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独有的香文

发布时间:2023-03-10 15:10:45

中国民间独有的香文化

制香和烧香的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古代,先民面对电闪雷鸣、地震海啸、旱涝蝗灾等自然现象惊恐万分,便认为冥冥之中有神灵在作崇。怎样才能把祈求神灵降福、保佑天下风调雨顺、黎民平安的心声上达,似乎只有看得见、升得高的袅袅青烟才能完成这一使命。于是,人们便用易于燃烧的锯末为原料,又发现榆树皮破损后渗出的汁液非常粘稠,便把榆树披(根皮最好)剥下来晒干、粉碎,筛出细末,作为粘合剂,混进锯末中,加水和成面团,制作成线型的香来进行焚烧,随着青烟缕缕上升,人们便磕头祷告上苍赐福。后来,人们又把柏树枝上落地的果壳以及干艾叶儿粉碎后添加进香料,制作的香在燃烧时便散发出特殊的香气。用来熏衣驱虫,辟邪醒脑,并用于中医药,在杀菌、消毒、去病等方面颇有功效。
在佛教传入中国后,大大小小的庙宇在国土上多达两万处,香火更是不可缺少的佛教用品。拜佛敬神、求财辟邪、法事庙会,甚至逢年过节,店铺开张,都要烧香,烧香被广泛应用在诗庙、家庭、饭店、宾馆、茶馆等处,形成了中国民间独有的香文化。
今天古老的单县城(舜之师单卷曾在此鸣琴而治)西二十五里的吴三庙村,其制香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元朝,
甚至更久远的年代。
元末明初,天下大乱,吴氏先人吴敬时任元朝东台御史(与刘伯温同榜进士),为避乱隐居于单县城东南。家族内部一些人仍然重操旧业,从事制香活动。
明朝正德年间,礼部右侍郎吴泰先生告老还乡,率领家人在单县县城西郊吴堌堆定居,同时在城西二十余里处的三官庙周围购置土地十八顷。家族内部依旧从事具有悠久历史的制香活动。康熙六年,吴氏族人中有兄弟四人自吴堌堆迁至城西二十余里处的三官庙定居(从此改称吴三官庙,后简称吴三庙),与此同时,也把制香工艺带至此地,一边务农,一边制香。从清末到民国,一直延续下来。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暴发,破除“四旧”之风越刮越烈,制香烧香活动被迫停止,制香的工具、神龛、佛像、祖先牌位等均被砸烂、烧毁。
改革开放以后,制香业渐渐恢复。当年从吴固堆西迁至吴三庙村时的兄弟四人中的老三,其后裔吴玉东,成了制香业的二十三代传人,创办的“盛源香业”的村级企业,其产品畅销全国三十多个省市,甚至远销海内外(主要是东南亚)
吴玉东和妻子崔玉香所属的科研团队,在传统的制香工艺配方的基础上,研制出一套多功能制香机,产品从选料、配比、香型上下功夫,开发出全新的制香工艺及配方,使生

中国民间独有的香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