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杂志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7-10 06:14:01

掌控爱能力,让你爱的孩子爱你

——《孩子》杂志文章读后感

其实在老师给了那些月刊杂志的名字让自己回去看其中某一本杂志的时候,我首先就被《孩子》这本杂志的名字莫名吸引了,也许你会觉得可笑或者不可思议,可是有时候喜欢一本书真的只是看名字那一秒的时间,可是有时真的只是那一秒钟的时间。后来深入了解读过这本杂志后更是增加了我对它的好感。

《孩子》是一本家庭杂志月刊,针对0-15岁婴幼儿童的家庭教育而创办的国内第一本素质教育亲子共读刊物,杂志采取“大人读大刊、小孩看小刊”的阅读模式。《孩子》不断关注社会育儿前沿信息,探讨热点教育话题,给现在的父母提供了许多育儿信息,让父母去了解如何正确教育子女。

今天我看了其中一篇名为《掌控爱能力,让你爱的孩子爱你》的文章。其实,文章很简单,是以情景剧的形式展现了三个家庭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故事片段,但是其中蕴含的一些道理却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

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如何让你爱的孩子学会爱你,掌握爱的能力。

当今社会,存在两种教育方式的极端。

一方面是我们看到的一部分父母如何如何宠爱孩子,孩子要什么父母买什么,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一家人都围着一个孩子转。也许,父母想的是家里就这一个孩子不疼他疼谁呢?或许,一些家长是自己小时候吃够了生活的苦,所以现在说什么也不能让自己孩子再受一点苦。总之,他们都在找自己的理由去极尽宠爱,甚至溺爱孩子。这样真的好吗?

看看现在的一些孩子,他们在以冷漠的态度、自私的行为行走在这个社会上,他们不懂得去尊重别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理解,更不知道什么是爱,而如何去爱别人。而且,你也会听到现在很多孩子会吐槽父母哪哪不好云云,有的甚至打骂爱他们的父母。

会出现这些,那是因为,他们在父母日复一日地如洪水般涌来的爱下,渐渐地习惯了接纳,习惯性地把父母对他们的爱看成是理所当然,是从来不要求回报的。对,父母的爱确实无私,但那不代表我们可以肆意挥霍,却从不理解。这样长此以往下去,孩子就会出现自私、冷漠、不尊重他人等不健全的人格表现。

所以作为父母,要做的不是单纯的爱孩子,更要去关注如何爱孩子。最近也在看李跃儿老师的《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这本书,书中也在第二章前几篇文章中提到了要“艺术性”的爱孩子。是了,爱孩子,要讲究艺术性,不是盲目去爱,不是爱到最后都变成了“伤害”。

的确,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且好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可是一味的顺从孩子,你得到的不是孩子的感激、也不是孩子回馈你的爱,也许甚至在你们需要孩子时你得到的只是冷漠的拒绝或者孩子自私的回绝。

所谓爱孩子,要讲究“艺术性”,是要让孩子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是不止让他们感受爱,知道父母是爱他们的,更要他们学会爱,传递爱,让他们拥有爱他人的能力。爱孩子,就要学会拒绝他的一些要求,尤其是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让他体会到挫折的存在,让他知道并不是他所有的要求别人都要满足,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去顺从他,这样更能让他珍惜感激别人满足他要求的机会,学会感恩;也学会尊重他人,站在他人的立场看问题,不再自私的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让所有都围着自己转。

还有一种教育现象就是,当下也有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打骂教育”或者“吓唬教育”,可能是受了古语“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影响吧。可是,回过头来仔细想想,如果孩子不听话,你骂他,甚至打他,这种方式真的管用吗?其实不然,或许这样当时管用了,让他记住了,可是以后他再犯了同样的错误呢,这时你又要怎样呢?是继续上次的打骂吗?不,也许这样可能会在你和孩子之间竖起一座无法跨越的屏障,阻碍你和孩子的沟通交流。为什么没想过换种方式来教育你的子女呢?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总是打骂孩子,有时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或许还会强化孩子某些错误的行为,或者激发他的逆反心理,你越是不让做的事他越做。

有时候,你需要的是放下一个大人的架子,放下你所谓的家长的威严,走近孩子,蹲下你高高在上的身躯,心平气和的同孩子一起坐下来,把那些道理用浅显的方式说给孩子听,帮助他理解,为他做出一个榜样,并且去“监督”他的实践,让他真正明白怎么做是对的,什么又是错的,而不是“平地一声狮子吼”,把孩子吓的一哆嗦,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留下阴影。不要把错误的教育方式传输给他们,不要让这种“棍棒教育”继续流传下去。

爱孩子,就要选对合适的教育方式,“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是黄金定律,我们首选的方式应该是和孩子坐在一起,平等的,去把那些道理浅显的,以一种他们最容易接受的方式灌输给他们,以一种平和的方式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爱孩子,就用理性去征服孩子,以一种艺术性的方式去和孩子沟通交流、教育孩子;而不是用你的怒骂和所谓的威严去让他害怕甚至恐惧你,进而不再愿意和你交流沟通,不再愿意接受你的建议和教育思想。

这篇文章最后“专家视点”中也指出,爱要融入品行,没有情感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

也就是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止局限于知识的教育,更要注重孩子社会情感认知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引导孩子从小学会感激他人、体恤别人、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理解他人的情绪,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独生子女不是宠孩子上天的借口,“棍棒底下出孝子”也不是打骂孩子的理由,只有用正确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社会情感认知,才是真正的爱孩子,也才能让孩子掌控爱能力,让你爱的孩子爱你。

走出错误的教育方式的圈套,用艺术的教育方式去教育你的孩子,去爱你的孩子,让你爱的孩子掌握爱的能力,让你爱的孩子爱你。

《孩子》杂志读后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