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电路实验的调试与故障检测第一章

发布时间:

1
1.1模拟电子电路实验的性质与任务
模拟电子电路基础是一门工程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在这一学科的研究及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手段,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电路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这对于正在进行本课程学习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模拟电子电路实验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是验证性实验,它主要是以电子元器件特性参数和基本单元电路为主,根据实验目的,实验电路,仪器设备和较详细的实验步骤,通过实验来验证模拟电子电路的有关理论,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第二个层次是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题目、内容和要求,自行设计实验电路,选择合适的电子元器件来组装实验电路,拟定出调整测试方案,最后达到设计要求。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实验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在基础实验知识、基础实验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三个方面受到较为系统的训练,逐步培养他们爱实验、敢实验、会实验,成为善于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专门人才。
模拟电子电路实验内容极其丰富,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并且还在不断充实、更新。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于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定电源、交流毫伏表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频率、电压(电流)的平均值、有效值、振幅和峰峰值以及各种电子电路主要技术指标的测试技术;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和仿真软件的使用等,都是需要着重掌握的。
为了确保实验教学质量,应采取以下基本教学方法和措施:
1)强调以实验操作为主,实验理论教学为辅。围绕和配合各阶段实验的教学内容和要点,进行必要的和基础的实验理论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电路仿真实验等多种手段,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3)按照基本要求,分阶段进行实验:前阶段进行基本实验,每个基本实验着重解决2~3个基本问题。注意让某些重要的实验内容出现适当的重复,以加深印象并熟练操着;后阶段着重安排一些中型或大型实验,主要用于培养综合运用实验理论的能力并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特别应注意在理论指导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完成规定的基本实验内容后,允许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做某些实验内容;
5)以严格的实验制度确保实验教学质量。要求做到实验前有预习,实验后有数据处理、问题分析和总结,期末有考试。独立设课实验总评成绩=平时成绩*40%+考试成绩*60%非独立授课的实验成绩=平时成绩,但实验课时超过10学时的非独立授课的实验总成绩获得参照独立设课的实验。实验考试成绩由实际操作和笔试构成。

1.2模拟电子电路实验的调试与故障检测
实践证明,尽管一个电路,即使完全按照所设计的电路参数进行安装,甚至已被前人验证是可行的电路,往往实现起来也难实现其预期的电路功能,究其原因,是理论、仿真与实际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所用元件数值的误差、元器件性能的分散性、电路的寄生参数的影响、仪器设备的精度等。也就是说,一个连接好的电路,不可能不经调试就能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必须经过实验测试和调整,发现和纠正设计和组装中的不足,才能达到预定的设计要求。所以,对于在电子技术领域工作的人员来说,掌握电子线路的调试技术非常重要。由于构成电子电路所需的元器件参数存在离散性、线性连接存在随机性、工作环境存在多变性,因而对电子电路进行的调试就是进行一系列测试、分析、调试、再测试、再分析、再调试的工作。调试电子电路的目的,就是在预定的工作条件下实现电路的技术指标。
1.2.1电路的调试
现代的电子电路调试,分为软件仿真和硬件实测两部分。无论是软件仿真还是硬件实测,通常都是先进行分调,后进行总调,是针对被调试电路的复杂程度,首先就构成总体电路的各单元电路进行的调试,使之满足单元电路的个体技术指标。所谓总调,是对由各单元电路构成的总体电路进行的调试,最终使之实现总体技术指标。具体调试的步骤如下:
一、通电前检测
1.检查连线情况
不管是安装在万能板上还是印制板上的电路,即使连线数量不是很多,也难免发生错接、少接和多接线的情况。检查连线一般可直接对照电路安装图进行,但若电路中连线较多,应以元器件(如运算放大器、三极管)为中心,依次检查其引脚的有关连线,这样不仅可以查出错接或少接的线,而且也较易发现多余的连线。为了确保连线的可靠,在查线的同时,还可以使用万用表电阻档对接线作连接通断检查,而且最好直接在器件引脚处测量,这样可同时查出虚焊隐患。
2.检查元器件的安装情况
重点应该检查集成运放(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简称)、三极管、二极管、电解电容、电源的正、负等引脚和极性是否接错,以及引脚间有无短接,同时还需检查元器件焊接处是否可靠。
3.检查电源输入端与公共接地端之间有无短接
通电前,还须用万用表检查电源输入端与地之间是否存在短接,若有,则必须进一步检查其原因。
4.检查电源
检查直流电源、信号源、地线是否连接正确;检测直流电源、信号源的波形数据是否符合要求。
完成了以上各项检查并确认无误后,才可通电调试。
二、通电检测
1.通电观察
电路一经通电,应首先观察元器件是否烫手,电路有无冒烟、异味;被测电路的电源电压和接地点(包括集成芯片的电源、地引脚)是否正常,电源的输出电流是否过高。如果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关断电源。待排除故障后,再重新接通电源。
2.静态调试

静态调试是指在没有加入信号的条件下进行的调试工作,也称为直流调试或静态工作点调试。对模拟电流要求工作在线性状态,而对于数字电流则要求工作在开关状态,即要求电流各输入、输出端的直流电量参数符合设计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应适当调整电路的直流偏置系统,必要时需调换元器件。
3.动态调试
动态调试是指在静态调试正常的条件下加入信号所进行的调试工作。对于模拟电路应借助示波器定性观察输入、输出波形的幅值、频率、相位等是否符合要求。一旦发现与设计不符的情况,应对电路的相关部件进行调整。经调整后的电路,应重新进行静态调试。
4.指标测试
电路经静态、动态调试正常后,可进行技术指标测试。指标测试需借助多种电子测量仪器。依据指标物理含义的不同和测试条件的不同,选用的仪器设备不同,采用的测试方法也不同。指标测试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能够对设计电路做出完整求实的结论。发现实验电路与设计要求存在差异,要找出原因,及时调整,甚至修正设计方案。可见,在调试电路的整个工作中,指标测试既是过程也是结果。为了得到满意的电路、可靠的数据,经常需要进行多次重复指标测试。
在调试过程中,无论调换元器件还是更改连线,均应首先关断电源。要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其中包括实验条件、实验方案、实验现象、信号波形、仪器型号、测试数据等。只有通过大量的如实的实验记录,才能及时完善实验电路,才能建立良好的工作风范,才能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电路的故障检查
如果电路丧失了基本功能,或者反映电路特征的某些额定值、性能指标的偏差超出了规定的范围,如:放大器无输出或输出波形严重失真等,就可以认为电路出现了故障。
一、常见故障的来源
1.测试仪器引起的故障。可能有的测试仪器本身就有故障,功能失常或是与电路相连的信号线损坏,使之无法测试;还有可能是操作者对仪器使用不正确而引起的故障,如示波器通道选择错误,结果造成无波形输出。
2.电路中元器件本身原因引起的故障。如电阻、电容、晶体管及集成器件等特性不良或损坏。这种原因引起的故障现象经常是电路有输入而无输出或输出异常。
3人为引起的故障。如操作者将连线错接或漏接、元器件参数选错、三极管型号选错、二极管或电解电容极性接反等,都有可能导致电路不能正常工作。
4.电路接触不良引起的故障。如焊接点虚焊、插接点接触不牢靠、电位器滑动端接触不良、接地不良、引线断线等。这种原因引起的故障一般是间歇式或瞬时出现,或者突然停止工作。
5.各种干扰引起的故障。所谓干扰,是指外界因素对电路有用信号产生的扰动。干扰源种类很多,如:接地处理不当引入的干扰、直流电源因滤波不佳而引入的干扰、感应干扰等。
二、检查故障的基本方法
1.直接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是指不使用任何仪器,只凭人的视觉、听觉、嗅觉以及直接碰摸元器件作为手段来发现电路有无发烫、冒烟、焦味、打火、开路、短路等现象。观察电路的布局、布线是否合理。观察电子元件的外观有无断裂、变形、损坏,引脚有无错接、漏接、短接。观察仪器仪表的使用挡位、读数方法是否正确。通电观察电源电压、接地点和器件的静态工作点是否正常。
2.跟踪法

查找故障发生在电路的哪一个环节、哪一条连线,最常用的方法是在被调试电路的输入端接入适当幅度与频率的信号(如f=1000Hz的正弦信号)利用示波器,并按信号的流向,从前级到后级逐级观察电压波形及幅值的变化情况,从而找出故障的所在。这种方法对各种电路普遍适用,在动态调试电路中更应该使用。
3.比较法
如怀疑某一电路存在问题是,可以将此电路的参数和工作状态与相同的正常电路一一进行对比,从中分析故障原因,判断故障点。
4.替换法
当故障发生在电路比较隐蔽的地方,无法用常规的方法检查出来时,可用正常的免调试的模块电路或元件替换怀疑有问题的模块电路或元器件。如果故障排除了,说明故障出现在被替换的电路或元器件中,从而可以缩小故障范围,便于查找故障原因。
5.补偿法
当有寄生振荡时,可用适当容量的电容器使电路各个合适部位通过电容对地短路。如果电容接到某点寄生振荡消失,表明振荡就产生在此点附近或前级电路中。特别要注意,补偿电容要选得适当,不宜过大,通常只要能较好地消除有害信号即可。
6.短路法
短路法就是采取临时短接一部分电路来寻找故障的方法。短路法对检查断路故障最有效。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此方法是,应考虑到短路对电路的影响,如对稳压电路就不能采用短路法。
7.断路法
断路法也是一种缩小故障范围的有效方法,且对检查短路故障最有效。例如,若某稳压电源接入一带有故障的电路使输出电流过大,此时,可采用分别断开各个供电支路,如果断开某一支路时,电流恢复正常,说明故障就发生在该支路。
在实际调试中,检查和排除故障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上面仅仅列举了几种常用的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可根据设备条件、故障情况灵活掌握,对于简单的故障或许用一种方法即可查找出故障点,但对于较复杂的故障则需采用多种方法,互相协调、互相配合,才能找出故障点。
1.3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的基本程序
实验报告是对实验全过程的陈述和总结。编写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报告,要求语言通顺,字迹清晰,原理简洁,数据准确,物理单位规范,图表齐全,曲线平滑,结论简洁明了。通过编写实验报告,能够找寻理论知识与客观实在的结合点,提供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理解,练撰写科技总结报告的能力,从而进一步体验实事求是、注重实践的认知规律,培养尊重科学、崇尚文明的科学理念,锻炼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程素养。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的内容很多,每个实验的目的、步骤也有所不同,但基本过程是类似的。为了达到实验的预期效果,要求实验者必须做到:
一、预习报告
为了避免盲目性,使实验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每个实验者实验前都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1)认真阅读实验教材,明确实验目的、任务,了解实验内容,无目的的实验,只能是盲目的实验,是资源的浪费;

2)实验原理是实验的理论依据,要通过对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复习,公式的计算,能够对实验结果有一个符合逻辑的科学估算。陈述实验原理,要求概念清楚,简明扼要。对于设计型实验,还要提出多个设计方案,绘制设计原理图,经过论证选择一个合适的实验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讲,预习报告也称作设计报告;
3)根据实验内容拟好实验步骤,认真完成所以要求的电路设计、线路的连接、调试等任务;选择测试方案,掌握所有仪器的使用方法;
4)对实验中应记录的原始数据和待观察的波形应先画好空白表和坐标,以待实验中使用;
5)对被做实验电路进行必要的计算机仿真分析,并回答相关的部分思考问题,有助于明确实验任务和要求,及时调整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实物实验中有的放矢,避免走弯路,提高效率,节省资源;
6)无论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均应依照结合原理图和实验要求,拟定测试方案和步骤,针对被测试对象选择合适的测试仪表和工具,准备实验数据的记录,制定最佳方案。
二、实验总结
实验总结就是按一定的格式和要求,写出一份实验报告。
写报告的过程,就是对电路的设计方法和实验方法加以总结,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所观察的现象加以分析,并从中找出客观规律和内在联系的过程,它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引起大家的重视。
因各学科的实验性质和内容有别,报告要求也不一样,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而言,实验报告一般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实验名称
反映该报告的性质和内容。2)实验目的
简明扼要地交代本次实验要掌握什么?熟悉什么?了解什么?3)实验仪器
列出实验仪器的名称和型号,其目的是让人了解实验仪器的精度等级和先进程度,以便对实验结果可信度做出恰当的评价。
4)实验电路原理图
按标准画出最后完成设计任务所要求的实验电路原理图,并标出元器件的名称及参数,特别是对实验过程中修改过的元器件及参数,应着重加以注明。若采用印刷电路板装配,画出装配示意图。
5)实验内容及主要步骤
交待装配时的注意事项,调试时的方法、步骤及内容等。特别是当技术指标不满足或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分析、修正设计方案。
6)实验数据处理
认真整理和处理实验数据,注意确定实验数据的有效数字位数。并列出表格或画出曲线(在坐标纸上)
7)实验结果及分析
反映所做实验的深度,是检验理论和实践结合情况的一个重要标准。
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提出减少实验误差的措施。详细记录组装、调试和测试过程中发生的故障和问题,进行故障分析和说明故障排除的过程及方法。
认真写出对本次实验的心得体会和意见,以及改进实验的建议。

8)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是指在实验中获得的收获和体会。实验总结报告用于概括实验的整个过程和结果,是实验工作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总结报告必须真实可靠、实事求是,不能有半点虚假。一份好的实验总结报告,一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最终能使自己乃至读该报告的人在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创新思维上受到启迪。
三、报告封面
将预习报告和总结报告整理在一起,配以封面,装订成册,在下一次实验前或一周内上交。实验报告封面应注明:课程名称、实验项目名称,实验者姓名、学号,实验设备编号,同组实验人姓名(如果有),预习报告完成日期,总结报告完成日期。


模拟电子电路实验的调试与故障检测第一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