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

发布时间:2019-05-23 09:49:24

走进《西游记》阅读交流课

(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主题歌)

师:熟悉这旋律吗?

生(齐):熟悉。

师:是什么?

生(齐):《西游记》。

师:确切地说,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主题歌。提起《西游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很早以前,民间就流传着许多有关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前些日子,老师布置同学们阅读了《西游记》这部神魔小说,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聊聊《西游记》。

师:首先,我们来聊聊故事中的人物。(板书:人物)不用我问,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的人物一定是……

生(齐):孙悟空。

(出示孙悟空图片)

师:你知道孙悟空这个名字是谁取的?

1:唐僧。

师:不对。

2:是菩提祖师。

师:对,是孙悟空最初拜师学艺的师傅菩提祖师。孙悟空还有一个法号,叫什么?它又是谁给他取的?

3:叫“孙行者”,是唐僧取的。

师:在你们的心目中,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1:孙悟空会七十二变。书中写道:二郎睁开凤眼四处探看,发现大圣变成了麻雀,就摇身变做一只饿鹰,飞扑过去。大圣见事不妙,变做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急抖翎毛,变做一只大海鹤,冲上云霄。大圣急转直下,钻入水中,变成一条小鱼。二郎追至涧边,不见大圣踪影,心想:“这妖猴肯定变做鱼虾之类下水了,看我怎么拿他!”二郎变成一只鱼鹰,在水波中寻觅。大圣变的鱼儿游得正欢,见一只鱼鹰飞来,心想:“不好!肯定是二郎变的!”急转头,荡起了水花。二郎看见水花,乐道:“见到我就转头的鱼儿,肯定是那猴子变的。”追上来就啄了一口。大圣跳出水面,变成一条水蛇,钻入草中。二郎没有啄着,却见一条水蛇蹿了出去,肯定是大圣!又变成一只长嘴灰鹤,直追水蛇。水蛇又变成了一只花鸨……

师:这处描写中,孙悟空变化了几回?

1:五回。

师:孙悟空善于变化。

2:孙悟空有一双火眼金睛。在“三打白骨精”中有这样一段话:那白骨精逃走以后,把孙悟空恨得咬牙切齿,她不甘心,又摇身一变,变成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太婆,手里拄着拐杖,一边走,一边哭着向唐僧他们走去。孙悟空走上前去,睁开火眼金睛,一眼看出这老太婆是白骨精变的,也不说话,举起金箍棒就打……

师: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妖魔鬼怪。

师:孙悟空真是神通广大。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就有这样一些成语,高度赞美了孙悟空这一“神”的形象。

出示:齐天大圣 大闹天宫  不避艰险 西天取经  腾云驾雾 来去无踪  千变万化 大显神通  明察秋毫 火眼金睛  除恶务尽 天下太平)

    生:(齐读)

师:在许多读者的心目中,孙悟空是“神”。但是,别忘了,最早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孙悟空是什么样的?

1:孙悟空是个猴子。“美猴子出世”这一章中就告诉我们,他出世的时候是个石猴。

师:谁能模仿一下孙悟空行动的样子?

2:(模仿孙悟空挠痒痒及瞭望的样子)

师:除了美猴王出世之外,你在阅读小说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还有哪些情节描写告诉我们孙悟空就是一只猴子?

3:在“大闹天宫”这一章中说,孙悟空本来就喜欢吃桃子,而这桃子更是仙家珍品,孙悟空望着桃子,馋得口水直淌,多想摘几个下来解解馋,可那些力士们一直跟在孙悟空左右,孙悟空一直下不了手。这天,孙悟空把力士们全部赶到桃园外面,自己一个人爬上树,专拣熟的,饱饱地吃了一顿。

师:爱吃桃子是猴子的天性。

师:还有吗?老师提示一下,孙悟空被二郎神追赶,变成一座庙宇,结果被二郎神识破,是怎么会被识破的呢?

5:孙悟空来到山下,变成一座庙宇,嘴变成庙门,牙齿变成门扇,眼睛变成窗棱,慌忙之中,把尾巴变成旗杆,竖在土地庙后面。二郎神赶到山下,不见孙悟空的影子,却看见一座土地庙,二郎神绕土地庙转了两圈,见旗杆竖在庙后,不禁笑道:“这猴头又在哄我,我见过无数寺庙,从来就没有见到旗杆竖在后面的。”……

师:这是一处细节描写。你读书真细心,能注意到这样的细节描写。同学们,只有当我们关注、品味小说中的情节——(板书:情节)尤其是一些细节描写的时候,你才有可能对人物的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

师:像这样的描写在小说中还有不少,作者这样做,正是为了提醒读者时刻不要忘记孙悟空是个猴子。当然,孙悟空又具有喜怒哀乐等人之常情。对孙悟空“人”的特点,这里暂时不讨论。

师:神、猴、人,三者就是这样完美地结合到了孙悟空身上,这在我国以往的文学画廊中,还没有任何一个形象能做到这一点。

师:与孙悟空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人物形象,那就是……

生(齐):猪八戒。

(出示猪八戒图像)

师:在你的印象中,猪八戒又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1:猪八戒很贪吃。他给高太公家当女婿,高太公这样说他:“初来时,是一条黑胖汉,后来就变做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头脸就像个猪的模样。食量又很大,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晨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够。”

师:整天就是惦记着吃,这是你看到的猪八戒。

2:猪八戒还十分懒惰。唐僧叫猪八戒去化斋饭,猪八戒答应一声,前去化斋,可走了十几里路,也没有碰到一个人,猪八戒又气又累,见到一块草地,就躺在草地上睡起觉来。

师:能偷懒就偷懒,这在作品中显得非常突出。

3:猪八戒十分好色。“盘丝洞除妖”这一章中,猪八戒见七个女妖精在泉中洗澡,忍不住笑嘻嘻地说:“女菩萨,也带我和尚一块儿洗洗怎么样?”说完,丢下钉耙,脱了衣服,“扑通”一声跳进水里……

师:猪八戒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你知道他为何被逐出天界,贬到凡间的吗?

4:因为在蟠桃会上调戏嫦娥仙子。

师:真是色胆包天!

师:唐僧被黄袍怪捉拿去,猪八戒去波月洞找师父。

(出示:“……我是大唐差往西天去的!我师父是那御三藏。若在你家里,趁早送出来,省了我钉钯筑进去。”那怪笑道:“是,是,是有一个唐僧在我家。我也不曾怠慢他,安排些人肉包儿与他吃哩。你们也进去吃一个,如何?”

这呆子认真就要进去……)

师:(朗读)你说他笨在哪?

5:他师父唐僧是和尚,而和尚是不吃荤,只吃素的。

师:他竟然连师父是和尚都忘了,真是笨到家了!

师:猪八戒的身上集中了那么多缺点,不过,有时八戒还挺机灵的。小说中也有几次这样的“灵光一现”,你注意到了吗?

6: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悟空智降妖怪”中,八戒又思量:“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呀,不说你还好哩,一说你,那妖怪便一发无状:‘是甚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啃了他的骨,吃了他的心,饶他猴子瘦的,也要把他剁炸着油烹!’”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道:“贤弟,你起来,我这就去把他拿住,以报骂我之仇!”

师:你从哪儿看出猪八戒的机智来?

6:他用激将法请出孙悟空去救师父唐僧。

师:同时,他又巧妙地借妖怪之口,大骂了一通孙悟空,还真够机灵的。

师小结:贪吃、懒惰、贪财、好色、呆笨、机灵……同学们,这就是吴承恩给我们刻画的猪八戒的艺术形象,真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师:同学们,除了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之外,《西游记》这部小说还有一个为读者津津乐道的地方,这便是它的语言特色(板书:语言)。老师读原著的时候,也非常喜欢它的语言描写,尤其是一些诗词描写。请看……

(出示: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群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道旁荆棘牵漫,岭上松楠秀丽。薜萝满目,芳草连天……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师:请同学们出声读一读。

生:(朗读)

师(走近一学生):我看你一脸困惑,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1:有许多字不认识。

师:不仅如此,是不是还有许多不理解的生僻的词或句子?

1(点头):是。

师:是啊,读像《西游记》这样的原著,在字音、词义方面,我们有不少障碍。不要说你们,就连在座的老师初读的时候,也会遇到跟你一样的困难,老师自然也不例外。你猜猜,当时老师是怎么做的?

1:查《汉语词典》。

师(笑):来,跟你握个手,恭喜你,答错了。

(哄笑)

师:老师时常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跳过去阅读,这样也能读懂个八九不离十。如果你读原著,不妨也这样试试。

师:今天,为了方便同学们阅读,老师给有些生僻的字加上拼音。

(出示:峰岩重叠,涧壑(hè)湾环。虎狼成群走,麂(jǐ)鹿作群行。无数獐(zhānɡ)豝 bā)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道旁荆棘牵漫,岭上松楠秀丽。薜(bì)萝满目,芳草连天……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师:(诵读)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1:这样写可以衬托出取经路途的艰险。

2:“山高必有怪”,暗示接下来要出现妖怪了。

师:说得对。如果你读《西游记》的原著,会发现很多这样险恶的环境下,都会出现一个妖怪。这在文学写法上叫“伏笔”,就是设下一个埋伏,预示着下面即将发生的事情。原著也正是这么写的……

(出示:却说常言有云:“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果然这山上有一妖精……)

师:(朗读)

(出示: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师:请你结合这一回的标题猜一猜:这座山上藏着哪个妖精?

3:白骨精。

师:读了这个题目,你大致能了解到这一回主要的故事情节吗?

4:就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师:对。那么,“圣僧恨逐美猴王”主要讲什么呢?

5:唐僧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

(出示: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师:你读一读第十九回的题目,能猜一猜这一回的主要内容吗?

6:就是讲孙悟空在云栈洞打败猪八戒,唐僧收猪八戒为徒弟。

师:“浮屠山玄奘受心经”说的是在浮屠山,有一位禅师传授给唐僧一卷多心经,共五十四句,二百七十字。

师:《西游记》属于章回小说,每一回都有一个题目,我们称它叫“回目”(板书:回目),在形式上是一个工整的对句,字数相等,对仗工整,如“云栈洞”对“浮屠山”,“悟空”对“玄奘”,“收”对“受”,等等。同时,它也高度概括了这一回的主要内容,显得十分凝炼。这一语言特色非常值得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好好玩味。

师:第十九回中有这样一段打斗场面的描写……

(出示:行者金睛似闪电,妖魔环眼似银花。这一个口喷彩雾,那一个气吐红霞。气吐红霞昏处亮,口喷彩雾夜光华。金箍棒,九齿钯,两个英雄实可夸:一个是大圣临凡世,一个是元帅降天涯。那个因失威仪成怪物,这个幸逃苦难拜僧家。钯去好似龙伸爪,棒迎浑若凤穿花……)

师:谁试着来读一读?

7:(高声朗读)

师:从这段打斗的场面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7:武打的场面非常激烈,让人觉得眼花缭乱。

师:这处描写,语言对仗工整,长句、短句参差结合,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师:像这样生动明快的描写,在原著中可谓比比皆是,堪称一绝。这也正是这部小说吸引世人目光的原因之一。

师:同学们,《西游记》原著共100回,70多万字,在文学史上享用崇高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出示并引读:《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

师:聊到这儿,我们可不要忘记创作了这部不朽名著的人。你对吴承恩有多少了解呢?

生:吴承恩(15001582),汉族。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明代小说家。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晚年隐居创作《西游记》,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82岁。(出示上述文字)

师:吴承恩的生平背景,与他创作《西游记》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他小说中写了许多妖魔鬼怪,又有什么用意呢?同学们,三十多年前,老师第一次读这部小说,根本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现在思考这个问题,便又有了新的认识。相信大家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当你再次研读这部神魔小说的时候,对小说的思想意义一定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师:同学们,让我们捧起《西游记》这部古典名著,读过青少版《西游记》,我们不妨去“啃一啃”原著。当你沉下心来,走进作品,你一定会被书中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诙谐幽默的人物语言所吸引。

 

板书设计:

西游记

人物  情节  语言  回目

《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