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诗词赏析

发布时间:2014-07-01 22:44:19

九年级上册 诗词赏析

1《使至塞上》(唐)

主旨:《使至塞上》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难历程,通过描绘塞外奇特、壮美的大漠风光,流露出对都护的赞美,表达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庭的抑郁孤寂之情。

结构:《使至塞上》的一、二和七、八句叙事,三、四、五、六句写景。一、二句交代经过,三、四句描写边塞的情势,五、六句描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七、八句照应诗题和开头,流露出对都护的赞美。无论叙事还是写景,都准确而含蓄地反映了诗人当时激愤而抑郁的心情。单车问边,连个随从也没有。行程遥远,要过居延属国,到西北边陲。虽行至萧关,却依然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征蓬出塞,大雁难归,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既是写诗人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的光,也是写诗人那种苍凉孤寂的情感。

【评价练习】 1、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请赏析。

答:茫茫沙漠,狼烟聚集直上;滔滔黄河,落日依水而下。狼烟,孤独劲拔,落日,温暖苍茫。一“长”、 一“直”,一“圆”似几何图形一样展现在天地之间,大气浩瀚又沉寂壮美,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之景”。表达了作者对大漠风光的赞美之情,流露出作者的孤寂之感。

2、这首诗是王维早年边塞诗中的力作。此诗的风格可用哪几个词来概括?

答:粗犷豪放,意境雄浑。

3、颔联写了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征蓬”、“归雁”比喻什么?流露出什么感情?

颔联描写边塞的情势,因和胡人只有一箭之隔,风吹蓬草即过边塞,北方的大雁从人头顶飞入胡地的上空,可见诗人已到边关前沿。“征蓬”、“归雁”比喻出使边塞的诗人自己(或一个负有朝延使命的大臣),暗写诗人内心的孤寂、抑郁、思乡之情。

2、《泊秦淮》(唐)杜牧

主旨:此诗叙写了作者在秦淮河边的所见所闻,借古讽今,婉曲地讽刺了只知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表达了作者的忧国之思。

结构:《泊秦淮》诗的第一句用两个字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勾画出了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渲染出一种空冷愁寂的情调,奠定了全诗感伤、忧愁的基调。“烟笼寒水月笼沙”用了互文修辞,意指: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河水和沙滩 第二句交代停船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为下两句的展开作铺垫。第三、四句写诗人在船上听到对岸酒楼中歌女们演唱亡国之音后激起的无限忧愤。商女不知亡国恨,此句表面上是批评歌女,实际上讽刺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以及沉溺于歌舞升平境界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涵着对世道的愤慨。

【评价练习】

1、“烟笼塞水月笼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这一景色与此诗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关系?

答:描绘了秦淮河特有的迷蒙、冷寂的美丽夜景,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岸沙,实为声色犬马之地,为下文抒发忧愤之情,讽喻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作铺垫。

2、“商女不如亡国恨”是在讽刺“商女”的愚昧无味吗?诗人真正讽刺的是些什么人?

答:不是,诗人真正讽刺的是听歌的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3、“隔江犹唱后庭花”一个“犹”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全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犹”是还的意思,凸现出诗人的忧愤之切,主旨在于表现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仍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表现了诗人担忧国家的前途。

4、作者在诗的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其作用。

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权者不理国事,沉溺享乐的批判、忧虑;开篇两个“笼”字,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写出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奠定了全诗感伤、忧愁的基调。

3、《无题》(唐)李商隐

主旨:这首诗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两个有情人暮春惜别,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表达了对至死不渝的爱情的赞颂。

结构:《无题》首联写惜别,是以委婉曲折的笔调来表达,而不平铺直叙。颔联写别后相思,运用了谐音双关、比喻的手法,表达有情人至死不渝的爱情;颈联写离别后的担心,女子既担心自己容颜变老,又担心在外读书的男子受凉,通过细节来表达。尾联是强作宽慰之语,利用神话传说,表示希望有人传递消息,以慰渴思。全诗表达出深沉的情思。

【评价练习】 1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一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东风无力”指春天将尽,春风已没有先前那种催生万物的力量,既点明时令为暮春,又造营造一种伤感的气氛,以景渲染、烘托两个有情人的离愁别绪。

2、颔联是诗中的警句,请分析其妙处。

答:春蚕吐丝,到死才吐尽;蜡炬成灰,烛泪才流干。巧用比喻、双关、对偶。“春蚕”、“蜡炬”比喻两个有情人,新奇巧妙。“丝”谐音思,“泪”隐指相思之泪,双关语不露斧凿之痕。用到死成灰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对偶妙句天成。此联曲折丰富地表达了两个有情人生死不渝的爱情。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3、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答:乐聚,恨别,人之常情。两个有情人难得一见,相见难,所以相别就更加难舍难分。两个“难”字,凸现两人深情厚意。

4、《浣溪沙》(宋)晏殊

主旨这首词通过对旧亭台夕阳西下”“花落去”“燕归来的描述,表达了惜春伤时,感慨年华飞逝的情感,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

结构:上片,首句歌咏自己富贵闲适的生活情趣。第二句引发出怀念昔日之感,即景生情,无端的伤感弥漫字面上。第三句,就眼前景抒怀,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下片融情于景,写其旧情难忘,好景不长的叹惋。

【评价练习】

1、“夕阳西下几时回”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惋年华将逝的情思。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诵千古的佳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此句对仗工整不而不露痕迹,被誉为“天然奇偶”,表现出对落花叹息和对似曾相识归燕的迷离。词人似乎失去了什么,又似乎拥有了什么,似虚似实,意味深长。燕归来花落去为实笔,但一经与似曾相识无可奈何相联系,内涵丰富,带有对美好事物的象征意义,就在这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深含着生活的哲理。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和对光阴流逝的伤感、惆怅

3、“独徘徊”又表现出词人怎样的情怀?

答:直接地抒发了词人的寂寞和忧伤。“独徘徊”,可见词境中有词人独自一人,独自饮酒,独自仁立亭台。句中“独”字突出了凄清寂寞之感。“徘徊”一词,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词所有的思绪都是由这“独”字而来。

4、词人运用了怎样的手法传达感情?

答: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年华易逝要珍惜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5、这首诗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例子:“新”和“旧”的对比,或“去”和“来”的对比。好处,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或“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失的惋惜之情。

5、《水调歌头》(北宋)苏轼

主旨:此词描写了作者于中秋月圆之夜的思亲愁肠及天上人间、月圆月缺的联想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探求和豁达的胸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寓哲理于抒情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对离别的人们的美好祝愿,更体现了诗人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豁达思想。

结构:词的上片,写词人月下欢饮时的联想和想像,隐约透露出在现实中苦闷难以排遣,欲求解脱的情绪。词的下片,写无眠时对人生哲理的探求。下片第一句写月移光转,将月光拟人化,以下全属内心独白。

【评价练习】 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透露出词人怎样的情绪?

答:想脱离世俗、飞去月宫,但又害怕月宫中的寒冷,含蓄透露词人现实中苦闷难遣,欲求解脱的情绪。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三个动词有何妙处?

答:将月光拟人化,写出了月光流动的感觉,同时也带出因离愁别苦而“无眠”的月下人。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词人对人生和自然规律的思考,含有哲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不用悲伤,而应该摆脱束缚、乐观向上的思想。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诗人对离别的人们的美好祝愿和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

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赏析指导】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写听到消息惊喜的情形,“涕泪满衣裳”表对胜利的喜悦,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的感慨,悲喜交加。颔联和颈联写全家人欣喜若狂准备还乡的情景。“愁何在”表多年流亡的艰辛布满于妻子儿女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去,“喜欲狂”,他们高兴得好像有些癫狂了,表现了诗人一家在突然到来的喜讯面前情感的巨大变化。“放歌”、“纵酒”表达欣喜若狂的喜悦心情。尾联用四个地名组成工巧的对句,想象迅捷如飞地回到故乡,表现出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这首诗,是诗人生平第一快诗

主旨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形象地抒写了作者在四川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欣喜若狂,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心情。

【评价练习】 1、你如何理解首联中的“涕泪满衣裳”?

答:这“泪”里既有面对胜利的喜悦,又有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涕泪满衣裳”写尽悲喜交加,甜酸共涌之态。

2颔联和颈联是如何表现作者一家心喜若狂、准备还乡的情景的?

答:颔联“愁何在”表多年流亡的艰辛布满于妻子儿女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去,“喜欲狂”,他们高兴得好像有些癫狂了,表现了诗人一家在突然到来的喜讯面前情感的巨大变化。颈联“放歌”、“纵酒”,表现诗人更是一释积郁的饮酒歌唱,想象在春天里以妻子儿女为伴还乡的日子,心情喜悦至极。此二联生动形象地把全家人的喜悦都表现了出来。

3、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穿”、“便”、“向”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四个地名间漫长的距离转瞬即过,描绘出一幅速飞驰的画面。表达了诗人迫不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7、《滁洲西涧》(唐)韦应物

主旨: 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描绘了西涧在晚潮时的雨中景象,营造了一个恬淡幽静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情怀。

【评价练习】 1、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写的是滁州西涧的景色。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这一景色及所表现出来的意境。

答:隐蔽沉静的野草生长在涧水边,岸上茂密的树林里有黄鹂啼鸣。傍晚带雨的春潮流水更湍急,无人问津的野渡小舟自然摆横。这给我们创设了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

2、“独怜”二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对无声无息者的同情。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蕴藏着作者怎样的心迹?

答:从“春潮”、“野渡”句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作者好像要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寻求一种自由和安静。作者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的心迹融于看似平静、平常的写景中,给人一种妙不可言之感。

8、《约客》(宋)赵师秀 12年考过)

主旨:本诗通过景物描写和形象的刻画,展示了诗人深夜约客不至的无奈凄苦之情。

9、《如梦令》(宋)李清照

主旨: 通过女词人对海棠花的关注,表现了她在少女时代对美好事物的关切和对闺中生活的怀念。

【写作特色】 白描手法的运用。如《如梦令》中的人物对话。试问卷帘人,其实是明知故问,作者要逗逗身边的小丫头。果然,小丫头不经意的回答海棠依旧。这一下,女主人乐了!急切的更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人物对话写得新颖活泼,写法上纯用白描,体现出李清照婉约清新的词风。语言优美生动,有创造性。

【评价练习】1、“试问卷帘人”中的“试”表现了女主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活泼好逗,明知故问、情趣雅致的性格。

2、“绿肥红瘦”四字,表现了女主人不同凡响的文雅情深,请赏析。

答:“绿”指绿叶,“红红花;“肥”“瘦”本形容人,这里形容风雨后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此四字运用拟人、借代手法,创造性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表现了女主人对美好事物的关切

10、《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

主旨: 词人在江西造口抚今追昔,想象着金人当年的残酷, 表现了收复中原的意志不可阻挡的决心,表达了自己忠于南宋抗金的决心。

结构:上片控诉金兵的入侵,对北方领土和抗敌军民表示了深切的怀念。 开头两句,是感慨,也是控诉。“多少行人泪”,极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三、四句表达了诗人对北宋盛时的追念和对它的失去感到惋惜。写眺望故都、痛感北方山河沦陷敌手。

下片紧承上片,“东流去”的赣江水比喻军民抗敌收复失地的决心,它是不可阻挡的。结尾两句是诗人直接表露自己的心迹。“愁”是愁其国破家亡,是忧国忧民;“闻鹧鸪”表示自己留在南方,决不在北方向金人屈膝投降的坚定的报国志向。

【评价练习】 1、“行人泪”反映的是当时什么样的情景?

答:反映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2、“可怜”二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答:对北宋盛时的追念和对失去它感到惋惜。

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决心?这两句词现在有何含义?

答:比喻军民收复失地的决心是不可阻挡的,这也是词人之志。这两句词,现今引用来比喻任何恶势力都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说明了正义之心是不可挡的。

4、“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志向?

答:这是词人直接表露心迹。“愁”是愁国破家亡,是忧国忧民。“闻鹧鸪”表达了词人留在南方决不投降的坚定的报国志向。

九上诗词赏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