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退伍季将至,大学生士兵如何做好这道单选题 退伍?还是留队?

发布时间:2018-08-22 18:59:48

【热点】退伍季将至,大学生士兵如何做好这道单选题 退伍?还是留队?

新闻样本记者没想到,一个陌生来电,竟然引出了一次调研。前些天的一个晚上,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您好!我是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某通信站一名大学生士兵,我叫张莹!”按下接听键,没等记者开口,对方便抢先自报家门。原来,张莹作为报道骨干,在单位新闻培训班上听过记者谈采访体会。这次他遇到困惑已久的难题,思来想去拨通了记者电话,想让记者帮他出出主意。入伍前,张莹是长春工业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当初,听说大学生当兵第二年就能提干,他义无反顾选择从军。然而,让张莹没想到的是,在确定提干人选时,他因名额有限“名落孙山”。这一消息犹如一盆冷水,把他浇了个“透心凉”。这次落选,意味着已达年龄上限的他,再也没有机会提干了。“提不了干,得抓紧回来!”上个周末,张莹接到一位大学校友的电话。已经退伍参加工作的校友,听说张莹今年9月份服役期满,劝他赶紧退伍。“咱当兵时签了相关协议。两年义务兵服役期满你要不回来,工作可就没了!”校友一句话,说到了张莹心坎上。他为此纠结了好长一段时间:“在部队已经提干无望,留下来只能当士官,为这丢了铁饭碗值不值?”当兵两年,张莹已从心底爱上了部队,他心想:“今天,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明天,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不能当军官,就当军官手中的宝剑!”可家里人不支持,反复跟他讲:人的一生,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处只有那么几步。工作稳定可是一辈子的事,你可不能糊涂!“该走还是该留?”随着士官选取日子的临近,张莹内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面对艰难抉择,他不知如何是好。思前想后,他决定跟记者求助。哲人说,有选择,才有更好的未来。这些年下基层部队采访,记者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大学生士兵,他们都和张莹一样,执着地爱着部队,爱着这身军装。然而,每年的初秋,几乎都要遇到像张莹一样的大学生士兵,面对走与留不知如何选择的苦恼,面对内心对未来选择的犹疑与权衡。能从一个圆心画出多少条半径来,就有多少条人生道路。但是,谁能说得出生活会给人提供一个什么样的前景呢?“究竟该走还是该留?”面对张莹的苦恼,记者一时也不知如何作答,脑中闪现一个大大的问号:毫无疑问,在人民军队转型重塑的今天,部队需要一大批高素质士兵。那么,我们该如何留住这些“张莹”们?

“走>留”的不等式如何破解——对基层部队大学生士兵留队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入伍前在长春理工大学大二在读的第79集团军某工化旅运输物资连“雷锋班”上等兵刘康(右一),矢志从军报国。前不久,他放弃原有学业以优异成绩考取军校。图为刘康进行汽车维修。 谭长俊摄

过去,战士面临“走”的考验;如今,领导应对“留”的挑战——大学生士兵为啥都纠结走与留

记者到北部战区陆军某旅调研大学生士兵相关情况,排长关静博率先打开了话匣子。3年前,他刚到连队当排长时,竟遇到了高中同学杨凯博。原来,杨凯博从长春理工大学毕业后参了军,他并不隐瞒自己当兵的目的:提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杨凯博工作训练样样冲在前面。可没想到,第二年,他因一个军事课目发挥失常,被挡在了提干队伍之外。“你先选取士官,明年再努力一把。”“即使提不上干,你在部队也能大有作为……”尽管很多人建议他留队,可梦想破灭后,杨凯博谁的话也听不进去,开始了退伍倒计时。临走那天,小雨簌簌。看着杨凯博乘坐的“老兵专车”渐行渐远,关静博心里很不是滋味。直到现在,他还为没能说服老同学留队感到自责。谈到这儿,关静博又开始不安起来——大学生战士储佳文今年也想走。退伍?还是留队?这是大学生士兵服役两年后必须面对的单选题。对此,某通信站政委于兴生说,从好奇到习惯,从宝贝疙瘩到习以为常,大学生士兵已经从军营风景线,成长为一个新的士兵群体。“还记得‘好兵高明’吗?”于兴生的提醒,让记者想起了10年前媒体宣传的典型: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第一位在校参军的大学生士兵——高明。“好兵高明”的出色表现令人激动,他服役期满后,戴着三等功军功章重返校园。我们不妨设想,如果高明能继续留在火热军营,会是怎样一番景象?“那年,全国掀起大学生参军热,可谓让人热血沸腾。”本报2009年底刊发的《13万大学生士兵来了》一文,让某旅政治工作部主任张锋至今激动不已。在张锋看来,征召大学生入伍这一战略决策,使军队兵员素质、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加速我军现代化建设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兵员成分的变化,如今,高校已成为我军兵员的重要储备地,硕士、博士当兵不再是稀罕事。如今8年过去了,张锋心中不免有个疑问:当年的13万大学生士兵,究竟有多少人留队?某旅2015年入伍的300名大学生士兵中,提干21人,考入军校4人,选取士官的37人。走访部队,各级领导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过去战士面临“走”的考验,如今领导应对“留”的挑战。

征得来,留不住。造成大学生士兵“大进大出”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学生士兵缘何难留住“大学生入伍带来生机,也带来课题。”部队各级营连主官普遍反映,做大学生留队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军队征召大学生,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战斗力。”第78集团军领导表示,征得来,留不住,造成大学生士兵“大进大出”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大学生士兵缘何难留住?理想与现实有落差。2013年底,某高校20名大学生到边防某部服役后,给人武部领导发来短信,请求回到大学校园。原来,他们感到部队条条框框多、生活节奏快、边防生活艰苦,一时适应不了。记者调查发现,从校门入营门前,多数大学生是通过影视剧了解部队,对军旅生活期望值偏高,入伍后发现并不像影视剧中表现得那样,不少人便打起了“退堂鼓”。顾虑学业难捡起。某旅大学生士兵赵鹏飞,当兵前是大三在读学生,他想留队又担心会让所学专业生疏。既热爱军营,又担忧留队耽误学业,这是很多在读大学生士兵的现实顾虑。近3年来,该旅保留学籍的大学生士兵中,服役两年后选择退伍的占了近八成。不少大学生士兵告诉记者,很多省市为参军大学生预留事业编岗位,退役后可直接定向上岗就业。这些政策,吸引了大批大学生入伍。某旅问卷调查显示,四成的大学生想到部队锻炼、学技术;四成的大学生想到部队提干、考军校;两成的大学生想到部队得实惠,如减免学费、毕业安置优惠政策等。“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我向党委申请退役,请酌!”前年,某旅迎来一个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的大学生士兵。大家都把他当宝贝,特意把他放到主战岗位上培养。可没想到,当了两年步兵后,这个宝贝疙瘩坚决要求退伍。为何?这名大学生士兵坦言,空有一腔从军志,难有一席用武地!所学非所用,让他始终找不到成就感。不少大学生士兵因所学专业与部队需求不匹配,常常是专业越“高精尖”,越无法在基层“落地生根”。综合近年来大学生士兵的成长轨迹,某旅旅长韩光明总结出这样一个规律:在部队干得越好,越愿意留队。记者调查发现,部队各级对大学生士兵越来越重视,但对如何培养使用还拿不准。不少单位对待大学生呈现“两极化”倾向,有的注重创造成长环境,有的过分放大缺点。还有的单位觉得,不少大学生士兵义务兵服役期满会选择退役,不太舍得花大精力来培养。  

“聚英才于帐下,汇珠玉于椟中。”强军事业对高素质兵员空前渴求——大学生士兵的军旅成长之路将更加宽广

细节,时常内有乾坤。某旅上士娄轶斐和战友们曾设想过军队未来发展的N种可能,但人民军队近年来的进步和变化的速度,还是远远超乎了他们的想象:从载人航天捷报频传到歼-20横空出世,再到国产航母正式下水、北斗组网不断赶超……短短数年间,军事装备加速换代,令世人叹为观止。从最初的骡马化、半机械化到机械化信息化,走过90年峥嵘岁月,时至今日,这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人民军队,发出了一个更加雄壮的声音——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怎样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各级领导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决胜于未来,决胜于人才。“当前,军队改革正向纵深推进,吸纳保留人才是当务之急。”北部战区领导说,强军伟业对人才提出了紧迫需求,对高素质兵员产生了空前渴求。“学非所用、用非所长,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近年来,某旅建立专业人才优先选岗、特长新兵直接上岗等机制,使很多大学生士兵实现了学以致用。该旅政委何波涛说,要让大学生士兵成为阿拉斯加的“狼”,逼迫鹿群为生命而奔跑;要让他们成为沙丁鱼池中的“鲶鱼”,驱动鱼群保持生命的活力!培养使用大学生士兵,让部队尝到了甜头。近年来,该旅90余项革新成果中,三成以上出自大学生士兵之手。“专业对口,呼唤顶层设计!”受直招士官和干部分配模式启发,某部领导提出一个新思路:每年征兵前,能否由部队提需求,汇集后定向招收部队急需专业的优秀大学生。这一想法得到了许多带兵人赞同。“知人善用、用其所长,是对人才的最大尊重。”佳木斯军分区政委吴溪说,按需征集,双向选择,才能使广大大学生士兵在部队有干头、留下来有奔头。“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某旅旅长耿大勇告诉记者,没有上升通道,是导致部分大学生战士不愿留队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建议:“可适情增加大学生士兵报考军校和提干比例,为他们的成长赢得更大空间。”“想在部队成长进步无可厚非,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依法服兵役的导向。”辽宁省军区政治工作局主任李军认为,要帮大学生算好政治账、经济账、成才账,激励他们从军报国的志向。“留住高学历人才,政策制度是保证。”军队人大代表、火箭军某旅营长刘国龙建议,针对一些大学生士兵因个人学籍顾虑不得不退伍返校的现实问题,应出台政策加以有效解决,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聚英才于帐下,汇珠玉于椟中。”听到这些建议和憧憬,记者不禁心潮起伏:当这一切变成现实,大学生士兵的军旅成长之路将更加宽广。

为大学生士兵成才搭建更大舞台■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采写这篇稿件时,记者脑海中不自觉浮现出留住人才的一则典故。秦昭王听闻范雎熟知兵法,颇有远略,专门驱车前往拜访。一见到范雎,秦昭王便屏退左右,跪而请教,但范雎支支吾吾。秦昭王二次跪地请教,且态度更加恭敬,可范雎仍不语。秦昭王又跪,这才打动范雎,道出自己不愿进言的重重顾虑。秦昭王听后第四次下跪请教,范雎还是不放心,还发责问试探,秦昭王不但没有发怒,还第五次跪下请教,且言辞更加恳切,态度更加恭敬,这才彻底打动范雎。最后,他辅佐秦昭王成就霸业。秦昭王五跪得范雎的典故,千百年来被人们所称颂,成为引才纳贤的佳话。众所周知,强军兴军,重在得人。决胜于未来,必先决胜于人才。军队的现代化,实质就是人的现代化。战争的较量,说到底是人的素质的较量。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掌握了军事对抗的战略优势,谁就掌握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所以说,打赢今天的人才战争,才能打赢明天的现代化战争。这些年下部队采访过程中,记者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大学生士兵,像“海归硕士”王川阳、火箭军某旅话务班班长薛玉芳,他们尽管深爱着自己的连队,但也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是走还是留?退伍与留队前途各异,人生该怎样抉择?“部队有需要,我就留下!”最终,他们都以军人的自觉,把“选择权”留给了自己热爱的军营。那一张张无憾无悔的坚定面容,每每想起,都有一种感动在记者心底萦绕。这些大学生士兵用行动拉直问号,以成绩回馈期待,展现了军营新生代的蓬勃朝气,在与部队同频共振中实现了个人成才,推动了部队发展。毋庸置疑,我们正处于一个牺牲奉献和自我价值相结合的时代。从媒体公开的消息看,最近几年来,北京、上海以及全国各地针对大学生参军入伍的奖励幅度越来越大,各种政策越来越好。2014年北京的本科生服役补助超过15万元,2016年这一数字超过18万元,2017年不低于21万元……可以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国防观念提升,全国各地补助政策在不断调整。军队信息化建设需要高学历士兵的聪明才智,在军营发展成才,除了选拔为干部,还有成长为优秀士兵、班长骨干、优秀士官等多元渠道。可以说,大学生士兵施展才华的舞台是广阔的,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当然,破解大学生士兵“走>留”的不等式,更需要兵役机关、基层部队和地方有关部门联动配合。各级兵役机关应精挑细选,解决“征得到”的问题;基层部队应加强培养塑造,解决“用得上”的问题;军地应密切配合落实优待政策,解决“留得住”的问题。各级要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给大学生士兵交任务、压担子,鼓励他们在为部队战斗力建设献计出力中接受摔打磨练,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百炼成钢。注重培养助成才、政策倾斜留住人、解难帮困解烦忧、军地协作保权益……采访中,记者欣喜地发现,军地各级各部门想方设法为大学生士兵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一大批大学生士兵留在了部队。部队把战士放心上,战士把使命扛肩上。上个世纪80年代,曾有一位有识之士撰书呼吁——谁来保卫21世纪的长城?如今,从一大批大学生士兵身上表现出来的爱国热忱和令人振奋的人生态度表明:有了他们,人民军队的明天将更加充满活力!有了他们,人民军队的未来将更加辉煌!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您的一键分享,就是传播正能量!来源 | 军营观察家

[热点]退伍季将至,大学生士兵如何做好这道单选题 退伍?还是留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