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居讲解稿(志愿者)

发布时间:2014-08-10

鲁迅故居讲解稿(志愿者)

大家好,欢迎各位到上海鲁迅故居参观,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鲁迅故居的概况。 鲁迅先生生于1881年,逝世于1936年,终年活了56岁。192710月鲁迅和夫人许广平从广州来到上海,在上海鲁迅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十年。10年中他先后住过三个地方,这儿就是他在上海的最后寓所,他就是在这里病逝的。这里原名大陆新村9号,建造于上世纪30年代初,共有三层,是典型的新式里弄风格。鲁迅一家是在1933年的411日搬入这里的。现在房子内部的家具和摆设基本都是当年的原物。
底层是客厅和餐厅。现在大家就是在客厅。请看这边,这幅鲁迅先生的照片是他53岁时拍摄的,当时著名的美国作家、记者埃得加·斯诺编了一本书《活的中国》,其中收录了7篇鲁迅的作品,他想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鲁迅,需要先生的照片作为书的插页,为此,鲁迅特地拍了这张照片,后来,他曾说,这是他一生中拍得最满意的照片。
鲁迅家客厅的布置是很简单的,这些家具也都很普通,先生在生活上不是一个很讲究的人,家里的陈设是朴素大方的。客厅的正中摆着一个西式的餐桌,当年鲁迅在家会客时,习惯坐在背对窗的这个位子,因为当时先生发现经常有一些人通过窗户向屋里窥视,所以他一般不轻易把客人带回家,在家会客时也习惯坐在背对窗的位子。
客厅中有一件家具比较特别,我要特别介绍一下。各位请看,就是那张书桌。鲁迅当时和共产党人一直都有交往,其中有几位和先生的关系还特别好,秋白就是其中的一位。瞿秋白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也是先生的好友。当年他在上海养病期间,曾先后两次住在这里,是鲁迅掩护了他。这张西式的翻盖书桌是他十分喜爱的一件物品,1934年在他最后一次离开上海前,特意寄存在鲁迅家。1935年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被国民党枪杀,消息传来,鲁迅十分悲痛,作为对好友的纪念,先生一直将这张书桌留在家中。桌子的边上放着一台手摇式留声机,是先生买给爱子海婴的。旁边是两个玻璃门的书橱,的日本职员赠书橱顶上摆着朋友赠送的油画和工艺品。大的那幅油画名为《读〈呐喊〉图》是一位青年画家王均初在鲁迅55岁生日时赠送的。油画表现了工人、农民、学生在看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的情景。边上的那幅《菊花图》是内山书店
1
送。三件日本的工艺品都是鲁迅的日本朋友赠送的。各位请再看这边,墙上挂的这幅版画鲁迅十分喜爱,先生是我们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倡导者。他自己也收藏了一些外国版画家的作品。这一幅是当时德国的著名版画家法宁盖尔的作品《太阳照在平民窟》。这个玩具厨里放满了海婴的玩具,边上是他专用的小桌子小凳子。
这间是餐厅。鲁迅先生对物质不是一个十分讲究的人,平日里他们家的饮食也很简单,大家看到鲁迅家餐厅的布置很朴素。碗橱中摆着他们当年使用过的餐具和茶具,其中最底层靠左的那套蓝花碗是鲁迅在上海的日本好友内山完造夫妇赠送的。
接着请跟我上二楼参观。 这里是卫生间。
这是一间堆放杂物的储藏室。这些旧箱子是鲁迅家存放衣物和棉被的。请看这边,这是一个储物柜,最上层放有一个医疗器具——吸入器,这是鲁迅晚年患病时使用的。下面放着先生吃过的药。以及烛台,修书工具和木刻刀。这套木刻刀是鲁迅特意托朋友从日本带来介绍给国内青年的木刻工具。当年,为了推广版画艺术,先生还在上海举办了木刻艺术讲习班,请了日本友人内山嘉吉来授课。墙边放置的两箱镜框是鲁迅特意为青年木刻家举办画展而准备的。靠墙角放着两个铁皮桶,这是用来存放茶叶的,鲁迅很爱喝茶,每年新茶上市后他总是托家乡的人到家乡绍兴买上二三十斤,一部分是自己喝,一部分则送到内山书店作为夏日施茶用。
这一间便是鲁迅和夫人许广平的卧室,同时也是先生的书房,当年鲁迅就是在这间房里写作。靠窗摆着先生使用了近十年的书桌,192710月至193610月,鲁迅在这张书桌上撰著了《三闲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十二部著作,翻译了《毁灭》《俄罗斯的童话》《死魂灵》等十余部外国文学作品。在这里,鲁迅曾热情洋溢地给中共中央发出了一封贺电,祝贺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信中说:“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的光荣和幸福的未来。”现在桌子正中还放着一篇先生的手稿,这是鲁迅生前所写的最后一篇文章,题目是《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很可惜,这篇文章还没完成先生就病逝了。桌上还放着鲁迅当年使用的文具,烟具和茶具。那盏绿色的台灯是共产党人冯雪峰赠送的;那只北极狐的玉石镇纸是瞿秋白的夫人杨之华赠送的;那只乌龟背上插的是鲁迅称之为“金不换”的毛笔,这其实是绍兴当地产的
2
一种毛笔,因为价廉物美,鲁迅一直用着它。桌子右上角放着一个玻璃鱼缸,当年先生在里面养了些小鱼。书桌右侧放着一张藤制的躺椅,鲁迅经常坐在上面阅读报刊,或进行创作前的构思。旁边的梳妆台上摆着先生收藏的版画,还有一个闹钟,闹钟的指针正停留在鲁迅病逝的那一刻:1936年的1019日清晨525分,鲁迅先生在自己卧室里的这张床上病逝,终年56岁。这张床上的竹布帐顶还是许广平亲手缝制的。墙上挂着的是海婴的照片,当时他4岁。房间左侧靠里是一个书橱,厨顶上放有许广平年轻时代的照片。各位请看这边墙上,这幅油画名为《海婴生后十六日像》是一位日本友人创作的。海婴1929年出生在上海,为此鲁迅给他取了个名字“上海的婴儿”——周海婴。
接着请各位随我到三楼参观。
这间是客房。这间小客房曾帮助鲁迅掩护过许多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瞿秋白,冯雪峰都曾在这间房里住过。客房中也摆放着书橱,大家一定觉得鲁迅家里藏书不多,其实鲁迅的藏书是很多的,当时为了安全起见,他在附近另租了一间房子,作为他的藏书室,他的大部分藏书,包括那些马列主义的书都在那里。
最后这一间是海婴的卧室。鲁迅先生49岁才得子,这是他唯一的孩子,自然特别疼爱。而且鲁迅先生的教育观在当时是十分开明的,他认为对孩子不要过分压抑,而应让其在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成长,充分发展自身的才能。于是当时社会上有些人就批评鲁迅过分溺爱孩子,为此,鲁迅曾专门写了一首诗来回击这些人。房间中的这张大床本来是鲁迅夫妇自己睡的,有了海婴后,他们专门请了一位保姆来照料海婴,因为海婴还小,晚上保姆陪海婴一起睡觉,为了让他俩睡得更舒服,鲁迅夫妇就将自己大床让了出来。墙上挂的海婴照片分别是他46岁时拍的。那边靠墙摆着海婴的书桌,上面放着他的文具盒文件夹。这边墙上挂着一幅名为《倒立之演技女儿》的油画,这是一位日本青年画的,他后来赴法留学,成为一位有名的画家。
各位来宾介绍就到这,谢谢大家的参观。


鲁迅故居管理部供稿

3

鲁迅故居讲解稿(志愿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