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对比研究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7-09-09 10:13:53

《汉英对比研究一百年》读书笔记

文章:英汉对比研究一百年

作者:潘文国

发表时间: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1期(总第59期)

定义

对比研究:所谓对比研究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比较研究,描述它们的异同,尤其是不同之处,以促进人们对所对比语言的研究,并为语际翻译、语言教学和双语词典的编纂等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语言学中的这种比较研究,称作“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cA),也称作“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

一、起源与发展

1、国外

19世纪 20世纪初 二战后

洪堡特

2、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时期:以对比实践为主的时期

1898年 马建忠《马氏文通》,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之作

1904年 严复《英文汉诂》

1932年 赵元任《英汉语调初探》

1933年 林语堂《开明英文文法》、黎锦煕《比较文法》

20世纪40年代 王力、吕叔湘、高名凯建立起了各具特色的汉语语法体系

第二时期:有自觉学科意识的时期

1977吕叔湘《通过对比研究语法》比较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形成

1994年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在长沙成立,会刊《英汉语比较研究》

学科史的研究可以使人们在总结以往的成绩、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更好地看清学科的意义、价值和发展方向。学科建设的角度看,我们把这两个时期分别称之为“以对比实践为主的时期”和“有自觉学科意识的时期”。

二、以对比实践为主的时期

普世语法观观照下的对比研究 普通语言学观照下的对比研究

1、普世语法观观照下的对比研究

马建忠:《马氏文通》“求其所同所不同者”、“曲证繁引”。

《马氏文通》因为过多的“模仿”而为时人所诟病,其实当时汉语没有现成的语法体系没有参考可循,起步之难而不得已而为之。因而马建忠的贡献在于建立一个汉语语法体系,并进行了最全面、最细致的对比不过它虽有首创之功,但是一味地模仿西方的语法,忽略了汉语自身的特点,也是其一大弊端。

黎锦煕:给“比较文法”下了汉语的定义

《新著国语文法》,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奠基之作,第一部将现代汉语与英语作对比的著作。

《比较语法》,这是汉语历史上第一部以“比较”命名的语法著作

马建忠和黎锦煕都认为思想乃至语法都是全人类共同的,他们都将这种思想贯彻到汉语语法研究中,因而出现了以英语语法为“先存之理”来看待汉语的词类、句子等,并使它们尽可能地和英语语法保持一致

陈承泽:《国文法草创》(1922年),“以少许胜人多许”。

《国文法草创》在对比研究上彻底批评了《马氏文通》以来的比附性做法,提出了以汉语为主的原则预示着中国语法研究将开始向注重汉语语法自身特点的方向发展

2、普通语言学观照下的对比研究

林语堂:《开明英文文法》(1933) 意义形式

语法是表现的科学,一切语法形式和结构只是表达意念的手段。”(序言,林语堂,1933)

王力:《中国文法学初探》,批判了《马氏文通》的弊端。

发出了文法革新运动的宣言,标志着中国文法研究新纪元的开端,并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中国语法理论》,“中国语法学上唯一一部着眼于汉语自身特点的全面而系统的语法理论专著”。

研究汉语语法的特点:具有普通语言学的眼光。

②鲜明的民族语言观和“以我为主”的语法研究观

③“欧化的语法”的研究。

高名凯:理论的自觉性/比较研究的自觉性和洋为中用的目的性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1942)/《中国人学英文》(1947)

向对比论

赵元任:《中国话的文法》写给说英语的人看的,其中充满了汉英对比的内容

三、1977年以来的对比研究鸟瞰

1977年吕叔湘先生发表《通过对比研究语法》为开端,出现了大量的对比研究的文章。

1、 通过仿照第一时期的以人为中心的分析法,特别是统计发表5篇论文以上的作者,来发现对比研究的主要人员,并且可以对自成体系的作者的学术观点进行个案研究。

通过按发表论文的数量,对杂志和论文集进行定量统计,从中也可看出当今在国内从事对比研究的主要团体力量和学术阵地。其中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与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是重要的研究力量。

2、 通过对语言研究的各个“平面”,按年代顺序作一番纵向的梳理,把所收集到的1374篇文章,分成14个大类、37个小类,以每五年为一个单元进行统计,旨在看出各个领域这20年来发展的总趋势。

3、 通阅读大量文献过程中的总体印象进行归纳、概括,旨在得出整个学科研究的发展大势。

四 、1977年以来汉英对比研究的八大趋势

1、 强烈主张把汉英对比研究作为一门学科

学科的自觉意识越来越强业学术团体的成立和专题论文集的编纂。

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

2、学科的理论自觉意识越来越强:刘宓庆、钱冠连、潘文国、杨自俭

3、从微观走向宏观:语言层面的提升/ 从结构走向思维。

4、微观研究的深化

①越来越“细”化:增补、扩充、“小题大做”。

②注意与宏观相结合邵志洪的《英汉语研究与对比》(1997)从宏观上探索规律形成的原因

③注意吸收国外理论成果

5、积极引进和运用国外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6、理论与方法的多元化

7、对研究者的知识结构的关注

8、汉语主体意识的觉醒

马建忠:1898《马氏文通》开端

普世语法观 黎锦煕

第一时期: 陈承泽

以对比实践为主 林语堂

普通语言学观照下 王力

高名凯

对比研究 吕叔湘

赵元任

第二时期:

有自觉学科意识 吕叔湘《通过对比研究语法》1977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笔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