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改培训资料

发布时间:2019-08-04 01:48:10

业务学习资料

按新课程的要求,怎样上好一堂课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学的各种因素各方面的条件都集中在课堂教学的短短的四十分钟之中得到体现。其中包括: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教学措施的实施,教学原则的贯彻,教学能力的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教学时间及物质条件的利用等各个方面。

上好一堂课的因素是很复杂的。就教师来说包括教师的教育事业心、责任感,教师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工作经验,教学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工作作风,甚至情绪都能对一节课的好与坏起作用。另外还有学生、教材、教学设备、教学手段等等因素,也都对一节课的质量起作用。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在既定的师资素质,学生素质,教材内容以及各种物质设备条件下,如何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上好一节课呢?

一、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

1.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上好一节课首先教师心中要有学生。从备课开始,教师就要在全面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依据其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合理的设计问题,合理的选择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动脑,动口又动手,使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都能主动参与。

作为教师,在教学上最大的误区就是怕别人不知道自己什么都知道,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本事,因此常常在课堂上抢学生的风头。其实课程改革进行到现在,一些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老师们都能说的出来,但在实际教学中,特别在小学的课堂上,总能看到教师喋喋不休的讲啊,说啊。?

我们就这节课想一想,学生为什么没有在课堂上表现得漂亮一些呢?因为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教师培养和教育出来的。如果在一节课上学生表现得精彩,肯定是因为教师教得好,引领得好啊!其实就是教师表现得精彩啊!

2.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能大大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老师首先对学生的人格要尊重,学生得到这种尊重就会以饱满的激情,百倍的信心主动地去学习,另外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多表扬多鼓励。特别是面对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学困生,教师的态度起关键作用。作为教师要想办法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不断地让她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另外,有些老师很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经常做出一些鼓励性和激励性的评价。比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好。”“这个问题你回答得很好,说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老师相信你一定行!”“你的看法很独特。”“回答错了没关系要对自己有信心!诸如此类的评价,学生就会得到满足感,成功感。又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的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去。

3.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这句话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写照。着名特级教师靳家彦老师,教学中就非常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如《跳水》一课,其中教学生理解词语,提问、读书、读句子,总结段意的方法处处得到体现。比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先让学生抓住主要人物,再自读中发现每个人物在做什么,并让学生抓住准确的词去表述。例如,猴子孩子,还是猴子孩子,当学生抓住了一系列猴子的动作的词的时候,就知道了是猴子在孩子,从而让学生明白今后要用词准确。理解词语方面,用了多种方法,如取乐是结合生活实际,放肆是查字典结合上下文,因而是通过换词,显然”“更加是通过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这些方法很自然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轻松自然。如果我们的课堂上把这些方法时常渗透其中,学生也就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上课的最终目的和目标,是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准。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接受了真确的思想观念,掌握了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是一堂好课,一堂成功的课。

二、坚持从自己做起,从认真备课做起

体现学生自主精神,其实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坚持从自己做起,从认真备课做起。精心设计,是成功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教师备课的过程,就是从钻研教材,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分析评价其结果的过程。

备课中最主要的要做到:

1.备教材。

深钻教材,把准重点、难点、关键点,做到因材施教。

?? 备教材时要做到: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坚实的基础。只有理解课程标准的实质,才能与时俱进,居高临下的钻研教材,确定目标,探索创新,指导教学。

准确把握教材内容。

准确把握重点,难点。

教材内同类知识中分量较大,处于重要或主要地位的内容就是教学重点,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消化,不易把握或操作困难的内容,就是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在知识结构中起纽带作用,是教学内容的知识核心。

准确把握教材特点。

教材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备课的结构,决定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同教材的特点要选择不同形式的教法。因此,教师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要抓住教材的特点。

以语文学科为例:

书不读熟不开讲!这是对学生初读的要求,也是对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读书至少十来遍!着名教师于永正老师说他备课从来不先看教学参考书,而是一遍一遍地读,一直读到自己满意,读到文章就像自己写的,就像写自己的事为止。

2.备学生。

首先,摸清学生的认知障碍。对于学生普遍认为比较难的问题,教师一定要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其次,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备课时,还应该去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具体说,如创设情境时,我们要想,怎样的情境学生才能感兴趣?设计问题时,我们要想,怎样的问题才对学生富有挑战性?设计语言时,我们要想,怎样的表达才能使学生觉得有意思等等。

再次,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现在讲课时普遍存在的弊端:教师讲得太多。在有些课堂上,很多老师喜欢用时髦的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要明确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脱离了内容的形式就变得华而不实了。这种浪费时间的形式上的热闹,就不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3.备教法。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进行,研究学生,了解学情,才能做到因人而教,顺学而导。有的老师常年教同一科目、同一年级,因此年年都是抄教案,下载教案,殊不知学生不同,教法也就随之不同。

一节课绝不能只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上经常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备课时准备好运用哪些教学方法,要根据当时课堂教学进展的情况,机智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使方法能适应当时教学的需要。

在备教法时,我们要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改与传统课程的一个重大变化,现在的新的课程要求学习方式多元化,譬如说,经常用到的几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包括接受性学习。针对这几种学习方法,我们必须注意:

第一,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一定要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不是说什么内容都能探究,什么内容都能合作,什么内容都能自主的。

第二,接受性学习仍然有它的保留价值。譬如说一些陈述性知识的讲授,用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效率最高。这种方式不要轻易加以否定。

第三,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教育思想。在探究学习中要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在合作学习中要让学生自主地合作,乃至在接受性学习中也要体现学生的自主精神。

4.备过程。

备过程主要是考虑教学流程,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合作学习,有利于全员参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节课,怎样导入,怎样过渡,怎样总结;安排哪些环节,哪个环节先,哪个环节后,哪个环节主,哪个环节次;这些环节分别指向什么目标,之间存在什么联系等等,我们都得认真思考。

5.备细节。

细节包括教学的方方面面。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课件,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课件上一屏内容不要太多,不要满满的都是字,这样谁也不愿意看。还要注意字体的大小,要让最后一排的学生也能看的清楚;字体颜色与模版底色的对比要明显清晰,要让人看得舒服;另外不要太鲜艳,跳跃活动的东西不要太多,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另外要明确课件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为讲课内容服务的,它是处于从属地位,切不可喧宾夺主。  

6.常反思。

及时反馈,深入反思,是保证我们上好每一节的主要的一环。教学反思在新课程实施中被认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通过反思,提升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优秀的教师是会用自觉的态度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的。对教学活动所涉及的种种问题进行多视角,多层面、反复、深入、认真的审视和思考。

但一些教师写的教学反思就好像流水帐,只是对自己日常教学过程作一些简单的描述,或者为了完成应付教学常规而无病呻吟,正确的做法应当是针对备课时的初衷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顾和比较,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的尊重,课堂生成处理是否妥当,问题设计是否有意义,情景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再思考,再认识。

其实一节好课,不仅学生获得了发展,老师也同样应该得到发展,这就是教学相长。平时将每次教学过程中的感悟、反思写下来,它会成为教学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早有人说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常说教无定法。但它重在于特色。期盼我们每一位老师,不仅是合格的老师,而且是优秀的老师。我们上的每一节课,不仅合格,而且堂堂精彩。

新课改下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1、为何要写教学反思

? ??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 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年轻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年轻教师的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2、教学反思的内容

?? 1)写成功之处

???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 2)、写不足之处

???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 3)、写教学机智

???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 4)、写再教设计

???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3、写好教学反思的方法

1)、从怀疑处反思。

?从怀疑处寻求问题,至少产生两个角度以上的思考。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科学。从两个角度,还可以延生出怎么更科学,怎么才能避免不科学等举一反三的思考。

2)、从转换立场处反思。

?一个教学细节,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也会不同,细究之,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看也是如此。因此,反思中,要有机地寻求转换立场,多角度来包围反思主题,才能增强反思的深度与客观性。

3)、转换时空处反思。

?环境、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每个教学细节都有其发生、发展的时空特性,一堂课、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都有诸多偶然因素,不要因为成功或失败就放过或忽略潜藏其中的问题。

4)、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

?注重思维的设计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要点。假设是逻辑思考的重要方式。一种假设就代表一种新思维、新概念,甚至能产生与已有的问题相悖的结果。反思中提出一个假设,就可能是在发现问题后寻找到的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5)、从联系对比处反思。

?对比体现差异,联系体现衔接,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对比,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新的问题。

4、写教学反思的注意点

1)、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教师们多数处于实践研究层面,因此要重视发挥自已的优长,找准反思的落脚点。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风格的自我反思,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过于单一,教学组织是否有序,激励奖惩是否得法,课堂氛围是否和谐。通过一番自我反思,明确自已反思的中短期目标、方向;其次反思要有结合实际教育资源意识,如社区环境、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学生实际等,有了实际的教育资源意识,反思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

?2)、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一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但反思并不是仅仅只是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整个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说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学的生命活力。因此,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3)、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新课标是一种理念,实践是在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理念又是在实践的论证下发展的。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价值。

?4)、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经验的积累与知识能力的更新,对于新时期的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反思不仅仅只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该有对反思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如何听课?

教师听课的角色定位

调整心态,转化角色

“心态决定一切”,当我们走进教室,与学生同堂听课时,我们究竟应已怎样的心态去听课,扮演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应该如何给自己定位,这也是影响听课效果的一个重要问题。

1、进入“审美者”角色。

教师听课时的最佳角色应该是审美者,而不是批评家。要多学习授课教师的长处,多体会其特有的风格、闪光点。要用欣赏的目光去感受他们课堂教学中一举一动的仪态美、抑扬顿挫的语言美、呵护学生的心灵美。还要去用心领悟他们独具匠心的课堂设计的结构美,以及他们是如何通过严密的推理、精巧的思维、合理的实证来充分展示出科学的理性美。特别是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学生的尊重、赞赏、合作、共享等更高层次的人性美,更值得我们去欣赏、去学习、去追求。

2、进入“学生”角色

听课者必须首先有意识地转变角色,收敛自己的优越心态,放下架子,充当小学生,规规矩矩,认认真真地充当学生的角色,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按学生水平去听课,常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那种水平,认识能力能否听得懂,学得会,就是说看别的老师这样讲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

3、进入“教者”角色

听课者要设身处地地思考:这堂课自己来上该怎样讲?将讲课者的教法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从而才能判断出优劣。这样可避免两种态度:一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讲课者的良苦用心;二是无原则地同情、理解,看不到短处。

4、进入“指导者”角色

听课者如果从指导者的角度来听课,就能做到:(1)、居于学术的高度,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做出分析与判断;(2)、对课堂教学细心观察,敏锐地发现优点,以便评课时及时给予肯定;(3)、准确地发现讲课者的不足,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改进和提高的建议。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同样我们也不能听无准备的课。有了良好的听课心态,我觉得还要有“听前三做到”。

听前三做到

1 做到课文内容先预习。听谁的课,听哪堂课,应带那些相关材料听课,听课者要一清二楚,特别要对所听内容了然于胸,做到先备后听。看看课文写的是什么,是怎样写的,有没有难点、疑点;同时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让我教这样的课文,准备怎样教法,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听课的重难点,发现课中的闪光点,捕捉课上的“小高潮”。

2 做到上课教案先熟悉。现在外出听课,上课老师都会把自己的教案打印出来发给听课老师,上课前,我们不妨先快速地熟悉一下教案,他制定了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好的教学设计,在心中有了粗线条以后,听起来才会有的放矢。

3 做到听课老师先认识。我认为,与一两位或更多同事一同听课效果要比自己一个人去听好得多。当然自己学校听课并不存在这个问题,有时自己独自到外面听课,可以先熟悉一下周围就近座位的老师,不仅可以做伴,听课后还可以交流讨论。如此,才能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领悟彼此“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独特价值取向。

简而言之,就是要提前预习课文,熟悉教案,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走进课堂去听课。

听课时——“听”“看”“想”“记”

(一)“听”(听什么)

1)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学生要学习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情感如何?)。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

2)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哪些活动;

3)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

4)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5)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步骤?如:设计了怎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安排怎样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操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等。

6)使哪些知识系统化?巩固哪些知识?补充哪些知识?

7)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地步?

8)渗透哪些教学思想?

9)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二)“看”(看什么)

一看教师。

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看教师板书是否合理,看教师运用教具,特别是现代化教学设备是否熟练,看教法的选择是否得当,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看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处理是否巧妙……一句话,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

二看学生。

看整个课堂气氛,是不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和表现;看学生对教材的感知;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的练习情况;看学生发言、思考问题的情况,看学生活动的时间长短是否合理;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与老师的情感是否交融;看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是否养成;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一句话,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

(三)想(想什么)

就是想一想这堂课有什么特色?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结构是否科学?教学思想是否端正?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注意点是否强调?板书是否合理?教态是否自然而亲切?教学手段是否先进?教法是否灵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的调动?寓德育、美育于教学之中是否恰到好处?教学效果是否好?“双基”是否扎实?能力是否得到培养?有哪些突出的优点和较大的失误?

?4)记 (记什么)

就是记录听课时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可以是整个课堂的简单的教学流程,可以是教师精彩的教学语言,可以是教者解决某一问题时的教学实录,可以是对教者处理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等等。

当然听完课后,我们不能把听课笔记束之高阁就完事大吉了。听后还是有事情做的。

?听课后——重梳理 细思量

1、要交流。听课后,要立刻与老教师交流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最好先听教师讲自己的授课体会,然后再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存疑问题。

2 要整理。听课后,可以将听课记录与自己的教案或备课思路进行对比分析,经过理性的思考后,大胆的去粗取精,必要时,不妨重新设计教学思路后再与老教师探讨。当然如果这次听课给你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自己还可以谢谢听后随想的。

3 要常翻。听课记录,是教学中的里程碑,上面撒满了你的酸甜苦辣,得失错漏,只有常翻,才能常新,才能使听课的意义落到实处。那种“为听课而听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总之,上一堂好课,是一种美的享受;听一堂课,也是一种美的享受。让我们都学会听课,更能上出一堂堂精彩的好课。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

一、说课的概念

(一)什么是说课

???????所谓说课,一般地说让教师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在备课的基础上,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表述自己具体执教某课题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也可以说,说课是对课程的理解、备课的解说、上课的反思。

?????说课活动由两部分组成——解说和评说。重点在解说,它是以教师口头表达为主,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师生具体情况和课程特点,以同行为主要对象,在备课与上课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教学研究系统。它要阐明的问题是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要这样教及其理论依据。评说则是针对解说而进行的评议、交流和研讨。

????(二)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

1.说课与备课的关系

1)相同点:

???主要内容相同,说课与备课的教学内容都是相同的。

???主要任务相同,都是课前的准备工作。

???主要做法相同,都要学习课标,吃透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设计教学过程。

2)不同点:

???概念内涵不同。说课是属于教研活动,要比备课研究问题更深入。而备课是教学任务如何完成的方法步骤,是知识结构如何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实施方案,属于教学活动。

???对象不同。备课是要把结果展示给学生,即面对学生去上课。而说课是对其他教师,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备课。

???目的不同。说课是帮助教师认识备课规律,提高备课能力;而备课是面向学生为目的,它促使教师搞好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

???活动形式不同。说课是一种集体进行的动态的教学备课活动;而备课是教师个体进行的静态的教学活动。

基本要求不同。说课教师不仅要说出每一具体内容的教学设计,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做。即说出设计的依据是什么。而备课的特点是在于实用,强调教学活动的安排,只需要写出做什么,怎么做就行了。

2.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1)说课与上课的共同之处

????说课是对课堂教学方案的探究说明,上课是对教学方案的课堂实施,两者都围绕着同一个教学课题,从中都可以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操作艺术,都能反映教师语言、教态、板书等教学基本功。一般来说,从教师说课的表现可以预见教师上课的神情。从说课的成功,可以预见其上课的成功。说好课可为上好课服务。因为说课说出了教学方案设计及其理论依据,使上课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而上课实践经验的积累,又为提高说课水平奠定了基础。这些反映了说课与上课的共性和联系。

2)说课与上课之间的区别

要求不同:上课主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说课则不仅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对象不同:上课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的双边教学活动;说课是课堂外教师同行间的教研活动。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具有一定教学研究水平的领导和同行。由于对象不同,因此说课比上课更具有灵活性,它不受空间限制,不受教学进度的影响,不会干扰正常的教学;同时,说课不受教材、年级的限制,也不受人员的限制,大可到学校,小可到教研组。

??????评价标准不同:上课的评价标准虽也看重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力,但更着重课堂教学的效果,着重学生实际接受新知、发展智能、参与合作的情况;说课重在评价教师掌握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应用教学理论以及展示教学基本功等方面。

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验,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备。

3)说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师在说课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案来说课。说课不是讲课,教师不能把听说课的领导和老师视为学生,如正常上课那样讲。说课不是背课,也不是读课,要突出字。既不能按教案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也不能按说课稿一字不差地读下来。一节成功的说课,一定是按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有重点,有层次,有理有据。说课的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通常可以安排一节课的1/3—1/4的时间。注意发挥教师自身的教学个性和创新精神,防止生搬硬套杂志上的内容。注意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研究问题,防止就事论事,使说课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层次水平。注意避免过分表现理论依据,脱离教材、学生、教师实际,空谈理论。说课与评课结合。说课者固然要充分准备,听说者、看课者也要作一定的准备,评才有发言权,评才能评到点子上,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才能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二、为什么要说课

1.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2.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有利于营造教研气氛

????三、说课的内容和要求

1.说课的内容

说课一般说来首先点明课题,说课的内容有以下八个方面:

1)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需要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以下三点:(1)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2)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以确定在教学活动中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途径;(3)回答为何教的问题。

教学任务分析?新的课程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因此,分析教学任务不仅应该了解和掌握知识本身概念;性质和思想方法,还应该对于知识的发生和发展有更多的了解和掌握;不仅应该知道其重点和难点,更应该知道为什么是重点和难点,因为,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种接受式的学习,还应该有创造性的学习,学习过程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发展、问题解决能力也是学习任务的一部分。因此,不仅应该分析教学内容,还应该关注情感发展和问题的能力。

2)教材分析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能否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教材,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合乎实际地处理教材,科学合理地组织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也是说课的首要环节。

教材分析的要求有:

说清楚本节教材在本单元甚至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弄清教材的编排意图或知识结构体系。

说明如何依据教材内容(并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任务。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认识越充分,教法的设计安排越合理。分析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说明如何精选教材内容,并合理地扩展或加深教材内容,通过一定的加工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即搞清各个知识点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说明教材处理上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3)学情分析

学生起点分析:学生进人教学前的学习状态,即原来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是我们在这里所要关注的。不同的学生的学习起点不一样,学习个性、风格也不尽相同。教师首先要分析学生的知识准备状态,了解他们对新的学习所具备的相关的知识掌握程度;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能力贮备状态,这里主要是在学习中所具备的认知加工和认识能力;第三,能够预先判断学生对新的学习的关注和接受程度。最后还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

???只有对全体学生从知识、技能、态度、风格这几个方面去关注,才能在教学中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课程改革新的理念。

4)教学目标分析

就是要把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三维目标)作为本课题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从课程论的高度驾驭教材和指导教学设计。

?????要重点说明有关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操作等在课程标准中的原则性要求,从而为自己的教学设计寻找到用力的依据。可以结合到教材分析中去进行。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说明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难点分析要符合课标要求,符合教学实际。

5)教法与学法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实施课程标准后,要求教师转换角色,基于这一转变,说课者就必须说明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说课活动中虽然没有学生,看不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但从教师的说课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最大程度上体现课改精神——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教法分析,应说出怎么教的办法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的根据,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要说出本节课所采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据的教学原理或原则。

要说出本节课所选择的一组教学方法、手段,对它们的优化组合及其依据。无论以哪种教法为主,都是结合学校的设备条件以及教师本人的特长而定的。要注意实效,不要生搬硬套某一种教学方法,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提倡教学方法的百花齐放。

要说明教师的教法与学生应采用的学法之间的联系。

要重点说说如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方法。

学法分析具体要说清两大问题:

针对本节教材特点及教学目标,学生宜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它,这种学法的特点怎样?如何在课堂上操作?

在本节课中,教师要做怎样的学法指导?怎样使学生在学会过程中达到会学?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融进学法指导?

6)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分析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

教学过程分析要求做到:

说出教学全程的总体结构设计,即导入——过程——收束的内容安排。教学程序分析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但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不能按教案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讲。

???另外注意一点是,在介绍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讲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

重点说明教材展开的逻辑顺序、主要环节、过渡衔接及时间安排。

说明如何针对课型特点及教学法要求,在不同教学阶段师与生、教与学、讲与练是怎样协调统一的。

要对教学过程作出动态性预测,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其调整对策。

7)小结与练习分析:

说明如何设计习题,设计怎样的习题及设计的意图,说明小结的方式和主要内容及设计意图。

8)板书设计分析:

要说明板书设计的形式及为什么要这样设计,附出较为详细的板书设计。

2.说课的要求

?????要说好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突出

?????说课不等于备课,不能照教案读;说课不等于讲课,不能视听课对象为学生去说;说课

不等于背课,不能按教案只字不漏地背;说课不等于读课,不能拿事先写好的说课稿去读。说课时,要抓住一节课的基本环节去说,说思路、说方法、说过程、说内容、说学生,紧紧围绕一个字,突出说课特点,完成说课进程。

把握的方法

????说课的方法很多,应该因人制宜,因教材施说:可以说物、说理、说实验、说演变、说本质、说事实、说规律、正面说、反面说,但一定要沿着教学法思路这一主线说,以防跑野马。

语气得体、简练准确

说课时,不但要精神饱满,而且要充满激情。要使听课者首先从表象上感受到说课者对说好课的自信和能力,从而感染听者,引起听者的共鸣。

???说课的语言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同行.语言表达应十分简练干脆,避免拘谨,力求有声有色,灵活多变.前后整体要连贯紧凑,过渡要流畅自然。

说出特点、说出风格

???说课的对象不是学生,而是教师同行。所以说课时不宜把每个过程说得过于详细,应重点说出如何实施教学过程、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的方法,说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说课要重理性,讲课注重感性和实践,因此,用极有限的时间完成说课内容不容易,必须做到详略得当、简繁适宜、准确把握说度。那么,如何把握说度呢?最主要的一点是因地制宜,灵活选取择说法,把课说活,说出该课的特色,把课说得有条有理、有理有法、有法有效,说得生动有趣;其次是发挥个人的特长,说出个人的风格,这就把握了说课的度。

新课程核心理念

一、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 【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 【二】、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

?? 【三】、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

?? 【四】、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 【五】、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 【六】、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 【七】、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

?? 【八】、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二、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行为会发生哪些变化?

?? 【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

?? 【二】、在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

?? 【三】、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 【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三、新课程要求教师怎样给自己定位?

?? 【一】、文化的传播者;

?? 【二】、潜能的开发者;

?? 【三】、学习的促进者;

?? 【四】、发展的伴随者;

?? 【五】、教育的探究者。

四、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所引起的变化?

??【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二】、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

??【三】、改善知识结构,转变工作方式。

??【四】、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

??【五】、积极参与课程开发,通过研发提高自己。

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一】、创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其次,要建立正确的评价导向,第三,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足够的时间。

?? 【二】、合理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其次,要引导学生提高提问的质量,学生的提问要少而精。第三,要引导学生把握提问的时机。

?? ?【三】、改革教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学会提问,就要改变传统的教法。要在预习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要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六、怎样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 ?【一】、学习新的课程理论,转变传统思想观念。

?? ?【二】、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 ?【三】、具体把握课程特征,体现课程综合实践活力:(1)教学关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2)课程开展的时空上体现灵活性(3)活动形式的多样化。(4)优化综合课程评价,强化课程综合实践功能。

七、如何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 【一】、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

?? 【二】、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

?? 【三】、实行探究性学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八、探究教学需要树立哪些基本观念?

????【一】、潜能开发观;【二】、问题探究观;【三】、学生主体观;【四】、行为实践观;【五】、个性差异观;【六】、师生合作观;【七】、生命发展观;【八】、评价过程观。

九、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 ?【一】、激发导入,自学探究;【二】、解疑导拔,合作探究;【三】、明理强化,实践探究;【四】、激励评价,引伸探究。

十、怎样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 ?【一】、教学的要义是使学生“会学习”。

??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1)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学习品质;(2)培养学生乐学、勤学、好学的学习品质;(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学习品质:善于创造性思维,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有“应激”的创造素质,能够多侧面地思考问题。

十一、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一】、让教师“动”起来。

?? ?【二】、让学生”动”起来。(1)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体验成功感受;(2)在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3)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愉快的教学情景,优化教学过程。

十二、怎样开发学生的差异资源?

  【一】、针对基础差异,采用分层教学。(1)目标弹性化;(2)辅导层次化;(3)合作层次化。

?? ?【二】、开发气质差异,采取异质异教。

?? ?【三】、尊重兴趣差异,鼓励自选学法。

?? ?【四】、开发情感资源,运用激励机制。(1)多向评价;(2)多层展示。

十三、怎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讨论。(1)研究协商;(2)有的放矢;(3)互相提问;(4)动态分组。

?? ?【二】、及时调整合作方式。       

?? ?【三】、科学组织分层学习。

十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用心琢磨和恰当运用教学语言。

?? ?【二】、努力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1)教师要调整自己的面部表情;(2)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衣着、举止;(3)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教学态度。

?? ?【三】、用心促成教学高潮。

?? ?【四】、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 ?【五】、注意课堂批评艺术。

十五、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一】、发挥教学民主,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1)启发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2)捕捉闪光点,激励差生主动参与学习。

?? ?【二】、引导学生提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1)创设情境,激励发问,让学生会提问题;(2)创设“激发矛盾”的条件,让学生善于提问题。

?? ?【三】、培养学习热情,锻炼坚强的意志。(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十六、怎样让课堂充满探究的气息?

  【一】、精心设计,保证探究活动的开展。(1)营造特定的研究氛围,让学生敢于探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乐于探究;(3)提供探究的成功体验,让学生乐于探究。

?? ?【二】、铺路搭桥,保证探究活动的畅通。(1)问题要有探究性;(2)讨论要有针对性;(3)练习要有实践性。

?? ?【三】、留足空间,保证探究活动的落实。(1)少“占”多“让”;(2)少“扶”多“放”。

十七、怎样才能在创新型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一】、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

?? ?【二】、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

?? ?【三】、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倡导如下三大基本理念:

1.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

2.强调教师成长。

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3.重视以学定教。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来评价教师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提倡以学论教,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望是否可以不断得以增强。

注意状态: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

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

交往状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思维状态:学生是否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讨论;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考或创意。

生成状态:学生是否掌握应学的知识,是否全面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增强,是否有满足、成功和喜悦等积极的心理体验,是否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学校课改培训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