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6-11-16 11:13:18

《雨花台》观后感

在观看完话剧《雨花台》后为了能更进一步缅怀和感受革命先烈们的事迹,我决定在在下周去一趟雨花台。

雨花台,位于华门外雨花路南端,是一处悼念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的参观游览胜地。丘陵地带,墩高海拔60米,占地面积113.7公顷.山岗顶部如平台,布满大大小小的砾石。明、清时期,这里分别被列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但是在89年前也就是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南京成为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在22年的法西斯独裁统治时期,在雨花台残酷杀害了十一多万名共产党员和各界爱国志士,雨花台的每一块山石都浸透革命先烈的鲜血,一寸土地都埋葬着革命烈士的忠骨。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人民为缅怀先烈,在雨花台建立了命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和命烈士事迹陈列馆等,使这里成为人们瞻仰革命烈士的纪念地。

广场南端立着一座巨型烈士群像雕塑,令人肃然起敬。这座雕塑于1980年建成。生动地展现了党的工作者、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战、学生和报童等九位烈士英勇就义前不屈的光辉形象.他们有的昂首挺胸,有的镇定自若,有的怒目圆睁,有的咬牙切齿,栩栩如生,神态逼异,充分表现了革命志士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看着雕塑我不经回想起了上周观看的话剧《雨花台》中的情景。

狱中的日子是那么的难——漆黑的牢房,阴湿的床垫,霉烂的食物。他们不知道每天一睁开眼睛,将要面临的是什么,老虎凳,亦或是辣椒水;他们眼睁睁看着身边一位同志被凶恶的狱吏带走,再也没有回来;他们很清楚继续拒不交代,等待自己的结局是什么——雨花台上一颗冰冷的子弹。

脆弱的生命,在滚滚向前的历史巨轮面前,是那么的不值一提;一个又一个革命的殉道者,在反动派的屠刀之下,像拍在岸边礁石上的浪花般,显得如此可笑。然而乐观的他们却告诉自己,倘若自己的死,能使新中国的到来早一分钟,那么自己的死,便是有意义的。

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馆里,是个个年轻的生命的痕迹在这之中看见了恽代英、施徐包野、袁咨桐等剧中的人物照片不经回想起在剧中恽代英“国不可以不救。他人不去救,则唯靠我自己;他人不能救,则唯靠我自己;他人不下真心救,则唯靠我自己。” 一次次重复的,不是台词,是信仰。是要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信仰;是要让人们幼有所养,老有所依的信仰;是誓要让中华民族,不再做东亚病夫,能够挺胸抬头,昂首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仰!

或许,我将永远也比不上他们。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我做的也只是平凡的事.那就是好好学习,等我有能力为这个社会出一份力的时候,真正去投入祖国的革命事业。我相信,如果可以做到,那我的点点滴滴是可以为我的祖国出一份绵薄之力。再想起雨花台的烈们,才不会觉得对他们的恩受之有愧。

《雨花台》观后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