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层次师范生就业现状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2-09-06 10:27:33

专科层次师范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

要:文章基于四川师范类专科生及学校的调查,指出了师范类专科生目前就业的新问题,从高校本身、社会用人机制、学生本人等方面分析了造成问题的原因。立足师范类专科生就业变化的新问题,结合学校培养人才的机制,提出了从专业设置、提升毕业生的核心就业能力、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等方面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关键词:师范类专科生;就业;新问题;解决措施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已步入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作为众多大学毕业生的一部分,师范类专科生和普通高职高专学生有共性也有区别,从自身条件来讲,师范类学生的适应能力较差,从外部条件看,他们在就业时又受到了公招需求缩减、逢进必考等政策的影响。那么,师范类学生的就业状况如何?能否适应新的形势?

二、目前师范类专科生就业存在的新问题

(一)在就业趋势上呈现“两快一降二持续”的特点

从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地域流向、就业方式等情况分析,自2010年以来,师范类专科毕业生就业呈现出“两快一降二持续”的特点。两个快速增长:即报考公职人员的毕业生人数快速增长,据统计,20116所师范院校报考过或者有计划报考的人数达到8023人,占师范类专科毕业生总数的73.5%,比去年增加523人;二是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毕业生跳槽的频率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09届毕业生一年内平均跳槽1.5次,2010届为1.7次,到了2011届则达到了2次,过于频繁的跳槽不仅不利于积累工作经验,而且还不利于个人职业上的自我累积、提升与发展。一个降低:指一次面试通过率降低,根据数据分析,在已经就业的同学中,面试成功2009届需要1.8次,20102.5次,2011届需要3次。二个持续:一是师范类专科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2009届为8010人,2010届为9532人,到了2011届则达到了10915人,与此相反的是,国家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需要师范类专科生的比例逐年降低,据四川省地方政府(含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的数据显示,对专科层次人才的需求人数2009年为2019人,2010年为1950人,到了2011年则持续下降到1605人,从这两个持续增长或减少的数据可看出,师范类专科生进入所谓“金饭碗”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越来越难。

(二)在就业途径上表现为多元化方向,对口就业比例明显降低

经过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提高了入职的门槛,对专科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少,即便是有专科生需求的,也是偏远乡村或者山区中小学。在这种背景下,基于巨大的家庭及心理压力,很多同学选择了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据分析2009届就业对口率为61%2010届为55%,而2011届则仅为40%。从学生本人来看,专业不对口影响了其发挥专业特长,放慢了成长的步伐,同时也造成了短期内大量的跳槽现象。

(三)毕业生专业结构不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现状依然存在

在对企事业单位的调查问卷中,仍然有大部分单位选择了“对毕业生专业结构不满意”、“毕业生的知识体系有待完善”等选项,说明从目前的形式下,虽然各个高校已经对专业培养方案做了适合市场的调整,但是用人单位依然觉得还有调整的必要和空间。

从上面的调查来看,师范类专科生由于受到专业限制,在就业时遇到的问题比普通高职高专学生多,再加上很多师范专业学生受到“毕业起码是个老师”的思想影响,在校期间综合素质锻炼少,对社会认知少,最终造成他们比普通高职高专学生就业更困难,呈现出更多的就业矛盾。

三、造成师范类专科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师范类专科专业设置不合理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举办师范专业相对成本较低,在调研的6所师范院校中,基本上都设立了较为完善的师范类专科专业,但是在申报专业时却忽略了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现状,盲目做大做强,使得师范生的毕业人数连年递增。另一方面,由于教育投入机制的改革,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多高等师范院校都在办一些投资少、见效快、易招生的专业,如艺术、体育、音乐舞蹈等文()科专业,但根据麦克思公司的调查[1]显示,这些专业恰恰是社会需求量相对较少的专业,这势必会造成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比其他专业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第三个问题就是由于国家在专科层次方面的政策,使得学校的招生和专业设置的自主权相对较大,导致一些学校申请的新专业师资力量和办学水平不足,学生专业技能不过硬,综合素质不高,甚至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不符合市场的要求,培养的毕业生严重和市场脱节,客观上增加了这部分学生的就业难度。

(二)师范类课程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队伍的质量,对人才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一些师范类院校师资力量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学科的发展,特别是缺乏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2]。一些本应是师范院校长项的教育类课程,由于内容和教法很陈旧,不能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据调查,现在师范院校里的公共课“教育学”、“心理学”等,已成为被学生忽视、不受欢迎的几门课,很多学生反映这两门课程理论性太强,枯燥无味。主要原因是负责这几门课程的老师对目前中学教育不熟悉,不能运用课程内容现身说法,不能教育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三)中国经济的多元结构造成学生“千军过独木桥”现象

中国典型的三元经济结构包括城市正规部门、城市非正规部门和农村[3,正是由于在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工作在工资、福利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造成用人单位在连年缩减专科生用人计划的情况下,师范类毕业生仍然大量报考国家工作人员的现象,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同学毕业后在家待业备考“公招”,这势必响了他们的就业,同时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四)师范类专科生专业技能不足

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师范类毕业生应该能够全面系统的掌握师范类课程的基本知识,应具有基本的说课、授课以及管理学生的能力[4]。近年来,一些师范院校着力向综合性挺进,为中小学输送合格新教师的办学宗旨逐渐弱化,从而影响了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例如,在育人过程中,师范生成长的必要环节——实习,却因各种原因从时间到内容都被放松了要求,以至于有的学生毕业后上了岗竟不会讲课,更不会做好班主任工作,毕业生适应期延长,长时间“上不了路”。

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高,毕业生就业观念依然保守,学校的就业工作不到位以及社会对师范类专科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少等方面的原因。

四、解决师范类专科生就业矛盾的措施

(一)当前高校师范专业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如何更好的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缩减毕业生进入工作的磨合期,成为当前师范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在密切注意市场的变化、整合相关专业的同时,还要注重市场的导向作用;另外,应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深入调研,认真思考,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二)应着力培养师范类学生的核心就业力。师范生核心就业能力,是指师范类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大学生一般就业能力以及适应教师职业需求的专门的技术和能力体系。师范生就业能力体系中最主要、最核心的是师范生的执教能力[5]。要培养学生的执教能力,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实习环节,师范类院校应采取普通高职高专学生顶岗实习的措施,通过“真刀真枪”的方式,在指导老师的带领、指导下,让学生在学校任教一两门课程,时间为一学期左右,让他们学会独立授课并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使他们的执教技能以及其他综合素质在短期内迅速提高。

(三)做好学生的生涯规划、完善就业指导体系。高师院校应该对学生预先做好学生生涯规划并实施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做好学生生涯规划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独特的思维风格、学习风格、工作风格以及自己的职业素质、职业类型和岗位趋向等重要职业特征,从而让他们在后续学习中找准目标,确定方向。高校还应完善就业指导体系,他不是仅仅张贴一些用人信息或者举办一两次讲座这种层面上的东西,而是应该建立针对当代师范类专科生的就业服务系统。

(四)做好师范类专科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师范类专科生与其他普通高职高专学生就业途径不同,对工作后仍然需要继续学习的要求更高,评定职称亦需要搞好科研工作,所以师范类高校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他们的后续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学生参加教育科学研究,也是提高他们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五、结束语

师范类专科生和普通高职高专类学生相比,由于受到用人机制、需求数量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就业时会遇到更加突出的问题,就业形势异常艰巨,高师类院校必须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从增强学生的核心就业力,积极做好学生的生涯规划,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以及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等方面入手,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才能推动师范类专科层次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麦可思.大学生难易程度分析[eb/ol.

2]胡思辉.师范生就业的新形势及对策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0(7):67-69.

3]李志杰,胡锋.三元体制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最根本原因[eb/ol.

4]魏巍.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与方法[j.2010(6):121-124.

5]罗福建.师范生核心就业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j.2011(2):71-73.

专科层次师范生就业现状与对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