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6-07-01 15:24:32

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2015122

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是对作风建设的进一步升华,简明扼要,切中要害。经过实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这是一大进步。

一、当前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念动摇、精神迷失,表现为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严肃地指出了党员队伍中种种问题的根子在于信仰迷茫、精神缺失。理想信念是人行为的先导,在经济大潮和西方思想的冲击下,有些党员干部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导致理想信念动摇,精神萎靡空虚,由此在工作和生活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二)滥用权力、腐化堕落,表现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批领导干部被查,权力严重失控和普遍滥用是致其落马的主要根源。权力支配和控制着社会资源,同时影响着社会利益的分配格局。当权者一旦超然至上、权力滥用,占有欲望便会过度膨胀,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这都是公权私用导致的结果。

(三)法纪松驰、不讲规矩,表现为

从近期查出的违纪党员干部看,法纪松弛、不讲规矩是其主要表现,比如:乱评乱议,妄议上级组织;目无组织,自行其是、阳奉阴违,脱岗离岗不向组织汇报;个人重大问题不及时报告,对组织隐瞒实情;跑风漏气,四处说情、乱打招呼;官商交往勾肩搭背。虽然当前党员干部的主流是好的,但以上现象也很盛行,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党建工作的一大忧患。

(四)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表现为

脱离群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漠视群众、高高在上,比如有的搞形象工程”“ 政绩工程,只顾眼前、不顾长远;有的换一任领导变一套思路,盲目铺摊子、上项目,重大决策不听取群众意见甚至损害群众利益;有的虽然身处群众工作第一线,但作风漂浮、落实不力,工作底数不清、基层情况不明。

(五)为官不为、不敢担当,表现为

在当下,我们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用材料应付检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胆小怕事,怕担风险,抱有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心理。

(六)阴奉阳违、欺上瞒下,表现为

有些党员干部说话八面玲珑,办事不得罪人;善于察言观色,揣摩领导心理;平时不苟言笑,轻易不露心迹;阿谀奉承,阴奉阳违;欺上瞒下,假公济私,这些现象都是做事、做人虚伪而不实。

二、党员干部作风问题的危害

(一)恶化干群关系、动摇执政根基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人民群众始终是党的力量源泉和执政基石。但是近年来,像表叔”“房叔、雷政富等视频事件,不停地在社会新闻领域制造出一个个新热点,而发生在这些官员身上的丑闻,又大多与情色、权钱交易等联系在一起。对此,群众怨言激增,党员干部整体形象受到损害,官员形象危机动摇着党的执政根基。

(二)损害党和政府形象、败坏社会风气

新形势下,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一些党员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还比较突出,个别领导干部所作所为在群众中甚至造成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带坏了社会风气,抹黑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三)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员干部的作风必然与国家发展和政治的稳定有着密切关系,干部作风状况直接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作风不是生产力,但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转化为经济社会效益。当前,个别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破坏了党的形象,从而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政治的稳定。

三、产生问题的深刻根源

(一)理想信念动摇、人生观、价值观偏离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环境剧烈变化,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我们的党员干部中却有一部分人,在金钱的诱惑和言论的鼓噪下迷失了方向,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偏离,思想道德不断滑坡,精神懈怠、贪图名利,有些甚至走向贪污腐败的道路。

(二)法治观念淡薄、自律意识不强

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法治观念淡漠,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比如决策 “拍脑袋” 唯我独尊, 政务不公开等。尤其是一把手,习惯高高在上,一切事物一个人说了算,导致自律意识淡薄,使自己不断滑向违法违纪的深渊。

(三)群众观念缺失、官本位意识浓厚

近年来,我国的思想解放取得了极大成效,但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官本位”意识根深蒂固,没有得到根本性触动。“官本位”是一种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意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唯上是从就是这种思想意识的外在表现,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就是这种思想意识支配下的具体行为。

四、如何践行“三严三实”

(一)不断修正“三观”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我们都知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以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会受社会的影响而不断变化的,因此,我们要时刻警醒、不断修正,确保三观的正确。

具体来讲,就是要努力做到四个加强。一是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加强学习,最根本的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思想。加强学习,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二是加强实践,要全身心地投身于工作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品质、陶冶道德情操、升华思想境界。三是加强党内生活锻炼,不断提高党性修养。积极主动地参加党内生活,自觉置身于党组织的严格管理和监督之下,要高度自觉,严于解剖自己四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集中学习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思想工作实际,加强党性锻炼持之以恒。

(二)坚持党性原则

有党性,才会有力量,坚持党性原则,是我们党能够夺取革命胜利的法宝,今天,我们不能抛弃,而应更好地坚持。一是时刻铭记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存在和全部活动的意义就在于为人民服务。我们党确定的共产主义奋斗目标,归根结底是为了最大多数人某最大的利益。二是自觉、主动地为人民服务。党的性质决定了党性原则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性是一致的,和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我们要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能被动应付三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于各项具体工作之中。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就要贯彻到工作中去,还要到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个人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

(三)不断提升道德情操

国无德不强、人无德不立”,有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检验共产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标志。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永葆先进和纯洁本色,就应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不断提升个人美德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家庭美德,是指人们在家庭生活中调整家庭成员间关系、处理家庭问题时所遵循的高尚的道德规范。个人品德,是指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其外延由大到小,内涵由浅到深,共同构成一个完善的道德体系。

党员干部是党的执政主体,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传播者和路行者。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具体来讲,在社会上要模范遵守各种社会规范,比如交通秩序、社会秩序等等;在工作中要对照“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公务员精神,带头遵守各项工作纪律,积极工作、乐于奉献;在家庭中要尊老爱幼,保持家庭和睦,当然这些做好了,个人的品德自然就会得到提升,从而达到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起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的目的。

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