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奇伟-浅谈音乐欣赏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2-05-14 14:07:27

洛阳师范学院

浅谈音乐欣赏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作用

名:雷

科:音

向:声

系:音

师:张

2005 5 20

浅谈音乐欣赏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作用

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育的一项基本任务。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教育在完成全面教育中的美育任务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功能,而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在完成美育的任务上,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上,则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欣赏 审美能力 学生 培养 作用

所谓审美能力的培养,除了向学生传授必要的艺术基础知识外,还要引导学生参加艺术欣赏活动,培养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和评价能力,加深对美的理解。下面谈谈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

一、音乐与审美的关系

苏联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曾经指出,人的审美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但是不能不承认艺术是对个人目的明确地施加审美影响的基本手段,因为正是在艺术中凝聚和物化了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因此,艺术教育——对艺术需要的教育、对艺术感知和理解的发展、艺术创造能力形成和完善——组成整个审美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①艺术教育作为学校审美教育的基本手段和重要内容,在学校审美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而所有的艺术手段中,就数音乐最贴近生活,最容易得到被教育者的共鸣。

音乐审美能力是一种美的认识和发现的能力,它是感性与理性、认识与体验、接受与创造、意识与无意识的综合统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②音乐审美能力不仅是对音乐这一特定审美客体的被动接受,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对音乐的创作、演绎、研究等主观感知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我们说,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个人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

  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是最具音乐艺术本质性和价值性的功能。

音乐的审美从类型上可分为阳刚性和阴柔性的美。从情绪发展上可分为悲剧性和喜剧性的美。阳刚性的作品包括反映人类与自然斗争与命运斗争的作品,它能让学生的意志变得坚强;结构宏伟、气势彭湃的音乐能让学生胸怀壮阔、坚毅刚强;热情乐观的音乐有助于学生奋发向上的性格。阴柔性的作品包括宁静柔和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心情安定、气息平和;欢娱优美的音乐可以使学生摆脱冷漠、孤寂的心境,精神焕发;委婉细腻的音乐能使学生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具有悲剧美的音乐可以培养学生更注重理性;具有喜剧美的音乐可培养学生勇敢坚毅乐观的性格。

  兴趣是人们学习的最好的老师。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③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审美教育,其审美兴趣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途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音乐欣赏教学。

爱美是人之天性。音乐作品,不管是声乐曲也好、器乐曲也好,里面存在很多美的因素。只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就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审美兴趣。比如:《春江花月夜》这个曲子的欣赏,我注重启发学生欣赏其美的内涵,结果那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丝丝入扣的演奏,把学生带到三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中。学生听完以后还要求再听一次。可见,音乐欣赏,既是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的有效手段,又是培养审美的动力。

三、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最有效的艺术活动

   音乐欣赏是学生的听觉感知、情感体验、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逐渐培养和熏陶出来的。

   (一)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欣赏音乐是以学生的聆听为主要手段,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声音感觉能力。比如:感受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及音乐变化的能力。一般来讲,学生都具有这种能力。但是,对音乐的旋律、节奏、调式、速度、力度、和声织体、曲式的听辩能力,学生就不一定具备,那就要求学生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地对音乐进行欣赏、感受,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觉感受能力,同时也是在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情感是感知美和理解美的第一要素。人的感情的发生和结束是一种时间性的运动过程,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恰恰是表现这种运动过程的最佳形式。以情动人是所有门类艺术的一条共同规律,但与其它艺术相比较,音乐更容易表达感情。它没有文学作品的文字描写,也没有绘画所呈现的具体形象,它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声音形态直接传递感情信息, 许多语言文字无法表达的感受,却可以在音乐中得到体验。因此,音乐欣赏比其它艺术活动更能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二)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

   音乐是非语义性、非具象性的艺术,它不可能像文学作品那样用文字描写具体的故事情节和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更不能描绘复杂的现象,或者抽象的概念。那么音乐是如何通过概括性的感情媒介来打动学生的呢?可以说,这主要是依靠学生的主观联想和想象来实现的。学生欣赏音乐中概括性的感情使学生联想到自己以往现实生活中的情与景,并由此而获得种种审美享受。例如:《十面埋伏》,学生听了以后,就会想到许多战斗场面,想到战场上"军营如林,旌旗蔽空,战鼓隆隆, 铁骑驰骋"的壮阔画面, 也使学生想到"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等气势磅礴的大战场面。那种抒情性的音乐,常常会使人的想象无边无际,有时或许悟出某种哲理来。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有的学生从个人的生活道路去想象,于是悟出"要做生活的强者,不为命运而气缓,反而扬起风帆,与命运之神去拼搏抗争,直到驶向美满幸福的彼岸"这样的哲理。也有人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去想象,从而得到这样的哲理思想——革命的阶级要战胜反动的阶级, 必须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战胜各种黑暗势力,最终取得胜利并通向光明的未来。这一切都说明,音乐审美带给学生的绝不是在一个狭小的范畴之内。它会使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地飞腾翱翔,从而培养了他们对美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评价能力

   古往今来,在音乐作品中,总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正因为如此,如果老师没有加以好好引导,有很多学生就会美丑不分,善恶不辩,正邪不明,文野不清。现在的学生,对社会上那种流行的低级音乐,低级趣味较浓的庸俗不堪的音乐或是有些"狂歌"等一些格调不高的,艺术性差的音乐往往误以为是"音乐艺术的时代性的体现",而对那些优美的、艺术性高的抒情歌曲反而认为是平淡无味.那么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关键是要使学生划清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掌握分辨是非的标准。一部音乐作品,如果学生要去评价判断它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就必须能够从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等方面分辨出什么是美和什么是丑的。因为这是衡量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基础。学会这此,只有通过音乐欣赏这条途径,并且把研究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情绪、曲式等表现手段这一环节作为音乐欣赏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深入地认识音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情绪美、表现美,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从这一观点出发,音乐欣赏在审美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不是很清楚了吗?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内容的优劣、情感的健康与否,具有鉴别的本领。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以后的艺术修养具有重要意义。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就可通过长期的音乐艺术熏陶,培养自己高尚的艺术情操,促进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参考资料:

1 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

2 黄晓梅,《音乐审美教育方式改革初探》 教育导刊,2004.2

3 廖家骅,《音乐审美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音乐研究,1994.1

4 薛涛,《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法的变革与实践》 美与时代,2004.3

雷奇伟-浅谈音乐欣赏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