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感悟美丽演绎精彩课堂

发布时间:2023-03-19 12:47:30

教研活动案例

读中感悟美丽演绎精彩课堂———《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是三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传统经典名篇,课文语言优美,学生喜读爱读。三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因为学生刚刚步入三年级,思维认知水平还停留在二年级,如采用“默读-批画-体会-朗读”这样的单一形式学习,学生会感到有些枯燥,这就需要老师引领,创设情境,读中感悟。通过创设情境,缩短心理距离,才能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教学时怎样做到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从读中感悟小兴安岭的美丽,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呢?根据课标和对学生的分析,我在教学时采用了欣赏图片——读中感悟——悟中想象——语言描绘的方法,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激发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二、案例主题
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抓住这些“点”“线”“面”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感悟”和“整体把握”。品词析句是感悟的有效途径,学生只有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使用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对语言和语境有所感悟。
例如引导学生品味“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枝叶。“抽出”一词(1)“抽出”还能够换成什么词?(长出、发出、钻出、露出)(2读读这段文字,体会怎样“长出”来才是“抽出”来(快速、有力、笔直、生机勃勃)(3)播放小兴安岭春天景色的录像,引导学生想象抽出枝条的颜色和样子,(4)再次读一读。进一步体会小兴安岭春天万物复苏、春机盎然的景象。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品评词、句,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从而,把书本的知识内化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词句先划出来。生:(小声读课文师:带着你的问题在小组里找找答案。生:(分组讨论师:在你们组讨论中还有哪些没有解决的地方想请其他同学协助的。1在课文第三自然段“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为什么说“抽出”枝条,而不说“长出”呢?
2:.“抽出”这个词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3:因为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
师:〖课件展示〗春天树木,并引读。生:(自由读师:这是小兴安岭春天的一景。(板书师:还有哪些词句或课文内容上有问题?1:第三自然段中“密密层层”是什么意思?(自己请一名同学协助解答2“密密层层”是距离近,空隙小。你能够从下面的话中想象一下。(“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

读中感悟美丽演绎精彩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