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诊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19-09-14 05:20:14

名词解释

绪论

四诊

中医在感官所及的范围内诊察直接地获取信息,收集病情资料医生即刻进行分析综合,及时作出判断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

望:运用视觉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象、头面、五官、四肢、二阴、皮肤以及排出物等,以发现异常情况,了解病情的诊断方法

闻:运用听觉诊察患者的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嗳气、肠鸣等声音,以及运用嗅觉嗅患者发出的异常气味、排泄物等以了解病情的诊法

问:医生询问患者有关疾病的情况、自觉症状、既往病史、生活习惯等,从而了解患者的各种异常感觉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诊疗等情况的诊察方法。

切:医生用手触按患者的脉搏和皮肤肌,手足,胸腹,腧穴等部位,探测脉象变化及有关部位的异常征象,从而了解病变情况的诊察方法

辨病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综合分析四诊资料,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得出病名的思维

辩证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患者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性等本质做出判断

疾病,是具有自己特定发展规律的病变全过程,具体表现为若干特定的症状和不同阶段前后衔接的证候

包括证名、证候、证型、证素等。

证明:将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性质,概括成一个诊断名称

证型:临床较为常见、典型、证名规范或约定俗成的证

证侯:证的要素,包括病位和病性,即任何复杂的证都是由病位、病性要素组成

症状

病人自己感觉到身体不适及异常变化

病案

又称病历或者医案,是对患者的病情、病史、诊断和治疗等情况的详细记录

司外揣内

外,指因疾病而表现出来的症状、体征;内指脏腑等内在的病理本质

见微知著

是指集体的某些部位的、微小的变化,常包含着整体的生理,病理信息,局部的细微变化常可反映出整体的状况,整体的病变可以从多方面表现出来

以常达变

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辨别、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

望诊

得神

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少神

精神不足,神气不旺的表现

失神

即无神,是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表现

假神

久病,重病患者,精气本已极度衰竭, 而突然一时间出现某些神气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

病人表情淡漠神识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悲观失望的症状

患者毫无理智,狂躁不安,胡言乱语,少寐多梦,甚者打人毁物,不避亲疏的症状

病人突然昏倒,口吐白沫,目睛上视,四肢抽搐,移时苏醒,醒后如常的症状

常色

人体健康时面部皮肤的色泽(我国正常人的常色特点是红黄隐隐)

病色

人体在疾病状态时面部色泽(面色晦暗枯槁或暴露浮现)

主色

个人生来所有,一生基本不变的肤色

客色

因季节、气候、昼夜等外界因素变动而发生相应变化的肤色

善色

凡五色光明润泽者(有泽为善)

恶色

凡五色晦暗枯槁者(无泽为恶)

戴阳

望色十法

根据面部皮肤色泽的浮、沉、清、浊、微、甚、散、抟 、泽、夭十类变化,以分析病变性质、部位及其转归的方法

中风

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痿病

肌肉萎缩,筋脉弛缓,软弱无力,甚则痿废不用

痹病

卤填

卤门突起(多属于实证)

卤陷

卤门凹陷(多属于虚证)

解颅

卤门迟闭,骨缝不合

五迟

五软

鼻渊

常流清涕,量多不止,其气腥臭,常伴头痛、鼻塞、嗅觉减退

口糜

口腔肌膜糜烂成片,口气臭秽

鹅口疮

若小儿口腔,舌上满布片白状白屑,状如鹅口者

乳蛾

咽喉部一侧或两侧喉核红肿突起,形如乳头,或如蚕蛾,表面或有黄白色脓样分泌物,咽痛不适者

白喉

咽部溃烂表面所覆盖的一层黄白或白色膜,若白膜坚韧不易拭去,强剥出血,或剥后重生,伴犬吠样咳嗽、喘鸣者为病重

瘿瘤

颈前结喉处,单侧或双侧有肿块突起,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瘰疬

颈侧颌下有肿块如豆,累累如串珠

项强

项部筋脉肌肉拘紧或强硬吗,仰俯转动不利

项软

颈项软弱,抬头无力

扁平胸

胸廓前后径较常人明显缩小,小于左右径的一半,呈扁平形

桶装胸

胸廓前后径较常人明显增大,与左右径几乎相等,呈圆桶状

鸡胸

胸骨下部明显向前突出畸形,形如鸡胸

乳痈

妇女哺乳期乳房局部红肿热痛,乳汁不畅,甚则破溃流脓,身发寒热

膨胀

若仅见腹部肿大,四肢消瘦者

弓角反张

患者颈项强直,脊背后弯,反折如弓

撮空理线(失神内容)

阴挺

妇女阴部有物下坠或挺出阴道口外

脱肛

直肠黏膜或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弛

丹毒

皮肤突然鲜红成片,色如涂丹,边缘清楚,灼热肿胀者

抱头火丹

因发生部位不同,名称有别。发育头面部者,名抱头火丹

肌肤甲错

皮肤发生局限性或广泛性的干枯粗糙,状若鱼鳞

皮肤出现的深红色或青紫色片状斑块,平铺于皮下,扶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

皮肤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粟粒状疹点,高于皮肤,扶之碍手,压之褪色

红肿高大,根盘紧束,焮(xin)热痛肿

近血

胃、食道等离肛门较远的部位出血,大多表现为先便后出血,便血暗红或紫黑,甚至色如柏油样

远血

直肠或肛门附近的出血点,大多表现为大便带血,血色鲜红,血液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前后点滴而出者

透关射甲

指纹直达指端(提示病情凶险,预后不良)

望诊(舌诊)

舌质

舌的本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组织

舌苔

散布在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向上熏蒸胃中谷气、食浊,凝聚于舌面形成

荣舌(有神)

舌质荣润红活,有生气,有光彩,舌体活动自如/舌质红活、鲜明、润泽、活动灵活

枯舌(无神)

舌质干枯死板,毫无生气,失去光泽,或活动不灵/舌质暗滞、枯涩、运动失灵

老舌

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形色坚敛苍老,舌色较暗(坚敛苍老,纹理粗糙)

嫩舌

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胖娇嫩,舌色浅暗(浮胖娇嫩,纹理细腻)

点刺舌

点,指突起于舌面的红色、白色或黑色星点。刺,指舌乳头突起如刺。点和刺相似,时常并见,故可称为点刺舌

裂纹舌

舌面上出现各种形状的裂纹、裂沟,深浅不一,多少不等

吐弄舌

舌伸于口外,不即回缩者称为吐舌;舌微露出口,立即收回,或舌舔口唇四周,调动不停者为弄舌

燥苔

舌苔干燥,望之干枯,扪之无津,甚则舌苔干裂

糙苔

苔质颗粒粗糙如砂石,扪之糙手

滑苔

舌面水分过多,扪之湿滑,甚者伸舌欲滴

腻苔

苔质颗粒细腻致密,融合成片,如涂有油腻之状,紧贴舌面,揩指不去,刮之不脱

腐苔

苔质颗粒疏松,粗大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揩之易去

花剥苔

舌苔多处剥脱,舌面仅斑驳残存少量舌苔者

类剥苔

舌苔剥脱处舌面不光滑,仍有新生苔质颗粒可见者

镜面舌

舌苔全部剥落,舌面光洁如镜者

地图舌

舌苔不规则地剥脱,边缘凸起,界限清楚,形似地图,部位时有转移者

积粉舌

苔白如积粉,扪指不燥这

闻诊

金实不鸣

新病音哑或失音者

金破不鸣

久病音哑或失音者

谵语

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者

郑声

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弱模糊者

独语

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语止,首尾不续者

错语

患者神志清楚而语言时有错乱,说后自知言错者

狂言

精神错乱,语无伦次,狂躁妄言者

指呼吸急促似喘,喉间有哮鸣音,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即气喘,指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难以平卧

夺气

顿咳

咳呈阵发连续不断,咳止时常有鸡鸣样回声

反胃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者

呃逆

从咽喉发出的一种不自由主的冲击声,呃呃做响,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症状

嗳气

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一种声长而缓的症状

太息

又称叹息,指患者情志抑郁,胸闷不畅时发出的长吁或短叹声

语言

神志清楚,思维正常,但语言不流利,或吐字不清

鼻鼾

熟睡或昏迷时鼻喉发出的一种声响,是气道不利所发出的异常呼吸声

问诊

主诉

患者对就诊原因的叙述,即便促使患者就诊的最痛苦的症状、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恶寒

患者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仍不能缓解

畏寒

患者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仍能缓解

恶风

患者遇风觉冷,避之可缓

壮热

高温(体温在39度以上)持续不退,不恶寒只恶热的症状

潮热

暗示发热,或按时热势加重,如潮汐之有定时的症状

身热不扬

肌肤初扪之不觉得很热,但扪之稍久后即感灼手

寒热往来

患者自觉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的症状

自汗

醒时经常汗出,活动后尤甚的症状

盗汗

睡时汗出,醒则汗止的症状

战汗

患者先恶寒战栗而后汗出的症状

灼痛

疼痛有灼热感而喜凉的症状

掣(che)

抽掣牵引作痛,由一处连及它处的症状

绞痛

痛势剧烈,如刀绞割的症状

心悸

患者自觉心跳不安的症状

惊悸

因受惊而发,或心悸易惊者

怔忡(zhengchong)

无明显外界诱因,心跳剧烈,上至心胸,下至肚腹,悸动不安者

脘痞

患者自觉胃脘胀闷不舒的症状

重听

自觉听力略有减退或听觉迟钝的症状

视歧

一物视为二物而不清的症状

失眠

患者经常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难以复睡,或时时惊醒,睡不安宁,甚至彻夜不眠的症状

嗜睡

患者精神疲倦,睡意很浓,经常不自主地入睡的症状

纳呆

又称食欲减退,指患者进食欲望减退,甚至不想进食的症状

厌食

厌恶食物,食欲大减,甚至恶闻食臭

消谷善肌

患者欲亢进,进食量多,易感饥饿的症状

噎膈

饥不欲食

患者虽有饥饿的感觉但不欲进食,或进食不多的症状

除中

危重患者,本来毫无食欲,突然索食,食量大增

五更泄

患者黎明前腹痛作泻,泻后而安,腰膝酸冷,形寒肢冷者

完谷不化

大便中夹杂很多未被消化的食物

里急后重

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常见于痢疾

滑泄失禁

大便不能随意控制,呈滑出之状,甚至便出不自知的症状

肛门气坠

癃(long)

小便不畅,点滴而出者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者为闭

余沥不尽

排尿后仍有小便点滴不尽的症状

遗尿

睡眠中经常不自主排尿的症状

崩漏

非正常行经时期阴道出血的症状

闭经

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已行经,未受孕、不在哺乳期,而又停经达三个月以上的症状

痛经

在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阵发性出现下腹部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难忍,并随月经呈周期性发作的症状

赤白带

白带中混有血液,赤白杂见的症状

脉诊

寸口

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桡动脉的搏动

脉象

手指感觉脉搏跳动的形象,或脉动应指的形象

举按寻

举:又称浮取,指医生的手指较轻地按在寸口脉搏跳动部位以体察脉象

按:又称沉取,指医生的手指用力较重,甚至按到筋骨以体察脉象

寻:又称中取,医生往往是用手指从轻到重,从重到轻,左右推寻;或在寸关尺三部仔细寻找脉动最明显的部位,或调节最适应的指力,以寻找脉动最明显的特征

总按

即三指用大小相等的指力同时诊脉的方法

单按

也称单诊,是用一个手指诊察一部迈向的方法

洪脉

脉体宽大而浮,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脉体宽大,搏动部位浅表,指下有力)

斜飞脉

不见于寸口,而从尺部斜向手背

反关脉

脉出现在寸口的背侧

遍诊法

又称三部九侯诊法,遍诊上、中、下三部有关的动脉,以判断病情的一种诊脉方法

三部九侯法

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侯,三三合而为九

平息

一呼一吸谓之一息,医者在诊脉时要保持呼吸自然均匀,清心宁神,以自己呼吸计算患者脉搏的至数

相兼脉

又称复合脉,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因素脉相兼出现,复合构成的脉象

散脉

浮散无根,稍按则无,至数不齐(浮取散漫,中候似无,沉候不应,漂浮无根,并常伴有脉律不齐,或脉力不匀,故散脉为浮散而无根之脉)

沉脉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脉位较正常脉深)

六阳脉

手足三阳经脉

六阴脉

手足三阴筋脉

真脏脉

是由于无胃气而真脏之气外泄的脉象

滑脉

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圆滑如珠,其搏动极其流利,往来之间有一种有尺部向寸部回旋滚动的感觉,可以理解为流利脉)

涩脉

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势不匀(脉形较细,其搏动往来迟滞艰涩,极不流利,脉律与脉力不匀,呈三五不调之状)

弦脉

端直而长,如按琴弦(脉形端直而形长,脉势较强、脉道较强,切脉时有挺然指下、直起直落的感觉,故形容为从中直过,挺然于指下)

紧脉

脉来绷急弹指,状如牵绳转索(脉势紧张有力,坚搏抗指,且有旋转绞动或左右弹指的感觉,但脉体较弦脉若软)

浮大而空,如按葱管(应指浮大而软,按之上下或两边实而中间空)

牢脉

沉而实大弦长,坚牢不移(脉位沉,应指范围超过寸关尺,脉势实大而弦)

疾脉

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脉来急疾,脉率比数脉更快,相当于每分钟120次以上)

濡脉

浮细无力而软(位浮、形细、势软)

弱脉

沉细无力而软(为沉、形细、势软)

促脉

脉来数而时有一止,止无定数(脉来急促,节律不齐,有不规律的歇止)

结脉

脉来缓慢,时有中止,止无定数(脉来迟缓,脉律不齐,有不规律的歇止)

带脉

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还(脉势较软弱,脉律不齐,表现为有规律的歇止,歇止的时间较长

中诊名词解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