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版养鸡技术资料大全

发布时间:2018-09-01 15:27:28

肠毒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1

鸡恶癖的综合防治 2

畜禽用药期间喂料有讲究 13

鸡舍人工光照设备的安装和使用 15

控制肉鸡疾病的几个关键时期 18

肉鸡呼吸道病的发病原因与预防对策 21

禽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23

肉鸡日粮配制的基本原理 26

防控鸡慢性呼吸道病的关键措施 30

肉鸡生产过程中的保健方案 32

AA+肉种鸡高峰料量的添加模式 35

肉鸡养殖手册第一章 优质肉鸡生产概况与发展方向 38

肉鸡养殖手册第六章 优质肉种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44

肉鸡养殖手册第七章 商品肉鸡饲养管理 62

肉鸡养殖手册第十章 优质鸡生产的经营管理 77

鸡肠毒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90

浅析影响肉鸡快速生长的原因 92

肉鸡饲养中的日常观察 95

肉鸡体组成之研究 98

肉鸡养殖手册第五章 优质肉种鸡育雏育成期饲养管理 112

肉鸡养殖手册第九章 优质肉鸡产品质量控制 133

肉鸡腹水症病因分析 151

肉鸡药物预防的使用 155

饲养肉鸡如何使用抗球虫药 157

肉鸡猝死综合症发生及防治 159

肉鸡生产中的主要问题 161

肉鸡的休药期及用药限制 164

如何提高产蛋母鸡的蛋重 168

健康鸡群”产蛋下降原因及对策 171

父母代肉用种鸡的体重控制(母鸡 175

发挥蛋鸡潜力应把握七关键 178

蛋鸡饲养12 183

禽病临诊诊断的基本知识 186

家禽的营养需要 199

家禽常用饲料原料 223

家禽常用饲料添加剂 235

家禽饲料的配制与加工技术 242

禽用氨基酸饲料添加剂 250

禽用矿物质饲料添加剂 256

禽用维生素饲料添加剂 264

禽用饲料着色剂 272

饲料防霉剂和抗氧化剂 281

饲用抗生素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287

饲用酶制剂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295

益生素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302

中草药添加剂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308

引起蛋壳变薄的因素 315

蛋壳颜色变异之探讨 317

商品蛋鸡育雏期的管理 323

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及对策 327

养鸡八禁忌 332

蛋鸡使用兽药的“禁”、“限”、“慎”之区别 334

怎样淘汰无经济价值的产蛋鸡 341

鸡产异常蛋的原因分析 344

延长蛋鸡产蛋高峰期6 349

产蛋鸡各阶段的饲养浅述 350

专业养鸡十大误区 354

产蛋鸡高峰期的环境控制 356

脂肪肝综合症 358

蛋鸡养殖的环境控制 360

产蛋鸡每日最不应缺水的三个时段 363

养鸡方法一句话提示 364

鸡产异常蛋的原因分析 365

鸡舍消毒误区多 371

蛋鸡啄癖的防治 374

与禽流感易混淆禽病的临床鉴别 376

蛋鸡腹泻原因的分析 381

蛋鸡初产期瘫痪症病因及防治 384

寒冷季节产蛋鸡群呼吸道疾病的预防 386

如何提高母鸡的蛋料比 388

谨防产蛋鸡营养过剩 391

蛋鸡用药注意事项 392

肠毒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由于气候变化异常,昼夜温差变化较大,肉鸡、蛋鸡中常会出现以腹泻、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采食量明显下降、生长缓慢、体重减轻、脱水和饲料报酬下降为特征的肠毒综合症。

  一、临床症状

  鸡群精神状态尚好,但生长缓慢,鸡冠苍白,部分病鸡表现为拉白色条状或黏液状粪便,粪中有未消化的饲料,粪便颜色微黄,个别鸡出现精神沉郁、缩头、头部震颤、来回乱跑、易惊叫,然后瘫痪。鸡群发病率为1%左右,每天都出现残鸡,死亡率为0.5%

  二、剖检变化

  头部有脑液,胸腺个别发红,十二指肠肿胀,肠壁增厚,用手触摸时感觉肠壁非常硬,肠管内无饲料,肠粘膜大量脱落,个别肠段有泡沫物质和西红柿样粪便;肠壁外翻,肠粘膜粗糙,并有脓性分泌物;胆囊变小呈淡黄色,看上去好似无胆囊现象。

  三、发病机理及危害

  此病是由鸡的一种球虫寄生于肠道的粘膜细胞内,常与一些病毒、细菌病混合感染引起,使肠管发炎、肿胀、肠壁增厚和大量上皮细胞崩解,导致肠管分泌和吸收功能下降,使部分鸡只出现营养缺乏、饲料转化降低、生长速度减缓等;上皮细胞崩解后产生的有毒物质蓄积在肠管中引起自体中毒,表现为精神沉郁、昏迷、瘫痪、头部震颤等症状,由于球虫和细菌的大量繁殖,肠粘膜细胞迅速破坏,导致消化不良,对各种营养物质吸收发生障碍。

  四、防治措施

  1、隔离病鸡,淘汰残鸡,清除垫料,彻底消毒。

 2、鸡群每天用“球净”饮水,每50g对水100kg,“病毒唑”50g混合饮用,每天2次,中午用电解质饮水,连用3天~5天,病情好转后用“速补”饮水2天,以使群鸡恢复良好精神状况。

  3、保持鸡舍内清洁卫生,避免潮湿,防止大肠杆菌与球虫病的发生,定期驱虫。

  4、当发现有拉稀时不能误认为肠炎,单纯用治疗肠炎的药物,免得肠道菌群失调紊乱,使肠粘膜受损。

  5、定期用消毒药进行带鸡消毒或定期在沙子里拌入消毒剂。

鸡恶癖的综合防治

鸡恶癖也称啄癖、异食癖、恶食癖、互啄癖,是多种营养物质缺乏及其代谢障碍所致的一种味觉异常综合症。各日龄、品种的鸡均能发生,尤以雏鸡、中鸡发生较多,特别是密集饲养和笼养鸡发病率更高。恶癖鸡一旦出现,很快会蔓延整个鸡群,严重时发病率达80%以上,死亡率达50%。即使激发因素消失,恶癖在鸡群中往往也将持续,导致鸡受伤、残废、死亡,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1 鸡恶癖的发生原因

鸡群发生恶癖,有内因,也有诱因。内因主要是先天性的遗传因素,诱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对于内因所起的诱发作用。有人认为鸡恶癖是由于饲养管理失当、鸡栏狭窄、饲料中硫化物不足而引起;也有人认为是由于饲料中碱和钙不足、蛋白质和维生素缺乏以及密集饲养、缺少户外运动所引起。从现代兽医学的观点看,鸡恶癖是不完善的人为条件诱发鸡的先天性遗传因素而发生的一种应激综合征。引起鸡恶癖的诱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日粮中营养成分不足,或各种营养物质比例失当 如日粮营养不全价,动物性蛋白质或某些氨基酸含量偏少,氨基酸不平衡,粗纤维含量过低,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青饲料或粗饲料缺乏,食盐不足,玉米含量过高等。全价颗粒料比粉料、笼养比平养更易引起鸡恶癖。

(1)蛋白质和氨基酸是鸡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以产蛋鸡为例,每天维持消耗需8 g蛋白质,每产一个蛋需15 g蛋白质,如产蛋率保持在70%时,则每只鸡每天所需的蛋白质不能少于18.5 g。一般认为,产蛋鸡日粮中粗蛋白质低于15%,中鸡低于14%,雏鸡低于19%;或产蛋鸡的日粮中蛋氨酸低于0.27%,中鸡低于0.25%,雏鸡低于0.3%,均易诱发恶癖。此外,日粮中只有植物蛋白而没有动物蛋白,或者蛋氨酸数量足够,但忽略了各种氨基酸的平衡,也易诱发恶癖。

(2)某种维生素缺乏或不足,可使鸡的生理机能失调、代谢紊乱。正常鸡饲料中至少要含有14种必需维生素,而且要比例适当,否则便会发生疾病。例如,鸡饲料中缺少VB1VB2VB12,可影响鸡体对蛋白质的正常吸收;缺少VB6则可使鸡体信息传递紊乱,甚至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

(3)CaP等常量元素和FeSe等微量元素,是鸡体形成细胞、构成骨骼、维持肌肉和神经生理活动等必不可少的物质。例如,鸡对日粮中Ca的吸收率为50-60%,每只蛋约含钙2.2 g,因此,产蛋鸡每产1只蛋,至少需供给4 g Ca。一般认为,日粮中的Ca含量,产蛋鸡低于3%,中鸡低于0.6%,雏鸡低于0.9%;或日粮中钙磷比,产蛋鸡低于51,中鸡低于1.21,雏鸡低于1.31,均可诱发恶癖。另外,日粮中食盐低于0.3%;各种微量元素中有种不足;或各种微量元素之间比例不当,也可诱发恶癖。

(4)日粮中的粗纤维可促进肠管蠕动和消化、吸收。一般认为,日粮中的粗纤维含量,蛋鸡不应低于2.5%、高于4.5%,中鸡不应低于3%、高于5%,雏鸡不应低于3%、高于4%

1.2 养鸡环境不佳,饲养管理失当 (1)温度偏高,通风不畅;有害气体浓度高,氨气扑鼻、刺眼;地面潮湿,鸡群感到闷热不舒适;阳光太强或光照太强,光照制度不合理;限制饲喂等,均可使鸡感到烦躁,诱发恶癖,影响产蛋率。(2)鸡识别同伴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组群偏大,笼养或平养密度过高,都会增加因彼此不熟而互啄的机会,常会发生剧烈的啄斗。(3)强弱混养,大小混养,或者在重新组群时把不同品种、不同日龄、不同羽色的鸡混养在起。(4)产蛋箱内光线偏强,或产蛋箱不足,多鸡争窝,会增加啄肛的机会。收蛋不及时,特别是对薄壳蛋和软皮蛋收捡不及时,一旦被鸡踩破,让鸡啄食后也会很快诱发食蛋癖。(5)饲喂失宜。如饲喂时间不固定,饲喂量不够,饲喂时间不定,饲料质量低劣,发霉变质,饮水供给不足等。此外,饲槽不足,或者随意改变饲喂的次数和时间,鸡在争食过程中会以强凌弱,并在啄斗中形成恶癖。

1.3 患有寄生虫病 有体内寄生虫病的鸡,排粪后常有虫体残留在肛门内外,此时,鸡因有痒感而自啄,或者其它鸡见到虫体后急促前来争食而把肛门啄破。有体外寄生虫病的鸡常自啄解痒,一旦出血便会迅即招来同群鸡只争啄。

1.4 其它因素 (1)换羽因素。鸡换羽、雏鸡生出新毛芽时,皮肤发痒,自啄解痒时偶尔啄伤出血,也能招来同群鸡只争啄。(2)激素因素。即将开产鸡的血液中雌激素和孕酮增加,公鸡雄激素的增长,都是促使恶癖倾向增强的因素。(3)疾病未治,病鸡未隔离饲养。如:患有寄生虫、肠炎,换羽时皮肤发痒,以及未能及时把有外伤、啄伤、肛门裂、泄殖腔垂脱等病鸡隔离饲养。特别是没有把经常专门伺机啄食其它鸡的肛门、伤口等的鸡只隔离出来。(4)调整鸡群,确定群序。育成鸡和产蛋鸡在调整鸡群时,放入新鸡会破坏原来的安定格局,常发生争斗以重新确立群序,在确定从属关系前会出现互啄现象。

2 鸡恶癖的常见类型

2.1 啄肉癖 是最常见的一种恶癖,同群鸡只互相攻击,发生伤害甚至死亡后,一部分尸体即被攻击者吃掉。可发生在不同品种的鸡群,各种年龄的小鸡均可发生。如果在雏鸡中加以预防,在成年以前则很少发生。

2.2 啄肛癖 啄食肛门及其下腹部,是最严重的一类恶癖,见于高产笼养鸡群或开产鸡群,损失的多是高产蛋鸡,诱因是过大的蛋排出时努责时间长而造成脱肛或撕裂。肛门一经被啄破,则群鸡争啄,直至肠道脱垂坠地,引起死亡。产卵鸡在交配后及鸡白痢时,肛门周围羽毛粘满白灰样粪块时,易引起啄食肛门。

2.3 啄羽癖 多发生在发育中的幼雏换羽期以及产蛋鸡换羽期和盛产期,尤其是当年的高产新鸡最易发生,多与含硫氨基酸、硫和B族维生素缺乏有关。表现啄羽、啄翅、啄尾或自啄、被啄、互啄。常使羽毛不全,皮肉暴露,产蛋量下降。有时啄得皮肉暴露出血后,发展为啄肉癖。

2.4 啄趾癖 鸡相互啄食脚趾,引起出血或跛行,严重的可将脚趾啄断,幼鸡最容易发生。此外,啄冠、啄髯多见于公鸡间争斗,啄鳞癖多见于脚部被外寄生虫侵袭而发生病变的鸡等。

2.5 食蛋癖 蛋鸡刚产下蛋,鸡群就一拥而去啄食,有时产蛋鸡也啄食自己下的蛋,主要发生在产蛋鸡群,尤其是产蛋旺盛的春季。多由于饲料缺钙或蛋白质含量不足,常伴有薄壳蛋或软壳蛋。常由软壳蛋被踩,或偶尔巢内、地面打破一个蛋开始。

2.6 异食癖 啄食陈旧的白灰渣、砖瓦、陶瓷碎块,吞食被粪尿污染的羽毛,木屑等,多见于中鸡或成鸡。病鸡常见消化不良、羽毛无光、消瘦等表现。

3 鸡恶癖的预防措施

3.1 适时断喙和修啄 适时断喙和修啄是预防和制止鸡恶癣发生的一种效果较好的办法。断喙,就是借助专用的器械将鸡喙尖端断去,断喙后上喙稍短,下喙稍长,使鸡失去啄伤皮肉和啄吃鸡蛋的能力,从而避免恶癖形成。断喙尽管不能完全防止恶癖,但能减少恶癖发生率及减轻其损伤,还可节省饲料。

(1)断喙器械:断喙器在国内已有批量生产。没有断喙器,可用剪刀和电烙铁代替。另用薄铁板根据鸡喙的粗度钻几个直径不同的椭圆形的孔,作为保护板。

(2)断喙时机:早期断喙,5-9日龄(或7-10日龄)进行第一次断喙较好,10-12周龄(或开产前)对蛋鸡进行修整。晚期断喙,在l0-12周龄时进行。最迟不晚于18周龄,因为产蛋期断喙,会导致产蛋率下降。如不愿全群断喙,至少应把鸡群中的恶癖鸡捉出,进行断喙。

(3)断喙手术:①早期断喙手术。助手右手握鸡,左手持保护板,将雏喙插入板上孔径适宜的孔里,使鸡喙露出的长度为从喙尖到鼻孔的1/3。注意使雏鸡头向下低,保护板上端呈内向倾斜,使露出的上喙长一些,下喙短一些。术者持烧红了的电烙铁从喙尖烙起,以烙代切,一层一层地烙到从喙尖到鼻孔1/3处为止。出血时,用电烙铁接触几秒钟以减少出血。在电烙过程中,将雏鸡头向下低,不致烙伤舌尖;保护板有一定的倾斜度,断喙后才能达到上喙短、下喙长的目的。②晚期断喙手术。上喙和下喙须分次进行。断上喙时,用烧红了的剪刀断去l/2;断下喙时断去1/3(均指从喙尖到鼻孔的长度而言)。断后立即用电烙铁修整锐角,使之达到钝圆。烧烙过程中,将鸡脖子伸长,鸡舌能自动回缩,再用一薄铁板压住鸡舌和粘膜,避免烧伤舌尖的粘膜。

(4)断喙方法有:①喷灯断喙法,点燃喷灯,再在距喷口5-10cm处放大小、厚度适宜的铁板,并调整其距离,使铁板烧至暗红色,然后将雏鸡喙尖触及铁板烫烙断之。②铁炉断喙法,在育雏用的生铁炉内加煤燃旺,直到炉子上端的炉壁呈暗红色,将雏鸡的喙尖抵在炉壁上烫烙断去即可。断喙务求精确,最好请专业人员来做,成功的断喙既可防止啄癖又可减少饲料浪费。

(5)修喙:某些早期被断喙的鸡,当性成熟后,喙又会重新生出而参差不齐。对这些鸡应及时进行修喙。修喙时不要切削过多,能达到喙缘圆滑即可。

(6)注意事项:断喙前、后一天,按每10只雏鸡每天加入VK0.5-1 mg于饮水中,预防出血;断喙前、后各5 d内不要作免疫接种;晚期断喙应于凉爽天气时进行,术后要供给清凉的饮水;断喙后1-2周内,应喂给粉状饲料,槽内饲料和饮水保持6.5 cm左右。待伤口痊愈后再喂颗粒饲料。

3.2 喂给营养全价的配合饲料 (1)配制饲料营养要全价平衡。动物性饲料要占5%-10%,粗蛋白在雏鸡中保持18%-20%,青年鸡占14%-18%,矿物质饲料占3%-4%,食盐0.3%-0.5%,其中青雏阶段饲料中钙占0.7%-0.8%,成鸡食料中钙占0.8%-1.2%,同时要补充适量青饲料或干草粉。注意玉米含量不要超过65%,无动物蛋白配方应特别注意氨基酸的平衡,避免饲料单一,会收到良好效果。(2)从正规的饲料场或经销商处购买所需饲料。饲料监测部门对饲料商店应经常监测,确保配合饲料的质量。各型号饲料绝不可混用或代用,例如,蛋鸡用饲料只能喂给产蛋鸡,雏鸡用饲料只能用于雏鸡。(3)自配饲料,必须根据鸡群日龄、生产水平和饲养标准来确定配方。日粮中所含代谢能、粗蛋白质、各种必需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必须达到饲养标准的要求。在日粮的粗蛋白总量中,动物性蛋白不应少于2/3。配制时必须认真把各种成分混合均匀。配制后尽可能新鲜使用,防止霉败。(4)在日粮中添加0.2%的蛋氨酸,能减少恶癖的发生。每只鸡每天补充0.5-3 g生石膏粉,啄羽癖会很快消失。缺盐引起的恶癖,可在日粮中添加1.5%-2%食盐,连续3-4 d,但不能长期饲喂,以免引起食盐中毒。(5)补喂沙砾,提高鸡的消化率。不要用普通细沙,要用从河沙中筛选出的坚硬、不易破碎的沙砾,雏鸡用小米粒大的,成鸡用高梁粒至玉米粒大的。平养鸡经常设沙砾槽任其自由采食,笼养鸡可在日粮中掺入0.5%-0.7%沙砾。

3.3 实行科学管理

(1)鸡群大小和饲养密度:降低饲养密度,为鸡只提供足够的空间,可减少恶癖发生的机会。一般养鸡场每群以200-300只为宜,专业户养鸡每群以100-200只为宜。饲养密度过大,鸡的活动空间减少,同时呼出二氧化碳和排粪较多,鸡舍空气污浊,既影响健康,又易发生恶癖。

平养育雏,每群不宜超过100只,饲养密度应随鸡龄的增长而逐减,小鸡开始饲养时20-30/m2,平养到7-18周龄的育成鸡10/m2为宜。笼养鸡,保证每只鸡有270-28O cm2的笼位,最好是每鸡单独养在一个格内,格与格之间的网眼的大小以不能互啄为度。

(2)分群:按公母、强弱、大小和品种不同进行合理分群,随时将病鸡隔离,及时淘汰专啄其它鸡的恶癖鸡以及不易治愈的病鸡。

(3)供水供料:备足饲槽,高度适宜,饲喂定时、定量、定质;备足饮水器,供给饮水,水槽中保持清洁饮水,维持既定的饲养制度,避免发生争槽现象。

(4)防止外伤:凡鸡能接触到的器物都不应有尖利突出物,以防刺伤鸡体。偏重的鸡(肉用种鸡)在自然交配时应采取预防蹬伤母鸡脊背的措施。例如,交配前给母鸡背上披一层布,或提前给种用公鸡断趾等。

(5)科学管理:避免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鸡舍内或运动场里设置沙浴池,或在运动场里悬挂青饲料,借以增加其活动时间,减少恶癖的发生。舍内要设产蛋箱,减少环境条件刺激。

3.4 保证适宜的环境条件 (1)温度和湿度:严格控制温湿度,避免引起拥挤堆叠、烦燥不安、恶癖增强。温度以保持在18-25为宜。低于5应采取措施保暖,高于30应设法降温。鸡舍和育雏舍中相对湿度力求保持在50%-60%,切忌潮湿或燥热。(2)光照:灯光颜色与恶癖发生有关,灯光过于明亮极易引起啄肛癖和啄羽癖。育雏期光照控制不当,产蛋期易发生啄癖,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鸡人工照明,应选用光线柔和的白炽灯泡,必要时可用红色或绿色灯泡。光线的强度以能见度清晰为宜,应在5-30勒克斯。除1-2周龄需较亮的光照外,一般每15 m2用一个40瓦灯泡,以3/m2的白炽灯照明亮度为上限。如果窗大光强,应在玻璃上涂色,或挂有色窗帘。光照时间严格按饲养管理规程给予。(3)空气:舍内应经常保持通风良好、清洁干燥、空气新鲜,最大限度地降低舍内有害气体含量。鸡的呼吸量较大,而且在适宜的舍温条件下,粪和垫料等会被微生物作用而分解出大量的NH3H2SCO2等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的积存,会促使鸡烦躁不安。因此,必须注意既要保证所要求的环境温度,又要保证空气清新,不可顾此失彼。

3.5 定期驱虫 根据具体情况,定期对体内寄生虫进行预防性驱虫,并及时消灭体表寄生虫。

4 鸡恶癖的治疗措施

治疗本病,首先应了解发生恶癖的原因,进而根据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最主要的是改善饲养管理条件。

4.1 隔离饲养 及时移走互啄倾向较强的鸡只,单独饲养;隔离被啄鸡只,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4.2 查明发生原因 主要是查日粮中各种营养成分(包括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是否达到饲养标准;查温度、湿度、饲养密度、光照、空气等环境条件是否合适;查组群是否合理;查给料给水是否按时等。然后针对原因,确定具体解决方案。对少数表现明显恶癖鸡应及早淘汰。

4.3 对症治疗 (1)FeSO4VB2治疗啄羽鸡有显著效果。体重500g以上的鸡,每只每次服FeSO40.9 gVB22.5 mg,每天2-3次,连服3-4 d(2)在鸡的日粮中加入1%Na2SO4,或1%-2%石膏粉(市售的天然石膏),直至恶癖消失。或者给患鸡内服石膏,0.5-3.0g/只,1/d,连服数日。(3)15日龄左右的雏鸡,按每只每次给土霉素25 mg、干酵母150 mg、麦芽粉100 mg的剂量拌入日粮中喂给,每天3次,连用6 d(4)对那些被啄伤的鸡只,给被啄的伤口涂上与毛色接近且带有异味的消毒药液或杀菌药膏,如龙胆紫,樟脑油、碘酊、鱼石脂软膏和黄连素、氯霉素等。一方面消炎,一方面使鸡知苦而退,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用“特效啄止宁”、“啄羽灵”等药物进行治疗,效果也较好。待伤口痊愈、没有渗出液时,再送回原群饲养。作为预防,可用发电机用过的废机油涂于易被啄部位,利用其难闻气味和难看的颜色使鸡只失去兴趣。(5)在日粮中加入3%的羽毛粉或0.2%的蛋氨酸,直至啄癖消失为止。对食羽(毛)癖的鸡在饲料中加入l%-2%石膏粉,或每只鸡每日给予0.5-3 g啄羽癖很快就可消失。对缺盐或某些矿物质缺乏的恶癖,在日粮中加2%-4%食盐可治愈, 但不能长期饲喂,以免食盐中毒。(6)经治疗无效的顽固病群,可改为地面放养一个时期,并在场内设砂浴坑、稻草捆或悬挂野草、青菜等,设法诱使鸡只多活动,以分散鸡的注意力,使其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已形成啄癖的鸡群,可将舍内光线调暗或采用红色光照,也可将瓜藤类、块茎类和青菜等放在舍内任其啄食,以分散其注意力。

畜禽用药期间喂料有讲究

为保证药效能充分发挥,给畜禽用药时必须注意饲料对药效的影响。

1、麸皮

麸皮是高磷低钙饲料,含磷量是含钙量的4倍,在治疗因钙、磷失调而患的软骨病或佝偻病时应停喂麸皮。

2、大豆

大豆可与四环素类药物(土霉素、强力霉素等)结合成不溶于水、难以吸收的物质,使抗生素的药效降低。使用四环素类药物时要停喂大豆。

3、血粉

血粉是畜禽血液经脱水制成的,含蛋白质较多。生地、熟地、何首乌、补骨脂、半夏等中草药切忌与血粉同用,以免产生副作用。

4、钙质饲料

在使用四环素类药物时,石灰粉、骨粉、贝壳粉、蛋壳粉、石膏等均应停止使用。

5、食盐

发生以下情况时应限喂或停喂食盐:① 服用链霉素时,因为食盐会降低链霉素的疗效;② 在治疗肾炎期间,因为食盐中的钠离子可引起畜禽水肿,使其肾炎加重。

6、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

在使用时应注意:① 不与活性制剂同用;② 在服用布氏杆菌猪型2号菌苗期间停止添加。

7、磺胺类饲料添加剂

磺胺类饲料添加剂对活性制剂中的细菌有杀灭作用。在使用布氏杆菌猪型2号菌苗、促菌生、乳酶生以及含硫药物如硫酸镁、硫酸钙、硫酸钠、人工盐时,应停止使用磺胺类饲料添加剂。

鸡舍人工光照设备的安装和使用

适宜的光照能提高蛋鸡的产蛋量,加快肉鸡的增重速度,使雏鸡血液循环加强、食欲增加、有助于钙磷代谢、免疫力增强。但是,如果光照过强或过弱,光照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对鸡产生不良影响。和自然光照比,人工光照的最大优点是能做到人为控制,使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达到最适宜的程度。

  ()鸡舍光照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目前我国农村最常见的人工光照设备是白炽灯及其控制装置。虽然首次投资较少,但发光效率很低,大约是日光灯的1/5。所以,在光照效果相同的情况下,使用日光灯时功率较小,比使用白炽灯省电,经济上比较合算。在消耗的电能相同的情况下,使用日光灯比使用白炽灯光照效果好得多。

  人工光照时的光照时间很容易控制,那么,适宜的光照强度是多少?一栋鸡舍要安装多大功率的多少只白炽灯或日光灯、如何安装,才能达到适宜的光照强度呢?据有关专家研究,一般鸡舍内适宜的光照强度为510勒克斯。勒克斯是光照强度的单位,一般人们不太熟悉它,510勒克斯是什么概念呢?说明如下:假如是115瓦的无罩白炽灯应安装在离鸡体1.1(1.6)0.7(1.1)米的垂直高度处,或直线距离处;假如是25瓦, 1.5(2.1)0.9(1.4)米;40瓦,1.8(2.6)1.4(2.0)米;60瓦,2.3(3.3)1.6(2.3)米;100瓦, 2.9(4.2)2.1(3.0)米,括号内数字为加上灯罩时灯离鸡的垂直高度或直线距离;灯和灯之间的距离应为灯离鸡距离的1.5倍,灯离墙的水平距离应为灯间距的1/2;各个灯的安装位置应交错排列,均匀分布,这样安装完成后,该鸡舍内的光照强度就相当于510勒克斯。

  如果是日光灯,灯与鸡的距离和同功率的白炽灯相同时,光照强度要比白炽灯大45倍,所以,要使光照强度相同,就要安装功率较小的日光灯。

那么,一栋鸡舍内应安装多少只同一功率的白炽灯泡呢?可以根据上述规定的灯间距和灯与墙的距离来排列安装,安装多少只就是多少只;也可根据鸡舍的有效面积和1只灯泡的功率大小计算出所需灯泡数,再排列安装。一般平养鸡舍按每平方米约需2.7瓦计;多层笼养鸡舍,因受鸡笼、笼架、食槽、水槽等影响,一般每平方米3.33.5瓦,全舍所需的总瓦数除1只灯泡的功率就是应安装灯泡的总只数。但如果是日光灯呢?因为它的发光效率一般是白炽灯的5倍,所以,平养鸡舍每平方米需安装日光灯的功率数为2.71/50.5瓦;多层笼养鸡舍每平方米0.60.7瓦。

  在多层笼养鸡舍,灯的安装位置最好应在鸡笼的上方,两排鸡笼的中间也行,但灯离鸡的距离应能保证顶层的或中间一层的光照强度为10勒克斯,那么,底层的就能达到5勒克斯,各层都能得到适宜的光照度。为了省电,保持适宜的光照强度,最好应设置灯罩,并经常要保持灯泡、灯管、灯罩光亮清洁。光照设备要固定安装,以防刮风时来回摆动,惊扰鸡只。

  ()鸡舍光照设备的使用。开放式、半开放式鸡舍,当地白天的自然光照时间充足时,无须人工光照。当地白天的自然光照时间不足时,夜晚用人工光照补充。可采用天黑后补充、天亮前补充、天黑后天亮前两次补充这3种方式。产蛋鸡可采用天黑后天亮前两次补充光照的方法,具体做法是:每天早上5点开灯至天亮关,每天天一黑就开灯至晚上9时关,每天保持光照16小时,开关灯时间不变,容易掌握。但比较好的方式是天亮前补充光照,它符合鸡的生理特点,还能使鸡每天的产蛋时间提前,缺点是要随着白天自然光照时数的变化及时调整开关灯时间,操作较麻烦,饲养人员也要早起,比较辛苦。

各阶段鸡所需要的光照时间是不同的。雏鸡:13日龄,每天光照2324小时;414日龄,每天光照1619小时;15日龄后7周龄前逐渐减少到每天光照89小时。

  育成鸡:717周龄,每天光照89小时;18周龄,每天光照910小时;19周龄,每天光照1011小时;从20周龄起,每周增加0.5小时,直到鸡群产蛋正常、每日光照16小时为止。

  产蛋鸡每天光照稳定在16小时,最高不可超过17小时。切忌任意缩短光照时间。停电、无电源地区可采用风灯、气灯等进行光照。光照方式确定后不可随意改变,要严格按照光照时间及时开灯关灯,否则,会影响产蛋。

  肉用仔鸡的光照目的是延长采食时间,促进生长。光照方法一般有2种:一种是持续光照法,05日龄,每天光照24小时,5日龄后每天光照23小时,黑暗1 小时,使鸡习惯黑暗环境,防止因停电而受惊;另一种是间断光照法,05日龄,每天光照24小时,5日龄后,每天光照1小时,黑暗3小时,或光照2小时,黑暗3小时交替进行。此法省电、鸡增重快、饲料转化率高、效果很好。

控制肉鸡疾病的几个关键时期

l.饲养前期(010日龄)

  主要控制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死亡率一般在2%-3%左右,约占全期死亡总数的30%。

  1l 主要原因种鸡带菌,垂直传播;孵化厅条件差,消毒不彻底;育雏条件差,温度忽高忽低,尤其用煤炉取暖,粉尘大,通风不良等。

  12 处理办法

  12l 从正规的、条件好的孵化场进雏。

  1.22 改善育雏条件,改用暖风炉取暖,减少粉尘,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切记温度忽高忽低,以防感冒。

  1.2.3

  用药要及时,选药要恰当。同时,喂一些扶壮的营养添加剂,如葡萄糖、电解多维、育雏宝等,以提高雏鸡抗病力,一般用药35天即可大大降低死亡率。

  2.饲养中期(2040日龄)

  主要控制球虫病(地面平养)、支原体和大肠杆菌,同时密切注意法氏囊炎。死亡率一般在3%左右,约占全期死亡总数的35%。

  21 主要原因

  鸡舍型料潮湿,特别在寒冷的冬季和阴雨季节;饲养密度大,免疫、分群等应激因素,对鸡群惊扰频繁;不注重环境消毒,抗菌素使用不合理等。

  22 处理办法

  22l 改善鸡会条件,加大通风量(以保证温度为前提),控制温度,保持垫料干燥,经常对环境、鸡群消毒。

  222 免疫、分群前给一些抗应激、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并尽量安排在夜间进行,”以减少应激。

  23 用药预防

  2.3l 预防球虫应选择几种作用方式不同的药物交替作用,注意耐药性及药物残留,有条件的采用网上平养,使鸡与粪便分离,减少感染机会。

  2.3.2 对大肠杆菌用药,要选择高敏药物,剂量要走,疗程足够。切记试探性用药,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期,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3.3

  由于新城疫、支气管炎活苗对呼吸道影响较大,所以免疫后应马上用一次防呼吸道、支原体的药物。法氏囊活苗时肠道有影响,易诱发大肠杆菌,因此免疫后要用一次修复肠道的药物。

  2.34 如果有法氏囊炎发生,应及时用药物治疗,早期可肌注高免卵黄抗体。一定要控制住,否则后期非典型新城疫发生的机率很大。

  3.饲养后期( 45日龄/出栏)

  主要控制大肠杆菌、非典型新城疫及其混合感染。死亡率一般占 34%左右,约占全期死亡总数的35%。

  3l 主要原因

  鸡舍环境恶化;中期大肠杆菌、呼吸道病没有控制住;特别是中期发生法氏囊炎的鸡群,由于免疫器官被抑制很易诱发非典型新城疫,而临床多表现为大肠杆菌的病变,忽视了新城疫的治疗造成大量死亡。

  3.2 处理办法

  32.1 改善鸡舍环境,增加通风量,勤消毒。用23种消毒药交替使用。注意免疫前后2天不能搞环境消毒。

  3.2.2 作好前中期的新城疫免疫工作,程序合理。方法得当,免疫确实。

  32.3 预防用药,此时用药要把抗菌素与抗病毒药联合使用。切记顾此失彼,并注意停药期。

  32.4 喂益生素,调整消化道内环境,恢复菌群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

肉鸡呼吸道病的发病原因与预防对策

主要症状:鸡甩鼻,打喷嚏,咳嗽,呼噜,喘鸣,眼结膜潮红,流眼泪,流鼻液,呼吸困难,采食量下降。病情不同持续时间不同。发病率和死亡率随鸡群体况的不同而不同。

  剖检变化:鼻腔,眶下窦中蓄积渗出物造成眼睑肿胀,结膜炎,鼻腔有黏液,气管环出血,气管内有浑浊的血性渗出物;气囊混浊,严重的气囊壁呈黄色干酪物膜。

 1.鸡呼吸系统结构的特殊性

  禽类所特有的气囊结构,使鸡的呼吸系统可以说是从鼻到肺、至腹腔脏器、至骨骼及相关组织的"开放"系统。这样的结构易于发生呼吸道感染,并且呼吸系统的感染很容易扩散至鸡腹腔脏器甚至全身。

  商品鸡支原体没有达到净化,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病就易发生。雏鸡白痢性肺炎,造成鸡咳嗽,甩鼻发生较多。大肠杆菌引起的气囊炎是肉鸡呼吸道病发生的主要原因。NDIBIBD也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另外,有支原体、大肠杆菌,与NDIBIBD混发引起的呼吸道病,会引起严重的气囊炎和气管阻塞,使鸡窒息死亡。

  在做nd免疫时,养殖户基本使用lasota苗,在做ib免疫是使用H120。这两种毒株都是嗜呼吸道型,活的毒株在鸡体内(气管黏膜)复制,引起气管黏膜细胞脱落,出现"可逆性"的呼吸道反应,健康鸡出现后3-5天自然恢复。但是商品肉鸡接种NDIB后,与自身支原体,大肠杆菌混合感染,会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这也是肉鸡常发的呼吸道病的原因之一。

  在做ibd免疫后,会使鸡的抗体应答产生负面影响,降低了对NDIB、支原体等的抵抗力。尤其是使用中等偏强的ibd苗后,对nd抗体产生的干扰作用很大。有的养殖户长期使用中等偏强的IBD苗,致使呼吸道疾病长期得不到控制。不当的疫苗接种方法如很小微粒的喷雾免疫和气溶胶免疫都可使疫苗反应加重。

  鸡舍温度不稳定是各种疾病发生的最关键因素;鸡舍通风不良,氨气和硫化氢浓度高等因素均会损伤上呼吸道系统结构的完整性,进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舍内湿度小空气干燥,空气中的尘埃过多也是造成呼吸道病的诱发因素。

  5.商品肉鸡生长周期短,代谢旺盛,生长快,抗病力差,这是肉鸡呼吸道病相对于蛋鸡发病严重的原因之一。

  采用合理的饲养密度,1-230-34/平方米;3-515-20/平方米;6-出栏8-10/平方米。保证鸡舍良好的通风,控制鸡舍内有害气体的含量,氨气的浓度1-3周应低于10ppm4-出栏应低于20ppm,硫化氢不能超过10ppm。保持鸡舍内适宜的湿度,根据不同的阶段适时调整,第175%2-460-70%5-出栏55-60%

  加强饲养管理工作,给鸡群供给足够的营养物质,做好日常的消毒卫生工作,保持鸡场、鸡舍的环境卫生。对于病死鸡只要深埋或彻底销毁,杜绝传染源,给予鸡群良好的生存环境。鸡场应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和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制度。

  在7日龄做ND/IB二联苗免疫时,做好对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病的预防,疫苗免疫之后,连用泰乐菌素或林可霉素3-4天,可以有效地防治支原体阳性鸡群免疫后引发的呼吸道病。另外,在7日龄做ND活苗的同时,给鸡做ND的灭活苗免疫,可以大大降低后期饲养中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生。

  有的养殖户在32日龄做ND的最后免疫,选择的苗不对,也是鸡后期发生呼吸道病的原因之一。如果当地不是IBD的高发区,在14日龄做IBD免疫时就没有必要用中等偏强的苗做免疫,选择对法氏囊影响小的弱毒苗免疫,有利于ND抗体水平的稳定,减少呼吸道病的发生。

禽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疫苗因素

  1. 疫苗的质量。疫苗质量不合标准。一种优质的疫苗,须有良好的运输、保存条件和正确的使用方法,才能产生良好的预防效果。

  2.疫苗间干扰作用。将2种或2种以上无交叉反应的抗原同时接种时,机体对其中一种抗原的抗体应答显著降低,从而影响这些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

  二、免疫程序不合理

  由于技术和设备的原因,不能搞免疫监测。专业户只能按经验制定免疫程序。受母源抗体等因素的影响,就可能造成免疫效果不佳甚至免疫失败。

  三、母源抗体的干扰

  由于种鸡个体免疫应答差异以及不同批次雏鸡群不一定来自同一种鸡群等原因,造成雏鸡母源抗体水平参差不齐。

  四、家禽的免疫活性不足

  免疫活性即家禽接种疫苗或抗原后产生免疫力的能力。许多先天或后天因素影响家禽的免疫活性。免疫系统的先天缺陷包括脾脏、法氏囊和胸腺发育不全,TB淋巴细胞和 或 巨噬细胞缺乏。后天因素与营养环境和发病条件有关。营养不良特别是缺乏蛋白质会降低家禽的免疫能力。一些疾病如法氏囊病和马立克氏病也使家禽的免疫活性下降。

  五、 应激因素

  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的调节,在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拥挤、饲料突然改变、运输、转群等应激因素的影响下,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显著损伤T淋巴细胞,对巨噬细胞也有抑制作用,增加IgG的分解代谢。所以,当家禽应激反应敏感期时接种疫苗,就会减弱家禽的免疫能力。

  六、滥用药物

  许多药物 如痢特灵、氯霉素、卡那霉素等 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能影响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

  对

  一、正确选择和使用疫苗

  选择国家定点生产厂家生产的优质疫苗,到经兽医部门批准经营生物制品的专营商店购买。疫苗种类多,选用时应考虑当地疫情、毒株特点。

  二、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根据本地区或本场疫病流行情况和规律、鸡群的病史、品种、日龄、母源抗体水平和饲养管理条件以及疫苗的种类、性质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免疫程序,并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三、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全面贯彻综合防治措施,不断提高防疫人员预防操作技能,严格防疫操作规程。

  四、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和各种疾病发生,合理选用免疫促进剂。

  在免疫前后24小时内应尽量减少鸡的应激,在免疫的前后2天最好不使用消毒药、抗生素、抗球虫药、抗病毒药。合理选用左旋咪唑、卡介苗、干扰素等免疫促进剂,增强免疫效果禽免疫失败.来源:

肉鸡日粮配制的基本原理

  (1)能量与蛋白质的平衡

  肉鸡进行生命活动,必须有一定的基本能量。能量以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质为来源。但是,蛋白质不仅是构成体细胞的基础物质,而且是构成各种功能酶和激素的原料。所以,仅把蛋白质作为能源使用,是极大的浪费。

  肉鸡摄取饲料主要是为了满足必要的能量。当能量得到满足时采食即停止。如果日粮中能量不足,则要分解蛋白质来满足对能量的需要,而造成蛋白质的浪费。但能量过高时,鸡采食量减少,又会造成蛋白质不足,影响生长。因此,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必需营养物质的含量,应与饲料中能量的比例适当,才能达到耗料少、增重快、产蛋多的目的。

  鸡的采食量除与饲料中代谢能有关外,舍内温度对能量需要的影响很大。在适温下变动最小,但在低温下能量需要明显增加,必须引起注意。

  (2)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平衡

  动物体细胞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鸡体蛋白是由饲料蛋白转化而来的。所以,能否经济而有效地利用饲料蛋白质是养鸡成本高低的关键。

  蛋白质是一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在体内经水解形成多种氨基酸。因此,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所谓饲料蛋白质的品质好,是指日粮中蛋白质含有鸡所需要的各种氨基酸,而且比例适当;品质差,则表明蛋白质中所含氨基酸不全面或比例不当。因此,蛋白质的生物价并不决定于蛋白质的含量多少,而决定于它的利用率高低。只有各种必需氨基酸平衡,才能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氨基酸种类很多,但构成蛋白质的约20多种,其中有半数鸡体内无法合成或合成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这样的氨基酸称必需氨基酸。如果必需氨基酸摄取量不足,就难以发挥鸡的生产能力。

  据试验,在含15%粗蛋白的日粮中添加蛋氨酸增重效果极显著(P<0.01),添加赖氨酸对鸡虽有促进生长作用,但不显著(P>0.05)。很多试验表明,通常饲料配合中,蛋氨酸或蛋氨酸加胱氨酸(在体内有协同作用)为第一限制性必需氨基酸,其次为赖氨酸与色氨酸。所以,在配制日粮时应尽量满足上述3-4种氨基酸。

  两种以上蛋白质混合使用,比各自单独饲喂的营养效果要好。这是由于天然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不平衡。几种饲料配合使用,可以取长补短达到平衡,提高利用率。

  (3)钙磷需要量及比例

  钙与磷都是骨的主要成分,鸡体内矿物质总量的65%-70%是钙和磷的化合物。骨骼中的钙占全身总量的99%,其余1%存在于血液、淋巴液及其他组织中。钙对蛋壳的形成、血液的凝固以及与钠、钾一起保持心脏、肌肉、神经的正常机能与体内酸碱平衡等都起很重要的作用。骨中磷占全身磷的80%,在鸡体无脂物中占0.8%,大部分呈有机状态,与各种代谢有关。它是核酸、高能磷酸、磷蛋白、磷脂、磷酸肌酐、磷酸己糖的成分。血液中也含部分磷。

  配制日粮时,除应注意满足钙、磷的需要外,还要按饲养标准注意钙磷的适当比例。因为磷的吸收与钙在饲料中的存在量关系很大,如果日粮中钙磷比例不适当,或者呈结合状态,不易溶解,就会使吸收量降低而发生缺乏症。钙含量过多,既对雏鸡生长有害,也影响磷、镁、锰、锌等元素的吸收。

  一般情况下钙磷比例,肉鸡以1.1-1.5:1为宜,产蛋鸡以5-6:1为好。

  鸡对植酸磷的利用率较低,雏鸡约30%,产肉鸡约50%;而无机磷可100%利用。因此,日粮中必须补充一部分无机磷,在日粮中缺少鱼粉时尤应特别注意。

  (4)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大部分微量元素是激素和酶的成分,与维生素同样是物质与能量代谢过程中的活性物质,对调节体内物理化学反应和渗透压,保持体液酸碱平衡及机体代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鸡与家畜相比,消化道内微生物少,大多数维生素体内不能合成;有的虽能合成,但不能满足需要,必须从饲料中摄取。标准中所列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数字是需要量,在应用时应根据鸡群生态、环境、饲养条件以及疾病等情况酌情增加安全裕量。可把标准中所列维生素数值作为添加量,把饲料中的含量作为安全裕量。对于微量元素,应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和饲料来源酌定,但微量元素添加量不能超过标准,否则会引起中毒。

  (5)粗纤维含量限度

  鸡体温高、生长快、物质代谢旺盛,因此,比其他动物需要更高的营养水平。还由于鸡没有牙齿,完全靠肌胃中的砂石来磨碎食物,又由于肠道短(食物通过的时间亦短),而且盲肠对饲料的消化作用不大,所以鸡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较低。若纤维过多,营养水平与鸡的生理特点便不相适应,影响其他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造成饲料浪费。但纤维过少时肠蠕动不充分,鸡没有饱食感,易发生恶食癖等。鸡日粮中粗纤维含量应在2.5%-5%为宜。

  (6)动物性饲料与植物性饲料的平衡

  配制家禽日粮时,要注意动物性饲料与植物性饲料的搭配,以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常用的动物性饲料有鱼粉、虾糠、血粉、蚕蛹等,也可用鲜鱼、虾、蚌肉、蚯蚓等代替。动物性饲料的作用主要是平衡必需氨基酸,改变饲料中脂肪酸组成,影响饲料代谢能值和维生素的平衡以及对肠道内细菌群繁殖发生影响,而且含有所谓未知生长因子。配制日粮时,鱼粉含2%-5%即可,最多不超过7%,其他动物性饲料也以不超过10%为宜。

  (7)日粮中的其他营养物质

  水占鸡体的60%-70%,对消化、吸收、代谢、调节体温等均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要供给清洁适量的饮水。鸡的饮水量受气温、湿度、体重、产蛋率、饲料成分及限喂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食盐能提供鸡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钠离子和氯离子。配制日粮时,应把鱼粉含盐量考虑进去,以防食盐过量,造成中毒。

防控鸡慢性呼吸道病的关键措施

鸡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鸡败血霉形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上呼吸道及邻近窦黏膜的炎症,常蔓延至气囊、气管等部位。表现为咳嗽,流鼻液,气喘和各种呼吸杂音。本病发展缓慢,病程长,死亡率可达20%~30%,对养鸡业危害较大。

  加强检疫 做好种鸡的检疫和净化是预防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关键。如果种鸡群存在霉形体病,则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使1日龄~3日龄的雏鸡发生慢性呼吸道病。为此,必须从培养无霉形体的健康种鸡群着手,采用多次检疫和投药的方法来清除。首先用全血平板凝集试验检出阳性鸡(抽检率为5%~10%),并投1~2个疗程的抗菌素,再抽检部分鸡,如无阳性反应鸡出现时,即可用其蛋进行孵化。如有阳性鸡出现,可根据阳性鸡出现的情况再进行投药,复检后剔除阳性反应鸡。以后每月投药一次,以防漏检的带菌鸡病原体重新活动,以及由外部接触感染。

  带鸡消毒 鸡败血霉形体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一般的消毒剂均可将其杀死。平常可用0.25%的过氧乙酸,每周带鸡喷雾1~2次。

  孵前浸蛋 雏鸡孵化前将温热的37.8℃的种蛋,浸入冷的每千克400毫克~1000毫克的泰乐菌素或红霉素溶液内15分钟~30分钟。

  加热孵化 孵化器温度稳定在45℃,将种蛋放入孵化器内加热14小时,晾蛋1小时,当温度降低到37.8℃转入常规孵化。由于加热能破坏胚胎,应及时加大湿度和通风。

  投喂药物 对孵化的雏鸡,预防性投喂50毫克/千克的环丙沙星,或50毫克/千克的强力霉素饮水,或100毫克/千克的红霉素饮水,连用5~7天。

  饲养管理 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鸡舍空闲20~30天。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环境卫生,避免饲养密度过大,寒冷潮湿,氨气刺激等不良条件,消除发病诱因。保证饲料中有足够的维生素,鸡舍要通风良好,减少鸡舍环境中有害气体的含量,冬天气候寒冷时要注意防寒保温。在育雏期间防止其他疫病侵入造成混合感染,接种疫苗时避免气雾免疫,以防刺激呼吸道;用疫苗免疫前后,可在水中加入维生素、电解质添加剂,以缓解应激反应。

  发病防治 ①经常检查鸡群情况,若鸡群中有少数鸡发病,而没有传播流行的趋势时,应采取对病鸡单独治疗,可选用链霉素、强力霉素、卡那霉素等。②鸡群发病后,如果引起发病的诱因不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和改善,而且又有蔓延趋势,在选择上述药物后也可选用红霉素等药物。③尽量减少应激,一旦出现应激应及时给予适当药物和维生素,以改善鸡体抵抗力。④治疗时适当与其他抗生素类药物联合使用,效果更好,有时中草药辅助治疗也有一定效果。⑤对病死鸡及时剖检和进行初步诊断,并立即对鸡群进行治疗,以免造成疫情扩散和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失败。对病死鸡要妥善处理,进行深埋或焚烧。

肉鸡生产过程中的保健方案

肉鸡生产周期短,疾病对生长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如何加强肉鸡保健,控制疫病的发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细菌性疾病可用抗菌药物防治,而病毒病只有依靠免疫接种来预防。所以,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合理进行药物搭配,才能保证鸡群的健康,从而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一、14

保健目的主要在于预防鸡白痢、脐炎、大肠杆菌、支原体等疾病,同时阻断病原体在雏鸡群内传播。推荐用禽立清+呼肠舒(菌消清)+维多利+5%葡萄糖。具体用法是:

1、用药:1日龄雏鸡刚运到鸡场后稍作休息后开始饮水(25),并在饮水中加入禽立清(禽立清用量为每1000只雏鸡1/4/)+维多利(营养全面、配方合理、氨基酸平衡,用后可明显提高雏鸡免疫力和成活率,还可减少糊肛现象)+5%葡萄糖(消除雏鸡因长途运输引起的疲劳并能尽快恢复体力);舍内温度保持3335,相对湿度保持65%70%4060瓦灯泡24小时光照。

2日龄(出壳24小时后)开食(98%以上雏鸡充分喝上水,并有觅食行为即可开食)。第一周可用开食盘,最好用湿拌料,以便于雏鸡卵黄的尽快吸收。料中加呼肠舒(菌消清)可有效预防雏鸡呼吸道病、支原体、大肠杆菌病,水中加禽立清+维多利。

3日龄同2日龄,在保温的前提下,可适当进行通风换气。但不要通风过大,以舍内无明显风速为当。

2、接种:预防马立克氏病、传支。1日龄马立克氏病疫苗皮下注射,4日龄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饮水,或用肾型传支苗电眼滴鼻。免疫当天可在饮水中加入维多利+益畜饮,提高机体免疫力,修复损伤的免疫器官,有助于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

二、57

本时段保健目的主要是预防新城疫、传支。建议用ND+H120活苗电眼、滴鼻,每只鸡1羽份;新城疫复合油苗颈部皮下注射0.3毫升/只。免疫当天可在饮水中加入维多利,更好的提高机体免疫力。

三、810

防止因接种疫苗所引起的应激性呼吸道病。建议氟妙灵连用3天,支泰灵连用3天。

四、1114

11012天第一次预防球虫,同时预防坏死性肠炎。建议用迪灭球+菌消清,或绿必达。如果采用地上平养,一般隔57天需要预防一次球虫,最好选23种抗球虫药物交替使用。另外还可以用卫康等消毒药进行带鸡消毒,对球虫卵囊也有很好的杀灭作用。

21214天预防法氏囊病。由于近年来法氏囊病毒的变异株越来越多,最好选用保护力高的多价苗,1羽份/只滴口。如果采取饮水免疫,必须在水中加入3/千克水的脱脂奶粉,以保护疫苗。接种疫苗前后各2天,饮水中加维多利。

五、1518

1、预防因接种疫苗所引起的应激性呼吸道疾病。可用呼诺玢口服液连用2天,或用呼诺玢可湿性粉、呼肠欣等。

2、育雏前期。每周带鸡消毒12次,不但可以净化空气,而且可以加湿,减少病原微生物含量。所使用的消毒药要广谱、高效、低毒,推荐使用卫康、农福、百毒杀、特灭杀等。

六、1921

1、预防法氏囊病。在法氏囊高发区,进行法氏囊病的重复免疫。方法同1214天。

2、新城疫。如果第7天没有打新城疫、传支二联油苗的鸡,此期可进行新城疫Ⅳ系或clone30苗注射。

七、2224

预防接种疫苗引起的呼吸道病,同时预防大肠杆菌病、支原体病等。推荐使用呼诺玢口服液+禽普安(多西环素)连用3天。蒽诺沙星+菌消清连用3天。泰舒平拌料连用3天。呼肠欣连用3天。

八、2834

12830天 预防新城疫。用新城疫Ⅳ系或clone3034倍饮水。接种当天饮水中加入维多利防止接种应激。

23234天 保肝健肾。预防各种病毒性传染病如NDAIIB以及大肠杆菌、支原体的发生。因前期用药多,会对肝肾造成一定损害,因此后期应添加一些保肝健肾的药物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到了后期,特别是5周前后,病毒性疾病容易暴发并呈现混合感染态势,要加强对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推荐使用克毒宁或喉立舒连用3天;呼诺玢口服液+慢呼清+病毒唑;欣气康;肾肿消拌料35天。

AA+肉种鸡高峰料量的添加模式

加料目的 从产蛋开始到产蛋高峰这段时间内,通过给肉种鸡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和营养均衡的饲料,控制好种母鸡的体重,保障其身体健康,体格健壮,体况良好,并使之顺利地达到一个理想的产蛋高峰,生产尽可能多的合格种蛋。

加料原则 种母鸡的体重始终保持在标准之内,喂料量应少量多次,每天添加料量的增加必须先于产蛋率的增长,即母鸡需要增料在前。主要原因在于许多个体母鸡的产蛋率要高于鸡群平均的产蛋率。育成期均匀度好的鸡群,产蛋率上升快,加料幅度也要快。总之料量的增加要求持续性、稳定性和营养均衡性。

一般规律 AA+对料量的变化比较敏感,要求每天加料效果最好,从光照刺激到产第一枚蛋,需要8-21天,从第一枚蛋到产蛋5%的时间大约为10-14天,从5%到产蛋高峰一般需要21天左右。

加料时间 如果鸡群变异系数小于10%,在产蛋率3-5%时添加;如鸡群变异系数大于10%,则在产蛋率10%添加。AA+产蛋高峰料应在日产蛋率达到60-65%时给予。从5%产蛋率开始每天加料,直到达到高峰,计算方法:预计本批鸡的高峰料量减去产蛋率5%的实际料量除以21天即是每天应该添加的料量。

例如 预定的高峰料量(165)-5%产蛋率时的料量(131)=34,将此料量除以21天,即得每天增加的料量为1.62 如果产蛋未达到正常水平,除非母鸡身体状况表明缺料是个问题,否则不应该加料。如果体重正常增长,额外的饲料不但不利于产蛋,反而有害于产蛋。

高峰料量的估计 理论上以每只每日顺季标准体重母鸡475大卡的能量和25粗蛋白。一般高峰料量在160-175之间,但最大料量是以饲料中的能量水平,鸡群体重及鸡舍温度为依据。若鸡舍气温在27度以上,每升高1度,则每只鸡每天能量降低5大卡;同样,温度低于20度以下,每降低一度,每只鸡每天能量增加5大卡。

高峰料量的确定 在产蛋期,种母鸡采食饲料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体能维持,生长和产蛋。母鸡每日摄入的大部分能量用于维持其机体的需要,因此,体重越大的种鸡需要的饲料量越多。研究表明:鸡群每超过标准体重100,每只鸡每天料量中应增加8-9大卡能量。在实际生产中,种鸡管理者应对育成期种母鸡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估,预测本批鸡群的高峰产蛋率水平,并据此预定本批鸡群的高峰料量。

注意事项 虽然有数学计算模式可以预测鸡只需要的能量,但是,最好最准确的结果来源于鸡群管理者的密切观察。如果所有其他因素都正确(饮水、通风、称重、温度、气流等)鸡群会通过其吃料的时间告诉你,料量是多还是少。如果未给予母鸡所需的能量,既不会得到最大的产蛋水平也不会得到适宜的蛋重。添加到高峰料前后,应实施动态管理,密切观察周增重、采食时间、产蛋率、蛋重、双黄蛋比例等参数的变化,来确定高峰料量是否适宜。

高峰料调整的经验 观察所给的高峰料能否在2-4小时吃完。如果不到2小时就吃完,很可能料量不够,正常情况下,如果4小时仍吃不完,则可能料量太多。一般颗粒料采食2-3小时,粉料采食3-4小时。加到高峰料后七天左右,应观察采食时间延长的现象,不然料量可能不足。

监测双黄蛋比例 每天都要监测双黄蛋数目和比例,产蛋高峰前,不超过3%为最好,如果太多,可能是预产期加料过快。

监测蛋重的变化 在产蛋期,每周蛋重都要增加,监测蛋重的变化可以作为加料的参考,为了准确起见,应该每天统一时间称第二遍的合格种蛋150枚,取平均值,如果蛋重不增加,说明营养不够,应加料。应坚持每周称重,直到40周。关注体重是否正常增加,若体重下降或停滞,则表示鸡只没有得到足够的营养,应适当加料;若体重增加过快,则应减慢加料速度,并在高峰过后加快减料,避免增重过快引起后期产蛋率、受精率下降过快和较高的死亡率。

试探性加刺激料:如果产蛋率连续几天不增加,可以试探性地给鸡群添加3料,密切观察产蛋是否变化,多余的饲料可随时去掉。一般不主张使用这种方法,因为短时间内额外加料刺激鸡群,然后又减去,对鸡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另外注意,如果此阶段加料过快,则出现双黄蛋比例增加,脱肛鸡增加,死淘率增加。如果此阶段加料过慢,则会抑制产蛋高峰的到来。

肉鸡养殖手册第一章 优质肉鸡生产概况与发展方向

肉鸡养殖手册第一章 优质肉鸡生产概况与发展方向

  主要介绍了优质肉鸡的概念、分类、优质鸡生产概述与发展趋势、影响优质鸡肉风味的因素。

  第一节 优质肉鸡

  说到优质肉鸡,我们首先应明白什么是家禽产品的质量。家禽产品质量的概念包括五大方面, 即卫生、成份、营养、感官和技术方面。而肉鸡的感官质量指的是色泽、风味、口感、嫩度和多汁性等方面。在我国, 肉鸡的质量通常指的是感官质量。我国的肉鸡根据其质量划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肉质最高的称为优质肉鸡。它直接来自于未经过与引进鸡种杂交的地方鸡种。

  第二类:肉质次高的称为半优鸡。它来自于地方土种鸡与引进快大型商用肉鸡鸡种的杂交种。

  第三类:肉质最差的是从西方育种机构引进的快大型白羽肉鸡。实际上, 任何来自于西方的快大型肉鸡种不论羽色均属此类。

习惯上, 我国家禽界把第一类和第二类, 即优质肉鸡和半优肉鸡都称为优质肉鸡。由于土种鸡纯种繁殖力低、生长慢, 不能适应商品生产的需要,所以, 优质肉鸡生产通常用的是通过杂交育种而育成的优质鸡种,即充分利用我国的地方鸡种作为素材, 选育出各具特色的纯系 (含合成系), 通过配合力测定, 筛选出最优杂交组合, 以两系、三系或四系杂交模式进行商品优质肉鸡生产。

更为简单地说,凡具有中国地方品种鸡(即土鸡)的特点,其风味、口感、滋味上乘,羽色、肤色各异,含地方鸡血缘为主,适合中国传统加工工艺加工或传统烹调方式,受消费市场欢迎的良种鸡,就是优质肉鸡。

值得说明的是,本书只针对优质肉鸡。在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的优质蛋鸡产业。

 

 第二节 优质肉鸡的分类

  按照生长速度,我国的优质肉鸡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快速型、中速型和优质型。优质肉鸡生产呈现多元化的格局,不同的市场对外观和品质有不同的要求。

  (一)快速型

  以长江中下游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等省市为主要市场。要求49日龄公母平均上市体重1.31.5千克,1千克以内未开啼的小公鸡最受欢迎。该市场对生长速度要求较高,对“三黄”特征要求较为次要,黄羽麻羽黑羽均可,胫色有黄有青也有黑。

(二)中速型

  以香港、澳门和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主要市场,内地市场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港、澳、粤市民偏爱接近性成熟的小母鸡,当地称之为“项鸡”。要求80100日龄上市,体重1.52.0千克,冠红而大,毛色光亮,具有典型的“三黄”外形特征。

  (三)优质型

  以广西、广东湛江地区和部分广州市场为代表,内地中高档宾馆饭店、高收入人员也有需求。要求90120日龄上市,体重1.11.5千克,冠红而大,羽色光亮,胫较细,羽色和胫色随鸡种和消费习惯而有所不同。这种类型的鸡一般未经杂交改良,以各地优良地方鸡种为主。

  第三节 优质鸡生产概述与发展趋势

  一、生产概况

我国的优质鸡产业始于30年前, 尤其是在广东省。最初, 优质鸡生产是为了满足香港和澳门市场的需要。然后, 国内市场的需要量越来越大, 刺激了优质鸡商业育种和商品生产的快速进步。目前, 全国已有20余个品牌的优质肉鸡, 主要分布于沿海一带地区, 如广东、福建、江苏和上海等省市。 在广东, 优质 (黄羽) 肉鸡的市场份额已占整个肉鸡生产的90%,鸡种来自于数家颇具规模的育种公司,每个公司的生产能力均达到年销售优质肉鸡商品鸡苗 2,000-3,000 万只。优质肉鸡的育种和生产作为新兴产业正在我国由南向北迅猛发展。

我国有地方鸡种100多个,载入《中国家禽品种志》的有27个。近二十年来,依据我国丰富地方品种资源和一些国外品种,培育了一批改良品种和配套品系。截止1997年,仅全国优质黄鸡协作攻关组培育的配套系就有十余个。进入九十年代,优质鸡一词的内涵和外延有了较大变化,优质鸡育种和生产也在全国展开,市场由原来的香港、澳门、广东向上海、江苏、广西、浙江、福建扩展,并向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甘肃、河南、河北等省、市蔓延。1994年,我国自己培育的优质鸡上市近10亿只;截止2000年底,估计年饲养量达20亿只。

  二、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我国优质肉鸡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优质鸡生产总量逐年上升,特别是与快大肉鸡上市量的比例逐年提高,大有部分取代快大肉鸡之势。

优质肉鸡种类繁多,呈十分广泛的地域分布。每一个育种与生产企业都应十分清楚自己的产品定位,明确育种目标。快速类型的特点是早期增长速度、整齐度、成活率和适应性为主;中速类型的特点是既有优质肉鸡的外观,又有性成熟早的优势,且增重速度较快,繁殖性能和抗病力较高;特优质类型虽然价值最高,但是其缺点是产蛋和其它繁殖性能较低,鸡群整齐度和抗病力较低,育种公司和养殖户应注意克服这些缺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愈来愈重视食品安全,追求优质、营养和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这已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消费时尚。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开发绿色无公害优质肉鸡生产,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养鸡生产的所有环节。

  第四节 影响优质鸡肉风味的因素

优质肉鸡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消费者提供具有优质风味的鸡肉。 鸡肉的特征风味来自于水溶性滋味化合物和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的联合作用,这些化合物是由生肉中成分之间的反应产生的。这些物质的浓度和它们之间反应的速率受许多参数影响,因此也受饲养生产或加工方法的影响,了解影响肉质风味的因素,有利于帮助养殖户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有关的研究逐渐揭示了肉味的形成机理,增强了生产者在饲养优质肉鸡过程中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鸡肉最终风味的能力。但是,值得说明的是,鸡肉的风味的形成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很多问题还在研究之中。

可能影响鸡肉风味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品种(或品系)类型、饲料等。许多研究已对生产因素对鸡肉感官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具体如下:

  () 遗传因素(品种)

不同生长速度的品种其风味的差异,且因年龄和重量不同而不同。当重量相同而年龄不同(63天和144天)时,两种生长慢的品种的胸脯和大腿肉的风味强度有明显的增加。但是,当其在相同年龄被屠宰时,风味并无明显区别,这归因于年龄的不同。

  () 年龄

随着鸡年龄的增长其风味增加。有研究者对公鸡肉和母鸡肉进行了分析,观察到在412周龄期间,风味可接受性增加。当鸡越长越大达到成熟时,鸡便经过了生理变化,这会对肌肉中的滋味和风味前体物质有影响。

  ()性别

性别对风味的影响与年龄有关,当公鸡达到性成熟时,产生的风味较强。

  ()饲料

一些饲料对风味有降低作用,含有高不饱和油脂特别是鱼油的饲料会引起鸡肉鱼腥腐坏味。饲料对肠道菌群的改善可以影响鸡肉风味。最新的研究表明了与正常喂养的鸡相比,每天用全麦和新鲜绿色蔬菜喂养的鸡其肠道中大肠杆菌和粪链球菌以及其它菌类的菌数较高;如此得到的鸡肉风味较之正常喂养的鸡更丰富、肉味更浓、更具烧烤味。此外,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性,能抑制由脂肪氧化引起的不良风味。

肉鸡养殖手册第六章 优质肉种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主要介绍了产蛋期的饲养方式、产蛋期饲养管理、优质肉种鸡种用性能评价方法

第一节 产蛋期的饲养方式

一、笼养

肉种鸡笼养方式有大方笼饲养和单笼饲养两种,笼具均有生产厂家定型产品。方笼饲养时每笼饲养母鸡18只鸡,公鸡2只,公、母比例为19,采用自然交配方式配种;单笼饲养时每个单笼饲养23个母鸡,公鸡单独个体笼饲养,采用人工授精方式配种,公、母比例为14555

笼养方式采用料槽和乳头饮水器进行喂料、饮水。

二、平养

在饲养肉用种鸡时,平养方式是生产中采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平养方式中,“条板垫料”平养方式效果最为理想。

“条板垫料”鸡舍地面每只鸡所需面积为0.16平方米,即每平方米可养种鸡5.4只鸡,每只鸡所需料槽的槽位为810厘米,料槽的高度应为其底部与鸡背等高。饮水器有乳头式、自动水杯式和水盘式等多种。一般水盘式每个可满足5060只鸡的饮水需要,乳头式每个可满足1015只鸡的饮水需要。以上数字是一般的推荐量,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如温度、湿度、鸡体重等因素进行调整。

平养方式均采用自然交配进行配种,公,母比例为19

第二节 产蛋期饲养管理

一、产蛋期饲养

(一)产蛋期饲料与育成期饲料的差异

产蛋期与育成期除了管理措施上有不同之处外,对饲料的要求也不一样,优质肉鸡种鸡育成期一般指621周龄阶段,21周龄之后进入产蛋期。产蛋期、育成期饲料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饲料原料、饲料配方和饲料中所含营养物质浓度上。育成料使用低蛋白质配方,一般蛋白质含量为15%,同时为了降低成本可少量使用菜籽饼等低成本原料,但一般不宜超过总量的5%;产蛋料使用高蛋白质含量配方,根据产蛋率的高低,蛋白质含量为16%18%,并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采用鱼料、豆饼等优质蛋白饲料原料,另一主要不同处即钙、磷用量和比例不同,育成期饲料钙含量为1.5%1.2%,磷0.71%左右,钙、磷比例一般为21;产蛋期饲料钙含量高达3.5%,磷0.71%,钙、磷比例为51

1719周龄为母鸡性成熟的关键时期,必须由育成饲料换成初产蛋饲料。产蛋饲料中应按标准增加蛋白质和钙的含量,增加蛋白质满足性成熟期和初产前对蛋白质的需要,增加钙使母鸡体内贮存一定量的钙以供开产时对钙的需要。由育成料换成产蛋料时应注意应有1周以上的过渡时期,即在过渡期内用1/2的育成料和1/2的产蛋饲料混合饲喂,生产中那种产蛋到一定量时再换成产蛋饲料的作法是错误的,因产蛋前没有钙的贮存无法满足开产时钙的需要量,会导致产软壳蛋和减少产蛋量、推迟产蛋高峰的到来,开产前换成产蛋料虽然饲料成本会有所增加,但多产的蛋足以收回成本,且对产蛋高峰的出现很有帮助。当然开产前钙的补充也不能过份,因鸡体内钙的贮存有限,钙供应过多会因降低钙的利用效率而造成浪费,同时钙供应量过多对食欲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根据产蛋率的高低及时调整饲料配方

在鸡育雏、育成、产蛋的任何时期,各个生产环节管理都是不可忽视的。产蛋期的管理措施跟不上,则育成、育雏期的精细管理都会前功尽弃。虽然饲料、光照、饮水、体重控制等问题是整个生产周期都需注意的管理问题,但在产蛋期的管理中根据产蛋率的高低进行饲料配方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这一问题解决好了就能达到降低饲料成本,充分发挥优质肉种鸡产蛋潜力的目的。

优质肉种鸡的产蛋率变化模式同其它种鸡是一样的,从开产到高峰再逐渐下降。优质肉种鸡的产蛋率一般是2224周龄达5%,然后迅速上升,在2627周龄产蛋率达50%30周龄左右产蛋率便可达85%左右的高峰,之后便逐步下降,一般每周下降1%左右,到72周龄降至50%左右。

产蛋率不同,鸡所需饲料的营养物质浓度和数量便不一样。应根据产蛋率情况对饲料配方进行不同的调整。尤其是蛋白质和钙的含量应有不同的指标要求。产蛋率在80%以上时,蛋白质含量为18%,钙3.5%;产蛋率在65%85%之间时,蛋白质含量为17%,钙3.25%;产蛋率小于65%时,蛋白质含量为15.5%,钙3%。这样即能得到高产蛋率,充分发挥鸡的生产潜能又不浪费饲料,控制成本在最低限。但应注意生产中容易犯的错误是降低营养水平过快,应该是当产蛋高峰过后,产蛋量开始缓慢下降时,维持原来的营养水平12周,让鸡恢复疲劳。然后再适当降代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如果天气炎热。采食量下降,此时钙的水平不宜降低过快,以便保持蛋壳质量。

(三)喂料

喂料可自动化操作也可人工操作。大型鸡场可采用自动化操作,中、小型鸡场可采用人工操作。喂料过程中,一日喂34次,炎热季节早晚各加喂1次。一次加入料槽中的饲料不能超过料槽深度的1/3,否则会浪费较多饲料。

二、产蛋期管理要点

(一)转群

可根据生产实际和设备周转情况,育成鸡可在1419周龄的任何时间转入种鸡舍,但在1718周龄转群较为合适。转群过早,因鸡体较小,鸡笼缝隙过大,会发生跑鸡现象,管理上会比较麻烦。转群过晚,由于鸡临近开产或已经开产,转群时的强应激会推迟产蛋率的上升,推迟产蛋高峰的来临。

转群是一项很繁重的突击性工作,事先应作好妥善安排,并按生产流程和周转计划进行。笼养育成鸡可在白天进行转群,平养育成鸡晚上抓鸡方便应在晚上进行。转群前产蛋舍的笼具、饮水器等每件物品应经过认真的检查、维修与消毒。转群前几天饲料中可加一些抗生素或抗应激的多种维生素等。转群时应选择适宜的天气,尤其是夏季应在凉爽的晚上进行。转群过程中应有专人抓鸡,手提鸡脚轻拿轻放,防止造成骨折或弄伤鸡体,同时应仔细观察,对病、弱、残的鸡进行淘汰。

(二)温度

鸡舍内最适宜的温度是1823,最低不应低于7,最高不超过30。相对湿度保持在60%75%之间。如超过此温度范围则会严重影响采食和产蛋量,当环境温度达27时,每上升1,鸡的采食量会下降1.2%。为了保持最佳湿度,平时应注意增加通风,改善舍内空气环境,但当舍内温度低于18时应以保温为主,减少通风,舍内温度高于27时则以降温为主,可加大通风量。

(三)饮水

鸡机体内大部分组成物质是水,水对于鸡与饲料对于鸡是同等的重要,必不可少。产蛋鸡在舍温21时的饮水量通常是采食量的2倍,随着气温的升高或降低,饮水量会有所改变,增加或减少的幅度跟气温呈强正相关。炎热的夏季,饮水量可达饲喂量的4倍以上,笼养种鸡比平养种鸡饮水量要多。但鸡饮水量往往超过实际的需要量,这通常会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造成粪便变稀、变湿,使粪便清除工作难度加大,更使空气湿度增加,空气质量变差,鸡舍内有害的刺激性气体增加。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限制饮水,但产蛋高峰期和炎热的夏季限制饮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饮用水应清洁、卫生。可用自来水,井水或泉水。水温以1318为宜,冬天不能低于10,夏天不能高于27。如限制饮水,一天可饮水4次,每次饮用时间可根据气温高低在1530分钟之间,应注意养鸡密度,保证每只鸡都能同时饮到水。

饮水设备有水槽和自动饮水器,有条件的鸡场最好采用乳头式自动饮水器,其优点是清洁、卫生,同时免去了清洗和消毒水槽的麻烦。如用水槽则冬天必须21次,夏季每天1次清洗水槽,每周对水槽进行消毒1次。

应随时保证有充足的干净饮用水供鸡饮用,应经常检查水箱,不能缺水,尤其是炎热的夏季更应注意,虽然有时供水充足会使鸡粪变稀,但缺水造成的危害性会更严重。每次饮水免疫后不要忘了及时打开供水系统。

平时应观察和记录每天的饮水量。突然增加或陡然减少都是不正常的,这种情况往往预示着鸡体健康问题或饲料问题,应提前诊断和仔细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少生产中的产蛋损失。

(四)光照

光照分为工人光照和自然光照。光照对成年种鸡产蛋的作用是直接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神经、体液的调节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并控制开产日龄和产蛋量;二是对整个鸡体的所有机能的内因性调节,通过明暗光周期调控排卵和产蛋时间,自然光照还有杀菌和消毒作用。光线对鸡的的影响有两个因素:光本身的强度和波长(波长决定光线颜色);光照时间和长短及其变化。人工光照和自然光照对鸡本身的作用是一致的。

生产中应根据不同的种鸡喂养季节采取不同的光照方案,不同的光照方案具体实施措施各不相同,但所有方案都应遵守这样的原则:产蛋期每日光照强度和长度决不可减弱和缩短。换句话说,在产蛋期(2122周龄起)每天光照时间应保持逐渐增加,到一定水平时再固定不变,切勿减少,但每天光照时间最长不超过16.517小时,否则对产蛋无益,且浪费电力和饲料。

密闭式鸡舍中,全部采用人工光照,根据光照制定原则制定光照程序控制光照较为容易,但我国密闭式鸡舍较少,尤其是农村条件下更多的是开放式鸡舍,光照时间控制较为复杂。

产蛋期的的光照管理必须与育成期的光照程序紧密结合,育成期光照转变为产蛋期光照方式的正确与否,对其产蛋高峰的出现与持续时间以及全程产蛋量的多少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一般优质肉种鸡2122周龄产蛋率达2%5%时改为产蛋期光照方式,即在育成期的基础上每周增加光照30分钟,直到每天光照16.5小时或17小时时维持不变。

在执行光照程序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转群之前应制订出完善的光照程序,并按照光照程序严格执行,除非发现缺陷,否则不能随意变动,以求达到预期效果;灯泡应安装在工作通道中间,高为2.02.2,并遵守11.5的规定,即灯泡之间的距离应是灯泡至鸡身处之间距离的1.5倍,大约每3安一个灯泡,灯泡亮度为40瓦即可。如鸡舍内安装了两排以上的灯泡,则每排灯泡必须相互交叉排列,以使地面光线分布比较均匀。灯罩和灯泡变脏会降低光照强度1/32/3,因此应定期揩擦灯泡。产蛋初期逐渐增加光照时,每周增加量不应超过30分钟,否则刺激太强会导致啄肛和脱肛。在产蛋期,应有备用电源以防停电时使用。

总之,执行光照程序时应严格按照制定好的光照程序进行,防止忘记开灯或停电时无光照情况发生,否则会连续影响好几天的产蛋量,使产蛋率下降。

(六)产蛋曲线和标准产蛋曲线

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情况下,种鸡群的产蛋情况可用一曲线图来表示,这个曲线图就叫产蛋曲线。每个鸡场在产蛋期均应画出自己鸡场的产蛋曲线图,曲线图比数字更能一目了然地看出鸡群的实际产蛋情况及时掌握鸡群的产蛋变化,标准产蛋曲线即由种鸡育种公司提供的正常情况下鸡发挥出最大生产潜力时的产蛋曲线。将鸡场实际产蛋曲线与标准产蛋曲线对照能及时发现产蛋量是否正常,产蛋高峰出现是否及时,或产蛋后期产蛋量下降时,其下降幅度是否超出了正常值,帮助及时找出问题,采取对策从而提高整个产蛋周期产蛋量。

生产实际中绘制产蛋曲线图时,以周龄为横轴,母鸡日产蛋率为纵轴画一直角坐标,横轴以周龄为刻度,一个周龄为一个刻度。从开产(即产蛋率达5%时的周龄)开始绘制。同时,在坐标图上画出所养肉鸡种品种的标准产蛋曲线,再在坐标上逐周画出所养鸡群产蛋曲线,以便进行比较。

正常产蛋曲线的特点(或标准产蛋曲线的特点)是开产过后产蛋量急剧上升,从开产来临到高峰仅需56周时间,在产蛋曲线上的表现是陡峭的上升而不是缓慢地呈现弧型;高峰过后产蛋的下降是缓慢的,产蛋曲线上的表现是一直线,不同种鸡,其下降幅度有所不同,受遗传影响。若饲养管理良好,则鸡群的下降幅度和标准曲线相符,若管理较差,则产蛋曲线低于标准曲线,产蛋曲线图的表现为上升缓慢而下降较陡。总的产蛋量会大大低天标准产蛋量。

种鸡群在整个生产周期产蛋率不高,总产蛋量较少,达不到标准产蛋量,产蛋曲线图上主要表现为2个方面:一是产蛋曲线中高峰的出现呈缓慢地弧型而不是陡峭的上升,或达不到产蛋高峰;二是高峰时期过后实际产蛋率下降幅度比标准曲线下降幅度快或者下降突然。

高峰出现缓慢或达不到,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一些:育雏、育成期存在饲养管理或疾病方面的问题,如在开放式的鸡舍,育雏育成期处在上半年,日照不断增加,未采用恒定光照法,违反了光照管理原则;未采取限制饲养,鸡群性成熟年龄不一致且体重超重,开产时间相差较远;或在育雏育成期发生了较严重的传染病;或育雏育成期营养供应不足,体重未达标,或育成产蛋饲料转换不及时、不合理等均会出现此种现象。

高峰过后产蛋量突然下降,下降幅度比标准曲线快而突然,主要原因会有以下一些:日粮配方发生改变或者原料质量问题,如饲料品种突然改变,饲料发霉变质,或某种成分含量偏低、偏高等;光照时间和强度突然改变,如开关灯不准时,或停电无法保证光照时间,或光照强度发生了改变等;饮水器出现障碍,造成长时间停水、缺水;受到人或动物的干扰而惊群或受到声响等强烈刺激;接种疫苗或使用药物的副作用;鸡群患突发性的传染病,如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症等传染病发生时,鸡产蛋量突然下降,有时下降幅度高达50%以上。

产蛋量异常下降后要回升到原来的水平是不可能的,愈接近产蛋后期,下降的时间愈长,回升愈困难,即使回升,回升的幅度也很有限。产蛋前期未达到产蛋高峰或缓慢达到产蛋高峰而少产的蛋要想在产蛋后期得到补偿是不可能的。因此发现产蛋量异常下降后,要尽快找出其原因,并马上采取措施得以纠正,争取尽量多产蛋,少受损失。

(七)高温季节保持高产蛋率的措施

炎热的夏季,高温对种鸡威胁很大,如不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和改善饲养管理,则产蛋量会明显下降,死亡率增加。高温季节尽量保持高产蛋率的措施一般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加强防暑降温和改善饲养管理。

1.防暑降温措施

安装电风扇:加快舍内空气流动,降低舍温,吊扇、排风扇、抽风扇均可。

舍内安装喷雾降温装置:舍内温度较高时,自动喷出雾状水珠,吸收舍内和鸡体本身热量,使舍温降低。

屋顶喷水:在屋顶上装上固定的或能旋转的水龙头,定时向屋顶喷水,大大降低屋顶表面温度的同时降低舍内温度,此法通常可降低舍内温度57

2.饲养管理措施

当温度升高时,由于维持体温所需能量相对较少,加之高温使鸡感觉不舒适,故采食量下降,从而导致蛋白质摄入量减少,满足不了产蛋期需要,必须对饲料配方进行调整才能使鸡获得平衡的营养成分,使蛋白质摄入量大致保持稳定。对饲料配方的调整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减少日粮的能量含量,减少能量含量将增加鸡的采食量,从而增加每天蛋白质摄入量。第二种是增加日粮的蛋白质含量,温度上升时,饲料消耗量降低,为保持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则应提高日粮中蛋白质比例。实际操作中,可以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调整:当温度超过最适温度,温度每升高1,日粮所含能量应减少1%2%,或蛋白质含量增加2%左右;当温度下降到18以下时,按相反方向进行调整。当然减少的能量或增中的蛋白质含量不应偏离饲养标准太远,一般不能超过饲养标准的5%10%范围。

保证饮水量充足,绝不可断水。通常在21时,饮水量是采食量的2倍,炎热夏季可增加4倍多。应随时保证水箱或水槽中有清洁的饮用水,并对水箱、水槽定时进行消毒。

高温季节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繁殖较快,应注意饲料卫生,现配现喂,防止饲料发霉变质,以免种鸡得病影响产蛋。

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C具有良好的抗热应激作用,一般添加剂量为每吨饲料加200300,饮水时每100千克水中加1520

夏季阳光直射,光照太强,加之高温等不良因素易造成啄肛、啄羽等现象发生,应注意使用布帘挡住强光和加强通风等。

饲料中添加0.3%的碳酸氢钠。因夏季高温,随鸡体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量增加,血液中碳酸氢离子浓度下降,造成产蛋率下降,蛋壳变薄,破损率增加。碳酸氢纳可部分解决这些问题,据报道,添加碳酸氢钠可提高产蛋量5个百分点以上,料蛋比下降0.2,破损率减少1%2%,并可缓慢产蛋高峰下降过程,使用方法是先将碳酸氢纳溶于少量清水中,再将清水拌匀于饲料中即可饲喂,不过此时应考虑适当减少食盐用量。

(八)减少不合格种蛋

合格的种蛋是种鸡场生产的目的,为了得到尽可能多的种蛋,除了给种鸡提供合理而丰富的营养物质,提高公鸡精液质量,增加母鸡机体健康外,饲养管理的改善也会明显增加合格种蛋数量,尤其是平养方式下管理措施的合理有利于减少不能用作合格种蛋的污染蛋、破损蛋。

1.种蛋的收集。根据季节不同,要求每日收集种蛋次数为45次,夏季收集种蛋次数应尽量多。母鸡每天产蛋时间并不均匀分布,约70%的蛋集中在上午9:00至下午3:00这段时间内产出,这段时间收集蛋间隔时间应短,产蛋箱中存留的蛋越少,蛋的破损也就越少。蛋收集后应在半小时内进行熏蒸消毒,然后在温度、湿度合理的环境下贮存。

2.夜晚应关闭产蛋箱,晚上最后一次收集蛋时应将产蛋箱关闭,空出产蛋箱,不蛋留在产蛋箱内过夜,也不能让鸡留在产蛋箱内过夜,以保持产蛋箱内的清洁、卫生。

3.产蛋箱的垫料应清洁、干燥、松软,并及时添加和更换。

4.防止地面蛋。产蛋箱应于开产前两周放入舍内,让鸡逐渐熟悉并习惯使用。产蛋箱数量应足够,每4只母鸡应有一个产蛋箱。产蛋箱垂直放置于舍内,尽量放在较暗的地方。产蛋箱应遮光,箱内保持幽暗,使鸡能静下来。

(九)防止产蛋鸡啄癖

产蛋鸡啄肛、啄羽等啄癖的发生是生产中常见的现象。啄癖影响鸡的健康,增加应激,影响产蛋,严重时还会造成鸡的死亡,增加死亡率,因此应尽量防止发生啄癖现象。防止发生啄癖首先应进行断喙,理想的断喙是防止发生啄癖和减少啄癖的关键。

生产中啄癖发生时应查找原因,再采取相应对策。除了断喙不理想外,产蛋鸡发生啄癖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点:

1.光照过强或红色光线刺激,对鸡产生一种应激作用而发生啄癖。

2.饲料中缺乏某些营养成分,如蛋白质供给不足,氨其酸含量不平衡,以及磷、钠、等矿物元素缺乏。

3.舍温较高,通风不良,使鸡感到不舒适,烦燥不安而乱啄。

4.饲养密度过大,活动面积不足。

5.不同日龄的鸡混养,出现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现象。

6.出血、外伤、脱肛等各种刺激诱发啄癖产生。

7.外界声响刺激、操作规程突然变化或连续惊群时易发啄癖。

(十)减少优质肉种鸡就巢性

由于优质肉种鸡一般都含有土鸡血源,有些母鸡会产生一定的就巢性,母鸡的就巢也称抱窝,指母鸡产蛋一段时期后,占据产蛋箱进行孵化的行为,这是母鸡的繁殖本能。严重时母鸡一年抱窝可达几次或十几次,严重影响全年的产蛋量。解决优质肉种鸡的抱窝性是提高产蛋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技术。主要措施有:

1.改变环境。发现抱窝母鸡及时挑出,放在通风而明亮的地方,不设置产蛋箱,并给予其他应激因素的干扰,如水浸、羽毛穿鼻等方法。

2.药物催醒。

虽然以上措施对就巢性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消除就巢性最根本的措施是遗传选择。

(十一)影响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因素及其改进方法

影响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因素有很多,既受公鸡、母鸡两方面的影响,也受种蛋质量、种蛋贮存时间、孵化时温、湿度控制等方面的影响。在公母鸡饲养管理方面影响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因素及其改进方法为:

母鸡方面:

1.母鸡日粮营养必须平衡,每天饲料供给必须充足。营养是母鸡高产蛋、产高质量种蛋的基础,合理的日粮供应才能保持鸡群健康和合适的体重,以最小的成本产出最多的可孵蛋。

2.必须严格执行光照程序中规定的每天的光照时间。因为光线可刺激母鸡体内某些内分泌腺活动,加快卵泡发育,保证产出高质量蛋。当自然光照时间不够时,人工补充光照是必须的。

3.应为鸡群创造最适宜的饲养环境,包括舍内温度、湿度、通风等。

公鸡方面:

1.体重控制:在保证公鸡营养需要量的同时应控制其体重,应保持品种应有的体重标准。尤其是优质肉用种鸡,其体重控制显得更为重要。在育成期必须进行限制饲喂,在繁殖期其营养水平应比母鸡低,尤其是蛋白质含量可降低12%,否则公鸡过肥会影响交配和降低受精率。

2.剪冠、断趾、断喙:在平养方式下显得尤为重要,公鸡的冠比较发达,成年时,常因公鸡间的争斗,使冠损伤,也会因冠大而影响公鸡的采食和和饮水。为此,种用小公鸡最好在1日龄剪去冠,同时将两个内侧趾在第一个趾关节处切断,以免配种时抓伤母鸡,有益于提高受精率和降低母鸡淘汰率。69日龄将公鸡的喙切断,但公鸡断喙要比母鸡断喙留的长一些,约为母鸡长度的一半。

3.公母比例恰当:公母比例取决于种鸡类型和体形大小,公鸡过多或过少均会影响受精率。自然交配时一般肉用种鸡公母比为189左右比较合适。人工授精时公母比为14555左右比较合适。

4.及时淘汰不合格种公鸡:研究表明,某只公鸡与其配种的母鸡都固定时,如这只公鸡失去了配种受精能力,只有当这只公鸡被提走之后其他公鸡才会代替它。特别是平养肉种鸡时,公鸡腿部更容易出现问题。比如跛行、脚底肿胀发炎、关节炎等,这些公鸡往往配种受精能力较弱,应及时淘汰,但必须保证公鸡总数,放进同等数量的健康强壮公鸡。为防止公鸡间打架,加入新公鸡时应在天黑之前1小时进行。

5.创造良好的交配环境:饲养在“条板垫料”地面的肉种鸡,公鸡往往喜欢停留在条板栖息,而母鸡却往往喜欢在垫料上配种,这些母鸡会因公鸡不离开条板而得不到配种。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于下午将一些谷物或粗玉米颗粒撒在垫料上,诱使公鸡离开条板随之就会在垫料上进行交配而保证母鸡受精。

(十二)生产记录

养鸡场的记录、记栽必须详细、准确。包括喂料、死淘及产蛋记录等。便于总结生产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和整理

第三节 优质肉种鸡种用性能评价方法

(一)开产日龄

单只母鸡的开产日龄是这只鸡产出第一个蛋的日龄,而生产中常用群体开产日龄,即,群体产蛋率达到5%的日龄。

(二)产蛋量

种鸡产蛋量的计算方法有全年产蛋量、300天产蛋量和500天产蛋量(或66周龄产蛋量,或72周龄产蛋量)等。

如果是个体记录,全年产量指一只母鸡从产第一枚蛋开始一年内共产蛋的数量,300天和500天产蛋量分别表示种鸡饲养至300日龄、500日龄时的产蛋量。

群体的年产蛋量常用入舍母鸡平均年产蛋量为表示:

入舍母鸡年产种蛋量(个)= 全年种蛋总量

入舍(开产鸡)母鸡数

(三)产蛋率

分别有年平均产蛋率、周平均产蛋率和只日产蛋率。

入舍母鸡年平均产蛋率= 全年种蛋总量 ×100%入舍母鸡数×365

周平均产蛋率= 每周产种蛋数 ×100%母鸡数×7

日产蛋率= 每天产种蛋总数 ×100 当天母鸡数

(四)蛋重

种鸡所产的蛋重在整个产蛋期间是从小逐渐增大的变化过程。常用3235周龄内任何3天的平均蛋重表示。

(五)受精率

常在种蛋孵化57天时照蛋,挑出无精蛋,以受精蛋数与入孵蛋数的百分比表示。

(六)孵化率

有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两种表示方法:

受精蛋孵化率= 出雏数 ×100 入孵受精蛋数

入孵蛋孵化率= 出雏数 ×100 入孵种蛋数

(七)健雏率

健雏率= 合格雏鸡数 ×100 出雏数

饲养种鸡的最终目的是产出健康雏鸡苗,所以衡量种鸡利用价值最终以能繁殖多少健康雏鸡来表示。

一个生产周期内每只母鸡可获得键雏鸡数= 平均种蛋数×入孵蛋孵化率×健雏率。

肉鸡养殖手册第七章 商品肉鸡饲养管理

详细介绍了商品肉鸡的特点与饲养阶段的划分、商品肉鸡的生产方案、商品肉鸡的饲养管理、优质肉鸡饲养效率的评价

第一节 商品肉鸡的特点与饲养阶段的划分

一、优质商品肉鸡生长发育特点

一方面,优质商品肉鸡生产类似于快大型白羽肉鸡,因为其目的都是提供达到市场要求的体重且整齐一致的肉鸡;另一方面,二者又有所不同,其不同之处表现在鸡的生长发育方面。优质商品肉鸡的生长发育的特点是:

(一)生长速度相对缓慢:中速型和快速型优质肉鸡的生长速度介于地方品种和优质肉鸡之间,如快速型质肉鸡的生长速度90日龄青年母鸡体重约1.75千克,只是肉用仔鸡生长速度的50%,其它类型的优质肉鸡的生长速度就更慢了。

(二)对饲料的营养要求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低蛋白(粗蛋白质19%)、低能量(11.30兆焦)的营养水平下,05周龄仍能正常生长。

(三)生长后期对脂肪的利用能力强:由于人们对优质肉鸡的肉质营养要求富含脂肪,通过长期的选择,形成了优质肉鸡后期饲料能量利用能力强的特点。例如,清远麻鸡青年母鸡经15天肥育可增重150,三黄胡须鸡可增重350400,故生长后期采用高能量含动物脂肪的饲料。

(四)羽毛生长丰满:羽毛生长与体重增加相互影响,一般情况,优质肉鸡所采食的营养先满足羽毛生长的需要。优质肉鸡群中羽毛生长迟缓者,则体重增长快;如营养缺乏,鸡的羽毛生长虽正常,但体重增长很慢,另外,优质肉鸡生长到80100日龄时会出现一次换羽现象,换羽后体重会较大的增长。

(五)性成熟早:南方地方品种鸡在30日龄时已出现啼鸣,母鸡在100多日龄就初产,其它育成的优质肉鸡品种公鸡在5070日龄时冠已红润,会啼叫,这与南方亚热带的自然条件和育种者为满足消费者对优质肉鸡冠红的要求而进行的遗传选择分不开。

二、饲养阶段的划分

根据优质肉鸡的生长发育规律及饲养管理特点,大致可划分为育雏期(05周龄)、生长期(68周龄)和肥育期(9周龄后或出栏前2周)。但在实际饲养过程中,饲养阶段的世分又受到鸡品种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在寒冷的季节,育雏期往往处长至7周龄后,优质肉鸡的羽毛生长比较丰满,抗寒能力较强时才脱温,而气候光明日报时,育雏期可提前到4周龄,甚至更短的时间。养殖户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第二节 商品肉鸡的生产方案

一、饲养方式

优质肉鸡的饲养方式通常有地面平养、网上平养、笼养和放牧饲养4种方式。

地面平养对鸡舍的要求较低,在舍内地面上铺510厘米厚的垫料,定期打扫更换即可。或用15厘米厚的垫料,一个饲养周期更换一次。平养鸡舍最好地面为混凝土结构;在土壤为干燥的多孔沙质土的地区,也可用泥土地作为鸡舍地面。地面平养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成本低,胸囊肿及腿病发病率低;缺点是需要大量垫料,占地面积多些,使用过的垫料难于处理,且常常成为传染源,易发生鸡白痢及球虫病等。

网上平养适合饲养5周龄以上的优质肉鸡。5周龄前在育雏舍培育,5周龄后转群到网上饲养,有利于充分利用育雏设备和加快肉用仔龄后期的发育。网上平养的设备是在鸡舍内饲养区全部铺上离地面高60厘米的金属网,或木、竹栅条,或用钢筋支撑的金属地板网上再铺一层弹性塑料方眼网。鸡粪落入网下,减少了消化道病一再感染,尤其对球虫病的控制有显著效果。木、竹栅条平养和弹性塑料网平养,胸囊肿的发生率可明显减少。网上平养的缺点是设备成本较高。

笼养优质肉鸡近年来愈来愈广泛地得到应用。鸡笼的规格很多,大体可分为重叠式和阶梯式两种,层数有3层、4层。有些养鸡户采用自制鸡笼。笼养与平养相比,单位面积饲养量可增加1倍左右,有效地提高了鸡舍利用率;由于鸡限制在笼内活动,采食量及争食现象减少,发育整齐,增重良好,育雏率高,可提高饲料效率5%10%,降低总成本3%7%;鸡体与粪便不接触,可有效地控制白痢和球虫病蔓延;不需垫料,减少垫料开支,减少舍内粉尘;转群和出栏时,抓鸡方便,鸡舍易于清扫。过去,肉鸡笼养存在的主要缺点是胸囊肿和腿病的发生率高。近年来,改用弹性塑料网代替金属底网,大大减少了胸囊肿和腿病的发生。用竹片作底网,效果也好。

6周龄以后也可采用放牧饲养,即让鸡群在自然环境中活动、觅食、人工饲喂,夜间鸡群回鸡舍栖息的饲养方式。该方式一般是将鸡舍建在远离村庄的山丘或果园之中,鸡群能够自由活动、觅食,得到阳光照射和沙浴等,可采食虫草和沙砾、泥土中的微量元素等,有利于优质肉鸡的生长发育,鸡群活泼健康,肉质特别好,外观紧凑,羽毛光泽,不易发生啄癖。

二、鸡舍类型

饲养商品优质肉鸡的鸡舍可看作是育雏龄。适用于优质肉鸡生产的鸡舍主要有开放式鸡舍和环境控制鸡舍两大类。开放式鸡舍开放的程度依当地气候条件而定,从开有窗户直至四侧敞开。环境控制鸡舍的内部条件应尽可能维持在接近于鸡的最高要求,因而必须是无窗的全密闭鸡舍,用排风扇将舍内空气排出,新鲜空气则由进气口进入舍内;鸡舍内采用人工光照而不是自然光照;当气温高时,应对鸡舍内进行降温,而在寒冷季节,可根据不同地区采用人工加温或利用鸡自身的热量,以保持舍内温度在舒适范围之内。需要说明的是,环境控制鸡舍的建筑成本和生产成本显著高于开放式鸡舍,但鸡的生产性能表现较好。

三、肉鸡场的生产规模

现代肉鸡生产常常采用高密度的集约化、专业化经营。在美国,由于肉鸡业实行了全自动化饲养,肉用鸡场已发展得很大,一个人能毫无困难地管理数万乃至数十万只鸡,只在第一周工作最繁忙时需要一些额外的帮助。

我国肉鸡生产的规模目前多为小户经营,一般年生产量在几千只以内。小规模生产的好处是投资小,缺点是生产化较落后,耗料多,生产成本高。小规模生产,若要获取明显的利润,只有依赖于高的售价,这又失去了肉鸡业本身所具有的优势,限制了鸡肉在肉类的市场中的份额占有量,从而限制了生产,反而影响到生产者收入的稳定。由此促使我国肉鸡场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据一些地方的经验,以养殖户年出售15万只比较合适。12万只的为小规模,23万只为中等规模,45万只为大规模。这样的规模生产经营,才能取得一定的利润。

四、鸡舍面积

鸡舍大小应按鸡的饲养规模,有利于方便管理、造价经济和充分利用劳动力等情况而定。

优质肉鸡地面面积的需要量以每平方米地面面积生产肉鸡的重量来确定,根据国内外的经验,这个指标合适的数值是24.5千克。由此推算,当上市肉鸡的体重为1.41.82.3千克时,则每平方米饲养鸡数分别为17.513.610.7只。

鸡舍的宽度一般为9左右,这样的宽度适合多数自动喂饲设备,而且有利于维持适当的通风。而鸡舍的长度则取决于养鸡规模和场地状况。优质肉鸡生产最好采用单层建筑的鸡舍。

对于规模超过2500只的鸡舍,应在舍内分圈饲养,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优质肉鸡生长,而且出售时捉鸡方便。

根据上述原则举例如下:若饲养15000只肉仔鸡,体重2千克时上市,鸡舍面积为15000只÷24.5/平方米 = 612平方米,鸡舍内径宽9,鸡舍内径长度为612平方米÷9=68;按每2500只鸡分圈饲养,则应分为15000÷2500=6圈,每圈宽仍然为9,长度则为68÷6=11.3

五、每年养鸡批数

优质肉鸡最适用的饲养方案是全进全出制,即在一个优质肉鸡场中,同一时间内只养同一周龄的鸡;全部雏鸡都在同一天开始饲养,以后出在同一天出售。出售以后一段时间内鸡舍里没有鸡,这样就可以完全阻断传染病的循环,下一批鸡就有一个清洁的开始,而不致从鸡场内的老鸡群感染疾病。

饲养期和停养期的长短,可影响每年饲养优质肉鸡的批数。停养期通常为714天,此期间对鸡舍进行消毒。若饲养期为49天,停养期为14天,则每年可养用仔鸡365÷(49+14=5.8批。由此可见,饲养期短和停养期短,都可增加每一栋鸡舍中每年生产的优质肉鸡数。值得注意的是,达到上市体重的鸡,若不在一天内同时出售,则会减少年养鸡批数,因为延长出售时间等于延长饲养期。

第三节 商品肉鸡的饲养管理

一、生长与饲料消耗的关系

优质肉鸡生长的规律是,以快速型为例,最初两周的生长增加缓慢,然后逐渐加快,直至78周龄(通常公鸡89周龄,母鸡为67周龄)达每周增重的最高峰,然后逐渐减缓。优质肉鸡每周饲料消耗随着体重增加而增加,即是说,鸡每周所吃的饲料比前一周多,而耗料比(每单位增重所需的饲料量)在第一周最低,以后逐渐增大。

知道上述生长与饲料消耗的关系,有助于确定优质肉鸡上市周龄,即在快速型优质肉鸡相对增重最高的78周龄上市为最佳时间。当然,不同鸡种的生长规律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养鸡户应通过索取资料(比如向肉鸡种鸡父母代种鸡场)了解所饲养的鸡种的生长规律。

二、光照管理

给予商品优质肉鸡光照的目的是延长肉鸡采食的时间,促进其快速生长。光照时间:每天23小时光照,1小时黑暗。

光照强度:对优质肉鸡的光照强度不可过大,否则会引起啄癖。开放式鸡舍白天应采取限制部分自然光照,这可通过遮盖部分窗户来达到此目的。随着鸡的日龄增大,光照强度则由强变弱。12周龄时,每平方米应有2.7瓦的光量(灯距离地面2米);从第3周龄开始改用每平方米1.3瓦;4周龄后,弱光可使鸡群安静,有利于生长。

三、饲喂方案与饲喂方式

(一)饲喂方案

优质肉鸡新陈代谢旺盛,生长速度较快,必须供给高蛋白、高能量的全面配合饲料,才能满足机体维持生命和进行生长的需要。优质肉鸡的整个生长过程均应采取自由采食越多,才能长得越快,而长得越快,饲料利用率才能越高,经济效益才会最好。

生产中优质肉鸡的喂养方案通常有两种:一种使用两种日粮方案,即将优质肉鸡的生长分为2个阶段进行饲养,即035日龄(05周龄)幼雏阶段,36日龄至上市(或6周龄至上市)中雏、肥育阶段。这两个阶段分别采用幼雏日粮和中雏日粮,这种喂养方案可称为“2阶段制饲养”。另一种是使用3种日粮方案,即将优质肉鸡的生长分为3个阶段,即035日龄幼雏,3656日龄中雏阶段,57日龄至上市肥育阶段。这3个阶段分别采用幼雏日粮、中雏日粮、肥育日粮进行饲养,这种喂养方案可称为“3阶段制饲养”。

这两种喂养方案生产中根据管理及饲料等情况可采用任何一种,但当优质肉鸡上市前存在停药期的话,则使用“3个阶段制饲养”较为方便,育肥日粮可作为停药期日粮。优质肉鸡料中使用的许多药物,在鸡屠宰前37天应该停止使用,否则由于兽药在优质肉鸡体内的残留,不仅影响出口,也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养殖户应了解所用药物的停药期。一般情况下,育肥日粮停止使用药物,使饲养时间与停药期正好相等。

(二)饲喂方式

饲喂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定时定量,就是根据鸡日龄大小和生长发育的要求,把饲料按规定的时间分为若干次投给的饲喂方式,一般在4周龄以前每日喂4-6次,从早上6时至晚上11时分隔数次投料,投喂的饲料量是在下次投料前半小时能食完为准。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另一种是自由采食的方式,就是把饲料放在饲料槽内任鸡随时分食。一般每天加料1-2次,终日保持饲料器内有饲料。这种方式较多采用,不仅鸡的生产速度较快,还可以避免饲喂时鸡群抢食、挤压和弱鸡争不到饲料的现象,使鸡群都能比较均匀地采食饲料,生长发育也比较均匀,减少因饥饿感引起的啄癖。

四、饲料形状

优质肉鸡的饲料按形状分粉料、颗粒料和碎粒料,但生产中使用最多的是粉料和颗粒料。

粉料是将日粮中的所有饲料原料全部打成粉状,按照饲料配方加入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及其他保健驱虫药物等添加剂后,再均匀混合的配合饲料。优质肉鸡3周龄之前均应使用粉料。

颗粒料是粉料通过专用的饲料颗粒机压成圆粒状的饲料,3周龄之后的优质肉鸡使用较好。但应注意开始应给予颗粒较小的饲料,使用肥育饲料时颗粒可适当增大。

颗粒饲料的优点是提高了优质肉鸡的进食速度,提高了进食量,减少了进食动作的能量消耗,提高了优质肉鸡的增重速度,提高了饲料的转化率。提高饲料转化率的原因为:制粒过程中蒸汽处理及机械作用,破坏了谷物细胞的细胞璧,从而使细胞中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可消化碳水化合物等有效成分释放出来,容易被动物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的某些有害及抑制生长因子也会因制粒过程中热作用被破坏。根据经验,每100千克颗粒料可比粉料多生产2千克肉,并可使优质肉鸡的饲料期缩短2天。但制颗粒过程又是一个能源消耗过程,其消耗能源是粉料的35倍,因此颗粒料价格会比粉料高。

生产中一般采用方法是02周龄用粉料饲养,3周龄至上市用颗粒料饲养。

五、日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

优质肉鸡是生长速度较快的一种家禽,故优质肉鸡饲料中所要求的营养浓度也是家禽饲料中较高的。优质肉鸡生产中日粮代谢能一般高达11.9313.06兆焦耳/千克。育肥日粮比幼雏日粮含有更多的能量,为了提高日粮中能量浓度,一般在日粮中添加2%左右的油脂。饲料中能量愈高,优质肉鸡生长就愈快,饲料转化率也愈高。但从成本角度考虑,最高产量不一定是最低成本,如生产中油脂价格高昂,片面追求饲料的高能量,添加过多油脂,则饲料成本增加,单位增重成本增加,经济上不一定合算。另外,饲料中能量含量也要考虑到鸡生长周龄的关系,随着鸡的周龄增大,优质肉鸡体形增大,能量需要量增加。以中速型为例,生产中优质肉鸡饲料能量含量一般设定为前期12.12兆焦耳/千克,中期12.43兆焦耳/千克,后期12.85兆焦耳/千克。

优质肉鸡生长速度较快,体组织增加较快,对饲料蛋白质要求也较高。理论上讲,饲料蛋白质浓度应随肉鸡周龄增加随时进行调整,但实际生产中无法做到也无此必要。一般随肉鸡喂养方案中日粮配方的改变而变动,仍以中速型为例,幼雏阶段蛋白质含量为21%,中雏阶段18.5%,育肥阶段16.8%。在考虑蛋白质绝对含量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蛋白质的质量优劣程度,注意氨基酸之间的平衡,因为肉鸡最终吸收利用的是饲料中的氨基酸。

六、日粮中的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是指配合饲料中加入的各种微量物质。这些微量物质是维持肉鸡高生长率而一般饲料中又易缺乏的物质。这些添加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维生素添加剂:生产中应使用肉鸡专用维生素添加剂,添加量可参照生产厂家使用说明书上的推荐用量,一般为0.02%0.05%,但应考虑日粮构成、环境条件(气温、饲养方式等)、疾病、运输、转群、注射疫苗等情况,鸡处于这些逆境条件下时维生素的添加量可适当增加(比如,增加1倍左右)。

2.微量元素添加剂:常常需添加的微量元素有铜、锌、硒、锰等,这些元素常以盐类作为添加剂,在日粮中添加剂量较小,一般是0.01%0.1%,常使用玉米或面粉作为扩散剂,因此应注意混合均匀。

3.氨基酸添加剂:添加于饲料中的氨基酸,主要是植物性饲料中最缺的必需氨基酸,用作添加剂的主要是人工合成的赖氨酸和蛋氨酸。添加剂量一般是0.02%0.05%

4.抗氧化剂:优质肉鸡饲料由于含油脂较多,在贮存过程中,其中的油脂和脂溶性维生素等会自动氧化,使饲料变质,因此在较长时间贮存优质肉鸡饲料时,配合饲料中添加抗氧化剂是必须的。

5.防霉剂:防霉剂的作用主要是在高温、潮湿的季节防止饲料发霉变质。

6.着色添加剂:此类添加剂的作用是为了满足市场上对优质肉鸡皮肤黄色的需要,在饲料中添加可加深皮肤颜色。常用的有合成的类胡萝卜素,以补充饲料中叶黄素的不足,添加量一般为每吨饲料添加210。由于市场上着色添加剂产品种类较多,养殖户在生产中应密切关注所用的着色添加剂是否对人体有害。

七、炎热气候下的管理要点

商品肉鸡对热应激特别敏感,因为在高温环境中代谢产热会随生产率提高和呼吸率的增加而增加,但散热能力却不能有多大的提高。热应激对肉鸡的危害表现在使肉鸡体温升高,体内酸碱平衡失调,血液指标导常,采食量下降,生产率下降,饲料利用率低,严重的会造成死亡。生产中除了在肉鸡饲养管理方面采取一些降温和抗热应激措施外,可从饲料营养方面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增加给食次数,改变给食时间,减少因采食量下降而造成的损失。

2.饮用低温水和添加不同盐类,增加鸡体内渗透压。增加饮水量,改善热应激时鸡体的平衡。

3.短时间的绝食,有利于减少鸡在热应激时的产热量,降低死亡率。

4.在饮水中添加碳酸化水、氯化铵和盐酸等,保持血液二氧化碳的含量或血液pH值,对保持生长率极为重要。

5.日粮营养调配手段,在热应激条件下,首先考虑肉鸡料的能量含量以及能量的饲料原料。采用适中的能量水平,并保持必需氨基酸的平衡。实践证明,在肉鸡中粮中添加维生素C有较明显的抗热应激作用。

八、啄癖的防止

优质肉鸡活泼好动,喜追逐打斗,特别容易引起引起啄癖。啄癖的出现不仅会引起鸡的死亡,而且影响鸡长大后的商品外观,给生产者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必须引起注意。

引起啄癖的原因很多,如饲养密度过大、舍内光线过强、饲料中缺乏某种氨基酸或氨基酸比例不平衡、粗纤维含量过低及鸡的习性等。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啄癖时往往一时难于找到主要诱发因素,这时需先想法制止,再排除诱因。一旦发现啄癖,将被啄的鸡只捉出栏外,隔离饲养,啄伤的部位涂以紫药水或鱼石脂等带颜色的消毒药;检查饲养管理工作是否符合要求,如管理不善应及时纠正;饮水中添加0.1%的氯化钠;饲料中增加矿物质添加剂和多种复合维生素。如采用上述方法鸡群仍继续发生啄癖和啄癖现象很严重时,对鸡群进行断喙。

优质肉鸡的断喙多在雏鸡阶段,一般在1日龄和6-9日龄进行。1日龄断喙因初生雏的喙短而小,难以掌握深浅度,不易断得均匀。一般都选择6-9日龄进行。切除时应注意止血,通过与刀片的接触灼焦切面而止血。最好在断喙前后3-5天在饲料中加入超剂量的维生素K(每千克饲料加2毫克)。为防止感染,断喙后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抗生素,连服2天。

九、减少优质肉鸡残次品的管理措施

养鸡场生产出良好品质的优质肉鸡是一回事,而将鸡的品质一直保持到消费者手中则又是一码事。在抓鸡、运输、加工过程中防止和减少优质肉鸡胸部囊肿、挫伤、骨折、软腿是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生产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避免垫料潮湿,增加通风,减少氨气,提供足够的饲养面积。

2.在抓鸡、运输、加工过程中装取操作要轻巧。

3.在抓鸡前一天勿惊扰鸡群。鸡若受惊,就会与食槽、饮水器相撞而引起碰伤。装运仔鸡的车辆最好在天黑后才能驶近鸡舍,因白天车辆的响声会惊动鸡群。

4.训练抓鸡工人,在捉鸡时务必要小心。临抓鸡前,移去地面上的全部设备。抓鸡工人不要一手同时握住太多的鸡,一手握住的愈多则鸡外伤发生的可能性愈大。

5.在抓鸡时,鸡舍使用暗淡灯光。

6.引起腿病的原因除了以上的原因外,出有遗传和疾病的因素。如传染性关节炎、马立克氏病,饲料中缺乏钙、磷或钙、磷比例不当,缺乏某些维生素等。生产管理上可逐项分析原因,采取改进措施。

第四节 优质肉鸡饲养效率的评价

评价优质肉鸡饲养效率,得首先计算生产性能指标,包括上市活重、成活率和耗料比3个最重要的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市活重(千克)= 随机抽测总活重(千克)

随机抽测肉鸡数

成活率(%)= 上市日龄成活的肉鸡数 ´ 100

饲养开始入舍雏鸡数

耗料比= 饲养全程耗料量(千克)

肉鸡总活重(千克)

饲养效率反映养鸡户的生产水平,常见的评价方法是生产效益值,计算方法为:

生产效益值= 上市平均活重(克)´ 成活率

饲养日龄(天)´ 耗料比

计算值愈大,表明经济效益愈好。

举例:一批优质肉鸡上市活重2100,成活率97%,饲养42天,耗料比1.95;另一批鸡相应指标分别为230095%48天和2.03,比较其饲养效率。

第一批鸡生产效益值为:

生产效益值1= 2100(克)´ 0.97 24.9

42(天)´ 1.95

第二批鸡生产效益值为:

生产效益值2= 2300(克)´ 0.95 22.4

48(天)´ 2.03

第一批优质肉鸡的生产效益值高于第二批鸡,说明第一批鸡的经济效益较好。

肉鸡养殖手册第十章 优质鸡生产的经营管理

第一节 优质肉鸡市场分析

  一、国内市场潜力分析

首先,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的优质肉鸡具有生长速度较快、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生产周期短等特点。生产1公斤优质肉鸡,仅需要2公斤多饲料,饲料转化率远远优于其它动物饲养业。由于饲料成本占到整个肉鸡产品成本的70% 左右,所以肉鸡的饲料转化率决定其产品成本低,在市场上也就具有竞争优势。

其次,我国人口众多、耕地少、人均占有粮食有限,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多食动物性食品,提高国民素质,不得不精打细算,用有限的饲料换取更多的肉食品。发展饲料转化率高的优质肉鸡业,适合中国国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讲究营养卫生、追求健康长寿,鸡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适口性好等特点,符合膳食结构的合理改善,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眯。鸡肉中蛋白质消化吸收率高于猪肉羊肉,禽肉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1%,而猪油脂为60%,牛油脂为47%;按活重汁,可食肉的比重高,鸡为51%,牛为38%,羊为35%。在当今心血管疾病多发的世界上,禽肉在营养上具有有益健康的优势。鸡肉还易于加工成各类食品,特别是方便食品,适合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快节奏的需要,肉禽的兴起正在改变人们传统的肉食品结构的格局。 1984年全国猪肉占肉类总量的85.89%,禽肉仅占8.58%,经过十年,猪肉比重下降到70% 以下,禽肉比重上升到18.82%,这种趋势还在发展。全国城镇人均消费猪肉1996年为17.07千克。1997年为15.34千克, 消费量呈下降趋势; 而人均消费禽肉已从1984年的1.24千克上升到1995年的7.79千克,1998年禽肉占肉类消费总量已升为20%, 在近几年畜产品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消费量仍呈上升趋势,表明消费偏好仍继续从猪肉转向禽肉。目前,食用优质禽肉,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人均禽肉消费量将达18-20千克。

我国鸡肉产量只占肉类总产量的12% 左右,而世界鸡肉占总产量的23%,两者相距甚远;1998年我国人均消费禽肉近9.0千克, 离发达国家差距仍较大, 如美国高达42千克,新加坡为34.1千克, 欧盟成员国大多在20千克以上,我国香港和台湾分别为53.8千克和32.5千克, 现在有的国家禽肉已超过牛肉和猪肉,在肉类中占了第一位,禽肉在肉类中的比例不断上升,是世界范围的畜牧业生产和人们肉食结构变化的总趋势。因此,我国鸡肉消费绝对数增长存在很大的空间,尚有极大的市场容量有待挖掘。从禽肉进出口量看,1995年以来,国外肉鸡产品每年约有近百万吨进入中国,而我国出口禽肉仅为3541万吨,与此同时,我国肉鸡产量仍以5%10% 的速度上升,说明中国肉鸡市场潜力巨大。

最后,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增加,购买力增强,人口增加及城市化水平提高,必将促进对优质肉鸡的消费需求增加。

  二、国外市场潜力分析

优质肉鸡不仅在国内深受消费者喜爱,而且在国际上也有市场。香港多年来一直从广东进口优质肉鸡,日本已从我国江苏省进口优质肉鸡,法国也已兴起了大规模地面圈养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售价较高的黄羽优质“品牌鸡”。南非、沙特、瑞士、新加坡等国也从我国进口禽肉。

与国外肉鸡品种相比,我国优质肉鸡具有品种优势。我国地方鸡种遗传资源丰富,具有较优的肉质风味。国外中餐馆多,仅美国就有2.8万家,荷兰等西欧国家的中餐馆已渗入到小至100户人家的小镇。这些中餐馆若使用快大型肉鸡制作中国菜,其品味则无法显示出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所以,出口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优质鸡为原料的加工品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三、市场动态分析

(一)饲料市场价格的变化

优质肉鸡生产成本中70%左右为购买饲料的支出,饲料价格对优质肉鸡生产的经济效益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养殖户应密切关注饲料价格的变化。在优质肉鸡饲料原料中,以玉米、大豆(豆粕)等粮食作物为主,粮食的丰收与欠收直接影响饲料的价格。

(二)肉鸡市场价格的变化

总的来说,肉鸡或鸡肉的市场价格变化比鸡蛋市场价格的变化大的多。我国多年来的情况是肉鸡市场大约每两年出现一次低谷。养殖户若能通过市场调查与分析,掌握市场价格的变化规律,预测到价格低谷和价格高峰,则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三)消费趋势的变化

现在,优质肉鸡的消费市场对特定优质肉鸡的偏爱与否,除了肉质风味外,主要取决于鸡的外观,比如羽色、肤色和脚胫色等,而这种偏爱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消费习惯的影响,因而是相对固定的。但是,由于消费群体的结构在不断变化,比如年轻一代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不同于年老一代消费群体,又比如不断增加的较高收入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不同于较低收入消费群体,所以,同一地区、同一民族的消费模式又是相对变化的。生产者应密切关注消费趋势的变化。

(四)利用网络掌握动态的市场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从根本上缩小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中间路径(时间路径、空间路径和人际路径)。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网络技术把世界各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利用网络上的信息,养殖户可以及时掌握优质肉鸡市场的变化,比如,养殖户可以在“中国家禽业信息网”上了解到全国各地有关优质鸡市场变化的信息。

第二节 鸡场经营管理的内容

经营养鸡场与经营其他任何企业一样,都必须注意这几个五环节:资金、技术、生产、供应和销售。资、技、产、供、销这5个环节首尾相连,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一、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的宗旨就是要使企业的每个员工,从最上层到最低层,都各得其所,各尽其才。也就是说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并使每个人的才能全部地朝着有利于达到鸡场所制定的目标方向发展。管理人员的责任就要努力实现企业的目标并尽到上述责任。

二、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指的是一定要把制定的技术措施及地、全面地、准确地贯彻下去。技术措施订得再好若不能实现也等也于一纸空文。养鸡的技术性比较强,要教育职工认真学习,熟练掌握。鸡场技术要求,并派专人做好每日生产记录,以便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养鸡场技术工作绝不能疏忽大意,否则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三、营销管理

鸡场的产品销售特别是鸡场的销售管理人员的一定要具有一定产品营销知识,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问题:

1.了解其产品的整个市场情况及其重点市场。

2.产品的主要竞争者是谁?

3.了解现有的和潜在的用户。

4.熟悉自己产品的质量及其相关知识。

5.鸡场产品的销售渠道是什么?

6.是否采用了广告及其他促销策略?

7.自己产品的定价是否正确?

四、资金管理

鸡场要有健全的财会制度、账本记录和财会手续。收支情况要日清月结,笔笔清楚。要盘活资金,该存银行的就要拿去存银行取息,该买饲料的就要拿去买饲料,但不能压库,应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并且做到增收节支。

五、建筑设备管理

建筑设备管理实质上是固定资金的管理。包括:鸡舍、厂房、附属建筑、笼具、机组、水电设备等。职工要爱护财产,经常检查,排除隐患,尽量延长其使用寿命。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维修和处理,绝不能耽误生产。注意防火防盗,做到安全用电。鸡场固定资产管理好了可节约一大笔资金。

第三节 成本核算

养鸡场根据年度生产计划、销售计划及各项开支,制定财务计划。财务计划要根据种雏、种蛋、雏鸡、育成鸡、商品蛋、淘汰鸡、饲料、鸡粪等市场现行价格和当年各期则价格,做出鸡场全年收支计划。

一、鸡场收入

商品肉鸡场主要收入来源四出售的商品肉鸡。种鸡场主要收入包括鸡苗、不合格种蛋、无精蛋、淘汰鸡。

二、鸡场支出

养鸡场主要支出包括:饲料费、雏鸡费及燃料、水电、药品、运输、笼具、房屋设备维修等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职工工资、福利、奖金;低值易耗品;办公费、差旅费;技术开发及其他不可预见费用。

在各项支出中,最大支出为饲料费,约占养鸡场总支出的70%左右。所以,加强饲料的管理,防止浪费,才能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鸡场利润

鸡场收入与支出之差即为利润。正常情况下,种鸡场的利润大约产值的15%20%。当然,经营管理比较好的鸡场以及市场价格高时,利润会更高,反之,利润较低甚至出现亏损。

养鸡场常见的成本核算公式为:

某种(群)鸡饲养日成本 =

某种(群)鸡饲养费合计

某种(群)鸡饲养只日数

种蛋总成本 种鸡群饲养费合计 副产品价值

副产品是不合格种蛋和不合格淘汰鸡的价值。

种蛋单位成本 =

种蛋总成本

种蛋数量

种鸡场孵化成本 种蛋成本+本期孵化费用-无精蛋价值

-孵化副产品价值

雏鸡单位成本 =

孵化总成本

本期孵化雏鸡数

商品肉鸡每单位体重的饲料费 饲料转化比 ´ 饲料价格

出售的每只肉鸡的初生雏费 =

初生雏的单价

出售率

出售率 =

出售肉鸡只数

´100

出雏只数

第四节 鸡场生产计划与记录

一、鸡场生产计划的制定

养鸡场每年应根据市场变化和本场的具体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计划并付诸实施。

(一)产蛋计划

种鸡场的主要生产指标是种蛋的产量。计算本场饲养的鸡,从开产到淘汰,全程的产蛋数量。包括每周、每月产量和产蛋率。

(二)孵化计划

根据本场拥有的孵化器数量,全年的孵化能力为:

年孵蛋量 = 容蛋量(枚/台)´ 台数 ´ 年孵化批次

按照鸡群周转计划,安排全年饲养的雏鸡数量,中鸡数量以及产蛋数量。制定出相应的孵化批次和具体出雏时间。此外,销售鸡苗,还要提前按计划签定销售合同。

(三)育雏、育成计划

根据本场育雏、育成舍的面积、笼舍面积以及对市场行情的预测,计算出每批应进的雏鸡和育成鸡数。

(四)生产指标

养鸡场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和条件,制定出全年的生产指标,生产指标是制定生产计划的依据。主要生产指标包括:育雏、育成成活率,饲养日母鸡产蛋率,育雏、育成、产蛋期每日每只耗料量等。

(五)鸡群周转计划

养鸡场的生产从进雏鸡、育雏、育成到上笼产蛋、下笼淘汰、种鸡场,还要进行种蛋孵化、雏鸡角售,这样周而复始,不停地运转。其生产过程环环紧扣,不能脱节。只有从生产实际和市场行情的预测出发,保证生产中每个环节不出问题,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六)饲料供应计划

饲料是养鸡生产成败的物质条件之一,饲料的质量和价格直接制约着养鸡生产,只有高品质的饲料和最低的饲料价格,养鸡场才能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若养鸡场的饲料来源于饲料厂,则可根据鸡群各阶段的需要购进全价饲料。每次购买量最好不要超过5天的用量。

(七)产品销售计划

种鸡场的主要产品是鸡苗,其次为淘汰和不合格种蛋;商品肉鸡场的产品是达到上市日龄和体重的肉鸡。对于所有产品的产出量,经营者都要根据市场条件,并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预测,按照生产计划、购售合同和生产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这样才不至于使其产品售价不理想,最终获得最大的利益。

二、鸡场记录管理

在育雏与育成、产蛋阶段做好充分记录是鸡场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仔细的记录可告诉饲养者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并帮助和指导饲养者今后生产和规划。详细的记录包括下列内容:

1.雏鸡品种、来源以及进鸡时间和数量。

2.鸡群的免疫程序和投药计划。

3.育雏、育成、产蛋期鸡群的死亡数、淘汰数。

4.产蛋期每日产蛋量,包括正常蛋、畸形蛋、破损蛋。

5.鸡场每周和每日的饲料消耗量。

6.从第五周龄开始每周抽样的平均体重。

7.销售的产品的重量和只数。

8.种鸡产蛋期每日详细的光照时间,包括早晚开灯、关灯时间。

9.育雏、育成、产蛋期间所用的饲喂方案。

第五节 提高鸡场经济效益的措施

一、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一)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在广泛的市场调查并测算可获取的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结合分析内部条件,如资金、场地、技术、劳动等,做出生产规模、饲养方式、生产安排的经营决策。正确的经营决策可收到较高的经济效益,错误的经营决策会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

(二)确定正确的经营方针

按照市场需要和自身条件,充分发挥内部潜力,合理使用资金和劳动力,实现合理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提高经济效益。既考虑眼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效果。总之,正确的经营方针,要能够以最低的消耗取得更多的优质产。

(三)生产规模适度

一般情况下,养鸡的效益与饲养数量同步增长,即养鸡越多,效益越高。适度规模生产,便于应用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的饲养技术,合理地配置劳力,降低饲养成本。随着养鸡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每个鸡场都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情况制定出适合自身条件的饲养规模。

二、降低生产成本

(一)降低饲料成本

饲料费用占鸡场生产成本的70%左右,所以降低成本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

(二)降低水、电、燃料费开支

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真正做到节约用电、节约用水。

(三)节省药品和疫苗开支

生产中对鸡群投药时,可投可不投者,不投;剂量可大可小者,投小剂量;用国产、进口药均可,有国产药;用高低价药均可的,用低价药。对无饲养价值的鸡,应及时淘汰,不再用药治疗。

三、选择优良品种

提高饲养者除选择当今国内外生产性能最高的品种进行饲养外,还要饲养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引进和应用新技术。这些技术包括:饲养环境的科学,应用计算机配制、筛选饲料配方;应用氨基酸、高效添加剂等新的饲料饲养技术;科学免疫程序的制定;疾病防治技术。现代商品市场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技术的竞争,只有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才有真正的竞争力,但这一切要靠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来实现。

四、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要降低优质肉鸡业的市场风险,依靠单个(中小规模的)养殖户面对市场的经营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必须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走产、供、销、科、工、贸一体化的联合体之路。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带动一方人从事与此相关的行业,造就“公司+农户”的庞大集合体,使其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走产业化之路,要求每个养殖户或企业必须摒弃原有的那套小而全的模式,使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市场分工也随之细化,各专其职,各尽其能。一条完整运作的产业化链条,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缺一不可,他们之间应避免交叉与重复设置,实行专业化分工。例如,一个大的集团公司关联企业有育种企业、生产养殖企业或农户、产品加工与开发企业、采购部门、运输部门、饲料生产企业、产品宣传与形象策划部门、市场调研部门等等。在产业化生产链条中,每一环节都是产业化过程中的贡献者,在各环节间求得合理的利润分配比例就显得尤其重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优质鸡生产良性循环。

鸡肠毒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由于气候变化异常,昼夜温差变化较大,肉鸡、蛋鸡中常会出现以腹泻、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采食量明显下降、生长缓慢、体重减轻、脱水和饲料报酬下降为特征的肠毒综合症。

  一、临床症状

  鸡群精神状态尚好,但生长缓慢,鸡冠苍白,部分病鸡表现为拉白色条状或黏液状粪便,粪中有未消化的饲料,粪便颜色微黄,个别鸡出现精神沉郁、缩头、头部震颤、来回乱跑、易惊叫,然后瘫痪。鸡群发病率为1%左右,每天都出现残鸡,死亡率为0.5%

  二、剖检变化

  头部有脑液,胸腺个别发红,十二指肠肿胀,肠壁增厚,用手触摸时感觉肠壁非常硬,肠管内无饲料,肠粘膜大量脱落,个别肠段有泡沫物质和西红柿样粪便;肠壁外翻,肠粘膜粗糙,并有脓性分泌物;胆囊变小呈淡黄色,看上去好似无胆囊现象。

  三、发病机理及危害

  此病是由鸡的一种球虫寄生于肠道的粘膜细胞内,常与一些病毒、细菌病混合感染引起,使肠管发炎、肿胀、肠壁增厚和大量上皮细胞崩解,导致肠管分泌和吸收功能下降,使部分鸡只出现营养缺乏、饲料转化降低、生长速度减缓等;上皮细胞崩解后产生的有毒物质蓄积在肠管中引起自体中毒,表现为精神沉郁、昏迷、瘫痪、头部震颤等症状,由于球虫和细菌的大量繁殖,肠粘膜细胞迅速破坏,导致消化不良,对各种营养物质吸收发生障碍。

  四、防治措施

  1、隔离病鸡,淘汰残鸡,清除垫料,彻底消毒。

  2、鸡群每天用“球净”饮水,每50g对水100kg,“病毒唑”50g混合饮用,每天2次,中午用电解质饮水,连用3天~5天,病情好转后用“速补”饮水2天,以使群鸡恢复良好精神状况。

  3、保持鸡舍内清洁卫生,避免潮湿,防止大肠杆菌与球虫病的发生,定期驱虫。

  4、当发现有拉稀时不能误认为肠炎,单纯用治疗肠炎的药物,免得肠道菌群失调紊乱,使肠粘膜受损。

  5、定期用消毒药进行带鸡消毒或定期在沙子里拌入消毒剂。

浅析影响肉鸡快速生长的原因

随着现代育种理论在肉鸡育种中的应用,肉鸡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肉用仔鸡的生长速度每年递增10%-15%,肉鸡从出壳到上市的生长周期逐渐缩短..但近一时期以来大多用户感到生长缓慢,对此国内外研究者从遗传育种、饲料营养、饲养环境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仅对影响肉鸡快速生长的原因作一肤浅综述。

一、品种的选择:

鸡的品种都是经过人选育、杂交而产生的杂交配套系,品种退化、种鸡被污染都会影响生长。众所周知,肉鸡生长发育快。纯正的商品代肉鸡7周龄体重达2——2.4千克,料肉比1.9——2.01并且适应性抗病力强经济效益高。如:艾维因、AA、狄高系等因此在选购雏鸡苗时应首先了解所选品种是否适应当地市场需求;而后了解提供雏鸡的种鸡场卫生防疫情况、种鸡群健康状况及信誉度如何。真正的做到货比三家,免得购到品种不纯的鸡苗。

二、饲料的品质:

满足营养需要是充分发挥肉用仔鸡快速生长的首要条件。优良品种具有快速生长的遗传潜力但若不能满足需求会影响生长性能。大量实验表明只有高能量高蛋白质低纤维的饲料,饲料报酬高才能使出肉鸡鸡获得最佳的增重效果,表现出最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从生物学经济学角度综合考虑肉用仔鸡的日粮能量浓度在3.3兆卡/千克以上较理想,若受条件限制,0——4周龄和5——8周龄的日粮能量可降至3.1兆卡/千克、粗蛋白质21%5周龄以上为粗蛋白质19%。自配料应达到上述指标,但由于饲料原料受水分、粒度、籽粒饱满度等的影响却很难达到指标,所以选购原料应确保内在质量。同时也可选用有经济和技术实力、重质量守信誉的大型饲料厂家生产的肉鸡专用料。所以生产者应注重饲料的内在质量,确保饲料营养指标达到肉鸡的需要量,充分发掘生长潜力。

三、饲养管理因素:“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可见管理的重要性,饲养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密度:生产实践证明,肉用鸡增重速度、饲料转化率和成活率饲养密度成反比。肉鸡适合高密度饲养,但究竟密度多大为好根据情况而定。譬如,在垫料上饲养密度适当低些好,网上育雏饲养密度可高些。通风条件好的可高些反之低些;密度过大鸡的活动受到限制,空气污湿度增加、垫料问题增多,导致鸡生长缓慢,群体整齐度差,以感染疾病死亡升高且易发生相互残杀;若密度过低则浪费空间饲养定额少成本增加。因此要根据鸡舍结构通风条件确定合理的饲养密度。一般平养肉鸡三周龄前30/、三周龄时20只、5周龄时15只、6——8周龄10只左右,笼养可比平养提高50%

2、光照:光照的目的主要是便于鸡群采食、饮水和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肉用仔鸡饲养光照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长光照,即第一周为24小时光照,以后每天光照20小时左右,使鸡有充分时间采食。另一种是间歇性光照,即第一周为23小时光照,1小时黑暗,从第2周始实行夜间间断照明即开灯喂料鸡只采食饮水后充分休息。生产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光照程序。

3、温度、湿度和通风的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是现代集约化肉鸡养殖是否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日常管理中最难控制的环节。

温度对肉鸡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有显著的影响,温度过高,鸡群采食量降低、饮水增加、生长缓慢,易引起肠道疾病。温度过低,鸡群采食量增加、活动量增多,能量消耗增加、饲料效率降低。环境温度过高会影响鸡的采食量,并非简单的直线关系。环境温度越高,采食量下降越大,试验研究发现40日龄以前的肉鸡气温在19-26℃,随着气温的升高,增重和饲料消耗直线下降,下降速度分别为16.2/天、52.9/天,当环境温度进一步升高时,肉鸡的生长速度下降更快,高温不利于肉鸡成活。在29.4℃环境中3-8周龄鸡全部成活,而在40.6℃中的死亡率87%

鸡舍内的湿度直接影响到鸡的生长发育。湿度太低,肉鸡羽毛蓬乱,易引起脱水;湿度太高,易引起各种病菌的大量繁殖,爆发各种疾病(如球虫病等)甚至可引起死亡。因此育雏前两周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5-70%,两周之后应保持在50-60%

其次是通风。由于肉鸡饲养密度大、生长速度快,加强舍内通风,保持空气的新鲜度是非常必要的。通风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舍内的有害气体,增加氧气,使鸡体处于健康的正常代谢状态,同时又能降低鸡舍的湿度,保持垫料的干燥。但当鸡舍通风不良,舍内有害气体容量过高,时间又长,不仅影响肉鸡生长速度,还可引起呼吸道疾病,当氨气浓度超过20ppm时,鸡眼结膜受刺激,会导致失明,增加残次率。

四、人们的观念:饲养者过分追求增长速度,

肉鸡的生长不仅需要适宜的环境,而且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面。易发生疾病主要有病毒性疾病、寄生虫、细菌性传染病、营养缺乏症等。养鸡应倡导“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每年根据不同的地区,加强防疫灭病措施,对饲料料槽、饮水器进行定期消毒,按所需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疫苗,对常发病阶段做好饲料投药预防。所以肉鸡商品化生产须做到品种优良化、饲料全价化、饲养集约化、防疫系列化、管理科学化、经营一体化。

总之肉鸡生产是一项高产高效养殖业,影响肉鸡快速生长的原因因素很多生产者应从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疫病防制等方面为鸡群创造适宜生长环境,挖掘更大的生长潜力,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

肉鸡饲养中的日常观察

鸡在正常情况下,饲喂适量的饲料应在当天吃完,且在饲养前期每日有逐渐增料的趋势。当发现鸡群采食量骤减或逐渐减少时,要区别对待。即应当考虑是否病态前兆、天气突然变化,或饲料配方的转换、饲料生产过程中的事故或原料质量的影响,或其它应激等因素;当发现给料量一致的情况下,有部分料桶余料过多时,要注意是否有病鸡存在,并加以重视,迅速解决。

观察行为姿势

以雏鸡为例,正常情况下,雏鸡反应灵敏,眼亮有神,活动敏捷,分布均匀;若扎堆或站立不卧,闭目无神,身体发抖,不时发出尖叫声,拥挤在热源处,说明育雏温度太低;如雏鸡展翅伸脖,张嘴喘气,呼吸急促,饮水频繁,远离热源,说明温度太高,这在夏天应尤为注意;而当雏鸡远离通风窗口,说明有贼风侵袭。鸡病专业网jbzyw.com

观察羽毛   

正常情况下羽毛舒展、光润、整齐。如果出现多数鸡群羽毛不齐,观察分析是啄毛引起?或正赶上换羽阶段?考虑是否品种原因引起或营养元素不平衡导致?或是管理不善、饲养环境所致?从而决定是否适时调整营养水平和采取对应措施;如果鸡只全身羽毛污秽或胸部羽毛脱落,表明湿度可能过大;如果全身羽毛蓬乱或肛门周围黏有黄绿色或白色粪便或黏液时,多为发病的象征

观察粪便

正常的粪便为青灰色、成形、表面一般覆盖少量的白色尿酸盐,当鸡患病时,往往排出异样的粪便。如出血性肠炎或球虫病时排血便、饲料粪;饲料原料结构不合理也可能导致肉鸡消化吸收不良,排饲料便;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或白痢病时,排出白色石灰浆样的稀粪;绿色粪便多见于鸡新城疫

观察球虫发病特征

即使使用同一种球虫药,通常因品种、地理环境等不同,各饲养小区球虫发病情况也会相差甚远。例如,在肉鸡市场价比较好时,少数养殖户如果另外添加某单一品种原料过多,相当于稀释了全价饲料的营养成分和球虫药浓度,导致少数维生素等营养缺乏和球虫药安全作用剂量不够,球虫病多发。所以要综合分析季节、鸡舍环境、球虫药效果、饲养阶段等多因素的影响,并据此制定下一阶段的防球虫对策,积累经验,多考虑全年球虫用药计划,为下一季节甚至明年配方作准备

观察鸡群呼吸情况

当天气急剧变化、接种疫苗后、鸡舍氨气含量过高和粉尘大的时候,容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所以遇到上述情况时,要勤观察鸡的呼吸频率和呼吸姿势是否改变,有无流鼻涕、咳嗽、眼睑肿胀和异样的呼吸音。如鸡患新城疫或传染性支气管炎及慢性呼吸道病时,常发出湿罗音、呼噜声或喘鸣声,夜间、清晨特别清晰。该项技能需要细心、耐心才能很好掌握。

观察黄鸡的皮肤、脚等着色

当饲料中色素含量充足时,而肉鸡仍着色不够,可考虑鸡只的肠道吸收、原料结构等的影响。因为当有球虫病、坏死性肠炎症或其它病症时,色素吸收会大打折扣

细心观察鸡群饮水量

如疾病出现时,一般饮水减少比采食减少早12天,饮水量可因疾病而有增减;当日粮中如鱼粉质量不稳定会导致食盐过多,饮水量大增,这可反馈对配方进行适当调整。

肉鸡饲养观察中要注意的问题还不止这些,许多小小的细节都可能隐藏着大的问题,只有将多种因素结合起来,多种症状综合起来,才能及时发现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保证鸡群健康。

肉鸡体组成之研究

   (Age)

        Edwards et al., (1973)研究日龄对肉鸡屠体脂肪之影响。结果发现,肉公鸡於67周龄期间屠体脂肪量快速增加。母猪屠体脂肪量之快速生长,则发生於一更早的日龄,亦即其於45周即快速增加。Griffiths et al., (1978)比较48周龄肉鸡之脂肪组成。他们发现48周龄之肉公鸡,屠体脂肪约提高12%,而内脏脂肪约增加40%。此时期之腹脂蓄积量个体差异颇大。

        鸡只之屠体脂肪随日龄之增加而渐增(Plavnik and Hurwitz 1983),於710周龄,母鸡之屠体脂肪亦有相当量之增加。Leclercq (1980)发现,无论在任何日龄,腹脂与体脂之增加均较体重之比例为多。

   (Sex)

        Edwards et al., (1973)报告,雌鸡之体脂蓄积量较雄鸡为多,且雌鸡脂肪之快速增加日龄较雄鸡为早。

   (Genetic)

        Leclercq et al., (1980)以鸡只九周龄腹脂/活体重比例之高低进行选拔,共进行了3个世代,结果发现至第三代时,雄鸡之进展较雌鸡多,且此二品系之差异於4周龄时即显现出来。Proudman et al., (1970)选育白色芦花鸡之快速与缓慢生长二品系,自第15代开始进行试验。他们发现,依较重体重选育之结果,屠体脂肪重亦增加。Leenstra and Pit (1988)依低腹脂量、较佳之饲料换肉率与较重之体重进行选种。结论报告,腹脂与饲料换肉率可做为降低屠体过量脂肪之选育目标。且以父系为较佳之选种对象。

环境温度(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Kubena et al., (1972)研究环境温度对肉鸡屠体组成之影响。试验中环境温度处理由7℃至32.2℃。他们发现,随着环境温度之下降,屠体脂肪亦显着降低。Swain and Farrell (1975)将肉鸡自48周龄饲养於5种不同环境温度(7℃至32.2)下。结果发现,环境温度增加导致饲料消耗量与生长速率降低,并造成体脂显着增加。El Husseiny and Creger (1980)测定饲於22.2°或32.2℃环境温度下之6周龄肉鸡的体组成,发现饲养於高温处理组之鸡只,其脂肪乾重较重。

   (Management)

        Cave et al., (1985)研究间歇光照对肉鸡腹脂含量之影响。其中一试验显示,公母性别对光照之反应不同。雌鸡於1小时光照:3小时黑暗之循环光照计划下,腹脂含量较少。

   (Pelleting)

        Pesti (1983)报告,提高饲料密度致使体增重增加,饲料效率改善,且腹脂百分比提高。

饲予过量之胺基酸(Feeding Excess Amino Acids)

        Valu et al., (1972)以含过量之不同浓度异白胺酸日粮,饲予821日龄之鸡只,测其对体组成之影响。结果发现,高浓度异白胺酸导致体脂肪与增重显着降低。Summers and Leeson (1985)建议,为符合正常代谢需要量之必需胺基酸补充,所造成的日粮氮过多,可能影响屠体组成。他们认为这是由於过量的必需胺基酸转变为甘胺酸(Glycine),可能导致食馀热(heat increment)改变,且影响屠体蛋白质。

日粮与日粮配方之影响

        1943Fraps指出,鸡只的屠体以脂肪含量可经由日粮组成的改变而加以修正。Donaldson et al., (1956)以不同能量与蛋白质水准的日粮,喂饲04周龄之鸡只,并测定生长速率、饲料消耗量与体组成。结果发现,热能蛋白比提高,屠体脂肪含量亦增加。Yoshida and Morimoto (1970)以白色来航公鸡(White Leghorn)为试验动物,探讨改变日粮能量与蛋白质水准之影响。试验中使用(1)低蛋白质高热能日粮(脂肪合成)(2)高蛋白质低热能日粮(脂肪分解)。他们发现,当日粮转换时,鸡只之屠体脂肪含量亦快速的改变。把日粮由脂肪分解日粮(lipolytic diet)转换为脂肪合成日粮(lipogenic diet),则屠体脂肪含量逐渐增加,且於12天後达到平衡稳定之状态。相反地,若把脂肪合成日粮转换为脂肪分解日粮,屠体脂肪量即逐渐减少,且於7天後达到稳定状态。Summers and Leeson (1984)以不同蛋白质水准(1628),等热能之日粮饲予07周龄之肉鸡,发现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准之增加,鸡只的腹脂含量则逐渐降低。於另一个试验中,饲予鸡只等蛋白质但不同能量水准(12251500仟卡代谢能/磅)之日粮,发现提高日粮能量水准,鸡只之腹脂量亦逐渐增加。相同地,Jackson et al., (1982)指出,腹脂与总屠体脂肪含量均受日粮蛋白质与能量的影响。

   (Feed Restriction)

        Arafa et al., (1983)研究限制肥育期肉鸡能量采食量之影响,结果显示降低肉鸡之能量采食量,导致腹脂重量减轻,且体增重亦降低。

早期营养(Early Nutrition)

        近期许多研究均致力於建立一种能控制鸡只体脂肪之早期营养计划。Twining et al., (1978)於试验中测定284959日龄之肉鸡屠体组成。他们发现,饲予低蛋白质日粮之鸡只,一般均较给予高蛋白质日粮者之屠体脂肪量为多。PlavnikHurwitz (1988)310日龄公肉鸡施行限饲处理,发现此方法无减少鸡只於5459日龄之腹脂量,且对体重并无不良影响。相似之结果亦曾於雌鸡发现。在他们的第一个试验中,所测得之控制组雄鸡8周龄重量为2.45公斤,第二个试验则为2.40公斤。试验中,育雏期,与生长期之饲料代谢能分别为29102998仟卡代谢能/公斤。试验鸡只则使用白色Rock鸡。Jensen et al., (1987)进行一系列试验,探讨鸡只之早期营养对脂肪蓄积之影响,发现於孵化後前7天,饲予高蛋白质日粮对鸡只以後之脂肪蓄积有显着之影响。

        以下为美国马里兰州(Maryland, U. S.)为寻求控制肉鸡体脂肪蓄积量,所进行的系列试验。

试验1.

        试验1之目的为测定肥育期肉鸡饲予不同能量水准日粮对屠体组成之影响。

        Ross×Arbor Acre公肉鸡为试验动物。03周饲予碎粒状之商用肉鸡育雏料(粗蛋白质22.1%,代谢能3197仟卡/公斤),日粮中并添加Amprol Hi Z 药以预防球 病。鸡只达3周龄时逢机分配至各处理组,采平式饲养,每栏50只,试验鸡只之平均初重为0.708公斤。试验分为4种日粮处理组,代谢能分别为3086317532633351仟卡/公斤,并调整蛋白质水准,使维持每1000卡洛里(calories)13.75的蛋白质水准,热能:蛋白质比例维持一定(Thomas et al., 1986)。即能量水准由3086提高至3351仟卡/公斤,蛋白质亦由19.25调至20.9(1)。饲料转换是饲予混合之低能量与高能量日粮。试验饲料经打粒,由3周喂饲至6周龄。

 

表一                     1                                                

 

               

                 (3086仟卡/公斤)

                 (3351仟卡/公斤)

黄玉米 大豆粕(49)

玉米筋粉

大豆油

第二磷酸钙

石灰石粉

 盐

氯化胆硷(50)

DL-甲硫胺酸

微量矿物质混合

维生素预拌料

Ethoxyquin

药、赋形剂

蛋白质(计算值)

   (实测值)

   

56.05 35.48



4.66

1.79

1.10

0.49

0.10

0.17

0.05

0.05

0.015

0.05

22.11

 

3197

67.95 27.10

0.46

1.00

1.59

1.01

0.46

0.08

0.14

0.05

0.05

0.015

0.1254

19.25

20.59

3086

57.91 29.52

2.52

6.22

1.79

1.04

0.51

0.09

0.16

0.05

0.05

0.015

0.125

20.89

21.49

3362

        试验鸡只於6周龄秤重并记录饲料采食量。取每栏最接近体重平均值之4只鸡,屠宰测定体组成。

        体增重与饲料效率结果列示於表2。体增重於处理组间并无差异。如预期的,随日粮能量水准之提高,饲料效率亦逐渐改善。体组成之测定结果(2),各处理组猪只之体蛋白质、水分或体脂肪均无差异。

 

表二 4 (仟卡代谢能/公斤)

 

3086

3175

3263

3351

        (公斤)          (3)

        (6)

        

饲料效率

    

体蛋白质()

    ()

    ()

  0.708

2.087

1.379

1.97

 

18.50

64.35

13.61

  0.708

2.105

1.397

1.92

 

18.50

63.69

13.64

  0.712

2.077

1.365

1.86

 

18.39

64.42

12.91

  0.699

2.087

1.388

1.82

 

18.39

63.99

13.25

        研究结果显示,当日粮蛋白质与能量平衡时,提高能量水准对鸡只之体组成并无影响。

试验2

        此试验之目的为测定早期限饲是否会影响4周龄公肉鸡之体组成与增重。鸡只於04周饲予粉状商用肉鸡育雏料。蛋白质含量与代谢能分别为22.8%与3197仟卡/公斤。试验前5天,所有鸡只均饲予肉鸡育雏料,然後逢机分配至4个处理组(控制组与限食369),每处理组8只鸡,并重复4次。於限饲期间,限饲鸡只之饲料给予量,乃依1.5×体重23计算式来计算(Plavnik and Hurwitz, 1988)。即仅给予鸡只足以维持而不增重之饲料量。但无论如何,於试验期间发现鸡只仍然每天增重2

        结果刊示於表34周龄时,各处理组之生长速率有显着差异(P0.05)。限饲处理组鸡只并未出现代偿性生长(Compensatory growth)。腹部脂肪块(fat pad)以活体重百分比来表示时,以限饲3天之处理组最重,馀各处理组间并无显着差异(P0.05)。限饲6天之鸡只,体脂肪显着较控制组为少(P0.05),其他各组并无显着差异。

表三 早期限饲计划对4周龄公肉鸡体增重、饲料效率与体组成之影响(试验2)

 

                                             (     )

0

3

6

9

     ()

       

      

质%

      

      

992a 1.46b

1.13b

18.3a

68.25c

9.80a

887b 1.49a

1.31a

18.1b

68.08c

9.87a

738c 1.48a

1.12b

17.7c

69.15b

9.21b

594d 1.46b

1.13b

17.3d

69.53a

9.57ab

abcd 同一列平均值持不同字母表显着差异(P0.05)

        由於此试验是於4周龄屠宰而非上市日龄屠宰测定,因此早期限饲之可行性,仍有待商榷。

试验3

        试验3与试验2完全相同,但改以雌鸡进行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限饲鸡只之生长速率显着较控制组为慢(P0.05)。限饲9小时之处理组,鸡只脂肪块比例显着比较其他组为轻(P0.05)。随着限饲时间之延长,体脂比例亦逐渐下降。且限饲69小时之处理组,体脂肪比例显着较限饲03两处理组为低(P0.05)。此与雄鸡之反应不同。试验中计算体增重对时间之回归方程式时,发现并无任何显着之代偿性生长。由试验2、试验3结果显示,不同性别鸡只对限制反应不同。

 

表四 早期限饲计划对4周龄雌鸡体增重、饲料效率与体组成之影响(试验3)

 

                                             (     )

0

3

6

9

     ()

       

      

质%

      

      

867a 1.55a

1.38a

18.13a

66.45d

11.65a

782b 1.52b

1.35a

17.98b

67.55c

10.75b

670c 1.47c

1.31a

17.90bc

68.23b

9.93c

513d 1.52b

1.14b

17.78c

69.08a

9.52c

abcd 同一列平均值持不同字母表显着差异(P0.05)

        此研究与Plavnik and Hurwitz (1988)之试验采笼式饲养,但民间鸡场之肉鸡一般均采平式饲养,若施行限饲计划时,鸡只可由采食垫料而获得一些营养分,可能致使限饲效果无法显现出来。因此限饲计划之实用程度仍有待更进一步之试验探讨。

试验4        

        试验4为测定饮水限制是否会影响鸡只之体组成。鸡只自128日龄,饲予肉鸡粉状育雏料。饲料蛋白质与能量之计算值分别为22%与3197仟卡/公斤。鸡只依处理组别,施予限水处理,各为(1)控制组-饮水任食(2)512日龄每天饮水限食8小时自512日龄,每天限制饮水12小时。每处理8只鸡并重复4次。体增重、饲料效率与体组成结果列示於表5

 

表五 5 12 8 12

      

                             

()   

    块%

体蛋白质%

    肪%

    分%

992a 1.46b

1.13a

18.3a

9.8b

68.3a

976ab 1.51a

1.23a

17.9b

11.1a

67.6b

924c 1.52a

1.12a

18.1ab

10.0b

68.0a

abc同列平均值持不同字母表有显着差异(P0.05)

        结果显示,每天限制饮水12小时,显着降低体增重,有一显着较好的饲料效率。饮水限饲对4周龄肉鸡之脂肪块重量并无影响。限水8小时之处理组鸡只,其体脂肪比例显着较其他两组为多(P0.05),而体水分比例则显着较少(P0.05)

        由试验资料指出,生长早期之限水处理对控制鸡只体脂肪来说,并不可行。512日龄鸡只每天停止给水12小时,其生长速率有减慢之现象,且对屠体脂肪块与体脂肪含量并无显着之改善效果。

        从现场观点,施行限水处理对肉鸡饲养业者来说,并不难实行。可惜的是,由此试验结果来看,限水处理并非有效的方法。而限饲处理时鸡只之检食垫料则为限饲处理施行成果之影响因素。因此寻求一现场可行、符合经济利益又有绩效之控制体脂的方法,仍有待更多的研究探讨、开发。

肉鸡养殖手册第五章 优质肉种鸡育雏育成期饲养管理

主要介绍了环境卫生与消毒、育雏期的饲养管理、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第一节 环境卫生与消毒

近几年,养鸡业中新的疾病不断发生,传统的疾病也有新的病原变异株出现,加之生产中常常使用抗菌素,使细菌出现抗药性,用传统药物方法防治使养鸡成本越来越高,而且鸡发病原因太复杂,有时防不胜防而造成严重损失。过于依靠疫苗和药物而放松饲养管理与环境卫生的工作,疾病也会不断发生。另外有多种病毒性传染病,一旦鸡群感染后几乎不能获救。生产中也经常发生免疫预防失败,造成损失。因此,为了养鸡少发病且获得最大的生产性能,我们应不惜最大努力,做好环境卫生与消毒工作。

一、鸡场防疫措施

(一)鸡场的规划设计

本着有利于生产和防病的原则,确定场内的育雏舍、育成舍、产蛋舍、鸡粪处理等的平面位置。对场内的风向、风力、排污、水源、电源、饲料来源等都应该综合考虑。

(二)选购优良健康鸡,饲喂安全质优的全价饲料

进鸡要从没有白痢病、禽流感、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等疾病的种鸡场引进鸡苗。饲料要从自动化程度较高、质量好的厂家购进,特别注意饲料中动物性蛋白原料的质量。

(三)制定全进全出的生产措施

严禁不同品种、地方、不同批次和大、中、小鸡混养,以防交叉感染。一幢鸡舍的鸡必须同时进出。

(四)制定鸡场防疫措施

在鸡场入口处、生产区连接处和鸡舍入口处、都要设有相应的消毒和更衣设施,坚决做到场内外、各生产区之间、鸡舍间、饲养人员之间的严格隔离,并制定有效的消毒制度,鸡舍内隔日消毒一次,鸡舍周围一周消毒一次,全场一日消毒一次。消毒池内应随时保持有消毒水,谢绝人员参观。饲养人员回家返场时必须更换外衣和鞋,经严格消毒后才能进入鸡舍。场内职工禁止饲养家禽、观赏鸟。

二、消毒

消毒的目的是阻止外部病源微生物侵害鸡体,排除和杀灭鸡饲养过程中蓄积于舍内外的有害微生物,维持舍内外的清洁度,防止传染性疾病在鸡群间传播。

(一)影响消毒的因素

许多因素可降低消毒效果,如舍内外残留有机物等污染物;使用硬水,如含钙、镁、铁较高的水配制消毒剂;温度过高对某些消毒剂,如碘制剂、氯化物制剂有影响;消毒时间过短,使用方法不当,稀释浓度太低,喷洒不均匀等。

(二)几种常用消毒药品

1.氢氧化钠(烧碱、苛性钠):常用1-2%溶液来消灭病毒和细菌。对金属、油漆物品均有腐蚀性作用。

2.过氧乙酸:市售20%的溶液,其本身有强大氧化性,杀菌作用快而强,对细菌、病毒、霉菌和芽孢均有效。常用含本品的0.30.5%水溶液作各种消毒,效果好,费用低。

3.高锰酸钾:常用0.1%溶液,能杀死细菌。

4.甲醛溶液(福尔马林):市售含量为40%,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和刺激作用。与高锰酸钾配合对舍内进行熏蒸,密闭24小时,达到空间消毒。

5.新洁尔灭:常用5%溶液,用于皮肤、粘膜、用具的清洁消毒。

6.次氯酸钠:常用2%3%溶液对鸡体喷雾消毒。可用于鸡体喷雾消毒的还有过氧乙酸、新洁尔灭等。

(三)消毒操作程序

彻底清除鸡舍、地面、墙壁、附属装置上的灰尘、污物、粪便、垫料、饲料、羽毛。排风口、明沟等地均要彻底清洗干净。应做到先清扫,后冲洗,再干燥(数天),最后消毒。一般消毒34次,通常用两种以上的消毒剂交替使用。第二次消毒要等第一次消毒剂干燥后再进行。从清扫到消毒完毕,整个过程不得少于14天。



第二节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一、育雏前应做的准备工作

育雏前要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不能临时去应付。雏鸡的饲养人员要选择工作负责、细致、具有一定养鸡经验,会观察、能发现问题的人担任。

(一)育雏舍

首先要准备好育雏舍,房屋不能渗漏雨水,墙壁不能有裂缝,水泥地面要平整,无鼠洞且干燥,门窗严密,房屋保温性能好,并能通风换气。平养育雏舍内要间隔成几个小间,每小间面积20平方米为宜,便于分群饲养管理和调整鸡群。

(二)育雏设备

    育雏要准备好保温设备、饲槽、饮水器、水桶、料桶、温湿度计、扫帚、清粪工具、消毒用具。另外根据实际情况添置需要的用具。一般每只雏鸡占有的料槽长度为:13周龄4厘米,46周龄6厘米。每百只雏鸡占有饮水器60厘米以上。只有保证每只鸡有合适的采食和饮水位置,才能使其均匀地生长发育。

若是笼养育雏,还要准备专用的育雏笼,育雏笼最好同育成笼合二为一做成既可育雏又可育成,以免浪费设备。育雏育成笼可就地取材自制,也可委托有关工厂制造、购买。总之,要便于雏鸡采食、饮水和饲养人员管理操作方便。

(三)保温设备

根据饲养条件和育雏要求选择和修建相应的供温设备。如:保温伞、红外线灯泡、电热管(板)、烟道、火炉等。

(四)清洗消毒

育雏舍在进鸡之前必须彻底清洗,包括墙壁、地面、笼具等设备的清洗。然后用1%的氢氧化钠(烧碱)溶液喷洒墙壁和地面,再用其它消毒剂按使用说明对育雏舍所有设备进行喷洒。最后把门关闭,对育雏舍和用具进行熏蒸消毒。其方法有两种:一是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40毫升,高锰酸钾20克。先放高锰酸钾在舍内瓷器中,后加入福尔马林,使其产生烟雾熏蒸2小时。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使舍内烟雾散发出去。第二是用过氧乙酸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过氧乙酸3克,放在容器内加热使其蒸发,密闭2小时。熏蒸时舍内相对湿度要保持在60%,其消毒效果明显。

(五)饲料及药品

按照所进鸡种的营养需要标准,提前配合好雏鸡饲料。一次配最好不要超过4天的用量,以免饲料霉变和营养成分损失。为了预防雏鸡发生疾病,要准备好相应的药品和疫苗。准备工作完成后,在进鸡前2天开始升温,直至达到雏鸡所需要的温度为止。

二、常见的育雏育成方式



(一)地面式

指鸡饲养在平房或楼房鸡舍内的地面上,地面上铺有垫草、机械饲养设料机、输料带、料盘、自动饮水器、保温伞、电灯、电风扇等。手工饲养设料槽、料盘、饮水器、烟道或电热器、电灯、电风扇以及自然通风窗等。地面式宜在气候干燥地区,通风设备良好时采用。

(二)网上式

指鸡饲养在平房或楼房鸡舍内离开地面的平网上,网可用金属,塑料或竹木制成。饲养设备同地面式。网上式适宜在气侯潮湿地区,通风设备条件较差的情况下采用。

(三)笼式

指鸡饲养在平房或楼房鸡舍内离开地面的重叠笼或阶梯笼内,笼子可用金属,塑料或竹木做成。饲养设备需料槽,料盘,乳头饮水设备、水槽,饮水器,电灯,烟道或电热器,电风扇以及自然通风窗等。笼式可在气候潮湿地区采用。

三、育雏需要的基本条件

雏鸡出壳后,体温调节能力弱,必须由外界供热保暖,才能维持正常体温,否则就要死亡,这种供热饲养方式就叫育雏。育雏期一般为42天,但由于育雏季节的不同,也可长于42天也可短于42天。雏鸡从停止供热到140日龄这个阶段叫生长鸡,或叫中鸡。生长鸡的日粮水平要求最低,在饲养管理上既不同于雏鸡,也不同于产蛋鸡,按生长鸡特点进行饲养的过程就叫育成。在养鸡生产中,育雏、育成是最关键的环节,只要育雏、育成搞好了,商品鸡生产就算成功了一半。

(一)温度

1.电热器、烟道、火炉供温时:

年龄                           鸡背高处的温度

12日龄                          3536

34日龄                          3334

57日龄                          3133

2周龄                             2829

3周龄                             2627

4周龄                             2425

5周龄                             2223

6周龄                             2122

2.育雏伞供温时,每周温度下降2

年龄                     育雏伞边缘下鸡背高处

14日龄                          33

57日龄                         3133

2周龄                             30

3周龄                             28

4周龄                             26

5周龄                             24

6周龄                             22

育雏室内除了要求适宜的温度外,还必须注意室温平稳均匀,切忌时高时低。雏鸡的分布状态是判断温度是否适宜的标志。温度合适则雏鸡均匀分散、活泼,夜间睡眠伸头展翅,形象舒服。雏鸡打推,叽叽叫唤,靠近热源,不爱活动,表现畏冷,说明温度低,则需加温。雏鸡远离热源翅膀散开并张口喘气,呼吸急促,饮水增加,说明温度偏高,则需降温。

(二)湿度

育雏舍的湿度一般控制在60%70%,雏鸡10天内为65%70%10天后为55%60%。在实际生产中还要视季节、饲养和雏鸡体质而适当调整。如果空气湿度超过80%或低于40%并与温度、通风共同发生作用时可能造成危害。当湿度大、温度又很高,加上通风不良的情况下,雏鸡体热不能正常散发,引起食欲下降,生长缓慢,抵抗力减弱,并使舍内垫料发霉,寄生虫、病源菌趁机滋生繁殖,导致雏鸡发病;湿度过小,空气干燥,加上高温和通风过速,使雏鸡体内水分大量散发,腹腔剩余卵黄吸收不良,绒毛干枯,体形瘦弱,食欲下降,频频饮水,如这时饮水供应短缺,则易造成脱水而死亡。随着雏鸡日龄的增长,饮水量增加,粪中水分蒸发得多,环境湿度大。尤其阴雨天更应注意防止潮湿,不要让饮水器溢水,以免垫料腐烂发霉。

() 通风

通风换气可以排除室内污浊的气体,换进新鲜空气。育雏期间,雏鸡呼出二氧化碳,排出粪便和使用的垫料经微生物分解发酵,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和硫化氢等。这些气体对雏鸡是非常有害的。应该在保温的前提下,搞好通风换气,以免有害气体滞留而超过允许量,造成雏鸡体质衰弱,并导致死亡率的增高。有些人往往注意了保温而忽视了通风换气,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应引起注意。有窗鸡舍在较冷季节,可以安装布帘,使人进入舍内不应有闷气,刺眼,刺鼻的感觉。当然,室内通风过畅,温度下降,甚至形成穿堂风,雏鸡易受凉感冒,这也是应该避免的。

() 密度

饲养密度对雏鸡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密度正常可以使雏鸡获得足够的活动范围,采食和饮水也不致于拥挤,密度过高就会限制雏鸡活动,造成空气污浊,湿度增高,会诱发啄癖,同时,由于拥挤,有些弱雏经常吃不到饲料,体重不够,形成生长发育不一致的群体。当然,密度过小,则增加设备和人工费用,保温也较困难,也不符合育雏要求。通常饲养密度为:03周龄每平方米为3050只,49周龄每平方米为1525只,1020周龄每平方米1015只。

四、育雏期供温主要方式

(一)保温伞

保温伞可为方形、长方形或圆形。圆形保温伞直径100厘米,高70厘米,可育雏300只左右。伞内安装两盏50瓦的红外线灯。保温伞上安装灯开关,根据需要可控制12盏红外线灯,也可安装自动控温继电器,自动控温。在保温伞外距离地面15厘米处,设置温度计,以便随时检查保温伞下和舍内温湿度。

(二)电热管(板)

根据需要购买电热板。其发热性良好,升温快,育雏上已广泛使用。电热管(板)一般放在地面或墙边。实践证明,50平方米育雏室用8800瓦电热管,管理方便、温度均匀,育雏效果良好。

(三)烟道育雏

烟道分地上和地下烟道两种。地上烟道建筑在地面上或将烟道架高。地下烟道建于地面下,使地面升温。两种烟道一头连接炉灶,另一头是烟囱。为使烟道内烟火畅通,可向烟囱的方向修成斜坡。烟囱高度不能低于地面烟道长度。

(四)红外线灯育雏

利用红外线灯散发的热量来保温,灯泡规格为250瓦。如果跟育雏伞配套使用最为理想。红外线灯挂在育雏器的外面,灯泡离地面45厘米,以后每周将灯泡提高78厘米,直至60厘米为止。这样雏鸡在育雏器外面采食和饮水不致受惊。红外线灯也可以单独用来育雏,缺点是光照强度大,对4日龄以后的雏鸡容易造成疲劳。

五、育雏期的管理

(一)分群

雏鸡入育雏室后,一定要按强弱分笼或分群,切不可怕麻烦把大小不一,强弱不均的雏鸡混在一起养。在育雏育成过程中分群的工作要坚持进行,一旦发现某笼或某群雏鸡强弱不均,就要调整分群。进入育雏育成室的第一天,要将公母分群或分笼饲养。

(二)饮水开食

雏鸡一进入育雏育成舍,必须迅速学会饮水和吃食。虽然它们能出壳后不吃不饮达三天之久,但这样会造成损害。任何延迟都会使其脱水和虚弱,而虚弱的鸡就不可能很快地学会饮水和吃食。最好在鸡出壳后24小时内就1应给予饮水。

1.水温

在雏鸡入舍前4小时将水灌入饮水器内。这样可有充分时间让育雏舍的热量使水温升高。水温应该是18℃以上,并且要用新鲜水,不用陈水。

2.饮水的消毒

很多鸡场在不同时间内在饮水中添加消毒剂,这样做可减少疾病造成的损失。但进行饮水免疫时,饮水中绝不要加消毒剂,否则降低疫苗效果,甚至使疫苗完全无效。

3.充足的饮水

要保证雏鸡饮水,仅仅提供足够数量饮水还是不够的。仔细观察可见有些鸡看起来好像在饮水,其实这些鸡没有靠上饮水器。如果在生产中是个普遍问题,就要增加饮水器数量,并检查头几天内的光照强度是否足够大。

4.饮水量

雏鸡饮水量见下表:

61  100只肉用雏鸡每天的饮水量      单位:升

          1      2      3     4      5      6

21.10C以下    2.27      3.97    5.22     6.13     7.04     7.72

32.20C        3.90      6.81    9.01     10.60    12.11    12.32

(三)雏鸡饲喂方法

在整个育雏期的42天内,每天喂4次料,饮水不断。在每天加水前要清洗水槽。若是笼育,饲喂到10天左右撤掉底网上的报纸或塑料网,笼上的料槽高度随鸡龄的增加随时调整。喂到7周龄,将雏鸡料槽换成中鸡料槽,并将雏鸡料换成中鸡料。以后就进入不供热的中鸡饲养阶段。

(四)稀群

雏鸡和中鸡生长迅速,体格增长很快,占用空间要逐步加大。若是三层笼育雏鸡,从21日龄开始第一次稀群,就是将每笼里不到120只雏鸡的1/3即不到40只雏鸡放到上或下空笼内。随着鸡龄的增加随时将笼内较密的鸡移到其它空笼内。这样一直养到上大鸡笼为止。

(五)断喙

断喙是一项精细工作。要做好断喙,经验起很大作用。断喙的部位特别重要。断喙做得不够仔细,切去太多会产生不必要的过大应激,切除不足时,喙又恢复到接近原来的长度。

1.断喙的优缺点

  断喙有优点,当然优点远远超过缺点。鸡群中的啄癖,如啄肛、啄羽、啄肉、斗架等都能造成严重后果。此恶癖形成后,有啄癖的鸡会将这种恶习传给其它个体。通常的做法是雏鸡10日龄前实施断喙。但是必须记住,任何年龄断喙都会造成严重的应激,引起饲料消耗量降低、生长差。

  早期断喙的优点:①捉鸡容易;②可早期制止啄趾;③对以后的防疫接种妨碍较小;④防止早期啄羽和啄肉癖;⑤提高饲料报酬;⑥提高成活率、减少淘汰;⑦鸡有较长时间从断喙造成的应激中恢复过来;⑧鸡群生长较为一致。

早期断喙的缺点。在性成熟前的任何年龄断喙都有如下缺点:①在断喙后12周龄内鸡的体重会减轻;②断喙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生长率降低;③在任何年龄断喙都可能稍稍推迟性成熟,降低性成熟时的体重和影响产蛋量。

2.断喙的时间和方法

  最佳断喙时间为58日龄,这时雏鸡喙质较软易断。断喙前23日,在饮水中加入维生素K可以减少断喙时出血过多。断喙的长度是切掉喙的1/2,即在离鼻孔1毫米处切断。断喙的方法是用母指捏住鸡头后部,食指捏住下喙咽喉处,将上下喙合拢,并将离鼻扎1毫米的部位放到断喙器上的刀片下面,烧红的刀片即向下切断上下喙。切断后,同时将喙贴紧烧红的刀片上烧灼23秒钟,防止出血和以后再生长。

断喙后,槽中的饲料和水要保持一定深度,至少要1.5厘米深,若大鸡断喙则要保持2.5厘米深。这样才能保证在断喙后鸡能饮水采食。断喙一定要精确,就是很熟练的人也不要超过每小时600只。断喙不良的鸡在12周龄或在1820周龄从育成舍转到产蛋鸡舍时重新断一次。

() 光照

育雏育成期的光照原则是03日龄每天光照24小时,4140日龄每天光照时间必须逐渐减少或者保持恒定,绝不能增加。

() 接种和投药

根据养鸡场制订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和投药,以确保鸡群健康生长。

()防止啄癖

啄癖是指啄肛、啄眼、啄羽、啄趾和啄伤口等,4周龄雏鸡开始换羽,发生啄癖的百分比最高。引起的原因很复杂,防止方法可针对原因进行。第一,调整日粮成分。如缺乏维生素,缺盐则补充维生素、食盐等。第二,饲养密度大,则应减少每平方米雏鸡数,使其活动不过分拥挤。第三,室内闷气,臭气较浓,可加强通风和清洁卫生管理。第四,光线过强,可将窗子用布帘遮暗。第五,雏鸡的伤口及时用消毒药涂擦。第六,及时断喙。

()育雏期间容易忽略的工作

1.公鸡断冠断趾

种鸡场饲养的公鸡,最好在一日龄断冠断趾。断冠就是用剪刀贴着头皮剪去公鸡冠,公鸡长大后冠是平的。这可以防止由于斗架和啄癖而使鸡冠受伤;并且能改善视力,减少由于冬天冻伤造成的损害;还可以减少鸡冠与食槽和饮水器上的铅丝相接触而造成的损伤。断趾就是用剪刀剪去公鸡每只脚内侧两趾端部。公鸡长大后内侧趾就无爪,踩蛋时就可避免划破母鸡皮肤而使母鸡乐于接受踩蛋,这样就可提高受精率。

2.疫苗的接种应激

雏鸡六周龄前应进行几种疫苗接种。极大多数疫苗接种会造成一定的应激。有时鸡群的活力会显著降低,饲料摄入减少;雏鸡拥挤在育雏舍内温暖处。必要时提高育雏温度以保持雏鸡舒适。在饮水中加入药物可减少应激。通常在饮水中添加水溶性维生素有助于减轻应激等问题。如有明显的应激原因或当鸡群正在服药时进行疫苗接种一定要小心谨慎。

3.炎热和寒冷天气

高温可造成严重应激,鸡群会减少采食而增加饮水,要保证足够的饮水槽位。如果是地面平养,天热期间要注意垫料问题。热天多饮的水绝大部分通过粪便排出而存积于垫料中,这时要加大鸡舍内通风量。育雏舍只要保温措施适合,寒冷造成的问题相对较小。良好的鸡舍对保持舍内有适宜温度起很大作用。在育雏期要保持温度均匀、平稳、绝不能时高时低,直至鸡群脱温适应舍外环境度为止。

第三节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一、种鸡育成期的生理特点及要求

(一)生长发育持续加快

由于优质肉鸡属于肉用类型,其种鸡同样具有肉鸡前期生长遗传倾向,在12周龄以前,生长速度和体重增长快,饲料利用能力高,而且易于沉积脂肪。例如,供给充足的饲料营养,将导致育成期的体重过大、过肥,生殖器官发育不良,影响以后的产蛋量和受精率。

(二)消化能力逐渐增强

    采食量与日俱增,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等组织处于发育的旺盛时期。同时,性器官和性机能也迅速发育,公鸡在6周龄以后,鸡冠迅速红润,啼鸣,母鸡卵泡逐渐增大,至后期性器官的发育更加迅速,如不加以控制,最早的会在15周龄后即出现初产蛋。因此,在这个阶段,饲养管理的目标在于保证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充分发育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性器官过早发育,以保证开产后达到较高的生产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饲养上要采取限制饲养,使后备鸡的增重接近推荐体重。在管理上配合光照制度,使鸡准时开产,提高种蛋的合格率。

二、种鸡育成期的管理

(一)逐渐降低饲养密度和适当分群

随着鸡只的不断增长,每只鸡占用的单位面积就越来越大,将影响鸡的正常采食、休息和运动,对鸡的生长和发育都有影响。所以,随着鸡只的长大,应适当调整饲养密度和分群,以保证育成鸡有适当的活动空间,增强鸡的体质,是培育健壮结实育成鸡的一项重要措施。育成期适宜的饲养密度见表4

(二)及时淘汰不适于留种的鸡

除在限制饲喂开始淘汰那些生长发育不良,或不符合留种用的鸡之外,在育成期还应经常观察鸡群,对不适于种用的病、残鸡剔除。在开产前1-2周,再进行一次挑选淘汰,对发育不良、畸形、第二性征(冠的大小和颜色等)表现差的、早熟产小蛋的鸡只应该淘汰。

62 每只种鸡所需地面面积(平方厘米)

       饲养方式                     饲养方式

       垫草地面    网上平养             垫草地面   网上平养

7      680-730     590-680        14     1160-1340   1160-1220

8      820-900     710-900        15     1200-1420   1240

9      960-1010    830-940        16     1240-1500   1300

10     910-940     950-960        17     1350-1580   1390

11     1020-1100   1020-1070      18     1540-1666   1540

12     1060-1200   1020-1200      19     1690-1740   1690

13     1080-1070   1080-1210      20     1860        1800

(三)通常需要进行第二次断喙

第一次断喙一般在雏鸡6-9日龄进行,但往往有些切得不当,或者后来又长起来恢复回原状。为减少开产后的啄癖发生,常在13-17周龄对这些鸡进行第二次断喙。这时鸡喙内部的神经、血管很丰富,喙已完全角质化,比较坚硬难切,对鸡的应激较大,也容易引起出血。为减少流血和应激,在断喙前后3天内饲料中加入维生素K(用量50/吨)。断喙后应加强检查,发现出血者应立即补烙切面,直至不再流血为止。

(四)及时转入蛋鸡舍

一般在产蛋前2-4周转入蛋鸡舍,以利鸡群在开产前有足够的时间适应和熟悉新的环境。例如,开产后才搬迁,常会引起输卵管内的鸡蛋破裂,形成腹膜炎,造成死亡或以后不再产蛋;另一方面搬迁的应激会严重影响早期产蛋率的上升,母鸡因不熟悉产蛋箱而随地产蛋的现象增多,种蛋合格率下降。

三、育成期的光照制度

    照制度是整个种鸡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技术部分。产蛋鸡对光周期非常敏感,光照的强弱和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育成鸡性成熟的早晚。光照管理得好,能控制母鸡性早熟,延长产蛋高峰持续期,提高母鸡产蛋量。如果光照控制不好,母鸡开产日龄太早,产的蛋小,很长时间内蛋重不能达标,经济价值低。母鸡适时产蛋,所产的蛋大,其经济效益也高。

育成期光照原则是在育成期任何阶段都不能延长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应为510勒克斯。在开放式鸡舍饲养育成鸡,采用自然光照加补充光照。自然光照,白天长度随季节和纬度不同而有很大变化。原则上,以一天内自然光照最长的时间为基础恒定光照,随著时间的变化自然光照时间可能缩短,则不足的时间加人工补充光照。在自然光照时间较长的月份,掌握好控制原则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对育成鸡的性成熟和以后的产蛋力有很大影响。

四、限制饲养

(一)限制饲养的目的和作用

1.延迟性成熟

通过限制饲喂,后备种鸡的生长速度减慢,体重减轻,使性成熟推迟,一般可使开产日龄推迟1040天。

2.控制生长发育速度

使体重符合品种标准要求,提高均匀度,防止母鸡过多的脂肪沉积,并使开产后小蛋数量减少。

3.降低产蛋期死亡率

在限制饲喂期间,鸡无法得到充分的营养,非健康和弱残的鸡在群体中处于劣势,最终无法耐受而死亡。这样在限喂期间将淘汰一部分鸡,育成后的鸡受到锻炼,在产蛋期间的死亡率则降低。

4.节省饲料

限制饲喂可节约饲料,降低生产成本,一般可节省1015%的饲料。

5.使同群内的种鸡的成熟期基本一致,做到同期开产,同时完成产蛋周期。

(二)限制饲养的方法

    为了控制体重,首先必须进行称重以了解鸡群的体重状况。称重一般从6周龄开始,每两周称重1次,每次随机抽取全群总数的5%或每栋鸡舍抽取100200只,公母分开进行称重。称重后与标准体重进行对比,如果鸡体重未达标,则应增加饲喂量,延长采食时间,增加饲料中能量、蛋白质水平,甚至延长育雏料(育雏料中能量、蛋白质含量较高)饲喂周龄直至体重达标为止。

如体重超标,则应进行限制饲喂,限制饲喂一般有3种方法:

1.数量限制

饲料配方不变,减少饲喂数量,不限定采食时间。限制饲喂前计算出鸡的自由采食量,根据超重程度,计算出饲喂数量,喂料量一般低于自由采食量的90%。每天应对饲喂数量准确称量并记录记载。

2.质量限制

改变饲料配方,降低饲料营养成分含量,使饲料中一些重要营养指标(能量、蛋白质)低于正常水平,即低能量、低蛋白质饲料等。

3.时间限制

  每天规定吃料时间,其余时间盖上或吊起料槽或料桶。此方法操作较难。使用料槽时若操作不当,不易控制。

  以上3种方法生产中根据实际需要也可合并或交叉使用。生产中常见的限制饲喂措施有以下两种。

  每天限量、限质饲喂:

  限制每天饲喂的饲料量,一天的饲料一次性投给,饲料量一般为自由采食的90%,蛋用鸡采用此法较多。

  隔天饲喂:

两天的饲料合在一天喂给,这种方法一次投料较多,弱小的鸡也能吃到应得的份额,有利于提高均匀度,整个鸡群发育较整齐。但一次投料较多,鸡群吃得过饱,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致使饲料利用率变低。肉用种鸡采用些法较多。

(三)限制饲养注意事项

1.所有肉用种鸡如超重,千万不要减料,维持原有水平,到下一周该加料时,暂不增加料,达到标准体重为止。

2.转群、免疫、发病、天气突然变冷等应激因素到来时,应在标准水平上增加10-15%喂量,直到解除应激因素为止。

3.体重不足应加料,通常差一克体重增加1-2克料。

4.限制饲喂前要进行调群、断喙。调群时,将鸡群分为大、中、小3群,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饲喂方法和措施。断喙对于防止啄癖很有帮助,因限饲时鸡群饥饿感增加,会诱使啄癖的出现。

5.槽位不足使用隔日饲喂法即在一天内投放两天的饲料量,这样可使鸡群生长均匀。

肉鸡养殖手册第九章 优质肉鸡产品质量控制

在优质鸡产品生产开发过程中,为了抵御国外禽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并且把我们的优质禽产品大量输送到国外市场,产品的质量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第一节  优质肉鸡产品的构成要素

    在优质鸡产品生产开发过程中,为了抵御国外禽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并且把我们的优质禽产品大量输送到国外市场,产品的质量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预料,在现代养禽科学技术较为普及的今天,衡量国内某一地方家禽产业发展的地位和实力的尺度,将不再是一般的良种家禽存笼数量与禽产品产量,而是看新兴的优质禽产品研究、开发的深度、广度和产业化程度与规模,以及优质禽产品所占禽产品生产总量的比重。优质禽产品是指以地方良种家禽为育种素材研究开发,并在特定的饲养环境下生产的,在产品的色、香、味及其营养保健功能上,有别于一般而具有独特优点的一类禽产品。

一、优质鸡产品特点

    (一)品种

    优质鸡产品开发与生产的对象,均是以地方良种通过选育和杂交利用而进行的。地方品种家禽生产水平较低,这是地方家禽品种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正是由于地方家禽品种生产水平低和所处的生长条件的不同,才使其体内及蛋内一些营养物质、风味物质的构成、分布,不同于通过高度人工选择和追求高产快长的快大型家禽。因此优质的不高产,高产的不优质这对矛盾无法很好地统一。在优质禽产品生产过程中,我们只能通过对地方品种家禽实施科学的选育和适当的杂交利用以兼顾两者,从而解决地方家禽因生产水平低、整齐度差而不适宜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的问题。

    (二)适宜的生长期

    优质鸡生长期过长,不仅饲料利用率下降,而且加工后的产品肌纤维粗糙,失去柔嫩感。生长期过短,活体早期增重主要是羽毛、皮肤、骨骼、肌肉,其屠体水分含量较高,肌肉间和肌肉内脂肪含量较低,这样的产品风味较差。不少研究证实,禽肉味道鲜美与否,与肌间和肌内脂肪的含量有很大关系。从有利于产品风味出发,适宜的屠宰期为活体即将接近性成熟。以优质鸡为例,中速型宜7080日龄,体重1.52.0千克上市,优质型宜120日龄,体重1.31.5千克上市。

    (三)色泽

    优质鸡产品的色泽对产品风味及营养不产生影响,但它能适应消费者的特别嗜好。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对禽产品色泽嗜好不一,如广东、香港地区特别嗜好“三黄鸡”,而有些地方嗜好青腿、青喙、麻羽鸡;有些地方喜好黑羽、黑皮肤等。可以概括地说,不同区域的消费者对优质鸡产品的色泽要求虽不同,但有共同一点就是优质鸡产品的色泽特征,必须与地方家禽品种的色泽特征相吻合。

    (四)风味

    决定优质鸡产品的风味主要有香味和鲜味物质。肉香味物质主要有羟、酮、醛、醇、酚、甘油酸酯等类化合物。据研究,仅形成肉香味的化合物就达468种之多。鲜味物质主要有谷氨酸钠、磷酸肌苷酸、牛磺酸、天门冬氨酸、肌肽等。优质鸡产品的香味和鲜味物质,地方家禽品种的含量远高于引进良种。以鲜味物质中最主要的磷酸肌苷酸为例,中华宫庭黄鸡为每克肌肉含47.2毫克,而AA肉鸡仅含3.1毫克。谷氨酸钠大多数地方鸡种每100克肌肉含3000毫克以上,而AA鸡仅2600毫克。此外十五烷、肉豆莞醛、月桂酸等,快大鸡肉不含,而地方鸡大量含有。白羽快大肉鸡异味大的主要成分是三甲基乙二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乙基异丙醚等,其含量较优质鸡高418倍。由于这些风味物质的含量不同,也就构成了优质鸡与快大鸡产品品质的不同。

    (五)嫩度

    在地方鸡种中,肌肉每平方厘米含肌纤维数量远远多于快大型肉鸡。而从肌纤维横断面积看优质鸡小于快大型肉鸡。所以良种快大型肉鸡的肌纤维较地方品种育成的优质鸡的肌纤维粗,柔嫩度也差。

    (六)饲养方式

    目前公认的优质鸡产品的生产方式,是以自然放牧加合理补料的饲养方式生产的产品质量最佳。国内的优质鸡生产,多采用地面散养或放牧,即使采用圈养,每只鸡所占的空间面积比一般工厂化、集约化饲养的良种鸡所占面积大,给鸡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生长环境。

    (七)品牌经营

    优质鸡产品内在质量随各企业、各品种、各地生产环境条件和生产方法不同而有别。产品的内在质量真伪,仅从产品外观难以辨别,因此必须创立品牌、注册商标,以品牌取信消费者。品牌的创立要建立在必要的生产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鱼目混珠,使优质禽产品做到优质优价。



二、地方优良鸡种的利用

    优质鸡产品开发是以地方鸡种为对象进行的,我国地方家禽品种资源丰富。这些众多的地方家禽品种资源,为国内优质禽产品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素材。目前国内除一部分已开发并进入产业化生产外,大多数地方鸡种的生产,仍以自然利用和传统饲养为主,因此地方品种家禽生产水平低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优质鸡产品开发,除其他配套措施外,能否提高地方鸡种的生产力水平,以适应大规模商品生产及其产业化,将是开发成败的关键因素。从我国地方家禽品种的特点和利用方向看,现有地方鸡种大多数为肉蛋兼用品种,今后各地在优质鸡产品开发中,应因地制宜,宜蛋则蛋,宜肉则肉,区别对待。





                                               第二节 产品质量控制

一、屠宰加工

    屠宰前的活鸡应来自非疫区,并经检疫、检验合格后,再进行加工。加工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防腐剂、添加剂及人工色素。分割鸡体时应先预冷后分割;从活鸡放血至加工或分割产品到包装入冷库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需冷冻的产品,应在-35以下环境中贮存,其中心温度应在12小时内达到-15以下。

    (一)活鸡质量鉴别

    用于屠宰加工的鸡应是健康无病,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区别鉴别:

    1.冠、肉髯

    健康鸡冠鲜红而直立,肉髯色红而柔软。病鸡冠、肉髯呈紫色或暗红色、肿胀,有浓泡或瘤状物。

    2.眼

    健康活鸡眼圆而大,有神,眼球转动灵活;病鸡眼无神,紧闭或半闭,流泪,眼圈周围有乳酪状分泌物。

    3.嘴

    健康活鸡嘴紧闭,干燥;病鸡有粘液。

    4.嗉

    健康活鸡嗉内无气体,积水和积食;病鸡嗉囊膨胀有气体、胖大或积食发硬。

    5.翅

    健康活鸡两翅紧贴禽体,羽毛紧覆、整齐、有光泽;病鸡两翅下垂,羽毛粗乱蓬松,无光泽,有污物。

    6.肛门

    健康活鸡肛门附近绒毛洁净、干燥,肛门湿润呈微红;病鸡肛门附近绒毛有绿色或白色粪便,肛门粘膜发炎,呈深红色。

    7.胸肌

    健康鸡胸肌丰满,有弹性;病鸡胸肌消瘦,僵硬。

    8.腿脚

    健康鸡爪壮有力,行动自由;病鸡行动无力,步伐不稳。

    (二)活鸡屠宰方法

    1.屠宰前要适当休息并断食

    适当休息:鸡在屠宰前应根据从运来时路程的远近,给予适当的休息,通过静养使之消除疲劳,恢复精神状态,以利宰杀时放血完全,提高鸡肉质量。

    断食:在屠宰前24小时停止喂食,只供给充足饮水,宰前3小时停止供水。宰前断食不仅可节省饲料和劳力,更重要的是利于放血和提高肉质,并便于清理内脏,避免禽体污染。鸡屠宰前的断食和充分饮水,对保证宰后放血彻底、鸡肉颜色美观漂亮、肉质优良甚为重要。

    2.活鸡宰杀方法

    怎样宰杀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颈部下刀法;二是口腔内下刀法。可根据不同要求选择使用。

    1)颈部下刀法

    将活鸡捉住,左手握住双翅提起,用小指勾住鸡的右腿,大拇指与食指捏住鸡头,堵住双眼,使鸡头朝后挺仰,使颈部肌肉绷紧,用右手拔掉鸡咽喉部位一些羽毛,让皮肤露出来,便于下刀。右手持刀在鸡的咽喉部位割断食管、气管和血管,让鸡身前半部向下倾,以利血液畅流放干。此法操作简便,易于取出内脏。

    2)口腔内下刀法

    左手握住鸡的双翅提起,大拇指与食指捏住鸡头,堵住双眼,小指勾住鸡的右腿,使鸡不能踢噔。稍用力一捏鸡嘴,使嘴张开,将小刀或剪刀伸进鸡的口腔内,割断咽喉部的食道、气管、和血管,鸡颈朝下,尾部朝上,让血液从嘴里流出来,尽快流干。此法鸡颈部无刀口,外形美观。

    3.除毛

    鸡宰杀放血后,应在其彻底死亡而体温没有散失时即时浸烫拔毛。适宜的水温和仔细除毛是保证胴体质量的关键。浸烫水温以6568为宜,时间约1分钟,并根据鸡品种和日龄适当调节。水温过低,时间过短,拔毛困难,易损伤皮;水温过高,浸烫过久,表皮胶化,羽毛也不易拔出,还可因脂肪熔化而影响鸡体外观色泽。手工浸烫除毛时,可在大缸或大桶内放适量热水,投入若干只鸡,用长棒搅动,再将头部入水,手提脚爪,在水中搅动,至爪皮、嘴壳、羽毛均易抹掉即可。

    除毛时可按如下顺序进行:右翅→肩头→左翅→背部→腹脯

→尾部→颈部。背毛因皮紧容易推掉,不易破皮;胸部与腿部毛松软,弹性大,推抹即可去除;尾部富含脂肪,羽毛硬而深,不宜用力过大,必须小簇细拔,以免破皮;颈皮容易滑动,极易破裂,需用手指逆毛倒搓,以防破皮。对皮上遗漏的小毛,最后可用镊子去除干净。

    4.保证鸡胴体质量

    为保证鸡胴体质量,鸡开膛、拉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开膛前整理

    将鸡体浸于凉水中,用镊子再仔细夹净细毛,清除血迹和粪污,使禽体洁白干净。然后将鸡体向上,两撑托住背部,用两拇指用力按住鸡体下腹,向下推挤,将粪便从肛门排出体外,以避免直肠中的粪便污染禽体。

    2)拉肠

    鸡开膛时的拉肠,一定要仔细、小心操作,尽可能保护肝的完整,鸡肝很嫩,极易破碎。此外,不能弄破胆或拉断肠管,造成内脏和腹腔的污染。如果胆破或肠断,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3)拉肠后清洗

    拉肠后首先是清除腔内残血,并用清水洗净,重点在清洗肛门、嗉、胸腔和腹腔。有的鸡肉制品还要求鸡拉肠后去爪、去翅,或清水较长时间泡洗以除尽残血。



二、优质肉鸡产品质量要求

    优质肉鸡屠体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详见表101102



101       理化指标

                   

解冻失水率,%    8

挥发性盐基氮,mg/100g    15

(Hg),mg/kg    GB 16869规定执行

(Pb),mg/kg    0.5

(As),mg/kg    0.5

六六六(BHC),mg/kg    0.1

滴滴涕(DDT)mg/kg    0.1

金霉素,mg/kg    1

土霉素,mg/kg    0.1

磺胺类(以磺胺类总量计),mg/kg    0.1

呋喃唑酮,mg/kg    0.1

氯羟吡啶(克球酚),mg/kg    0.01



102 微生物指标

      

菌落总数,cfu/g    5×105

大肠菌群,MPN/100g    5×105

沙门氏菌   不得检出



三、优质肉鸡生产外部环境控制

    (一)环境卫生要求

    肉鸡饲养场的环境、污水、污物处理应符合国家环保要求。肉鸡饲养场的选址:新建肉鸡饲养场不可位于传统的新城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区内。建筑布局:应严格执行生产区和生活区相隔离的原则。人员、动物和物品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防止污染和疫病传播。

    (二)肉鸡饲养应坚持“全进全出”原则

    饲养的每批肉鸡同一日龄、同时进场,到上市日龄时同时出栏、销售。并统一对鸡舍、饲养设备等进行清洗、清毒、间隔,然后再饲养下一批。

    (三)鸡场应具有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

    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鸡场内应有严格的、可行的卫生防疫制度,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应消毒并穿戴洁净工作服;并尽量做到“谢绝参观”,特定情况下,参观人员在消毒后穿戴防护服方可进入。

    (四)免疫接种

    肉鸡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并注意选择适宜的疫苗、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

    (五)疫病监测

    肉鸡场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没法》及配套法规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疫病监测方案。肉鸡场常规监测的疾病至少应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鸡白痢与伤寒。除上述疫病外,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其他一些必要的疫病进行监测。由动物疫病监测机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必要的疫病监督抽查,并将抽查结果报告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六)疫病控制和扑灭

    肉鸡场发生疫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时采取以下措施:驻场兽医应及时进行诊断,并尽快向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疫情。确诊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时,肉鸡场应配合当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对鸡群实施严格的隔离、扑杀措施;发生鸡新城疫、禽结核病等疫病时,应对鸡群实施清群和净化措施;全场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病死或淘汰鸡的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七)记录

    每群肉鸡都应有相关的资料记录,其内容包括:鸡只来源,饲料消耗情况,发病率、死亡率及发病死亡原因,无害化处理情况,实验室检查及其结果,用药及免疫接种情况,鸡只发运目的地等。所有记录应在清群后保存两年以上。



四、减少和控制肉鸡残次品

    防止和减少肉鸡胸囊种、挫伤、骨折与软腿等是提高屠宰合格率的重要途径。

    (一)胸部囊种

    系龙骨部位表皮受到刺激和压迫而出现的囊状组织,其中含有粘稠澄清的渗出物,颜色随症状的加剧而加深直至变黑,影响外观,降低使用价值与经济价值。羽毛生长的状况和覆盖度、龙骨的形状等与胸囊种发生率的高低有关。羽毛生长良好,覆盖严密,龙骨较为平直则发生率低。

    从管理方面减少胸囊种的办法主要有:(1)勿使肉用仔鸡长期处于伏卧状态。其体重的60%由胸部来支撑,而一昼夜伏卧的时间约占68-72%。胸部长期受压是形成胸囊种的主要原因。越是日龄大的、体重大的、胸部受压越甚,而发生率也就越高。为此,可采用每次少供料,每日多喂饲几次,促使其活动。(2)保持垫料尽可能干燥、松软。麦杆、稻草、花生壳、稻壳、刨花和锯末均可用作垫料,垫料厚度一般为5-10厘米。垫料的含水量过高,胸囊种的发生率会显著升高。舍内要通风良好,注意排湿,勿使供水设备和管道漏水,垫料不宜过于细碎,以防潮湿和板结。(3)笼养如用铅丝底网,胸囊种的发生率会增高。采用塑料底网覆盖在铅丝上,能有效防止胸囊种的发生。

    (二)挫伤

    由于摩擦或冲撞等引起的肉鸡肤体的变化或损伤,使屠体降级,造成经济损失。为了防止挫伤要定期调整料槽的高度,使其边缘高于鸡背约2厘米。捉鸡前移走或升高所有的设备等均能显著地减少各种挫伤的发生。

    (三)骨折

    笼养肉鸡骨骼的强度比平养鸡要低,其胫骨强度也比平养的要低,故笼养鸡骨折的发生率较高。表明活动量的大小对骨骼强度有重要的影响。为了减少挫伤与骨折,在抓鸡、装笼与卸车时,对笼养鸡一定要轻抓轻放,在运输过程中要尽量防止颠簸和急刹车。

    (四)软腿症

    此症并非一种独特的疾病,而是由于关节、肌肉或腱发生异常出现的软腿症状。一般从2周龄开始发生,4周龄大量出现。开始时腿成X型或O型弯曲,活动受到一定的障碍。待症状加剧,起身逐渐困难,用膝行走,严重者影响采食和增重。软腿症还易导致胸囊种。软腿症的发生率一般低者为百分之几,高者达10-15%。引起的原因有遗传因素,也有疾病性的,如传染性的关节炎,葡萄球菌引起的关节炎。此外,马立克氏病、外伤、骨折和脱臼等也表现出类似的症状,必须注意区分。从管理上来说,发现此症状首先检查日粮中的钙、磷、维生素D3,以及可能引起此症的维生素E、核黄素、胆碱、烟酸、叶酸、泛酸、锰等是否含量不足。必须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五)不良肉味

鸡肉不良的鱼腥味与饲料原料鱼粉、鱼油及鱼肉中腐烂物的含量有关。如鱼粉质量很好,日粮中鱼油含量不超过0.5%,则对肉质无不良影响。



五、优质肉鸡药物残留问题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禽肉生产和出口国,早在1927年,美国就建立了家禽肉品和胴体分级体系,并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修改,目前家禽产品标准和分级已自成体系。在鸡肉品质标准中,将鸡肉产品分ABC三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成为世界上禽肉生产发展最快的国家,年平均上升率在18%以上,其中肉用仔鸡的发展也很快,产量已达禽肉总产量的50%。我国最早制定的有关鸡肉的质量标准由卫生部提出,并在1996年重新颁布。《鲜(冻)禽肉卫生标准》中增加了兽药残留指标,即禽肉中四环素的残留量不能超过0.25毫克每千克。为了适应我国肉鸡年出口的需要,1998年农业部颁布了肉用仔鸡加工技术规程,该标准对鸡的健康、卫生等各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对宰前、宰后的卫生和品质检验作了明确规定。

    (一)饲料中添加的色素

    由于某些地区的消费者非常认同黄皮肉鸡,于是当地一些饲料生产厂家就在鸡饲料中加入色素,鸡食用后,肤色就变为深黄。如果加入的色素是对人体有害的,长期食用,鸡体内含有的色素就会聚集在人体内,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应加强对饲料中添加色素的质量控制。

    (二)抗生素

    抗生素是一些特定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它的作用除防治疾病外,也可作为生长促进剂使用,特别是在卫生和管理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使用效果更好,但长期使用或滥用抗生素会产生抗药性。研究证实,畜禽肉中残留的抗生素甚至在加热时也不能使其完全失效。这不但降低了畜禽产品品质,而且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国家对抗生素的使用有严格的限制,规定必须使用动物专用的、吸收和残留少的、不易产生抗药性的抗生素,严格控制使用剂量;肉鸡在上市一周前必须停药,以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抗生素带来的副作用。

                                          

第三节 鸡肉深加工与利用

一、鸡肉深加工产品

    鸡肉属于营养保健肉类,鸡肉制品越来越受到人门的喜爱。我国具有烹制鸡菜肴和加工传统鸡肉制品的悠久历史。统计表明,各种鸡的菜谱有千余种,传统鸡肉名产制品也有上百种。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独特的鸡肉制品深加工方法,开发出风味各异的传统产品。现代养殖业及肉品加工业迅速发展,各种易于加工、食用方便、风味独特的鸡肉制品不断增多,因此鸡肉深加工前景广阔。以下为一些传统鸡肉深加工名特产品:

    1.腌腊制品

    成都元宝鸡、姚安封鸡、长沙风鸡、重庆鸡肉饼、腊鸡姑、上海腊鸡块、广东腊鸡片等。

    2.酱卤制品

    济南桶子鸡、常熟酱鸡、上海酱油鸡、河北卤鸡、天津五香酱鸡、德州扒鸡、天津扒鸡、广州油鸡、济南肴鸡等。

    3.烧烤制品

    北京烤鸡、道口烧鸡、符离集烤鸡、常熟叫化鸡、东江盐锔鸡等。

    4.肉干制品

    太仓鸡肉松、浴陵鸡肉松、成都鸡肉干等。

    5.油炸制品

    上海香酥鸡、广州脆皮鸡、成都油淋鸡、湖北琵琶鸡、西安葫芦鸡等。

    6.烟熏制品

    北京熏鸡、沟邦子熏鸡、河北熏鸡、辽宁锦州熏鸡等。

    7.其他制品

    哈尔滨童子鸡、黑龙江馅鸡、广州盐焙鸡、浙江醉鸡、杭州糟鸡、四川棒棒鸡、上海水晶冻鸡、苏州西瓜鸡等。



二、优质鸡产品与加工利用

    1.鸡肉

    深加工为各种传统肉制品或新型制品,或烹制各式美味菜肴。

    2.可食副产物

    鸡肫、肝、肠、爪、翅等均为烹制精美菜肴的极好原料,也可深加工为各类制品,如鸡肝粉、肝酱香肠、烧鸡杂罐头等。

    3.血液

    食用或加工为血粉,用于饲料工业或化工工业,或制取鸡血糖浆药用。

    4.骨

    鸡屠宰分割初加工中分割废弃的骨,不仅是调汤、制作营养骨泥等的好原料,还可加工为骨粉,用于饲料工业化和化工工业。

    5.羽毛

    加工为羽毛粉,可作饲料添加剂或农用肥料。

    6.腹油

    调制为烹饪用油,或加工为工业用油。

    7.废弃物

    包括鸡粪和屠宰中的胃肠内容物,可经发酵、灭菌等工艺加工为畜禽用饲料,也可作农用肥料。

三、鸡肉保鲜

    如果宰杀的鸡很多,则应采用适宜的方法贮藏保鲜,以便集中销售或加工。鸡肉保鲜的较好方法是冷藏。

    鸡肉短时保鲜,可放置于-40的冷藏间内,将其挂在架子上,不可层层堆叠,保鲜期为10天左右。放在普通冰箱冷藏室内,可存放45天,低温冻结贮藏,则保鲜期大大延长,例如放入冰箱的冻结室,保存时间为3540天,在-12冷藏室内,可存放保存67个月,-14时可保存1年左右。

    鸡肉长时间贮藏的较佳方法是速冻冷藏,冷藏温度越低,保存时间越长。此方法操作重点,是先将屠宰初加工后胴体放入0的冷藏间,冷却至肉温约3,装盘后入速冻室-30-28下速冻至鸡体中心温度低于-15,再加外包装后入冷库贮藏,冷库温度为-20时保质期18个月,-30时保质期2年以上。

    通过对鸡胴体口腔、眼睛、皮肤、肌肉、脂肪等外观及气味的鉴别,判定鸡肉质量是否新鲜。鉴别要点如下:

    1.喙

    新鲜屠体喙有光泽,干燥,无粘液;变质屠体喙无光泽、潮湿、有粘液。

    2.口腔

    新鲜屠体口腔粘膜呈淡玫瑰色,有光泽,洁净,无异味;变质屠体口腔粘膜呈灰色,带有斑点,有腐败气味。

    3.眼睛

    新鲜屠体眼睛明亮,充满整个眼窝;变质屠体眼睛污浊,眼球下陷。

    4.皮肤

    新鲜屠体皮肤表面干燥而紧缩,呈乳白色或淡黄色,稍带微红,无异味;变质屠体皮肤松驰,表面湿润发粘,色暗,有腐败气味。

冻鸡鸡肉也有新鲜与变质之分,从冷冻屠体上鉴别,新鲜优质冻鸡表皮油黄色,眼球有光泽,肛门处不发黑;变质冻鸡皮肤呈灰白色,严重的皮肤呈青灰色眼球发污,肛门处发黑。

    新鲜冻鸡肉解冻前,母鸡和较肥的鸡皮色乳黄,公鸡及较瘦的鸡皮色微红,解冻后,母鸡和较肥鸡能保持原来的色泽,公鸡、瘦鸡微红色减退,变为黄白色,切面干燥,肌肉微红,无异味;变质冻鸡肉外表呈灰白色,发粘,有不正常气味。严重变质时,皮肤呈青灰色,粘滑,放血刀口处呈灰黑色,质松软,无弹性,有腐败气味。

肉鸡腹水症病因分析

肉鸡腹水症病因分析归纳起来,造成肉鸡腹水症的病因可以分为遗传、营养和环境三个方面。

遗传因素 有理由认为,快大型肉鸡品种的形成,是人为地运用遗传选育的方法造成的一种畸型。它是人类对动物蛋白追求的结果,和自然界的禽类发育生理学相差甚大。时至今日,育种学家们往往只注意快速生长方面的选育,肉鸡出栏体重速率正以每年50克的目标前进,而恰恰没有相应地改善其心肺功能,以致在其快速生长期不能很好地适应体质本身的代谢需求,潜伏着一种肺---心衰竭的发病倾向。据研究,肉鸡是目前唯一会自发地发生肺动脉高压的动物模型,其用于携O2和输送营养物质的红细胞体积明显地比蛋鸡的红细胞大,但柔软性差,尤其在内周龄内快速生长期间,红细胞不能在肺毛细血管内通畅流动,从而影响了气体交换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Odom(1987)Maxwel(1991)的观察提示,幼龄快速生长期的肉鸡,广泛存在亚临诊肺心病,这可能就是本病发生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最近的研究表明,肉鸡腹水症的发生与肠道内氨的浓度呈正相关。美国伊利诺斯大学Vesek等证明,肠道氨是脲被细菌脲酶水解后的产物。肉鸡体内废弃的氨主要以尿酸的形式排出。尿酸进入胃肠道后,部分被细菌酶转化为再降解成氨。氨能改变核酸代谢,加快小肠粘膜的再生率,增加肠壁的厚度和耗氧量。Yen等发现门静脉相关器官(PVDO),包括胃肠道、脾和胰脏,尽管只占体重的5%,却消耗了动物全部砂氧量的25%Vesek提出,肠道氨对肉鸡生长有害。想办法抑制脲酶的活动,可降低肠壁厚度,使腹水症死亡率明显下降49.9%---55.5%(Quarles.1992)。美国农业部,阿肯色大学腹水症课题组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肠道氨与腹水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营养因素 全价颗粒饮料的发明,是肉鸡生产迅速发展的一个保证。但是,颗粒饲料对肉鸡生长的加速作用,增加了氧的需求量,从而成为腹水症生成的原因之一。Dele等研究证实了颗粒料与腹水症之间的关系。在海拔1828米地区饲喂颗粒料,腹水症发病率为15%,而粉料的发病率仅为4%60年代哥伦比来腹水症的首次暴发正好是该国引进颗料饲料之时。这也是一些农户的自配料,尽管其生长效率很差,但腹水症却少发生的道理。

环境因素 一切能降低供氧以及能扰乱鸡体电解质,物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各种因素都可能影响鸡的心肺功能,导致腹水症的生成。

高海拔地区氧分压低,造成慢性缺氧;

鸡舍通风不良,COCO2NH3及尘埃浓度过高,O2不足,是引起腹水症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夏季大棚养鸡易出现腹水症的原因也与通风不良直接相关;

寒冷季节,为鸡舍保温而紧闭门窗,不利于空气流通。加之燃煤取暖,更增加了舍内耗氧量。

饲养密度过高,降低了平均供氧量,加大了有害气体浓度;

孵化期间高温,通风不良,可引起雏鸡时期腹水。

腹水症的机理腹水综合征,又称腹水症,是快速生长的肉仔鸡的一种常见疾病,以明显的腹水和、肺功能衰竭为特征,常引起高达35%左右的死亡,与猝死综合征和生长障碍综合征一起被认为是当前肉鸡业所面临的三种最重要的较新鸡病。据统计,美国每年因腹水症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亿美元以上。

肉仔鸡腹水症最早报道1958年来自于北美。此后南美、南非一些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国家相继出现,一度曾被称为“高海拔病”(High Altitude Disease)。近年来,包括英、美、日、意、古巴等许多海拔国家亦不断发生,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疾病。

我国关于本病的第一例报道见于1986年。随后在江苏、青海、山东、北京、上海、云南、甘肃、广东等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台湾在1982年即有所出现。

在我国渤海湾地区距海岸很近的一些肉鸡场也常有严重的腹水症。

肉鸡腹水症多发于4-10周龄,死亡高峰见于5-7周龄。公鸡约占发病鸡的70%AA、罗斯、科宝、艾维茵品种肉鸡均可生。腹水症有明显的高发季节,尤其在冬春季多风。尽管如此,这并不能说明本病的发生与寒冷直接相关。实际上,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此症不仅在天气温暖时发病率有所增高,而且发病日龄也日趋提前。有记载表明,3日龄雏鸡即可发生本病。日本最近报道在炎热夏季发生肉鸡腹水症,死淘率高达465%。山东省夏季也有同样情况,尤其是塑料大棚养鸡,情况更为严重。

尽管世界各国已对腹水症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迄今为止,对本病的发病机理仍不十分明了,倾向性的看法似乎和肺心功能不能适应快速增长的肌肉对血氧的需要有关。肺的病理性损伤是本病的起始病因。功能性的肺性高血压引起肺水肿,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后腔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肝窦状隙高压,液体从肝表面被动性漏出。同时,也造成过量的心包积液。由于漏出的液体几科是富含蛋白的纯血浆,血浆高蛋白在腹水中引起高胶体渗透压,通过渗透作用从消化道和肠系膜血管内渗出更多的液体。这就是腹水生成的基本原理。

腹水的生成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剧肺性高血压和右心的负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恶性循环之后,终于导致肉鸡的心肺功能误用竭而告死亡。

可以看出,肉鸡的不同平常的生长速率和与之不相适应的心肺供氧机能不足是造成腹水症的基本病理条件。因此,一切能够加速肉鸡生长和造成供氧不足的原因和条件,都有可能引起腹水证的病因。

肉鸡药物预防的使用

最近几年来,家禽的疾病变得复杂多样,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比较大,所以养殖户应根据当地情况对家禽采取多项综合措施进行预防用药。根据目前的生产实践,建议使用以下预防用药,仅供参考。

1 开口药   也称雏鸡的第一次用药。雏鸡进鸡舍后应爆快饮上3%~5%的葡萄糖水,以减少脱水和应激,饮水时间为2-3h即可。饮完后应加电解多维和鱼肝油,投喂抗生素.但不要使用毒性较强的抗生素。

2 应激药   为减少因接种疫苗、转群扩群、天气突变等应激反应,电解多维等。如不及早预防,疾病就会发展。应激支原体病、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3 抗球虫药   是预防球虫的,而不少养殖户在发现鸡拉血便后才用药。隐性球虫虽不导致鸡群显示临床症状而实际已经危害在鸡体内了,其带来的损失无法估量,应根据饲养条件,每周投2-3d驱球虫药,应轮换使用不同类抗球虫药来预防球虫,例如尼卡巴嗪、氯苯胍、速丹和杀球灵

4 营养性药   是补充营养物质给家禽,它和药物没有绝对的界限。因家禽新陈代谢很快,不同的生长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营养缺乏症。如VBVEVDVA缺乏症等。补充营养药要遵循及时、适量的原则,过量的补充营养药会造成浪费和中毒。

5消毒药 通过消毒药杀灭病原体,净化环境、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重视消毒工作能减少抗菌药的用量,从而减少药物残留,降低生产成本。许多养鸡户对进鸡之前比较重视,但忽视进鸡后的消毒。进鸡后的消毒包括进出人员,活动场地、器械工具、饮用水的消毒以及带鸡消毒等也非常重要。我们常用的消毒药有季铵盐、有机氟、碘制剂等消毒药应交替使用,以防病原体产生耐受性。

6 通肾护肝药 在防治疾病过程中减轻因频繁用药和大剂量药物对家禽肝肾功能的损伤,应不定期地使用通肾护肝药,更好地保护家禽肝肾,常见有保肾康片,普罗海派尔和肝立健。

以上用药在养鸡过程中常常遇到和发生,望广大养殖户在平时的预防用药中注意细节,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饲养肉鸡如何使用抗球虫药

一、用药方法  

  1.单一用药:即一种药物从1日龄起一直用到上市前停药期限为止。这种用药方法优点是操作简单,饲料混合错误的危险性低,缺点是长期使用一种药物容易导致球虫产生抗药性。  

  2.穿梭用药:即在肉鸡不同的生长阶段分别使用不同的抗球虫药,一般在雏鸡阶段使用抗生素类抗球虫药如莫能霉素、盐霉素,大鸡阶段使用化学合成类抗球虫药如尼卡巴嗪、地克珠利。这种用药方法可以有效地杀死大部分球虫,减少卵囊排出和鸡舍污染,让鸡只达到较佳的生产水平。但生产中应注意前后几批肉鸡不能连续使用同样的药物进行穿梭用药,以免球虫反复遇到同种药物而产生抗药性。  

  3.轮换用药:即一种抗球虫药连续使用几个月,一般饲养23批肉鸡后再换另一种抗球虫药。这种用药方法可以避免长期单一用药而产生抗药性虫株,但要注意更换的抗球虫药在化学组成上不能属于同一类型,以免产生交叉抗药性,一般在使用抗生素类抗球虫药之后再换用一种化学合成类抗球虫药。  

  4.综合用药:即将穿梭用药与轮换用药结合起来,在肉鸡生长前期添加一种药物,后期则添加另一种药物。这样饲养23批肉鸡后,在随后的23批肉鸡再用另外两种作用方式不同的药物。这种用药方法球虫较难产生抗药性,但要准备多种抗球虫药。  

  5.混合用药:即在一个饲养周期中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球虫药,通过药物间的协同作用来延缓抗药虫株的产生。但实际效果则取决于药物之间是否有协同作用和球虫对这些药物是否已产生抗药性。如果两种药物之间没有协同作用或者球虫已对其中的一种药物产生抗药性,那么这种方法效果就不一定显著而且还会增加成本

  二、使用抗球虫药注意的问题  

  1.搞好卫生工作,提高药物的防治效果:做好鸡舍和环境的卫生和消毒工作,保证鸡舍通风良好,地面保持干燥,粪便及时清扫,鸡粪和垫料做堆积发酵处理。这些日常工作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却是预防球虫病,提高药物防治效果最重要的。  

  2.掌握药物作用的峰期,适时应用药物:抗球虫药的作用峰期是指抗球虫药对球虫作用最强的作用时间。由于不同的抗球虫药作用球虫生长的阶段不同,所以其作用峰期也不同。一般情况,作用峰期为感染后12天的抗球虫药作用弱,主要用于预防给药,如克球粉、莫能霉素、氯羟吡啶等药物;作用峰期为感染后第四天的药物,一般抗球虫作用较强,在临床上主要作为治疗应用,如尼卡巴嗪、呋喃类等药物。  

  3. 严格用药剂量,防止药物中毒:由于某些市售抗球虫药的实际剂量不足以及抗药性的存在,使一些养鸡户在使用抗球虫药时往往因达不到预期效果而盲目加大剂量,再加上饲料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抗球虫药混合不均匀,在生产中就容易出现药物中毒的现象。(本文供参考)

肉鸡猝死综合症发生及防治

肉鸡猝死综合症又称暴死症、急性死亡综合症,目前已为肉鸡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多发于生长快的青年鸡。

临床症状  肉鸡猝死综合症病程短+发病前无任何异状;多以生长快,发育良好,肌肉丰满的青年鸡突然死亡为特征;部分猝死鸡只发病前比正常鸡只表现安静?饲料采食量减少,个别鸡只常常在饲养员进舍喂料时,突然失控,翅膀急.剧扇动或离地:跳起1520cm,从发病至死亡时间约l分钟左右;死鸡一般为两脚朝天呈仰卧或腹卧姿式,颈部扭曲,肌肉痉挛,个别鸡只发病时发现有突然尖叫声。



剖检变化  外观体型较丰满,除鸡冠、肉垂略潮红外无其他异常。嗦囊和肌胃呐充盈刚采食的饲料,心房扩张,心脏较正常鸡大,心肌松软,肝脏肿大、质脆、色苍白,肺淤血,胸肌、腹肌湿润苍白,少数死鸡偶见肠壁有出血症状。



病因分析 该病多与饲养管理因:素(营养、光照、防疫、饲养、密度、应激反应等)有关。肉用青年鸡,特别是仔鸡阶段由于生长速度快,而自身的一些系统功能(如心血管功能、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发育尚不完善)跟不上其发育速度,导致过快增长与系统功能不完善之间的矛盾;另外,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含量过高,维生素与矿物质配比不合理也,是重要因素之一。青年鸡由于采食量大,超量营养摄入体内造成营养过剩,呼吸加快,心脏负担加重,相应的需氧量增加,严重造成快速生长与系统功能不完善的不良后果,而发生猝死现象。诊断要点  该病诊断过程中,首先应与中毒,传染病相区别。猝死鸡皮肤多为白色,而中毒鸡多呈青色,猝死鸡死亡很快,短者数秒至几分钟,传染病鸡死亡时间一般为13天病程最短也在数小时以上;猝死鸡粪便正常,而传染病鸡粪便多有异常,如法氏囊病排蛋清样粪便;鸡新城疫排绿色稀粪,白痢病鸡排石灰乳样粪便等。



防治措施:①限料饲喂。一般从第2周龄开始,适当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一般以 19%20%为宜),脂肪含量不宜过高。据报导,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性脂肪可明显降低猝死症的发生。②控制光照。03周为1216小时,2242日龄为18小时,42日龄后每天光照 20小时,光照强度控制在0.52勒克斯,以免应激引起猝死。③碳酸氢钾(KHCO3)饮水或拌料。饮水:每羽0.6g,连用3天,拌料:每吨饲料添加3.6kg;④添加多维,饲料中添加量为常量的12倍,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可明显减少死亡率。⑤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应激,保证鸡群的生存环境。

肉鸡生产中的主要问题

肉鸡生产中的主要问题

(一)胸囊肿 胸囊肿就是肉鸡胸部皮下发生的局部炎症,是肉用仔鸡最常见的疾 病。它不传染也不影响生长,但影响屠体的商品价值和等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胸囊肿的产生是由于龙骨外皮层受到长时间的磨擦和压迫等刺激,造成皮质硬化, 形成囊状组织,里面逐渐积蓄一些粘稠的渗出液,成为水泡状囊肿。囊肿初期颜色 较浅,面积较小;后期颜色变深,面积也变大。肉用仔鸡早期生长快体重大,在胸 部羽毛未长或正在长的时候,胸部与地面或硬质网面接触,长期伏卧,不断压迫刺 激,很容易产生这种疾病。肉鸡采食速度快,吃饱就俯卧休息,一天当中有68%~ 72%的时间处于俯卧状态。俯卧时体重的60%由胸部支撑。这样,胸部的受压时间 长压力大,胸部羽毛又长得晚,由此导致胸部囊肿现象的出现。 在生长速度快体重大的鸡只,胸囊肿发生率相对较高。各种腿部疾病使鸡的伏卧时 间更长,磨擦机会更多,所以凡发生腿部疾病的肉用仔鸡基本上都兼有胸囊肿发生。 在笼养时胸部与硬质金属网面磨擦,往往更为严重。 要减少胸囊肿发生率,必须针对产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垫料管理,防止垫 料潮湿板结,保持松软干燥和一定厚度,避免鸡体直接与地面接触。尽量不采用 金属网面饲养。适当促使鸡只活动,减少伏卧时间。 (二)腿部疾病 腿部疾病是肉鸡生产中存在的第二个大问题。随着肉用仔鸡生产 性能的民高,腿部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在增加。 在正常情况下,骨胳的生长速度与整个机体的生长速度保持一致,处于平衡状态。 但是,白于育种工作的进展,饲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控制的改善,使肉用仔鸡的 早期生长速度大幅度提高,这就打破了体组织生长发育的原有平衡性。肉用仔鸡的 腿部疾病主要是由于鸡体肌肉组织和骨胳组织之间生长发育不平衡引起的。不少试 验证明,早期实行适当的限制饲养,可使腿部疾病大为减少,甚至根除。但是,这 在生产上不可能实行,因为肉用仔鸡饲养的技术目标就是加速生长。 肉鸡的腿部疾病与生长速度密切相关,但是引起腿病的直接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归 纳起来可分为几类。遗传性腿病,如胫骨软骨发育异常,脊椎滑脱症等。感染 性腿病,如化脓性关节炎、鸡脑脊髓炎、病毒性健鞘炎等。营养性腿病,如脱健 症、软骨症。B2缺乏症等。管理性腿病,如风湿性和外伤性腿病等。 预防肉用仔鸡腿部疾病,应针对病因采取相应措施,主要从营养方面、管理方面及 防病方面去努力。比如,在营养方面肉鸡容易因缺磷或缺锰引起腿部疾病,在饲料 中最好采用磷酸氢钙,因磷酸氢钙中的磷比骨粉中的磷吸收利用率高;饲料中锰的 含量应在80ppm左右为好.

(三)腹水症 肉鸡腹水症不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它的发生与环境条件、饲养管理、 营养及遗传等都有关系,而且在肉鸡生产中屡有出现。 尽管引起腹水症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肉鸡腹水的直接原因都与缺氧密切相关。 通过大量调查和实验,发现腹水症随着海拔的升高与饲料含硒量降低成直线关系, 同时腹水症的发生率与鸡体内血红蛋白浓度高低成正比。缺氧条件下,红血球增多 1个红血球带4个氧),血红蛋白浓度升高,血液变稠,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性变 小,心脏工作压力加大,形成血液从心脏压出与回流不同步。回流缓慢,血液在腹 腔血管中滞留时间变长,血液内压增加,使血浆渗出液也增加,并积蓄在腹腔,形 成腹水症。 为什么一些土鸡和野鸡很少发生腹水呢?这与肺泡外层交换氧气的血气屏障膜的厚 度有关。土鸡和野鸡的血气屏障膜较薄,二氧化碳与氧气交换时通透性好;而肉鸡 由于遗传育种的原因,血气屏障膜厚,交换气体的通透性差。 硒和维生素E能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发生降解, 防止过氧化物对细胞膜的 破坏,保护细胞膜的完整功能,维持细胞膜的通透性良好,从而减少腹水症的发生。 另外,饲料中长期过量添加呋喃唑酮,可能造成慢性中毒,也会引起肉鸡腹水症大量发 生。 肉鸡腹水最早从2周龄开始发生,4周龄严重,直至死亡。关于腹水症的病理解剖、 诊断等。 控制肉鸡腹水发生的措施:改善环境通气条件,特别是早春育雏密度大的情况下, 应充分注意鸡舍的通风换气,肉鸡饲料含硒量不应低于0.2ppm,维生素E也须适 量增加, 早期发现肉鸡有轻度腹水症时,除检查并改善以上措施外, 还应在饲料中补加维生 C,用量是0.05%。以控制腹水症的发展。

肉鸡的休药期及用药限制

休药期是指从最后一次给药时起,到出栏屠宰时止,药物经排泄后,在体内各组织中的残留量不超过食品卫生标准所需要的时间。在休药期内不准屠宰出售。在养鸡业,特别是肉仔鸡饲养业,必须严格按照药物的休药期规定合理用药,保证鸡肉内的药物残留不超过食品卫生标准,否则,就会使肉鸡及其产品无法进入市场,有可能还会引来合同纠纷,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以下是养鸡业常用药物的休药期规定和应用限制。

  1.土霉素:用于肉仔鸡,可以拌料使用,用量为(50100)×10-6,无休药期要求;但注射使用时,休药期为5d

  2.金霉素:用于肉仔鸡,拌料使用,用量为500×10-6,休药期1d;饮水给药时,休药期为4d。肉、肝、脂肪、皮肤中的允许残留量为1×10-6

  3.红霉素:可用于各年龄段的蛋鸡、肉鸡,内服用药,混饮时浓度为0.01%,连续饮用35d,注射用药时,按照每kg体重每次1040mg给药,每日2次。休药期为12d。鸡蛋中的允许残留量为0.025 ×10-6185×10-6以上的浓度禁用于产蛋鸡。

  4.壮观霉素:用于肉仔鸡,内服用药,休药期为5d

  5.庆大霉素:用于各年龄段的蛋鸡、肉鸡,可以内服用药,肌肉注射时,用量为每kg体重3 000单位,每日34次。休药期为35d

  6.新生霉素:用于肉仔鸡,内服用药,混饮时,每升水中添加新生霉素0.10.3g,连用47d。休药期为4d

  7.磺胺氯吡嗪:用于肉仔鸡,饮水给药,用0.03%的浓度,连饮3d。休药期为5d

  8.磺胺二甲基嘧啶:用于肉仔鸡,可用0.5%的浓度拌料饲喂,或者用0.2%的浓度饮水给药,连用3d,停药2d,再用3d。休药期为10d。产品中的允许残留量为0.1×10-6。产蛋鸡禁用该品。

  9.磺胺二甲氧嘧啶:用于肉仔鸡,饮水给药,浓度为0.05%,连用6d。休药期为5d。日本规定鸡肉中的最高残留量为0.01×10-6

  10.三甲氧苄氨嘧啶:用于各年龄段的蛋鸡、肉鸡,肌肉注射或内服给药,注射用量为每kg体重2025mg,每1224h用药1次,混饮时,每5 000mL水中添加1mL 三甲氧苄氨嘧啶注射液。休药期为5d

  11.磺胺二甲氧嘧啶+二甲氧苄氨嘧啶:用于肉仔鸡,可以饮水给药,内服给药时剂量为每kg体重2025mg,每日用药2次,饲喂时浓度要求为:15日龄10mg610日龄15mg1017日龄20mg,或以0.02%拌料饲喂。休药期为5d。肉中的允许残留量为0.1×10-6。产蛋鸡禁止使用该品。

  12.克球多:用于肉仔鸡,按照0.0125%的比例拌料饲喂,休药期为5d。肝、肾中的允许残留量为15×10-6,肉中的允许残留量为5×10-616周龄以上的鸡群禁用该品。

  13.氯苯胍:用于肉鸡,拌料饲喂,休药期为5d。皮肤、脂肪中的允许残留量为0.2×10-6,其他组织中的允许残留量为0.1×10-6。产蛋鸡禁用该品。

  14.氨丙啉:用于肉鸡,可以用0.0125%0.024%的浓度拌料饲喂,或者用0.006%0.024%的饮水给药,连用7d,再将用药浓度降低一半,连用14d。休药期为7d。肉中的允许残留量为0.5×10-6,肝、肾中的允许残留量为1×10-6。产蛋鸡禁用该品。

  15.球痢灵(二硝苯甲酰胺):该品毒性小,安全范围大,是预防和治疗鸡艾美耳球虫较为理想的药物,用于各年龄段的蛋鸡、肉鸡,拌料饲喂浓度为0.0125%,混饮浓度为0.015%,治疗时饲喂浓度为0.025%0.03%,连用35d。虽无休药期的要求,但脂肪中的允许残留量为2×10-6,肌肉中的允许残留量为3×10-6,肝、肾中的允许残留量为6×10-6

  16.尼卡巴嗪:用于肉鸡,拌料饲喂,用药量为0.0125%,休药期为4d。产蛋鸡禁用该品。日本规定鸡肉中的最高残留量为0.02×10-6

  17.呋喃唑酮:用于肉仔鸡,拌料饲喂,治疗时,饲喂浓度为0.04%,预防时饲喂浓度为0.005%0.01%,可以连用710d。休药期为5d。产蛋鸡和14周龄以上的鸡禁用该品。

  18.磺胺喹恶啉:用于肉鸡,治疗时以间断给药法为最好,用0.1%的浓度拌料饲喂,连用23d,间歇3d,再用0.05%的浓度拌料饲喂,连用2d,间歇3d,再喂2d;或者用0.04%的浓度饮水给药,连饮2d,间歇3d,再饮用2d。预防时用0.012%的浓度拌料饲喂或用0.005%的浓度饮水给药。休药期为7d。产蛋鸡禁用该品。日本规定鸡肉中的最高残留量为0.05×10-6

  19.硝基氯苯酰胺:用于肉鸡,拌料饲喂,休药期为5d。肝脏、肌肉中的允许残留量为4.5×10-6,皮肤、脂肪中的允许残留量为3×10-6。产蛋鸡禁用该品。

  20.莫能菌素:用于肉鸡,拌料饲喂,常用浓度为0.0125%,休药期为3d。肉中的允许残留量为0.05×10-6。产蛋鸡禁用该品。

  21.氯羟吡啶(可爱丹);该品毒性较低,肉鸡和产蛋鸡均可使用,拌料饲喂,用药浓度氯羟吡啶为0.0125%0.025%,可爱丹为0.05%0.1%,休药期为5d

  22.马杜霉素:可用于各年龄段的蛋鸡、肉鸡,常用1%马杜霉素预混剂,拌料饲喂,用量为0.05%,休药期为5d

  23.甲基盐霉素:由美国首先研制成功,可以用于各种年龄段的蛋鸡、肉鸡,是目前为止唯一可以用于种鸡和产蛋鸡的抗球虫药,拌料饲喂,用量为1 000kg饲料加药6070g,无休药期要求。

如何提高产蛋母鸡的蛋重

每只鸡平均日产蛋量是考查鸡饲养水平的关键指标,在产蛋率高的前提下,增加蛋重是提高只日产蛋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对蛋重的影响因子及如何调控蛋重作一介绍。影响蛋重的主要因素有:品种、产蛋鸡的周龄、蛋鸡开产时的体重、环境因素、营养、光照程序等。



如何提高蛋重1 品种

据近10年间统计5个褐壳、4个白壳蛋鸡系的平均蛋重发现:褐壳平均蛋重63.5g,依莎褐蛋重最大(65.5g);白壳蛋平均蛋重61.9g,雪佛白为62.8g列第一。褐壳蛋鸡的平均蛋重高于白壳蛋鸡。由于蛋重与产蛋数之间一般存在较强的负相关,要同时提高这两个性状有很大的困难。在维持蛋重水平的前提下,选育提高产蛋数,则相对容易。

2 产蛋鸡的周龄

通常初产蛋鸡蛋较轻,经产蛋鸡的蛋较重,以罗曼褐商品代蛋鸡为例,2124周龄的平均蛋重为55.05g3336周龄的平均蛋重为63.2g,后者比前者重8.15g,增加14.80%,而在5760周龄,平均蛋重达66.65%,比2124周龄增重11.6g,增加21.07%。因此,随着产蛋周龄的增加,蛋重亦增加。

3 蛋鸡开产时的体重

体重和产蛋率呈负相关,与蛋重呈正相关。对早期蛋重影响最大的是蛋鸡转入产蛋鸡舍时的体重,18周龄时的体重对第一枚蛋的重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专业户必须关注蛋鸡早期的饲养管理,使后备母鸡开产时的体重都达到标准体重,或推荐体重范围的上限。

4 环境因素

环境温度的高低,除影响蛋鸡的产蛋率外,对于蛋重影响更明显。提高鸡舍温度,可降低蛋重;降低鸡舍温度,可提高蛋重。国外研究表明:鸡舍温度每升高1℃,蛋重下降0.170.98g,平均0.4g。平均舍温在27.5℃时,中小型蛋的比例为32%;平均舍温在31.6℃时,中小型蛋的比例为67%,如期望得到的蛋重大,必须做好蛋鸡的季节性饲养管理工作,把鸡舍的温度控制在1923℃,这时的蛋重最大。

5 营养

足量的水对维持鸡的大量产蛋和蛋的正常大小是很重要的,鸡蛋含水分为65%左右,每生产一个蛋,需要340mL水,饮水量的微小变化,对蛋的重量将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产蛋高峰及环境温度较高时,更不能断水。当水不足能引起产蛋量和蛋重的下降,断水应激需要很长的恢复期。产蛋母鸡的饲料进食量随日粮能量含量而异。饲料采食量低,能量食量不足,均能导致产蛋下降。不提高蛋白质的前提下,适当提高日粮的能量,产蛋量及蛋重都得到改善。饲料中亚油酸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油:红花籽油、玉米油、大豆油和棉籽油。黄玉米是大多数日粮中亚油酸的主要来源,以小麦、大麦为主谷物来源的日粮,其亚油酸含量可能低于最适水平。在不降低产蛋率的前提下,添加亚汕酸是控制蛋重的有效方法。在产蛋初期,添加亚油酸多的油脂可以增加蛋重,亚油酸摄入量每只鸡每天1.68g2.75g时蛋重相差0.4g。蛋鸡日粮中适量添加氯化胆碱,能增加蛋重,一直添加比间隔添加的效果好。蛋壳的重量约占总蛋重10%左右,足量的吸收良好的钙质饲料形成的蛋壳重量要比选择不当的钙质饲料要重0.10.5g,同样对蛋重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含钙量正常的情况,每提高1%钙,蛋重约减少0.4g4%的贝壳粉与3.5%的细小石灰石并用,能获得最佳的蛋壳重量。

6 光照

不同季节培育的蛋鸡性成熟日龄不一样,10月至第二年的2月引进的雏鸡迎于生长后期处在日照时间逐渐延长的季节,容易早产;4月到8月引进的雏鸡生长后期日照时间逐渐缩短,鸡群容易推迟开产。鸡群过早或过晚开产会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如果鸡体还没长成就被催促开产,常使小母鸡采食的饲料不能满足各方面的营养需要,结果导致体重增长迟缓、瘦弱,蛋重也长期不见增加,脱肛和被啄肛的现象很多。因此,要有计划地让鸡群在适当的日龄开产。

7 采食量

正常情况下,提高采食量,能提高蛋重。因此,提醒养殖户做好蛋鸡的卫生防疫及防暑降温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健康鸡群”产蛋下降原因及对策

一般症状

  鸡群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表面健康状况良好,采食无明显变化,饮水正常或稍多,粪便正常或稍变软,个别出现绿色粪便或咖啡色粪便。

  鸡群多表现生产性能下降,有的鸡群在产蛋高峰后突然产蛋下降,下降幅度在10-50%不等,随后产蛋逐渐上升,但常常恢复不到原水平;有的鸡群根本不出现产蛋高峰,高峰期维持在85%左右,并且维持时间不长,鸡群不得不提前淘汰。产蛋下降期间,有的鸡群软壳蛋、薄壳蛋增多;有的鸡群蛋壳硬度、颜色基本变化不大。由于产蛋下降原因不明,许多养殖户不知道如何处理,用过多种药物,但效果不明显。降蛋时间长短不一,轻则十多天,重的一个多月,虽然很少有鸡只伤亡,但产蛋下降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容小视。

  原因分析

  1.病毒感染引起

  (1)禽脑脊髓炎病毒感染引起

  禽脑脊髓炎(AE)俗称流行性震颤,主要侵害雏鸡,引起雏鸡共济失调和头颈震颤,产蛋鸡感染后,鸡群无任何明显临床症状,惟一可察觉的异常是一周到几周的产蛋率轻度下降,幅度约为10-30%。种鸡产蛋下降期间,受精率影响不大,但雏鸡出壳后出现流行性震颤。

  (2)产蛋下降综合征

  EDS-76感染鸡群无明显临床症状,通常是产蛋鸡突然出现群体性产蛋下降,产蛋率比正常下降20-30%,甚至达到50%以上。与此同时产出软壳蛋、薄壳蛋、无壳蛋、小蛋、畸形蛋、沙壳蛋、褐壳蛋颜色变浅、蛋中有异物或蛋中带血、蛋白水样、蛋黄色淡等,蛋破损率增高,产蛋下降期间孵化率、受精率一般都下降、死胚、弱雏增加。

  (3)禽白血病感染

  临床上无特征性症状,一般鸡群开产正常,产蛋到高峰后逐渐出现产蛋下降,降幅有大有小,鸡群中可发现鸡冠苍白、皱缩、偶见发绀,鸡粪中有绿色粪便出现或粪表面尿酸盐增多,蛋壳颜色、质量多无变化,有零星伤亡鸡只,死亡鸡只多下痢、腹部增大,剖检可见肿瘤,肿瘤多见于肝、脾及法氏囊,也可侵害肾、肺等器官,最常见大肝大脾病。有时鸡群除产蛋下降快之外,不出现任何症状,鸡只死亡不多,鸡群中出现产蛋鸡停产、绝产、鸡冠萎缩等现象。与马立克病鸡群的区别是多呈散发,散发病鸡死淘后鸡群产蛋率逐渐稳定。

  (4)其它病毒隐性感染

  鸡群中有传染性贫血病或网状内皮增生征病毒的隐性感染。由于鸡群中免疫抑制病毒的存在,鸡群体质差、小病不断,造成产蛋性能不佳。

  2.细菌感染引起

  主要是沙门氏菌隐性感染。

  鸡群中有沙门氏菌慢性带菌鸡,无明显症状,由于卵巢发育受影响,鸡群开产晚,产蛋高峰不高,维持时间短,死淘率增高。有的鸡表现鸡冠萎缩,有的鸡开产时鸡冠发育尚好,以后出现鸡冠变小、发绀。病鸡时有下痢。

  3.饲养管理引起

  ①育雏、育成期管理不善造成体重、均匀度不整齐。

  有些养殖户为节省成本,配出的全价饲料质量不高或不科学,造成鸡群开产前体重不够或体重超标,有的鸡群体重轻,养殖户为让鸡只快长就改喂肉鸡饲料,结果是体重超标,但没有达到性成熟,鸡群开产延迟或不均一,产蛋不出现高峰。

  ②断喙技术差也会引起产蛋下降,笔者在徐州见过部分养殖户断喙技术不过关,断喙过长,甚至断到鼻孔处,鸡采食大受影响,体重轻、体质差,造成产蛋高峰不高、维持时间短。

  ③频繁应用疫苗

  由于养殖环境污染严重,传染病品种多,而且有些病变异很快,如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等,所以鸡群需要免疫的疫苗比较多;同时,为了提高免疫效果,疫苗应用次数非常频繁。其中有一些疫苗的免疫需要注射来完成,抓鸡、打针、注苗后引起的鸡群应激非常强烈,虽然鸡群表面健康,但生产性能肯定大受影响。

  4.其它因素引起

  在生产中,还有许多因素可以引起产蛋下降。如产蛋期长时间低浓度饲喂霉变饲料,长时间饲喂药物添加剂等引起,慢性中毒等因素也可引起不明原因产蛋下降。

  防治措施

  根据可能引起的产蛋下降原因,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防止该情况的发生。

  1.把好引雏、育雏关

  引进良好的雏鸡不仅是育雏成活率的关键,也关系到产蛋期的生产性能,所以引雏前要进行严格考查,不要总想方便而就近引雏,坚决不从有禽白血病或其它免疫抑制病污染的种鸡场或孵化场引雏,也不要从管理不善、不进行鸡群白痢净化的种鸡场引雏。进雏前鸡舍要严格消毒,坚持封闭育雏,特别是第一个月,防止雏鸡感染马立克氏病或白血病等免疫抑制病。断喙、防疫等技术性工作,一定让技术熟练的工人操作,新工人培训后上岗。

  2.加强饲养管理,把好育成关

  有些养殖户认为育成期只要不死鸡就是最大的成功,甚至有的养殖户连均匀度、体重要达到什么指标都不清楚;有的鸡只到200多日龄还没产蛋,但养殖户仍不淘汰,造成养殖成本的提高。所以笔者认为育成期除给鸡群调配全价、科学的饲料外,要时常检查鸡群,了解体重情况,以调整饲料配方及饲喂量,使鸡群均匀度高,体成熟与性成熟同步,适时开产,要认识到鸡群早产并不是好现象。

  3.了解当地疾病流行情况,做好产蛋前防疫工作

  每个人都知道产蛋期用疫苗不好,但疾病信息来源少,当病流行过来时,再匆忙注射疫苗,肯定会引起鸡群应激,所以最好在开产前把必须防的疫苗都做好,特别是需要注射的疫苗。

  养殖户都喜欢用联苗,并且联的越多越好,但联苗虽然可以一苗多防,但联的越多效果越差,对重要疾病如新城疫、禽流感、减蛋综合征等重要疫病,最好选择单苗或二联苗。根据我国疾病流行情况调查,表面健康而产蛋下降的鸡群,多数是禽脑脊髓炎,少数是减蛋下降综合征(EDS-76)防疫不好引起。近几年禽脑脊髓炎发病的报道逐年增多,所以流行地区开产前最好免疫禽脑脊髓炎灭活疫苗。另外,发生过绦虫病的养殖场,育成鸡上笼及开产前驱虫时要选择百虫杀(芬苯哒唑)驱虫,防止绦虫对产蛋鸡群的感染。

  4.加强产蛋期饲养管理

  产蛋期是养殖场利润回收期,每个养殖场都很重视。

  在此提醒养殖户:不要过早改喂产蛋期饲料,产蛋前应有一个饲料过渡期,产蛋率5%以下的鸡群慎喂高蛋白、高钙日粮。产蛋期给鸡群一个营养合理、环境安定的条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对于有鸡虱侵害的鸡群,可以用透皮型伊维菌素或嗅氰菊酯喷雾解决。

父母代肉用种鸡的体重控制(母鸡

 体重控制包括体重达标率、体重均匀度、阶段增重等。  

 一、育雏期(母鸡0-3周, 公鸡0-6周)的体重控制与要求:发挥最大生长势、建立良好的骨架结构。方案:1.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生存空间、料位、水位、光照等);2.确定合理的开始给水、给料时间,一般认为先开水,后开料,开料不宜过早,否则可能引起吸收障碍,在供给全价料之前最好先供给2-3次单一能量饲料(如小米,玉米馇等);3.采用低温育雏,既在满足温度要求前提下尽量降低育雏温度,保持温度恒定。4.注意合理的营养调配。4.1 至少保证前3-5日龄前供给凉开水。4.2 至少一周内水中补加优质多维及副作用小的抗菌药物。4.3 至少在开食前补加一次葡萄糖水。4.4 母鸡7-20日龄,公鸡7-40日龄补Vc150ppm 4.5 尽量达到下列饲料营养指标:代谢能2920千卡/千克,赖氨酸0.93%,含硫氨基酸0.78%,苏氨酸0.64%,色氨酸0.18%,异亮氨酸0.7%,有效磷0.5%,钙1.0%,锰120ppm ,100ppm ,胆碱660ppm 。同时保证粗蛋白进食量,否则会影响未来产蛋率及孵化率,对公鸡则可能出现背毛生长不良及生长速度不一致。5、注意疾病防治,尤其是球虫。5.1 17-20日龄,正常舍温应该是27-28。,此时若湿度过大极易爆发球虫;加强通风。5.2 15-25日龄间易发生葡萄球菌性骨髓炎,在此之前及时补充B 族维生素。   二、育成期体重控制   要求:1.将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内。2.提高体重均匀度。3.保证后期(15-20w )体重快速增长。   方案:   1.限饲;优良环境(快速料线)全程五.二限饲;否则采用每日 —— . —— .二综合限饲(注意限饲方法改变后均匀度变化以便及时调整),限饲方法选择原则之一是当采食净槽时间小于一小时时改为更集中的限饲方案。   2.适时调群;要取得良好的均匀度,第一次调群应在严格限饲前;体重过大的建议重新建立生长曲线,努力在10-12周体重达标;过小的继续使用育雏料直至超过标准体重;六周龄仍不达标的淘汰;均匀度底于65%时考虑全群称重调群。   3. 关键点体重 —— 该时期体重控制是保证育成期生长曲线平滑的关键   3.1 3周末体增重加速,进入严格限饲期,增料减慢。   3.2 11周末体增重变慢,增料必需加快,并于12周额外增加料量。   3.3 15周开始增料速度进一步加快,20周或补光后进一步增料提速。(AA 父母代增料加速在14周,17周开始快速加料直至高峰)。   4. 注意疫病防治,疫病是造成生长曲线不平滑、均匀度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5. 使用营养平衡饲料,注意维生素、氨基酸充足、平衡。   三、 产蛋期体重控制要求:   1.完成体成熟,一般需保证20-26周体重增长超过40%20-32周体重增长超过55-60%   2.高峰后期保证体重增长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脂肪沉积。   方案:1 进入20周由其他限饲方法改为每日限饲。2)供足饮水并定期消毒。3 考虑使用高营养产前料。4)不建议使用钙含量过高的日粮(腹泻、蛋壳质量差、孵化问题等)。5)给料同给光、产蛋增长等协同。营养供给应提前于产蛋率(如产蛋率5%时供给30-35%产蛋率的营养需求。6 注意高峰期疾病防治,尤其是大肠杆菌病,可预防投药。7)加强营养,高峰期考虑添加1-2%油脂。8)高峰后如体成熟完善、均匀度好可考虑在产蛋率低于80%时马上减料,否则可考虑激励饲喂法,即在高峰料量中预留一部分,每周的该部分料量集中在2-3天供给。9)减料过程中如产蛋或体重有明显变化,先恢复给料量再查原因。10)注意净槽时间的变化,净槽时间的变化往往发生在体重变化的2-3天及产蛋率变化的10-12天前。

发挥蛋鸡潜力应把握七关键

为充分发挥鸡种的遗传潜力,提高其产蛋量,取得最理想的经济效益,在生产管理中应把握好七个关键环节。

◆提高后备鸡的整齐度

培育后备鸡是否成功,其整齐度是一个重要指标。体形差异小,鸡群发育整齐,性成熟才能同期化,将来开产时间才能一致,产蛋高峰也高。在管理中努力从雏鸡开始提高其整齐度,除在温度、湿度、饲料、密度、免疫等各方面进行科学管理外,要注意随时将强弱雏鸡分开饲养,对弱雏加强营养。

在育成鸡阶段,按照鸡群中大多数鸡只的需要来管理,尽可能缩小鸡群内的个体差异。

首先饲养密度要适中,杜绝因饲养密度过大而造成环境条件恶劣,鸡只的平均料位和水位不足,影响育成鸡的整齐度。

其次要按体重适时进行分群,分为大中小三群,对超重的群体进行必要限饲,对体重小的群体则进行合理补饲,以缩小全群体重差异,达到开产体重的整齐化。

◆后备鸡体重达标

体重是衡量后备鸡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骨骼的发育与将来母鸡的蛋重、蛋壳强度好坏密切相关。在管理中使开产鸡的平均体重和骨骼发育都能同时达标是体成熟的重要标志。不同鸡种都有其标准体重,体重过大过肥时性机能较差。骨骼的发育用胫长来表示。体重达标而胫长未达标,说明其体内脂肪过量,直接影响其产蛋量和蛋壳质量。在调整体重时应掌握的原则是在蛋白质满足的基础上,调整能量,摄入能量高时,增重加快。因此在育成过程中,需不定时抽测体重和胫长,并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力求使其体重和胫长在开产时能同时达标。

◆控制好性成熟日龄

性成熟的早晚与环境及遗传有关。合理的光照是控制性成熟的重要措施。一般蛋鸡12周龄后对光刺激敏感,能促进性成熟。在生产中应注意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光照方案,使鸡的体成熟与性成熟达到同步一致,才能保证生产潜力的充分发挥。特别要注意开产前后利用光照控制性成熟的适时化,何时延长光照时间促进性成熟应根据18周龄或20周龄时抽测体重而定。如果体重达标,应自18周龄或20周龄每周延长1小时,直至增加到16小时时恒定不变。如果20周龄体重仍不达标,则将补充光照时间向后推迟一周,并在此阶段加强营养,促进体重达标。

◆产蛋期加强科学管理

1.保障最适宜的温度范围

生产实践表明,13-23℃是鸡产蛋的最适宜温度范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鸡的产蛋率和蛋壳质量,因此要做好冬季的防寒保暖工作。

2.舍内通风换气良好

通风换气可起到排污、调节舍内温湿度的作用,特别是在大规模集约化养鸡场,通风换气对鸡产蛋潜力的挖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根据具体情况可进行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冬天气候多变,气温较低,母鸡的产蛋率容易忽高忽低,在保温的前提下,要把鸡舍的空气调节好,可在温度较高的上午11时至下午2时进行通风,注意通风口要错开,以防穿堂风。

3.合理的光照方案

光照能刺激鸡脑垂体分泌生殖激素,促进产蛋。产蛋期光照原则是光照时间宜渐长不宜渐短,光照强度也不可减弱,从而使母鸡适时开产并达到产蛋高峰,充分发挥其产蛋潜力。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人工光照或自然光照结合人工光照,整个产蛋期应严格执行。

4.综合卫生防疫措施

注意保持舍内和环境的清洁卫生,经常洗刷水槽料槽和饲喂工具并定期消毒,防止疫病的发生。

5.减少应激因素

任何环境条件的突然变化都会使鸡群惊恐,引起应激反应,导致鸡食欲不振、产蛋量下降、产软壳蛋。减少应激因素除采取针对性措施外,应制定和严格执行科学的鸡舍管理程序,包括光照、通风、供料、供水、饲粮更换等。

◆产蛋高峰期后的饲养管理

1.产蛋高峰期后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实行限制饲养,防止母鸡过肥而影响产蛋性能的发挥,确保中后期产蛋持续性良好。具体方法是在产蛋高峰过后3-6周,产蛋率下降4-6%时进行限饲,限饲过程中结合产蛋曲线进行试探性减料,防止因减料造成产蛋率的过快下降。根据体重变化来考虑采食量的增减。采食量的具体确定还须考虑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2.及时挑选病弱鸡 在饲喂或观察鸡群时,凡发现精神不好、冠白或紫、腿不能站立等情况的鸡应及时挑出淘汰,以防死于笼内。

3.防止“早衰” 因维持产蛋高峰的时间过长,使机体出现“负平衡”,体重明显减轻,从而造成鸡的早脱毛,尤其在寒冷的季节脱毛更严重。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要调整饲料营养水平,防止“早衰”,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产蛋后期饲养管理,避免产蛋周期的过早结束。

◆把握好产蛋期的合理用药

蛋鸡的疫病要始终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但各种免疫在开产前已基本完成,蛋鸡进入产蛋期后,特别是在产蛋高峰期,摄入的营养主要用于产蛋和增加体重,这期间不宜进行免疫接种和驱虫。有些人认为,冬天温度低了,病毒、细菌孳生少,对鸡舍的消毒有所忽视,导致像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传染性鼻炎、新城疫等病的发生,所以一定要注意消毒。因为天气冷,一定要做好饮水消毒,这样在冬季才会有较稳定的产蛋率。

产蛋期加强管理,防止疾病的发生,尽量不用药,一旦发病要谨慎用药。

◆严格把握好饲粮质量

1.忌用霉变饲料和劣质添加剂。

2.按鸡种的饲养标准喂给全价的配合料,保证营养的充分合理。

3.饲粮的调整与过渡要合理。生产中温度变化和阶段饲养等因素影响都需要适时调整饲粮营养成分,如寒冷冬季则适当增加能量饲料降低蛋白含量。阶段饲养中雏鸡阶段到育成鸡阶段到产蛋期的阶段过渡,需不同营养成分的饲粮逐步过渡。所有饲粮成分的调整都必须逐步进行,切忌骤变。

蛋鸡饲养12

  安全、高效的饲养蛋鸡,是蛋鸡饲养户的普遍愿望。为了使蛋鸡饲养户都能实现这一愿望,这里把《蛋鸡饲养12月》介绍给蛋鸡饲养户,相信对广大蛋鸡饲养户会有所帮助:

  1月:是一年中较冷的月份,鸡饲养中应适当增加玉米等能量饲料的比例,以增强鸡体抗寒能力。在管理上,要注意鸡舍保温,尽量使鸡舍气温维持在10以上;同时也要兼顾通风换气。在每天午间气温高时打开门窗,以排出有害气体。另外要注意光照时间,产蛋鸡应每天5时开灯,21时关灯,使光照时间不少于16个小时。

  2月:气温有所上升,鸡的产蛋率也有所提高。此期疾病少,要抓住时机,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群产蛋率。如果此时产的蛋做种蛋用,应注意饲料营养全面,适当添加VAVBVC等,同时应加强病源净化。

  3月:气温稳步提高,鸡的生理机能更加旺盛,产蛋率也迅速提高。因此,此月要在保持高产蛋率上下功夫,饲料要全价,各项管理制度要保持相对稳定,防止产生应激而降低鸡群产蛋率。如果蛋鸡3月份产蛋率上不去,全年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饲养效益。

  4月:是鸡群生活最适宜的时期,温、湿度等环境最有利于产蛋。此月可淘汰病、弱、残等不产蛋鸡,加强疾病预防工作、勤除粪、勤消毒。有条件的鸡场(户)要搞好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病的抗体监测,发现异常立即免疫,也可以进行预防性投药。

  5月:天气更加温暖,要注意搞好清洁卫生,鸡舍要天天进行清扫,饲饮用具要天天洗刷。定期用抗毒威等消毒剂消毒。5月青绿饲料比较丰富,散养鸡可适当饲喂,既降低成本,又提高产蛋率和孵化率。

  6月:气温上升较高,要注意饲料保管,防止发霉变质。此时应进行调整饲喂,日粮中适当提高蛋白质饲料比例,降低能量饲料比例。每天可适当增加饲喂次数4~5次。为保持鸡舍干燥、清洁,每天应清扫1~2次,鸡笼下撒些生石灰,以起到吸水消毒作用。饲槽、饮水器要勤洗勤晒,保持清洁卫生。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工作。门窗应适当开启,安装好排风扇。一般本月末种鸡停止孵化,要及时把公母鸡分开,因为受精蛋不如无精蛋好保存。

  7~8月:这二个月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对蛋鸡产蛋最不利,又加之阴雨天气增多,高温、高湿对蛋鸡群更加有害。因此,这二个月的工作重点是防暑降温。鸡舍内要安装排风设备,舍内空气应能流畅自如;鸡舍前面最好有高大树木,或搭建遮阴凉棚,饮水也应清凉。同时应保证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饲料品质应提高,多增加鱼粉、豆粕等高蛋白饲料;要选择早晚凉爽时间进行喂料。如果这二个月饲养管理得当,并配合使用抗热应激添加剂和精心管理,蛋鸡暑期仍可能取得较高的产蛋率,可为全年的高产高效打下基础。

  9月:暑期已过,气温渐凉,鸡群经过夏天的消耗,身体疲劳,产蛋逐渐下降,有的蛋鸡可能开始停产换羽。但是,如果此月加强饲养管理、增加饲料蛋白质和矿物质、维生素的饲喂量,可使换羽期不明显,维持较高产蛋率,提高经济效益。此月应加强秋季季节性疾病的防治,如鸡痘、白冠病等,如果这些疾病防治不当,都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同时,要加强消灭蚊蝇,加强对大肠杆菌、鸡新城疫等疾病的防治工作。

  10月:天气逐渐变凉,日照时间逐渐缩短,昼夜温差大。此时应开始加强保温,尽量使舍内温度变化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光照时间保持在16小时以上。同时应注意灯泡的光照度,只要管理得法,鸡群产蛋率会稳定上升。

  11月:天气已转冷,在搞好保温的前提下,要注意通风换气。鸡舍地面应保持清洁干燥,鸡舍粪便要及时清扫,要特别注意防止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在鸡舍内的积蓄。总之,进入11月份后,为使鸡群有较高的产蛋率,在保温、光照管理、饲料供应上要充分满足鸡群需要,饮水温度也应与舍温相近。

  12月:此时天气已完全进入冬季,天寒地冻,昼夜温差较大。对鸡群危害最重要的寒流侵袭,常易引起感冒、慢性喉炎等呼吸道疾病。因此,此月要注意搞好御寒保暖工作,日粮中应增加能量饲料比例,加大饲喂量。要定期饲喂禽菌灵、喹诺酮类药物预防性药物。这些技术对保持高产蛋率都有好处。如此月温度过低,可利用火炉、火墙、暖气设施等增温。白天要适当开门通风透气,晚上要关严门窗以利保温。有条件的地方可在鸡舍前搭建斜坡式塑料大棚,充分利用日光来增温。

禽病临诊诊断的基本知识

根据禽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禽类的生理特征,禽病的临诊诊断可包括:流行特点调查;禽群和个体症状的观察以及病理解剖三个方面。由于禽病的复杂性和症状类同性,通过临诊诊断一般来说,只能作出初诊,要进行确诊必须依靠实验诊断。但有的疾病具有特征性病变的,也可通过临诊诊断进行确诊。

l. 流行特点调查

  流行病学的调查,因调查目的、时机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种:预防性调查侧重了解病史方面的情况;而以诊断为目的的调查则既包括病史、防疫情况,也包括对现症的观察,通过流行病学的调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下面以诊断性调查为主,介绍调查的主要内容。

    1)现症及其发展过程主要询问何时发病,病禽的日龄、发病的症状、疾病的传播速度等情况。借以推测疾病是急性或慢性,是细菌性或病毒类以及怀疑是什么病。如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后症状减轻或迅速停止死亡,可提示是细菌性疾病;突然大批发病死亡可提示是中毒疾病。

  (2)病史与疫情

  了解养禽场或养禽专业户的禽群过去发生过什么重大疫情,有无类似疾病发生,其经过及结果如何等情况,借以分析本次发病与过去的疾病关系。如过去发生过禽霍乱、鸡传染性喉气管炎,而又未对鸡舍进行彻底消毒,鸡也未进行预防注射,可考虑是旧病复发。

  调查附近家禽养殖场的疫情情况。如果这些场、户的家禽有气源性传染病,如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鸡痘等病流行时,可能迅速波及到本场。

  对从引进种蛋、种禽的地区进行流行病学情况调查。这可以提供有关本地区所发生疾病的诊断线索。有许多疾病是经蛋和种禽传递的。如新进带菌、带病毒的种禽与本地禽混群饲养,常引起一些传染病的爆发。

  (3)平时防疫措施落实情况:了解防疫制度及贯彻情况。有无严格的消毒措施;对病禽预防接种过什么疫苗,什么时间预防接种的及接种途径;是否进行过药物预防和定期驱虫等,由此来综合分析病因。

  (4)饲养管理状况主要了解饲养密度是否过大,通风是否良好,温度、湿度和光照是否适宜,饲料是否全价、有无发霉等根据这些情况来找病因。

  (5)产蛋鸡的产蛋量与肉用鸡的体重等 这些情况可作为有无疫病的参考。如产蛋率下降,可考虑鸡新城疫、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支气管炎、禽脑脊髓炎、败血支原体病、传染性鼻炎、产蛋下降综合征以及温和性的禽流感等。鉴别这些疾病,须结合临诊、剖检和实验室化验等来综合判定。如软皮蛋,常见于钙、磷的缺乏或比例失调和维生素D的代谢障碍。

2.禽群与个体症状的观察

  (l)禽群症状的观察。在舍内一角或运动场外直接观察,开始时要静静地窥视全群状态,以防止惊扰禽群。主要观察禽群的各种异常现象,为进一步诊断提供线索。

  观察禽群状态,注意观察禽群对外界的反应,精神状态等。健康禽听觉灵敏,白天视力敏锐,周围稍有惊扰便迅速反应,公鸡鸣声响亮。

  观察采食和饮水情况,根据每天喂给饲料的记录,就能准确地掌握摄食增减的情况。如舍内温度高,禽的采食量减少,禽舍温度偏低,采食量增加。而一般禽患病时,采食量就减少,但饮水量一般是有所增加的。

  看呼吸、听咳嗽,在正常情况下,鸡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为2230次.鸭1518次,鹅910次,计算鸡的呼吸次数,主要是观察泄殖腔下侧的下腹部。这是因为鸡无横隔膜,呼吸动作主要靠腹肌运动而完成。观察呼吸数时,要特别注意有无咳嗽、喷嚏、张嘴出气等现象。如张嘴伸脖呼吸,多见于鸡痘(粘膜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鼻炎、鸡毒支原体病、鸡新城疫(非典型型)、禽热射病等。

  运动和行为和观察,检查有无鸡扭头曲颈或伴有站立不稳及运转后退等。雏鸡头、颈和腿部震颤,伏地打滚,为禽脑脊髓炎的特征。瘸腿常见于关节炎。神经型马立克氏病,常可见劈叉姿势。如鸡集聚在一起,可能是鸡舍温度过于寒冷。同样,发病鸡也好集聚在一起。若雏鸡集聚在一起时,可能发生鸡白痢、副伤寒或球虫病等。

  观察羽毛、被皮,成年健康禽的羽毛整洁、光滑、发亮,排列匀称。刚出壳的雏鸡被毛为稍黄的纤细绒毛。当鸡发生急性传染病、慢性消耗性病或营养不良时,鸡的被毛无光、蓬乱、逆立,提前或推迟换毛。被皮指家禽的冠、肉髯喙和趾部等,健康公鸡的冠较母鸡冠大而厚,冠直立,颜色鲜红、肥润,组织柔软光滑。肉髯左右大小相称,丰满鲜红。火鸡被皮主要观察头和颈的秃裸部位。火鸡头上有珊瑚状皮瘤,正常时表面有丰富的血管网,呈鲜红颜色。火鸡皮瘤颜色常常发生变化,安静时为红色,激动时变成浅蓝色或紫色。

  被皮颜色的改变,是病态的一种标志,通常鸡患病之时,它的冠和髯会出现以下几种颜色变化。冠发白,见于内脏的器官、大血管出血,或受到寄生虫的侵袭(蛔虫、绦虫),也见于慢性病(结核、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营养缺乏等症;冠发绀,常发生于急性热性疾病,如鸡新城疫、禽流感、鸡伤寒、急性禽霍乱和螺旋体病,也见于呼吸系统的传染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毒支原体病、慢性禽霍乱)和中毒病;冠黄染,发生于成红细胞白血病、螺旋体病和某些原虫病(鸡住白细胞原虫病);冠萎缩,常见于慢性疾病,初开产的鸡突然鸡冠萎缩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冠水泡、脓泡、结痂,为鸡痘的特征。火鸡痘常见于头皮瘤痘疹。冠上有粉末状结痂,见于黄癣、毛癣。鸡头肿大,常发生于鸡传染性鼻炎和禽流感。

  观察粪便,粪便的异常变化,往往是疾病的预兆。刚出壳尚未采食的幼雏,排出的胎粪为白色和深绿色稀薄液体。成年鸡正常粪便呈圆形、条状,多为棕绿色,表面附有白色的尿酸盐。鸡患急性传染病(鸡新城疫、禽流感、禽霍乱、禽伤寒等)时,由于食欲减少或拒食,而饮水量增加,加之肠粘膜发炎,肠蠕动加快,分泌液增加,所以排出黄白色、黄绿色的恶臭稀粪便,常附有粘液,有时甚至混有血液。

  雏鸡白痢时,病鸡排出白色糊状或石灰样的稀粪,粘在泄殖腔周围的羽毛上,有时结成团块,把泄殖腔紧紧堵塞。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三周龄以内的雏鸡,可造成大批雏鸡死亡,这是本病的特征。

  鸡感染球虫时,可引起肠炎,出现血便,雏鸡多感染盲肠球虫,排出棕红色稀粪,甚至纯粹血便。2.5~7月龄的鸡主要感染小肠球虫拉黑褐色稀便。感染球虫的鸡,通过粪便检查可找到卵囊。

  雏鸡患传染性腔上囊病时,排出水样含有尿酸盐的稀便,结合病理剖检变化可确诊此病。另外,雏鸡如患马立克氏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曲霉菌病时,也常伴有下痢症状。

  鸡有蛔虫、绦虫等肠道寄生虫时,不但出现下痢,有时还有带血粘液,在粪便中可找到排出的虫体、节片及虫卵。

  鸡患副伤寒、禽大肠杆菌病时,出现下痢,泄殖腔周围常粘有糊状粪便。喂劣质饲料以及化学药品中毒时,同样可引起下痢。

  (2)个体状态的观察 在患病的禽群中,可挑选几只病禽进行详细的个体检查。检查方法可按消化、呼吸、神经等系统,各器官逐个进行检查。

  头部检查,有的鸡上喙或下喙特别长,呈交叉状,这多半是由遗传而引起。幼鸡患软骨病时喙发软,容易弯曲出现交叉。

  鼻腔:鼻有分泌物是鼻道疾病最显著的症候。一般鼻分泌物最初为透明水样,后变成粘性混浊鼻液。鼻分泌物增多见于传染性鼻炎、禽霍乱、禽流感、败血支原体病等疾病。此外,鸡患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传染性喉气管炎、维生素A缺乏症时,亦可见到。

  眶下窦:常见的临诊症状是眶下窦肿胀。病初窦内有粘液性渗出物,多数病愈后自行消失。不过有些病例渗出物变为干酪样,造成眶下窦持久性肿胀。许多呼吸道疾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窦炎。

  眼睛:注意观察结膜的色泽、出血点和水肿,角膜完整性和透明度等。眼结膜发炎、水肿以及结膜、虹膜等炎症,见于禽传染性结膜炎、鸡痘、禽曲霉菌病、禽慢性副伤寒、禽大肠杆菌病、禽脑脊髓炎等。

鸡患马立克氏病时虹膜色素消失,瞳孔边缘不整齐。鸡患维生素A缺乏症,角膜干燥、混浊或者软化。

  外耳孔:外耳孔若被饲料阻塞,可提示鸡舍卫生条件太差。在此条件下饲喂,可使鸡逐渐衰弱、消瘦,产蛋率下降。

  口腔:撬开口腔,观察舌、硬腭的完整性、颜色以及粘膜状态。口腔粘液过多,见于许多呼吸道疾病和急性败血症。液体过多并常带有食物,多见于患嗉囊嵌塞或垂嗉的病例。在口腔特别是口咽的后部,如发现白喉样病变,这是鸡痘的症状,口腔上皮细胞角质化,见于维生素A缺乏症。

  喉头和气管:用手把口腔张开,可观察到喉头和气管的变化。喉头水肿、粘膜有出血点、分泌出粘稠的分泌物等,是鸡新城疫的特征。鸡痘也偶尔在喉头部见到白喉样的干酪样栓子。喉头干燥、贫血,白色伪膜,易撕掉等变化,见于各种维生素缺乏症。检查气管时,应细心通过皮肤触摸气管环。当有炎症时,紧压气管则呈现疼痛性咳嗽动作,鸡表现甩头、张口吸气。

  嗉囊检查,嗉囊位于食道颈段和胸段交界处,在锁骨前端形成一个膨大盲囊,呈球形,弹性很强。鸡、火鸡的嗉囊比较发达。常用视诊和触诊的方法检查嗉囊。

  软嗉;软嗉的特征是体积膨大,触诊有波动。患某些传染病、中毒病时,触诊发软。如将禽的头部倒垂,同时按压嗉囊,可由口腔流出液体,并有酸败味。火鸡患新城疫时,嗉囊内有大量粘稠液体。

  硬嗉:缺乏运动和饮水不足,或喂单一干料常发生硬嗉。按压时呈面团状。

  垂嗉;垂嗉伴有肌肉缺乏弹性,嗉囊逐渐增大,总不空虚,内容物发酵有酸味。鸡垂嗉常因饲喂大量粗饲料而引起。

  胸部检查,注意检查胸骨的完整性和胸肌状态,有时要检查胸廓是否疼痛和肋骨有无突起。检查营养状态时,可触摸胸骨两侧肌肉的丰满程度。肉用鸡常见到胸下囊肿,这是由龙骨部位表皮受到刺激或压迫而出现的囊状组织增生。

  腹部检查,检查腹部常用视诊和触诊方法。腹围增大,常见于腹水、坠蛋性腹膜炎、肝脏疾病和淋巴白血病。

  泄殖腔检查,检查时用拇指和食指翻开泄殖腔,观察粘膜色泽、完整性及其状态。若泄殖腔粘膜有充血、出血和坏死病变,常见于鸡新城疫。

  腿和关节检查,检查腿的完整性、韧带和关节的连接状态,骨胳的形状等。这些部位常见的症候和相应的疾病是:趾关节、跗关节、肘关节发生关节囊炎时,关节部位肿胀,具有波动感,有的还含有脓汁。滑膜支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沙门氏菌属病原体。都可以引起本病发生。

  腿腱肿胀、断裂,多见于鸡呼肠孤病毒感染,需要通过病毒分离鉴定才能确诊。趾爪前端逐渐变黑、干燥,有时脱落,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

3.病理剖检

  病理剖检是禽病现场诊断极为重要的一种诊断方法。如新城疫、雏鸡白痢、传染性法氏囊病等,呈现出特征性病理变化,通过剖检常可以迅速做出正确的诊断。

  (l)病理剖检的方法和术式、病理剖检的顺序应先观察尸体外表,注意其营养状况、羽毛、可视粘膜的情况,而后用水或消毒药水将羽毛浸湿,再剥皮、开膛、取出内脏,逐项按剖检顺序作认真的系统观察,包括皮肤、肌肉、鼻腔、气管、肺、食道、胃、肠、盲肠、扁桃体、心脏、卵巢、输卵管、肾、法氏囊、脑、外周神经、胸腔和腹腔。剖检时,要做好记录,检查完后找出其主要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和一般非特征性病理变化,作出分析和比较。

  剥皮:用力掰开两腿,直至髋关节脱位,将两翅和两腿摊开,或将头、两翅固定在解剖板上。沿颈、胸、腹中线剪开皮肤,再从腹下部横向剪开腹部,并延至两腿皮肤。由剪处向两侧分离皮肤。剥开皮肤后,可看到颈部的气管、食道、嗉囊、胸腺、迷走神经以及胸肌、腹肌、腿部肌肉等。根据剖检需要,可剥离部分皮肤。

  剖开胸腹腔:在胸骨突下缘横向剪开腹腔,顺切口分别剪断两侧肋骨。掀起胸骨,便可打开胸腔,再沿腹中线到泄殖腔附近剪开腹腔。

  内脏器官的取出:首先把肝脏与其它器官连接的韧带剪断,再将脾脏、胆囊随同肝脏一块摘出。接着,把食道与腺胃交界处剪断,将脾胃、肌胃和肠管一同取出体腔(直肠可以不剪断)。第三步,剪开卵巢系膜,将输卵管与泄殖腔连接处剪断,把卵巢和输卵管取出。雄鸡剪断睾丸系膜,取出睾丸。第四步,用器械柄钝性剥离肾脏,从脊椎骨深凹中取出。第五步,剪断心脏的动脉、静脉,取出心脏。第六步,用刀柄钝性剥离肺脏,将肺脏从肋骨间摘出。第七步,剪开喙角,打开口腔,把喉头与气管一同摘出;再将食道、嗉囊一同摘出。第八步,把直肠拉出腹腔,露出位于泄殖腔背面的腔上囊(法氏囊),剪开与泄殖胜连接处。腔上囊便可摘出。

  剪开鼻腔:从两鼻孔上方横向剪断上喙部,断面露出鼻腔和鼻甲骨。轻压鼻部,可检查鼻腔有无内容物。

  剪开眼下窦:剪开眼下和嘴角上的皮肤,看到的空腔就是眶下窦。

  脑的取出:将头部皮肤剥去,用骨剪剪开顶骨缘。颧骨上缘、枕骨后缘,揭开头盖骨,露出大脑和小脑。切断脑底部神经,大脑便可取出。

  外部神经的暴露:迷走神经在颈椎的两侧,沿食道两旁可以找到。坐骨神经位于大腿两侧,剪去内收肌即可露出。腰荐神经丛,将脊柱两侧的肾脏摘除,便能显露出来。臂神经,将鸡背朝上,剪开肩胛和脊柱之间的皮肤,剥离肌肉。即可看到。

  (2)剖检时注意事项

  在剖检时,要了解死禽的来源、病史、症状、治疗经过及防疫情况。

  剖检前,准备好需用的器具及消毒药,穿戴好工作服,带上手套。

  剖检后,将所有用过的衣物和器具及时洗净消毒。剖检者的手洗净后用酒精擦干,有条件时应洗澡更衣。

  剖检的时间越早越好,死后时间过长,不利观察病变。

  检查前准备好容器和固定液,以便随时放置剖检中采取的病料。

  需送检的病科,应及时放入塑料袋内或广口瓶中。剖检后的尸体和包装用品一并深埋或焚烧。

  剖检室应保持清洁整齐,用后及时清洗消毒,必要时用甲醛液熏蒸消毒。出入剖检室注意消毒,无关人员禁止讲入。

4. 剖检病变与提示的疾病

  (l)皮肤、肌肉 皮下脂肪小出血点见于败血症;传染性腔上囊病时,常有股内侧肌肉出血;皮肤型马立克氏病时,皮肤上有肿瘤。

  (2)胸腹腔 胸腹膜有出血点,见于败血症;腹腔内有坠蛋时(常见于高产、好飞栖高架的母鸡),会发生腹膜炎;卵黄性腹腔炎与鸡沙门氏菌病、禽霍乱和禽葡萄球菌病有关;雏鸡腹腔内有大量黄绿色渗出液,常见于硒-维生素E缺乏症。

  (3)呼吸系统 鼻腔(窦)渗出物增多见于鸡传染性鼻炎、鸡毒支原体病,也见于禽霍乱和禽流感。

  气管:气管内有伪膜,为粘膜型鸡痘;有多量奶油样或干酪样渗出物,可见于鸡的传染性喉气管炎和新城疫。管壁肥厚,粘液增多,见于鸡的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鼻炎和鸡毒支原体病。

  肺:雏鸡肺有黄色小结节,见于曲霉菌性肺炎;雏白痢时,肺有上有l3毫米的白色病灶,其它器官(如心、肝)也有坏死结节;禽霍乱时,可见到两侧性肺炎;肺呈灰红色,表面有纤维素,常见于禽大肠杆菌病。

  气囊:壁肥厚并有干酪样渗出物,见于鸡毒支原体病、传染性鼻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和新城疫;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常见于禽大肠杆菌病;腹气囊卵黄样渗出物,为传染性鼻炎的病变。

  (4)消化道 食道、嗉囊有散在小结节,提示为维生素缺乏症。腺胃粘膜出血,多发生于鸡新城疫和禽流感;鸡马立克氏病时见有肿瘤。肌胃角质层表面溃疡,在成鸡多见于饲料中鱼粉和铜含量太高,雏鸡常见于营养不良;创伤,常见于异物刺穿;萎缩,发生于慢性疾病及日粮中缺少粗饲料。小肠粘膜出血,见于鸡的球虫病、鸡新城疫、食流感、禽霍乱和中毒(包括药物中毒)及火鸡的冠状病毒性肠炎和出血综合症;卡他性肠炎,见于鸡的大肠杆菌病、鸡伤寒和绦虫、蛔虫感染;小肠坏死性肠炎,见于鸡球虫病、禽厌气性菌感染;肠浆膜肉芽肿,常见于禽慢性结核、鸡马立克氏病和禽大肠杆菌病;雏鸡盲肠溃疡或干酪样栓塞,见于雏鸡白痢恢复期和组织滴虫病;盲肠血样内容物,见于鸡球虫病;盲肠扁桃体肿胀、坏死和出血,盲肠与直肠粘膜坏死,可提示为鸡新城疫。

  (5)心脏 心冠脂肪有出血点(斑),可见于禽霍乱、禽流感、鸡新城疫、鸡伤寒等急性传染病,磺胺类药物中毒也可见此症状。心肌坏死灶,见于雏鸡和大小火鸡的白痢、鸡的李氏杆菌和弧菌性肝炎;心肌肿瘤,可见于鸡马立克氏病;心包有混浊渗出物,见于鸡的白痢、鸡大肠杆菌病、鸡毒支原体病。

  (6)肝脏 显著肿大时,见于鸡急性马立克氏病和禽淋巴性白血病;有大的灰白色结节,见于鸡急性马立克氏病、禽淋巴性白血病、鸡组织滴虫病和食结核;有散在点状灰白色坏死灶,见于包涵体肝炎、鸡白痢、禽霍乱、禽结核等;肝包膜肥厚并有渗出物附着,可见于肝硬变、禽大肠杆菌病和鸡组织滴虫病。

  (7)脾脏有大的白色结节,见于鸡急性马立克氏病及禽的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禽结核;有散在微细白点,见于鸡的急性马立克氏病、鸡白痢和禽的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禽结核;包膜肥厚伴有渗出物附着及腹腔有炎症和肿瘤时,见于鸡的坠蛋性腹膜炎和马立克氏病。

  (8)卵巢 产蛋鸡感染沙门氏菌后,卵巢发炎、变形或滤泡萎缩;卵巢水泡样肿大,见于鸡急性马立克氏病和禽淋巴性白血病。

  (9)输卵管 输卵管内充满腐败的渗出物,常见于禽的沙门氏菌、鸡大肠杆菌病;由于肌肉麻痹或局部扭转,使输卵管充塞半干状蛋块;输卵管萎缩则见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和减蛋综合征。

  (10)肾脏肾显著肿大,见于鸡急性马立克氏病和禽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及肾型传染支气管炎;肾内出现囊胞,见于囊胞肾(先天性畸形)、水肾病(尿路闭塞),在家禽的中毒、传染病后遗症中也可出现;肾内白色微细结晶沉着,见于尿酸盐沉着症,输尿管膨大,出现白色结石。多由于中毒、维生素A缺乏症、痛风等疾病所致。

  (11)睾丸 萎缩、有小脓肿,见于鸡白痢。

  (12)腔上囊(法氏囊) 增大并带有出血和水肿,发生于传染性腔上囊病的初期,然后发生萎缩;全身性滑膜支原体感染、患马立克氏病时,可使腔上囊萎缩;禽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腔上囊常常有稀疏的直径23毫米的肿瘤。

  (13)胰脏 雏鸡胰脏坏死,发生于硒-维生素E缺乏症。

  (14)神经系统 小脑出血、软化,多发生于幼雏的维生素缺乏症;外周神经肿胀、水肿、出血,见于鸡马立克氏病。

家禽的营养需要

“营养需要”是指动物在每一天的生命、生产活动过程中对能量、蛋白质等各种养分种类和数量的需要。营养需要是一个群体平均值,不包括一切可能增加需要量而设定的保险系数。根据目的的不同,动物的营养需要可分为维持需要(动物维持生命对能量和其他养分的需要)和生产需要(如生长、繁殖、产蛋等)。饲料费用占家禽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是控制生产效益的主要手段。

1能量需要、

家禽为生长体组织、产蛋,以及必不可少的活动和维持正常体温需要的能量由日粮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得来。家禽摄取食物的主要部分是用于提供能量。家禽采食的日粮能量可用于三个方面:做功、转变成热或以体组织(脂肪)的形式贮存于动物体内。家禽最有效的营养供给是当日粮所含能量与最佳生长、产蛋或肉用仔鸡的最佳体况所需的其他养分成精确比例的情况下获得的。了解家禽在其每个生长、发育阶段的能量需要,并且掌握为鸡配合日粮所用饲料的代谢能值就可能为各种家禽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较准确地预测饲料采食量,在此基础上确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的水平,这样供给的养分可保障家禽的最佳生长和生产表现。

11生长家禽的能量需要

随着周龄的增大,家禽体脂含量上升,故生长家禽日粮中代谢能应随周龄增大而增加。肉用仔鸡等处于生长阶段的家禽具有较快的生长及较高的饲料利用率,通常需要使用油脂配制高能日粮,但高能高蛋白日粮容易导致腹水症、猝死症、腿病等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一般,O2周龄雏鸡饲料能量需要为119~124MJkg2~8周龄肉仔鸡为117-130MJkg

12产蛋家禽的能量需要

产蛋家禽的能量需要可分为l一部分:即维持的需要、增重的需要及产蛋的需要。动物有根据饲料能量浓度调整采食量的能力,由此来调节能量进食量。一般饲料代谢能在lOO-142MJkg的范围内,蛋鸡、蛋鸭及肉鸡能通过自身采食量的调节保证能量摄入量,而不影响产蛋和生长。产蛋鸡日粮中代谢能浓度通常在lO-12MJkg,在产蛋高峰期及热应激时需适当提高日粮能量浓度。综合而言,蛋鸡日粮能量水平不应低于109MJkg,寒冷气候约需提高20%,即约 l 15MJkg左右。

2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



动物为了维持生命和生长而进行的组织增生和更新,需要从饲料中不断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因此,把饲料蛋白转变为机体蛋白是一个重要的营养需要过程。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虽不完全相等,但差异不大,一般按16%计,故饲料含氮量乘以625即得粗蛋白含量。家禽蛋白质的营养实际上是氨基酸的营养,更确切来讲应该是必需氨基酸的营养,因为能满足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日粮一般都能满足家禽合成非必需氨基酸所需要氮的数量。21生长家禽的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

随着家禽周龄和体重的增加,日粮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浓度应下降,即日粮能量与蛋白的比例应持续上升。在适宜的环境温度下,肉鸡日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可改善增重和胴体蛋白质含量,并可降低体脂肪含量。但是在炎热环境下提高日粮蛋白质或氨基酸水平除了抑制生长外,还使胴体脂肪含量上升。因此,在热应激存在时,3-7周龄的肉鸡日粮宜按 NRC(1994)蛋白质和氨基酸推荐量的90-100%来配制。一般肉仔鸡日粮蛋白质为18-22%。 0-3周龄肉鸡对蛋氨酸需要量为036-050%,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087-093%,赖氨酸为109~120%;3~6周龄肉鸡对蛋氨酸需要量为030-040%,赖氨酸为068-100%。此外,0-3周龄肉鸡对色氨酸和苏氨酸的需要量分别为020-023%、080%左右;3-6周龄肉鸡对色氨酸需要量约为017%。实际生产中通常简化为第一、二限制性氨基酸的需要,即通常仅考虑蛋氨酸和赖氨酸的需要。

22产蛋家禽的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



蛋禽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可分为维持需要、体成熟前生长需要、羽毛生长与更新的需要、产蛋的需要等。环境温度对蛋禽蛋白质需要有明显影响,一般冬季可适当降低,而夏季则要升高蛋白质水平。轻型蛋鸡每日产蛋对蛋白质的需求为17-18g,日粮蛋白浓度为12-16%,对蛋氨酸、赖氨酸和色氨酸的需要分别为020~035%、045-075%及011%一016%。

3家禽对脂肪和必需脂肪酸的需要

目前,对家禽脂肪和必需脂肪酸需要的研究还不系统,主要集中在制定饲粮脂肪的添加量和亚油酸的适宜含量上。当脂肪提供的能量达到肉鸡饲料代谢能的20-30%及产蛋鸡饲料代谢能的15-20%时,能够获得较高的生产力和饲料利用率,即肉鸡日粮中添加5-8%,产蛋鸡日粮添加3-5%的饲用脂肪。但2周龄以前,肉仔鸡等幼龄家禽对脂肪的消化能力有限,适宜的添加比例为25%左右。亚油酸和a一亚麻酸是家禽的必需脂肪酸,幼禽日粮中亚油酸的含量通常应维持在12-20%的水平,而为了获得较高的产蛋率、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日粮中亚油酸含量应为10-15%。

4矿物质需要

41钙和磷

生长家禽对钙的需要主要是用于骨的形成,而在成年母禽则主要用于形成蛋壳。磷除形成骨骼外,还参与很多代谢反应。日粮中过多的磷对蛋壳质量不利,故蛋鸡日粮磷水平有下降趋势,但降到磷的临界水平可能引起“笼养鸡疲劳综合征”而导致死亡率升高。生长家禽对钙的需要量可由内源损失、钙存留、钙吸收利用率确定,在此基础下,生长鸡日粮钙含量应不超过093%。磷的供给量应高于最低需要量约301:匕较适宜,如笼养来航母鸡日粮含040n~利用磷比较合适。此外,在保证钙和磷需要量的同时,确定合适的钙/磷比例也是非常关键的。研究表明,在肉仔鸡日粮中使用可利用磷045-050%和钙090%.10%的效果最好,而030~035%可利用磷配合35%钙对产蛋率和蛋壳质量效果最佳。一般生长鸡日粮的钙/磷在1122l较好,25l可能是最大的比例了,超过31会有不利影响。产蛋鸡日粮的钙,磷在351-601为宜。

42钠、钾、氯

钠、钾、氯都是电解质,在鸡日粮中的Na+K+ C1-S0 42-一必须保持平衡。鸡生长与繁殖时对钠的需要量为日粮的01%~02%,幼雏时为015-020%,生长和产蛋鸡为010-015%。每kg基础日粮补充1 200mg C1-产生最佳生长速度。钠与氯常以NaCl供应,这保证了最适宜的比例。

43

日粮含镁500-600mgkg能满足各阶段家禽生长、生产和繁殖的需要。一般饲料原料含镁量足够,因此家禽日粮一般不用添加镁。提高日粮钙、磷水平的同时也需要提高镁的水平。高镁不利于家禽生产,母鸡日粮中镁超过O7%时排粪极稀,高于1O%时影响产蛋。高镁也不利于育成鸡生长。

44

日粮中适量的铜可促进母鸡促黄体素和孕酮等分泌,从而提高产蛋鸡的生产性能。即使家禽日粮中铜表面上是足够的,但日粮中钙、钼、铁、硫含量过高或有强氧化剂存在时,易引起铜的缺乏。家禽对铜的最低需要量为3mg/kg。一般家禽混合饲料中的铜含量为lO-20mgkg,足够满足家禽需要。铜对蛋白质有较强的凝固作用,高剂量铜可用于饲料防霉变、消化道杀菌等,250mgkg的高铜日粮对生长鸡和蛋鸡有促生长和提高产蛋率的作用。但要注意,添加高铜需要同时提高铁和锌的添加量,而且,长时间饲喂高铜饲料是有毒的,抑制生长,损伤肾脏,严重时家禽会死亡。动物高铜中毒后可通过在日粮中添加150mgkg的锌和150mgkg的铁缓解。

45

家禽对锰的需要量比哺乳动物的高。常用的家禽饲料原料中锰含量不能满足需要,因此需要补充锰。家禽饲料锰的最低需要量为50~60mgkg,对锰的耐受量可达2000mgkg

46



生长鸡对日粮锌的最低需要量为30~40mgkg,产蛋鸡为40-60mgkg。一般基础日粮中含锌较低,为25~30mgkg,不能满足家禽需要,必须添加。日粮中植酸的存在提高家禽对锌的需要量。家禽对常规日粮中锌的耐受剂量为1 000-2 000mgkg

47

铁盐可显著降低棉酚的毒性,因此日粮中使用过多的棉粕会增加家禽对铁的需要量。鸡饲料铁的一般需要量为50-80mgkg,其中产蛋鸡维持正常的红细胞压积的日粮铁最低需要量为35-45mgkg,维持最大孵化率的最低需要量为55mgkg。日粮铁过量,磷和铜的利用率降低,维生素A在肝中沉积下降,甚至采食量和增重减少。铁过量导致生产性能下降、腹泻,甚至死亡。家禽对日粮中铁的耐受剂量为 l 000--l 500mgkg

48

鉴于通常采用的家禽饲料中维生素E含量低且变化大,并且许多天然饲料中硒的可利用率不高,家禽日粮中添加硒足必须的。各种动物对硒的最低需要量很接近,即日粮中含硒010mgkg,不过生长速度快的肉禽日粮中硒含量以030mgkg为宜,其他阶段家禽日粮所需硒水平为015-020mgkg。家禽硒的最低需要量与中毒剂量间差距较小,易发生中毒现象。

49

生长鸡对碘的需要量约为070mgkg,产蛋母鸡和种母鸡为035mgkg。维持甲状腺组织正常结构的需要量比维持正常生长和产蛋量对碘的需要量要大。此外,如果饲料热加工不足(如菜籽粕、豆粕、芝麻和豌豆等),对致甲状腺肿物质未灭活,或饲料中钙、氟、砷和食盐过高时,家禽对碘的需要量提高。

5维生素需要

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与脂肪一起消化吸收,影响脂肪吸收的因素也不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增加其需要量。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可贮存和积累,因此供给量过多会导致蓄积中毒。除钴胺素维生素B。:以外的其他水溶性维生素不在家禽体内贮存,过量时从尿中排出,因此其毒性较小。51脂溶性维生素的需要



维生素A:家禽饲料维生素A的最低需要量一般在l 000-5 000 IUkg。视黄醇的用量达到最低需要量的500倍时产生毒性;视黄酸在其用量达到最低需要量的50-100倍时会产生毒性,表现为食欲减退,采食量下降,生长减慢,眼部疾病等。



维生素D:家禽对维生素D的需要量受日粮中

钙和磷营养水平的影响。当日粮中钙、磷含量分别为1O%和07%时,小鸡饲料需要VD3200 IUkg;当日粮钙、磷含量为05%和07%时,小鸡饲料需要VD3800 IUkg;当日粮钙、磷含量分别为05%和05%时,小鸡饲料VD3需要量高达l 700 IUkgVD摄入过多会强烈促进肠道钙的吸收,使过多的钙沉积在心脏、血管、关节等,导致组织和器官普遍退化和钙化,同时动物食欲下降,生长停滞。



维生素E:家禽对维生素E的需要量随日粮中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剂、类胡萝卜素和微量元素增加而提高。家禽饲料VE需要一般为530mgkg。为避免微血管病(渗出性素质)VE含量以30mgkg为宜。日粮含VE 100mgkg以上可增进免疫功能。为延长肉品货架期,饲料VE含量需达到200mgkgVE的耐受剂量为需要量的100倍。



维生素K:各种家禽日粮中都需要补充维生素 K,鸡在患球虫病时对维生素K需要量增加。家禽饲料VK需要量一般为05-10mgkg,最大安全剂量为500mgkg52水溶性维生素



硫胺素:家禽对肠道合成的硫胺素不能很好利用,所以一般需要由饲料补充。日粮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动物硫胺素需要量增加;脂肪和蛋白质有节约硫胺素的作用;日粮含有抗硫胺素因了(如许多生鱼粉含的硫胺素酶),棉籽粕的使用和疾病感染都增加对硫胺素的需要;小型鸡较大型鸡需要量较多,产蛋期需要量增加。家禽饲料硫胺素的需要量一般为12mgkg,中毒剂量是需要量的数百倍。



核黄素:家禽饲料核黄素的需要随温度升高而减少,一般为25-80mgkg。核黄素中毒剂量是需要量的数十倍到数百倍。



尼克酸:日粮中色氨酸可转化为尼克酸。家禽饲料尼克酸的需要量一般为lO-50mgkg,中毒剂量为350mg&g



维生素B6:家禽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升高,色氨酸、蛋氨酸或其他氨基酸过多增加维生素B6的需要量。杂交鸡对维生素B6需要较纯种鸡多。家禽饲料维生素B6的一般需要量为1~5mgkg,中毒剂量为需要量的1 000倍以上。



泛酸:日粮能量浓度增加,家禽对泛酸的需要增加;抗生素、维生素B12能节约鸡对泛酸的需要。家禽饲料泛酸的需要量一般为2~20mgkg,中毒剂量超过需要量的100倍。



生物素:家禽饲料生物素需要量一般为50-300 ug/kg,在需要量的4-10倍范围内,生物素对家禽是安全的。



叶酸:因家禽肠道合成的叶酸有限,利用也难,所以需要补充。家禽饲料叶酸的需要量一般为0210mgkg饲料。叶酸无毒性作用。



维生素B12家禽饲喂植物性饲料或含钴不足的日粮,有胃肠道疾病及先天缺陷不能产生内源因子等,需补充维生素B12。家禽饲料维生素B12的需要量为310mg/kg,中毒剂量至少是需要量的数百倍。



胆碱:家禽饲料胆碱的需要量一般为500200Omgkg,鸡的耐受量为需要量的2倍。胆碱中毒表现为流涎、颤抖、痉挛、呼吸麻痹等。



维生素c:高温、寒冷、运输等逆境和应激状态下.及日粮能量、蛋白质、维生素E、硒和铁不足时,家

禽对维生素c的需要大大增加。家禽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一般没有明确规定,因其毒性很低,耐受量一般为需要量的数百倍甚至上千倍。

6影响家禽营养需要的因素



家禽对营养物质需要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品种、性别、周龄、营养状况、日粮及环境等。在最终确定家禽对各种养分的需要量时,必须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并结合参考生产实践经验。

家禽主要包括鸡、水禽(鸭和鹅)及部分特禽(鸽、鹌鹑、火鸡等)等,其中以鸡、鸭、鹅的养殖最为普遍。家禽本身具有生长迅速、性成熟早、繁殖力强和饲料转化率高等特点,能在短期内生产大批量的蛋、肉产品,这也是近些年来家禽业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养禽业几乎完全脱离自然条件,实行集约化生产,尤其是全价平衡饲料的普遍应用和禽舍内环境条件的人工控制等,大大提高了现代养禽生产的经济效益。



动物机体以及相应动物产品都是由饲料的营养成分转化而来,掌握家禽营养原理对养禽业有重要指导意义。

1家禽的消化系统



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这些养分一般不能直接进入动物体内,必须经过消化道内一系列消化过程,将大分子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的、在生理条件下可溶解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



家禽的消化器官包括喙、口腔、咽、食道、嗉囊(鸭和鹅称为食道膨大部)、腺胃、肌胃、小肠、盲肠、大肠、直肠、泄殖腔以及肝、胰等(见图1)





家禽没有牙齿,食物摄入口腔后不经咀嚼而在舌的帮助下直接吞咽,虽然口腔中有唾液腺,但分泌唾液不多,且主要成分是黏液,含唾液淀粉酶量少,因此唾液的消化作用不大。



嗉囊或食道膨大部主要用于贮存饲料,同时可以湿润和软化饲料,而有些家禽(如鸽)也用其嗉乳饲喂雏鸽。由于嗉囊或食道膨大部内栖居着大量的微生物,饲料在此处发酵分解,少部分产物被嗉囊壁吸收,剩余大部分发酵产物则在消化道后段被进一步消化吸收。



嗉囊收缩使食物由嗉囊进入腺胃。腺胃的体积小,食物停留的时间较短,胃液的消化作用主要是在肌胃内进行;而且由于腺胃黏膜缺乏主细胞,家禽的胃液(胃蛋白酶原和盐酸)由其壁细胞分泌。混有胃液的食物在肌胃内除了充分发挥胃液的消化作用外,肌胃坚实的肌肉及其较坚实的角质膜、肌胃内所含一定数量的砂粒,及其有节律性的收缩使饲料粒度变小,有助于消化。

家禽肠道的消化液不含分解纤维素的酶,其他成分大体上与单胃哺乳动物相同,多种酶类共同作用可降解饲料中相应的营养成分。家禽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内进行,但家禽的肠道长度与体长比值较哺乳动物的小,饲料在肠内停留时间较短,许多营养成分未经充分消化吸收就随粪便排出体外。

2水与家禽营养



水是动物体的主要成分,随年龄增长,机体内的水分逐渐减少。1周龄雏鸡体内水分达70%以上,到42周龄为55%左右。动物体内不同组织器官中水的含量有较大差别,但都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参与代谢反应、物质输送、维持组织器官形态,调节体温、酸碱度、渗透压等。



动物体内的水可以来自饮水、饲料水和代谢水,其中饮水是家禽获得水的主要方式。代谢水在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一般可提供动物需水量的5-10%。



动物体内水分的散失则是通过粪便排泄、呼吸和皮肤蒸发,以及形成离体产品(蛋、奶)等方式。不同动物因为生理的差异,失水的途径不同。家禽粪便排水较少,因汗腺机能弱使得其皮肤蒸发的水所占比例也较小。



缺水严重危害动物健康,随程度加深动物表现出食欲减退、机能紊乱、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死亡。特别要注意,蛋禽对缺水尤其敏感。3家禽的蛋白质营养



蛋白质是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体现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在动物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由于氨基酸种类、数量和结合方式不同,蛋白质种类繁多,功能各异。蛋白质也是构成家禽和禽产品(肉、蛋、羽毛等)的主要成分。



家禽采食饲粮后,饲料蛋白质必须经消化酶作用,将其分解为氨基酸和小肽,然后才可被吸收利用。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的多少和相互问比例是否均衡,直接影响着饲料蛋白质的利用效率,同时也直接影响家禽的生产性能。



动物体内蛋白质含20多种氨基酸,以是否必须直接由饲料供给可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两类。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可合成但不能满足正常需要的称为必需氨基酸;可由动物自身充分合成的即为非必需氨基酸。家禽必需氨基酸包括: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某些必需氨基酸在动物体内可以转化为非必需氨基酸,因此饲料中某些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充分时可以节约相应的必需氨基酸,如胱氨酸一蛋氨酸、酪氨酸一苯丙氨酸。



动物对各种氨基酸的需要有一定的比例,某种氨基酸缺乏时会影响其他氨基酸的利用,从而降低动物生产性能,因而称为限制性氨基酸,根据缺乏程度分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限制性氨基酸。氨基酸的限制性会由于动物和饲料原料的不同而改变。在使用常规玉米一豆粕型饲料时,家禽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通常为蛋氨酸。4家禽碳水化合物营养



碳水化合物是植物组织干物质的主要成分,而在动物体内含量很少,但此类物质具有重要的营养生理作用:参与动物体组织构成、提供能量、贮备营养以及合成动物产品等。



动物营养中将碳水化合物分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低聚糖或寡糖(如蔗糖、麦芽糖、乳糖)、多聚糖(如淀粉、糖原、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其他化合物(如木质素、几丁质、糖脂)等。单糖、部分低聚糖和淀粉易于溶解和消化,是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动物本身缺乏消化非淀粉多糖的酶类,只能依靠肠道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但非淀粉多糖对单胃动物基本没有营养作用。木质素实质上不属于碳水化合物,完全不可消化,但与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共同构成植物细胞壁,是饲料粗纤维的成分之一。饲料粗纤维含量高时影响营养物质消化利用,但适量时可保证动物消化生理机能正常,并且发挥一定营养作用。5家禽脂类营养



脂类是由脂肪酸与甘油或其他醇类组成的化合物/复合物,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的物质,能量价值高。脂类在动物体内参与组织构成,有多重生理作用,并且是脂溶性营养成分消化吸收的重要溶剂。饲料中的脂肪除直接供能外,可转化为体脂沉积,影响动物产品品质和风味。



消化过程中脂类必须先形成能溶于水的乳糜微粒,才能通过小肠微绒毛将其吸收:脂类乳化、水解成可溶的微粒一小肠黏膜摄取微粒一小肠黏膜细胞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后进入血液循环。胆汁在激活胰脂酶和脂类乳化方面起重要作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或能通过特定前体形成并对机体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油酸和花生四烯酸。

6家禽能量营养



饲料中的三大有机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都可为动物提供能量,其中碳水化合物是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有机物完全氧化时产生的热能为总能(GE)或燃烧热,但动物体内的有机物不可能发生完全氧化,所以饲料总能不代表动物对能量的利用情况。对于家禽,常用代谢能(ME)衡量能量利用情况,即从饲料总能中减去粪便所含能量。通常家禽饲料代谢能大约为总能的70%。

7家禽矿物质营养

矿物质元素在动物体内有确切的生理功能和代谢作用,不能适量提供时会导致病症发生。必需矿物元素必须南外界供给,当外界供给不足,不仅影响生长或生产,而且引起动物体内代谢异常、生化指标变化和缺乏症。在缺乏某种矿物元素的饲粮中补充该元素,相应的缺乏症会减轻或消失。按动物体内含量或需要不同,必需矿物元素可分成常量矿物元素和微量矿物元素两大类。常量矿物元素一般指在动物体内含量高于001%的元素,主要包括钙、磷、钠、钾、氯、镁、硫等7种。微量矿物元素在动物体内含量低于001%,目前查明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锌、铜、锰、碘、硒、钴、钼、氟、铬、硼、硅等12种。

71常量元素

711钙和磷(CaP)



钙、磷是体内含量最多的矿物元素,平均占体重的1%~2%,其中98%~99%的钙、80%的磷存在于骨和牙齿中。正常情况下饲料中钙:磷是21左右,由于动物种类、年龄和营养状况不同,钙磷比也有一定变化,如蛋鸡饲料中应为351601

钙、磷在动物体内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一般常见缺乏症表现是:食欲降低,异食癖;生长减慢,生产力和饲料利用率下降;骨骼异常等。动物典型的钙、磷缺乏症有佝偻病、骨疏松症和产后瘫痪。钙、磷的适宜需要和供给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维生素D的影响最大。

712(Mg)



动物体约含005%的镁,其中60%.70%存在于骨骼中。除参与骨骼和牙齿组成,镁还作为酶的活化因子或直接参与酶组成,参与DNARNA和蛋白质合成,以及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



动物缺镁主要表现:厌食、生长受阻、过度兴奋、痉挛和肌肉抽搐,严重的导致昏迷死亡。镁过量引起动物中毒,主要表现为:采食量下降,生产力降低,昏睡,运动失调和腹泻,严重时可弓I起死亡。当鸡饲粮中镁高于1%时,生长速度减慢、产蛋率下降和蛋壳变薄。实际生产中使用含镁添加剂混合不均时也可能导致中毒。713钠、钾、氯(NaKC1)



动物体内钠、钾、氯三种元素主要分布在体液和软组织中,主要作为电解质维持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控制水的代谢;钠对传导神经冲动和营养物质吸收起重要作用。

动物缺乏三个元素中任何一个均可表现食欲差、生长慢、失重、生产力下降和饲料利用率低等情况。产蛋鸡缺钠,易形成啄癖,同时也伴随着产蛋率下降和蛋重减轻,蛋壳品质下降。设计配方时应考虑鱼粉中的含盐量,因其同时提供Na+c1-

714(S)



动物体内约含015%的硫,少量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大部分以有机硫形式存在于肌肉组织、骨骼和牙齿中。此外,动物体外的毛、羽等含硫量高达4%左右。

动物缺硫表现消瘦,角、蹄、爪、毛、羽生长缓慢,家禽可能表现出啄癖。自然条件下硫过量的情况少见。用无机硫作添加剂,用量超过05%时,可能使动物产生厌食、失重、便秘、腹泻、抑郁等毒性反应,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72微量元素

721铁和铜(Fecu)



铁、铜共同参与血红蛋白的形成,两者有协同作用。饲料缺乏铁或铜时动物出现贫血症,缺铜还可引起禽骨折或骨畸形,羽毛(特别是黑色和灰色羽毛)脱色。722(Zn)

锌在体内的分布和功能较为广泛。动物缺锌可产生食欲低、采食量和生产性能下降、皮肤和被毛损害、繁殖性能降低和骨骼异常等临床症状。生长鸡缺锌,表现严重皮炎(脚爪特别明显),骨发育异常。

723(Mn)



动物缺锰可导致采食量下降、生长减慢、饲料利用率降低、骨骼异常、共济失调和繁殖功能异常等。禽类缺锰产生滑腱症(或叫骨短粗症)和软骨营养障碍。

锰过量可引起动物生长受阻、贫血和胃肠道损害,有时出现神经症状。禽对锰的耐受力可高达2 000mg/kg

7.24(Se)



硒参与机体代谢,与维生素E有协同作用。



鸡缺硒主要表现渗出性素质和胰腺纤维变性,并明显影响繁殖性能。·硒的毒性较强,慢性中毒表现是消瘦、贫血、关节强直、脱蹄、脱毛和影响繁殖等;急性或亚急性中毒严重者死亡。

725(I)



碘最主要的功能是参与甲状腺组成。禽缺碘也明显影响生长和繁殖。8家禽维生素营养

维生素是维持动物代谢所必需而需要量极少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以辅酶或催化剂的形式参与体内的代谢活动。维生素在动物体内一般不能合成,必须由饲粮提供,或者提供其先体物;缺乏时会发生明显的缺乏症状,影响家禽生长和繁殖,严重时可导致死亡。81脂溶性维生素

811维生素A



维生素A有视黄醇、视黄醛和视黄酸三种形式,与视觉、上皮组织、繁殖、骨骼的生长发育、脑脊髓液压、皮质酮的合成以及癌的发生等都有关系。维生素 A缺乏时,家禽生长缓慢,上皮组织角质化,干眼,下痢,抵抗力下降,产蛋率、受精率下降。维生素A过量易引起中毒,严重时动物失明甚至死亡。

维生素A在动物性原料中较多,植物原料中有其前体物质——胡萝卜素。

812维生素D



维生素DD2D3两种活性形式。对家禽而言,维生素D3的效价比维生素D230倍。



维生素D最基本的功能是促进肠道钙、磷的吸收,有助于骨钙化、蛋壳形成。

家禽缺乏维生素D时,生长受阻,骨钙化不良,羽毛蓬松,关节肿大,胸骨软而弯曲,蛋禽产蛋量和孵化率降低,蛋壳薄而脆。

813维生素E



维生素B(又称生育酚),与繁殖功能密切相关,主要表现生物抗氧化功能。此外,提高饲料维生素E含量可改善肉的品质和延长贮藏时间。

维生素E缺乏的症状很多都与硒的缺乏症相似。家禽表现为繁殖功能紊乱、胚胎退化、脑软化、红细胞溶血、血浆蛋白质减少、肾退化、渗出性素质病、脂肪组织褪色、肌肉营养障碍以及免疫力下降等。

814维生素K



维生素K主要参与凝血活动,缺乏时动物凝血时间延长,家禽皮下出现紫斑,种蛋孵化率下降。动物消化道微生物可合成维生素K,因此使用抗生素、肝病、球虫病会影响其合成和吸收。双香豆素是自然界维生素K的主要拮抗物。82水溶性维生素821 B族维生素



B族维生素主要作为辅酶催化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的各种反应。多数情况下,B族维生素的缺乏症无特异性,而且难以与其生化功能直接相联系,通常食欲下降和生长受阻是共同的缺乏症状。

硫胺素(维生素B1)的主要功能是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也参与维持神经功能正常。鸡和火鸡缺乏硫胺素表现为食欲差、憔悴、消化不良、瘦弱及外周神经受损引起的症状,如多发性神经炎、角弓反张、强直和频繁的痉挛。

核黄素(维生素B2)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鸡核黄素缺乏的典型症状表现为足爪向内弯曲,用跗关节行走、腿麻痹、腹泻、产蛋量和孵化率下降等。

尼克酸(烟酸、维生素PP)参与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尤其是体内供能代谢。鸡缺乏尼克酸时,生长缓慢,口腔症状类似狗的黑舌病,羽毛不丰满,偶尔也见鳞状皮炎。雏火鸡可发生跗关节扩张。

维生素B6(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的功能主要与蛋白质代谢的酶系统相联系,也参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鸡缺乏B6表现为异常兴奋、癫狂、无目的地运动和倒退、痉挛。

维生素B3(泛酸或遍多酸)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氨基酸代谢。鸡缺乏泛酸,首先是生长受阻,羽毛生长不良,进一步表现为皮炎,眼睑出现颗粒状的细小结痂,并粘连在一起,嘴周围也有痂状的损伤,胫骨短粗,严重缺乏时可引起死亡。

生物素(维生素H)广泛参与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许多动物的生物素缺乏症都可通过饲喂生蛋清、无生物素的饲粮或加磺胺药(抑制肠道微生物的合成)引起。缺乏的症状一般表现为生长不良、皮炎以及被毛脱落。家禽的脚、喙以及眼周围发生皮炎,类似泛酸缺乏症。胫骨粗短症是家禽缺乏生物素的典型症状。

叶酸通过转移一碳单位的功能而参与嘌呤、嘧啶、胆碱的合成和某些氨基酸的代谢。

维生素B12含有金属元素(),故又称钴胺素,在体内参与多种代谢活动,如嘌呤和嘧啶的合成、甲基的转移、某些氨基酸的合成以及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家禽最明显的维生素B12缺乏症状是生长受阻,继而出现步态的不协调和不稳定,种蛋孵化率低,新孵出的雏鸡骨异常,类似骨粗短症。在自然界,维生素B。:只在动物产品和微生物存在,植物性饲料基本不含此维生素。

胆碱参与卵磷脂的形成,在肝脏脂肪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能防止脂肪肝的形成;胆碱也是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缺乏胆碱可表现为生长迟缓,鸡比较典型的缺乏症状是骨粗短症。

822维生素C(抗坏血酸)

维生素C参与蛋白质和糖类代谢,可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抗病力。维生素C在动物体内可合成,通常饲料中不需要添加。但在高温、寒冷、运输等逆境和应激状态下,体内合成减少,而动物对维生素C的需要大大增加,此时需适当补充维生素C

家禽常用饲料原料

饲料是指在合理的饲养条件下能对畜禽提供营养物质、调控生理机制、改善动物产品品质,且不发生有毒有害作用的物质。饲料种类繁多,养分组成和营养价值各异,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国际饲料分类法,另一种是中国饲料分类法。

1饲料分类

11

国际饲料分类法

国际饲料分类法根据不同的营养特性将饲料原料分为以下8大类。

111粗饲料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或等于18%,以风干物为饲喂形式的饲料,如粗纤维含量高的干树叶类、干草类、农副产品、糟渣类饲料等。

112青绿饲料是指天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上的饲料,如青绿多汁类、新鲜树叶类及块根、块茎、瓜果类饲料等。

113青贮饲料是指以天然新鲜青绿植物性饲料为原料,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以乳酸菌为主的微生物发酵后调制成的饲料。

114能量饲料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同时粗蛋白质含量小于20%的饲料称为能量饲料。如谷实类、部分干草和农副产品及糟渣、草籽树实类以及风干的块根、块茎、瓜果类饲料等。

115蛋白质饲料

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而粗蛋白质含量大于或等于20%的饲料称为蛋白质饲料。如动物性饲料、豆类籽实、饼粕类、部分优质干草和农副产品及糟渣类饲料等。

116矿物质饲料包括可供饲用的天然矿物质、化T合成无机盐类和有机配位体与金属离子的螯合

物等。

117维生素饲料由工业合成或提取的单一一种或复合维生素称为维生素饲料,但不包括富含维生素的天然青绿饲料在内。

118饲料添加剂

为了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改善饲料品质,促进动物生长和繁殖,保障动物健康而搀入饲料中的少量或微量物质称为饲料添加剂,但不包括矿物质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添加剂,主要指非营养性添加物质。

12中国饲料分类法

首先在国际饲料分类法基础上将饲料分成8大类,然后结合中国传统饲料分类习惯划分为17亚类。

121

青绿多汁饲料指天然水分含量大于或等于45%的饲料,主要有栽培牧草、草地牧草、野菜、鲜嫩的藤蔓和部分未完全成熟的谷物植株等。

122树叶类饲料主要包括天然水分含量在45%以上的青绿鲜树叶饲料和风干后粗纤维含量大于或等于18%的树叶类饲料,如木薯叶、银合欢叶、槐叶、松针叶等。

123青贮饲料主要包括含水量在65~75%的常规青贮、水分含量为45-55%的半干青贮以及水分约为28-35%的新鲜谷物湿贮饲料。

124块根、块茎、瓜果类饲料包括天然水分含量大于或等于45%的新鲜块根、块茎、瓜果类,以及脱水处理后的块根、块茎、瓜果类饲料,如胡萝卜、芜菁、饲用甜菜、甘薯干、木薯干等。

125

干草类饲料包括人工栽培或野生牧草的脱水或风干物,如羊草干草粉、苜蓿干草粉、紫云英干草粉等。

126农副产品类饲料农作物收获后的副产物多属此类,如秸、荚、壳等。

127谷实类饲料指谷实类作物收获的籽实,如玉米、稻谷等。

128糠麸类饲料指粮食加工后的副产品,如小麦麸、米糠、统糠等。

129豆类饲料指豆科作物收获的籽实,如大豆、爬豆、蚕豆等。

1210饼粕类饲料主要是一些脱油处理后的副产物,如大豆饼粕、葵花籽饼、棉籽饼、米糠饼、玉米胚芽饼等。

121 1糟渣类饲料

主要指制酒和豆腐等食品加工后的副产物,如粉渣、醋糟、甜菜渣、啤酒糟、豆腐渣等。

1212草籽树实类饲料

主要包括作为粗饲料使用的灰菜籽,以及作为能量饲料使用的干沙枣、草籽等。

1213动物性饲料来源于渔业、畜牧业的动物性产品及其加工副产品,如鱼粉、动物血粉、蚕蛹、牛脂、骨粉、贝壳粉等。

1214矿物质饲料包括天然的如石灰石粉等矿物质、化工合成硫酸铜等无机盐及蛋氨酸锌等有机配位体与金属离子的螯合物。

1215维生素饲料主要包括维生素ADEK4种脂溶性维生素,以及核黄素、烟酸、胆碱、维生素 c10种水溶性维生素。

1216饲料添加剂

除国际分类法中的非营养性添加物质外,还包括工业合成的赖氨酸、蛋氨酸等营养性添加物质。

1217油脂类饲料及其他油脂的特点是总能和有效能远比一般的能量饲料高。主要是以补充能量为目的,用动物、植物或其他有机物质为原料经压榨、浸提等工艺制成的饲料,如猪油、豆油等。

2常用饲料原料的概述

21粗饲料、青绿饲料及青贮饲料



干物质基础上,粗饲料、青绿饲料及青贮饲料通常粗纤维含量相对较高,而其他营养物质相对较低,故主要用于反刍动物饲料中,家禽饲料中仅在鸭、鹅等具有一定耐粗性的禽类品种日粮中有少量使用。22能量饲料家禽饲料中常用的能量饲料主要包括动植物油脂和谷物籽实及其加工副产品。221谷物籽实类饲料在家禽生产中常用的谷物籽实类饲料有玉米、小麦、大麦、稻谷、高粱、燕麦、黑麦等。谷物籽实类饲料的干物质消化率高,其中无氮浸出物含量为70%一80%,纤维素含量低,一般为3%~8%,可利用的能量高于其他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8-12%,但蛋白质品质比较差,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含量较低,所以能量饲料中无论是蛋白质还是几种必需氨基酸,均不能满足家禽的需要,一定要和蛋白质饲料配合使用。



玉米:玉米是家禽的基础饲料,号称“饲料之5E"。玉米的颜色有黄白之分,黄玉米含有少量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有助于蛋黄、脚和皮肤的着色,故家禽多用黄玉米作能量饲料。玉米中所含的可利用能值高,表观代谢能值达138MJkg。但其蛋白质含量低,约72%。93%,氨基酸组成不均衡,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和色氨酸较缺乏。遗传改良的高赖氨酸玉米中赖氨酸含量可比常规玉米高36%左右。玉米中钙含量仅为002%左右,磷含量约为025%,但其中50-60%为植酸磷,家禽对其利用率很低。除成本因素外,在家禽日粮中玉米用量不受限制,只要按家禽饲养标准中满足蛋白质、钙、磷的水平,能量饲料全部可用玉米来满足。一般,鸡日粮中玉米约占50%一70%。



小麦:小麦的家禽代谢能值约为玉米的90%,蛋白质含量为l 1-16%。小麦中氨基酸组成优于其他谷实类饲料,但氨基酸含量仍然较低,尤其是赖氨酸:与玉米一样,小麦中钙少磷多,且磷主要是植酸磷,但小麦种皮含有比其他谷物高得多的植酸酶,可起到提高磷利用率的作用。由于小麦含有较多会增加鸡消化道食糜黏稠度的可溶性多糖——阿拉伯木聚糖,这使得禽类对小麦中养分的利用率较低,从而降低养分的消化率和饲料转化率。在家禽日粮中,小麦等量取代玉米时,饲喂效果仅及玉米的90%左右。



稻谷和糙米:稻谷粗纤维含量约为10%,代谢能含量低于玉米,约11OOMJkg。稻谷蛋白质含量约为8%。稻谷去外壳后为糙大米,其营养价值比稻谷高,其消化率和能值与玉米相似。稻谷在家禽日粮中用量应有一定限度,因含粗纤维高影响饲料消化率和适口性。糙米能值几乎与玉米相似,碎米中含有胚芽,所以其蛋白质略高于玉米。使用稻谷和糙米时与其他谷实类饲料一样,要注意与优质的饼粕类或动物性蛋白质饲料配合,补充蛋白质的不足。稻谷在蛋鸡日粮中可用20-30%。而糙米在家禽日粮中可作为唯一能量饲料,饲喂蛋鸡对产蛋率、饲料效率无不良影响,唯蛋黄颜色较浅。肉仔鸡给饲糙米(20%一40)的饲养效果,到8周止与玉米比较毫不逊色。222谷物籽实类加工副产品谷实经加工后形成的一些副产品,即为糠麸类,包括米糠、小麦麸、大麦麸、玉米糠、高粱糠等。家禽饲料中用得较多的是麦麸和米糠。糠麸饲料粗纤维含量比原粮要高,蛋白质含量要比其谷实类约高5%。钙、磷比例相差大,含磷特别高,一般含l%左右,但磷主要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小麦麸含有相对较高的植酸酶,可提高家禽对植酸磷的利用率。B族维生素含量较高,特别是维生素B1,。糠麸类饲料结构疏松,含适量的粗纤维和硫酸盐类,有轻泻作用。



小麦麸、次粉:小麦麸俗称麸皮,是小麦加工成面粉过程中的副产品。麸皮含粗纤维为85%~120%,

无氮浸出物约58%,鸡代谢能为656-690MJkg。粗蛋白质含量为13%一15%,赖氨酸含量较高,约为067%,但蛋氨酸含量低,约为011%。麸皮中钙磷比例约16。家禽日粮中麸皮用量约为5-8%。但肉鸡生长快,需要能量浓度高,故一般不宜使用麸皮,而育成鸡饲料中则可用至15-25%。次粉又称黑面、黄粉、下等面或三等粉,是小麦籽实为原料磨制精白面粉时获得的副产品。次粉中蛋白质含量低于麸皮或





差异不大,但粗纤维含量显著下降,平均含量为35%,无氮浸出物含量也高,因而次粉代谢能要比麸皮高得多,为l 192MJkg。次粉是很好的颗粒粘结剂,较适用于颗粒饲料。但用作粉料时则嫌太细,易造成粘嘴现象,影响适口性。



米糠:稻谷加工大米时分离出的种皮、糊粉层和胚三种物质的混合物,米糠应不包括稻壳。米糠中粗灰分含量为8%一10%,粗纤维为6-7%,但市面上销售的米糠一般带少量的稻壳,灰分和粗纤维含量大于10%。无氮浸出物小于50%,粗蛋白质含量约13%,粗纤维含量15-16%,代谢能为lO67MJkg。米糠中所含粗脂肪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易酸败变质影响适口性和家禽健康。米糠中赖氨酸含量为073%,蛋氨酸O24%,钙少磷多,钙磷比例约117-122。米糠在家禽饲料中添加量应少于10%,雏鸡在 5%下。



223脂肪作饲用时可选择人类不宜食用或人类不喜欢食用的油或油渣。动物性脂肪中用作饲料的有牛、羊、猪、禽脂肪,植物油包括玉米油、花生油、葵花油、豆油等。植物油的代谢能值为343-368MJkg,

动物脂的为297356MJkg。油脂常添加在肉禽饲料中,提高能量浓度和能量利用率,从而提高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肉仔鸡日粮中一般添加油脂1-3%。

配合饲料中加入油脂可同时减少灰尘,减少饲料浪费,降低饲料混合机和颗粒机的磨损,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促进颗粒饲料成型。



23蛋白质饲料



蛋白质饲料可分为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单细胞蛋白质饲料和非蛋白氮饲料。蛋白质饲料在家禽日粮中用量一般为10-35%。231植物性蛋白质饲料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主要指植物性饼粕及某些豆类。此外,玉米蛋白、浓缩叶蛋白及某些植物性加工副产品也属此类。



豆科籽实类:豆科籽实的营养特点是蛋白质含量丰富,一般为20-40%,无氮浸出物含量较谷实类低,仅为28-62%,但它的能量值高于玉米。蛋白质的品质优良,特别是赖氨酸的含量比较高,但蛋氨酸含量相对较少。值得注意的是,生大豆中含有抗营养因子,如抗胰蛋白酶,会影响动物适口性和饲料的消化率。抗胰蛋白酶可在高温下被破坏,故大豆常加工成膨化全脂大豆取代豆粕和植物油应用于家禽日粮中。



大豆饼():豆饼()是我国主要的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来源,约占饼粕类饲料总量的70%。大豆饼()的蛋白质含量为40-50%。大豆饼()蛋白质品质较好,含赖氨酸约为25%,其含量低于鱼粉但高于其他饼粕类饲料,蛋氨酸含量相对低,约为046%。氨基酸利用率较其他饼粕类饲料高。钙和磷含量较谷物类饲料高,但约50%.70%磷为植酸磷,利用率低。豆饼()是家禽日粮中主要的蛋白质饲料源,其用量一般不受限制,但需要注意补充蛋氨酸。



棉仁饼():是棉籽经脱壳之后压榨或浸提后的残渣。棉仁饼()中蛋白质含量为33-40%。粗纤维一般含量为11%,故棉仁饼()的鸡代谢能低,为71~92MJkg。棉仁饼()蛋白质质量较差,赖氨酸含量低于豆饼(),约为134%,蛋氨酸约为038%,胱氨酸约为075%,氨基酸利用率低。棉仁饼()中含有棉酚,家禽摄入过量易引起中毒。家禽日粮中一般仅限使用3%~7%的棉仁饼()



菜籽饼():菜籽饼()是菜籽榨()油后的残渣。蛋白质含量为33%~38%,赖氨酸含量约为10%一18%,蛋氨基酸含量约为05-09%,色氨酸含量约为03%~05%,氨基酸利用率比豆饼()低。粗纤维含量为12%,无氮浸出物含量为30%,鸡的代谢能为7184MJkg。菜籽饼()能量低、蛋白质品质差、适口性差,且含有有毒物质——硫葡萄糖苷,从肉鸡营养需要讲,日粮中不宜过量使用菜籽饼(),一般用量为3-10%。



花生饼():花生饼()是花生去壳后的花生仁经榨()油后的残渣。花生饼粕蛋白含量为44%~48%。蛋白质品质较差,赖氨酸含量低(132)、蛋氨酸少(027)。花生饼粕的适口性好,优于其他饼粕类饲料,仅次于豆饼()。花生饼()不宜作为家禽饲料中唯一蛋白质来源,宜与大豆饼()配合使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预防黄曲霉毒素污染。在家禽日粮中育成鸡用量可达6%,蛋鸡用量可达9%;而雏鸡和肉鸡前期最好不用,其他阶段用量宜在4%以下。

玉米胚芽与玉米蛋白粉:玉米胚芽与玉米蛋白粉是玉米提取淀粉后的副产品。我国的玉米蛋白粉蛋白质含量一般为30-65%,蛋白质的适口性一般,能量低,在产蛋鸡日粮中可搭配约5%,生长鸡可多一点。优质玉米蛋白粉可提供部分色素。玉米蛋白粉有时也被称作黄粉,注意勿与次粉混淆。

232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我国家禽饲料中常用的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有鱼粉、肉骨粉、血粉、羽毛粉和蚕蛹粉等。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的蛋白质含量高,蛋白质品质好,尤其含赖氨酸丰富。大部分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中钙、磷含量高,且比例适宜;部分维生素含量丰富,如维生素B12等。家禽对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养分利用率高。



鱼粉:鱼粉因加工和来源不同品质差异较大。优质鱼粉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55-65%,脂肪含量小于10%,含钙38-45%,磷25%一30%,食盐含量小于4%。鱼粉蛋白质、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和色氨酸含量高,且消化率也高。此外,鱼粉含微量元素硒多。鱼粉用量过高时,既增加成本又会使禽蛋和禽肉产生腥味,所以家禽饲料中鱼粉用量不宜超过10%。



肉粉、肉骨粉、骨肉粉:由废弃的胴体、内脏等加工而成的产品,蛋白质含量变化很大,一般在50%左右。蛋白质含量高的肉骨粉,钙磷含量较少;蛋白质含量低者被称为骨肉粉,其钙磷含量较高。肉骨粉蛋白质含量为20-26,脂肪含量为8-12%,钙含量为10-14%,磷含量为3%一8%。赖氨酸含量丰富,但蛋氨酸和色氨酸较少。缺乏维生素AD、核黄素、烟酸等,但维生素B12较多。肉骨粉在家禽日粮中可使用5%左右。



血粉:是屠宰牲畜所得血液经干燥后制成的产品,含粗蛋白质80%以上,赖氨酸含量约为6-7%,但异亮氨酸、蛋氨酸含量较低。血粉中含铁多,约含2900mgkg。血粉适口性差,日粮中不宜多用,易引起腹泻,家禽日粮中应控制在1%~3%。



羽毛粉:利用屠宰家禽所得清洁而未腐败的羽毛经加热加压转变而成的可利用的蛋白质产品。羽毛粉的蛋白质含量高,一般在83%以上,但蛋白质品质很差,组氨酸、赖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很低,利用率也低。胱氨酸含量很高,约为33%。羽毛粉适口性差,一般用量在1%~3%。

家禽常用饲料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是指为补充畜禽营养,防止饲料品质下降,提高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利用,保持并增进健康,促进生长等而在配合饲料中添加的少量或者微量的营养或非营养成分。饲料添加剂是配合饲料的核心,其质与量直接影响畜禽的生产性能。饲料添加剂可以分为营养性和非营养性两大类,营养性添加剂指用于补充饲料营养成分的少量或者微量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非营养性添加剂包括生长促进剂、驱虫保健剂、饲料保存剂和品质改善剂以及其他添加剂等。

1

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根据动物饲养标准,补充饲料原料中缺乏或不足的养分,可以提高饲料利用效率的一类添加剂,即营养性添加剂。其添加方式则采取少哪种就添加哪

种,少多少就添加多少。

11氨基酸添加剂



家禽饲料中使用氨基酸添加剂目的是为了补充配合饲料中相应氨基酸的不足,起到完善氨基酸平衡的作用。家禽饲料中应用较普遍的有蛋氨酸和赖氨酸,它们分别是玉米一豆粕型常规日粮的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另外,也有在家禽饲养中添加精氨酸、苏氨酸、谷氨酸等,但由于成本较高而不常用。氨基酸添加量视日粮组成而定,无鱼粉或低鱼粉日粮必须添加蛋氨酸,蛋白质饲料以豆粕为主的日粮中赖氨酸可以添加很少或不加。常规家禽日粮中氨基酸添加量一般为005-030%。氨基酸添加剂形式目前主要有固态和液态两种。12维生素添加剂



在实际生产中,一般按饲养标准中的规定添加维生素类添加剂,而将饲料原料中的维生素作为安全剂量(或补充量)。在家禽生产中鉴于各种实际因素的影响,配合饲料中维生素的添加剂量都要在饲养标准所列需要量的基础上加一个安全系数,以保证满足动物的需要。维生素c一般仅在特殊情况下(应激、疾病)添加。为生产方便,维生素添加剂常采用复合配方,配合饲料中的添加量一般为200-300 gt

13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添加剂



在家禽配合饲料中,可通过单独添加高钙饲料,或以高钙、高磷的矿物质饲料复合添加的形式补充钙和磷,钠和氯通常以食盐(氯化钠)的形式同时补充,而镁、钾和硫通常都能满足家禽需要,不用额外添加。

微量元素添加剂形式是含微量元素的化合物,可以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种形式,目前还是以无机形式为主。由于微量元素化学组成形式、产品类型、规格以及原料纯度和细度不同,其有效成分含量和生物学效价都会有所差异。有机形式微量元素一般比无机形式生物利用率高,能更好促进动物健康生长,但价格昂贵。据报道,将有机和无机形式微量元素混合添加效果比单一添加效果更好。在实际生产中,常常按标准需要量添加各种微量元素,而把饲料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作为一个安全量来考虑。在制定微量元素添加量时还应考虑各元素之间的比例平衡关系,防止由于某元素的过量添加而引起其他元素的不足。为生产方便,微量元素添加剂常采用复合配方,其添加量一般为饲料的02%、05%或l%。

2非营养性添加剂

21保健生长促进剂

生长促进剂主要指用于预防动物常见疾病,刺激畜禽生长,改善饲料报酬和增进健康的一类非营养性添加剂,包括抗生素、酶制剂、微生物制剂(益生素)以及驱虫药物等。

211

抗生素抗生素是对特异性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一类物质,其来源有微生物、植物提取、化学合成或半合成等。促生长类饲用抗生素通常以亚治疗剂量应用于动物饲料中,以改善动物健康状况,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效率等。饲用抗生素可分为多肽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含磷多糖类、聚醚类、氨基苷糖类及化学合成类。其中,目前生产中常用的饲用促生长抗生素有杆菌肽、黏杆菌素、维吉尼亚霉素、土霉素、金霉素、泰乐菌素、黄霉素等。一般在家禽幼龄期,健康状况较差或饲养环境较为恶劣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效果更为显著。然而,抗生素由于其残留和耐药性问题已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所以实际生产中应该严格遵循使用规范和相关法规,家禽产品上市前按时停药。此外,为避免耐药性问题的产生,饲用促生长抗生素应采取几种抗生素,或几种抗生素的配伍合理轮流使用。总的来说,抗生素在畜禽饲料中禁用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12饲用微生物制剂饲用微生物制剂(益生素)20世纪70年代开发并相继推广应用,能改善动物消化道内微生态平衡,有益于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发挥,且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无耐药性。在实际生产中,常用的益生素产品有乳酸菌类、酵母菌类、芽孢杆菌类和光合细菌类及其复合产品。在肉鸡日粮中添加益生素,可提高其增重速度;蛋鸡日粮中添加益生素,可提高产蛋率和蛋重。高温高湿天气时在家禽配合饲料中添加益生素有缓解热应激的效果。213酶制剂饲用酶制剂是一类具有特殊高效催化能力的蛋白质。饲用酶制剂主要包括消化酶类和非消化酶类。消化酶主要有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用于补充家禽自身分泌不足;非消化酶家禽自身不能分泌.以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植酸酶等为主,能促使饲料中某些营养物质或抗营养因子降解。饲用酶制剂可以分为单一酶制剂和复合酶制剂。家禽饲料生产中,除植酸酶外,主要以复合酶制剂的形式应用。复合酶制剂是由一种或几种酶制剂为主体,加上其他单一酶制剂及载体混合而成,且通常以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B一葡聚糖酶为主,以果胶酶、蛋白酶、淀粉酶、半乳糖苷酶、植酸酶等为辅。

214驱虫保健剂指添加于饲料,能防治家禽寄生虫病,促进家禽生产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饲料添加剂,包括驱蠕虫类添加剂和抗球虫类添加剂。

22饲料保存剂

饲料保存剂可有效避免或缓解饲料贮存过程中的氧化、霉菌污染、适口性下降,以及因此产生的饲料营养价值降低和毒素对家禽健康的危害。它主要包括抗氧化剂和防霉剂。

23饲料品质改善剂



饲料产品品质改善剂可有效改善饲料产品品质或感官特征,主要包括防结块剂、粘结剂、调味剂和香料及乳化剂等。由于家禽缺乏嗅觉和味觉行为,所以调味剂和香料在家禽饲料中使用仅满足养殖户心理需求,而对家禽本身没有意义。防结块剂又称助流剂,它能保持饲料原来的流散,畅通均匀进入搅拌机,从而保证配合饲料的质量,常用的防结块剂有硅藻土、高岭土、二氧化硅和沸石等。粘结剂可增加颗粒饲料的粘聚力,减少颗粒饲料在包装、运输过程中的破碎分级现象,常用的粘结剂有膨润土、丙二醇、淀粉等。

24其他添加剂

241

着色剂

着色剂可有效沉积于家禽蛋黄和皮肤,改善家禽产品品质,提高其商品价值。禽用着色剂按来源可以分为天然着色剂和人工合成着色剂,其基本颜色为黄色至红色。天然着色剂主要有苜蓿粉、红辣椒粉、黄玉米粉、万寿菊等,人工合成着色剂是类胡萝卜素的衍生物,如B一胡萝卜素、斑螯黄素、柠檬黄质、虾青素等。着色剂的添加量应根据饲料组成和市场需求而确定,饲料中含色素量越大,向动物产品的转移量越高。在家禽日粮中常用的着色剂产品如“金闪闪”推荐添加量为015-030%,“金露菲”为25-100g/t

242卵黄抗体卵黄抗体是近年来逐渐广泛应用于家禽生产的一类新型添加剂,可以替代抗生素和药物类添加剂,用于防治疾病和促进动物生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产蛋母鸡接种抗原免疫产生相应的卵黄抗体,性能稳定,可口服,使用方便。如抗胆囊收缩素的卵黄抗体应用在肉鸡配合饲料中可以提高采食量,改善饲料利用率;抗尿素酶的卵黄抗体添加在肉仔鸡日粮中可以显著增加体增重。

243生物活性肽生物活性肽具有无毒副和无残留等特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家禽生产中。一些活性肽可在体内被分解代谢为氨基酸或直接作为体蛋白的合成原料,另一些可作为功能活性肽,改善动物吸收机能,提高机体免疫水平,增进健康和促进生长。生物活性肽由于来源不同和生产工艺差异,品种较多,选用时应注意实际生产效果,而不能盲目添加。如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06%的大豆活性肽可以在蛋白质代谢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等方面取得较为

理想的效果。

3添加剂应用注意事项

31合理选择

当前,添加剂市场可供选择的添加剂的品种繁多,而且质量也参差不齐,每一种添加剂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在选择时,一定要事先充分了解此添加剂的各种性能,根据动物种类、生理阶段、饲养目的等选用,同时要考虑经济效益。

32适时适量添加

许多添加剂都参与了机体的代谢活动,甚至在机体内有相当量的残留,因此在添加时间和添加剂量方面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宰前的一段时间内不能继续添加在动物体内易残留的成分,否则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此外,有些添加剂之间存在拮抗作用,过量的添加可能对动物造成生长抑制,甚至毒害作用。

33搅拌均匀



添加剂所占比例很小,搅拌不均会造成其在一部分饲料中过量,一部分饲料中不足的现象,这势必会影响添加剂的应用效果,严重者可能造成动物中毒。因此添加时应采用逐级扩大的方法,保证与饲料原料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其均匀度变异系数(cv)应控制在5%以内。

家禽饲料的配制与加工技术



对养殖生产来说,单用一种饲料不能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生产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各种饲料原料的科学搭配,才能得到营养物质数量充足、营养平衡、适口性好的配合饲料。



家禽的配合饲料,是由多种饲料原料根据家禽的营养需要及饲养特点按相应的比例组成。所确定的各种饲用原料的搭配比例,就是家禽的饲料配方。要设计家禽配合饲料的配方,必须研究家禽的营养原理,确定家禽的营养需要标准(饲养标准);研究家禽饲料原料的特点,确定各种饲料的营养价值;还要考虑饲料资源的状况、价格及其稳定生产的可能性。家禽饲料配方设计的目的是:合理地选用营养好、成本低的原料,科学地生产出优质的配合饲料,以便进行养殖生产,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1

家禽饲料配制需掌握的基本原则和参数

11家禽饲料配制的原则

在配制家禽饲料时,必须遵循以下3个原则:

(1)必须以家禽的营养需要标准为基础,结合在实践中的生产反应,对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整,即灵活使用饲养标准;

(2)除考虑饲料营养物质的数量外,还必须考虑所用饲料原料的适口性,尽可能配制出一个营养完全、适口性良好的饲料;

(3)饲料原料的选择必须考虑经济核算的原则,即尽量因地制宜,选择适用且价格低廉的饲料原料。

12家禽饲料配制需掌握的基本参数

配制一个有科学依据的家禽饲料,除依照上述原则及参考多种影响因素之外,还必须掌握3个基本参数:

(1)不同品种家禽相应的营养需要量(饲养标准,如表1)

(2)所选用饲料的营养物质含量;

(3)饲料原料的市场价格。

2冢禽饲料配方的设计方法

家禽饲料配方设计的方法可分为手工设计法和计算机设计法两大类。

21手工设计法



手工设计常用的方法有试差法、方块法和代数法。方块法虽简单易行,但只能满足一项营养需要指标(如粗蛋白质)的计算,而不能考虑多项营养需要指标。代数法是在方块法的基础上,分别设立不同营养需要指标(如能量、粗蛋白质等)的方程,然后构成联立方程组,求解出满足所有营养需要指标的各种饲料用量。在生产中最常用的手工设计方法是试差法,此法容易掌握,一般生产单位都可以用来设计饲料配方,大致可分为6个步骤.



(1)确定家禽的饲养标准。根据所饲养家禽的品种和所处生产阶段选用饲养标准,确定拟配制的饲料应该给予的能量等各种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



(2)根据当地饲料资源状况,以及自己的经验初步拟定出饲料原料的种类及试配比例。



(3)从“饲料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表”查出所选定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含量。



(4)按试配比例计算出所选定的各种原料中各项营养成分的含量,并逐项相加,算出成品中各项营养成分的含量,然后与(1)中所确定的饲养标准相比较,并调整到与其基本相符的水平。



(5)根据饲养标准、预防动物疾病和促生长的需要使用适量的添加剂,如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抗生素等。

(6)核算配合饲料的成本,打印出生产配方。



影响家禽配合饲料质量的因素有很多,除所用饲料配方是否科学合理之外,所用原料的质量以及加工质量都会直接影响配合饲料的产品质量。饲料配方决定了配合饲料成品的营养价值。营养水平低

22计算机设计法



为设计出营养成分合理、价格低廉的家禽配合



饲料,手工设计法不能有效解决大量的计算工作。目前在配方制作中广泛采用线性规划法,利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可完成饲料配方中对单一目标(最低成本)多营养需要指标的大量计算任务,称为饲料配方的计算机设计法。其原理是根据家禽对营养物质的最适需要量和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及价格作为已知条件,把满足家禽营养需要量作为约束条件,再把饲料成本最低作为配方设计的目标,使用计算机进行运算。不同品种家禽及各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标准、饲料原料的各种营养成分以及典型的家禽饲料配方都贮存于软件中,用户在使用时只需适当调整营养需要的标准、原料的营养成分和价格等,输入相应的原料使用限制条件和配方的成本等就可直接计算出饲料配方。

使用计算机按线性规划设计家禽的饲料配方应与家禽营养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这是因为所显示的配方可满足对饲料最低成本的要求,但并不一定是最优配方。是否最优还要根据生产者的实践经验来进行判断,并进行调整和计算直至满意为止。另外,最低的饲料配方成本并不一定能取得家禽养殖的最佳效益。当前在美国等养禽业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最佳生产效益饲料配方,是在线性规划的最低成本配方的基础上,结合家禽的一些生理参数、生产性能、饲料原料市场的期货价格及家禽产品的市场价格等多种因素,设计出能使家禽养殖者获得最佳生产效益的饲料配方。

3家禽饲料的加工技术

31

家禽配合饲料加工的主要工序



家禽配合饲料的加工一般分为原料的接收和清理、原料的粉碎、配料、混合、压制颗粒、成品包装(或散装)等工序。



(1)原料清理:主要是清除原料中的杂质,如铁屑和石块等杂物。



(2)粉碎:饲料原料的粉碎是家禽饲料加工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这道工序是使团块或粒状的饲料原料体积变小,粉碎成家禽饲养标准所要求的粒度,它关系到配合饲料的质量、产量、电耗和成本。原料经粉碎后,其表面积增大,便于家禽消化吸收。肉仔鸡日粮中谷物粉碎粒度以中等颗粒为宜,即几何平均直径为07-09mm为宜。随年龄增加,粉碎粒度大小也相应增加,蛋鸡粒度应在08mm以上。



(3)配料:即按给定配方采用特定配料装置,对多种原料进行给料和称量的过程,是保证配合饲料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考虑到称量精度及部分成分可能具有腐蚀性,预混料添加剂通常是人工称量后直接投入混合设备中。



(4)混合:饲料混合是指将饲料配方中的各种成分,按规定的重量比例混合均匀,使得整体中的每一小部分,甚至是一粒饲料,其成分比例都和配方所要求的一样。饲料混合的好坏,对保证配合饲料的质量

起重要作用。要做到均匀混合,微量养分如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应经过预混合,制成预混料。在预}昆合时应先添加量大的成分,然后再添加量少的成分,混合时间长短应通过检验饲料混合均匀度的试验来确定。预混料的变异系数(CV)要求不大于5%,而配合饲料的变异系数(CV)要求不大于10%。



(5)制粒:把粉状的饲料制成颗粒状的饲料要通过挤压才能完成。一般将饲料混合物添加4%一6%的水(通常用蒸汽调质,适宜温度在98左右),进入制粒机后,饲料含水量由环境温度下的风干状态(含水量为10%一12%左右)增至809015%~16%。水分在挤压时起到润滑作用,热量使植物性饲料成分表面的生淀粉产生糊化作用。饲料随后从环模出料口挤出时,进一步磨擦使饲料的温度提高到将近90,必须冷却至温度略高于环境温度,同时干燥至含水量12%以下,才可进入下一工段。

(6)筛分和包装:制粒后配合饲料经筛分除去碎渣和粉末,包装后贮藏。碎渣和粉末再返回加工。

32家禽配合饲料的生产工艺

目前我国家禽配合饲料的生产一般均采用重量式配料、间歇混合、分批次生产的工艺。这种生产工艺在实践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先粉碎后配料、混合的生产工艺,另一类是先配料后粉碎、再混合的生产工艺。

321

先粉碎后配料的生产工艺



这是我国目前较多采用的生产工艺。工艺流程如下:



原料接收一清理除杂(筛理、磁选)一粉碎一配料一混合一压制颗粒一筛分一粒料成品包装(散装)-粉料成品包装(或散装)

这种工艺的特点是原料可分品种进行粉碎,有利于充分发挥粉碎机的效能,可按物料特性、家禽品种(生长阶段)、对象生理要求选择粉碎粒度。由于原料按品种分别粉碎,因而需要较多的配料仓。同时,由于频繁更换粉碎原料,使操作麻烦。但这种工艺对原料品种较多、配方多变、配比要求高的家禽饲料生产是适用的。

322先配料后粉碎的生产工艺

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家禽饲料生产采用这种生产工艺。工艺流程如下:



原料接收(清杂)一配料一筛理一粉碎一混合一压制颗粒一筛分一粒料成品包装(或散装)--粉料成品包装(或散装)

这种工艺的特点是:



先行配料统一粉碎,故混合前饲用原料组分粉碎粒度均匀一致,便于生产颗粒饲料;



可以节省料仓,因为此种工艺的配料仓就是原料和辅料的贮存仓,粉碎仓只起缓冲作用



工艺的连续性要求设备配套性能好,技术水平高,在配料后设筛理工序可以将不需粉碎粉状原料与辅料筛出直接送至搅拌机混合。

4影响家禽配合饲料质量的因素



影响家禽配合饲料质量的因素有很多,除所用饲料配方是否科学合理之外,所用原料的质量以及加工质量都会直接影响配合饲料的产品质量。饲料配方决定了配合饲料成品的营养价值。营养水平低或营养物质配比不合理,都会严重影响养殖对象的饲养效果,同时也会造成饲用原料的浪费。加工质量,如混合均匀度、粉碎粒度、糊化度达不到指标要求,也不能保证原配方的优点,势必影响饲养效果。

禽用氨基酸饲料添加剂

常规饲料原料通常不能满足家禽必需氨基酸的营养需要,因此需要通过添加人工合成的氨基酸来补充。

1

氨基酸添加剂的一般作用

11满足家禽营养需要

家禽日粮中使用合成氨基酸添加剂(常为关键的限制性氨基酸)可改善饲粮氨基酸平衡,补充饲粮限制性氨基酸的不足,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促进动物生长。

12改善肉的品质

添加蛋氨酸能改善肉用仔鸡蛋白质的沉积,降低脂肪沉积。

l.3促进钙的吸收

钙在肠黏膜与其结合蛋白结合而被转运吸收,而结合蛋白含有大量的赖氨酸(雏鸡钙结合蛋白含赖氨酸11%左右)。当赖氨酸不足时,钙结合蛋白合成下降,钙吸收减少。

14抵抗应激

实验证明,添加蛋氨酸可以减少家禽的啄羽、啄肛现象。

15提高抗病力

色氨酸可使体内Y-球蛋白的含量增加,从而可加强抗病能力。

2各种氨基酸添加剂的特点

目前,家禽日粮中使用的氨基酸主要是家禽的限制性氨基酸。如鸡日粮中常用蛋氨酸和赖氨酸,偶尔也有添加苏氨酸和色氨酸。此外,甘氨酸和谷氨酸钠可以作为雏鸡日粮中的调味剂,有提高食欲和促进生长的作用。

21蛋氨酸添加剂



D型和L型蛋氨酸对畜禽有同等生物学活性。商品蛋氨酸添加剂有DL-蛋氨酸、DL-蛋氨酸羟基类似物(MHA)DL-蛋氨酸羟基类似物钙盐(MHA-Ca) N-羟甲基蛋氨酸钙等形式。其中,家禽饲料中DL-蛋氨酸、DL-蛋氨酸羟基类似物最为常见,DL-蛋氨酸羟基类似物钙盐仅少量使用。



饲料级DL-蛋氨酸添加剂在预混料和配合饲料中稳定,呈白色至浅黄色片状或粉状结晶,分子量为1492,纯度为98%,含氮量为94%,相当于含粗蛋白586%,代谢能()21MJkg



蛋氨酸羟基类似物(MHA)进入动物体内后能转化为蛋氨酸。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又称羟基蛋氨酸、液体羟基蛋氨酸,褐色或棕色液体,分子量为1502,含水量约12%,生物学活性为L一蛋氨酸的40-100%,一般按88%计算。使用时按等克分子添加,如需要添加100g纯蛋氨酸,MHA则需要添加1144g(100x15021492÷088)

羟基蛋氨酸钙是用液态的羟基蛋氨酸与氢氧化钙或氧化钙中和反应而制得的固态产品,浅褐色粉末或颗粒。分子量为3384,其中约含86%的羟基蛋氨酸。使用时以DL-蛋氨酸为准,按等克分子添加,如需要添加100g纯蛋氨酸时,MHA-Ca则需要添加 l17g[100x(3384÷2)1492÷097]

22赖氨酸添加剂



饲料级赖氨酸添加剂是L一赖氨酸盐,呈白色或微黄色结晶粉末,无味或稍带特殊气味。商品用赖氨酸多为L一赖氨酸盐酸盐,纯度为985%以上,含L一赖氨酸7924%,含氮量153%,盐酸1976%,相当于含粗蛋白958%,代谢能()167MJkgL一赖氨酸中e位的氨基受热或长期贮存,易与还原糖发生美拉德反应(棕色反应)而失去活性。23色氨酸添加剂



饲料级色氨酸添加剂有L一色氨酸和DL-色氨酸两种形式。但DL-色氨酸对鸡的相对活性仅为L一色氨酸的50-60%,因此鸡日粮应该选用L一色氨酸。 L一色氨酸呈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无臭或略有臭味。商品级色氨酸饲料添加剂纯度为97%或985%。24苏氨酸添加剂

饲料级苏氨酸添加剂为L一苏氨酸,是无色至黄色晶体。商品苏氨酸饲料添加剂纯度约为95%或985%。

3饲料氨基酸的添加原则

31

饲料中缺什么添什么,按动物营养需要量缺多少补加多少,不缺乏的添加基本无效。32按限制性氨基酸的第一、第二、第三……的顺序依次按需补足。若不补充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而补足第二、第三限制性氨基酸,不但无效,还可能加剧不平衡。通常,禽类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因此应优先满足蛋氨酸的需要,再依次满足其他的氨基酸。

33应将添加的氨基酸均匀分布于全天饲喂的日粮中,以保证均衡供应,提高利用效率。

34添加与否和添加多少,不仅需要考虑饲养效率,最终还取决于经济效益。

4氨基酸饲料添加剂的合理使用

41选用可靠的产品

进口产品生产工艺较为先进,质量较为可靠,作用效果较为稳定。近年来国产氨基酸质量和产量都不断提高,但是假冒产品也特别多,因此要特别注意。采购时应该对产品的包装、外观、气味、颜色等仔细观察,有条件时可采用各种理化方法进行鉴别和判断。

42选择合适的添加方法



由于氨基酸添加剂在饲料中添加量大,一般在日粮中以百分含量计。同时,氨基酸的添加量是以整个日粮内氨基酸平衡为基础的,而饲料原料中的氨基酸含量和利用率相差甚大,所以氨基酸添加剂一般不作为添加剂预混料成分,而是直接加入配合饲料或浓缩饲料中。

43

注意氨基酸类添加剂的有效含量和效价

不同形式的氨基酸产品的有效含量和效价不一样,尤其要注意:动物可利用DL-蛋氨酸,而其他D-氨基酸几乎不能利用。因此在实际应用氨基酸类添加剂时,应先明确产品类型,并折算其有效含量和效价。

44注意日粮的组成及其氨基酸的生物学效价

不同的饲料原料中氨基酸的含量不同,且生物学效价及其利用率差异也很大。必须根据饲料中可利用氨基酸的含量确定氨基酸添加的种类和数量,才能配出既经济又有效的日粮。通常的做法是,在平衡日粮氨基酸时,根据不同原料的特性,考虑饲料氨基酸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日粮氨基酸补充量作适当调整。影响饲料中氨基酸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包括有影响其消化吸收的因素和饲料加工贮存的因素等。

45注意氨基酸之间的相互关系



互补关系:有的氨基酸在体内可以相互转化,添加时必须考虑两种氨基酸的含量。蛋氨酸在体内可以转化为胱氨酸,胱氨酸不足可通过补充蛋氨酸来满足其需要量,但胱氨酸不能代替蛋氨酸,因此,在确定蛋氨酸添加量时,除考虑日粮中蛋氨酸含量外,还需考虑胱氨酸的含量。具体可用二者含量之和来

满足含硫氨基酸的总需要量。对家禽而言,甘氨酸与丝氨酸在体内可以相互转化。

拮抗作用:结构相似的氨基酸之间在消化吸收、体内运输和利用上常常会有竞争作用而相互影响。许多研究表明,饲料中赖氨酸过剩会使精氨酸需要量增加,反之,精氨酸含量过高影响赖氨酸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饲料中高浓度氯离子可促进这种拮抗作用,而苏氨酸和甘氨酸含量增加,可减少动物对精氨酸的需要量。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之间也存在着拮抗作用和吸收的竞争关系。此外,蛋氨酸过剩会影响组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吸收;胱氨酸、乙硫氨酸及S-甲基-L-胱氨酸的摄取会阻碍蛋氨酸的吸收,而甘氨酸可减轻这种阻碍。

46注意家禽体内氨基酸代谢池的缓冲能力

合成氨基酸尤其是L-赖氨酸盐带有大量的cl-.日粮若大量添加时,可能对饲料的酸碱度有较大的影响,改变体内氨基酸代谢池的缓冲能力。通常采用添加非必需氨基酸(如谷氨酸)补充总氨基酸的氮源;或补充K+平衡电解质,或补充碳酸氢钠,或添加多胺(如丁二胺)等来防止L-赖氨酸盐超出机体氨基酸代谢池的缓冲能力。

47注意氨基酸与维生素、无机物的关系

蛋氨酸、胆碱在体内代谢过程中都有提供活性甲基的作用,故可相互部分代替。因维生素B12和叶酸与甲基代谢有关,叶酸与维生素B12不足,蛋氨酸和胆碱的需要量增加。色氨酸在体内可转化为烟酰胺,故可缓解烟酰胺的缺乏。当日粮烟酰胺不足时,色氨酸需要量增加。维生素E和硒不足时,添加赖氨酸和蛋氨酸可缓解它们的不足。

48注意家禽的生活状态和环境



各种饲养标准一般是在较理想条件范围内制定的,但环境温度影响氨基酸的需要量。如气温高时,家禽为抵抗高温应激对氨基酸的需要量增加。

禽用矿物质饲料添加剂

矿物质饲料是补充家禽矿物质需要的饲料,包括人工合成的、天然单一的和多种混合的矿物质饲料,以及配合有载体或赋形剂的痕量、微量、常量元素补充料。

1常量矿物元素

按照添加剂的概念,由于常量矿物元素的需要量较大,一般不包括在营养性添加剂之内。但在实际生产中,常量元素也常是生产添加剂预混料的原料。

11钙和磷



家禽对这两种元素不仅需要量较大,而且在营养上反应明显。在实际生产中家禽饲料以植物性饲料原料为主,其中钙少磷多,且磷大都是利用率低的植酸磷,无法满足家禽对钙和磷的营养需要。所以,通常家禽饲料中都需要添加钙、磷补充料。

一般,钙可通过单独添加高钙饲料,或以高钙、高磷的矿物质饲料复合添加的形式补充。而磷则通常需要配合钙一起补充。

111钙补充料钙补充料可在配制家禽全价饲料时单独使用,也可以与维生素、微量元素、药物添加剂等混合成预混料后再作为一个复合组分在家禽全价饲料中使用。此外,微量元素预混料等通常以石粉作为载体或稀释剂,同时也可起到补钙的效果。常用的钙补充料主要有石粉、碳酸钙、蛋壳粉和贝壳粉等。



石粉:石灰石、白垩、方解石、白云石等均为天然碳酸钙。纯度在9017~I-,含钙36~39%,是补充钙的最廉价、最方便的矿物质原料。天然石粉中,只要铅、汞、砷、氟的含量不超过安全系数,都可用作饲料。石粉的用量依据畜禽种类及生长阶段而定,一般家禽配合饲料中使用量为O5%~20%,蛋禽和种禽饲料中可达到70%一75%。石粉过量,会降低饲粮有机养分的消化率,还对青年家禽的肾脏有害,使泌尿系统尿酸盐过多沉积而发生炎症,甚至形成结石。蛋禽料中石粉过多,蛋壳上会附着一层薄薄的细粒,影响蛋的合格率,最好与有机态含钙饲料如贝壳粉按比例配合使用。



石粉作为钙的来源,其粒度以中等为好,一般禽料中为26-28(071~059mm)。对蛋禽来讲,较粗的粒度有助于保持血液中钙的浓度,满足形成蛋壳的需要,从而增加蛋壳强度,减少蛋的破损率,但粗粒影响饲料的混合均匀度。



贝壳粉:是各种贝类外壳(蚌壳、牡蛎壳、蛤蜊壳、螺蛳壳等)经加工粉碎而成的粉状或粒状产品,多呈灰白色、灰色、灰褐色。主要成分也为碳酸钙,含钙量应不低于33%。品质好的贝壳粉杂质少,含钙高,呈白色粉状或片状,用于蛋鸡或种鸡的饲料中。蛋壳的强度较高,破蛋软蛋少,尤其片状贝壳粉效果更佳。



贝壳粉内常搀杂砂石和泥土等杂质,使用时应注意检查。另外若贝肉未除尽,加之贮存不当,堆积日久易出现发霉、腐臭等情况,这会使其饲料价值显著降低,选购及应用时要特别注意。

蛋壳粉:禽蛋加工厂或孵化厂废弃的蛋壳,经干燥灭菌、粉碎后即得到蛋壳粉。无论蛋品加工后的蛋壳或孵化出雏后的蛋壳,都残留有壳膜和一些蛋白,因此除了含有34%左右钙外,还含有7%的蛋白质及009%的磷。蛋壳粉是理想的钙源饲料,利用率高,用于蛋鸡、种鸡饲料中,与贝壳粉同样具有增加蛋壳硬度的效果。应注意蛋壳干燥的温度应超过82~C,以消除传染病源。

112磷补充料由于磷是以P043一形式补充家禽需要,通常以钙盐或钠盐的形式使用,目前没有单独的磷补充料,因此补充磷的同时存在钙或其他矿物元素的添加效果。生产中常常是参照家禽磷的需要量标准,先以磷酸钙盐形式补充磷,然后考虑同时补充的钙量,以石粉等补充钙的不足。同时补充磷和钙的饲料有磷酸钙类及骨粉等。



磷酸钙盐:包括磷酸一钙、磷酸二钙和磷酸三钙等。磷酸一钙又称磷酸二氢钙或过磷酸钙,纯品为白色结晶粉末,多为一水盐[ca(H2P04)2·H20],含磷22%左右,含钙15%左右;磷酸二钙也叫磷酸氢钙,为白色或灰白色的粉末或粒状产品,又分为无水盐(caHP04)和二水盐(caHPO4·2H20)两种,后者的钙、磷利用率较高,含磷18%以上,含钙21%以上;磷酸三钙又称磷酸钙,纯品为白色无臭粉末,饲料用常由磷酸废液制造,为灰色或褐色,并有臭味,分为一水盐【Ca3(P04)2·H20】和无水盐【ca3(P04)2】两种,以后者居多,含钙29%以上,含磷15%以上。



通常,磷酸一钙利用率比磷酸二钙或磷酸三钙好。此外,使用磷酸钙盐应注意脱氟处理,磷酸一钙、磷酸二钙和磷酸三钙含氟量分别不得超过020%、018%和012%。



在补充钙和磷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同时要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二是注意钙磷在饲料中的比例。磷过多会影响钙的吸收,当钙磷比例保持在2115l时,对两者吸收最有利,比值为3l时,家禽很‘难忍受,唯有产蛋鸡例外,可达5l,甚至更高一些。

骨粉:是以家畜骨骼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骨粉一般为黄褐乃至灰白色的粉末,有肉骨蒸煮过的味道。骨粉的含氟量较低,只要杀菌消毒彻底,便可安全使用。但由于加工方法的不同而成分变化大,来源不稳定,而且常有异臭。优质骨粉含磷量可以达到121~2上,钙磷比例为21左右,符合动物机体的需要,同时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一般在鸡饲料中添加量为1-3%。但劣质骨粉易腐败变质,常携带大量病菌,用于饲料易引发疾病传播。

12钠、钾、氯



一般普通饲料原料中含有的钾(K)足够满足家禽需要,故家禽饲料中一般不考虑钾的补充。家禽饲料中钠较缺乏,其次是氯。家禽饲料中的钠和氯通常是以食盐(氯化钠,NaCl)的形式同时补充。精制食盐含氯化钠99PJ,上,粗盐含氯化钠为95%。纯净的食盐含氯603%,含钠397%,此外尚有少量的钙、镁、硫等杂质。食用盐为白色细粒,工业用盐为粗粒结晶。一般食盐在家禽风干饲粮中用量以025~050%为宜。因饲粮中食盐配合过多或混合不匀易引起家禽食盐中毒,如雏鸡饲料中若配合07122J~_的食盐引起中毒,而产蛋鸡则在饲料中含盐超过1%时表现出中毒症状。补饲食盐时,除了在配制全价饲料时直接拌在饲料中外,也可以食盐为载体,制成微量元素添加剂预混料,但此时必须保持其含水量在05%以下。

此外,钠的补充形式还有碳酸氢钠和硫酸钠。在肉鸡和蛋鸡饲粮中添加O5%左右的碳酸氢钠可减缓夏季热应激,防止生产性能的下降;而在家禽饲粮中添加硫酸钠,可提高金霉素的效价,同时有利于羽毛的生长发育,防止啄羽癖。

1.3镁和硫

一般家禽饲料含镁和硫量足够满足其营养需要,因此通常不用添加镁和硫。

2微量矿物元素



目前查明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铜、锰、锌、铁、硒、碘、钴、钼、氟、铬、硼等,在家禽生产中注意较多的是铜、锰、锌、铁、硒、碘等。家禽日粮中的各种微量元素很少单独添加,通常是配制成微量矿物元素预混料,即“多矿”之后再用于家禽全价饲料的配制。确定添

加量时,常规饲料原料中的微量矿物元素含量通常作为保险值,以饲养标准中家禽对各种元素的需要量为基础,结合生产中的需要来确定其添加量。我国当前生产和使用的微量元素添加剂品种大部分为硫酸盐,也有少量使用碳酸盐、氯化物及氧化物。硫酸盐的生物利用率较高,但因其含有结晶水,易使添加剂加工设备腐蚀。由于化学形式、产品类型、规格以及原料细度不同,饲料中补充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差异很大。各种微量元素添加剂的元素含量及其特性列于表

121



高剂量铜(250mgkg)有促生长的作用,但长时间饲喂会使家禽中毒,抑制生长,损伤肾脏。高达300mgkg时会出现中毒现象。在一般家禽饲料中的铜含量为lO~20mgkg。大多数情况下不用往家禽饲料中添加铜。22

动物长时间大量摄人铁,可产生慢性中毒。鸡的铁需要量为50-80mgkg,而常规基础日粮中平均含铁60-80mgkg,故天然饲料中铁含量能满足生长鸡和产蛋鸡的需要。铁盐的另一作用是去除棉籽饼中棉酚毒。

23

家禽饲料原料的锰含量不能满足需要.一般要向家禽饲料中补充锰。家禽对日粮锰的最低需要量为50~60mgkg,对锰的耐受量可达2 000mg/kg

24

鸡对日粮锌的最低需要量为40mg/kg。一般基础日粮中含锌较低,不能满足家禽的需要,必须补加。家禽对常规日粮中锌的耐受剂量为1 000-2 000mg/ kg。给产蛋鸡饲喂高锌日粮可诱发换羽,在强制换羽时可实施此措施。

25硒和碘

家禽日粮中硒的添加量相对比较稳定,为01503mgkg,生长速度快的肉禽日粮中硒含量以030mg/kg为宜。家禽日粮中碘的添加量一般为030-070mgkg。受到养殖地区土壤和饲料原料中硒和碘含量的影响,缺乏地区可适当增加添加量,富硒或富碘地区则要减少或不添加。

26新型的微量元素添加剂



微量元素添加剂的产品形态,已逐步从第一代无机微量元素产品,经历第二代有机酸-微量元素配位化合物发展阶段后,向第三代氨基酸-金属元素配位化合物或以金属元素与部分水解蛋白质(包括二肽、三肽和多肽)螯合的复合物发展。目前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氨基酸螯合物主要有:蛋氨酸锌、蛋氨酸锰、蛋氨酸铁、蛋氨酸铜、蛋氨酸硒、赖氨酸铜、赖氨酸锌、甘氨酸铜、甘氨酸铁、胱氨酸硒等。而蛋白质-金属螫合物包括二肽、三肽和多肽与金属的螯合物有:铜-蛋白化合物、碘-蛋白化合物和锌-蛋白化合物等。



有机微量元素与无机微量元素相比虽然价格较为昂贵,但由于其具有更高的生物学价值而备受关注,成为微量元素添加剂的发展方向。随着研究的深入,微量元素添加剂使用已不再以补充营养素为唯一目的,更多地着重于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促进动物生长等,如高铜制剂、高锌制剂的应用。这些微量元素用作促生长剂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但相应的作用机制,尤其是使用后,其在畜产品、水体、土壤中的残留等许多问题尚待深入研究。

禽用维生素饲料添加剂

维生素添加剂是根据畜牧生产上的使用要求而制成的维生素化合物或混合物质。市售的商品性维生素添加剂均加入了一定的辅助成分,如吸附剂、稳定剂等,因此维生素添加剂的有效活性成分含量不是100%。实际生产中,除胆碱之外,很少单独使用某一种维生素,通常情况下是以多种维生素混合制成复合维生素预混料,即“多维”的形式在家禽日粮中应用,其饲料添加量一般为200-300g/t

1  维生素添加剂的一般作用

11促进家禽生长发育,改善饲料报酬

科学使用维生素添加剂,可提高饲料的营养全价性和利用率,促进家禽的生长发育,大幅度提高饲料报酬。如在肉鸡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饲养期可缩短5-6天,饲料报酬可提高10-15%。

12提高种禽的繁殖性能

种母鸡缺乏维生素E,种蛋孵化期间易造成胚胎死亡;而缺乏维生素B2B6B12、烟酸及泛酸时,产蛋率及孵化率均降低。种蛋中含有足够的维生素可提高孵化率。

13增强抗应激能力

    在畜禽生理紧张、运输、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饲养密度过高时,饲料中适当补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E,有利于减轻各种应激对畜禽造成的不利影响。当发生螺旋体病、沙门氏杆菌病和感冒时,适当添加维生素c可改善畜禽健康状况,提高抗应激能力。热应激时,家禽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此时添加维生素c有较好的抗应激效果。维生素对维持家禽的正常免疫功能亦具有重要作用,日粮中补充高于需要量3-6倍维生素E,可增强家禽的免疫力,提高其抗病能力。

14改善家禽产品质量

日粮中缺乏维生素D,蛋鸡易产软壳蛋、薄壳蛋,降低蛋品的商品价值。而增加日粮中维生素E含量,可防止冷冻或新鲜肉脂肪的氧化,提高贮藏品质。

2各种维生素添加剂的特点

21脂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家禽饲料中,维生素ADE含量以IUkg(国际单位/千克)表示,维生素K含量以mgkg表示。

    维生素A:市售的维生素A添加剂是维生素A酯化后再添加适量抗氧化剂并经过微胶囊包被的产品,主要有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A棕榈酸酯和维生素A丙酸酯。常见维生素A添加剂的产品规格有30IUg40IUg50IUg等。家禽日粮中维生素A的实际添加量一般为1 500~5 000 IUkg

    维生素D:商品维生素D为白色粉末,是经包被后的产品。主要有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干燥粉剂、维生素D3微粒等3种形式。常见维生素D添加剂产品规格有20IUg30IUg40IUg50IU g等。实际生产中的饲料推荐用量,产蛋鸡和种母鸡约为200-500 IUkg,肉仔鸡约为200-300 IUkg

    维生素E:家禽饲料中应用的维生素E的商品形式主要有DL-oL-生育酚乙酸酯油剂和其加入适当吸附剂之后制成的粉剂。常见维生素E添加剂中维生素E纯度为50%或25%,其产品规格有30IU g40IUg50IUg等。实际生产中,肉仔鸡饲粮中维生素E添加量约为20-40 IUkg,产蛋鸡为10~30 IUkg,种鸡为25-40 IUkg。日粮含维生素E100mgkg时,可增进机体免疫功能;200mgkg时,能增进抗应激能力和延长肉品货架期。

    维生素K:饲料添加剂中常用的是维生素K、的衍生物,活性成分为甲萘醌,主要有3种形式:亚硫酸氢钠甲萘醌(MSB)微胶囊,含有效成分50%;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复合物(MSBC),晶体粉末,有效成分为25%;亚硫酸二甲嘧啶甲萘醌(MPB),有效成分为50%。实际生产中,肉仔鸡饲粮中维生素l(3添加量约为2-3mg&g,蛋鸡饲粮为1-2 mgl(g,种鸡饲粮为2 mg/kg左右。22水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其活性成分含量常以百分数表示。家禽饲料中,水溶性维生素含量多以mgkg表示(维生素B12含量单位可以ugkg表示)

    维生素B1:家禽饲料添加剂中常用的有盐酸硫胺素和硝酸硫胺素。一般盐酸硫胺素或硝酸硫胺素含量为96-98%,也有稀释为5%的。实际生产中,肉仔鸡饲粮中维生素B1,添加量约为20-30mg/kg,蛋鸡为15-30mgkg,种鸡为15-30mgkg

    维生素B2:即核黄素,其主要商品形式为核黄素及其酯类,为黄色至橙黄色的结晶性粉末。商品维生素B2添加剂中核黄素含量有96%、80%、55%和50%等多种剂型。实际生产中,肉仔鸡饲粮中维生素B:添加量约为6-8mgkg,蛋鸡饲粮为4-6mgkg,种鸡饲粮为6~8mg/kg

    泛酸:游离的泛酸不稳定,吸湿性极强,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常用其钙盐。商品制剂为D-泛酸钙或DL-泛酸钙,其活性分别为100%和50%。D-泛酸钙的纯度一般为98%,也有稀释至66%或者50%剂型的。实际生产中,肉仔鸡饲粮中泛酸添加量约为15-20mgkg,蛋鸡饲粮为5-15mgkg,种鸡饲粮为12-15mgkg

    胆碱:胆碱的商品形式主要为氯化胆碱,白色结晶,有液体和固体两种剂型。液体一般含氯化胆碱70%,固体一般含氯化胆碱50%或60%。液态氯化胆碱为无色透明液体,而固态粉粒是以70%氯化胆碱水溶液为原料加入脱脂米糠、玉米芯粉等赋形剂而制成,两者吸湿性很强。家禽饲料胆碱的需要量为05-30gkg。实际生产中,肉仔鸡饲粮中胆碱添加量约为600-1 500mgkg,蛋鸡饲粮为500~1 100mgkg,种鸡饲粮为600-1 100mgkg

    维生素B5:即尼克酸,有烟酸和烟酰胺两种形式,白色至微黄色结晶粉末。商品尼克酸添加剂活性成分含量为980-995%。尼克酸与泛酸之间很容易发生反应,影响活性,因此二者不可直接接触。实际生产中,肉仔鸡饲粮中尼克酸添加量约为30-50mg kg,蛋鸡饲粮为20-40mgkg,种鸡饲粮为30~40mg kg

    维生素B6:商品添加剂形式为盐酸吡哆醇,活性成分含量为823%。实际生产中,肉仔鸡饲粮中维生素B6添加量约为4-7mgkg,蛋鸡和种鸡饲粮为35mgkg

    生物素:添加剂商品形式为D-生物素,纯品干燥后含生物素98%以上,商品形式活性成分含量有1%和2%两种剂型。实际生产中,肉仔鸡饲粮中生物素添加量约为008~015mgkg,蛋鸡饲粮为015020mgkg,种鸡饲粮为010-020mgkg

    叶酸:又称维生素B11,外观为黄至橙黄色结晶性粉末,酸、碱、氧化剂与还原剂对叶酸均有破坏作用。叶酸产品纯品有效成分在98%以上,商品叶酸添加剂活性含量有1%、3%和4%等多种剂型。实际生产中,肉仔鸡饲粮中叶酸添加量约为10~15mgkg,蛋鸡饲粮为06-15mgkg,种鸡饲粮为10-15mgkg

    维生素B12:即氰钴胺素或钴胺素,深红色结晶粉末。主要商品形式有氰钻胺、羟基钴胺等,作为饲料添加剂有02%、1%和2%等剂型。实际生产中,肉仔鸡饲粮中维生素B12添加量约为O02-O03mgkg,蛋鸡饲粮为0015-O02mgkg,种鸡饲粮为0015003mg/kg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白色至黄白色结晶性粉末。商品维生素c添加剂有抗坏血酸、抗坏血酸钠、抗坏血酸钙、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和包被抗坏血酸等形式,有100%的结晶、50%的脂质包被产品和975%的乙基纤维素包被等产品形式,以及25%、50%等多种剂型。家禽体内可以合成维生素C,一般不会缺乏。但是在应激条件下,需在饲粮中按100-300mg/kg添加。

3合理使用维生素添加剂

31选择适宜的饲养标准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已制定了部分动物维生素需要的标准,但多年没有更新。种类和数据较全的是NRC标准,它是动物对维生素的最基本需求量,能预防维生素的明显缺乏。而一些维生素专业生产厂家制定的动物维生素最佳需求量,是使动物获得最佳健康状态和生产性能的添加量,数值一般要比 NRC高几倍到几十倍。因此,在应用维生素添加剂时,应合理地确定维生素的饲养标准,一般要高于 NRC标准,条件许可时可使用厂家推荐的最佳需求量。实践生产中,必须综合考虑饲料品种、动物健康情况、饲养环境、配方成本、贮存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灵活科学地调整添加量,尽可能满足动物生长发育的最大需求。32适当超量使用

    维生素产品多数稳定性不高,在饲料的加工和贮存过程中,容易造成损失和效价降低。为了保证动物摄食到足量的维生素,一般应超量添加(1),也即是考虑维生素的添加保险系数。由于不同维生素的稳定性不同,其保险系数也不一致。



33选择合适的维生素制剂

目前维生素制剂有单一的和多种维生素预混剂,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在配合饲料中通常使用复合维生素预混料,但在现代化畜牧生产中,由于消费者对畜产品质量的要求更高等原因,常常使用单体维生素。使用单体维生素时,首先要弄清维生素产品中的有效含量,然后计算出维生素产品的用量,准确称取原料,用适宜载体和稀释剂预混合,再加入到配合饲料中。

34维生素添加剂的选择

    维生素添加剂的选择,应根据其使用目的、生产工艺,综合考虑制剂的稳定性、加工特点、质量规格和价格等因素而定。一般用于生产预混料时,生产条件、技术力量好,可选择纯品或药用级制剂;生产条件差,无预处理工艺、设备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稳定性好、流动性适中的产品,含量低的,应选择经保护性处理、预处理的产品。

35注意维生素添加剂的有效含量、效价和稳定性

市售的商品维生素多数不是纯品和100%效价维生素。因此选购和应用维生素时,应注意其有效含量和效价,并合理折算。同一种类的维生素不同形式,其稳定性也不同,如维生素A棕榈酸酯比维生素 A醇稳定,硝酸硫胺素比盐酸硫胺素稳定等。因此在实际应用时要尽可能选用稳定型的维生素,特别是需要高温制粒或膨化加工处理以及保存期较长的饲料品种。

36注意维生素添加剂的配伍

在生产预混料时,应注意原料(包括载体)的搭配。尤其是生产高浓度预混合饲料时,应根据维生素的稳定性和其他成分的特性,合理搭配,注意配伍禁忌,以减少维生素在加工贮存过程中的损失。总体而言,大部分维生素添加剂对微量元素矿物质不稳定;在潮湿或含水量较高条件下,维生素的稳定性均下降。

37注意胆碱和维生素c的独立添加

    由于胆碱和维生素c容易吸湿和破坏其他维生素,所以一般不与别的维生素一起预混,而是在使用时再另行添加。如选用多维制剂,应注意在应用时根

据饲养标准独立添加适量的胆碱和维生素C

38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维生素的饲养标准不应一成不变,而应根据家禽的品系、饲养环境等因素灵活调整,以保证满足动物对维生素的实际需求,保持较好的状态和生产性能。如高钙、磷的蛋鸡饲料,就应适当提高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水平,以提高钙、磷的吸收利用。在不同的环境下和不同饲养管理阶段,家禽对维生素的需要量会有所增加,见表2.3.9必要的稀释和保存

    由于维生素的用量较少,加上相互之间以及与其他添加剂可能会发生反应,破坏效价,因此在应用前最好进行较大倍数的稀释,降低浓度,再与其他维生素和添加剂进行预混。特别是与胆碱、微量元素以及碱性添加剂预混时,更应做好稀释工作,以保证有较好的混合均匀度和较高的效价。维生素稀释和预混常用的载体为脱脂玉米淀粉。维生素对光热等外界因素较为敏感,容易失效,因此维生素一般应贮存于低温、密闭、干燥的环境中。启封后要尽快使用,保存期一般不宜超过1个月。

禽用饲料着色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禽产品色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有关家禽产品着色问题的研究已进行了约一个世纪的时间。目前,人们不但分离出自然界中对家禽产品有着色功能的物质,而且还可以进行大规模的人工提取或化工合成。在我国,上世纪90年代初仅有香港和广东省的消费者对肉鸡皮肤以及用于月饼中鸭蛋蛋黄的色泽有偏好。随着养禽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现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消费者均已对禽产品的色泽提出了要求。以下简要介绍用于家禽饲料中的着色剂及影响家禽产品着色的主要因素。1饲用着色剂



应用于家禽皮肤和蛋黄着色的成分主要来源于植物中的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化合物约有超过600种化学结构(不包括顺反异构体),通常根据分子中有无氧元素可把类胡萝卜素分为两大类,即不含氧元素的称为胡萝卜素,含有氧元素的称为叶黄素。在家禽营养中,胡萝卜素主要作为维生素A原起营养作用,不具备着色功能。而叶黄素是一类具有黄、红颜色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对家禽具有着色功能。叶黄素不能转化成维生素A,或仅有极少部分转化为维生素A。现在已知化学结构的叶黄素超过270种,其中最常见的有黄体素、玉米黄质、隐黄素、桔黄素、斑蝥黄质、虾青素、辣椒红素等7种。



叶黄素类化合物按其结构(含氧功能基团的数量)可分为单羟、双羟和多氧叶黄素3类。(1)单羟叶黄素,包括隐黄质(3一羟基一B一胡萝卜素)和玉米次黄质(3一羟基一a一胡萝卜素),隐黄质有维生素A前体的功能,所以,隐黄质作为家禽着色剂的着色效率很低(10);玉米次黄质的着色效率更低,仅为隐黄质的50%。(2)双羟叶黄素,包括黄体素(33,一二羟基一 a一胡萝卜素)和玉米黄质(33一二羟基一B一胡萝卜素),两者都是黄玉米、玉米蛋白粉、苜蓿草粉和万寿菊提取物中的主要色素成分,也是在养禽业中真正具有着色意义的天然叶黄素。黄体素没有维生素A前体的功能,玉米黄质有部分维生素A前体的功能。(3)多氧类叶黄素,包括紫黄质和新黄质等,它们不能被机体利用,既无维生素A前体的功能,也无着色功能(或着色功能很弱)



家禽饲料中提供天然叶黄素的原料主要有玉米、玉米蛋白粉、苜蓿草粉等,它们的叶黄素含量见表1。仅依靠饲料原料中存在的天然叶黄素用于养殖生产不能满足消费者对家禽产品色泽的要求,这促使人们开始开发应用植物提取或人工合成的叶黄素类产品。其中,生产和应用较为成功的有斑蝥黄质、虾青素及万寿菊叶黄素提取物等。

2饲用色素的使用



可增加家禽产品着色的饲用色素种类很多,在生产应用时需注意多种因素,以求最低的成本而达到最佳的着色效果。首先,应就不同的着色目的而选择不同的色素,如斑蝥黄质对鸡脚胫和蛋黄的着色效果较好,叶黄素和阿朴酯对鸡皮肤的着色效果较好,辣椒红素对蛋黄的着色效果也较好,不同类胡萝卜素对家禽靶组织的亲合力见表2。其次,应注意合适的配比及添加量。大量研究表明,红色着色剂与黄色着色剂以一定的比例配合,可产生比使用单一色.素更佳的视觉效果。

2不同类胡萝卜素对家禽靶组织的亲合力



在生产中经常使用的色素添加方案为:肉鸡饲料中如果只要求脚胫达到一定的颜色,可只添加红色色素,如斑蝥黄质;同时要求脚胫和皮肤的颜色,应同时添加红色色素和黄色色素,如斑蝥黄质+万寿菊叶黄素或阿朴酯;如只对皮肤有颜色要求,可只添加黄色色素,如万寿菊叶黄素或阿朴酯。蛋鸡或蛋鸭饲料中如要求蛋黄达一定的颜色,需添加红色色素,如斑蝥黄质或辣椒红素,另外还应适量添加黄色色素,如万寿菊叶黄素或阿朴酯,以使蛋黄的色泽更鲜明。



饲料中色素的添加量应根据配方中的原料结构以及需要达到的颜色等因素而决定。如果配方中应用了玉米、玉米蛋白粉、松针粉、苜蓿粉等叶黄素含量较高的原料时,应先计算出配方中已有的叶黄素浓度,然后根据目标色素浓度计算出需添加的色素水平。

蛋鸡饲料中玉米的用量50%以上,即叶黄素的浓度在10mgkg以上时,蛋黄颜色达到饱和,为罗氏比色扇7度,以后每提高蛋黄色泽l度,需添加斑蝥黄质约lmgkg。肉鸡脚胫着色在不添加红色色素的情况下,饲料中10-12mgkg的叶黄素浓度可使脚胫着色达到饱和,为罗氏比色扇3-4度,以后每提高脚胫色泽1度,大约需添加lmgkg的斑蝥黄质。一般要求达到的颜色大约为6-10度。饲料中20-30mgkg的叶黄素可使肉鸡皮肤颜色达到3~4度,30~40mgkg的叶黄素可使肉鸡皮肤颜色达到4~5度。但禽产品着色所需饲料中的色素含量取决于不同的鸡种、胴体组成以及饲养管理等诸多因素,并非只要向饲料中添加了一定量的色素,禽产品都可以达到所期望的颜色。

3影响家禽产品着色的主要因素

在我国,特别是两广地区,向肉鸡或蛋鸭饲料中普通添加饲用色素改善禽产品的颜色,由此造成的添加成本也很昂贵,然而,有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何尽量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关键还是要全面理解着色过程的影响因素,因为影响着色效果的因素非常复杂,任何一方面稍有差错,都会导致着色的失败。

31家禽本身



不同品种、品系的肉鸡沉积叶黄素的能力有差异,这是由其遗传基因决定的。公鸡的着色能力比母鸡强,在不同性别混养的鸡群中,公鸡会比母鸡在皮肤和脚胫上的着色要深得多,这可能与类胡萝卜素类还参与母鸡的生殖代谢过程(卵巢黄体中有大量的色素沉积)而在体内被代谢以及传递给后代有关。肉鸡的色素沉积能力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日龄大的肉鸡比日龄小的肉鸡易着色。产蛋鸡随饲养期的增加,肠道吸收类胡萝卜素的机能逐渐减退。肠道吸收类胡萝卜素的能力是与吸收脂肪的能力密切相关的,即前期逐渐增强,以后逐渐减弱。



鸡体着色是一个累积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皮下脂肪和表皮沉积叶黄素的生理时间是不同的,脚胫或胴体的着色需要至少34周时间才能完成。肉鸡色素沉积的先后顺序是脚胫、皮肤、皮下脂肪。此外,色素沉积不是均匀地分布于整个鸡体皮肤中,而是有选择区别的,这可能是因为色素是以游离的形式依靠载体在体内被运输,以酯的形式在体内沉积,而不同的组织中酯化酶的活性不同。

鸡体所处的生理状况,如甲状腺、消化酶、胆汁等的分泌能力对叶黄素吸收以及转运有一定的影响,进而会影响色素的沉积。与胴体脂肪含量较低的肉鸡相比,胴体脂肪含量高的肉鸡要求较高色素水平的日粮;肉大鸡腹脂贮备越高,同时沉积的类胡萝卜素也越多,但视觉效果并不理想。对肉小鸡来说,由于缺少皮下脂肪,因而达不到理想的着色效果。

32饲料



不同饲料中所含类胡萝卜素的种类、数量及比例不同,其着色的能力也不同。同一种原料如玉米中叶黄素含量随贮存时间、收获季节、品种等不同会有很大差异;玉米蛋白粉中叶黄素的含量变异也很大。因原料中叶黄素存在的物理化学状态不同,生物利用率也有很大变化,如玉米蛋白粉中叶黄素的生物利用率低于玉米。另外大麦和黑麦中还存在抑制色素沉积的因子,棉籽粕中含有的棉酚和高粱中含有的单宁也会影响色素的沉积。



类胡萝卜素因含有许多不饱和的双键,很容易受到氧化的破坏,饲料中抗氧化剂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色剂的着色效果。有些原料如低质木薯中含有脂肪氧化酶,会造成脂肪过氧化进而影响着色。类胡萝卜素的吸收与脂肪吸收有关,但两者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饲料中脂肪的含量及脂肪酸的种类对着色有很大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饲料中脂肪添加量的增加,肉鸡血清中的叶黄素含量也相应增加;脂肪链越长、越饱和,促进叶黄素被吸收到肉鸡血清中的能力越小(12个碳原子的松蕈酸除外)。脂肪的氧化程度对着色的影响很大,脂肪氧化程度越高,对着色的效果越不利。一般饲料中脂肪氧化程度的大小顺序为混合油、鱼油>猪油、牛油>豆油、棕榈油。



过量的维生素A(25 000 IUkg)因竞争吸收位点而影响色素的吸收,但若饲料中的维生素A不足(8 000IUkg),则饲料中的类胡萝卜素又会转化成维生素A,造成着色不良。作为抗氧化剂,沉积在肉鸡脂肪组织中的维生素E对脂肪及脂溶性物质如类胡萝卜素的氧化有保护作用。维生素E对免疫的作用也相当关键,日粮中维生素E不足会增加对疾病的敏感性导致着色效果较差。钙与脂肪、脂溶性色素可形成不溶性皂化物而降低色素的吸收,日粮中加入脂肪可抵消这种影响。高钙日粮引起蛋黄着色能力下降,Tortuero(19771发现将日粮钙由3%增加到4%,蛋黄颜色几乎降低一个罗氏比色扇单位。



饲料中有些成分如阿散酸、金霉素对着色有促进作用,有些成分如膨润土对着色有抑制作有,某些药物如哌嗪、尼卡巴嗪会影响蛋黄的颜色,磺胺类药会影响肝脏功能从而影响脂蛋白的代谢及叶黄素的运输。饲料中黄曲霉毒素严重影响叶黄素在肉鸡体内的利用率,饲料中若出现营养素的缺乏及不平衡,饲料发生变质等异常情况,或使用了一些不恰当的原料等均会影响着色的效果。



3.3疾病



球虫病对肉鸡着色的影响程度很大,如干扰色素的吸收和转运,增加鸡体组织如脂肪的代谢,以及由于疾病的侵袭造成采食量的下降。Allen(1997)的研究表明,当鸡只感染球虫后,免疫系统会释放出有毒物(N02-N03-),这些化合物能氧化并破坏在肠腔中的球虫,然而也能氧化肠道中的维生素E和血浆中的类胡萝卜素。有研究表明,当球虫病与黄曲霉毒素共同存在时,叶黄素的利用率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其实凡是影响家禽消化吸收功能方面的疾病都会影响叶黄素的吸收利用,尤以慢性疾病危害更大,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坏死性肠炎、非典型新城疫、慢性呼吸道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

34饲养管理



良好的饲养管理是取得较好的生产成绩和着色效果所不可缺少的条件。饲养管理对着色的影响大多是间接起作用的,其中饲养周期、采食量、饲养密度、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和氨气的浓度、光照强度和时间等饲养管理因素对着色的影响程度较大。



肉鸡或蛋鸡不应饲养过长时间,以免因机体本身的色素吸收或沉积机能下降而引起着色效率下降。如果采食量小,鸡体每天所摄入的叶黄素总量也小,叶黄素在鸡体的沉积率有限,从而造成叶黄素的来源不足,影响着色程度。合理的饲养密度可以保持鸡体处于健康的状态,免受各种应激的影响,使体内的各种机能处于正常状态。



温度对着色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影响鸡体的免疫力,导致鸡体易感各种疾病;高温引起采食量的下降。湿度过高引起舍内粉尘增多,影响呼吸道的机能,对机体的生理及免疫功能不利;湿度过低,易引起病原菌及球虫的增生。舍内废气的浓度过高,易使有害微生物增生,且对呼吸道黏膜的损害较大,对鸡体维持正常的健康不利。促进表皮色素沉积的酶需要一定的光照,如果光照的强度或时问不足,造成此类酶的活性下降,也会引起着色不良。

饲料防霉剂和抗氧化剂

饲料原料或成品如发生霉变或营养成分氧化失效,会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轻则影响动物的采食量,严重的会造成霉菌中毒,甚至死亡。防霉可由冷冻、干燥、真空或输入惰性气体等多种途径来实现,但因这些措施耗费过高而不能应用于饲料生产,最适于饲料工业的是化学防霉。大部分化学防霉剂是有机酸和有机酸盐,降低饲料pH后,不但可以阻止微生物的繁殖,有些有机酸还可以参与能量代谢,起到部分供能作用。在饲料中添加抗氧化剂可抑制养分的氧化,减少损耗,防止或延缓饲料中的活性成分氧化变质。维生素E、维生素c及其酯和盐类都有抗氧化作用,但一般不列入此类。苯甲酸和酒石酸等本身无抗氧化作用,但它们与金属离子络合,使之不产生催化氧化作用,属于抗氧化剂的增效剂。

1饲料防霉剂

饲料防霉剂要既能抑制霉菌生长,又要无毒,同时不影响动物的适口性。因此,作为饲料防霉剂,需具备以下特点:

(1)具有较强的广谱抑菌效果;

(2)DH值低,能在低水分的饲料中释放出来;

(3)操作方便安全,无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有效添加量不影响动物健康及饲料的适口性。

11丙酸及其盐类



丙酸是一种腐蚀性有机酸液体,毒性低,但是有特异气味,影响适口性,少用于配合饲料。饲料中丙酸的添加剂量约为005~015%,最多不超过O3%。在pH<5时,效果更理想。丙酸对饲料的混合均匀度要求不高,见效快,是较好的短期防霉剂。丙酸盐包括丙酸钠、丙酸钙、丙酸铵等。丙酸钠、丙酸钙为白色晶体或颗粒状粉末,无味或略带丙酸味,饲料中添加剂量为02-03%。丙酸铵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具有氨的气味,易溶于水,腐蚀性低于丙酸,适用于反刍动物饲料,可提供少量氮,添加量为005-01%.但尽可能不用于家禽饲料。此类防霉剂使用时先溶解于低碳酸(如乙酸、丙酸等)中,以喷洒或预混合的形式处理饲料。

1

丙酸和丙酸盐防霉剂建议使用量(饲料添加剂手册,佟建明)



12山梨酸及其盐类

山梨酸为无臭无腐蚀性白色粉末,空气中长期放置易被氧化着色。山梨酸属于酸性防霉剂,在pH 8以下作用稳定,对含水分高的饲料中的霉菌、酵母、嗜氧菌有效,对黑曲霉、安地曲霉、酵母等抑菌效果尤佳。由于价格原因,山梨酸及其盐类常用于代乳品防霉剂、食品或宠物饲料。山梨酸在饲料中用量为005-040%。使用时,将山梨酸溶解于低碳酸(如乙酸、丙酸等)中,以喷洒或预混合的形式处理饲料。山梨酸盐类包括山梨酸钠、山梨酸钾、山梨酸钙。其中山梨酸钾为白色至浅黄色鳞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状或粒状,有吸湿性,空气中氧化着色,酸性条件下作用充分,对腐败菌和霉菌有效。山梨酸钾在饲料中用量为005-03%,使用方法同山梨酸。

1.3柠檬酸和柠檬酸钠

柠檬酸为半透明结晶或白色结晶粉末,无臭,味酸,可防腐,又是抗氧化剂的增效剂。它可使肠道内容物变酸,稳定肠道微生物区系,提高生产性能及饲料利用率。一般按配合饲料的01-05%添加,但是作为抗氧化剂时按0005%添加。柠檬酸钠为无色结晶或白色结晶粉末,添加量同柠檬酸。

14富马酸(延胡索酸)及其酯类

富马酸及其酯类属于酸性防霉剂,具有降低pH,抗菌谱广的特点。富马酸及其酯类的防霉效果好于山梨酸和丙酸类,富马酸在饲料中的添加剂量为001-008%;富马酸单甲酯添加量大致为001-008%。富马酸单甲酯对黄曲霉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富马酸二甲酯在pH 3-8范围内对抑制黄曲霉也有明显作用,但因其具有毒副作用,已被禁止使用于饲料中。

15苯甲酸和苯甲酸钠

苯甲酸为白色叶状或针状晶体,无臭味或稍带安息香或苯甲醛的气味,具有吸湿性。苯甲酸对广大范围内的微生物均有抑制效果,但对产酸菌作用较差。苯甲酸钠为白色颗粒或无定形结晶性粉末,无臭味或微带安息香味,对黑曲霉、娄地青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等具有抑制作用。家禽饲料添加剂中主要使用苯甲酸钠。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在饲料中的适宜添_h日量为005-010%,最多不得超过010%。

16乳酸及其盐

乳酸是应用最早的防霉剂,其抗菌作用弱。当浓度达到O5%时才显示出防霉效果,对厌氧菌作用明显。乳酸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一般为02-15%。乳酸亚铁制剂,纯度在95%以上,添加量一般为03%一4O%。

17双乙酸钠



双乙酸钠是一种新开发的食品级防腐剂,具有高效、无毒、无致癌性、无残留、适口性好等优点,但价格高,一般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为01-08(2)

2双乙酸钠添加剂量

18复合防霉剂

由一种或多种防霉剂与某种载体结合而成的复合防霉剂可保持甚至增加单一霉剂原有的抑真菌功效,并免除或降低单一防霉剂的腐蚀性与刺激性。如防霉剂"Mold-x"由丙酸、乙酸、山梨酸和苯甲酸均匀地分布在硅酸钙载体上而制成,其抗菌活性来自各有机酸的协同作用,除防霉外还有增进食欲的功效,其添加量为005-01%。Adofeed由丙酸包含于油悬浊液中制成,抑菌活性明显优于相应的粉状防霉剂。国内同类产品如“克霉灵”、“克霉净”等.也已投入使用。

2饲料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可与过氧化物结合,阻止氧化过程的继续进行;有些抗氧化剂,由于本身易氧化,因而首先和空气中氧结合而自身氧化,保护饲料易氧化成分;还有些物质,本身不具抗氧化作用,但可与其他抗氧化剂起协同作用,有提高抗氧化作用的效果。

饲料抗氧化剂按其作用性质可分为还原剂(如亚硫酸盐类、抗坏血酸及其盐等)、阻滞剂(a一生育酚、二丁基羟基甲苯、丁基羟基茴香醚、乙氧基喹啉等)、协同剂(如酒石酸、柠檬酸等多元酸)、螯合物(如乙二胺四乙酸及其钠盐等金属络合剂),按来源又可分为天然抗氧化剂(如抗坏血酸类、生育酚类、没石子酸酯类、糖醇类等)和人工合成抗氧化剂(主要包括二丁基羟基甲苯、丁基羟基茴香醚、乙氧基喹啉等)。饲用抗氧化剂应具有高效、无毒、无异味、无异臭、成本低等特点。

21乙氧基喹啉

又称乙氧喹(EMQ),商品名称为山道喹,别名乙氧喹、衣索金、珊多喹等。是一种黏滞的、呈橘黄色至褐色的液体,不溶于水,但溶于动植物油中。它能保护维生素A、维生素D、鱼肝油、各类脂肪、肉粉、鱼粉、骨粉、胡萝卜素等饲料中易氧化的成分。防止其变质,其抗氧化能力比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和丁基羟基茴香醚(BHA)高得多。鱼粉、骨粉、脂肪类饲料中乙氧喹添加量为0005~0010%,维生素AI)等饲料添加剂中使用量为001~002%;全价饲料中添加量为0005~0015%,一般建议其最高添加量不超过0015(美国FDA批准最高使用量)

22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为白色结晶或结晶粉末,无味、无臭,对热稳定。不溶于水及甘油,能溶于油脂及许多溶剂中。BHT在肉鸡体内残留量少,停留二昼夜排出90%以上。国家标准中规定配合饲料中用量为0015%。它与BHA或有机酸(常用柠檬酸)合并使用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但二者总量不得超过002%。和BHA以及没石子酸丙酯(PG)联用总量不超过001%,PG不超过0005%,最大使用量以脂肪基础计。

23丁羟基茴香醚(BHA)

为白色或微黄色蜡样结晶性粉末,带有特殊的酚类的臭气及刺激性味。BHA除具有抗氧化作用外,还具有抗菌作用。BHA作饲料添加剂,在家禽饲料中一般用量为0006%一0012%,而在鱼粉及油脂中用量为001%一010%才能保证效果。它与BHT或有机酸(常用柠檬酸)合并使用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但二者总量不得超过002%。和BHT以及PG联用总量不超过001%,PG不超过0005%,最大使用量以脂肪基础计。

24其他抗氧化剂



除上述三种主要的抗氧化剂之外,抗氧化性维生素类,如维生素E、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以及没石子酸丙酯(PG)、叔丁基对二酚(TBHQ)和丁羟基甲苯等也具有抗氧化作用。另外还有大豆异黄酮、茶多酚、中草药抗氧化剂等天然抗氧化剂以及一些复配的抗氧化剂,使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添加。



备注:未加说明出处的使用推荐量参考《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杨振海,2003,中国农业出版社)

饲用抗生素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目前,世界上生产的抗生素已达200多种,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有60多种。我国《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中明确规定,允许作为促生长类添加剂在饲料中长期使用的抗生素为33种。促生长类抗生素饲料添加剂以亚治疗剂量应用于健康动物饲料中,可改善动物营养状况,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效率,同时起到预防疾病,提高动物免疫功能,抵抗应激的作用。

1抗生素的分类

11根据抗菌谱分类

111抗革兰氏阳性菌:如青霉素、杆菌肽、维吉尼亚霉素等。

112抗革兰氏阴性菌:如黏杆菌素、氨基糖苷类等。

113广谱抗生素:如金霉素、土霉素等。

114抗寄生虫:如莫能菌素、盐霉素、拉沙里菌素等。

12根据使用范围分类

121人、畜共用:如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卡那霉素,有些国家和地区已禁止人、畜共用抗生素用作饲料添加剂。

122畜禽专用:如维吉尼亚霉素、聚醚类抗生素等。

1.3根据化学结构分类

可分为青霉素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脂类、多肽类、聚醚类和其他。

14根据使用目的分类

141预防动物疾病,促进动物生长类:此类抗生素可以长时间在饲料里添加使用,但标签要标明所含抗生素的名称、含量、适用范围、停药期规定及注意事项等。

142治疗动物疾病类:此类抗生素不能在饲料中长期添加,商品饲料中不得添加。15按生产方式分类

有微生物产生与化学合成两种方式。与微生物产生的抗生素相比,化学合成的抗菌剂成分单一,不含有促生长活性物,故大多数抗菌剂促生长效果差或没有,一般多添加于饲料作短期防治疾病、驱虫等保健剂之用。

2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抗生素的作用机理一般可分为抑菌作用与促生长作用两类,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抑制和杀灭病原菌,防病治病,提高动物抗病能力;

(2)调节肠道内微生物区系,降低维持需要,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促进家禽生长;

(3)降低肠壁厚度,提高营养物质吸收效率;

(4)减缓肠道蠕动,延长食糜在消化道的停留时间,提高消化吸收率。

理想的抗生素添加剂应具备以下特点:

(1)抗病原活性强,显著促进畜禽生产性能的改善;

(2)对动物体内有益微生物影响小;

(3)动物体内残留低;

(4)结构稳定,在饲料加工和消化道中不易被破坏;

(5)微生物不易产生耐药性;

(6)毒性低、安全范围大、副作用小;

(7)对动物适口性好。

3家禽常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

31杆菌肽

杆菌肽为白色粉末,有特异臭味,味苦,吸湿性强杆菌肽对革兰氏阳性菌十分有效,对部分革兰氏阴性菌、螺旋体和放线菌、耐青霉素的葡萄球菌也有效。在肉鸡日粮中使用,它可提高其抗菌能力,促进生长,提高增重和饲料利用率;而在蛋鸡日粮中使用,可降低蛋鸡的热应激和死亡率。杆菌肽具有毒性小,吸收沉积少的优点,但不能与莫能霉素、盐霉素等聚醚类抗生素混用。在家禽日粮中使用量一般为4~20mgkg

32黏杆菌素

又称之为硫酸抗敌素,为白色粉末,具有吸湿性。黏杆菌素对革兰氏阴性菌有强的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有显著杀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一般不起作用,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起作用。黏杆菌素不易产生耐药性,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现象,在肠道内吸收甚少,但同类之间有交叉耐药性。一般肉鸡(10周龄内)饲料使用量为220mgkg,产蛋鸡禁用,各种动物在屠宰前需一定的停药期。此外,黏杆菌素与杆菌肽锌有较好的协同作用,二者以固定比例(15)配伍使用可弥补黏杆菌素易引起肾中毒的缺点。

33维吉尼亚霉素

又称肥大霉素、维吉尼霉素,为淡黄褐色粉末,具有特异性臭味。该抗生素抗菌谱较窄,主要抗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促进肉鸡生长和对饲料中黄色素的吸收,提高蛋黄色度和蛋鸡的产蛋率。维吉尼霉素毒性低,在肠道菌群中不易产生抗性突变株,与多肽类其他抗生素无交叉抗药性。在鸡饲料中添加量为lO~20mgkg。不能与其他抗生素配伍使用,休药期为1天。

34土霉素

为灰黄色至黄色的结晶粉末,无臭,味苦。该抗生素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与部分阴性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均有较强的抑制或杀灭作用,但对真菌不起作用,可用于促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产蛋率及孵化率,改善蛋白质消化率。土霉素吸收后能在动物体组织均匀分布,蓄积量较少,半衰期短。在鸡饲料中,lO~50mg/kg的添加量可促生长和改善饲料转化率,50-100mgkg可预防疾病,100~200mgkg可治疗疾病。添加于饲料中,在室温下,贮存4个月后效价下降4-9%,制粒时效价下降5-7%。

35金霉素

金黄色结晶,有苦味。金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都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可促进肉禽生长,使动物肠壁变薄,增加肠壁的吸收功能,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该抗生素代谢快、残留少、毒性低,但长期低剂量使用易使厌氧微生物(如双歧杆菌)产生抗药性。雏鸡饲料中添加剂量为lO-lOOmg/量为1-5mgkg,肉鸭为5~6mgkg

4饲用抗生素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抗生素时的总体原则就是必须严格按法规使用,同时还要注意与生物安全的国际大环境接轨。

41肉鸡

411对症选择抗生素:根据使用目的、家禽种类、生长阶段和生产目的,按国家规定正确选择抗生素种类和剂量,限制使用人畜共用药。

412交替使用抗生素:可降低畜禽体内微生物耐药性,有利于抗生素作用的发挥。

413间隔使用抗生素:可降低和避免长期使用及高剂量抗生素带来的耐药性和畜产品内抗生素的残留。

414严格执行停药期:使畜产品抗生素的残留降到最低限度。

415注意配伍禁忌:如盐霉素钠预混剂使用时禁止与泰妙菌素、竹桃霉素并用。

416选择正确的使用疗程和程序:一般传染病和感染症应连续用药3~5天,直至症状消失后用l2天。停药过早易使疾病复发。严重感染时多采用注射给药,一般感染和消化道感染以内服为宜。

417防止影响免疫反应:庆大霉素、金霉素等抗生素在治疗疾病时能抑制免疫功能,因此,在进行各种疫苗预防接种前后数天内,以不用抗生素为宜。一般情况下,其他药物可以治好的病不要用抗生素,一种抗生素可以治好的病不要同时用多种抗生素。

418禁止直接使用原料药:饲料中添加必须首先制成预混剂。

419其他原则:抗菌谱窄的抗生素可治好的病.不kg。蛋鸡产蛋期禁用,休药期为7天。36泰乐菌素又名泰乐霉素,为白色板状结晶,有异味。该抗生素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类菌质体,对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支原体、螺旋体也有效,可促进家禽生长,提高饲料效率,预防鸡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及小牛支原体引起的肺炎。泰乐菌素毒性很低,残留少。在鸡(8周龄内)饲料中添加量一般为4~50mg/kg。与其他抗生素(如潮霉素B)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37黄霉素又称黄磷脂素或班伯霉素,为无色、无臭的非结晶性粉末。主要是影响肠道细菌孳生,使肠道菌群代谢活动变得有益于动物,使肠壁变薄,间接改善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提高生产性能。动物对黄霉素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肉鸡和蛋鸡饲料中黄霉素的添加量为1-5mgkg,肉鸭为5~6mgkg

4饲用抗生素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抗生素时的总体原则就是必须严格按法规使用,同时还要注意与生物安全的国际大环境接轨。

41肉鸡

411对症选择抗生素:根据使用目的、家禽种类、生长阶段和生产目的,按国家规定正确选择抗生素种类和剂量,限制使用人畜共用药。

412交替使用抗生素:可降低畜禽体内微生物耐药性,有利于抗生素作用的发挥。

413间隔使用抗生素:可降低和避免长期使用及高剂量抗生素带来的耐药性和畜产品内抗生素的残留。

414严格执行停药期:使畜产品抗生素的残留降到最低限度。

415注意配伍禁忌:如盐霉素钠预混剂使用时禁止与泰妙菌素、竹桃霉素并用。

416选择正确的使用疗程和程序:一般传染病和感染症应连续用药3~5天,直至症状消失后用l2天。停药过早易使疾病复发。严重感染时多采用注射给药,一般感染和消化道感染以内服为宜。

417防止影响免疫反应:庆大霉素、金霉素等抗生素在治疗疾病时能抑制免疫功能,因此,在进行各种疫苗预防接种前后数天内,以不用抗生素为宜。一般情况下,其他药物可以治好的病不要用抗生素,一种抗生素可以治好的病不要同时用多种抗生素。

418禁止直接使用原料药:饲料中添加必须首先制成预混剂。

419其他原则:抗菌谱窄的抗生素可治好的病.不要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时注意一次性投足剂量以达到预期效果。以促生长、节约饲料为目的时,应尽量少用、慎用人畜共用抗生素。一般开始应用时,其剂量宜稍大。对家禽急性传染病,剂量也宜稍大。

42蛋鸡



除了与肉鸡使用上一些相同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421对饲养环境、禽舍和器具消毒时,不能使用酚类消毒剂,产蛋期禁用酚类、醛类消毒剂。

422产蛋期允许在兽医指导下使用治疗药物,但治疗期间所产鸡蛋不得供人类食用。

423禁止在整个产蛋期饲料中添加药物添加剂。

424禁止在饲料中长期添加药物。

425禁止违规使用抗生素添加剂。

5抗生素使用的负面作用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就因抗生素应用对公共卫生的影响引起了许多争议,目前仍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抗生素之所以在养殖业中广泛使用,是因为它能给人们带来经济的畜产品,可是经济利益的背后隐藏的是人类的健康危机和对外贸易绿色壁垒的升温。长期使用抗生素饲料主要引起家禽致病菌的耐药性和机体抗生素残留的问题。



病原菌抗药性的增强不仅引起畜禽疾病防治上的困难,而且还会影响到人类疾病的防治效果。而抗生素在畜禽产品中的残留可以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影响人类的健康与安全。因此,必须根据生产目的要求,选择适宜的抗生素种类和添加时机,严格控制添加量,认真执行停药期。

饲用酶制剂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主要是靠体内消化酶的作用,除了动物自身分泌的消化酶外,人们也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帮助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利用。饲用酶制剂可以补充动物不足的内源消化酶和机体不能分泌的一些外源酶,促进对养分的消化以及对肠道消化吸收环境的改善,从而提高养分的消化率,节约能量和蛋白资源,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降低动物生产成本,同时还可以减少动物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

1饲料酶的种类

饲料酶的分类有多种,按其成分组成可分为单酶与复合酶两种。

11单酶

按其作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消化酶类,这类酶家禽自身可以分泌,主要是消化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脂肪等养分,帮助家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目前,饲料中应用的消化酶主要包括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用于补充家禽早期生长、发生应激时等特殊情况下内源消化酶分泌的不足。另一类是非消化酶类,这类酶动物自身不能分泌,需要人为补充,主要是降解家禽消化率低、有抗营养作用或对家禽有害的成分,以改善消化道的理化特性,为消化酶类的作用提供一个高效的作用环境。非消化酶类主要包括木聚糖酶、B一葡聚糖酶、纤维素酶、植酸酶、甘露聚糖酶等。

12复合酶

复合酶是根据动物与日粮的类型,由不同单酶经过设计组成的多酶产品。家禽用复合酶按日粮类型可分为小麦日粮专用型、混合日粮专用型、玉米一豆粕日粮专用型及杂粕日粮专用型等。家禽采食不同日粮时对复合酶的需求不同,而且不同的家禽在饲养过程中面临问题的关键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也是不同的。复合酶只能解决最重点、最关键、最有经济价值、对动物生产影响最大的问题,而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复合酶的设计和使用一定要有针对性,根据动物的种类、饲料配方组成、加工工艺等特点选择对生产有针对性的酶制剂,这样,复合酶才能发挥出最大效果。

2酶制剂的功能

21破坏植物细胞壁



植物性原料的养分包裹在细胞壁内,家禽利用植物养分时首先是破坏细胞壁释放养分。破坏细胞壁的方法很多,如原料的机械加工过程、家禽的采食过程等,酶制剂也是帮助动物破坏细胞壁释放养分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以提高养分的可利用率。家禽体内不能分泌破坏细胞壁的酶,如纤维素酶、p一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等,只能通过外添的方式帮助家禽破坏这些非淀粉多糖抗营养作用,以释放更多的养分供动物消化利用(呙于明等,2001)22补充内源消化酶,提高养分消化率



家禽在幼年阶段,由于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酶的分泌与消化机能不完善(Efird等,1982Lindemann等,1986),消化酶分泌不足可限制幼年动物生长发育(安永义等,1999;呙于明等,2001)。添加外源消化酶可有效补充内源酶的不足,提高幼龄家禽对饲料养分的利用率,避免消化不良引起的营养性下痢等疾病、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下降等问题的发生。23降解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饲料原料中的营养成分与抗营养成分是同时存在的。抗营养成分不仅可以降低动物对养分的}肖化吸收率,还可引起动物肠道对疾病的敏感性,降低动物的抵抗力。饲料中常见的抗营养成分包括植酸磷、可溶性非淀粉多糖、蛋白酶抑制因子等。植酸酶以及非淀粉多糖酶可以帮助动物破坏这些抗营养成分,改善肠道的消化吸收环境,提高饲料养分的消化吸收。24提高饲料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由于我国饲料原料的来源广泛且非常复杂,饲料厂在使用时对不同批次原料质量的变异难以控制,原料营养价值的变异经常会引起饲料产品质量的波动。通过使用酶制剂,可以改善原料养分的消化利用率,降低原料批次间的养分变异,保证饲料产品的稳定,从而可以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均一性。

25改善动物肠道环境,提高免疫力



肠道后段有害微生物的过度发酵会损害肠道健康,降低机体免疫力。肠道后段的微生物与肠道食糜存在互作关系。肠道后段食糜养分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消化道前段对食糜养分的消化吸收。添加饲用酶制剂可以改善饲料在消化道前段的消化吸收,间接

改变消化道后段食糜养分供应的数量与质量,从而影响肠道微生物的数量与结构。肠道微生态环境的优化不仅降低动物的维持需要,提高肠道的健康水平以及对疾病的抵抗力,并且还可以减少抗生素等添加剂的使用,降低养殖成本,改善食品安全。

3影响酶制剂应用效果的因素

酶制剂的应用技术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应用效果受到酶本身及其作用环境中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酶制剂的作用效果不是经常都能体现,这是酶制剂在应用过程巾碰到的主要问题。

31动物因素



酶制剂的作用效果受动物的品种、年龄、生理阶段等影响较大。不同品种的动物对酶的需求不同,其中家禽除了需要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外,还要补充消化酶。动物在不同生理阶段其消化生理存在差异,因此对饲料的消化能力也不同。一般说来,幼龄动物消化道发育不完善,尤其是在目前集约化的饲养管理制度条件下,内源消化酶分泌的变化并不能及时满足饲料变化及环境条件变化的要求,这种情况下需要额外添加消化酶。

家禽由于消化道短,食糜停留时间短,微生物作用较弱,且饲料先进入偏中性环境的嗉囊中发生一定作用之后,才进入酸性环境的胃;家禽消化道食糜水分(20)较低,肠道中食糜的黏性较高.所以加酶的效果较为明显(汪儆,2005)Eustace(2005)试验表明,在2~5周龄肉鸡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可显著提高增重和采食量(P05),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也显著提高(P05)。王修启等(2004)研究表明,在蛋鸡小麦基础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可使产蛋率水平提高617(P01),蛋重平均提高524(P<001),料蛋比降低11-3(P01)。钱利纯等(2005)在番鸭高米糠粕日粮中添加01%酶制剂,结果使番鸭日增重提高1083(P<001),饲料利用率提高1035(P<001),肝重提高1687(P<001),腹脂率降低1038(P>O05),同时还有利于番鸭羽毛生长,防止啄羽。

32日粮因素

酶的专一性非常强。从理论上讲,酶制剂配方设计与饲料配方设计是相对应的,两者是互动关系。不同的日粮类型有不同的特点,如果对酶的选择和使用不正确,则不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达不到最大的经济效益。一般而言,小麦型日粮添加以木聚糖酶为主的非淀粉多糖酶;大麦型的日粮添加以B一葡聚糖酶为主的非淀粉多糖酶;玉米一豆粕日粮中应以添加蛋白酶、淀粉酶和甘露聚糖酶等为主。

33饲料加工因素

酶是一种蛋白质,在高温条件下会失活。在家禽饲料加工的过程中,制粒温度一般在85~C左右。不l司的酶制剂经过调质和制粒的高温、高压、高湿的作用,活性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在不同的饲料加工工艺中添加酶制剂一定要考虑对酶特性的选择以及添加的方式。植酸酶是现在使用最普遍的单酶产品,与非淀粉多糖酶相比更易受温度的影响(George2000)。在粉料中添加普通的植酸酶即可,而在颗粒料中一般要选择耐高温性能较好的产品。

34菌种及酶特性

饲用酶制剂是由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通过发酵生产的,不同菌种产生的酶耐热性能不同(汪儆,2001)。在不同的行业中,对酶的特性要求不同,在饲料行业如果选择的针对性不强,则饲料酶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饲料专用酶的要求有如下特点:

(1)耐受饲料加工过程中高温、高压、高湿的处理;

(2)在动物体温下表现出较高的活性;

(3)有较宽的pH适应性;

(4)能在低浓度底物下高效分解饲料原料。

目前,对酶活特性的改变主要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菌种进行改造,因为自然菌种产生的酶活特性及酶种的组合一般很难满足不同动物的需要。目前市场上主要的饲料酶产品都是用基因工程菌经过液体深层发酵后生产出高精度的单酶产品,然后再根据动物、日粮等特点进行针对性复配。

35其他因素



此外,给动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也很重要,因为酶的作用只有在特定的条件基础上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这里的环境包括,动物生长的体外环境及动物肠道内的微生态环境。如动物处于疾病、饲料霉变、应激等条件下,不仅限制酶制剂作用的发挥,同时酶的作用效果还经常被这些环境的负作用所影响。

益生素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益生素是近年在家禽生产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活微生物添加剂,又称促生素、微生态制剂、活菌制剂等。它能在动物肠道内大量繁殖,通过产生抗菌物质、养分竞争、粘着位点竞争,调整肠道菌群格局,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定居和繁殖,使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增加,潜在致病菌减少,从而加强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屏障功能和增强非特异性免疫,达到预防疾病和提高生产性能的目的。

1益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益生素按其菌种类型可以分为乳酸菌类、酵母菌类、芽孢杆菌类和光合细菌类,同一类菌包括有多种菌种,其中光合细菌主要用于水产养殖中。出于对菌种安全性的考虑,各国对允许使用的微生态制剂的菌种规定又各不相同。到目前为止,开发应用的饲用微生物的品种较多,仅美国准许直接使用的就有40多种,年使用量达8 000t以上,法国达50多种,而我国《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06)》准予使用的有16种。按益生素产品所含菌种又可以将其分为单一菌剂和复合菌剂。

11乳酸菌



乳酸菌是一类可以分解碳水化合物产生乳酸的细菌总称。目前已发现这一类菌在细菌分类学上有18个属,其中有益菌以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为代表。此类菌属制剂应用广泛,种类繁多,已被证实在临床上能够治疗和预防畜禽的某些肠道疾病或者起保健促生长作用。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是动物肠道中的优势菌群,在动物体内通过生物拮抗、降低pH值、阻止和抑制致病菌的侵入和定植,制止发酵,减少产气,维持肠道中微生态平衡,增进宿主健康水

平。乳酸菌菌体内和代谢产物中含有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增强动物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此外,其还能合成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以及产生淀粉酶、蛋白酶等消化酶,提高动物消化酶活性,促进动物生长。乳酸菌在动物肠道的定植具有特异性,不同来源的乳酸菌对不同宿主会表现出不同的粘附能力。促生长和保健作用的乳酸菌类益生素产品的菌种主要有嗜酸乳酸杆菌、长双歧杆菌以及短双歧杆菌等。

12酵母菌

酵母菌富含蛋白质、核酸、维生素和多种酶,具有增强动物免疫力、改善饲料适口性、加强消化吸收等功能。饲料酵母营养丰富,作为常规蛋白源饲料使用时,可以部分或者全部代替鱼粉使用。酵母菌不能在动物的消化道内定植,同时对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存在天然的抗性。在家禽日粮应用中,酵母菌主要在增强刷状缘二糖酶活性、阻止病原微生物的粘附、刺激非特异性免疫、抑制毒素和抗病原微生物等方面对宿主发挥作用。

1.3芽孢杆菌

芽孢杆菌零星存在于畜禽肠道微生物群落中。与常用的乳酸菌等益生菌相比,芽孢杆菌是好氧菌,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芽孢。因而芽孢杆菌具有耐高温、耐酸碱、耐压等特点,能够耐受颗粒饲料加工过程的影响以及胃内的酸性环境和肠道上段的胆盐和消化液的破坏,进入肠道后段后,在肠道迅速复活,且其复活率较高。芽孢杆菌在肠道内消耗大量的氧,维持肠道厌氧环境,抑制需氧致病菌的生长繁殖,维持宿主肠道微生态平衡。此外,芽孢杆菌能够产生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以及多种氨基酸,促进畜禽生长。当前我国应用和研究较多的此类益生素有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等。

14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是一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能够在厌氧光照条件下利用光能同化二氧化碳。有些菌还有固氮作用。光合细菌不能在动物肠道内定植,但其菌体营养含量丰富。经分析,光合细菌菌体蛋白质含量高达60%~65%,同时还可为宿主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核酸等营养物质。

15复合制剂

由上述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菌种构成的益生素产品即为复合型制剂。复合制剂往往需要根据动物种类、动物生理阶段、饲养目的等选择适宜菌种配制。如某农业大学研制的复合菌剂“促康生”,除用作促进动物生长和预防下痢等疾病的饲料添加剂,还可作为治疗畜禽下痢等疾病的治疗剂。大量试验研究报道,复合制剂在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报酬方面优于单一菌种,体现出益生素菌种间存在一定的加性效应。

2益生素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21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

在现代集约化家禽养殖中,常由于应激问题,如密度过大、温度过高过低、换料等,引起动物消化道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抗病能力减弱,而益生素是解决这类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动物摄入益生素后消化道内有益菌群能得到有效的补充,进而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长繁殖,保证和维持菌群的正常平衡,增进动物健康。

22提高动物免疫水平

益生素是良好的免疫激活剂,通过产生抗体和提高噬菌作用活性等刺激免疫,激发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促进机体免疫水平和抗病能力的增强。有试验报道,在艾维茵肉仔鸡日粮中添加1%益生素可以显著提高血浆中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和法氏囊重量。

2.3提高动物生产性能

益生素能够合成参与机体物质代谢的消化酶(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氨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并能促进机体对蛋白质、钙、铁和维生素D的消化吸收,改善消化吸收机能,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促进动物生长。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01%嗜酸乳杆菌干培养物,明显提高小肠淀粉酶活性、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关于益生素应用效果报道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与饲养条件和益生素产品差异有关。总的来说,迄今尚无关于益生素负面效果报道,在家禽生产中应用益生素是安全可行的。

24降低有毒有害物质

在家禽配合饲料中添加益生素能够产生乙酸、丙酸和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增加肠道酸度,从而有效地抑制病原菌和腐生菌的生长。同时,活菌益生素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一些抗菌物质如细菌素、嗜酸菌素、乳糖菌素、杆菌肽等,能抑制病原菌和腐生菌在肠道内生长繁殖,从而降低这些有害物质的产生。当前市场上也有死菌类益生素产品,其中含有代谢产生的抗菌物质,可直接进入肠道发挥抑制病原菌作用。此外益生素还能降低粪便排泄量以及粪便中氨、吲哚等有害物质的量。

3影响益生素应用效果的因素

31益生素菌种选择

益生素是活的微生物制剂,但并非所有的微生物对于动物都是安全的。因此在家禽生产中必须选择经大量试验证实安全的益生素菌种。家禽消化道内环境特殊,如胃内较低的pH值、消化液中的消化酶及胆汁等都会对胃肠道内的微生物产生影响。一个有效的益生素产品应该在消化道内有较强的生存能力。与病原微生物竞争肠道黏膜粘附位点是益生素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定植能力也是考虑益生素菌种选择的重要指标。乳酸菌通常被看作动物体内固有的微生物,容易在肠道定植,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是通过食物带入动物消化道,一般认为不能在肠道定植。目前家禽生产中常用的益生素产品主要是乳酸菌属。

32动物生理状态

动物如果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应用益生素的效果往往不是十分明显。这可能是由于益生素主要通过调整消化道微生态结构发挥作用,而健康正常的家禽已建立了良好的微生物群落,如再额外添加益生素,其改善作用不大。因此在家禽生产中应根据动物生理状况选择合适的益生素。

33抗生素耐受性

当前在我国家禽生产中抗生素仍是常用饲料添加剂,因此在选用益生素时常常会担心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拮抗作用。不同益生素菌株对于不同抗生素的耐受性不一样。在家禽生产中将常规促生长剂量的抗生素与益生素一起使用,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会取得协同效应。如在肉鸡日粮中同时添加蜡样芽孢杆菌与维吉尼亚霉素,增重效果显著优于单独添加。此外,家禽生产实践表明,当动物肠道内存在较多的病原体时,可先用抗生素调理肠道,然后再使用益生素,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34与其他添加剂联用

动物生产中常采用多种因素促进动物生长,以期取得最佳的生产效益,关于益生素和其他添加剂联用能否取得协同效应是养殖户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在黄羽肉鸡生产中,沸石粉、低聚木糖和地衣芽孢杆菌三者合用时,日增重、死亡率和料重比均比使用沸石粉、低聚木糖和沸石粉+低聚木糖有提高的趋势。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合生素(饲用芽孢杆菌:植物多糖=21),合生素组的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均优于益生素组。对于益生素和其他添加剂的联用效果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益生素的菌种特性及与其联用添加剂种类和作用机制进行合理配合,经大量的动物试验验证后方可实施于生产。

中草药添加剂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具有改善机体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功能及防治畜禽疾病等多方面的作用。而且,中草药添加剂还具有抗生素无法具备的优点:毒副作用小、不产生抗药性或抗药性很小、无残留。我国中草药资源丰富,发展中草药添加剂有着巨大的潜力,作为有效替代抗生素的纯天然添加剂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中草药成分和作用比较复杂,特异性差,绝大多数兼有营养和非营养性两方面作用,很难加以区分。目前,按其来源可分为植物、矿物和动物来源3种中草药,其中植物类所占比例最大;按作用大体可分为营养型和非营养型两大类;按应用目的又可分为增加家禽产品产量、改进家禽产品质量的营养型和家禽保健的非营养型两大类。

1

中草药添加剂中的活性物质及其生物学作用

11中草药的活性物质

中草药发挥功效的生物活性物质并不同于植物中的主要营养素,多数是植物的次级代谢体。其中主要是以下3类物质:萜类和类萜化合物、生物碱、植物酚(石炭酸)

12中草药的生物学作用

1.2.1抗病、防病及增强免疫力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进入动物机体后能够直接作用于病原微生物,抑制其增殖或直接杀灭而达到防治各种疾病的目的。

清热解毒类中草药在体内外具有抑菌或杀菌作用。如粤黄鸡日粮中添加5g/kg的鱼腥草复合剂可极显著减少鸡盲肠内容物中需氧菌的含量,降低鸡的死亡率。而丹参、黄芪、黄柏、地榆、金银花、黄芩、大黄、白头翁等31味中药提取液及由黄芩、金银花、白术等中药制成的泻痢康注射液对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中草药具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许多中草药及其复方制剂可以直接作用于病毒而抑制或杀灭病毒,达到治疗病毒性疾病的目的。羌活煎煮液、霍香煎煮液、麻杏射防煎煮液、银射煎煮液、荆芥煎煮液、银花挥发油、板蓝根煎煮液等7种中草药提取液对禽流感病毒(AIV)均有抑制作用。

中草药提取物对禽球虫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中草药多糖提取物可有效改善鸡盲肠中微生物的活性和组成,而50%、100%净球散煎剂显著抑制柔嫩艾美尔球虫卵囊的孢子转化率,有效提高抗球虫指数。

中草药具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其主要药理作用是:能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兴奋神经系统,加快机体新陈代谢速度,刺激机体造血机能,促进红细胞再生,增加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总数等,提高机体免疫力。研究表明,具有补益作用的中

草药都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包括黄芪、白芍、 芦荟、当归、灵芝、麦饭石、甘草、白术、人参、党参、茯苓等中药。

122抗应激作用许多中草药有提高机体抵抗力和调节缓解应激作用。某些中草药添加于日粮中可以增强鸡对高温的适应性,调整机体免疫机能,缓解热应激反应,用来减少鸡的产热及提高鸡的抗应激能力,效果普遍较好。部分中草药可阻止应激反应警戒期、抵抗期、衰竭期出现的异常变化,起到抗应激作用,增加其适应能力。如以藿香、金银花、板蓝根、苍术、龙胆草等组成的中草药添加剂可有效提高高温季节产蛋鸡的抗热应激能力,平均产蛋率可提高937-1129%,而饲料报酬可改善545-1320%。

123提高生产性能中草药成分可以改善饲料利用。如香味物质可增加采食量,而酶类则可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如肉仔鸡日粮中添加1%~3%黄芪均可提高其增重,改善饲料利用率,且以添加3%效果最好。

124改善家禽产品的品质中草药可提高肌肉的营养价值,改善鸡肉品质,如肉仔鸡日粮中添加山楂、神曲、丹参、首乌、蒲黄、玉竹组成方剂可有效降低肉品水分和腹脂率,提高蛋白质和肌间脂肪含量。

2家禽生产中常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类别

在家禽日粮中作为添加剂使用的中草药很多,表现出的作用效果也不一样。

21清热解毒和杀菌抗菌中草药

即能清理里热,解毒消肿,消痛散结和抑制或杀灭细菌等的药物。常用者有黄柏、马齿苋、黄芩、牡丹皮、茵陈、穿心莲、苦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鱼腥草、青蒿、紫苏、柴胡、白芷、菊花、桑叶、葛根等。

22补益药

此类药物可针对畜禽瘦弱体虚或久病初愈的生理特点补虚扶正、调节阴阳,以提高畜禽对疾病的抵抗力。常用的药物有何首乌、黄芪、山药、当归、淫羊藿、杜仲、五味子、芦巴子、甘草、白术、党参等。

23理气消食和助脾健胃中草药

既能调理、疏通气机,又具有消食健脾养胃等性能的药物。常用者有山楂、神曲、麦芽、陈皮、青皮、枳实、枳壳、乌药、木香等。

24驱虫除积中草药,即具杀死或驱除机体内寄生虫和润肠通便等性能的药物。常用者有槟榔、贯众、百部、郁李仁、松针粉、常山、南瓜子等。

25养血安神类中草药

此类药物有养心安神的功效,能催肥长膘,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常用的有酸枣仁、柏子仁、远志、松针、五味子等。

26行血类中草药

此类药物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肠胃功能。常用的药物有红花、牛膝、益母草、鸡血藤、川芎等。

27补肝。肾和强筋骨类中草药

主要有杜仲、龙骨、珍珠母、紫石英等。

28祛寒类中草药

常用的药物有艾叶、肉桂、茴香、附子等。

29收敛止血类中草药

常用的药物有仙鹤草、地榆、乌梅子等。

3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配方原则



通常,中草药都是采用复合搭配使用,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因而合理科学地设计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配方显得尤为重要,应根据家禽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理基础,合理选择不同性能的中草药,既增强其原有的作用,又能相辅相成,调其偏性,消除或缓

和其对机体不利的影响,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设计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配方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31辨证配制原则



使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必须以传统的中兽医理论为指导,辨证配制,讲究阴阳、时令和气候对动物体的影响。打消中草药无毒的错误观念,严格防止随意用药,以免造成损失。32因时、因地制宜原则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不同,气候差异很大。北方寒冷,多用温热之药;南方湿热,多用清热燥湿之药。即使同一地域,季节不同,有风、寒、暑、湿、火、燥的区别,故有春温、夏热、秋燥、冬寒之说。所以配方时必须根据各种动物不同的种类、日龄、体质、饲养方式,因时、因地制宜,不可盲目照搬别人的配方。

33经济、实用原则

要注意结合实际资源的情况,合理配比,特别要避免人畜争药。

34严守配伍禁忌原则

比如中药配伍的“十八反”、“十九畏”,即甘草反甘遂、乌头反半夏、硫黄畏扑硝、巴豆畏牵牛等等,也是必须注意的。另外也要考虑中草药与其他饲料添加剂的合理搭配,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4常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41黄芪及其多糖

又称绵芪,兼有营养和防治许多疾病双重作用,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等功效。用于家禽,可提高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产蛋率,改善肉品质。黄芪多糖是黄芪的提取物,具有活化细胞免疫,诱导干扰素产生等功能。

42牛至油

牛至油是由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提取的牛至香精油的简称,对埃希氏肠杆菌、沙门氏菌、亲水性气单胞菌、李斯特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高度抗菌活性。

43大蒜及其提取物

大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及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大蒜及其提取液或合成大蒜素具有抗菌、健胃、降压、抗病毒和驱虫等多种功能,可抑制痢疾杆菌、巴氏杆菌、伤寒杆菌等的繁殖,还对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霉菌等有明显的抑制或杀灭作用。

44刺五加

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根皮。夏秋采挖,剥取根皮,晒干、粉碎,混饲用或浸泡取汁拌料饲喂。刺五加可增加鸡肠液分泌,通过提高脂酶、肽酶活性等来提高养分消化率,镇静、抗应激并提高免疫功能,促进抗体生成,抗炎、抗菌等。

45陈皮



又称橘皮,干燥、粉碎后混饲。可有效防治家禽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有利于胃肠积气排出等。

引起蛋壳变薄的因素

一、饲料的原因

  1.缺钙。产蛋鸡需要大量的钙来形成蛋壳,日粮中缺钙会产薄壳蛋或软蛋。1只鸡每天采食5070克饲料,鸡对饲料中钙的利用率仅60%,所以在鸡配合饲料中应添加3%4%的贝壳粉以补充不足。

  2.缺磷。鸡日粮中磷的需要量为0.6%,其中有效磷应含0.5%。所以饲料中须加1%2%的骨粉或磷酸钙,以补充钙磷不足。

  3.钙磷比例不当。一般日粮中钙、磷比例应以681为宜。如二者比例不当,将导致产薄壳或软壳蛋。由于鸡蛋壳的钙化主要发生在头天晚间,所以应适当延长傍晚采食时间。因此,每天傍晚给鸡补喂贝壳碎粒或骨粉,能提高蛋壳质量。

  4.缺乏维生素D。获得维生素D最经济有效的办法是让鸡多晒太阳。生产中一般在日粮中添加维生素D3。用鱼肝油作为日粮中维生素D的补充剂和维生素D缺乏症治疗药物,可获得满意效果。

  5.添加剂使用不当。目前我国使用的各种饲料添加剂中所含成分大不相同,必须根据鸡群情况从中选择适合的添加剂,并掌握好合理用量。

  6.饲料霉变。用霉变饲料喂鸡后,会导致鸡的体重减轻,饲料报酬降低,抗病力差、产蛋量减少,蛋壳变软。因此,要妥善保管饲料,以防发潮、霉变。

  二、管理因素

1.鸡舍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蛋壳质量。夏季应通风降温,冬季要防寒保暖,使鸡舍内温度保持在1525之间。饲料中添加0.5%1.5%小苏打混饲,可提高蛋壳强度,大大减少薄、软壳蛋。冬季日粮中添加0.5%1.0%辣椒粉,以使鸡增热,提高抗寒能力,同时增加供暖。

  2.通风不良。鸡舍通风不良,致使形成碳酸钙的碳酸根离子不足,影响对钙的吸收,从而引起产薄壳蛋。所以,鸡舍内要通风换气,及时清理粪便,防止氨气浓度过高。

  三、生理性因素的影响

  1.遗传因素。不同品种鸡,蛋壳质量不同,如土种鸡蛋壳较厚,外来品种鸡蛋壳较薄,易破。所以,可用选种手段提高品种的蛋壳厚度,减少破蛋率。

  2.产蛋时间。一般鸡场上午8时左右饲喂,所以一般下午产的蛋壳较厚。而上午10时前产的蛋通常是在夜间形成的,夜间母鸡多处在休息状态,血钙浓度较低,所以上午产的蛋一般蛋壳较薄。

  3.连续产蛋。母鸡在较长时间内连续产蛋,常使蛋壳变薄或产软壳蛋。所以,增加动物蛋白质饲料,并常晒太阳,促使蛋鸡尽快恢复生理机能,才能确保鸡群正常产蛋。

  4.甲状腺机能失调。鸡体内甲状腺机能失调,会严重影响钙的吸收利用,从而产生薄壳蛋软壳蛋。喂35天甲状腺素片能很快使蛋壳变硬。

  5.换羽。母鸡换羽期间也会使蛋壳变薄、破蛋增加。因此在换羽期要用整粒大麦供鸡自由采食35天,可加速人工换羽,很快恢复产蛋并提高蛋壳质量。

  6.年龄影响。一般较老的母鸡生的蛋较大,但蛋壳相应较薄

四、疾病与药物的影响 鸡传染性气管炎、鸡新城疫、鸡白痢、肠炎,以及破坏生殖系统的其他疾病,也会使鸡产薄壳蛋或软壳蛋。为了预防鸡病,须按免疫程序及时接种鸡新城疫疫苗、鸡传染性气管炎疫苗、产蛋下降综合症疫苗、禽霍乱菌苗等;定期服用驱虫药。鸡群密度过大,环境卫生不良和受惊吓等,均可导致鸡产薄壳蛋或软壳蛋。因此,鸡群在产蛋期间,应尽量避免各种不良应激因素的发生,以保证产蛋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蛋壳颜色变异之探讨

1. 蛋壳色素形成的过程

1.1蛋壳色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和机理

    很复杂,但研究表明,引起禽蛋颜色千差万别的仅有三色素:胆绿素IX、胆绿素的锌螯合物、原卟啉IX,这些色素由红细胞在肝中的分解产物所形成。原卟啉IX形成黄色、粉红色、浅红色、淡黄或褐色;而胆绿素及其锌螯合物将引蓝色和绿色。这三种色素按不同的比,就可形成从紫蓝色到橄榄绿的不同色。另有研究,当红细胞在肝、脾和其他部分的网状内皮系统被吞噬破坏后,释放出血红蛋白,很快就被分解为珠蛋白、胆绿素和铁,其中珠蛋白和铁可重新参加体内代谢,唯有胆绿素被还原为胆红素,经血液转运至肝脏后结合生成葡萄糖醛酸胆红素,随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大部分作为废物随粪便排出体外。还有小部分又被肠道重新吸收,经血液入肝或转送至输卵管等部位,作为合成蛋壳色素的原料。

1.2蛋壳颜色源自子宫中腺体分泌和沉积的色素,

   子宫内表面(蛋壳腺)的表皮细胞,是构成蛋壳外面釉质层的构成成分之一。当蛋黄、蛋清及其附着的蛋白膜(即蛋壳内膜)达到蛋壳腺时,卵子将在此停留大约20h。在此期问,蛋壳(大部分是碳酸钙)沉积在包裹蛋黄和蛋清的蛋白膜上,随着蛋壳的形成,上皮细胞开始合成和积累色素,在蛋壳完全形成前的34h,积累的色素大多数转移到富含蛋白质的粘性液体分泌物中,即角质层。蛋壳褐色的深浅度取决于角质层直接有关的色素含量。同时,当卵通过子宫部粘膜时,管腔扩大,由于子宫壁平滑肌的收缩,使卵转动,其上皮粘膜的分泌物均匀涂布在卵的表面。

2.蛋壳颜色变异的原因

2.1品种因素

蛋壳颜色是最直观的品种特性, 蛋壳颜色有较高的遗传力,蛋壳色泽遗传为为0.580.76。且壳色性状为多基因影响,褐色基因依个体遗传结构的差异,表现出由棕色到浅褐不完全显性,色泽差异悬殊。一般来说,凡经过长期选育的鸡种,壳色深浅相对固定,但现代商用褐壳蛋鸡则因壳色存在着遗传变异,在壳色一致性上还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品系间杂交所造成的。白壳蛋鸡与褐壳蛋鸡杂交,其后代鸡则表现为两者的中间壳色。若用白来航公鸡与有色羽母鸡杂交,蛋壳颜色较浅,反交时则较深。现代鸡种皆为品系间杂交而成,因各育种公司选用育种素材的差异,或种鸡场没按要求的系间杂交制种,结果出现一些蛋鸡群壳色参差不齐。如对某鸡场褐壳蛋鸡进行抽查,随机抽取100个蛋,依深褐、褐、浅褐和浅粉4种色泽分类,分别占33%39%16%12%,虽然符合标准色的占70%以上,但有12%色素过浅的蛋,这种现象不能说与鸡种的质量无关。

2.2营养因素

正常情况下,似乎蛋壳颜色的深浅与蛋鸡的饲粮营养无直接关系。但也有使用一些添加剂能改善蛋壳色泽的案例,这可能与改善或提高了蛋鸡子宫中腺体分泌和沉积的色素量有关,或是将鸡体从亚健康或病态中解放出来,或是在控制某些能引起子宫病变或是应激方面有作用。如如果长期缺乏维生素A,可能引起输卵管正常粘膜上皮被分层的鳞状角质化上皮所取代,使蛋壳色素的分泌失常,造成蛋壳颜色变异。日粮中含钙过多,会导致在蛋壳和壳膜内沉积过多的钙。无论给刚产鸡还是老年鸡补钙,都常常会使蛋壳钙化过度而掩盖正常的色泽,使蛋色变淡。基于这样的原因,也有人认为对老龄蛋鸡应添加VC而不是过量的钙,这样才能提高蛋壳的质量。也有试验表明,电解质平衡对蛋壳有影响,每千克日粮的毫克当量为250meq时,蛋壳质量最好。一些饲料厂在蛋鸡料中添加VB、中药或是铁卟啉的东西,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反映,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的感觉有关。其实对蛋壳颜色测定也是学者研究课题之一,对正确评定蛋壳颜色及研究蛋壳颜色的影响因子是非常有帮助的,只是目前,在大众化的应用方面还需要努力。

2.3应激因素。

转群、防疫、外界惊扰都会对鸡产生应激作用,应激因素都能影响鸡对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应激影响可使鸡只产蛋过程中产蛋时间延长,蛋在蛋壳腺中长时间存留,会增加钙的沉积,而使蛋壳颜色变得苍白。轻微应激或短时间惊扰的鸡所产的蛋外表覆盖额外的钙,并产生不令人喜欢的蛋壳颜色。其他国外学者也发现颜色不正常、畸形和其他异常蛋的发生率明显与蛋形成期的应激有关。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应激因素刺激,使鸡群保持适宜密度和舍温,可使蛋壳颜色和质量有所提高,还能确保鸡只高产稳产,增加饲养效益。造成产蛋下降,伴随色泽变异。这类变化时间不会长,调整环境、饮水中增补电解多维、白蛋壳现象会很快消失。有试验表明产蛋期的光照不足或不稳定不规律会造成产白蛋壳。夏季持续高温,鸡体散热困难,为加速排泄散热而大量饮水,加上采食量下降,造成营养不足,导致蛋壳变异。秋冬气温突降,鸡体一时不能适应,影响机体代谢,也会导致蛋壳颜色变异。

2.3疾病因素

在相同品种情况下,蛋壳颜色变异与鸡群发生输卵管病变有关,当病原体侵蚀鸡体后,可直接发生或继发引起不同程度生殖道病理变化,输卵管出现水肿、充血或出血,粘膜上皮脱落,使蛋壳腺体合成和分泌钙及色素机能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造成蛋壳颜色变异、变白等较为典型的临床症状。危害最严重的疾病有鸡新城疫、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减蛋综合症、肾型传支、鸡白痢等。因严重侵害生殖系统,除造成产蛋率锐减、蛋壳变薄、无壳蛋增多外,并有蛋壳变异、变白等较为典型的临床症状。同时因鸡群患病,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造成营养缺乏。另外,还有资料报道,认为与呼吸系统有关的疾病也可影响蛋壳颜色。

2.3药物因素

有人在蛋禽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来改善蛋蛋壳颜色,有正相关的报导,这也许更多的是在现代高强度饲养环境下,改善了蛋禽的机体抗应激能力与亚健康状态有关。但在许多的抗生素是国家法令是不允许在蛋禽中使用的,因此,强烈呼吁在正常的情况下,不要在蛋禽料添加抗生素,倡导绿色安全蛋、强调鸡蛋的营养全面,用“一个鸡蛋也能强壮一个民族”来改变和提升蛋禽产业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另外服用尼卡巴嗪抗球虫,抑制碳酸酐酶的活性及正常蛋壳色素的形成,导致正常产褐壳蛋品种鸡产白壳蛋。鸡产蛋期预防治疗常发病或混合感染时投服药物,如磺胺类、呋喃类、喹乙醇、抗球虫药或驱虫药,使用时间或用量不当,也对蛋的形成有不良影响。

2.6.老龄化因素

因鸡龄老化、产蛋下降、蛋壳变化这类情况,增调营养性药物可见改善,但维持时间不长,应根据市场行情,及时淘汰。有的资料介绍产蛋初期壳色较深,产蛋后期变异,这是否与生殖机能衰退有关还需进一步证实。

商品蛋鸡育雏期的管理

    育雏是蛋鸡饲养中最为关键的阶段,育雏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将决定其一生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因此,加强商品蛋鸡在育雏期的管理至关重要。据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就雏鸡饲养管理方面应加强做好以下几点:

1 育雏前的准备

1.1 育雏舍的清扫与消毒。在进雏前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对育雏舍内外环境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扫、冲洗与消毒。舍外四周可用3%~5%的烧碱溶液喷雾消毒,舍内经过清扫,冲刷到风干后,可用2%的热水火碱溶液或3%~5%的来苏尔等进行喷雾消毒,间隔12天后封闭舍内所有门窗、通风口,并用透明胶带或纸条封死门窗缝隙,按鸡舍空间每m2用福尔马林25m1,高锰酸钾12.5g薰蒸(也可用固体甲醛薰蒸)。封闭24h以上打开门窗进行通风。

1.2 检修育雏舍供电,供暖、供水等基本设施,堵塞鼠洞等。

1.3 备足饲料、燃料、常用药品、灯具等。

1.4 制定购苗计划和免疫预防程序,确定育雏饲养管理人员。

1.5 在进雏前12天供暖预热,保证在雏苗入舍时环境温度符合规定标准。

2 雏鸡的选择

雏苗应来自信誉好、品质优良的厂家。在选雏时要选择羽毛清洁有光泽、活泼健壮,反应敏捷,眼大有神,手握有力,腹部大小适中,柔软而有弹性,脐部愈合良好没有血痕的鸡。

3 育雏期的管理要点

3.1 舍温控制

适宜的环境温度是提高雏鸡育雏成活率的关键。新生雏体温调解能力较差,对环境温度变化极为敏感,过低和过高或忽冷忽热都会导致发病率或死亡率增加,必须人为地加以控制,使雏鸡生活在最佳的环境温度内,才能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第一周舍内环境温度应在3335,以后可每周下调2直至降到20左右维持恒定。控制舍温遵循的原则:前期稍高,后期稍低;白天稍低,夜间稍高;晴天稍低,阴天稍高。

3.2 通风与湿度

鸡的体温高,代谢旺,从第2周起要注意适当进行通风换气,在冷季尤其要解决好通风换气与保温的矛盾,尽量做到既保证舍内适宜的环境温度,又要保持舍内空气的流通,以防止因空气质量差而诱发呼吸道疾病。舍内相对湿度前期应在60%~65%,后期在55%~60%,以人进入舍内感觉舒适为宜。

3.3 光照与密度

制定正确的光照制度是为了保证蛋雏鸡的生长发育,使其适时性成熟。一般多采用渐减光照法:第13天为23h47天为18h,第2周为15h,第3周起为1112h。光照强度由最初的10201x逐渐弱到51x,只要不影响雏鸡的正常采食,饮水即可。鸡的饲养密度不宜过大,密度过大会影响雏鸡正常的生长发育,导致群体整齐度差,发病、死亡率高,13周龄每m25060只,46周龄每m23040只为宜。

3.4 饮水与开食

进雏后先饮水后开食,两者间隔23h。前3天应供给5%~8%的白糖水或口服补液盐,雏鸡宝等以补充能量及多种维生素等,提高育雏成活率。并可视情况有目的地在饮水中适量添加抗菌类药物或高锰酸钾等。要确保饮水的清洁卫生,昼夜不可断水。喂料应掌握少给勤添,喂量以吃八成饱为宜。第1周可日喂8次,1周后改为日喂6次,夜间适当提高温度,减少喂料次数,让其充分休息。

3.5 断喙

为防止发生啄癖和减少饲料浪费一般在79日龄进行断喙。在操作中应注意断喙位置,可在上喙1/2,下喙1/3处切下,切后应继续将喙在烙片上停留一会以利于止血。

3.6 定期防疫接种,合理预防用药

应根据本地区家禽流行病发病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免疫预防程序,定期防疫。根据鸡常见病的易发规律和特点,适时合理地进行预防投药。

4 日常管理中几点注意事项

4.1 卫生与消毒

平时应注意加强做好舍内环境卫生工作。舍内外要保持清洁卫生,粪便每天及时清除,饮水、喂料器具应经常清洗消毒,带鸡消毒每周不少于23次。

4.2 饲料与营养

雏鸡采食量不大,但对饲料品质要求较高,应保证供给适口性强,易消化,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以满足其生长需要。

4.3 减少外来刺激的应激

雏鸡胆小易惊,对周围的环境变化极为敏感,雏鸡受惊不利于生长发育,应尽量减少如转群、免疫接种、断喙等的应激,给雏鸡营造一个温暖、舒适、清洁、安静的生活环境。每当在接种、转群前后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素、Vc以减缓应激,在断喙前3天起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Vc+VK3,除减缓应激外,还可防止出血过多。

4.4 完善饲养管理制度

饲养员须认真观察雏鸡每天的饮水量、采食量及粪便的变化情况和精神状态情况,及时检出弱、残、病死雏鸡,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记录。

进雏前一天要先对鸡舍升温,雏鸡进来时舍温要在3335,从第4天起,温度每天下降0.5,直至降到室温。要注意温度计的校正和悬挂的位置,以确保测温准确。

  短途运输的鸡,要休息12小时后才可开始饮水,饮水2小时后再开始喂食。长途运输的鸡,也需要休息12小时后才可开始饮水,饮水56小时后再开始喂食。

  要注意以下几点:饮水的温度要达到室温,饮水中可加入5%的葡萄糖和适量的电解多维及抗菌药物。第一、二天可用碎玉米、碎米粒开食,以利胎粪的清除,防止出现糊肛。开食时,饲料撒在报纸或塑料纸上,使啄食时产生响声,以刺激其他鸡只开始啄食。最初一星期喂半湿料,以后改干料。最初3天,每23小时喂一次。以后逐渐减少饲喂次数,至20天时每天喂3次。

  鸡苗入舍的前13天,要24小时开灯,每平方米白炽灯5瓦。以后每天减少光照2小时,至10日龄时可完全采用自然光照。

  可在710日龄时对鸡苗进行断喙,这样应激性小、节约人力,较经济。断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刀片温度要在600以上,断喙速度要在2秒钟以内。断喙前一天,饲料中要加维生素K3,断喙前后2天内饮水中还要添加电解多维。断喙后的3天内,增加料桶中饲料的厚度。

  疫病的防治必须坚持综合防治、预防重于治疗的原则。具体做法为:加强消毒,使饲养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浓度降至最低;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采取科学的免疫措施;在饲料中可适当地添加预防性药物。

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及对策

  霉菌毒素是谷物或饲料中霉菌生长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数百种霉菌毒素,这些毒素在动物体内有不同的毒性、代谢途径和靶器官。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存在于几乎所有的饲料原料和人类食品原料中。2002年美国饲料年报中将霉菌毒素列为仅次于二英的对人类食物链造成巨大威胁的危险因素。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每年因霉菌毒素的危害损失多达数十亿元。2003-2004年饲料霉变在我国南方及北方大面积出现,给饲料企业及养殖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一重新认识霉菌毒素

  人类对霉菌毒素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1960年在英国发生的10万只火鸡死亡事件,引发了科学家对霉菌毒素危害的深入研究,1961年英国科学家分离到了第一组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并对它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进行了详细研究。但是,长期以来人们错误地认为霉菌毒素问题多见于南方梅雨季节或夏季高温高湿时间。而最近几年的研究表明,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是全国性、全年性的,赤霉菌及霉菌毒素可以在不同地区、不同温度范围内繁殖产生。南方湿热气候环境多见黄曲霉毒素、烟曲毒素;北方寒冷气候环境多见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而赭曲毒素、T-2毒素等在南北均可见到。霉菌大多属于中温型微生物,最适宜生长温度一般为20-30,霉菌繁殖产毒的最适温度为25-30,其中曲霉菌属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0,青霉属为28左右,镰刀菌一般为20左右,一般危害饲料的霉菌孢子在7~C时即可发芽,温度高于49时霉菌被杀死或进入孢子阶段。

  二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

  霉菌毒素对人和畜禽主要毒性表现在神经和内分泌紊乱、免疫抑制、致癌致畸、肝肾损伤、繁殖障碍等。鸡天生对霉菌毒素敏感,饲料中较低的毒素含量就会造成鸡群大量死亡。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影响集中表现在:卵巢和输卵管萎缩,产蛋量下降,产畸形蛋;采食量减少、生产性能下降、饲料报酬降低;种蛋的孵化率降低。不同霉菌毒素对蛋鸡造成的危害有所区别。在已经知道的霉菌毒素中对蛋鸡影响及毒害作用较大的有麦角毒素、单端孢霉毒素、腐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

  1麦角毒素

  麦角毒素是由谷物中的麦角属真菌分泌,化学本质是菌核内的众多生物碱组成的化学基团。在这些化学基团中,有的生物碱侵害神经系统,引起痉挛和感觉神经紊乱;有的侵害血管系统,引起血管收缩和肢体坏疽;有的侵害内分泌系统,影响垂体前叶神经内分,泌的调控。因此,麦角中毒以血管、神经和内分泌紊乱为特征,产蛋鸡麦角中毒表现为饲料采食量减少,产蛋率下降,排稀粪等。

  2单端孢霉毒素

  包括镰刀菌属在内的多属霉菌均可产生各种单端孢霉毒素,研究表明,在目前发现的100多种单端孢霉毒素中约一半是由镰刀菌属产生。作用机理是破坏结构性脂质,抑制蛋白合成和DNA合成。蛋鸡采食该类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几天时间内,产蛋量迅速下降,蛋壳变薄,病鸡口腔黏膜溃烂形成黄色疥痂,剖检可见肝呈棕黄色,易碎,肾脏肿胀,输卵管内尿酸盐沉积,嗉囊有局部溃疡,肌胃壁增厚。

  3腐马毒素

  由串珠镰刀菌分泌,中毒的机理是 破坏鞘脂类的合成。蛋鸡的中毒症状表现为拉稀、排黑色粘性粪便,采食减少 体重减轻、肢体残废,死亡率增加。体外 实验证明,腐马毒素对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有毒性作用,降低免疫细胞的杀菌活性。

  4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赤霉烯酮主要由禾谷镰刀菌产生,粉红镰刀菌、三线镰刀菌等多种镰刀菌也能产生这种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取代的24二羟基苯甲酸内酯,有包括玉米赤霉醇在内的七种衍生物,是一种对鸡毒性很强的植物性雌激素。蛋鸡中毒的临床表现为鸡冠肿大、卵巢萎缩、产蛋率下降,有的出现腹水症。

  5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高毒性和高致癌性毒素,由黄曲霉菌、寄生曲霉和软毛青霉产生。黄曲霉毒素是由两个不等的二氢呋喃妥因环组成的化合物。它与细胞核和线粒体DNA结合,造成蛋白质合成受损,干扰肝肾功能,抑制免疫系统。蛋鸡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产蛋率下降、死亡率提高。剖检可见肝肾肿大苍白、皮下出血、心包积水、胆囊扩张、卡他性肠炎;镜检可见肝脏脂肪变性、胆管增生。

  6赭曲霉毒素

  赭曲霉毒素是由赭曲霉和纯绿青霉产生的一种肾毒素,是对家禽最毒的霉菌毒素。赭曲霉毒素中毒可以引起原发性肾病,也可影响肝脏、免疫器官和造血功能。剖检可见肝脏、胰脏、肾脏苍白,肾脏肿胀,输尿管有白色尿酸盐沉积。污染赭曲霉毒素的饲料适口性差,蛋鸡会因厌食而体重下降,产蛋量和品质下降。对种蛋,赭曲霉毒素中毒会造成畸形胚增加。

  三霉菌中毒的防治对策

  1加强饲料生产的管理

  首先要严把原料采购关,杜绝霉变原料入库;控制仓库的温度湿度,注意通风,做好对仓库边角清理工作,防止原料在储存过程中变质;控制饲料加工、配制、运输等环节,控制饲料的储存环境,尽量缩短储存时间,防止饲料在禽舍中发霉变质。

  2合理使用饲料防霉剂

  饲料防霉剂,要具备抑制霉菌生长,但又对动物无毒的特点。因此,作为饲料防霉剂,必须符合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具有较强的广谱抑菌效果;二是pH值低,在低水分的饲料中能释放出来;三是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经济、无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有效添加量不影响动物健康及饲料的适口性。目前,常用的防霉剂主要有以下三大类:第一类为有机酸,如丙酸、山梨酸、苯甲酸、乙酸、脱氢醋酸和富马酸等;第二类为有机酸盐及其酯,如丙酸盐、山梨酸钠()、苯甲酸钠和富马酸二甲酯等;第三类为复合防霉剂。有机酸防霉效果较好、但腐蚀性较大;有机酸盐防霉效果较有机酸差,且必须在有一定的水分和pH值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但腐蚀性小;复合防霉剂防霉效果作用强、腐蚀性小。

  3中毒蛋鸡的治疗

  更换饲料无疑是最有效解决霉菌中毒的方法,在提供无污染的饲料后再使用一定量的制霉菌素,大多数霉菌毒素中毒的家禽很快会恢复健康。此外,补充维生素,例如维生素E和维生素C可以部分抑制T-2毒素和赭曲毒素对蛋鸡的毒害;N-乙酰半胱氨酸和硫胺能降低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其机理是增加了谷光苷肽的合成。

养鸡八禁忌

(一)禁与鸭、鹅混养  有的农户为节省饲养场地,把鸡、鸭、鹅关在一起混养,这是不科学的。一是混养易造成疫病的互相传播,如鸭、鹅也能感染新城疫病毒,在一般情况下,病毒潜伏于鸭鹅体内,成为带毒者,不表现任何症状。若与鸡混养在一起,极易将病毒传染给鸡,导致鸡发生新城疫。二是鸡鸭鹅混养在一起,会使饲料利用率降低,因它们对饲料的要求不一样,如果同喂一种料,必然造成饲料利用率降低,浪费饲料。三是鸭鹅叫声大,而鸡喜欢安静,如果混养在一起,鸡受惊吓而影响产蛋量。四是鸭鹅为水禽,喜水,而鸡喜干燥,在饲养场地潮湿的情况下,鸡易发病,所以三者不宜混养。

(二)鸡舍忌用红光灯  红光灯会抑制发育阶段的雏鸡和青年鸡的生长,推迟其性成熟,导致开产晚;红光灯能使种公鸡的性功能受抑,使种蛋受精率低。所以雏鸡、青年鸡和生产种蛋的鸡舍内不要安装红光灯。  

(三)饲养员切忌频换外衣  鸡习惯了饲养员衣服的某种颜色后,会产生亲切感。饲养员一进鸡舍,即引起鸡精神振奋,食欲增强,采食量增加。如果饲养员突然更换外衣颜色,鸡群会表现惊恐、骚动不安、食欲下降、采食减少。所以饲养员既不能频换外衣,也应尽量不让外人进入鸡舍,以免人为地造成减产。

  (四)补钙忌喂生蛋壳  有的农户习惯于用生蛋壳喂鸡,目的是给鸡补充钙质,以促进生长和多产蛋,殊不知,作用恰得其反。因为蛋壳内外常附有细菌和病毒,鸡吃后易得胃肠病或传染病。

  (五)产蛋高峰禁打预防针  鸡进入产蛋期,其机体的生理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这时如给鸡注射疫苗或菌苗,会打乱其规律,使产蛋   下降或患呼吸道病。再者,鸡在产蛋期没有一个安静的环境,给鸡打针会因受恐惧患应激综合症,导致

产蛋减少,食欲下降。给鸡打防疫针最好是在开产前或停产后进行。

  (六)驱虫禁用敌百虫  敌百虫为广谱兽用驱虫药,对猪牛羊等大家畜均安全有效,而鸡应禁用。原因是:敌百虫属于有机磷药物,鸡嗉囊内多为碱性环境。敌百虫在碱性液态中,可生成挥发性很强的敌敌畏,其毒力要比敌百虫大10倍以

上。鸡服敌百虫后最易导致中毒。鸡驱虫时可选用驱虫灵或左旋咪唑片,效果很好。

  (七)免疫期禁用消毒药  有的养鸡户在免疫接种期间,用消毒药饮水、拌料,结果使免疫失败,鸡群发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消毒灵、强力碘、抗毒威、复合酚等消毒药,对鸡舍环境和鸡体的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出现免疫失败的后果。因此使用消毒药要在鸡免疫接种前后2天停用。

(八)圈舍禁垫草木灰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与鸡粪混在一起容易起化学反应,生成氨气。直接刺激鸡的呼吸道,轻者可使鸡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生长发育受阻,产蛋率下降,重者引起喉头水肿,出现坏死性支气管炎、肺出血等急性病症,甚至造成死亡。

蛋鸡使用兽药的“禁”、“限”、“慎”之区别

众所周知,饲养蛋鸡投资少见效快,是养殖致富的好门路。近年来我国蛋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养鸡规模不断扩大,鸡病越来越多,而且也更加复杂。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在现实情况下不使用抗生素药物鸡群容易发生疾病或不稳定,经常使用药物即使可以减少疾病发生或死亡,但对鸡有不良影响,尤其是对处于产蛋期的蛋鸡影响尤为明显,有的养殖户不了解情况,盲目投药,使产蛋率下降,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也给鸡体及鸡蛋带来药残而影响消费者的健康[1]。因此,蛋鸡饲养户使用药物上应高度重视的禁用、限用、慎用之区别。

首先,指出的蛋鸡饲养户所用兽药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兽药质量标准》、《进口兽药质量标准》和《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所用兽药应产自具有兽药生产许可证并具有产品批准文号的生产企业,或者具有《进口兽药登记许可证》供应商。所用兽药的标签应符合《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严禁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制定的《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列出的盐酸克伦特罗等 β一兴奋剂类、已烯雌酚等性激素类、玉米赤霉醇等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物质、氯霉素及其制剂、呋喃唑酮等硝基呋喃类、安眠酮等催眠镇静类等2l类药物。其次是蛋鸡饲养户在用药方面要禁止使用对产蛋期有害的药物,限制使用可能导致产蛋下降的药物,慎重选用因用药剂量等原因可能会影响产蛋的药物。

磺胺类药物:磺胺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抗生物药物。它对畜禽细菌性感染的疾病和一些原虫病有着很好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理在于阻止细菌的生长繁殖,切断细菌的内酶系统,造成细菌的营养供应受阻而衰竭死亡。常见的有磺胺嘧啶、磺胺噻唑、磺胺氯吡嗪、增效磺胺嘧啶等药物,养鸡生产中常用于防治白痢、球虫病、盲肠炎、肝炎和其它细菌性疾病。但有些养殖户对磺胺类药物缺乏认识,常因滥用而 引起中毒.产蛋鸡如果使用了上述药物,通过与碳酸酐酶结合,使其降低活性,从而使碳酸盐 的形成和分泌减少,使鸡产软壳蛋和薄壳蛋。因此这类药只能用于雏鸡和青年鸡,对产蛋鸡应禁用。此外,含有磺胺类成分的药物都会抑制产蛋,故应慎用于产蛋鸡蔡弋曾研究在料中投用04%的磺胺二甲嘧啶,对种鸡群的采食量、产蛋率和蛋的品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喂药料当天,鸡群的产蛋率已有所下降,第五天开始更为明显,第七天降至最低点,仅是原产蛋率的 648%第八天开始回升,并于第十三天恢复到用药前的产蛋水平。

呋喃类药物:通过抑制乙酰辅酶 A干扰细菌糖代谢的早期阶段而发挥其抗菌作,主要用于病禽肠道感染。应用中常因拌料不均匀或大剂量长期使用而引起采食量下降等毒性反应,延缓蛋鸡的性成熟.从而拖延蛋鸡的开产时间,对产蛋鸡应禁用。

四环素类:系广谱抗菌素,常见的主要是金霉素,主要呈现抑菌作用,高 浓度有杀菌作用,除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有抑制作用外,还对支原体,霉形体,各种立克次氏体,钩端螺旋体和某些原虫也有抑制作用,如鸡白痢、鸡伤寒,鸡霍乱和滑膜炎霉形体有良效, 但它的副作用也较大,不仅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损坏肝脏,而且能与鸡消化道中的钙离子 、镁离子等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络合物而妨碍钙的吸收,同时金霉素还能与血浆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难溶的钙盐排出体外,从而使鸡体缺钙,因而阻碍了蛋壳 的形成,导致鸡产软壳蛋,蛋的品质差,也使鸡的产蛋率下降。

抗球虫类药物:如氯苯胍、莫能霉素、球虫净、氯羟基吡啶 (克球粉)、尼卡巴嗪、硝基氯苯酰胺等,这些药物一方面有抑制产蛋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在肉、蛋中残留,危害人体健康。。古家齐曾报道]莫能霉素会影响鸡的免疫力,用量不能超过饲料量的00l%,若超过 002%会降低鸡的采食量,影响其产蛋量和蛋重,故产蛋鸡应限制使用;给蛋鸡超剂量或长期服用氯苯胍,会使其所产的蛋有特殊臭味,故该药不宜用于产蛋鸡;克球粉,可抑制鸡对球虫的免疫力,用量超过004%会影响鸡的生长及产蛋;尼卡巴嗪用量在0.0125%以上能轻度抑制鸡免疫力,用量超过 008%时会使鸡出现贫血,产蛋率、受精率下降和蛋壳色泽变浅,故产蛋鸡应禁用。此外,产蛋鸡还应禁用氨丙啉 、二 甲硫胺 、三字球虫粉、禽宁、盐霉素、马杜霉素、拉沙洛菌素等。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常见的有地塞米松,在治疗疾病时,它具有抗炎、抗毒素、抗过敏等多种作用。据宁官保[7]等报道在产蛋鸡应用,能明显抑制卵巢和卵泡的发育,使蛋鸡产蛋率明显下降,停药后,产蛋率的回升也很缓慢,产蛋率仍比用药前低 9个百分点。

复方炔诺酮:由于该药 有抑制卵巢发育和排卵的副作用加之蛋产 品中残留量高,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所以从食品卫生方面来看,严禁使用

氮茶碱:氨茶碱又称茶碱乙烯双胺,系嘌呤类药物,该药具有松驰平滑肌的作用,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而产生平喘作用,常用于缓解家禽呼吸道传染病引起的呼吸困难,产蛋鸡应用该药会引起产蛋率下降;但停药后可恢复,一般不用为好

病毒灵:又名吗啉双胍、利林,为广谱性抗病毒药,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流行性感冒、疱疹等,产蛋鸡长期应用会引起鸡体内出血使用时应限用。

肾上腺素:可使母鸡的蛋推迟.

丙酸睾丸素、甲基睾丸素类:此类药为雄性激素。能抑制下丘脑分泌促进性腺激素,使机体内分泌紊乱而影产蛋,主要用于抱窝鸡的醒抱,鸡醒抱后应立即停用,若反复使用会抑制母鸡排卵,影响产蛋,甚发生雌雄变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有链霉氮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有链霉用远比革兰氏阳性菌强,应用比较普遍。但是产蛋鸡在使用这些药物后,从产蛋率上看有明显下降,尤其是链霉素在停药后,产蛋率回升较慢,对产蛋性能有影响[7]

土霉素是 一种广谱抗生素,能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在宁官保等的试验中,土霉素组的产蛋率下降了9个百分点,停药后3d回升了5个百分点,一周后回升到用药前的水平

拟胆碱类和巴比妥类药物,拟胆碱类药物如新斯的明,氯甲酰胆碱和巴比妥类药物都会影响鸡子宫机能而引起产蛋周期异常,蛋壳变薄,产软壳蛋等].

另据李存峰报道:一些抗菌药物,如红霉素、北里霉素、泰乐菌素、恩拉霉素、新生霉素、维吉尼亚霉素等均禁用于产蛋鸡。产蛋期如用氟苯咪唑、杆菌 肽锌、牛至油 、复方磺胺氯达嗪钠(磺胺氯达嗪钠+甲氧苄啶)、妥曲珠利、维吉尼亚霉素等药物须在兽医指导下限制使用。

乳糖:饲料中含乳糖 10%即能引起肾功能衰竭,含乳糖l5%时产蛋明显受到抑制,超过20%时可使鸡产蛋停滞。这类糖在配合饲料日粮中必须限用。综上所述,蛋鸡在产蛋期严禁使用的药物有:磺胺类药物、呋喃类药物、金霉素、复方炔诺酮、大多数抗球虫类药物、地塞米松等;限用的药物有:重分四环素类、少数抗球虫类药物、病毒灵 、乳糖等,其它一些药物则应慎重:肾上腺素、丙酸睾丸素、氮基糖苷类抗生素、土霉素、拟胆碱类和巴比妥类药物

鸡产蛋期除了严格遵守上述的“禁”“限”“慎”外,包括产蛋鸡在内所有家禽用药时应注意减少和避免应激、配伍禁忌、避免耐药性、限制使用人用抗生素等。如防疫时严格按照正常的免疫程序对蛋鸡进行免疫,可有效防止蛋鸡发病和死亡,其目的是争取不用药或少用药。在产蛋期则更要慎用疫苗,主要指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产蛋鸡除发生疫情紧急接种外,一般不宜接种这些疫苗,以防应激等因素引起产蛋量下降和软壳蛋旧。再就是从细菌耐药性方面看,蛋鸡饲养户使用兽药时,还要注意限制使用某些人畜共用药,如:氮苄西林等青霉素类药,盐酸环丙沙星等人医用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容易产生细菌耐药性问题,导致人类治疗低效或无效。从配伍禁忌方面看,抗菌素之问、抗菌素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有的可产生增强相加作用,有的可产生拮抗作用和毒副作用,所以要注意药物问的配伍禁忌,以免带来不良所果,如青霉素G与四环素,土霉素与金霉素则不能联用。从投药途径方面看。用药剂型多选用预混剂混饲,或可溶性粉混饮方式,不用片剂和注射液剂型,以防带来不必要的应激。中国加人世贸组织后,为中国禽产品走出国门打开了方便之门,但贸易壁垒的打破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畜禽产品能大举顺利出口,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效益和消费者的利益普遍设置了较高的技术壁垒。这种挑战迫使我们反思提高畜禽产品质量问题 。一些养殖户受利益驱使,盲目地添加饲料添加剂和兽药,造成畜禽产品药物残留过高,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畜禽产品的声誉。因此,工商、公安、畜牧等部门应加强协作,联手净化饲料兽药市场,打击不法行为。以有效控制动物疫情和药物残留。最重要的是养殖户应转变观念,把提高畜禽产品质量作为发展畜牧业的首要问题,我们应该破除单纯追求畜牧业发展数字的旧观念,改变畜牧经济增长方式,把质量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宁肯数量少一些也要质量好一些,只有这样畜禽产品的市场才能长久稳定,饲养蛋鸡的效益才能逐步提高。 《畜禽业》傅安静 黄名英

怎样淘汰无经济价值的产蛋鸡



  淘汰低产、病残、无经济价值鸡,对养鸡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这不仅节约饲料,降低饲养成本,提高鸡群整齐度,且能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一、淘汰最佳时期

  综合研究,认为蛋用鸡产蛋30周(210天)后,是第一次淘汰的最佳时期。但是,应对鸡群作出基本估计(事先察看一遍),如果停产鸡达到1%,又恰好有出售鸡,即可实施部分淘汰。

  二、如何鉴别淘汰鸡

  根据外现、生理状态,淘汰低产、病残、无经济价值的产蛋鸡。

    1 无经济价值蛋鸡产生的原因:其一,鸡在育成阶段群体较大,未能及时调整鸡群,强弱分开饲养,造成弱鸡生长发育受阻,形成无经济价值的蛋鸡。其二,未能注意生长期营养要求,特别是忽视限制饲喂方法,使部分蛋鸡超重而不生产。其三,光照对蛋鸡性成熟的影响很大。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光照不足使蛋鸡推迟开产,二是过早的超长光照,使鸡性成熟过早,提前开产,造成早衰。其四,部分鸡由于生殖系统和其他方面受传染病原的侵害,如卵黄性腹膜炎、马立克氏病、上呼吸道感染,寄生虫等,都能引起鸡冠萎缩,停止产蛋,甚至发生死亡。

  2.外现鉴别无价值蛋鸡

  无经济价值鸡在外观和形态上主要有以下一些区别:

  (1)产蛋鸡与停产鸡在外观形态上的区别

   鸡在产蛋期间,性腺活动和代谢机能亢进。卵巢输卵管和消化机能都很旺盛,决定了产蛋鸡与停产鸡在外形上的差别。

  ①冠和肉髯:产蛋鸡冠和肉髯大而鲜红、丰满、触摸时感觉温暖;停产鸡冠和肉髯小而皱缩,是淡红或暗红色。

  ②腹部容积:腹部是消化和生殖器官的所在地。产蛋鸡消化和生殖器官发达,体积较大,表现在腹部容积大;而停产鸡则相反,腹部容积较小。

  ③色素变换:观察色素的变化。母鸡开始产蛋后,这种黄色素转移到蛋黄里,在母鸡肛门、喙、脸、胫部、耳叶、脚趾等黄色素缺乏补充,逐渐变成褐色至淡黄色或白色。一般来说,到秋季,产蛋鸡的上述部位表皮层黄色素已褪完,而停产鸡的这些部位仍呈黄色。

  (2)高产鸡与低产鸡在外现形态上的区别

  ①外貌体型:高产鸡身体健康,结构匀称,发育正常,活泼好动,觅食性强;头部清秀,无脂肪堆积,额骨宽,头顶几乎呈方形;喙短、宽而弯曲;眼大、圆而有神;胸宽而深,向前突出,体躯长;两胫长短适中,瘠瘦,呈三棱形。低产鸡则与之相反,身体虽健康,但不是过肥就是过瘦,性情呆板,觅食性差,头粗大或过小,头顶狭窄,呈长方形,喙长而直,眼呈椭圆形,眼神迟纯;胸部狭窄而浅。体躯窄而短。

  ②换羽:高产鸡换羽迟,一般在秋末或冬初进行,并且换羽迅速,停产时间短;有些特别高产鸡,甚至整个冬季都不换羽,或只换一批羽毛,停产时间很短,到来年春天,气温回升,光照增加,营养丰富时,边产蛋过换羽。低产鸡则不同,往往在夏末秋初换羽,持续时间也相当长。

  三、管理过程中要及时发现淘汰无经济价值的产蛋鸡

  为了节约人力、物力、饲料和时间,便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随时观察、检查淘汰低产、病残鸡。检查时,首先在早晚检视鸡群时,应特别注意,那些鸡冠异常肥厚,大而鲜红,睑面多皱痕。羽毛光洁丰满,体躯、胫、趾肥厚、触觉不出骨的棱角,黄色素沉着浓厚。这些都是低产鸡的特征,必须淘汰。其次,在夜间或拂晓去鸡舍检查鸡的粪便,多数正常产蛋鸡的粪便,多而松软湿润;而停产的鸡,采食少,消化慢。消化道萎缩,粪便是干硬细条状。应随手将正在栖架上息宿的鸡捕捉到手,再根据低产鸡的外貌特征,进行观察淘汰。或隔离观察,不产蛋者即淘汰。最后,对于在管理过程中随时发现的病鸡或可疑感染者,应立刻别出隔离治疗,对于卵黄性腹膜炎、马立克氏病、寄生虫病等引起的鸡冠萎缩、停止产蛋的鸡应立即淘汰,有关其它方面的事情应酌情处理。

  总之,低产、病残等无经济价值的母鸡广泛地存在于每一个鸡场中。而且绝大部分都是产蛋高峰期后出现。各养鸡场、专业户在这一阶段都应该经常观察,便于及时发现这些无经济价值的鸡。而且经过一段时期仍需再进行检查,有的放矢地淘汰,将使鸡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鸡产异常蛋的原因分析

一、疾病概述

母鸡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能够产生很多种不正常的蛋,统称为异常蛋。其中最常见的是软壳蛋。

二、临床症状

现将各种异常的成因分述如下:

软壳蛋:又称薄壳蛋,这种蛋的厚度较正常的薄,轻轻撞碰或蛋压蛋会立即破碎。它的成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饲料中缺乏制造蛋壳的矿物质,主要是缺乏钙或维生素D,或长期不断高产,饲料中钙质已不能满足鸡体合成蛋壳的需要。

    2、饲料搅拌不匀,搭配不合标准,或钙磷不按21的比例配。饲料中缺乏锰,影响了钙磷的代谢。

    3、环境温度过高,鸡食欲减退,采食量减少摄入鸡体内的钙质数量不能满足鸡体形成蛋壳的需要。

    4、鸡舍狭小、污秽、潮湿、鸡群密度过大,母鸡缺乏运动,使钙磷不能正常地输送到供应蛋壳组成部。

    5、卵壳腺的机能不正常, 不能分泌充足的壳质。

    6、母鸡在产蛋前受到惊吓,生殖系统神经机能受到干扰而发生紊乱,影响壳质的分沁。

    7、由于霉菌毒素中毒,引起生殖道机能错乱,卵巢机能丧失或退化,从而使鸡产软壳蛋,或产蛋量降低或失去继续产蛋的能力。

此外,发生疾病、用药量、接种疫苗后短期内也会产软壳蛋。

无壳蛋:产出的蛋无壳,仅有软的卵膜包裹着,多发现于产蛋多的高产母鸡,主要是因为饲料中缺乏制造蛋壳的维生素D和钙质。

双壳蛋:这是由于蛋已在子宫内形成硬壳后,忽受惊吓,或生理反常,以致输卵管发生逆蠕动,使蛋前面的管壁,忽向后退,蛋又从子宫退回到输卵管上部。

当恢复正常后,蛋又沿输卵管下行,刺激输卵管黏膜又分泌一次蛋白,将蛋包在里面。

当蛋第二次下行至子宫时,又刺激子管壁分泌一次钙质液,形成了第二层蛋壳,重重包上而成为双壳蛋。

皱壳蛋:即蛋壳带有雏纹的蛋,壳的表现皱缩、粗糙、这是因为蛋壳上有钙质沉淀,通常是传染性支气管的后遗症。蛋壳上的钙沉淀可能由于吸收过量的钙,也可能由于输卵管收缩反常所致。

无黄蛋:或称小形蛋。这种蛋与正常蛋大小相差很悬殊,只相当于鸽蛋、雀蛋那么大,通常缺少蛋黄。

由于异物如脱落的黏膜组织、小的凝血块(由于排卵时卵泡出血所致),肠道中的蠕虫(有时也会偶然向上移行而达于输卵管)等落入输卵管内,刺激输卵管的蛋白分泌部和子宫,分泌出蛋白和蛋壳,包裹在异物的周围,于是形成了一个没卵黄的无黄蛋,这仅是偶然的巧合。

双黄蛋和三黄蛋:在一个鸡蛋中有两个蛋黄的叫双黄蛋,在一个鸡蛋中有三个蛋黄的三黄蛋。

母鸡一次排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卵子或成熟时间过近,排卵后在输卵管内相遇被蛋白包在一起,因而形成双黄蛋或三黄蛋。

初产母鸡生双黄蛋的比率比老母鸡高一些,这是因为初产母鸡体质强健,生活力旺盛,排卵能力强。在早产的小母鸡中也容易产多黄蛋,因为小鸡鸡性器官过未完全成熟,不能完全控制正常排卵。



多膜蛋:壳膜一般仅二层,但也有三、四层的,这是由于第一次壳膜组成后,又退回壳膜分泌部,壳膜再度分泌,而形成了多膜蛋。

血斑蛋:鸡蛋打开后,在蛋黄上有血块的叫血斑蛋,这是由于母鸡的排卵巢血管微破,血液流入蛋中,蛋黄上被染有血丝。也有是遗传性质的。

饲料中如果缺乏维生素K,也会发生。如果肛门出血,则所生的蛋,蛋壳上附有血斑。有时蛋黄也有血株。

肉斑蛋:鸡蛋打开后,在蛋黄上有肉块的叫肉斑蛋。出现肉斑蛋的原因是在卵子进入输卵管时,输卵管的部分黏膜上皮组织脱落,随蛋黄一起被输卵分泌出来年蛋白包围而形成的。

肉斑蛋和上述的血斑蛋有时发生于少数年轻母鸡的低产期,但高产期很少发生。

血圈蛋:胚珠在孵化发育时死亡,在灯光下察看,蛋内可见有血圈,称为血圈蛋。

不定形蛋:有时母鸡会生出一些奇形怪状的蛋,如球形、扁形、长形、两端尖形等,这此异常蛋的形成,主要决定于输卵管峡部的构造和输卵管的生理状态。

三、鉴别诊断

以上各种异常蛋有的在蛋壳表面即可看出,而另外一些异常蛋如血斑蛋、肉斑蛋、血圈蛋等则须用灯光才能照出来。

四、防治措施

异常蛋的防治措施如下:

    1、在一群中只有个别的鸡经常产软壳蛋,则可能是这遗传性质的,应予淘汰

    2、在整个产蛋鸡中出现相当数量的软壳蛋时,这说明饲料中缺钙,应喂给葡萄糖钙,能立即改善蛋壳的形成,产蛋即恢复正常。接着饲料补充一些含钙丰富的矿物质饲料。并改进饲料的配合比例。钙的正确给与量:在产蛋前为0.9%,开产时为2.7%,高产期和种鸡为2.25%3.75%;在夏天因气温高,吃料少,故饲料含钙量要增加到4%4.2%。早晚要让母鸡得到阳光照射,或在饲料中添加少量鱼肝油,以供给维生素D,促进机体对钙质的吸收。

    3、当发现有血斑蛋和肉斑蛋时。可在日粮中加入维生素K100公斤饲料加入46)。

    4、下多黄蛋的母鸡,一般不需要处理,也不必淘汰。如母鸡经常生小形蛋应予淘汰。

5、为了防止生软壳蛋、无壳蛋、双壳蛋、多膜蛋,母鸡产蛋时要安静,饲养员进鸡舍时,要轻手轻脚,不要穿色彩太鲜艳的衣服,以免鸡群受到惊吓。

延长蛋鸡产蛋高峰期6

春季是蛋鸡的产蛋旺季,当产蛋率达80%以上时即进入了产蛋高峰期,最高峰时可达到90%以上。通常春季蛋鸡产蛋高峰期只有3个月左右,若采取措施则可使产蛋高峰期延长到45个月。延长春季产蛋高峰期的时间,可直接提高蛋鸡全年的总产蛋水平,使蛋鸡的饲养效益得到有效提高。这里特别介绍几种延长蛋鸡春季产蛋高峰期的特效方法:

  一、防御冷应激。春季气候虽然逐渐回暖,但有时气温仍会突然下降,蛋鸡有可能一时不能适应低温的刺激而发生“冷应激”,直接影响蛋鸡的正常产蛋。因此,春季仍应加强防寒工作,注意天气变化,谨防鸡舍内气温剧烈下降。

  二、提供足够的蛋白质。产蛋高峰期,母鸡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增加。群鸡产蛋率每上升10%,其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相应提高1%,到鸡群产蛋率达到90%时,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应为19%

  三、保证适宜的采食量。蛋鸡的采食量主要与日粮的能量有关。能量高时食量少,能量低时食量多。食量过多或过少均会造成蛋白质的浪费或不足。一般蛋鸡日粮每千克饲料含代谢能27002800大卡即可。

  四、科学补钙。产蛋高峰期间,鸡对钙的需要量增加,日粮中钙的含量应由日常的3%提高到3.5%4%。但日粮中钙的含量也不能过高,否则易影响鸡的食欲。

  五、正确的光照制度。产蛋高峰期间,鸡群的每日光照时间达到16小时为宜。光照时间一旦确定则不能减少,否则易引起产蛋率下降。

  六、搞好疫病防治。在蛋鸡的产蛋高峰期,除搞好按计划免疫接种外,平时饲料中应添加一些抗菌素。还要切实搞好饲养管理工作,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加强防寒保暖,搞好环境卫生,这样可以减少疫病的发生。一旦发生疫病应及时治疗,传染病要隔离治疗,并紧急预防接种,搞好消毒工作,努力使蛋鸡在产蛋高峰期少患病或不患病,确保延长产蛋高峰期和高产蛋率。

产蛋鸡各阶段的饲养浅述

育成鸡转入产蛋鸡舍,无论笼养或平养,总会打乱原来的群序。头几天不可避免地要引起个体间的争斗,鸡群处于关系紧张的高度应激状态。受欺负的个体总想逃走,于是出现撞笼的现象,有些鸡可能被笼卡住,吊脖、断翅等情况时有发生,体小的可能从笼中跑出。最好在入笼时把体型大小一致的调在一起。一般情况下,鸡群需要45天才能安定下来。

转群后1周内应力求保持育成期末的饲养管理制度。注意经常巡视检查,及时调整受欺、受伤的鸡。注意检查鸡是否都喝得到水,及时调整水槽的高度。平养的鸡要注意食槽和水槽数量是否足够。

蛋鸡产蛋期的阶段划分,大体上2124周龄为产蛋前期,2542周龄为产蛋中期,4372周龄为产蛋后期。鸡群开始产第一个蛋的日期叫见蛋日龄,开始见蛋不等于大群开产,产蛋率达到50%时才能代表全群开产。因此把产蛋率达到50%的日期叫做全群开产日龄;产蛋率达到最高的那段时间叫产蛋高峰期。

()产蛋前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育成鸡转入产蛋鸡舍以后,这一时期是鸡发育的最重要时间,一方面要长身体,增加体重,一方面又要迅速发育生殖系统,为进入成年产蛋期做准备。开始见蛋以后产蛋率逐日增加,而且上升很快,蛋重也一天比一天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营养跟不上,不但延缓了鸡的发育而且使鸡的产蛋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也就是说达不到应该达到的最高产蛋极限,高峰持续时间也短。

育成鸡转入产蛋鸡舍以后应开始饲喂产蛋前期饲料。日粮中的钙由1%增加到2%或仍用1%的钙加入2.5%的碎贝壳,使日粮总含钙量达到2%。

这一时期鸡的卵巢和第二性征(鸡冠、肉髯)发育很快,采食量显著增加,必须任其自由采食,以满足其营养需要。

划分阶段饲养的意义在于指产蛋期内对蛋鸡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的调节,以便满足产蛋鸡对不同产蛋期的蛋白质需要量,合理而经济的利用蛋白质,使其充分发挥最大的效益,既不造成浪费又可降低饲料成本。

目前在给产蛋鸡喂料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鸡开产以后随着产蛋率的上升而确定给饲营养水平,即当产蛋率上升一个台阶以后,饲料营养水平才跟上来,也就是说饲料的营养水平是追着产蛋率的后边跑的;另一种方法是当鸡产蛋率达到5%~10%时,就开始饲喂产蛋高峰期的饲料,饲料营养水平走在产蛋率前边,也就是预付饲料,这样有利于将产蛋高峰促上去,不致于因饲料营养水平不够而使鸡不能达到最高的产蛋能力。

()产蛋中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160170日龄的鸡群产蛋率应达到50%,这一时期产蛋率上升很快,一天一个样,再经过34周即可达到产蛋高峰期。产蛋高峰期是鸡产蛋的黄金时期,要加强饲养管理,使其充分地发挥遗传潜力,达到理想的产蛋水平。当今优良品种的产蛋鸡,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80%以上的产蛋率可维持20周至25周或更长的时间,达到90%以上的产蛋率可维持10周左右。从鸡的生理角度上讲,过了产蛋高峰期,喂再多的优质饲料也下不了那么多蛋了。产蛋高峰期要避免一切应激因素,除本鸡舍的饲养员外,其他人员不准进入鸡舍。饲养员的衣着每天都要同一颜色,换装换色也容易引起惊群。不能断料、断水、断电,舍温不能过高过低,要无噪音,这段时间不要接种疫苗,饲料要全价、稳定,不可轻意改变。产蛋高峰期的产蛋鸡特别神经质,出现干扰必将影响产蛋甚至难以恢复,会给鸡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产蛋鸡经过一段高峰产蛋期后,随着日龄的增长,产蛋机能逐渐衰减,产蛋率缓缓下降,这时要根据产蛋率的下降情况,适当调整料号减少蛋白质的喂量。产蛋率一下子下降太快也不是正常现象,要查找原因,予以克服。



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的建议是:产蛋率85%以上,每日每只鸡蛋白质进食量为18克,当产蛋率降至80%~75%时,每日每只鸡蛋白质喂量减至16克,产蛋率降至70%~65%时,每日每只鸡只喂14克蛋白质。加拿大雪佛公司的阶段饲养法是:第一阶段蛋白质日给量每鸡1718克,高峰的顶峰阶段达19克,高峰过后分别降至1615克。只要日粮中各种氨基酸平衡,粗蛋白质降低1%对鸡的产蛋性能无大影响。

夏季天热,鸡食欲差,采食量减少;冬季天冷,维持营养需要增加,鸡采食量增多。冬夏相比,一日采食量甚至相差2030,因此在配制产蛋鸡饲料时应注意以下两点:冬季要提高饲料的代谢能水平,这样才能保持产蛋率不至于下降;夏季由于采食量减少,要提高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这样才能满足对蛋白质的需要,不致由于蛋白质不够而影响产蛋率。

专业养鸡十大误区

 一、滥用饲料添加剂。不少养鸡户将饲料添加剂视为提高生产性能的万能药,不根据饲料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多少而滥用,这样既加大了养鸡饲料成本,又玻坏了各种营养物质的平衡。(实际生产中同时添加几种饲料添加剂的很常见,很容易增加成本而效果又不十分明显啊。)

  二、过早催产。不根据产蛋鸡的生产发育规律和营养需要,而盲目地提高饲养标准,加大营养咸分含量,致使产蛋鸡提早开产日龄有养殖户称蛋鸡90天已开产——早熟啊!!难怪产蛋高峰期短哪?使产蛋鸡体小、早衰和产蛋峰期持续期短,从而影响蛋重和产蛋率。

  三、盲目引种。不少养鸡户存有品种越新越好的思想,而不考虑引进品种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和饲养条件以及市场的需求情况。还有部分养鸡专业户只图价格便宜,而忽视了雏鸡的质量。(一定要货比三家,选择正规的种禽场,品种可不是闹着玩的)

  四、长期用药。在养鸡日常生产饲料管理上,为预防鸡病而长时间饲喂各种药物,不仅造成药物对鸡肾脏的损害和药物的浪费,而且还使各种细菌产生抗药性,严重影响到后来对疾病的治疗效果。(长期用药而产生耐药,一旦有病,很难选药)

  五、盲目用药。有不少养鸡户一旦遇到鸡发病时,不经兽医人员确诊,自己便盲目用药,从而贻误了病情,浪费了经济。

  六、过勤添料。不按鸡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要的营养标准,在饲料中盲目加些营养物质,导致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失衡,从而影响了鸡的生长发育。

  七、饲料突换。不根据鸡常用习惯饲料,更换饲料不给鸡一个适宜的适应过渡期,突然变更饲料,容易引起鸡的应激反应。(要有57天的适应期啊)

  八、病健混养。在养鸡生产中,不注意随时将病鸡剔除隔离,而是病鸡与健康鸡仍在同一圈舍,同料混养饲喂,从而导致疫情传染。(健康的很容易会被感染)

  九、重疫苗不重卫生消毒。养鸡户一般都能对鸡的疫病进行预防,但对鸡舍卫生不太注意,给各种传染病留下隐患。所以在新进鸡苗前,应对鸡舍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消毒。

  十、忽视淘汰低产、病残鸡。从育雏到产蛋前这段时间只重视鸡的成活率,对弱小鸡和残鸡不及时淘汰,既浪费饲料,又降低养鸡效益。

产蛋鸡高峰期的环境控制

延长鸡的产蛋高峰期是提高养鸡效益的一项有效措施。蛋鸡开产后,产蛋率逐渐上升,约在2544周龄处在产蛋高峰期。这期间除要供应充足的蛋白饲料、适当控制能量饲料及进行科学合理的补钙外,为鸡群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是延长鸡产蛋高峰期、提高养鸡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

    1.通风 不论鸡舍大小或养鸡数量多少,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通风良好是必不可少的。在高密度饲养的鸡舍,这个问题尤为重要。因为通风不好,会集聚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充溢于整个鸡舍,影响鸡的正常产蛋并引发多种疾病。因此,生产中应在鸡舍的底部设置地窗、中部设大窗、房顶设带帽的排气圆筒。夏季全部开放,冬季可关闭中部大窗,仅留部分地窗和房顶的排气圆筒。也可在中部设排气扇,以便在冬季快速排出舍内污浊的空气。冬季要密切注意通风系统,不可引起贼风或把舍内温度降得太低。

    2.光照 合理的光照能刺激排卵,增加产蛋量。生产中应从蛋鸡20周龄开始,每周增加光照时间30分钟,直到每天达到16小时为止,以后每天光照16小时,直到产蛋鸡淘汰前4周,再把光照时间逐渐增加到17小时,直至蛋鸡淘汰。人工补充光照,以每天早晨天亮前效果最好。补充光照时,舍内地面以每平方米35瓦为宜。灯距地面2米左右,最好安装灯罩聚光,灯与灯之间的距离约3米,以保证舍内各处得到均匀的光照。

    3.饮水 缺水的后果往往比缺料更严重,水能参与鸡体的整个代谢过程,正常鸡蛋的含水量达70%以上,每只蛋鸡每天需饮水220380毫升,饮水不足,至少可以降低2%的产蛋率;水质不良也能导致产蛋率和蛋的质量下降。因此,产蛋高峰期应供给符合饮用水标准的充足清洁的饮水。

    4.温度 产蛋鸡最适宜的温度是13℃~23℃,温度过高过低均不利于产蛋。要保持鸡舍有一个适宜的温度,在夏季应注意鸡舍通风,可以加大换气扇的功率,改横向通风为纵向巷道式通风,使流经鸡体的风速加大,带走鸡体产生的热量。如结合喷水洒水,适当降低饲养密度,能更有效地降低舍内的温度。

    5.湿度 产蛋鸡最适宜的湿度为60%~70%,如果舍内湿度过低,就会导致鸡羽毛紊乱,皮肤干燥,羽毛和喙、爪等色泽暗淡,并且极易造成鸡体脱水和引起鸡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果舍内温度过高,就会使鸡呼吸时排散到空气中的水分受到限制,鸡体污秽,病菌大量繁殖,易引发各种疾病,引起产蛋量的下降。因此生产中可通过加强通风,雨季采用室内放生石灰块等办法降低舍内湿度;通过空间喷雾提高舍内空气湿度。

    6.应激 蛋鸡在产蛋高峰期,生产强度极大,生理负担较重,生活能力趋于下降,抵抗力较差,对应激的反应十分敏感。如遇应激,鸡的产蛋量会急剧下降,饲料消耗增加,死亡率上升,并且产蛋量下降后,很难恢复到原有水平。因此,要保持鸡舍及周围环境的安静,饲养人员应穿固定工作服,闲杂人员不得进入鸡舍;堵塞鸡舍的鼠洞,定期在舍外投入药饵以消灭老鼠;把门窗、通气孔用铁丝网封住,防止猫、犬、鸟、鼠等进入鸡舍;严禁在鸡舍周围燃放烟花爆竹;饲料加工、装卸应远离鸡舍,这

不仅可以防止噪音应激,而且还可防止鸡群疾病的交叉感染。

    7.选鸡 选鸡应在蛋鸡产蛋率下降到50%时进行。这时将生产不好、鸡冠干燥皱缩;羽毛漂亮、头部、喙部、胫部明显呈深黄色的鸡;活力差、不健康的鸡;腹部大量积蓄脂肪的鸡选出来淘汰掉。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饲料消耗,重要的是防止了疾病的传播,净化了鸡舍的环境。

    8.拣蛋 及时拣蛋,创造一个无蛋环境,可以提高鸡的产蛋率。鸡产蛋的高峰一般在日出后34小时,下午产蛋量占全天产蛋量的20%~30%,生产中应根据产蛋时间及产蛋量及时拣蛋,一般每天2次,夏天可拣3次。鸡所产蛋被及时拣走后,会传递给鸡一个信息,就是所产鸡蛋已不复存在,鸡为了延续种族需要,就会进一步加快鸡蛋的生产速度,从而提高产蛋量。

脂肪肝综合症

脂肪肝综合征,是指笼养蛋鸡摄入过高能量日粮而运动受限制,导致能量代谢失衡,肝脏脂肪过度沉积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因该病常致肝脏破裂、出血,导致鸡急性死亡,故又称脂肪肝出血综合征。该病主要发生于笼养蛋用型鸡,特别是炎热夏季多见。

  1 发病原因饲料中能量水平过高,机体缺乏运动以及气候炎热是本病的主要原因。当机体能量的摄入超出了机体消耗,能量物质便会以脂肪形式贮存体内,如腹下、肝脏、血管等部位,造成肝脏细胞脂肪变性和肝脏质地变脆,同时血管壁弹性降低和脆度提高。此时当机体受到惊吓、应激等因素时可导致肝脏和肝血管破裂。另外,激素的平衡失调与本病的发生也有关系。某些营养不足,如蛋氨酸、胆碱、维生素E、维生素H、微量元素硒等缺乏也是本病的诱导因素。

  2 临床症状 鸡多数过肥,腹部膨大。暴发时,产蛋率突然下降,有些甚至停产或达不到应有的产蛋高峰,笼养鸡比平养鸡多发,死亡率一般不超过5%。发病初期,鸡群看似正常,但高产鸡死亡率陡然增高。

  3 病理变化急性死亡病例,其头部、冠、肉髯和肌肉苍白,体腔内有大量血凝块,并部分包围着肝脏,肝脏变大、色泽变黄、质脆易碎有油腻感,仔细检查肝脏表面有条状破裂纹和小出血点;腹腔内、内脏周围、肠系膜上有大量脂肪。死亡鸡处于产蛋高峰,输卵管中常见有正在发育的蛋。

  4 防治措施

  4.1 限制日粮的能量水平。产蛋鸡日粮代谢能水平一般在11.311.7MJ/kg,夏季应适当减少能量供给,控制在11.3MJ/kg

  4.2 确保日粮中有足够营养成分如蛋氨酸、胆碱、维生素E、维生素 H及微量元素硒。饲料中胆碱添加剂量应达到50g/kg,维生素E的含量达到16.5IU/kg,维生素H应达到0.11mg/kg,微量元素硒应达到0.15mg/kg

  4.3 防止饲料霉变,尤其是被黄曲霉菌毒素污染。

  4.4 对于发病鸡群,首先要及时调整饲料配方,降低饲料能量水平。同时将饲料中氯化胆碱添加量提高到200g/kg,同时加入维生素E10个单位、维生素H0.11mg/kg、维生素B1212mg/kg,连服2周,可减轻鸡群病情

蛋鸡养殖的环境控制

 蛋鸡养殖的环境控制主要包括鸡舍内外两部分,舍内环境控制主要包括通风、光照、饲喂、饮水、温度、湿度、密度、选鸡和拣蛋。   通风不论鸡舍大小或养鸡数量多少,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通风良好是必不可少的。在高密度饲养的鸡舍,这个问题尤为重要。因为通风不好,随时会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释放出来,并充溢于整个鸡舍,影响鸡的正常生长、产蛋并引发多种疾病。因此,生产中应在鸡舍的底部设置地窗、中部设大窗、房顶设带帽的排气圆筒。夏季全部开放,冬季可关闭中部大窗,仅留地窗和房顶的排气圆筒。也可在中部设排气扇,以便在冬季快速排除舍内污浊的空气。冬季要密切注意通风系统,不可引起贼风或把舍内温度降得太低,以减少饲料消耗,防止引发各种疾病。   光照光照对鸡的产蛋性能影响较大,合理的光照能刺激排卵,促进鸡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加产蛋量。生产中应从蛋鸡20周龄开始,采用人工补充光照的办法,每周增加光照半小时,直到每周达到16小时为止,以后每天保证有效光照16小时,直到鸡淘汰前四周,再把光照时间逐步增加到17小时,直至淘汰。人工补充光照,以每天早晨天亮前效果最好。补充光照时,舍内每平方米地面以35瓦为宜。灯距地面2米左右,最好安装灯罩聚光,灯与灯之间的距离约3米,以保证舍内各处得到均匀的光照。   饲喂蛋用鸡多采用干粉料饲喂,饲喂次数每天12次,若一次饲喂放在下午3时较好;若两次饲喂,宜采用上午9时和下午3时各喂一次,日饲喂量一般每只鸡100120克,根据体重变化适当增减喂料量,以不影响产蛋为宜。为了保持鸡旺盛的食欲,每天应保证有一定的空槽时间,一是可以防止饲料长期在食槽存放发生霉变,二是可以防止鸡产生厌食和挑食的恶习。   饮水水对养鸡生产十分重要,缺水的后果往往比缺料更严重,水参与机体的整个代谢过程,它对调节体温、养分的运转、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具有其他物质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常鸡蛋的含水量达70%以上,每只鸡每天需饮水220380毫升,饮水不足,鸡采食量减少,影响正常生长发育,至少可以降低2%的产蛋率,水质不良也能导致产蛋率和蛋质蛋重下降。因此,蛋鸡养殖应及时供给符合饮用水标准的充足清洁的饮水,最好是长流水。   温度鸡最适宜的温度是1823,温度过高过低均不利于产蛋。要保持鸡舍有一个适宜的温度,在夏季应注意鸡舍通风,可以加大换气扇的功率,改横向通风为纵向巷道式通风,使流经鸡体的风速加大,及时带走鸡体产生的热量,如结合喷水、洒水,适当降低饲养密度,能更有效地降低舍内温度。冬季应注意作好保暖工作。鸡舍的门窗,在夜间或风雪天要挂草帘遮盖,有利于提高舍温,还可在鸡舍的北墙外用玉米秸等搭成风障墙、垛草垛挡风御寒;也可在天棚顶上加稻壳、锯末等作防寒层等。

湿度最适宜的湿度为60%70%。如果舍内湿度太低,蛋鸡就会呆滞羽毛紊乱,皮肤干燥,羽毛和喙爪等色泽暗淡,并且极易造成鸡体脱水,引起鸡群发生呼吸道疾病。潮湿空气中的导热性为干燥空气的10倍,冬季如果舍内湿度过高,就会使鸡体散发的热量增加,使鸡更加寒冷,夏季舍内湿度过高,就会使鸡呼吸时排散到空气中的水分受到限制,鸡体污秽,病菌大量繁殖,易引发各种疾病,引起产蛋量下降。生产中可采用加强通风和在室内放生石灰块等办法降低舍内湿度。

  密度产蛋鸡的饲养密度不宜过大,比较适宜的密度为:地面平养时,轻型品种每平方米6只,中型品种每平方米5只,网上平养轻型鸡每平方米810只,中型鸡78只,笼养密度因鸡笼的组装形式各异,一般为平养的24倍。

  选鸡选鸡应在鸡产蛋率50%时进行,这时应将生长发育不良,鸡冠干燥皱缩,羽毛漂亮,头部、喙部、胫部明显呈深黄色的鸡;活力差、不健康的鸡;腹部大量蓄积脂肪的鸡选出来淘汰掉。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饲料消耗,重要的是减少了疾病传播,净化了鸡舍环境。

  拣蛋及时拣蛋,创造一个无蛋环境,可以提高鸡的产蛋率。鸡产蛋的高峰期一般在日出后34小时,下午产蛋量占全天产蛋量的20%30%,生产中应根据产蛋时间和产蛋量及时拣蛋,一般每天2次,夏天可拣3次。

  舍外环境控制:一是要搞好环境消毒,定期用2%的火碱溶液喷洒,门口设消毒池。二是及时清除鸡舍外的杂草,因为可能有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附着在上面,因而遭受意想不到的损失。三是在不影响鸡舍通风的情况下,在鸡舍外种植一些树木、藤蔓植物和草坪等,这些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夏季降低环境温度10%20%,减轻热辐射80%,降低细菌含量22%79%,除尘35%67%,除臭50%,减少有毒有害气体25%,还有防大风、防噪音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鸡舍外的气候。四是严防各种应激因素发生。特别在鸡的产蛋高峰期,其生产强度较大,生理负担较重,

产蛋鸡每日最不应缺水的三个时段

给鸡特别是产蛋鸡供水也有很多学问。在一般情况下,每只鸡每天需水量:冬季110ml左右,夏季280ml左右,春秋季200ml左右。当产蛋率升高时,需水量也随之增加。因这时鸡产蛋旺盛,代谢加强,不仅形成蛋需要水分,而且鸡食量也大,需水也多。因此,在鸡产蛋高峰期要特别注意供水工作,否则,会直接影响其产蛋和健康。特别是在每日的早800、中午1200、下午1800这三个时段内,更不应缺水,因为鸡的饮水时间大都在光照时间内。早上800左右,鸡开始接受光照(日光或灯光);中午1200左右,是鸡产蛋的高峰时间,母鸡产完蛋后,体内消耗较多的水分,感到非常口渴要喝水;下午1800左右,光照时间即将结束,晚上准备开始休息,鸡要喝足水作为晚上体内备用。在养鸡的生产过程中,每天都要出现这三次饮水高峰。如果产蛋鸡在这三个时段内喝不上水或喝水不足,可很快影响其产蛋和健康。冬季天气寒冷,气温低,最好给鸡饮温水,温水鸡爱喝,也能减少体热损失,增强抗寒能力,对鸡的健康和产蛋都有利。

养鸡方法一句话提示

1、蛋用种鸡地面平养,每平方米5-6只,立体笼养,每平方13-15只。肉用种鸡地面平养,每平方米3-4只。  

2、孵化停电时,生火炉加温。当室温上升到37度时,打开机门,每0.5-1小时翻蛋一次。

3、出雏时,开始每4-5小时拣雏一次,大批出雏时,每2-3小时拣雏一次。

4、啄壳后难以脱壳的鸡雏,待壳膜变“灰黄色”时,进行人工助产,剥掉蛋壳一端,将头劲拉出。

5、具有伴性基因的快慢羽鸡,主翼羽生长快的是母雏,复主翼羽生长快的或复主翼与主翼羽等长的是公雏。

6、雏鸡10日龄时断喙。用去喙器或电烙断去喙,能防止鸡啄癖(啄羽、啄趾、啄肛)与食蛋癖。

鸡产异常蛋的原因分析

一、 疾病概述

母鸡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能够产生很多种不正常的蛋,统称为异常蛋(也叫反常蛋或畸形蛋)。其中最常见的是软壳蛋。

二、临床症状

现将各种异常的成因分述如下:

[软壳蛋]又称薄壳蛋,这种蛋的厚度较正常的薄,轻轻撞碰或蛋压蛋会立即破掉。它的成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饲料中缺乏制造蛋壳的矿物质,主要是缺乏钙或维生素D,或长期不断高产,饲料中钙质已不能满足鸡体合成蛋壳的需要。

2、饲料搅拌不匀,搭配不合标准,或钙磷不按21的比例配,妨碍了钙的吸收。饲料中缺乏锰,影响了钙磷的代谢。

3、环境温度过高,鸡食欲减退,采食量相对减少,摄入鸡体内的钙质数量不能满足鸡体形成蛋壳的需要。

4、鸡舍狭小、污秽、潮湿、鸡群密度过大,母鸡缺乏运动,致血管收缩,影响到局部的血液循环,使钙磷不能正常地输送到供应蛋壳组成部。

5、卵壳腺的机能不正常,

不能分泌充足的壳质。

6、母鸡在产蛋前受到惊吓,生殖系统神经机能受到干扰而发生紊乱,影响壳质的分沁。

7、由于霉菌毒素中毒,引起生殖道机能错乱,卵巢机能丧失或退化,从而使枰鸡产软壳蛋,或产蛋量降低或失去继续产蛋的能力。严重的鸡群在清除这种毒素后也不能完全康复。

此外,发生疾病、用药量、接种疫苗后短期内也会产软壳蛋。

[无壳蛋]产出的蛋无壳,仅有软的卵膜包裹着,多发现于产蛋多的高产母鸡,这种蛋的成因和软壳蛋差不多,主要是因为饲料中缺乏制造蛋壳的维生素D和钙质。

    鸡蛋的蛋壳还没有形成,就提早产出,或是卵壳腺的机能不正常,不能分泌充足的壳质,也会发生无壳蛋。

[双壳蛋]双叫蛋中蛋,这是由于蛋已在子宫内形成硬壳后,忽受惊吓,或生理反常,以致输卵管发生逆蠕动,使蛋前面的管壁,忽向后退,蛋又从子宫退回到输卵管上部。

    当恢复正常后,蛋又沿输卵管下行,刺激输卵管黏膜又分泌一次蛋白,将蛋包在里面。

当蛋第二次下行至子宫时,又刺激子管壁分泌一次钙质液,形成了第二层蛋壳,重重包上而成为双壳蛋。

[皱壳蛋]:即蛋壳带有雏纹的蛋,壳的表现皱缩、粗糙、这是因为蛋壳上有钙质沉淀,通常是传染性支气管的后遗症。

蛋壳上的钙沉淀可能由于吸收过量的钙,也可能由于输卵管收缩反常所致。

[无黄蛋]或称小形蛋、小蛋,蛋形很小。这种蛋与正常蛋大小相差很悬殊,只相当于鸽蛋、雀蛋那么大,约为一般蛋的1/10,开头有的过长或过圆,也有正常的,通常缺少蛋黄。

鸡生这种蛋,农村认为是不祥之兆。其实是由于异物如脱落的黏膜组织、小的凝血块(由于排卵时卵泡出血所致),肠道中的蠕虫(有时也会偶然向上移行而达于输卵管)等落入输卵管内,刺激输卵管的蛋白分泌部和子宫,分泌出蛋白和蛋壳,包裹在异物的周围,于是形成了一个没卵黄的无黄蛋,这不是种疾病而仅仅是偶然的巧合。

无黄蛋通常是小蛋,而小蛋不一定是无黄的,有时发现小蛋内蛋白包着一部分蛋黄,这种有蛋黄的小蛋是由于卵黄成熟脱落时,母鸡受惊乱飞,以致成熟的卵黄一部分落于腹腔内,而另一部分落于输卵管,这样小量的卵子碎块也和正常的卵子一亲,能够刺激输卵管分泌蛋白,因而形成子有少量蛋黄的小蛋。如果经常生这种很少的异常蛋,可能是由于输卵狭窄或阻塞的关系。

[双黄蛋和三黄蛋]在一个鸡蛋中有两个蛋黄的叫双黄蛋,在一个鸡蛋中有三个蛋黄的三黄蛋。

生双黄蛋很普遍,一只母鸡有时会在同窝蛋内生下几个双黄蛋,不过鸡群中一般只有很少内只母鸡全生双黄蛋。

三黄蛋则极少见。出现这种异常蛋的原因是卵巢的定时机能失常(在正常情况下鸡在26小时间隔期内卵巢释放出一个卵黄)。

母鸡一次排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卵子或成熟时间过近,排卵后在输卵管内相遇被蛋白包在一起,因而形成双黄蛋或三黄蛋。

初产母鸡生双黄蛋的比率比老母鸡高一些,这是因为初产母鸡体质强健,生活力旺盛,排卵能力强。在早产的小母鸡中也容易产多黄蛋,因为小鸡鸡性器官过未完全成熟,不能完全控制正常排卵。

此外,喂给蛋白质饲料过多,卵巢内的卵子发育略述,有二个或三个蛋黄同时落入输卵管内也会形成。双黄蛋因较通常的蛋大一些,所以容易引起输卵管破裂、肛门撕裂、或引起啄蛋癖的发生。

[多膜蛋]壳膜一般仅二层,但也有三、四层的,这是由于第一次壳膜组成后,又退回壳膜分泌部,壳膜再度分泌,而形成了多膜蛋。

[血斑蛋]鸡蛋打开后,在蛋黄上有血块的叫血斑蛋,这是由于母鸡的排卵巢血管微破,血液流入蛋中,蛋黄上被染有血丝。也有是遗传性质的。

饲料中如果缺乏维生素K,也会发生。如果肛门出血,则所生的蛋,蛋壳上附有血斑。有时蛋黄也有血株。

[肉斑蛋]鸡蛋打开后,在蛋黄上有肉块的叫肉斑蛋。出现肉斑蛋的原因是在卵子进入输卵管时,输卵管的部分黏膜上皮组织脱落,随蛋黄一起被输卵分泌出来年蛋白包围而形成的。

肉斑蛋和上述的血斑蛋有时发生于少数年轻母鸡的低产期,但高产期很少发生。

[血圈蛋]胚珠在孵化发育时死亡,在灯光下察看,蛋内可见有血圈,称为血圈蛋。

[不定形蛋]有时母鸡会生出一些奇形怪状的蛋,如球形、扁形、长形、两端尖形等,这此异常蛋的形成,主要决定于输卵管峡部的构造和输卵管的生理状态。

如峡部过粗则蛋形圆,峡部过细,则蛋形过长,输卵管收缩反常时,就会生两端尖形的,扁形的蛋。

三、鉴别诊断

以上各种异常蛋有的在蛋壳表面即可看出,而另外一些异常蛋如血斑蛋、肉斑蛋、血圈蛋等则须用灯光才能照出来。

四、防治措施

异常蛋的防治措施如下:

1、如果在一群中只有个别的鸡经常产软壳蛋,则可能是这遗传性质的,应予淘汰;

2、如果在整个产蛋鸡中出现相当数量的软壳蛋时,这说明饲料中缺钙,应喂给葡萄糖钙,能立即改善蛋壳的形成,产蛋即恢复正常。接着应饲料补充一些含钙丰富的矿物质饲料,如蛋壳粉、壳谷、骨粉、碳酸钙粉等。并改进饲料的配合比例。钙的正确给与量:在产蛋前为0.9%,开产时为2.7%,高产期和种鸡为2.25%3.75%;在夏天因气温高,吃料少,故饲料含钙量要增加到4%4.2%。早晚要让母鸡得到阳光照射,或在饲料中添加少量鱼肝油,以供给维生素D,促进机体对钙质的吸收。

3、当发现有血斑蛋和肉斑蛋时。可在日粮中加入维生素K100公斤饲料吕加入46克)。如果仍无效,最好是淘汰。

4、下多黄蛋的母鸡,有的是暂时性质的,一般不需要处理,也不必淘汰,但是多卵黄的蛋不能作孵化用。如母鸡经常生小形蛋应予淘汰。

5、为了防止生软壳蛋、无壳蛋、双壳蛋、多膜蛋,母鸡产蛋时要安静,饲养员进鸡舍时,要轻手轻脚,不要穿色彩太鲜艳的衣服

鸡舍消毒误区多

 养鸡户在消毒过程中存在许多误区,致使消毒达不到理想效果。消毒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消毒不全面  一般情况下对鸡的消毒方法有3种,即带鸡(喷雾)消毒、饮水消毒和环境消毒。这3种消毒方法可分别切断不同病源的传播途径,相互不能代替。带鸡消毒可杀灭空气中、禽体表、地面及屋顶墙壁等处的病原体,对预防鸡呼吸道疾病很有意义,还具有降低舍内氨气浓度和防暑降温的作用;饮水消毒可杀灭鸡饮用水中的病原体并净化肠道,对预防鸡道病有意义;环境消毒包括对禽场地面、门口过道及运输车等的消毒。很多养殖户认为,经常给鸡饮消毒液,鸡就不会得病。这是错误的认识。饮水消毒操作方法科学合理,可减少鸡肠道病的发生,但对呼吸道疾病无预防作用,必须通过带鸡消毒来实现。因此,只有用上述3种方法结合给鸡消毒,才能达到消毒目的。

  消毒不连续  消毒是一项连续的防病工作,因此时间最好不间断。带鸡消毒和饮水消毒的时间间隔如下。

  带鸡消毒  育雏期一般第3周以后才可带鸡消毒(过早不但影响舍温,而且如果头两周防疫做得不周密,会影响早期防疫),每2天~3天消毒1次;育成期宜4天~5天消毒1次;产蛋期宜1周消毒1次;发生疫情时每天消毒1次。疫苗接种前后2天~3天不可带鸡消毒。

  饮水消毒:育雏期最好第3周以后开始饮水消毒(过早不利雏鸡肠道菌群平衡的建立,而且影响早期防疫)。饮水消毒有两方面含义:第一,对饮水进行消毒,可防止通过饮水传播疾病。第二,净化肠道,一般每周饮1次~2次,每次2小时~3小时即可。防疫前后3天、防疫当天(共7天)及用药时,不可进行饮水消毒。

  消毒液选择不当  消毒液过于单一:总用一种消毒液容易使病菌产生耐药性,同一批鸡应交替使用消毒液。注意:应选择不同成分而不是不同商品名的消毒液。市面上销售的消毒液,很多是同药异名。

  消毒液无针对性  不同的消毒液对不同的病原体敏感性是不一样的,一般病毒对含碘、溴、过氧乙酸的消毒液比较敏感,细菌对含双链季铵盐类的消毒液比较敏感。所以在病毒多发的季节或鸡生长阶段(如冬春、肉鸡30日龄以后)应多用含碘、含溴的消毒液,而细菌病高发时(如夏季、肉鸡30日龄以前)应多用含双链季铵盐类的消毒液。

  忽视了影响消毒的因素

  温度:一般情况下,消毒液温度高,消毒效果可加大。实验证明,消毒液温度每提高10,杀菌效力增加1倍,但配制消毒液的水温不超过45为好。另外,在熏蒸消毒时,需将舍温提高到20以上,才有较好的效果,否则效果不佳。

  湿度:很多消毒措施对湿度的要求较高,如熏蒸消毒时需将舍内湿度提高到60%~70%,才有效果;生石灰单独用于消毒是无效的,需洒上水或制成石灰乳等。

  污物或残料:灰尘、残料(如蛋白质)等都会影响消毒效果,尤其在进雏前消毒育雏用具时,一定要先清洗再消毒,不能清洗消毒一步完成,否则污物或残料会严重影响消毒效果,使消毒不彻底。

  消毒液的浓度和剂量:消毒液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浓度过高一是浪费,二会腐蚀设备,三还可能对鸡造成危害。另外,有些消毒药浓度过高反而会使消毒效果下降。消毒液用量方面,在喷雾消毒时按每立方米空间30毫升为宜,太大会导致舍内过湿,用量小又达不到消毒效果。一般应灵活掌握,在鸡群发病、育雏前期、温暖天气等情况下应适当加大用量,而天气冷、肉鸡育雏后期用量应减少。

蛋鸡啄癖的防治

啄癖常见于高密度饲养的集约化鸡群,严重影响蛋鸡的采食和饲料转化率。主要表现为鸡相互啄羽、啄肛(高产鸡群)、啄趾、啄蛋等,导致生长不良,羽毛蓬乱,严重者导致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啄癖发生的原因

  环境因素 饲养密度过大,禽舍空间不足,育雏温度过高,采食及饮水不足,限饲方法不当,投料不足,光照强度过高,通风不畅,转群分群造成应激,湿度过大等,极易引起鸡啄癖发生。

  营养因素 日粮单一,种类缺乏。日粮中蛋白质不足,钙盐不够,营养比例失调。粗纤维不足,饲料发霉变质。

  疾病因素 体外寄生虫较多,没有及时驱虫;其他继发性疾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疾病预防工作未跟上,清洁卫生较差,是引起啄癖的诱因。

  防治措施

  啄癖防治的关键在于防,防重于治。必须切实加强饲养管理,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有利于蛋鸡的正常生长发育,才能提高生产能力。

  适时断啄 生产实践证明,对鸡在59日龄和1012周龄进行两次断喙,是预防鸡啄癖的有效措施。可采取喷灯断喙法,铁炉断喙法或用断喙器断喙。要求为鸡上喙断去鼻孔至喙尖的1/2,下喙断去1/3。在断喙前后一天在饮水中加入维生素K3(每Kg加入2mg)和红霉素(每Kg加入0.25g),混均后让鸡自由饮水,防止断喙时出血和感染。

  移出被啄的鸡 这是最简单的办法,并在被啄伤的部分涂抹一层机油、煤油等有难闻气味的物质,以便此鸡不在被啄。

  控制饲养密度 一般养鸡场每群以200300只为宜。饲养鸡每群以100200只为宜。蛋鸡在04周龄平方米最多不能超过50只,58周龄每平方米不超过30只,918周龄每平方米不超过15只,18周龄以后进行笼养,饲养密度不宜过大。

  加强通风换气 产蛋鸡的适宜温度1525℃、相对湿度5565%,通风以能及时排除有害气体为宜。主要是指鸡舍中氨气浓度过大,据测鸡舍中氨浓度每立方米达15mg,有轻的刺鼻气味,达到50mg每立方米,发现鸡咳嗽流泪,结膜发炎等。要求鸡舍的氨气浓度以不超过20mg立方米为宜。除有害气体的方法是用4%硫酸铜和适量旧石灰混在垫料之中;或者用2%的苯甲酸或2%的乙酸喷洒垫料,均能清除臭气,降低有害气体。

  调节光照强调 灯光颜色与啄癖发生有关,灯光过量最易引起啄肛啄羽的发生。一般第一周鸡舍的光照强度为4060勒克斯,产量期可达2025勒克斯,其他时间不超过20勒克斯。鸡舍灯泡离地面2m,灯距间隔3m。每个灯泡的功率不超过25W

  供给足够的饮水 每天保证鸡饮水槽中有足够的饮水,清洁新鲜。特别是炎热的夏季更要供给充足饮水,

  合理配制日粮 配制全价日粮,饲料多样化搭配,使营养物质得到互补。要求动物性饲料占510%,粗蛋白在雏鸡中占1820%,含硫氨基酸在0.78%以上;青年鸡粗蛋白占1418%,含硫氨酸基在0.7%以上。矿物质饲料占34%,食盐0.30.5%,钙占0.71.2%。特别是鱼粉占23%,油脂12%。米糠815%,有极好的预防啄癖作用。用时补充适量青饲料,禁用发霉变质的饲料。

  改变粒型 颗粒料比粉粒料更易引起鸡的啄癖,所以蛋鸡料宜做成粉料。投喂谷粒和骨粒,可以防止互啄的加重。

对症施治 对啄羽的鸡在饲料中加入12%的石膏粉,或每只鸡每天给0.53g,啄羽癖很快消失。对缺盐或某些矿物质的恶癖在日粮中加入24%食盐可治愈,但不能长期饲喂,以免食盐中毒。对那些啄伤了的鸡取出来单独饲养,在伤口处涂上带有气味并有杀菌性的药物,如樟脑、碘酊、紫药水等有良效;尽量减少应激转群、免疫等对鸡应激大的活动,应安排在晚上进行。

与禽流感易混淆禽病的临床鉴别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临床流行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当前各地为杜绝禽流感的发生,都在加强内防外堵,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对疑似病例的临床确诊。目前我国政府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一系列严厉的控制扑杀措施,疫区的所有禽类一律实行扑杀销毁、彻底消毒,受威胁区的所有禽类实行强制免疫注射,这种严厉的控制和扑杀措施是完全必要的,同时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但许多种禽病在临床表现上同样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很容易与禽流感相混淆,而一旦造成误判,其后果不堪设想。从某种意义上讲,由于禽流感的出现造成临床上的误诊比禽流感本身所造成的危害更大。因此,要求临床兽医必须熟练掌握对这类禽病的鉴别诊断方法,抓住它们各自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上的特点进行区别、排除而达到确诊的目的。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临床工作体会,结合基层兽医工作的条件,将总结如下:

    1 一氧化碳中毒

    中毒后可在几个小时或一夜之间发生成批死亡,雏禽群中普遍出现呼吸困难,继而出现呆立、昏睡或瘫痪、运动失调、头向后仰等症状,其特征病变为病雏剖检时可见到血液和各脏器都呈鲜樱桃红色,易与其他传染病相区别。

    2 痢特灵中毒

    对该病的诊断要点是抓住其用药史、用药比例的实地调查和剖检检查。急性中毒病例发病很快,有的精神萎顿,有的则兴奋不安、运动失调、抽搐、倒地转圈;小鹅中毒时常“吱吱”乱叫、找水喝;雏禽死前多倒地震颤,一般在3小时内大部分死亡或全部死亡,最长的拖到10多小时死亡。剖检可见到口腔、嗉囊和胃中有黄色黏液,肠出血,肠内容物混有药物,肌胃角质膜易剥落,肝充血肿大等,容易确诊。

    3 小鹅瘟

    这是雏鹅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10日龄内感染的幼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100%。常见不到前驱症状而突然死亡,或发现精神萎顿后数小时即衰竭倒地、划腿,很快死亡。多数出现剧烈腹泻,几天内扩散到全群。其诊断要点:一是在发病日龄上,一般不超过20日龄,以1周至2周龄多见,而成鹅与其他家禽不发病;二是剖检变化具有特征性,表现在小肠黏膜炎症、坏死、与大量渗出物凝固在一起,形成可移动的套管状栓塞,常堵塞小肠后段,使该段肠管膨大23倍,质地坚硬如香肠状;三是胆囊肿大,充满稀薄胆汁。

    4 鸭传染性肝炎

    该病是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播迅速的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是鸭群发病急、病程短,3周龄之内的雏鸭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95%,成鸭及鸡鹅均不发病。发病雏鸭常精神萎顿、闭目蹲伏,继而运动失调,死前常角弓反张,可在数小时内死亡。其剖检病理变化特征是肝脏肿大、有斑点状或条纹状出血,胆囊肿大,脾呈花斑状,从发病日龄、临床症状及剖检病理变化上综合起来容易诊断。

    上述4种禽病均无肿头肿脸症状,且大多发生在雏禽阶段,又有各自的特征性症状和病理变化,有临床经验的兽医应该能与禽流感相区别。

    5 传染性鼻炎

    主要发生于育成鸡和产蛋鸡,流鼻汁、甩头、咳嗽,脸部大多呈单侧性浮肿,皮下呈白色或透明状。

    6 鸭瘟

    各种年龄的鸭均可感染,一般情况下不感染鸡、鹅,但1月龄以下的雏鸭较少发病。其临床特征是病鸭头颈部肿胀,俗称“大头瘟”,急性病程15天,亚急性610天,死亡率高达90%以上,剖检病理特征表现在喉头、食道、泄殖腔均可出现灰黄色或黄绿色的假膜,剥离后呈现出血溃疡面,有的假膜可波及食管膨大部,腺胃两端交界处也常有灰黄色坏死或出血带,时有溃疡。该病从其病程长、鸡不感染及特征性病理变化上可与禽流感相区别。

    7 新城疫

    临床兽医对新城疫大多有较深的了解,这也是目前临床上最易与禽流感相混淆的禽病。该病除了病鸡冠髯发紫、个别也有肿头现象外,目前已极少见最急性型,大多数表现为典型的急性型和亚急性型;其病程与高致病性禽流感比较起来,一般病程较长,且呈渐进性死亡。其发生死亡多在出现症状23天后,对于具体病鸡从发病到死亡常见的多在45天以上。临床症状上的不同点是病鸡独立一隅、闭目呆立、呈瞌睡状,拉绿色稀粪,呼吸时发出“呼噜声”,有甩头症状,倒提时可从口鼻腔流出水样黏液来。在剖检变化上新城疫除腺胃乳头肿胀充血和一般脏器出血病变外,可见到盲肠扁桃体严重肿胀,许多病例都肿成黄豆粒大的圆疙瘩,剪开后呈严重增生和出血,还可见到胸腹腔呈现严重的化脓性坏死性气囊炎。凡出现盲肠扁桃体和气囊上述病变的鸡其病程多在5天以上,且这两点病变与禽流感是截然不同的,若是高致病性禽流感鸡群早就死光了,目前常见的新城疫鸡群在多数情况下死亡率不到20%,且只感染鸡,鸭、鹅不发病。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该病是幼鸡和青年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感染鸭、鹅。一般发病后3天开始出现死亡,57天进入高峰。但单纯法氏囊病其死亡率不超过20%,但患该病同时易并发或继发新城疫,可使死亡率提高到30%以上。其特征性病理变化是胸肌、腿肌同时出现斑块状或条纹状出血,法氏囊在发病后23天可肿大到正常的1.53倍,浆膜可由胶状渗出物覆盖,颜色可变为淡红色至深红色、有出血点,囊内时有果酱样或干酪样坏死物,肾苍白肿大,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可见到带状出血斑。

    该病病鸡一般少见有呼吸道症状,病程较长且有法氏囊的典型病变,容易与禽流感相区别。

    9 禽霍乱

    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霍乱是鸡、鸭、鹅都可感染发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常以剧烈的下痢症状为特征,主要以成年鸡、鸭多见发生。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病程短的只有数分钟至数小时即发生死亡,往往前一天晚上还表现正常的鸡,翌日清晨已死在圈中,但多数发病病程为13天。其临床症状与新城疫相似,冠髯发紫,但拉稀粪便多呈黄、灰绿或淡红色。病鸭还常常表现摇头,有“摇头瘟”之称。其剖检病理变化是皮下、肌肉、脏器的浆膜大多有出血,心脏冠状脂肪有针尖状出血点,大叶性肺炎明显,肠道弥漫性出血;而其特征性病变表现肝脏肿大,表面布满灰白色或灰黄色针尖大至粟粒大坏死点,且其腺胃乳头一般见不到出血现象。这两点是与禽流感及新城疫的主要区别所在,另外,经血涂片或组织触片染色镜检,可见到革兰氏阴性两端浓染的巴氏杆菌。 来源:河南畜牧兽医

蛋鸡腹泻原因的分析

  蛋鸡腹泻是蛋鸡饲养户最为头痛的问题之一,不仅影响鸡的产蛋率及蛋壳品质,还会影响蛋鸡的健康及环境卫生,导致产蛋周期缩短、饲料转化效率降低、并发一些隐性疾病。给养殖户在饲养管理上造成很大麻烦,极大地影响蛋鸡饲养的经济效益。现将蛋鸡腹泻原因综合分析如下:

  生理因素

  鸡体特殊的生理结构鸡体内的水分排出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来实现的,而鸡的泌尿系统与泄殖系统与泄殖腔直接相通,体内多余水分只有经过泄殖腔与粪便一起排出,故鸡粪有时变稀亦属正常。

  生理变化蛋鸡初产期,生理上会出现突变与应激。由生长到生产,要求肠道有更强的消化能力,饲料有更合适的营养来满足生理与产蛋的需要。此时,如果饲料品质与过渡掌握不好,就会导致肠道环境产生较大的变化,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也就成了问题,鸡便会出现拉稀现象。

  饲料因素

  食盐含量过高饲料中含盐量过多或发生食盐中毒时,鸡饮水过度,会出现强烈腹泻。常见的情况有,在饲料中使用过多的鱼粉;为增强鸡的食欲,防止啄羽啄肛,过多添加食盐。

  石粉的添加量过高或过快过高的石粉添加量会导致血钙过高,肾脏负担加重,引起肾肿导致拉稀。石粉的增加一定要循序渐进,随着产蛋率的上升,逐渐增加石粉的比例。

  蛋白质水平过高有些养殖户为了片面追求蛋大,增加豆粕的添加比例。豆粕含量过高,导致机体吸收不完全,从而刺激肠道,加快代谢,造成粪便发黄发稀,饲料转化率降低。一般鸡群的蛋白需要量为16%左右。蛋白过高或蛋能比不平衡易造成肝、肾功能代谢障碍,引发肾脏尿酸盐大量沉积或痛风症的发生。

  原料霉变饲料中的原料如玉米、花生粕等发生霉变,其毒素会刺激并破坏肠黏膜,使肠黏膜通透性增加,造成腹泻。

  疾病因素

  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等引起的肠道疾病会引起消化道代谢紊乱,导致鸡消化不良,造成鸡排黄、白、绿色稀薄粪便。

  鸡群长期使用抗生素,对肾脏造成伤害,影响水分的吸收,造成腹泻。

  免疫后的疫苗反应,也会造成轻度的肠道损伤,形成腹泻。

  各种病毒性传染病,如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等都伴随着严重的腹泻。

  球虫、滴虫、线虫等原虫病,对肠道损伤更为严重,引起代谢失调,引发下痢。有时排血色稀便。

  药物因素

  庆大霉素、新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易造成鸡体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损伤,引起蛋鸡腹泻。

  季节因素

  鸡没有汗腺,夏季或初秋时节,舍内炎热,气温较高,饮水降温是鸡体进行自身调节,维持体温均衡的主要手段。鸡饮用大量水分,同时采食量减少,水料比为51以上,其中大部分的水经泌尿系统由泄殖腔随粪便排出,故造成鸡的粪便稀薄如水。因此,在夏季要勤清鸡粪,搞好通风降温、卫生与消毒工作。平日给鸡饮水时可加0.2%的碳酸氢钠(苏打)等一些抗热应激的饲料添加剂及一些青绿多汁饲料,如蔬菜、野菜、瓜果之类。

  天热时鸡喜欢闹水、甩水,喝水时将水洒在料槽里,导致饲料发酵霉变。鸡发生曲霉菌性肠炎,经常排水样稀粪。

  其他因素

  影响鸡群拉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以上因素外,饲养管理、气候变化、应激等因素也能直接或间接影响鸡群正常代谢,造成鸡粪变稀。

  防治蛋鸡拉稀,应根据鸡场自身的情况,从多方面综合考虑,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蛋鸡初产期瘫痪症病因及防治

发病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蛋鸡初产期,开始鸡群中每日或隔日早晨具有1-2只鸡瘫痪或死于笼内,而白天鸡群神态、饮食均无异常。随着产蛋率升高,一段时间内病鸡增多,而后又减少,当产蛋率为60%左右时发病逐渐停止。由于发病鸡均为开产鸡,造成产蛋率上升缓慢,若伴有不良应激因素或合并继发感染可延长病程,同时发病率增高。产蛋率达40%左右的鸡群发病,因开始病鸡出现较多,故有产蛋率暂时下降现象,而产蛋率达60%以上的鸡群一般仅为个别发病,对产蛋率上升无影响。  



  病因分析  

  剖检瘫痪、病死鸡,虽然可见各器官的充血或出血现象,但主要病变在直肠下段和泄殖腔以及输卵管阴道部。首先由泄殖腔炎的上行性感染引起输卵管阴道部发炎,出现粘膜水肿、管腔扩张受限。当蛋行至发炎部位,该处变得收缩无力,致使蛋宿留不下。一方面,宿留蛋压迫粪道和输尿管,阻碍了粪尿的排泄,使鸡感到严重不适而惊恐发出尖声嚎叫;另一方面,宿留蛋压迫神经造成后肢麻痹,若能及时采取人工助产,病鸡症状很快缓和,半日后即可恢复正常,否则,蛋宿留部位长时间压迫和细菌的大量繁殖而致周围组织坏死。全身症状加重,病鸡很快死亡。 由此可见,初产蛋鸡初产期瘫痪是由输卵管阴道部蛋宿留所致;而蛋宿留是由输卵管阴道部发炎肿胀,引起管腔狭窄、收缩无力所致;而阴道部发炎则由泄殖腔炎的上行性感染所导致;泄殖腔炎是由大肠杆菌病的症候群之一造成。  

  治疗措施的探讨  

  用于治疗大肠杆菌病的首选药物(如氟哌酸、氯霉素、庆大霉素、痢特灵等)均能有效地控制本病。但是,本病常常是群体中长期零星发病,如果全群用药代价太高,且停药后又很快复发。究其原因,泄殖腔部受粪、尿、蛋三方面的刺激,粘膜炎症很难恢复。故此,仅采取抗菌消炎难以彻底治愈,而应采用综合治疗措施。  

  3.1 抗菌消炎:选用肠道不易吸收的抗菌药物,我们在病程后期采用了美国普强药厂产的利高霉素进行饮水,药物剂量前4天稍高于治疗量,维持量稍高于预防量,保证药物达泄殖腔部仍具有抗菌消炎作用,治疗量每公斤饮水加2克,配成0.2%药液。  

  3.2 涩肠止泻:用1%白矾液饮水,不但对肠道炎症部位有收敛作用,而且对致病性大肠杆菌亦有抑制作用。  

  3.3 人工助产:宿留于阴道部的蛋可用手指轻轻拨出,或将蛋戳破拨出蛋壳,助产可使多数鸡病情缓解,有利于药物治疗。  

  3.4 为了减轻病鸡的瘫痪症状,我们在饲料中添加了复合维生素B,取得了一定疗效。  

  3.5 我们在日常喂的饲料中降低了日粮中的粗蛋白和钙质水平,想以抑制排卵期向后推迟产蛋期,来改变这种病的发生,但没有起到抑制本病的发生,看来此病与产蛋迟早无关,而与致病的大肠杆菌有关。

寒冷季节产蛋鸡群呼吸道疾病的预防

从以往多年的实际临床经验看,每年秋末冬初开始直至来年早春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

由于寒冷的严重应邀,很多产蛋鸡特别是产蛋高峰期的鸡群,往往暴发传支、新城疫、鼻炎、慢呼、喉气等呼吸道疾病。

每当秋末冬初直至来年早春(每年10月到来年2月份)要特别注意天气的变化,认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在每次寒流到来之前,要做好保温工作。要封闭北面和西面的门窗,如果寒流特别强,冷风又特别大时,要暂时把大部分门窗封闭或全部封闭,只留南面少量窗户通风,并且通风口的位置要尽量靠上,防止冷风直吹鸡体。如果鸡舍温度太低,可以增加煤炉(或点燃火道,火道最好在建鸡舍时就砌好),以提高室温,减少寒冷应激。等到冷空气过后要根据气温及风力风向适当打开窗户或风机通风换气。冬季气温低,不能只保温不通风。处理好通风与保温的关系才能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每次强冷空气到来的前一天和后两天可以在鸡的饮水中加入优质电解多维以减少应激。

要提高产蛋鸡饲料的代谢能,可以在饲料中添加1%~1.5%油脂,并增加维生素特别是VA的添加量,以增强鸡的耐寒能力和抗病力,有利于防止或减少呼吸病的发生。

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就是提前做好并加强新城疫、禽流感、传支、慢呼、鼻炎、喉气等呼吸道病疫苗的接种。如果产蛋前接种了疫苗,在秋末最好做一次抗体监测,如果某一种呼吸道病的抗体水平接近或低于临界值,就要及时加强免疫一次。不测抗体,但是免疫间隔时间长,如新城疫、传支两个月以上,禽流感三个月以上,这时要加强免疫接种1次。可以用IV系或新支H120点眼或喷雾1次,禽流感油苗则需要注射1次,重点是要做好新城疫及禽流感的抗体监测。新城疫要每隔7周~8周做一次抗体监测,禽流感要每隔3个月左右做一次监测。

如何提高母鸡的蛋料比

蛋料比是衡量母鸡生产性能的主要经济性状、反映蛋鸡养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要提高母鸡蛋料比,应当注意提高母鸡周期产蛋量和减少饲料消耗。

  一、提高母鸡周期产蛋量

  1.选择产蛋性能好的鸡种。不同品种鸡产蛋性能不一样。

  2.加强对鸡群的饲料和光照控制。苗鸡入舍后先关灯让雏鸡休息1~2小时,然后开灯、饮水(与室温相同的温开水)、开食。由于雏鸡的生长、发育迅速,而消化器官小,消化能力差,因此要喂以高能高蛋白的饲料,并且饲料调制要适宜,要易于消化。建议:1日龄,喂玉米粉;2日龄,喂2/3玉米粉+1/3小鸡料混匀;3日龄,喂1/3玉米粉+2/3小鸡料;4日龄以后用小鸡料。开始48小时内连续光照,光照强度白羽鸡10~20勒克司,褐羽鸡30勒克司;两天后雏鸡光照降低为10勒克司,光照时间为每日递减1~2小时;至五周龄末为8小时稳定光照。对育成鸡光照强度的控制重点在于使鸡性成熟与体成熟同步,使鸡适龄开产。以后针对不同品种鸡周龄体重标准,定期抽样称重,并根据称重结果及时调整饲料的配额。每天光照8小时,光照强度10勒克司。对产蛋鸡光照强度的控制重点在于使开产母鸡产蛋率迅速上升到高峰,并尽量延长主产期。当鸡群产蛋率达5%时,要迅速将生产日粮改为产蛋日粮,并注意限量饲喂,防止体肥或产生脂肪肝。自20周龄开始,每周光照增加1小时,至25~27周龄光照稳定在14~16小时,光照强度10勒克司。保持恒定的光照制度。到产蛋后期适当增加光照,不超过17小时,延长主产期,提高产蛋量。

  3.注重鸡群的日常管理。由于雏鸡的体温调节机能较弱,育雏时必须给以较高的温度。一般育雏第一、二天,育雏器温度保持35℃,室温保持24℃;以后逐渐降低,

  到4~6周龄时降至室温。温度合适与否,主要看鸡群的分布及其精神状态。温度合适,则鸡群分布均匀,食欲旺盛,精神良好。育成鸡适宜温度为5~27℃,

  产蛋鸡产蛋期间适宜温度为13~20℃。在保持温度前提下,要加强通风,降低湿度,降低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特别是氨气浓度。由于鸡很容易受惊扰,因此管理上要定人、定群、定时间饲喂,工作人员在鸡舍、运动场内外工作时动作要轻稳,尽可能使鸡舍保持安静。严禁工作人员穿奇装异服、对参观人员禁用镁光灯拍照。

  4.搞好防疫灭病保健工作。维持鸡群健康,首先要坚持严格的消毒制度:(1)进入生产区内的人员和运输工具要消毒。生产区入口处要建车辆消毒池和消毒更衣间(包括脚踏式消毒池、洗手池、更衣更鞋间等)(2)进鸡前,育雏室要消毒。首先将鸡舍清洗干净,然后用消毒剂冲洗墙壁、地面和用具,最后将鸡舍密闭、熏蒸消毒24小时;随后通风换气1~2周后投入使用。(3)进鸡后,鸡舍要坚持每周两次带鸡消毒。其次,在所有消毒环节中,都要使用高效、低毒、安全的消毒药水(如百毒杀、过氧乙酸、1210)。此外,维持鸡群健康还要坚持严格的防疫制度和制定严格合理的免疫程序。

  二、降低饲料消耗消

1.使用符合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需要的全价日粮。鸡的营养需要受遗传、环境、生理状态以及疾病等因素影响,因此,根据需要配制、选择合适的日粮很重要。日粮成分不平衡,会增加饲料需要量,甚至导致疾病、中毒或死亡。

2.提高饲料可消化成分比例。(1)饲料中添加复合酶,辅助消化一些不易被鸡消化的物质,消除抗营养因素的抗营养作用。如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等酶制剂,可以提高鸡对大麦、小麦、黑麦日粮的代谢能以及粗蛋白和干物质的消化率;又如植酸酶的使用,可以提高对钙、磷等元素利用率,消除植酸盐的抗营养作用。(2)饲喂不溶性砂砾,可刺激肌胃蠕动,增加肌胃对饲料的研磨作用,还可延长饲料通过消化道时间。砂砾添加量:1~2周龄,每周喂一次,每鸡1,颗粒大小为1~2毫米;3~8周龄,每周喂一次,每鸡2克,颗粒大小为3~4毫米;9周龄,每周喂一次,每鸡3克,颗粒大小为4~6毫米。(3)寄生虫常引起鸡消瘦、贫血,降低生长速度和饲料效能,因此对地面饲养的鸡要注意驱虫。开产前应驱两次虫。

3.防止饲料浪费。(1)料槽构造和高度要合适。料槽槽底最好是平的,底板与侧板之间夹角大于90°,口部要小,高度要与鸡背高度一致,使鸡既可吃到饲料,又不因挑食而将饲料弄到外面。(2)添料方法是少给勤添,每次添料不超过料槽容量的1/3;添料过满,容易因挑食而造成饲料浪费。(3)适时断喙,防止啄料不食,造成饲料浪费。(4)为了防止配合饲料营养物质损失,保管饲料时应注意避光、防潮。饲料存放时间不宜过长,自配料要注意现配现用;购置饲料一次量不能太多,随购随用。(5)夏季应注意料槽中饲料的变质。

谨防产蛋鸡营养过剩

众所周知,产蛋鸡营养不足,会严重影响产蛋量。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产蛋鸡营养过剩,也会引起产蛋量下降,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在养鸡过程中,要谨防产蛋鸡营养过剩。

  产蛋鸡营养过剩,就会出现脂肝病,又称脂肪综合症。这种病大多发生于大群圈养、笼养的鸡群中。由于长期饲喂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过高的玉米、饼类、鱼粉等高能量饲料,而饲料中又缺乏蛋氨酸和胆碱,使脂肪代谢的性能降低;加上鸡的运动量不足,中性脂肪在肝脏中大量沉淀,这样,营养过剩便导致了脂肝病的发生。

  产蛋鸡一旦患脂肝病后,轻者产蛋降低3040%;重者在体况极佳的状态下突然死亡,死前一般不表现有任何症状。剖检可见肝脏包膜破裂,肝脏肿大、质脆、色黄,腹腔内积聚凝血块,腹腔脏器周围沉积大量脂肪,而鸡冠、肉髯、肌肉苍白贫血。

  对产蛋鸡因营养过剩所引起的脂肝症,应以防为主。平时要在增加青绿多汁饲料的同时,改善日粮配方,降低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过高的高能量饲料的供应标准,使营养平衡,防止过剩。比较理想的产蛋鸡日粮配方是:玉米52%、饼类18%、鱼粉5%、麸皮16%、骨粉1%、贝壳粉7%、食盐 0.37%,微量元素适量。对已经发生脂肝病的鸡群,在每百千克的饲料中,还需加入氯化胆碱100克,维生素E1000个单位,肌醇100克,连续饲喂;或每只鸡连续喂19天的氯化胆碱,每天剂量为一次性投喂0.10.2克。这样,既可起治疗脂肝病,又能预防脂肝病的作用。

蛋鸡用药注意事项

蛋鸡在产蛋高峰期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造成产蛋量下降,尤其目前疾病发生较为频繁,用药量较大,而且养殖户用药比较盲目,乱用药和超量用药的情况普遍,所以在蛋鸡产蛋期用药尤其要注意。现将产蛋鸡禁用的常规药物介绍如下:



磺胺类此类药物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范围广、效力稳定、使用方便等优点。常用的有:磺胺嘧啶、磺胺噻唑、复方新诺明、复方嘧啶等。常用于防治鸡白痢、球虫病、盲肠炎和其他细菌疾病。但这些药物都有抑制产蛋的副作用,只能用于雏鸡和青年鸡,对产蛋鸡必须禁止使用。



呋喃类系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物,常用的有呋喃唑酮,对沙门氏菌所致的下痢性疾病有特效,故又叫痢特灵。临床上主要用于肠道感染,对鸡白痢、球虫病、鸡伤寒以及传染性鼻炎等有一定特效。但是该药物有抑制产蛋的副作用,蛋鸡不宜使用。



嘌呤类此类药物具有松弛平滑肌作用。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产生平喘作用。应用于缓解鸡呼吸道传染病而引起的呼吸困难。产蛋鸡使用后产蛋下降,停药后仍可恢复。



丙酸睾丸素系雄性激素,主要用于抱窝鸡的醒抱,醒抱后立即停用,长期反复使用会抑制母鸡排卵,甚至发生雄性变异影响产蛋。



金霉素系四环素类,为广谱抗菌素,对鸡白痢、鸡伤寒、鸡霍乱有良效。它的副作用不但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和损害肝脏,而且还能与血中的钙结合,形成难溶的钙盐排出体外,从而阻碍蛋壳的合成,使鸡的产蛋率下降。因此,产蛋鸡必须禁止使用。



喹乙醇饲料常用的添加剂,有促进生长,预防疾病的作用,但本品的预防量和中毒量比较接近,易造成鸡只突发死亡,所以目前该药也被禁用。



氯霉素此类药物为广谱抗生素,对鸡白痢、鸡伤寒、鸡大肠杆菌、鸡传染性鼻炎效果良好。它的副作用可损害神经系统,尤其本品在体内代谢很慢,在鸡蛋、鸡肉中残留时间较长,对人体造成危害,所以被禁用。

简述蛋鸡的啄肛和脱肛

蛋鸡脱肛、啄肛多发生于产蛋初期。刚开产的小母鸡由于激素分泌发生变化及输卵管脱出,产蛋时造成肛门撕裂出血,其他鸡追逐啄肛。脱肛往往引发啄肛,形成啄癖。啄肛容易造成受害鸡贫血,严重时能将内脏啄出,造成死亡。啄癖严重时将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鸡脱肛、啄肛的发生与饲养环境、营养代谢、管理和饲养方式有关,也与鸡自身的遗传、生理、习性及疾病感染有关。

1 环境

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时间过长、光线过强、饲养密度大、鸡舍内温度过高、湿度大、通风不良等。

1.1 光照 开产前光照时间过长,使育成期蛋鸡性成熟提前于体成熟而早产。早产蛋鸡产蛋时,因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常常使肛门括约肌破裂,或出现脱肛现象,容易引发啄肛。在育成期应将光照控制在10h以内,开产后逐渐延长到16h

鸡舍因光线过强,会使鸡的神经系统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心理上表现烦燥不安,易发生啄斗。鸡产蛋时,肛门外翻,其他鸡看见外翻的血红肛门,争相去啄,引发啄癖。啄癖形成后,即使肛门不外翻有时也啄肛。适当遮挡门、窗光线,或把门窗玻璃涂成红色。能减少啄肛。

1.2 其它环境因素 鸡舍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鸡生理常表现烦燥不安,易诱发啄癖。在生产中应加强鸡舍通风、降温,注意卫生、消毒。

2 日粮

日粮中蛋白质水平过高、维生素缺乏、粗纤维含量不足等。

2.1 育成期日粮中蛋白质水平过高,会造成蛋鸡开产期蛋重过大而脱肛,引发啄肛。可采用降低日粮蛋白水平,增加日粮能量浓度的办法。

2.2 蛋鸡日粮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不足,导致输卵管和泄殖腔粘膜上皮角质化,使抗病性能下降而发生炎症,造成输卵管狭窄,引起脱肛、啄肛。根据营养需要供给充足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

2.3 日粮中粗纤维缺乏时会导致肠蠕动不充分,影响肠道的消化功能,且容易发生便秘,降低泄殖腔润滑度,产蛋时发生脱肛,诱发啄肛发生。通常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以2.5%~5%为宜。

2.4 产蛋高峰期,因鸡连续产蛋导致输卵管内分泌减少,润滑作用降低。在生产中,保证供给清洁、足够的饮水,可降低脱肛、啄肛鸡的数量。

3 饲养管理

3.1 发育慢,体重不达标 育成母鸡生长发育慢,体重不达标,过早开产,产蛋期易发生脱肛、啄肛。雏鸡饲养前5周内免疫接种,断喙等应激较多,建议用肉仔鸡料喂到4周龄,促进体重达到标准。至少在5周龄时体重达到标准,非常重要。16周龄转入蛋鸡舍前,体重超标准10%较好,以弥补转群应激造成的体重损失。严格按照蛋鸡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配制日粮,保证生长发育正常。每周称重一次,如体重不达标,及时找出原因采取补救措施。在日粮中加1%~2%的植物油喂12周,可促进体重增加。在产蛋鸡日粮中添加植物油,可降低脱肛、啄肛数量。

3.2 鸡群密度大,整齐度差 大鸡采食过多而肥胖,致使肛门周围组织的弹性降低和腹部的脂肪过多而使产蛋时外翻的输卵管难以复位而脱肛;小鸡因营养不良而瘦弱,体成熟较差,也易引起脱肛、啄肛。可采用降低饲养密度,大小分群饲养,供给够食槽、饮水器,根据体重分别喂给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

3.3 人工授精操作不当 操作不当会损伤泄殖腔和产道而发炎,常常脱肛、输卵管脱出,引发叼啄。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动作要轻,输精器具严格消毒。

3.4 没有及时进行断喙 断喙是防止啄癖发生的最有效措施。建议69日龄正确断喙,10周龄进行修喙。

4 遗传与内分泌

研究表明,鸡啄癖遗传率在0.57%。内分泌影响啄癖的发生,主要在性成熟阶段。母鸡刚开产,不适应产蛋过程,内心恐慌,且敏感性强,产蛋应激常诱发啄癖。日粮中添加VC等抗应激药物。

5 应激

处于产蛋状态的鸡因意外惊吓等应激,使外翻的输卵管不能正常复位。鸡因应激产双黄蛋而引起肛门破裂或因病引起泄殖腔外翻、输卵管下垂,此时,病鸡常常成为众矢之的,甚至内脏很快被叼出体外,吸引全群,争相啄食。应尽量减少应激因素,严防猫、鼠、鸟等动物进入鸡舍。

此外,长期腹泻或其它原因引起鸡体脱水,导致输卵管粘膜滑度降低,生殖道干涩,鸡产蛋时强烈努责脱肛而引起啄肛癖。应及时找出腹泻的原因,标本兼治,以恢复各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

最新整理版养鸡技术资料大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