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计划草案

发布时间:2019-01-08 11:06:02

2010年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计划

(草案)

一、2009年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四保”中心工作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节能减排、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进展顺利。一是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扎实推进。严格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签订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19, 建立减排档案70卷。加快污染减排项目建设,80个减排项目已完成或即将完成的项目76个,占95%。关停了部分实心粘土砖企业和砖瓦厂,关停平阴县小地瓜淀粉加工企业10家,取缔济阳县、商河县等十五土(小)企业近30家;完成济南医院等10家单位6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任务和章丘华电有限公司等9家超标企业限期治理任务。二是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实施市、区(县)和企业三级在线监控网络,安装了63套烟气、54套废水自动监控装置,实现了全天候监控;对市控107家重点企业的二氧化硫超标单位实施红、黄牌督办制度。加强对市政建设、拆迁、物料及渣土运输等6类扬尘污染源的重点监控,查处治理重点扬尘污染源426处;加强了机动车尾气整治,完成35家企事业单位的在用机动车抽检工作,进行了6家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认真落实山东省“两湖一河”碧水行动计划和小清河流域综合整治方案,加快推进小清河及其支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开展了典型乡镇饮用水源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情况调查,启动了章丘部分乡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危险废物重点产生单位规范化达标率80%以上、安全处置率达到100%,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95%以上。三是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加快推进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督促建设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全市规模化养殖场外排污染物达标率73%。开展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强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启动了济西湿地规划建设,策划了济西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保护项目。2009年,预计全市COD、二氧化硫可以实现分别削减4.88%1.59%年度计划指标。

(二)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一是重点企业节能目标基本完成。完成了全市百户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完善了100家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管和能源利用报告制度。上半年,列入国家、省重点监控企业中的42户单耗同比下降,实现节能量19.32万吨。二是重点工程实施顺利。今年建设投用的40多个重点节能项目,实现节能量约50多万吨。推广节能灯63万只。获得国家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项目4个,实现节能量10.7万吨。三是重点领域节能工作全面展开。工业节能领域,完成了黄台电厂1-4号小火电机组、4条立窑水泥生产线关停工作,淘汰小火电机组14.5万千瓦、熟料产能39万吨,基本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建筑节能领域,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项目97万平方米,正在实施改造的项目98.83万平方米;实施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工程252万平方米;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交通节能领域,积极发展“节能公交”,上半年全市新投入使用的300多部公交车全部达到国Ⅲ排放标准,100辆新能源公交车已服务于全运会,改装100多部为CNG单燃料车。公共机构节能领域,完成了节能管理体系建设,启动实施了节约型机关建设等活动。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认真落实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及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着力推进“678”工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初见成效,形成了济南复强动力公司再制造发动机、富美科技有限公司年产环保激光硒鼓等循环利用模式,预计2009年全市可实现再生资源回收额14400万元,回收废钢铁41000吨,废有色金属330吨,废造纸原料38000吨。清洁生产工作积极推进,45家企业实施了清洁生产审核,减少废水288.78万吨、固体废弃物4.54吨,年节约新鲜水使用5333.29万吨,节电2.94亿千瓦时,节约原煤5.99万吨。

(三)水资源管理和保护进一步强化。一是加强水资源保护。认真实施《济南市地表水水功能区划》,完成了水功能区重要水源地立碑标石的前期准备工作,严格执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控制入河排污口管理。完善水源地水质监测通报制度,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二是认真开展节水基础性工作。重点开展了平阴、章丘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实施农业、生活和工业节水工程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实施了邢家渡引黄灌区、章丘胡家岸灌溉区节水改造工程和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三是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完成了历城区葫芦套、长清区润玉泉、章丘市法家峪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现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平方公里;加快推进历城区四邱、邢家、花坦、潘家流域,长清区郭庄、春峪口流域,平阴南岸、长沟泉、南刘庄、蛮子流域,市中区西渴马东村流域,商河县芦家风沙区等流域治理工程,预计年底可以完工。2009年预计可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6平方公里。

(四)土地矿山管理更加规范。一是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土地执法目标责任,加强耕地占补平衡和土地复垦工作,实施土地综合整治7万亩,新增耕地13600万亩。我市耕地保有量549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80万亩。二是用地需求得到保障。2009年共落实使用新增用地计划指标29000亩,上报国务院和省政府审批用地34000亩,保障了全市扩大内需项目和全运会、园博会、小清河、西客站等重点工程及重点工业项目、民生项目用地需求。三是矿山管理进一步加强。加大破损山体治理力度,完成了重点区域58座破损山体整治任务。

(五)防震减灾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地震监测网络日益完善。完成了济南市地震监测中心暨历城综合地震台和济阳地震台建设任务,目前我市地震监测台站数量达到6个,实现了适时监测辖区及周围1.5级以上地震、5分钟内实现速报的目标。二是地震监测能力不断提高。加强台网及监测设施升级维护,定期检查维修地震监测设施,新建槐荫区数字前兆监测站,更换了七星台网络传输设备、长清数字化水温观测设备及洪范池数字化前兆观测仪器水温探头,安装了章丘瓦山数据采集器。三是震害防御工作进一步加强。认真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督促重点建设项目按照评价结果抗震设防。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地方立法,初步完成了《济南市防震减灾条例》。积极开展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加快推进章丘市“十个示范村”、“百个建设村”地震安全农居试点工程,完成了省级示范工程平阴县黄河滩区整体搬迁。认真开展区县地震小区划工作,启动了章丘市地震小区划,将小区划面积由原定的40平方公里增加到70平方公里。积极推进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目前我市省、市级示范学校达到65所,槐荫区新世界阳光花园社区被评为全省首批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四是地震应急措施逐步落实。加强乡镇、街道、社区、居委会地震预案建设管理,实现了地震应急预案“全覆盖”。加快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全市确立了489所学校及奥体中心等10处体育场(馆)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六)基础测绘工作有序推进。为实现中心城建设用地范围内1:500地形图全覆盖,采用全野外地形数据采集成图法开展了长清老城区和大学园区(70平方公里)、奥体龙洞片区(10平方公里)1500地形图测绘。目前,野外测绘工作已经完成60%,年底完成全部工作。加强测量标志维护,开展了济南市连续运行定位服务系统(JNCORS)的维护,基本完成了一类保护范围测量标志的维修维护工作。为了满足南部山区“三线”(道路红线、河道蓝线、高压输送线路)规划标定工作的需要,采用航测法和野外地形数据采集及成图方式完成了南部山区仲宫镇、柳埠镇、西营镇驻地1:2000地形图24.64平方公里测绘。

从发展现状看,虽然我市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约束性指标均按计划进度实现,但是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任务依然繁重一是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重化工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所占比例仍高达76.6%,短期内难有大的调整,将给节能减排带来持续压力;二是能源结构不合理,原煤在一次能源中所占比例近年来一直维持在63%左右,污染物排放强度仍将高居不下;三是在扩内需、保增长的经济政策下,消化新增排放量的压力巨大;四是城镇化的稳步发展,既直接增加了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又增加了对重化工业和能源的刚性需求;五是以污水处理厂、燃煤电厂脱硫为重点的工程减排空间日益缩小,减排难度逐步加大。

二、2010年工作思路和目标

2010年是推动我市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十一五”规划指标任务的目标年。综合考虑2009年我市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工作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初步确定明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市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切实加强土地管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经济方式转变,突出抓好治污减排、节能降耗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2010年主要预期目标: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8.67万吨以内,COD排放总量控制在4.86万吨以内,万元GDP能耗控制在1万吨标准煤以内,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万元GDP取水量下降5%

——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以上,市区无劣五类水体,地下水水质达到地下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

——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低于70dB(A);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值低于55dB(A)

三、2010年工作重点

(一)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1、切实做好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认真落实“三大减排体系”实施方案,确保“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顺利完成。切实抓好结构减排。加快淘汰平阴小淀粉加工企业5家,关停4家企业水泥立窑和4家砖瓦窑。加快推进工程减排。完成水质净化四厂、柳行中水处理站等相关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配套完善污水处理管网,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继续抓好火电、钢铁等重点行业脱硫设施的建设和优化完善,实施一批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能源替代项目。强化措施减排力度。继续推进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和县(市)区环境监控分中心完善工作,加强对107家国控、省控和市控重点单位的全过程监管。

2、进一步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继续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结合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山东省小清河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发布实施,加快推进小清河流域及市区各支流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保护饮用水源地,适度调整饮用水源保护区,确保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在98%以上。积极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大力推广清洁燃烧技术和节能降耗技术,完成年度重点大气污染源限期治理工作。加强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定期检测,确保监测率达到80%以上。严格控制扬尘污染,坚决查处已取缔“三小”回潮现象。

3、深入开展环境生态建设。切实加强生态示范区建设,做好“两区一园”创建工作,争取保护地区覆盖率达到10%以上。加强南部山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保护,做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监督管理。积极开展农村生态保护,实施一批具备条件的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示范工程。继续做好湿地生态保护,加快实施济西湿地项目建设,适时启动沿黄湿地生态保护规划建设工作。

(二)节能降耗

1、严格控制能源资源消耗。建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机制, 严格控制“两高一资”行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积极推进黄台电厂“上大压小”工作,切实完成“十一五”淘汰目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进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建立专业化、网络化、市场化的制造业技术服务体系。积极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地热能、沼气、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2、继续抓好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节能工作。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适用节能技术,组织实施低能耗、节能建筑示范工程,绿色照明示范工程,实施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示范项目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推广项目,推广高效照明产品,重点发展LED半导体照明产业,认真做好财政补贴节能灯的推广工作,市直机关率先更换节能灯。

3、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着力推进6个县(市)区、7个工业园区、80个企业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探索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以重要资源为纽带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积极探索低碳经济发展途径,发展清洁能源,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推进低碳消费建立支持低碳经济的市场体系和政策体系。

(三)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1、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管理。严格落实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资源费征收、入河排污口管理等制度,建立完善以水质在线监测为重点的水资源保护信息化系统。加强水功能区管理,继续开展功能区的立碑工作,逐步实行动态水质水量管理。

2、继续抓好节水工作。督促指导自备井取水企业加大工业节水力度。完成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等一大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示范推广项目。继续开展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深入推进章丘和平阴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力争两县区各项节水指标在全省试点单位中位于前列。

3、加快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实施南部山区泉域补给区综合治理,完成20多条小流域水土治理工程,总治理面积80平方公里,改善南部山区生态环境,提高地下水涵养功能。

(四)土地矿山管理

1、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力度。继续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围绕守红线保安全,强化耕地保护监管,确保市本级违法占用耕地的面积比例控制在5%以下,各县(市)控制在8%以下。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积极稳妥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2、进一步做好土地供求平衡。搞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鼓励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加快城中村改造,推进村庄整合、旧村改造,积极拓展用地新空间。建立与供地率相挂钩的分配使用机制,有限保障重点项目用地。优化供地结构,在用地计划指标安排、用地预审、土地供应等环节严格管理。完善土地市场运作流程,全程跟踪土地熟化,依法做好征地补偿、收购筹备、整体策划、市场运作等用地服务。

3、不断强化矿山管理。深化矿产资源整合,开展好“打非治违抓责任”活动,促进矿山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完成第二批50座破损山体治理,加快推进燕翅山等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五)防震减灾

1、不断完善地震监测体系。加快推进长清地震台、强震台和GPS监测站建设,形成完善的地震台网。完成地震骨干监测站(点)的数字化改造,加强各类地震监测设备的维护保养,完善群测群防市、县、乡(镇)观测网络,提高数据分析和监测预报水平。

2、不断提高地震综合防御能力。抓好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小区划项目成果的推广,加快县(市)区地震小区划工作,尽快启动平阴、济阳、高新区地震小区划。积极推进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试点项目的开展,建立农村防震抗震技术服务体系。继续做好防震减灾立法工作,尽快完成《济南市防震减灾条例》。

3、进一步提高地震应急反应能力。继续推进地震应急救援队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开展应急救援培训和应急救援训练,定期组织地震应急实战演练建立地震应急救援协作机制。继续推进避难场所建设,确保每个县区至少建设一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4、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不断完善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宣教功能,继续开展防震减灾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的“五进”活动。加快推进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和示范企业建设,各县(市)区要建设1处以上“地震安全示范企业”和“地震安全示范社区”。

(六)基础测绘

启动我市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建立统一的空间数据标准体系,实现政务信息和基础地理信息、基础地理信息和公众地理信息的分布式管理。更新修测二环以内150平方公里1500地形图,缩编1:2000比例尺地形图。完成经十东路二环南路以南、南绕城高速以北335平方公里12000地形图更新修测及数据建库工作。采用全野外地形数据采集成图法测绘腊山片区16平方公里,济钢片区14平方公里,并用1500地形图缩编1:2000比例尺地形图。为满足“数字济南”建设及辅助政府部门决策的需要,制作东至巨野河、西至黄河、南至仲宫镇、北至天桥区界2600 平方公里范围卫星影像图完成二类测量标志的普查及维护。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计划草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