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人文关怀 -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发布时间:2012-04-26 08:29:34

倡导人文关怀——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当前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众多问题进行了说明。指出努力实现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互补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一重要论述,不仅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更为今后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因此,认真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时化解他们的心理矛盾,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心理管理”,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应当在了解人的基础上以剖析人的思想变化,疏导人的心理问题,实现人的观念转变,塑造人的精神世界为目的;以关心人、激励人、提升人、尊重人的价值,激发人的主体性,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宗旨,尤其应当以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完善来彰显其特有的人文关怀价值。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心理、感情的实际,以满足其需要作为切入点,激发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性质。这首先要求我们对大学生目前面临的心理问题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在高校工作与众多学生相处的经历,结合大学生年龄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发现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心理压力较大而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大学生进入高校后,较多的学习任务、需要独立的生活能力和对未来工作的焦虑等。大学生在入校前大多是各个高中的尖子, 具有很强的自尊心, 他们喜欢开展竞争, 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华, 期望成为人生旅途上的强者。但还有许多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人在面对上述压力时难免出现矛盾、犹豫甚至退缩的心理。害怕自己不够优秀,害怕自己不值得被爱,害怕自己因为不够好而不被亲人、伴侣、朋友以及周围的环境所认同。于是把缺点苦苦掩饰,但是那些被刻意压抑的部分,总能找到机会显露出来,让周围的人们看见。现代社会经常会给人一种假象,似乎只有“完美”的人才能得到幸福。许多人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损失惨重,却总是难以如愿。

自我接纳是人天生就拥有的权利,哪怕有很多缺点和不足。每个人的人生都一定要经历成长的磨砺,只有在缺点和错误被暴露之后才能够对事物有新的认识,才能对人生有新的顿悟,人们因此而变得成熟和深刻。要接纳和包容内心中的阴影,为的是找回完整的自我,结束生活中的痛苦。接受并且关心自己的身心状况,不带任何附加条件地接纳自己的一切。真正接纳自己的人,也会接纳别人。

二是期望值较高而对角色转变的心理准备不足。大学生在入学之初,大多对自己的未来有着种种理想设计,有很高的期望值。比如有的人想学习专业技术,有的人想学好英语、计算机,等等。要肯定,这些想法是积极的,但也有一厢情愿的成分。一旦现实与其期望不一致的时候,他们就会因为愿望不能实现而情绪低落、 意志消沉,甚至沮丧失望、一蹶不振,极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这样的学生面临着最大的问题是对自我的认识不够全面和充分,挫败感使自信全无。

大学是美丽的象牙塔,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心中承载着无数的梦想,他们有抱负、有追求、有理想,成就动机强烈,他们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美丽的理想我,也对大学生活进行了理想化的设定。但当他们一脚踏入大学时,对理想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力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一时间找不到自己生活的方位。理想我与现实我有一定距离是正常的,它可以激励大学生奋发图强、积极向上,向着梦中的方向飞奔;但是当现实我距离理想我太过遥远时,大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不适,产生自卑的情绪。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信心,对自己不满和否定,拥有这种心理的人总以为自己存在着缺乏、不足与失误,因而遇事总会胆怯、心虚、逃避、退缩,缺乏独立主见,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产生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甚至自暴自弃。

想要全面的完善自己,首先要加强自我认识。要尊重他人的态度与评价,冷静地分析,既不盲从,也不忽视。其次建立积极的自我肯定,不仅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优势,也了解自己的不足与劣势,能够分析哪些是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哪些是属于无法企及的,从而进行积极的自我肯定,向着理想自我迈进。最后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要充分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总是存在着一定差距的,而这种差距正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大学是一个新的环境,新生自然会面临许多挑战,面对失败和挫折,我们要学会的就是接受失败,勇敢的去暴露自己的缺点,只有认清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使个人将不愉快的经历当做自我成长的良机,竭力使他们积极的看待个人所经受的挫折与磨难,从危机中看到生机,从困难中看到希望。使人更好的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激励自我,在适应中调整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才能超越自我。

三是强烈的感情心理需求与被拒绝的矛盾。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表明,大学生这一阶段的心理需求是建立亲密关系。人在社会中始终不是孤立的存在,对大学生而言,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伴群关系,正让位于两性间的恋爱关系。恋爱关系对大学生的意义,事实上已超出了这种关系本身。可以说,大学生恋爱是特定时期特定环境的产物。在这远离家乡与父母,面对紧张的学习环境和新的关系网络的建立,加上青春期特有的情感释放,强烈的渴求情感的蔚藉和生活的丰富多彩,于是恋爱变成了调剂生活的一种方式,恋人成了情感寄托的对象。远离了亲人,来到同龄人如此集中的大学校园,没有了亲人的温暖,也丢开父母的视线,经济初步自理,空间相对自由,爱情从想象转化为行动成为可能。再者,大学相对冷漠的人际关系使大学生的情感出现了真空,孤独和空虚接踵而来,他们渴望与异性的沟通并得到情感的慰藉,双方的共同需求便促成了爱情的产生。

但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总是有好多的不确定性。要明白,对方有选择爱你或者不爱你的权利。虽然痛苦,但要相信一生中的每次痛苦都不会自受,每个人都是在受伤中成长的。一段生活的结束,也是另一段新生活的开始。在爱情的道路上也会有重重难关,坚定信心,鼓足勇气,爱情之花一定会绽放。

四是心理社会化需求与高校环境相对封闭的矛盾。随着现代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社会交往越来越频繁,而青年大学生又正处于心理发展时期,有进行社会交往的强烈心理需求,需要通过获取社会信息进行心理社会化。所以,他们渴望接触社会,了解社情,进行社会交往。但是,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和目前阶段较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得他们的活动空间、时间和范围都受到很大的限制,这就难免导致心理矛盾的产生。目前很多高校陆续开展定点基地的实践活动,增加技能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开展专业性竞赛,都是为了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和演练机会。而大学生自己也要多关注,主动寻找实践的机会。

从目前情况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理论上缺乏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实践上缺乏具体指导,心理辅导人员的不足使一些求助学生的心理压力不能及时化解。一些没有受过专业指导的辅导员盲目的解决问题,比如把学员的家庭问题、个人问题等都当成了心理问题,而真正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症、自我封闭、精神过度敏感反而被认为是思想有问题。

因此,要大力开展心理教育,努力实现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互补。要清楚的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是并行不悖的两种教育形式,而是互相补充、彼此交叉和互相渗透的。大胆引进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原则和方法,在教育目标、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等方面改革创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在情感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情感是沟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交往关系的基础。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情感的先导作用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加大情感投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情味。

总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广泛开展,是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当前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体现,这就要求高校对学生易发生的心理问题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服务开设心理辅导讨论或心理咨询热线创造倾诉沟通的机会探索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和宣泄缓释机制。培养学生学会心理放松与自我调节树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心态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培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与关爱心灵、珍视生命的品质。

倡导人文关怀 -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