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高中历史 5.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18 新必修22 精品

发布时间:2019-03-29 15:30:04

14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独立思考,理解“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等概念的内涵和意义。

2、通过归纳、比较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通过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课前同学通过上网查资料、社会调查等方式,课堂上通过材料学习法和观察学习法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再通过思辨学习法分析中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原因。最终建构知识体系,学会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新生活新风尚。

【重点难点】

重点:从衣、食、住和社会风俗等方面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基本史实。

难点:结合上学期学过的《历史》必修1的内容,认识影响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服饰方面(三大阶段)

1、我国古代服饰的特点

2、发展分期:

1)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为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

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图片寻找) 女装:旗袍(新式与旧式)

【合作探究】:西装何时传入我国?为何流行?

1、西装的传入: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初流行

2、流行的原因:

1)从穿的角度:适体、潇洒

2)从社会转型:是民国成立后剪发易服的产物

3)从社会思潮:民国初年崇洋风气的产物。

【合作探究】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服装。

中山装五个扣代表中国五大民族,袖口三个扣代表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上衣四个兜代表东南西北全国的统一。中山装以特有的政治含义很快被中国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接受并迅速推广开来。

【合作探究】旗袍始于清代,清太祖努尔哈赤领军南征北战,统一了关外女真族各部。设立了清军中的红、蓝、黄、白四正旗。入关后又增添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四镶旗,以此来区分、统驭所属军民,称做“八旗”。八旗所属臣民的妇女习惯穿长袍,是满族妇女的土著服装,故此而得名。

今天我们所见的旗袍,是汉族女子在穿着中吸收了西洋服装式样不断改进而定型的。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中国政治风云跌宕。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剪辫发,易服色,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旗袍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显露着修养,演化为天地间一道绚丽的彩虹。今天中国的旗袍已将美的憧憬、美的风韵洒向世界。世界许多国家的女性也对中国的旗袍情有独钟。

【合作探究】服饰变化的具体表现?近代以后服饰变化的趋向?

1)男子:长袍马褂西服礼服中山装列宁装(干部装)休闲服

女子:旗装旗袍连衣裙

2)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

2)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影响,阶段特征为衣着朴素,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男装:列宁装、中山装、绿军装 女装:列宁装、布拉基、绿军装

3)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阶段特征为与世界接轨,异彩纷呈;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

现在的服装是色彩鲜艳、款式多样,什么牛仔服、休闲服、西装、T恤衫、晚礼服,真是不胜枚举。每年服装的流行色、流行款式不断改变,大街上的姑娘和小伙子永远领导着时装新潮流。模特表演、模特广告和模特大赛已成为人们穿着方面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饮食方面

1、中餐——八大菜系

四大:鲁、苏、粤、川

八大:鲁、苏、粤、川、闽、浙、湘、徽

十大:八大菜系加京、沪

走进历史:中国的传统饮食十分丰富,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本地的一些风味点心或特色菜肴。

2、西餐传入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后

西餐传入的时间、原因。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来中国的洋人与日俱增,从而把西餐烹饪技术带入中国。

对中国传统饮食的影响:西餐中常用原料进入餐桌,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

中西餐饮食文化的区别?

①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存在明显;

②中方饮食把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以味为核心”;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等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

3、改革开放后的“菜篮子工程”

【合作探究】:看购物票证。请思考:国家当时为什么要发放这些购物票证呢?为什么现在我们购物时又不用这些票证呢?

这些票证主要适用于当时城镇有商品粮户口的居民。由于当时城镇人口急剧膨胀,使得商品粮的需求量迅速增长,而其时国家的粮食产量有限,于是,国家就对粮食、食用油、棉布等主要日常生活用品实行统购统销的政策,一方面限制粮油需求迅猛增长,另一方面保证人民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

改革开放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1987年,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上解决了。

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

所谓“菜篮子工程”,是指政府为解决城市居民的副食品消费所采取的改进副食品产供销渠道的一系列措施。列入“菜篮子工程” 范围的副食品品种大致有五类:如肉猪、禽蛋、蔬菜、水产品、奶牛等。

【合作探究】你认为,导致当今中国产品丰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工农业产品增加;实行开放政策,引进先进品种;科学技术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高涨。

三、房屋建筑

1、西式建筑与中西合璧豪宅的出现(楼房出现)

2、从拥挤简单到改革后的“安居工程”

【小结】:现在,我根据大家对吃、穿、住的描述,把我国人民现阶段这三个方面情况进行归纳和概括。

四、习俗风尚

1、民国时期的社会风俗

1)女子裹足-迫令放足

2)男子留辫-剪辫易服

【合作探究】:以断发易服为例,结合所学知识,讨论中国近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1)易服:

鸦片战争以后:

首先中国通商口岸买办穿起西装。

辛亥革命以后:

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喜欢穿一种简便的西服,被称为“学生装”。

孙中山先生对此稍作改制,后流传开来,被尊称为“中山装”。

女子改穿旗袍,百姓穿上洋衣洋袜。

受西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影响,

2)断发:

辛亥革命前,仁人志士、青年学生剪掉象征清王朝的辫子,表示反对封建专制的决心。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令,几年里全国男子绝大部分都剪掉了辫子。

3)结论

内因:A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引起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B改革开放以后思想解放,与国际接轨。

外因:西方文化的传入。

【合作探究】:上述这些变化主要发生在大城市之中,那么广大的农村有没有大的改变呢?为什么?

1)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村的封闭状态和保守的观念,使城市与农村的联系少,交流少,而与外国的联系就几乎为零。

2)长期以来形成的封建的传统观念坚如磐石,严重束缚了中国农民的思想意识。

3)婚姻风俗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B、一夫多妻、指腹为婚、童养媳-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

4)丧葬礼俗

趋于简化,带有西方色彩(19世纪末20世纪初)土葬-火葬

5)、社交礼仪

作揖、鞠躬、拱手、叩首-握手

旧时代称呼:老爷、大人-新时代称呼:同志、先生

【合作探究】8:民国时期人们生活习俗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近代西方文明的影响;

第二,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是当时人们崇尚新礼仪、追求新风尚的重要原因。

2、建国后的习俗风尚演变

1)新中国成立后,取缔和禁止了旧社会一些丑恶社会现象。如卖淫嫖娼、贩毒吸毒、聚众赌博等。

2)废除了包办婚姻、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颁布了《婚姻法》,实行一夫一妻制。妇女地位的提高,是我国几千年来家庭社会生活中一项重大的习俗变革。

3)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社会生活习惯又有重大变化。

【本课小结】

【合作探究9:从上述材料中同学们能发现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和风俗的变化特点吗?

服饰领域:出现了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的共同流行;

饮食文化:西餐的传入,极大地丰富了国人的餐桌;

居室建筑:在中式住宅的发展过程中,西方的建筑理念逐步融入其中;

社会习俗:移风易俗也成为时代的特征之一。

本课测评,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影响变化的主要因素。

A变化表现:衣的方面,从长袍马褂到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食的方面,从传统饮食到引进西餐,讲求饮食的营养均衡和健康;住的方面,从传统平房到宽敞楼房;风俗方面,改变陈规陋习,推广文明习俗。

B变化原因:

1)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也涌入我国;

2)一些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宣传文明、进步和民主,也积极主张吸收外国近代生活方式;

3)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把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放在首位,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教学反思】: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最新-2018高中历史 5.1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18 新必修22 精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