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史

发布时间:2020-05-31 01:54:17

中国古代文化史

1.年号是常用的纪年方式。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如靖康之变。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

A.光武中兴 B.绍兴和议 C.庚申之变 D.甲午战争

八卦是我国古代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的右边“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和位置。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

[ ]

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

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

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

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弱者,道之用”

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台湾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通过对秦国18位宰相的出身进行详尽考证,最终发现这18位宰相中出身贵族的只有5人,其他的是以平民身份跻身卿相的。先生的这一考证结果,可以用来说明战国时期的秦国

①宰相制度还不健全 ②墨学曾为显学 ③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很大 ④走向富强的原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我国古代商人处于“士农工商”四民之末,大多数人认为“无商不奸”或者“无奸不商”。但有一些被称为“儒商”的商人却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他们既有儒者的道德和才智,又有商人的财富与成功,是儒者的楷模,商界的精英。儒商比较注重个人修养、诚信经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注重合作,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这主要表明当时社会

A“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发生改变 B一部分士人考取功名做官后兼营商业

C商人“见利忘义”和行为遭到批判 D儒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人的价值观

有人说:唐朝长安城的布局体现“规范之美”,而北京汴京城则体现“自由之风”。“规范之美”与“自由之美”也适用于评价唐朝和宋朝的

A政治制度 B对外关系 C绘画艺术 D儒家思想

《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 贲卦 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A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

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C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D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

“当是之时,秦用商鞅,楚魏用吴起,齐用孙子、田忌。天下方务于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这主要表明

A春秋战国诸侯争霸使分封制崩溃 B诸侯争霸促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C儒家学说在诸侯争霸下的窘境 D孟子使儒家学说发扬光大

1(2012·北京朝阳高三统考)东周时期(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被称为社会制度嬗变、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共同的文化圈、经济圈形成期。下列史实与这一观点相关的是(  )

A.中国疆域版图的最终确定期

B.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期

C.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基本形成期

D.中央集权国家模式的完善时期

2如果不是在西周转入东周的时期出现了文化上的重大变异,也许封建的体制还会周而复始地循环一段时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谁对传统抛弃得越彻底,对实利主义奉行得越透彻,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最能反映这种文化上的重大变异的是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道家思想

3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说。有学者称“唐代批判南朝梁陈、北朝齐隋的提倡佛教,而极力提倡经世之术。下列解释与其观点相符的是

A.此时正是佛教传向内地、道教形成与儒学复兴的时期

B.“周孔老庄诚帝王之师”不及“释迦发穷源之真唱……”

C.反对三教等量齐观的社会地位,强调儒学的主导地位

D.倡导以“主诚主敬主静主寡欲主返观内心”为理学修养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谢和耐在《中国社会史》中写道:“公元1000年左右正在发生或者是已经发生的变化并不仅限于社会和政治形态、经济和技术。……以复古传统为特征的11世纪标志着自公元5纪以来对中国社会所施加的高于一切的佛教霸权影响的结束。……11世纪时,中国精英界的人物与其唐代的先驱们之间的区别,就如同文艺复兴时代的人物与中世纪的人物之间的差异一样。”他把中国这一时期定名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的主要理由是

A宗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深入到内涵的扩张

B宋代的知识精英们运用理性精神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

C因为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而阐述正统思想

D11世纪前后的知识精英们借用佛教而恢复古代儒家的传统思想

王平在《水浒传“替天行道”考论》中指出:“由元杂剧中‘水浒戏’‘除暴安良’、伸张正义,演变成《水浒传》‘护国安民’、为朝廷效力,这是水浒故事中‘替天行道’内涵的一个重要转变。”下列对作者评论正确解读的是

A君主专制统治逐步强化 B宋朝忠君思想开始盛行

C儒家思想新发展的反映 D道家学说致使封建迷信盛行

中国古代文化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