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厚的中原民歌

发布时间:2012-09-18 09:48:53

第二单元  4   醇厚的中原韵

第四节   醇厚的中原韵

一、教学目标

1、聆听《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和《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探究这几首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了解中原民歌的体裁、调式和音阶,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



3、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了解民歌与专业音乐创作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沂蒙山小调》又名《沂蒙山好风光》,是一首带有山歌风味的小调,最初流传在山东临沂地区,后传遍全国。



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在山东沂蒙地区出现了一个一再与抗日武装为敌的反动武装组织——黄沙会。为了揭露黄沙会的反动面目,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文工团的音乐工作者,选用传统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填上《打黄沙会》的歌词,歌曲很快在鲁南地区传播开来。后来,有人将《打黄沙会》的歌词改为赞美沂蒙风光的内容,歌名定为《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小调》由四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两小节。除了第四乐句外,前三句的节奏基本相同,而第四乐句的变化也是为了歌曲最终的稳定需要。因此,其结构形式工整、严谨,具有方整性的特征。从音乐的逻辑上看,每个乐句的尾部都有一个依势下行的拖腔,并且四句拖腔的结音依次收束在redolasol这四个音上。这种运行方式,不仅加强了旋律的歌唱性,更确立了旋律发展中起-承-转-合的功能地位。



这首歌曲,在音响资源中提供了两个演唱版本。其一是由王世慧演唱的。她采用方言、按原小调的四四拍演唱,在风格上表现得高亢嘹亮、粗犷豪放,乡土味颇浓。其二是由彭丽媛演唱的是这首歌的一个变体(三四拍)。演唱时不仅在速度上有所变化,处理得也比较细腻,在风格上显得轻快活泼,热情洋溢。



王大娘钉缸



  在河南昌邓县、息县、商城、固始一带,流行着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地花鼓。这种地花鼓多由一旦一丑合作表演。其演唱内容多为北方各地流传的生活小调。《王大娘钉缸》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歌舞曲。



  地花鼓之所以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一来是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表现了老百姓的真实情感和对生活的现实性追求;二来是它的表演形式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富于亲切感。



  《王大娘钉缸》彩用了上下句的结构形式写成。从整体上看,上下句均为6个小节,彼此呼应,显得工整平衡。如果从上下句的局部看,它们的唱词与衬词部分,明显地增强了歌曲的明快、轻松,诙谐和的色彩。从旋律的运行逻辑上看,上句的歌词部分,结音落在徵(sol)音上,其衬词部分,结音落在商(re)音上,给人以不稳定的感觉;下句的歌词部分,结音落在宫(do)音上,明显地产生了发展下行的动力需要,其衬词部分,结音回到调式主音——徵(sol)音上,给人以完满结束的感觉。



  这首歌曲的旋律,成为《好汉歌》的创作素材。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民歌乃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



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普通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



《孟姜女》这首歌产生之源头本在江苏。它的歌词采用了四季体的写法。其内容概括简练。歌曲的旋律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以后,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歌词以十二月体为基础,故事内容显得翔实而细致,而歌曲旋律则在江苏民歌的原有基础上加花装饰,显得更加婉转、绵延不断。这种同体变异的现象,可以让人们明显地看到:专业的或半专业的民间艺人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加工和再创造。



与《沂蒙山小调》相比,《孟姜女哭长城》这首歌也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四句式结构。但是《孟姜女哭长城》的四句,采用了商-徵-羽的结音顺序。徵音的两次出现,都有一定的稳定感觉。所以,它更多地保留了两句式向四句式过渡的痕迹。而《沂蒙山小调》的四个结音,是按的逻辑顺序发展的。它更明显地表现了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形态。

三、教学重点

了解中原民歌的体裁、调式及鱼咬尾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

四、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各具特色的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民歌,了解了这些民族的人民所创造的灿烂的民族文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原大地,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独特风格。中原地处太行山以南,燕山以南,黄河下游,以华北中原为主,温带气候,受季风影响。我们首先来了解、欣赏一首在全国广为流传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授新课:

1、《沂蒙山小调》



1)、简介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提问:这首民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内容和情绪?由几个乐句构成?是什么调式?



提问:前句的最后一个字就是后句开头的字,在文学创作中叫作什么?



2)欣赏《沂蒙山小调》(由王世慧演唱),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后谈感受。



提示:乐句间同音相连,是我国音乐创作中手法鱼咬尾,这首新民歌虽标为小调,但由于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而带有明显的山歌风格。



提示:这首民歌创作采用了四句式的结构方法。



3)欣赏彭丽媛演唱的《沂蒙山小调》。

提问:与王世慧演唱的版本有什么不同?在节拍、语言、速度、伴奏和风格方面作一比较。

2、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



1)、哼唱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的旋律。



提问:《王大娘钉缸》的旋律与哪首影视歌曲的旋律有相似之处?歌曲是什么调式?



2)欣赏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说说用什么乐器伴奏?谈谈听后感受。



3)聆听《好汉歌》,与《王大娘钉缸》的旋律进行比较,初步认识:



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差别:



在于不受某种专业作曲技法的支配,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其旋律和歌词并非固定不变,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会不断地得到加工而有所发展及变化;不借助于记谱法,而主要依据人民群众口耳相传;不体现作曲者的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专业音乐创作与民歌之间的关系。



《王大娘钉缸》的旋律是《好汉歌》的创作素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民歌仍然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

3、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



1)请学生讲述《孟姜女》的故事。



2)随录音哼唱江苏民歌《孟姜女》片段,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提问:《孟姜女》这首歌如何划分乐句?它的前一句句尾与后一句的句头是怎样衔接的?这种旋律发展手法叫什么?



3)聆听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提问: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的旋律、伴奏和演唱风格有什么特点?



提问:比较江苏民歌《孟姜女》的旋律,与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的旋律有何异同?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产生的源头本在江苏,歌曲的旋律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以后,旋律在江苏民歌的原有基础上加花装饰,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这就是民歌的变异性特征。



提醒学生注意每句的落音,进一步认识、探究起承转合四句式的民间音乐创作方法。

4、师生共同归纳民歌的音乐特点和中原地区民歌的音乐特征



1)民歌在音乐上都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民歌的旋律与该民族、该地区的语言密切结合,因而最容易在本地区流传。某民族或某地区的民歌,其音乐特点常在音阶、调式或节拍等方面明显地表现出来。民歌的节拍、节奏形式十分丰富,而且与生活情致、生产劳动关系密切,民歌的曲式结构一般都比较短小,篇幅长的歌词常用同一旋律不断作反复。



2)中原地区民歌的音乐特征:

体裁:小调最丰富;



调式:徴、调式最多、其次是宫调式;



音阶:六声、七声为多。                                                  

5、拓展与探究

1)、第2题、第3题已在前面学习、欣赏中结合完成。

2)在第1题、第4题、第5题中根据自己选择完成其中两道题。

3)一起完成第5题。

(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只完成鱼咬尾的创作方法,或采用老师给节奏,学生创作旋律的方式,适当降低难度)。

 

第五单元  第十节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教学目标

    1.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欢迎》、《巴雅提木卡姆》和《星星索》等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2.学生自学亚洲音乐的概况,了解亚洲各地区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加深对亚洲传统音乐风格的理解。

    3.学生观看印度影片片段、分两个声部学唱《星星索》,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的萨朗吉和印度尼西亚的克隆宗歌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

掌握亚洲音乐,特别是南亚——印度和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用手划出体现印度音乐旋律特点的线条;分两个声部视唱《星星索》并用肢体语言感受克隆宗歌曲一松一紧的特点



课间大屏幕显示课题: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背景音乐是《梭罗河》)



一、组织教学

    上课!(学生起立)

    同学们,今天老师将以一种新的方式向你们问好,Namaste!它表示早安、晚安和你好的意思。你们可以双手合十表示回敬,一起说:“Namaste!”

    请坐下!



二、导入

    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亚洲是人类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亚洲灿烂的音乐文化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亚洲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

   (屏幕上出示亚洲区域图,由学生上来指出五个音乐文化区的位置)



三、新课

(一)

    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老师所说的Namaste是哪个国家的语言吗?(学生都在猜测)

    它是印度语言,处于哪个音乐文化区呢?(学生回答:南亚)这个国家虽然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但文化相当繁荣,比如印度的美女(课件出示四张印度美女像),最近的几届世界小姐选举都由印度小姐当选。

    下面,请同学们看拓展与探究4题,聆听三个音乐片段,判断它们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背景是一张印度音乐的演奏图)

    第一段:小提琴  优美、含蓄      第二段:二胡  柔美、深沉       第三段:?

    它的音色有点接近什么啊?(学生回答:小提琴)

    对了,它是印度这个弦乐之国,最精巧的一种弓弦乐器——萨朗吉演奏的(出示图片),这个印度的小提琴,是由硬木雕出来的,长方形,有4根弦,10—20根共鸣弦,演奏时可坐可站。

    在印度有一种奇特的现象,西方传入的乐器如小提琴、吉他等都彻底地印度化了,灵魂完全属于印度,这件乐器(出示演奏图)音色和吉他非常接近,被称为西塔尔,这些都说明印度传统音乐强大的生命力。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印度拉贾斯坦的一首民间乐曲,由萨朗吉主奏的《欢迎》片段,请思考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示这首曲子的音乐进行?

    课件出示:(印度泰姬陵背景出示《欢迎》的结构和音乐情绪)

             引子                        A                                 B

        西塔尔、萨朗吉          西塔尔、萨朗吉、鼓、铃          西塔尔、萨朗吉、笛子、鼓、铃

          缓慢、自由                 抒情、柔美                        抒情、柔美                                  

    欣赏的时候给予提示:特别是演奏乐器和音乐情绪。

    有的同学已经会用手臂和手指大胆地划出旋律的音乐进行,有:波浪线、曲线、螺旋线等,然后鼓励大家一起跟着音乐感受。

    印度音乐根深叶茂,除了刚才欣赏的民间音乐以外呢,还有五类,分别是:古典音乐、轻古典音乐、部落音乐、泰戈尔音乐和电影音乐,几乎每一部印度影片中都有歌舞表演,这与他们传统的艺术保护政策有关,印度政府、工商企业乃至于全社会都对传统音乐和舞蹈进行保护。

    接下来,我们就来观看一段印度影片《兄弟情谊》片段中的歌舞表演,注意其节奏和舞蹈动作,他们善于运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表现情感?可以用手和脚等跟随一起舞动。

    学生回答:节奏感很强烈,善于用头、肩颈、跨和手夸张地舞动。

总结印度传统音乐的特点:(出示课件,学生完成拓展与探究第3题)

    波浪式、曲线式、螺旋式的音乐进行,如怨如诉、绵延不断的旋律;

    蜿蜒曲折的西塔尔、令人肠断的笛声、浓郁带鼻音的歌声;

    各式各样的滑音、装饰音,强烈多变的鼓声和节奏;

    变化多端的即兴演唱、演奏……

    这些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印度音乐画面,使人为之惊叹、迷惑、倾倒和陶醉。许多现代音乐家,都热衷于从印度音乐中寻找灵感。



(二)

    对于南亚音乐,同学们是否了解了呢?那么,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文化区域的音乐呢?

    钢琴上弹段旋律(《樱花》),提问是什么音乐?学生回答。师介绍这首歌曲属于日本的都节调式:

    师哼唱正在热播的《大长今》主题歌《希望》,提问这是哪个国家的音乐,学生回答是韩国。对了,它的创作素材来自于朝鲜古老民歌《拮梗谣》。这首曲子和《樱花》,都是吸收了中国传统音乐而被民族化了,它们都属于亚洲哪个文化区域呢?回答:东亚。

    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东亚另外一个国家——蒙古国,还记得在《独特的民族风》中介绍过我国蒙古族的代表性乐器——马头琴吗?蒙古国却把马头琴的演奏和人声的演唱进行了结合。

    欣赏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回忆并思考(课件): 

1、这首歌曲表现了蒙古人的一种什么情感?给你怎样的心境?

2、乐曲开头属于蒙古民歌中的长调还是短调?

3、歌曲中的人声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总结:

1、表达了蒙古人对自己亲密伴侣——马的热爱。体现了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和交融。各声使人的心灵得以纯化和升华,   令人进入一种新的境界。

2、乐曲开头属于长调,舒缓。

3、这是一种叫呼麦的歌唱艺术,是蒙古国人民和我国蒙古族人民中特有的一种民间唱法,由一个人同时唱两个声部,这种方法只有经过特殊的练习才能掌握,一般传男不传女,但最近已有女性进入这个领域,也引起了我国音乐界的重视,现在内蒙古歌舞团的音乐家们已开始学习呼麦

    (三)

    这首采用人声器乐化的演唱形式具有东亚音乐的特点,但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有的民族音乐表现形式。那么,属于伊斯兰文化的中亚音乐又有怎样的风韵呢?这首《巴雅提木卡姆》将给你们带来别样的风情。它的主奏乐器是流行于阿拉伯和伊朗等国的民间乐器——卡曼贾。

    课件出示图片:卡曼贾:弓弦乐器,用半个椰子壳做成,4根弦,流行于我国西藏地区的卡曼贾称为根卡。(图片)

    欣赏阿塞拜疆《巴雅提木卡姆》的片段,学生结合书本,感受中亚的音乐风格(调式、节奏和音乐情绪)

    总结:独特的旋律小调——木卡姆调式,节奏变化多样,风格柔和持重,抒情含蓄。

    我国新疆也有木卡姆,课件出示十二木卡姆演奏图片,欣赏新疆十二木卡姆片段并与阿塞拜疆《巴雅提木卡姆》比较:前者是热烈奔放的风格。(结合拓展与探究第5题)

    最新信息提供:中国申报的中国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和中国、蒙古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荣列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纳入公约保护范畴,不仅是伟大民族的精神记忆,更能启迪和激发今人创造辉煌灿烂的未来。



(四)

    同学们,你们知道千岛之国是哪个国家吗?

    学生回答:印度尼西亚

    (出示课件)印度尼西亚,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青山绿水,四季皆夏,故被称为赤道上的翡翠

    印度尼西亚音乐的最普遍和最著名的形式是gamelan(甘美兰), 包括metallophones 、鼓锣和钉fiddles 与竹、长笛一起被定调的打击乐器合奏。克隆宗是印度尼西亚音乐与16世纪传入的葡萄牙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多用四句为一段,首尾押韵的班顿诗体,乐句节奏多前紧后松。

   《星星索》是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中部巴达克人的一首情歌,他们以农业为主,生活在拖巴湖地区,经常驾船在湖上航行,在划船时用“Sing Sing So”的哼声为划船时船桨起落做节奏伴衬,歌曲由此得名。

    欣赏《星星索》并思考:(出示课件)

1、全曲的结构如何?(师提示不同的伴奏音型)

2、曲调和歌声分别有什么特点?

3、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后总结:

1、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A+B+A1,首尾是用星星索伴唱,中间是声。

2、曲调缓慢悠扬,有摇晃感,柔和松弛;歌声委婉抒情,略带哀伤色彩

3、表达了对心爱姑娘的深切思念之情

    提示学生可以一边用手臂模仿划船时船桨起落,一边用星星索伴唱,老师唱主旋律……(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克隆宗歌曲前紧后松节奏特点的认识)

   《星星索》和《哎哟,妈妈》(师哼唱主旋律)、《梭罗河》(课前播放)等被列为印尼民歌的代表曲目,也被其他国家和地区改编为各种艺术形式,请大家来欣赏我国的女子国乐坊用民乐演奏和演唱相结合的方式表演的《星星索》。

    师:这是本堂课介绍的亚洲哪个音乐文化区域的歌曲呢?

    生:东南亚。

    师:很好!下面有哪位同学能够按照这张亚洲行政区域图总结一下本堂课欣赏的各个音乐文化区的代表乐曲和歌曲呢?

    生:东南亚           《星星索》                        克隆宗歌曲前紧后松的节奏

        中亚             《巴雅提木卡姆》                  柔和持重,抒情含蓄

        东亚             《四岁的红鬃马》《希望》《樱花》   “呼麦

        南亚             《欢迎》                          萨朗吉、印度音乐的丰富多彩

   (同时出示课件)



四、总结

    世界各民族传统音乐是各国人民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个艺术创造才能的集中反映。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民族音乐艺术,不仅在本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在国外同样生根开花,说明:越是民族风格的艺术越具有国际性。

    你还知道哪些与我国毗邻的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请课后搜集欣赏,并填写在拓展与探究第6的表格内。

    下课!

醇厚的中原民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