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发布时间:2020-01-21 06:59:16

如何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了普及法律常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群众掌握了一些法律知识,对如何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有关的法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开始有了依法办事、依法治理的觉悟,人们的法制观念初步形成。但是,由于公民教育的滞后,权利意识的淡薄,社会转型期制度的不完善,这些成绩与现代法治国家的要求仍有相当的差距,公民的法律意识仍然处在较低水平。因此,如何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仍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课题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是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主要任务 是时代的呼唤和历史的责任,也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加入WTO,所有市场主体都得遵循统一的规则或制度,在这种高度规则化的社会里,法制手段将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现实社会关系中,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学生们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要件。

而作为大学生应当具备哪些法律意识呢?首先,应培养学生依法办事的思想观念,不仅要遵纪守法,而且要监督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和执行, 坚决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其次,培养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权威的观念。树立法律权威即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再次,也即最重要一点,即培养大学生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同时,应杜绝一切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培养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良好观念。另外,应培养大学生法律与自由相统一的观念,和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大学生还应树立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密切联系的自由现,珍惜和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

要提升一个国家公民整体的法律素养,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传授给公民法律知识和培育其法律意识乃至法律信仰;二是大力推进社会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 要采用以下途径来树立和提高正确的法律意识:必须创造适宜于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外部环境,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坚定不移地实行依法治国、严格执法,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重视法学教育,开展法学研究,推动整个社会法律意识的不断更新和提高;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提高公民法律意识,使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深入人心。

对于教育机构而言,法制教育的认识定位要变革,学校的法制教育从属于德育教育,并没有自身独立的地位;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要优化,法制教育是一项政治性、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教育,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规范的内容和相对稳定的教育渠道,而且必须有受过正规培训、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法律教师队伍;法制教育的内容设置要调整,高等学校的法制教育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信仰)和法律知识(法律技能),主要应包括法学基础理论、基本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教育;法制教育的实施方式要要改进,高校法制教育,首先要遵循法制教育的特有规律,另外,法律意识的自觉养成和法律技能的娴熟掌握,不是通过学一门《法律基础》课所能及的,也不是凭给某年级的某部分人上某门课程能做到的,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学习期间,不能断线,并且在不同年级要有不同的任务和重点。

要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学校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普法教育,多组织学生进行与法律有关的活动。学校还应注重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行以法律意识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使任课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营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的学校环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对于大学生个人,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品德修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提升个人修养:熟悉法规,有的放矢;遵纪守法,不违法乱纪;遵守秩序,讲究公德;尊重他人,尊重劳动;乐于助人,诚实守信;学会感恩,知恩图报;言行一致,光明磊落;正直热情,见义勇为;积极向上,求实创新。

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对其个人的成长、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场所,但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具体的安排,它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社会教育工程。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国家的各种建设规程同步进行,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大环境,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才能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 

如何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