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发布时间: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作者:石海珍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1年第08
摘要:阅读是一个人学好语文的必备的一种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孩子阅读方法以及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只有这样搞好阅读教学,才能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快乐轻松地学好语文。关键词:阅读兴趣;习惯;方法;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8-0053-02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青睐。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参与阅读,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首先要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会为孩子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内因动力,为孩子阅读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1加强教师范读,激发阅读兴趣。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学生常常对老师的动作、表情、说话的语气等方面进行模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地选择录音、配乐、图像等发那个是作为辅助手段进行范读,以激发孩子阅读的欲望。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了一副美丽的秋景图,接着随景入情地给学生把文章范读了一遍,当文中优美的意境伴随着教师富有情感的音韵,像溪水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时,学生则于文章、教师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此时,学生的情感波澜已被激发,他们听了老师的范读后,则会主动地去阅读文本,感悟文本。
1.2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激发阅读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你要学会激发学生对阅读科学书刊的兴趣,就要在讲课时把某些东西刻意地留下来不讲。留下来不讲就是把精彩的内容浓缩成小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互相交流感悟,从而感受到参与的快乐,成功的体验,获得情感上的升华,进而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鲸》这篇文章时,我先把习惯问题加以整理,如:鲸有多大?鲸属于鱼类吗?鲸用什么呼吸?等等……然后让学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生带着这些问题自主阅读课文,解决问题,课后还让学生阅读一些科普书籍,了解有关鲸的更多知识。这样的设计无疑让学生对科普知识的阅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1.3尊重学生的个人阅读体验,提升阅读兴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的阅读经验、生活经验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应也不能束缚他们的思维,允许他们对故事人物有不同的见解。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评价,就是为了鼓励学生阅读,是对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提升。因此对学生进行阅读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人阅读体验,同时,语气要委婉、可亲,要用激励性的语气,评价要做到公平、公正,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激励与赞扬中尝到快乐,树立自信,从而培养其阅读的兴趣。2.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形成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2.1边读边做记号。蒋文章中的关键或特别优美的词、句、段进行圈点勾画以加深印象。
2.2做好摘录。阅读时摘抄优美的词、句、段于笔记本上,经常翻阅,从中学到作者遣词造句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2.3精读与浏览相结合。对于较长的文章,我们要有选择地去阅读,不必逐字逐句去推敲,去斟酌,只需要快速浏览,把握整体,读到精彩处,则放慢速度,精研细读,认真领会。
2.4养成查阅工具书的好习惯。文章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往往可以体现文章的思想内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因此,对一些关键的字词一定要让学生亲自查阅资料,深层理解,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3.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节省了时间,又把握住了文章的命脉。
3.1引导学生会思考,善于思考。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读者,就要让他们边阅读边思考,可以在课前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边读边思考,这样读完文章就能筛选出答案,把握住文章的重点。如在教学《彩色的非洲》一文时,课前,我首先抓住课文中的彩色二字,让学生从文中找出非洲的哪些方面是彩色的?这样,在不到三分钟的浏览中,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本课的重点也就解决了。
3.2适时展开讨论。阅读之后的讨论,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阅读和讨论也是实行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如在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一片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段时,读完课文,我让同学们围绕王熙凤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展开讨论,有的同学说王熙凤是一个泼辣张狂的人,有的认为是美丽刁钻,有的认为是见风使舵……这样通过交流,就使同学们对王熙凤这个人物有了全面的了解,无需老师再细讲,学生以对人物判断的面面俱到。3.3把课外阅读引入课堂。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是对教学内容的一个补充,读一本原著,远远胜于老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的讲解。
3.4注重阅读积累。知识在于积累,在于平时的读书过初中,要引导学生在遇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时,及时地把它们摘抄、剪贴下来。这样久而久之,每个学生就有了一本好词好句集、名言集、故事集、诗歌集

4.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所谓阅读能力就是阅读活动中阅读者完成信息筛选,感悟判断而形成的心理技能。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有效途径。
4.1动口动手,在中感悟理解。由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绘画,边读边画,不仅可以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培养抽象概括能力,使文中描写的事物变成生动的画面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读书、品味词句的好习惯。如《荷花》一文中对于荷花的姿态,可以让学生边读句子,边画,最后再和图片加以对比,这样就把抽象的语言变成了直观的图画,形象地表现出了阅读中的感悟。
4.2入情入境地表演,在中深刻体会感情,文章中有一些表情达意、比较深刻的词句,用文字和语言无法生动地阐释,这时,就可以辅助动作,练习演一演、读一读,把学生带入角色的意境中,从中受到语言上的感染,思想上的教育,情感上的陶冶。
4.3转换词语,在中品读感悟。文章中的一些词语用得非常准确,独具匠心,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试用别的词语来替换,加以对比,从而体味原词特有的情味,体会作者用词的恰当。如在《荷花》一文中,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可以用等字代替,但它们远没有好,字不仅表示长的速度快,还表示迫不及待,赋予荷花人的思想。
4.4抓住关键词句,在中辨析理解,课文中还抓住有一些好词佳句,表情达意,非常贴切传神,这时就可以选准重点理解的佳句,根据句子把其中的重要词语或修饰成分去掉,然后进行比较,对比表到效果有什么不同,体会原词或原句独特的风味。
4.5根据课文设计练习,在中准确理解。对于文中一些用词特别准确的地方,可以将其隐去,让学生填空,从而体会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准确的用词能力。如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