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讲稿

发布时间:2020-12-02 08:56:46

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

Ppt1 ppt2

概念国家标准(GB/T 28001)对“安全”给出的定义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安全是指没有受到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 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习惯,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

小和尚剃头

有一个小和尚剃头的故事流传很广。说的是有个小孩自小聪明伶俐,被家人送进寺庙,想跟着大师学习佛法,望有朝一日能成为一位得道高僧。小孩被送进寺庙后,果然得到了老和尚的喜爱。但所有的一切需从头做起,所以把小和尚分配到了伙房学习做工,顺便学习如何的剃头。于是小和尚每天拿起一个大冬瓜,作为道具,天天拿戒刀在上面剃。时间过的很快,小和尚的进步也很大,经过小和尚手的冬瓜,个个被剃的光光的,上面见不到一根绒毛。但是小和尚剃过的冬瓜,每个上面都一个切口。原来,小和尚每天练习好剃毛以后,顺手就给冬瓜一刀,反正冬瓜也是要被切开的,所以冬瓜身上的刀伤没有人觉得奇怪。

  冬天到了,老和尚看了小和尚剃的冬瓜,感觉小和尚的剃头技艺可以说是在这寺庙之中无人能敌了。老和尚非常的高兴,想让小和尚在众僧面前展现技艺--让小和尚给自己剃头。

  那天到了,在众僧的面前,小和尚的心一点也不慌,戒刀在他手里行云流水,一会的功夫就把老和尚的头剃的光光的了。老和尚摸了一下自己的头感觉非常的满意,就在大家准备表扬评论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小和尚举起了戒刀,狠狠的朝老和尚的脑门上插去。结果非常的简单,小和尚被法办了,老和尚见佛祖去了。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两点启示。第一点是小和尚每天给冬瓜剃好毛以后,必给冬瓜一刀,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于是那天给老和尚剃好头后,他依旧在按照自己的习惯,给老和尚也来了一刀,这就是习惯性作业犯的错。第二点就是老和尚和众僧犯的错。他们每天都能看到冬瓜身上有一个刀伤,但没有人提出异议,因为那一刀并没有引起任何的伤害和损失,于是大家麻痹,无人提醒这个错误的做法,这就是监管不到位。就是因为监管不到位,才让小和尚养成了习惯性作业的坏习惯。有了以上的两个原因,在一个从未出过事故的地方终于出了一个要命事故。

得出结论:安全和习惯之间的因果关系。

每个人生阶段,都仿佛被一根隐形的线穿起,线一断人生就会从天堂坠入地狱------这条线就是安全。 这也是安全的意义,它一直隐形地存在着,看似无关紧要,甚至有时候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一旦发起威来,后果就不堪设想,无论对个人、对家庭还是对企业、对社会都将是毁灭性的 。人,首先要平安的活着,然后才能去追求生活的意义。

Ppt3

安全好习惯

大家一定对在“5.12”汶川震闻名遐迩的市安县桑本中学的“桑枣奇迹”记忆犹新。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惨绝人寰的汶川震,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而就在这块破碎的上,却出现了生命的奇迹。 安县桑本中学紧邻北川,在此次汶川震中也遭到重创,但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31个班的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仅用1分36秒全部冲到操场,毫发未损。 桑枣中学之所以能够创造出“桑枣奇速”,靠的是平时重视安全的好习惯。从2005年起,桑枣中学每学期进行一次模拟停电、垮塌、暴雨、地震等紧急情况下的疏散演习,演练时,每个班级的疏散路线都一一定好,在每个班级,前4排学生走教室前门、后4排学生走后门,这一规定要绝对服从。 据说这些演练活动言经遭受过讽刺挖苦,也让很多师生反感,可叶校长却不为所动,持续坚持。

由于常年演练,由开始的视同游戏变成后来全校高度一致的自觉行动,疏散动作由“习惯”变成了自然,疏散时间也由9分钟缩短至1分30多秒。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桑枣中学的常年坚持的好“习惯”,终于产生奇效,.挽救了2200多条等活的生命,创造出了世界闻,名 的“桑枣奇速”。

反面例子

1994年12月8日克拉玛依大火,是一次恶性火灾事件,事发地点是克拉玛依市,火灾造成325人死亡,132人受伤的惨剧,死者中288人是学生,另外37是老师、家长和工作人员。

演出开始后,舞台上方的7号光柱灯突然烤燃了附近的纱幕,接着引燃了大幕。顷刻间,电线短路,灯光熄灭,剧场里一片黑暗。谁也没有料想到火灾来得这么快,这么猛烈。浓烟中,教师们嘶哑地叫喊着,组织学生们逃生。但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馆的8个安全门,只有1个门是开着的。烈火、浓烟、毒气以及你踩我挤、东撞西碰,很快地夺去了一个又一个生命。

在这里我们应该认识到,安全,是我们生存的基础。 但是,没有安全,谈何生存,发展更无从谈起。如若连安全都无法保证了,还谈什么人生理想?谈什么家庭幸福啊? 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安全更重要了! 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正是靠着重视安全的良好习惯,换来了2200多个生命的安全。 叶校长在平时工作中就习惯把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第一位。

发现教学楼不坚固,想方设法让其坚固;发现板缝间有水泥纸袋,不符合标准,就去掉后重新灌注混凝土;发现石贴面不牢,就要求施工队打孔钉挂加固 。 因此,“桑枣奇迹”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源于叶校长的安全好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要完成无数行为 。 据专家研究,90%的行为是不断重复、已经成为一种程序化的动作, 人们在做这些程序化的动作时,根本无需再经过大脑考虑和思索即能自如、自然做出 。 当“习惯”成“自然”的时候,干什么都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 即使行为在外人看来离经叛道、出格偏异,自己却丝毫没有异样的感觉。这就是习惯的力量,它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左右着我们的成败,也影响着我们的安全 。

Ppt4

英国99岁的老人乔治格森,已经连续84年安全驾驶近160万公里,却从没有收到一超速罚单,或引发任何事故,堪称英国最老、最安全的司机。尽管他从未参加过驾驶考试,他迄今已经拥有和开过几十辆汽车和摩托车,而且从未发生过一起重大事故,也没收到过罚单。

不可否认,事故的发生有它的巧合和偶然性,但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很大关系,如何消除这些巧合和偶然,就要从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始,良好的安全习惯是避免事故发生的前提 。

Ppt5 有人会说这是个人行为,哪我们来看看国外的优秀企业,创造了那些奇迹

1、美国杜帮公司是有着200 多年发展史并具有堪,称世界第一安全业绩的企业。 在200多年的时间中,杜邦公司虽然决策层更速数代,员工更换数在,经营国也从最初的单一火药制作拓展到今天的综合产品开发,但安全至上的理念始终不曾改变 。在全球70个国家经营业务,共有员工79,000多人

2、“9.1l”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迅速就安全问题向杜邦公司提出咨询,足见杜邦公司在安全领域成就之大、地位之高 。

3、该企业成立于1802年,以生产黑火药为主,属高危企业。在建立早期因不重视员工良好安全习惯的养成,发生了许多的安全事故,这些事故甚至造成杜邦的一些亲人丧生,最大事故发生在1818年,当时杜邦只有100多位员工,却有40多位员工在这次事故中死亡或受到伤害,企业几乎面临破产 。 但杜邦的炸药技术在当时是领先世界地位的,正好美国开发西部,需要大量的炸药,所以政府竭力致励杜邦把炸药做下去。这一次次的事故让杜帮本人体会到如果不抓安全,杜邦公司就不可能存在了 。 于是采取种种措施培养职工的安全习惯。

4、比如,杜邦公司无论召开什么规模的会议,主持人首先要讲的第一件事情一定是安全出口和紧急逃生的容,以防不测事件的发生 。 尽管对于这个会场,領导者及所有参会人员都已十分熟悉,无需再讲也能准确找到出口位置并快速疏散,但杜邦公司并不因此而取消这一会议程序。 这虽然是一个很小的,且有点程式化的举动,但在员工心理产生的安全动力和潜移默化作用却不可低估 。杜邦公司安全管理之严格,已经到了近乎寄刻的程度。

5、比如,进入微机室,就必须戴上安全防护镜,否则就是违章;杜邦公司针对农药生产的特殊性,对员工的工作服的存放、清洗和废旧制服的处理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要求员工不得将工作服带出厂外 。

6、杜邦公司上上下下都十分重视安全,事事、处处首先想到安全。杜都人自豪地说:杜邦 员工上班比下班还要安全10倍。2001年,杜邦在全球267个工厂和部门中80%没有出现失能工作日(一天及以上病假)事故,50%工厂没有伤害记录, 20%工厂超过10年没有伤害记录,被评为美国最安全的公司之一,连续多年获得这个殊荣。

就这样,由于杜邦公司对安全的高度重视和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的安全习惯,这个本应当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却成为了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 。 这就是安全好习惯创造的奇迹 。

习惯其实是一种相当顽固而且强大的力量,当你养成习惯之后,这种力量足可以左右一切。

Ppt6为了安全我们一直在努力

只是改变了几个字,意义截然不同,效果也大不相同 。 前者仅仅是浅显的提醒,提醒的后面仍然存在让人不安的安全死角 。 而后者才是真正地将安全落到了实处 。 同样的一件事,为什么会有如此差距的处理方式呢 。 关键还是安全习惯不同 。 我方车间人员只是将安全讲在口头上 。 而外方专家的安全注重了本质,注重了安全的实际效果。

良好的安全习惯可以使人在处理所有问题的时候,都能从实现安全的目标出发,开动脑筋,脚踏实地地把安全生产工作做到位,不摆花架子, 不做表面文章,从根本上消除潜在的安全风险 。 安全隐患不根除,总有一 天会“老虎发威”似的伤人。就像这个竖起的梯子一样,虽然多年来他一直没有倒下来,并不代表它明天不倒,谁也不敢百分之百地保证竖起的梯子不会倒下伤人 。 这就像孩子出门,母亲叮嘱注意安全一样,只是笼统地告诉孩子:“注意安全啊、注意安全啊 。”这样浮皮潦草的话说上一万句也不顶用。而你只要告诉孩子:拐弯时放慢速度注意车辆,过十字路口的时候红灯停、绿灯行 。 只这一句话,就能使孩子掌握行路的安全方法。

消除事故就是要从自己做起,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我们创造更好、更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 好习惯才是大安全的保证。

Ppt7、8、9认识我们的不足

在生产工作中有很多事故都是由坏的习惯性行为引起的,这些坏的行为我们称之为“习惯性违章” 。 有些人认为这些习惯性违章天天做,都没有事故发生,没什么了不起 。 殊不知这些细小的违章行为是深埋地下的安全隐患,是灾难发生的根源 。 好习惯将使我们的工作更安全,坏习惯只能害人害己 。 然而,在生产工作中,有坏习惯的人却屡见不鲜 。 如登高作业者不系安全带,不戴安全帽;车工不戴护目镜,电焊工不戴防护面罩等,这些坏习惯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已经不计其数,几乎天天在发生。

不良习惯就是影响安全的隐形杀手,不改掉它就不会得到安全 。 从心理学来分析,每个人都有犯罪的潜在意识,没有约束就会导致无序。 这是人的本能,即“本我”思想 。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引发事故的潜意识, 如果没有制度的约束,早晩会因个人的行为引起事故 。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坏习惯,那就需要制度的约束和自已的努力,循序渐进,才能逐渐改掉坏习惯 。

或许我们可以从技术手段、管理制度上来约束员工,安装全方位监控也好,签订安全承诺也罢,但这些都仅仅是辅助工具,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员工良好的安全习惯,有了坏习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努力纠正这些坏习惯,促进好习惯的养成 。 妄想将坏习惯一下子改正下来也不现实,任何一个坏习惯的纠正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安全帽

安全帽的正确佩戴方法 

安全帽由帽壳、帽衬、下颚带和后箍组成。帽壳呈半球形,坚固、光滑并有一定弹性,打击物的冲击和穿刺动能主要由帽壳承受。帽壳和帽衬之间留有一定空间,可缓冲、分散瞬时冲击力,从而避免或减轻对头部的直接伤害。安全帽在工矿企业、建筑施工现场、高空作业中是必须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 

安全帽的防护作用 

1.防止飞来物体对头部的打击; 2.防止从高处坠落时头部受伤害; 3.防止头部遭电击; 4.防止化学品和高温液体从头顶浇下时头部受伤; 5.防止头发被卷进机器里或暴露在粉尘中; 6.防止在易燃易爆区,因头发产生的静电引爆危险。  

安全帽的使用维护及注意事项 

1.选用与自己头型合适的安全帽,帽衬顶端与帽壳顶必须保持20-50mm的空间,形成一个能量吸收缓冲系统,将冲击力分布在头盖骨的整个面积上,减轻对头部的伤害。 

2.必须戴正安全帽,扣好下颏带。 

3.安全帽在使用前,要进行外观检查,发现帽壳与帽衬有异常损伤、裂痕就不能再使用,而应当更换新的安全帽。 

4.安全帽如果较长时间不用,则需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远离热源,不受日光的直射。 

5.安全帽的使用期限:塑料的不超过2.5年;玻璃钢的不超过3年。到期的安全帽要进行检验测试,符合要求方能继续使用。

PPT10我们要做的是:改变行为习惯,让安全进入惯性轨道。

“安全第一”是一种思维和行动的习惯

很多企业讲安全第一,但我们真正讲“安全第一”时,却有很多人表示“安全第一是一个笑话。”这是因为,在不少企业只有在讲安全时,安全才是第一,只有在出了安全事故时,安全是第一。

在与生产任务相比,生产变成了第一;设备出问题,操作却不会受到影响时,完成产能提高设备使用率排在第一……

这种对事情安排的优先顺序,其实与安全无关,而是受至于事情和重要性和紧急性!通常越是紧急的事排得越靠前,紧急程度决定了我们办事和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效率;所以着火时,安全第一;出事故时安全第一,有人来检查或审核时,安全第一

真实的情况是,绝大多数安全问题恰恰属于总是可以拖一拖,直到事情拖到变成紧急,出事故了,安全就变得“第一”了。这是我们从事安全工作人员感受最深的一个问题,是企业安全管理中非常强大的惯性行为。 怎样才能打破这种惯性?习惯是在习惯中养成的,只要用固定的方式持续地做事,就可以养成习惯。

安全第一,要在每件事情前:明确安全风险,确认安全状况,确保安全能力之后,再行动。我们是否是这样做呢

Ppt12活跃课堂气氛,互动:安培老师是三兄弟中的那个

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下面开始治病救人,看看如何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

有安全意识≠有安全行为习惯

安全意识指导安全行为,但是有安全意识未必有安全行为。安全意识只是促成安全行为的一个条件。

安全意识只有成为下意识的情况下,也就是成为行为习惯时,才会必然产生安全行为。

市203路公交车司机何国强的行动就很能说明问题。一天,何国强和往常一样,载着满满一车乘客沿着203路公交路线向前行驶,一切如常。突然,车在一个一个十字路口摇摇晃晃,在躲过几辆车辆飞驰而过的小车后稳稳的停在了路边。随即,应急灯闪亮起来,乘客们神色慌,踉踉跄跄的吵嚷着下车,而何国强却因脑出血,永远的离开了人世。他在非常痛苦的情况下,不仅将车安全的停在了路边、打开警示灯,还拉起手刹、打开了车门。何国强用下意识行为和生命换来了一车乘客的安全。

怎么样才能使意识成为下意识,成为行为习惯?

关键是学习,全面提高知识修养,充分认识安全的涵,真正领悟生命的价值,发自心深处的真爱生命,让安全在头脑里扎根开花,清楚不安全事故对事故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和给企业造成的巨大损失。同时还要坚持行动,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做起,从最容易忽视的事情做起,坚持不懈使之成为习惯。

Ppt13员工安全行为分析 视频

重视能力的个体差异

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坏影响安全生产

节假日前后,容易发生事故。

家庭关系的好坏也影响安全生产。

侥幸心理 安全没有“侥幸”可言,“侥幸”本身就是一种事故隐患

又有人说:“工作一辈子,天天要做到万无一失,难啊!”

无数事实证明:大多数违章者通常在几次违章操作后,会成为安全事故的直接责任人。违章是事故的前兆,事故是违章的恶果,这句话绝对是真理。

逆反心理

凑兴心理

从众心理

省事心理

Ppt14

从安全意识到行为习惯养成的途径

建立良好的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安全管理机制包括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教育机制、安全检查机制及安全考核奖惩机制等 我们的制度很完备,不用再完善了,看看德国人的制度习惯

1944年冬季,盟军完成了对德国的合围,法西斯德国败亡在即。德国百姓的生活陷入困境,食物短缺,燃料匮乏。由于德国地处中欧,冬季非常寒冷,缺乏燃料可能导致许多居民冻死;不得已,各地政府只得让市民上山砍树。德国人是这样砍树的,据战前留学德国的季羡林回忆:林业人员现在茫茫林海中搜寻,寻找老弱树或劣质树,找到后在上面画一个红圈。砍伐没有红圈的树,要受到处罚。问题是,谁来执行处罚?当时德国行政管理名存实亡,公务员尽数抽调到前线去了,市找不到警察,全国几乎处于政权的真空。但直到战争结束,全德国没有发生过一起居民乱砍滥伐的事,他们全部忠实的执行了规定。时隔五十多年,季羡林老人提起这事仍感叹不已;德国人具备了无政府的条件却没有无政府的现象。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能缺

有7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共同生活,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平等的,没有什么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分食一锅粥,但没有称量用具和有刻度的容器。

方法一:拟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

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还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败。

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同时给与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六天都忍饥挨饿。

这就是绝对权力导致了资源浪费。

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这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

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多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方法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测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是享有那份最少的。

什么制度是企业最好的制度?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制度是生长出来的,不是制造出来的。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可以分为三类:

1、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全厂性安全总则

2、各种单项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制度至上应该是人在制度面前主观能动性少一些,制度指导人的行为,而不能留给人很多的理解和想象空间。

2、员工安全教育要扎实

全员原则

木桶原理

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桶的长度,而不是最长的那块。

安全生产要素中低水平部分决定安全生产水平。

以法律为核心原则

中全考察团到德国考察访问,这个考察团的负责人深夜遇到一位老太太在自家门口不远处等红灯,这时马路上虽然没有车辆通行,但是这位老太太还是等到红灯转换为绿灯后才通过马路。于是考察团负责人就问这位老人为什么如此机械?老人指着红灯说:那是法律,作为一位公民,什么时候都不能。

有一位在德国工作的工作男子,晚饭后用婴儿车推着不满周岁的儿子去公园散步,刚到马路口时,绿灯转换成了红灯。这位男子见马路上没有车辆通行,就要推着婴儿闯红灯。这时,一位德国老太太对这位男子说:你是成年人,有法律行为能力的,可以主动。但是,这位婴儿是没有法律行为能力的,你没有权力带着他被动。如果你因急事非不可,请你把婴儿留下,等绿灯亮了以后我帮你把小孩推过去。

主要介绍容

启示:进行安全法制建设,对全民进行终身安全法制教育的核心,不是别的,正是“遵纪守法光荣,乱纪可耻”的教育。

反复抓、抓反复原则

在安全教育问题上不能有一劳永逸的思想,不能期盼一蹴而就。不能搞“灭此朝食”式的大会战,突击战,打快拳。必须坚持常抓不懈,反复抓、抓反复。

3、企业安全检查是重点

企业安全检查形式

综合性安全大检查

专业性安全检查

季节性安全检查

日常安全检查

企业安全检查容

查领导

查思想

查制度

查管理

查隐患

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有一天,主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材跳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小和尚很不服气的说:“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老主持耐心的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分析:本故事中的主持犯了一个常识性管理错误:没有提前公布工作标准。如果小和尚进入寺院的当天就明白撞钟的标准和重要性,我想他也不会因怠工而被撤职。工作标准是员工的行为指南和考核依据。缺乏工作标准,往往导致员工的努力方向与公司整体发展方向不统一,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因为缺乏参照物,时间久了员工容易形成自满情绪,导致工作懈怠。制定工作标准尽量做到数字化,要与考核联系起来,注意可操作性。

4、执行安全考核奖惩机制要到位

经济奖罚是奖惩机制的重要手段

表扬是最有效的精神奖励方法

热炉法则-惩戒不安全行为

春秋时期,国政治家子产曰:“夫烈火,民望而生畏,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

企业安全宣传教育要利用热炉法则,加强对员工安全习惯的培养教育,让违章有如热炉,员工都懂得不得上前触摸,如果有人不听劝告,非要上前去摸一摸,结果就是受到惩处

热炉法则的启示:

“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是会灼伤人”的预防性原则。

“每当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灼伤”的必然性原则。

“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会被灼伤”的即时性原则。

“不管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的公平性原则。

Ppt15

二、重视班组安全建设

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员工在班组中进行具体的生产操作,建立好的班组对于员工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有重要的作用。

班组长是班组的领导者,在平时尤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你的一举一动,都将影响到你的班组员工,所谓“上行下效”,谨防“上梁不正下梁歪”。

班组长应该具有怎样的能力素质

业务要精,起到表率作用

首先要具有胜任本岗位资质,持证上岗,是岗位上比较能干的人;二要有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在遇到突发事件和发生事故时,班组长要能果断告诉员工怎么做。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叫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词,致使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得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现在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做的出来。他拒绝听从晋文公的劝说,伏剑而死。

分析: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管理者要想管好下属必须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惊人的。不但要向离那样用于替下属承担责任,而且要事事为先、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过表率树立起在员工中的威望,将会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得人心者得天下,做下属敬佩的领导将使管理事半功倍。

要有良好的管理能力

■要利用本班的人力资源。

■要有协调能力

■要有鼓动员工的能力

■要懂绩效管理

■要有整理能力

教人要胜过己

■首先要会学习

■要会教人:管理者平时最好用简单的语言、易懂的言辞传达讯息,而对于说会的对象、时机要有所掌握,有时过分地修饰反而达不到想要完成的目的。

■要有提问题的能力

■要有较强的人格魅力

善于运用情感激励

激励不外乎两种:一种是需要财力投入的物资激励;一种是不需要财力投入的精神激励。

◆把赞美挂在嘴上

◆放大下属的闪光点

有一天,宋太宗在北园与两个重臣一期喝酒,边喝边聊。两重臣喝醉了,竟在皇帝面前互相比起功劳来,他们越比越激动,干脆斗起嘴来,完全忘了在皇帝面前应有的君臣礼节。侍卫在旁看着实在不像话,便奏请宋太宗,要将这两人抓起来送刑部治罪。宋太宗没有同意只是草草撤了酒宴,派人分别把他们送回了家。第二天上午他两都从沉醉中醒来,想起昨天的事,惶恐万分,连忙进宫请罪。宋太宗看着他们战战兢兢的样子,便轻描淡写的说:昨天我和喝醉了,记不起这件事了。

启示:包容是一个优秀管理者的美德。

一个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爸爸回答:“当然啦!”小男孩问:“电灯是谁发明的?”“是爱迪生。”小男孩又问:“那爱迪生的爸爸为什么没有发明电灯?”

启示:喜欢倚老卖老的人,特别容易栽跟斗。权威往往只是一个经不起考验的空壳子,尤其在现今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

相信下属会干得更好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做报告。当听众在咨询他最成功的做法时,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人七嘴八舌的答道。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分析:

事必躬亲,是对员工智慧的抹杀。

一要多信任。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示: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

另一只鹦鹉前则标示: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

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

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

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

店主说:不。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

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

二要多放手。

一位中国主管看见美国调色师正在调口红的颜色,走过去随便说了一句:“这口红好看吗?”美国调色师站起来:“第一、亲爱的余副总(美国人通常都是叫名字的,叫上头衔就表示心中不太愉快了),这个口红的颜色还没有完全定案,定案以后我会拿给你看你现在不必那么担心。第二、余副总,我是一个专业的调色师,我有我的专业,如果你觉得你调的比我好,下个礼拜开始你可以调。第三、亲爱的余副总,我这个口红是给女人擦的,而你是个男人。如果所有的女人都喜欢,而你不喜欢没有关系,如果你喜欢,别的女人却不喜欢,完了。”“Sorry,Sorry……”主管知道自己的话有些不妥,连声道歉。

分析:

如果一位主管太喜欢管事,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下属的创意,束缚他们行动。

三要多担待

“秃头论证”-纠正不安全习惯

哲学上有个理论叫“秃头论证”,说的是,当一个人头上掉一根头发时觉得很正常,再掉一根时不用担心;又掉了一根,仍旧不必忧虑…..长此以往,一根根头发掉下去,最后秃头出现了。

海因里希法则认为: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事件,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中,必然会发生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

2、做好班组员工安全思想教育工作要注意方式方法

(1)聊天

(2)讲理

(3)感化

(4)疏导

(5)挂钩

有一位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的问:大师,您为什么有将鞋带松开呢?大师回答: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的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的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

启示:

领导者要懂得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抓住问题的重点,讲究处事的方法。结果会大大不同。

美国知名主持人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小朋友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全熄火了,你回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主持人继续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于是主持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分析:你真的听懂手下的话了吗?你是不是也习惯性的用自己的权威打断手下的语言?

3、事故创伤的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危机干预):在遇到灾难事故时对当事人进行一系列心理疏导活动。

重视班组现场安全管理

(1)班组现场安全管理容

(2)如何搞好班组现场安全管理

Ppt16

三、合理运用激励手段

在不改变药效的情况下,给药加点糖,效果会更好

1、企业的多种激励误区

※照搬照抄其他公司成功的激励制度

※同样的激励适用于任何人

※彻底否定胡萝卜加大棒

※不把激励当回事

※只知道惩罚,不知道激励

※不注重激励方式

PPT17

2、实行差别激励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使劲浑身力气,冷风凛冽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行人春意上身,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胜利。

启示:温暖胜于严寒。

3、适当运用精神激励

适当运用精神激励有助于员工配合参与安全生产工作。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旦失去了精神支持,人就会变成一具行尸走肉。

ppt18

用科学管理来推动安全意识到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事故原因和责任分析

1、事故原因的分析

在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时,应分清是生理还是心理的原因;是客观还是主观的原因。这对于提出适合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是很有作用的。

心理、主观原因:教育、监督、检查、管理等手段

生理、客观原因:从物、环境

某工厂冬季搞基建,在挖基础时要先进行爆破。师傅往炮眼里放好炸药后,想到炸药是用电引爆的,虽然刀闸已拉开,但师傅怕有人随手合闸,就对旁边参工不久的新工人讲:“去看闸”这位新工人未搞懂“看闸”的意思,就忙跑到配电板处,看到闸刀开着就上前将闸刀合上。随即爆破现场“轰”的一声,一起重大事故发生了。

这是一起理解失误引起的事故,深入分析也有教育和管理方面的原因。

Ppt19

2、分析事故责任

二、不安全行为的控制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南美洲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国家。

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讲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