃显时的总和)。所有样品的检验结果全部符合要求全方可判定为合格产品。 5.11 pH值测定 5.11.1标准
口罩材料的pH4.0~8.5 5.11.2 样品数量及要求
a 从批量样品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实验室样品。其数量一般为3~10个,应满足全部测试必要时可增加数量。将样品剪成约5mm×5mm的碎片(碎片尺寸不要求精确),以便于样品能够迅速润湿。
16 19

××××××有限公司
b 避免污染和用手直接接触样品。每个测试样品准备3个平行样,每个称取(2.00±0.05)g
5.11.3 仪器设备
a 具塞玻璃烧瓶(250mL b 烧杯(150mL c 玻璃棒 d 量筒(100mL
e pH计:配备玻璃电极,测量精度至少精确到0.1 f 天平:精度0.01g g 容量瓶:1LA级。 5.11.4 测量步骤 5.11.4.1 水萃取液的制备
在室温下制备三个平行样的水萃取液:在具塞玻璃烧瓶中加入一份试样和100mL水,盖紧瓶塞。充分摇动,使用样品完全湿润。再进行振荡,时间为2h±5min。记录萃取液的温度。 5.11.4.2水萃取液pH值的测量
a 在萃取液温度下用两种或三种缓冲溶液校准pH计。
b 将第一份萃取液倒入烧杯,迅速把电极浸没到液面下至少10mm的深度,用玻璃棒轻轻的搅拌溶液直到pH示值稳定(本次测定值不记录) c
将第二份萃取液倒入另一个烧杯,迅速把电极(不清洗)浸没到液面下至少10mm的深度,静置直到pH示值稳定并记录。
d
取第三份萃取液倒入第三只烧杯,迅速把电极(不清洗)浸没到液面下至少10mm的深度,静置直到pH示值稳定并记录。
5.11.5 检验结果
17 19

××××××有限公司
记录第二份萃取液和第三份萃取液的pH值作为测量值。 5.12 附着力测试 5.12.1 检验条件
常温、常压环境,相对湿度应小于75% 5.12.2 检验仪器
3M胶纸、95%的酒精、白棉纱布、1kg(约10N)砝码等。 5.12.3 检验方法
a 拇指测试:取样5PCS,用拇指放在丝印/移印的字画上,以5N~8N的力在印刷的字画上往返10个来回后,观察样品的丝印/移印字画:轻微退色,但丝/移印字画应清晰可识别的判定为符合要求;反之判定为不合格。 b 3M胶纸测试:取样5PCS,将3M胶纸完全的粘贴在字画上,用手指轻压胶纸,使之与产品表面紧密贴合,保持10秒钟的时间,揭开胶纸一端,使胶纸方向与产品面呈45角度,迅速撕开胶纸。测试1次后观察样品的丝印/移印字画:轻微退色,但丝印/移印字画应清晰可识别的判定为符合要求;反之判定为不合格。
c 酒精测试:取样5PCS,在10N砝码的底部缠上白棉纱布(砝码底部应保持平直),在纱布上蘸上95%的酒精,然后在印刷的字画上往返移动砝码10个来回(约10秒),观察样品的丝印/移印字画:轻微退色,但丝印/移印字画应清晰可识别的判定为符合要求;反之判定为不合格。 d 水龙头冲洗测试:取样5PCS将口罩印刷位置放在水龙头正下方约10cm处,然后打开水龙头至最大,用水冲洗约10秒,观察口罩布片上的丝印/移印字画:轻微退色,但丝印/移印字画应清晰可识别的判定为符合要求;反之判定为不合格。
5.12.4 检验说明
口罩布类印刷适用于ab测试;塑胶件(硬胶)印刷适用于bc测试;d试可视情况或客户特殊要求时采用。具体按各口罩QISQCP的指定要求执行。
18 19

××××××有限公司
5.13 包装、标示检查 5.13.1口罩包装检验要求
a 口罩的包装应能防止机械损坏和使用前的污染.口罩最小包装及包装箱上字体需清楚易识别,印刷字体参照内容参照核可样品.包装的标示必须内外一致包括名称、型号、颜色、执行标准等。
b 包装方式具体参照RD设计的包装规范.实际装箱数量与标示数量一致,包装箱无破损,严重脏污现象
5.13.2样品数量及要求
a 当批量总件数n≤10时,每件产品的标示应全部进行确认;
b 当批量总件数10时,在批量件数中抽取总件数数量的一半对其标示进行确认。
c 当批量总件数n50时,在批量件数中抽取件30件对产品的标示进行确认。 5.13.3 检验设备
目视(正常视力或矫正视力0.8以上) 5.13.4 检验方法
通过目视观察产品的包装、标示及人工计算法清点产品的数量,并与图纸、包装规范进行比对。 5.13.5 检验记录
检验结果若达到标准要求的规定记录为“符合要求”,若出现未达到规定要求的情况,应记录不合格的具体情况。
19 19

××××××有限公司


医用口罩生产及检验用全套表单

1 1

××××××有限公司
批生产指令单
编号:MC-SC-1101 产品名称 指令下达人


下达日期


生产日期


产品质量重点说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备注:










××××××有限公司
口罩灭菌指令单
编号:MC-SC-1102 产品名称 指令下达人


下达日期 物料消耗定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备注:
物料名称


代码



生产日期





规格

批号



检验单号





领用量


备注















××××××有限公司
/退
编号:MC-SC-1103 □领料 退料 2020

部门:器材部 序号
物料名称
物料批号
用途:批生产用料领料 单位
数量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仓管员: 批准人: 领料人:



××××××有限公司
一次性使用口罩称量、备料工序生产记录
编号:MC-SC-1104 产品名称
一次性使用口罩
2020030412
200000
生产日期
1/
2020.3.4 操作指令
1.一次性使用口罩生产工艺规程(TEK/GW-001 2.生产工序清理管理规定(TEK-GZ-23
20g*0.17m 20g*17.5m 25g*19cm 器原03 器原01 28CM*56CM 72CM*41.5CM*56CM ---------







领用量



物料状态


序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物料名称
蓝色无纺布 熔喷无纺布 白色无纺布
全塑鼻梁 点悍皮筋 中袋 纸箱 口罩卷膜


称量人: 复核人:



××××××有限公司

编号:MC-SC-1105 产品名称 清场开始时间:
2020
清场项目
所有的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品、成品、废弃物料是否已清理出生产现场
所有与下一批次生产无关的文件、表格、记录是否已清理出现场。
房间内生产设备是是否已清洁/消毒。 生产用工具、器具、容器是否已清洁/消毒并按规定存放。
地漏、水池、操作台、地面、墙面、门窗、顶棚、是否已清洁/消毒。
灯管、排风管道表面、开关箱外壳是否清理
清场结果
操作人



检查人
一次性使用口罩
20200601 工序
1 / 称量、备料工序
1 2



3


4

5


6

其它 清场结束时间:


2020





生产车间
器材部 车间
20200601

产品名称 清场日期 检查日期
称量、备料工序
一次性使用口罩 200000




××××××有限公司
一次性使用口罩本体制作工序生产记录
编号:MC-SC-1106 操作指令
20200601 口罩本体制作

200000

17.5cm*9.5cm

1.一次性使用口罩生产工艺规程(TEK/GW-001 2.生产工序清理管理规定(TEK-GZ-23 物料名称
蓝色无纺布
物料规格 20g*0.17m 20g*17.5m 25g*19cm 器原03 投料量
Kg Kg Kg Kg Kg
备注
熔喷无纺布 白色无纺布
















尺寸
17CM*9.5CM 取样量

分析人

总投料量:
Kg
合格品物料废料100%______________100% 平衡收率总投料量



全塑鼻梁
总投料量


①把以上物料分别装在口罩本体机上
②启动本体机制成规格为17.5cm*9.5cm(±0.5cm口罩本体
合计

合计
合格品物料: Kg 废料:
Kg 偏差分析和处理:
操作人:
复核人:

最新医用口罩检验规程(附全套生产及检验用记录表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