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和谐社会道德建设中的大学生诚信问题

发布时间:2019-01-03 19:14:24

论析和谐社会道德建设中的大学生诚信问题

得分:

【摘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国。然而,对于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关注对象大学生来说,诚信缺失已经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其中固然有社会发展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教育的影响,但更多的还是大学生自身的因素。诚信,是一个遍及全社会的问题,对大学生更是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 诚信意识 诚信缺失

诚信是一个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道德规范,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中国传统道德中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要求。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大学生诚信教育,不仅关系到高校的学风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影响着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和中国市场经济的明天。然而,现在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正在下滑,在局部甚至出现了大学生诚信危机,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大学生要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诚信更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立志成才的关键时期,在丰富大学生科技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更应该抓好诚信教育。

1、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道德指标,而大学生则是执行这一指标的有利人选。青年人是社会是国家的希望,大学生更是青年群体的佼佼者。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每个人应当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大学生群体的个人品德总体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形象和利益,也直接关系到一个社会的文明素质和道德走向。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树立包括诚信在内的健康的价值观,把诚信这两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扎实推进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提升大学生个人品德,是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作为一名社会主义的大学生,应该是知识宽厚、能力强劲、人格高尚。知识宽厚是基础;能力强劲是关键;人格高尚是灵魂。如果只具备较高层次的科技文化知识,而不懂得做人的社会准则和行为规范,缺少德行,人格低下,就不是一个完美的、品德高尚的、全面发展的人,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够完善,社会上存在着大量弄虚作假、坑蒙欺诈等失信行为,大学生在诚信方面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是大学生个人品德的重要体现,加强大学生个人品德建设,必须以诚信教育为重点,把诚信教育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要教育引导大学生遵循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基本要求,自觉把诚信作为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讲诚信、守承诺,诚心做事、诚实做人。

二、大学生诚信失却的主要表现极其危害

1.弄虚作假,考试舞弊现象严重

学生独立做作业、做实验、写报告的人越来越少。许多同学沉溺与网络,或者电视剧,根本就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更不要说做作业了,所以到交作业的时候,也是把其他同学的作业拿来抄好就完事了。这样的事情对于大学生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了。据调查数据显示,70%的学生作业或实验报告是采用抄袭方式。考试作弊也已经是普遍的不争的事实,而且作弊者队伍越来越庞大,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为了能够蒙混过关,有的大学生铤而走险,在考试时夹带纸条、频频偷看他人试卷。现在许多大学校园里面出现了许多职业作弊的队伍,就是大学生口中的“枪手”。结果成了害人毁己的悲剧。

2.助学贷款的欺骗

助学贷款的初衷是国家为了帮助一部分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要求商业银行对贫困大学生发放的政策性贷款。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学生的殷切关怀。然而,一些学生却把这一政策理解为福利待遇,将学费用于挥霍而编造虚假情况称家庭条件困难获取助学贷款,已贷款大学生在毕业后违约现象,使得助学贷款业务成为了银行的鸡肋。另外,恶意拖欠学费现象在许多高校也是普遍存在。

3.虚报材料,自我拔高

信用污染已蔓延到人才市场,假学历、假档案、假招聘的泛滥,使人才市场遭遇严重信用危机,这也破坏了人才流动的正常秩序。部分毕业生为了能在众多应聘者中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和重视,使出浑身解数使自己的材料精彩夺目、完美无缺以至言过其实。有学生把别人的等级证书、奖学金证书、优秀学生干部证书以及发表过的文章改头换面复印,转眼就变成了自己的辉煌履历,堂而皇之地交给用人单位。如伪造课程成绩、英语、计算普通话等级考试证书;虚构在学校间的任职情况,编造社会实践经历;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摇身一变,变成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更有甚者在接到面试通知时害怕自己不能通过而叫其他人代替面试。结果到了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发现其十分普通平淡无奇。

4.缺乏信用意识,随意违约

大学生中任意变更、撕毁就业合同的行为时有发生,一些毕业生会先找一个可以签约的单位签约以求得缓冲,一旦有更好的单位接收,他们就马上跳槽。不少大学生签约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户口问题,一旦自己的目的达到就拍拍屁股走人,没有站在用人单位的立场考虑。毕业生这种边签约边毁约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极大地损失。

5.同学间相处不好

由于现在的大学生从小娇生惯养,没有其他兄弟姐妹,所以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做事从来只考虑自己,缺乏真诚与信任。到了大学,管理比较自由,更是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不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为了自身的利益更是不折手段。比如在学习上遇到评奖学金,毕业,就业的时候,就开始在心里打如意算盘,想着怎样算计才能让自己获利更多,坚守诚信的道德意志力不强。导致同学之间关系紧张,明争暗斗。而这些对健康人格的成长和发展形成了不利的影响。

三、大学生诚信失缺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失误

家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很重要,父母是他们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启蒙老师。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学教育受高考制度的制约,更多地重视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诚信教育无形中受到冷落。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并且长远的。现在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也是生活在新世纪的,由于父母那辈都是吃过苦的,所以他们都希望给予孩子很丰富的物质生活,让他们过更好的生活。也是因为如此,很多家长只重视子女学习成绩的好坏,忽略了思想品德尤其是诚信教育的培养,对他们的一些不诚实行为不进行及时纠正;有些家长缺乏自身的模范行为对子女的引领作用,反而在他们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注入许多消极因素,常常忽略甚至根本就没有对孩子的道德方面进行教育。

2.学校制度的偏差

制度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公正的制度对于建设良好的学校道德风尚有着一种润物无声的力量。但是,许多高校的教育制度却长期存在着一种偏向,影响了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和诚信品质的形成。一是学校德育目标过于笼统,层次不清,序向不明,不能反映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可行性不足,操作性不强,方法简单,内容单一。二是高校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层次增加、办学水平竞争的加剧,常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生的专业教育上,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没有把诚信教育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重智育而轻德育,弱化学生的思想教育,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三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渠道单一,内容抽象,只重思想灌输,轻道德践行,使许多学生对德育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知性的层面上而没有达到理性的理解,更没有形成内心信念和行为习惯,只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片面强调政治上的忠诚,而忽视了基本诚信品质的培养。以至于出现学生“知其不善而为之”的现象。四是学校德育评价制度不力,并且缺乏常规性的检查和监督。大学生诚信失范现象的普遍存在,很大原因在于失信者预期信用成本小于守信成本,而失信收益高于守信收益。

3.社会环境中不良风气的影响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仍严重存在着拜金主义、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社会思潮,也充斥着贪污、腐败、虚伪、欺诈的不良风气。如今大学生都生活在这样的社会,耳濡目染,多多少少也会受到这样的影响。作为现实生活中的大学生,一方面他们受过高档教育,在理论上对各种不诚信的行为深恶痛绝,都认为这样的行为是不正确的。但是与此同时,他们在生活中却不是这样做的。他们在考试时作弊,平时抄袭作业,撒谎骗人等。他们的这些失信行为不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经常获益,于是他们就有了一种侥幸心理,久而久之,大学生对于传统的诚信道德教育丧失了信心,不守诚信,对一些大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4. 自律意识较差 

一是学生的责任意识淡薄,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追求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二是道德判断能力不强,对社会的了解也不深,很多学生都是到了大学才开始独立生活,独立处世,社会生活经历比较简单。在大学期间也是穿梭与家庭学校这两点,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事情根本不了解,因为没有在社会上受过锻炼,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能力、反思能力,容易将看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放弃诚信信仰,产生失信心理和行为;三是从众心理和虚荣心使然,从众心理比较严重,看到别人弄虚作假讨便宜,自己也心动,跟着别人学,认为自己讲诚信会吃亏。

四、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建设途径

1.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大学生是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的,自然会耳濡目染受到很大的影响,试想,如果社会的风气不正,诚信失缺的现象常常发生。那么作为一名大学生,他肯定会受到这样不好的影响,就算书本上再多的理论教育也是不及这样的耳濡目染的影响。所以,应该加强社会的风气的建设,营造一个人人讲信用的社会。这一点,对于大学生诚信重建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2.加强对诚信的教育

诚信品德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往往离不开环境的熏陶。要充分认识环境育人的重要性,采取措施、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置身于健康向上、积极进取、求真至善的校园环境中。开展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求高目标,但要从低起点,从基本行为抓起。举办诚信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等,使大学生在相互辩论、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和相互促进提高;构建和拓展教育载体,利用校内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宣传工具,建立诚信网站和诚信论坛;在公共场所开设诚信教育专栏,通过这些举措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平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人格和对规则的虔诚态度,让他们在日常的同学交往中、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拒绝作弊、诚实守信,并逐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3.改进教育方法

传统的德育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需要,为了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必须创新诚信教育模式。诚信教育不仅是书本上的死的理论知识,也不是老师强制灌输的,更多的是需要实践和互动,需要在生活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只有在具体的实践中,大学生才能知道自己的行为品质是否符合诚信品质标准。教育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或者是理论讲述,或者是案例分析,或者是研讨辩论,或者是开展活动,不拘一格。所以,在课堂上,课外时间可以多开展一些这方面的实践活动。如利用历史上和生活中一些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真实的例子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其次,更新诚信育人内容,重新审视诚信教育的内容,摒弃那些空洞和过时的内容,增加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教育资源,构建具有民族特色、富有时代特征和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育内容体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诚信道德品质和修养。

4.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诚信档案是大学生在校期间诚信情况的客观、公正的连续记载,从学生入学填写诚信档案的第一天起,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的诚信评价就如实的被记录在案。毕业时,诚信档案将伴随学生的人文档案一起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信用记录延伸到社会。因此,诚信档案作为个人的宝贵资源,是学生的第二身份证,是学生进入社会、安身立命的通行证。这样,学生必将处处自觉地实践诚信品质的严格要求,追求信用评价的最高等级,争取在诚信档案中留下美好的记录。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也成为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每个人应当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树立包括诚信在内的健康的价值观,把诚信这两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只有当我们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个宝贵的人生际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向欣:《关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第6

2.朱立华,探讨高校大学生诚信失缺现象及对策,教育与职业,2007,(03)

3.侯亚元.完善诚信体系,构建和谐社会.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

 

论析和谐社会道德建设中的大学生诚信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