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重点内容总结

发布时间:2019-08-26 09:46:39

基础会计重点内容总结

1.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2.会计基础: 是指会计以什么为标志作为核算的基础。包括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 也称应收应付制,是指收入和费用应按实际发生的期间进行认定和归属,并与有关资产或负债一起记录为该期间的经济业务,而不论与该项收入和费用有关的现款是在什么期间收到或支付。会计分期假设是权责发生制基础产生的直接原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基础。

现金流量表,编制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即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日程处理的会计记录,在期末通过将权责发生制调整为收付实现制再来进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3.会计核算基本程序和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告。

①设置账户: 设置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方法。

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对应账户的一种方法。

③填制凭证: 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是为了保证经济业务的合法合理,登记入账的会计记录正确、完整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④登记账簿: 登记账簿是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在账簿中连续、完整与分门别类地记录和循序地汇集计算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一种方法。

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按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同部门、不同阶段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以确定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方法。

财产清查:财产清查是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来保持账实相符的一种方法。

⑦编制财务报告:是定期总括地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情况的一种方法。财务报告主要以账簿记录为依据经过加工整理而产生的一套信息。

4.会计核算方法的联系

经济业务发生后,经办人员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经会计人员审核整理后,应按照设置的账户,运用复式记账编制记账凭证,经会计人员审核整理后,并据以登记账簿;对于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会计人员要进行成本计算,最终计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对于账簿记录,会计人员要通过财产清查加以核实,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定期编制财务报告。会计通过上述的核算基本程序与方法,相互联系,互相配合,循序渐进,按照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这样一个程序而形成会计信息系统。

二:会计六要素

1.会计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特征:1.资产是资源,而且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应当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3.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

确认:1.与该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分类: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和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应收款。

负债:负债也称债权人权益,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3.负债的清偿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确认: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业务。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可靠地计量。

分类: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利息、应付利润或股利、应缴税费。

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所有者权益:也称净资产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企业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又称为股东权益

特征:1.所有者权益一般不需要企业偿还,但企业发生减资、清算等情况例外。

2.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以后,才能将剩余的资产返还给所有者。

3.所有者权益起初需由所有者投入,而且所有者有权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并需承担企业经营风险

4.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所有者权益通常会因企业实现利润或发生亏损以及其他原因而发生增减变动。

5.所有者权益的计量依赖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分类:按其来源可分为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均是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

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特征:1.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者事项中产生的。

2.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

3.收入最终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并不包括本企业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

分类: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

经营业务的主次: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特征: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

2.费用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3.费用最终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分类:生产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

特征:1.利润的形成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的发生,因而利润不属于一项独立的会计要素但列入利润表中。

2.由于企业会计的确认基础为权责发生制,所以实现利润并不完全等同于取得货币资金。

3.利润的本质属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4.利润应当予以分配,如为亏损则应当予以弥补。

分类: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收入、费用、利润三项会计要素,均属于时期要素或动态要素

三:设置账户复式记账

1.会计科目会计科目简称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与控制的具体项目,也就是按照经济内容对各项会计要素所作的进一步分类。确定会计科目是正确组织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条件。

确定会计科目的原则:1.体现企业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动的特点。

2.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要素的内容。

3.保持相对稳定。4.适应经济业务不断发展变化的需和会计理念更新的要求。

5.保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6.简明实用并具有分类和编号。

2.复式记账的概念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特征、优点:1.对于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记录,从而全面、清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2.对于所有的经济业务,需要设置完整的账户体系,从而连续、系统地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

3.以会计等式为理论依据,便于对一定时期所作的全部会计记录进行失算平衡,以便根据试算平衡的结果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3借贷记账: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对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以借贷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4总账:总分类账户也称“总账账户”或“一级账户”,它是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提供总括核算资料的账户。

5.明细帐:明细分类账户是按照明细分科目设置的用来提供详细核算资料的账户。

6.平行登记的要点:1.依据相同;2.期间相同;3.方向相同;4.金额相等

四:企业主要经营过程的核算

1.采购业务核算:

“材料采购”:核算企业已购买但尚未验收入库的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属于资产类账。验收入库时转入“原材料”。按供应单位或物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原材料”: 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的收、发、结存情况,属于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验收入库成本,贷方记因经营领用、对外出售等原因发出成本。按保管地点、品种进行明细核算。

“库存现金”:反映企业库存现金的收、付、结存情况属于资产类。

“应付账款”: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属于负债类。不设置“预付账款”的企业可在“应付账款”的借方登记预付款项。

“预付账款”:核算企业因购买物资而预先支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属于资产类。期末如为贷方余额,则表示企业尚未补付的款项,属于应付账款。

“应付票据”:核算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属于负债类账户。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应付票据应付账款

借:原材料 借:预付账款

贷:材料采购 贷:银行存款

2.生产业务的核算

“生产成本”: 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包括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自制材料等。属于成本类账户。贷方: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 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生产费用,属于成本类账户。所谓间接生产费用是指生产费用是指生产多种产品或劳务的共同耗费,不能直接计入某成本核算对象,需要分配,包括企业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费用

“管理费用”: 核算企业为了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种耗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薪酬、管理使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管理部门办公费以及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等,属于损益类账户。

“累计折旧”: 贷方登记逐期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即逐期转移计入成本费用的价值,余额在贷方,反映现有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的备抵账户

“应付职工薪酬”:核算企业按照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属于负债类账户。按“工资”、“职工福利”进行明细。按部门分别计入生产成本、管理费用。

“库存商品”: 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属于资产类账户。

借:生产成本 借:制造费用(生产车间)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车间一般耗用、车间范围) (归集后分配给各产品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

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管理部门) 贷: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 贷:累计折旧

3.销售业务的核算

“主营业务收入”:核算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中所取得的收入,属于损益类账户。期末余额从借方转至“本年利润”贷方。

“主营业务成本”:核算企业确认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属于损益类账户。期末余额从贷方转入“本年利润”借方。

“其他业务收入”:核算企业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包括销售材料出租固定资产等取得的收入。期末结转至“本年利润”。

“其他业务成本”:核算企业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其他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等。期末转入“本年利润”。

“销售费用”:核算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以及专设销售机构发生的职工薪酬、业务费等经营费用,属于损益类账户。

“营业税金及附加”:核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按照规定为特定经营活动缴纳的税金,属于销售收入的抵减项目,属于损益类账户。

“应收账款”:核算企业因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属于资产类账户。如果企业未设置“预收账款”,则“应收账款”的贷方还登记预收账款。本账户期末若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若为贷方余额,反映企业预收的款项。

“应收票据”:核算企业因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而受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属于资产类账户。

“预收账款”: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收的款项,属于负债类账户。还没履行合同规定的发出商品等义务,无法确认销售收入,因此确认为负债。期末余额若在贷方,反映企业预收的款项;如为借方余额,则反映应由购货单位补付的款项。

借:银行存款 借:其他业务成本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贷:原材料 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应收账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贷:主营业务收入

4.财务成果的核算

营业利润(负数表亏损)=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损益

利润总额(负数表亏损)=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负数表亏损)=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营业外收入”:核算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五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包括非流动性资产处置利得、盘盈利得捐赠利得,属于损益类账户。

“营业外支出”:核算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包括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盘亏损失、罚款支出、非常损失,属于损益类账户。

“资产减值损失”:核算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借方计提各项资产减值损失;贷方登记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范围内,资产价值恢复增加的金额。

“坏账准备”: 企业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贷方按规定估计的应收款项发生的减值金额,借方登记已确认的所得税费用,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的坏账准备。

“所得税费用”:核算企业按规定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属于损益类。借方登记确认的说的税费用,期末结转至“本年利润”。

“本年利润”: 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方登记期末从损益类账户转入的利润增加项目金额,借方登记期末从损益类账户转入的利润减少项目金额。贷方余额盈利。

“利润分配”: 企业利润分配或亏损的弥补,以及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余额,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借方登记从本年利润转入的年度净亏损以及按规定提取的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或股利。贷方登记从本年利润转入的年度净利润,以及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的金额。借方余额:累计未弥补亏损。贷方:累计未分配利润。

“盈余公积”: 核算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盈余公积,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方提取盈余公积,借方登记盈余公积使用。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超过注册资本50%不再计提。补亏不能超过盈余公积25%

借: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销售、管理、销售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

借:所得税费用 借:本年利润 借:利润分配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所得税费用 贷:盈余公积、应付股利

五、会计凭证

1.会计凭证: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2.会计凭证的作用:客观反映、严格监督、明确责任、记账依据。

3.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时直接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并 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书面证明。

4.原始凭证分类:

①自制原始凭证: 1.一次凭证:仅反映一项经济业务或多项同类经济业务的凭证(收料单、领料单)

2.累计凭证:是指将一定时期内重复发生的同类经济业务和在一起多次记载重复使用的凭证。(限额领料单)

3.汇总原始凭证:也称原始凭证汇总表,指一定时期内将若干反映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加以汇总而填制的凭证。(收料凭证汇总表、发料凭证汇总表)

②外来原始凭证:是在同外单位发生经济业务往来时,从外单位取得的凭证,外来原始凭证一般为一次凭证

5.记账凭证:是指由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的,用以记载经济业务简要内容、明确会计分录,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

注:原始凭证是记账凭证的基础,记账凭证是根据原始凭证编制的,原始凭证附在记账凭证后面作为记账凭证的附件。

6.记账凭证的种类:

①按用途格式不同,可以分为专用记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

⑴专用记账凭证是专门用来记录某一特定种类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收款、付款、转账凭证。

⑵通用凭证是指部分经济业务的类型,统一使用格式相同,并采用按顺序连续编号的记账凭证。

②按其是否需要经过汇总,可以分为汇总记账凭证和非汇总记账凭证

⑴汇总记账凭证是根据一定时期内单一的记账凭证按一定的方法加以汇总而重新填制的凭证(分类汇总、全部汇总记账凭证

⑵非汇总记账凭证是根据原始凭证编制的只反映某项经济业务即只有一笔会计分录的记账凭证(收款、付款、转账以及通用记账凭证

③记账凭证按其填制方法可分为复式记账凭证和单式记账凭证

⑴复式记账凭证:又称为多科目记账凭证,它将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集中到一张记账凭证上。(优点:便于了解经济业务的全貌及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便于凭证的分析和审核。缺点:不便于对会计科目发生额同时进行汇总、归类、计算和整理。)

⑵单式记账凭证:也称单科目记账凭证,它将某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每个借方和贷方科目都分别编制借项凭证和贷项凭证(优点:便于会计人员分工记账,便于同时对于每一会计科目的发生额进行汇总计算,缺点:由于凭证张数较多,填制工作量大,且不便于从一张凭证中反映及经济业务的全貌与科目关系)

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汇总记账凭证的保管为15;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和对账单的保管为5;总账、明细账、日记账、辅助账簿为15;银行和现金存款日记账为25;固定资产卡片为报废清理后5;月、季度财务报告为3;年度财务报告为永久;会计移交清册为15;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与销毁清册为永久

:账户的分类

1.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就是按账户所要核算与控制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①资产类:用来反映企业各种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存额的账户。(流动、非流动资产)

②负债类:反映企业各种债务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存额的账户。(流动、非流动负债)

③所有者权益类:是用来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存额的账户。(投入资本类、盈余分配)④成本类:反映制造成本或劳务成本的发生和结转情况。(生产产品、提供劳务)

⑤损益类: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损益情况的账户。(广义的收入、费用类)

2.账户按财务报表的关系进行分类,可以提分为资产负债表账户利润表账户

会计账簿

1.账簿: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由若干张具有一定格式且又相互联系帐页组成的,按照会计科目开设户头,用来叙事分类记录和反应经济业务的会计簿籍

2.账簿的种类

⑴按用途分类:

序时(普通或通用日记账;特种日记账:银行、库存现金、销货、购货、应收应付款日记账,三栏和多栏)

分类(总分类账户:三栏式和多栏式;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三栏、多栏、数量金额和平行登记)

备查账簿(又称辅助登记簿,没有固定格式)。

⑵按外表形式:

①订本式(订本账,指启用前就将许多张账页装订成册并连续编号。总分类、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

②活页式(活页账,平时使用零散帐页并将已使用的帐页用账夹固定,年末装订成册。适用明细账)

③卡片式(卡片账,用印有记账格式和特定内容的卡片登记经济业务。适用固定资产)④磁性(存储电脑中)

⑶按账页格式:

三栏式(由借方、贷方、余额。总账、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债权、债务类明细账)。

多栏式(借方、贷方下面设若干栏目。收入、费用、成本类明细

数量金额式(借方、贷方下设数量、单价、金额。原材料、库存商品明细)

平行登记式(将前后密切相关的经纪业务贷方、借方登记在同一行。原材料采购)

4.账簿通常由封面、扉页和账页构成。

账页基本要素:账户名称、登帐日期栏、凭证种类和编号栏、摘要栏、金额栏、总页次和分户页次

5.登记账簿的一般要求:

⑴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及时登记会计账簿。

⑵登记账簿的间隔时间越短越好。

6.对账:账证核对账账核对(总分类账、总分类与所属明细、总分类与日记账、财产物资明细分类与财产物资保管帐)、账实核对

:财产清查

1.财产清查就是通过对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债权债务进行盘点和核对,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及债权债务的实存数,并与账面数进行核对,从而检查账实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的会计核算方法。

2.财产清查的意义:①保护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②解释财产物资的使用情况,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挖掘各项财产物资的潜力,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③加强财产物资保管人员的责任感,保证财经纪律和结算纪律的执行。

④提高会计核算资料的质量,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可靠。

3.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是指对财产物资的收入和发出,都必须根据会计凭证在有关账簿中进行连续登记,并随时结出各种财产物资账面结存数量的一种盘存制度。

4.实地盘存制:又称以存计耗或以存计销制,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于各种实物资产平时只登记收入数不登记发出数期末通过财产清查确定实际结存数并作为账面结存数,再倒算出本期发出数量,最后将该发出数量补记入账的一种盘存制度。

5.实物资产的清查方法与使用的凭证:实地盘点法、技术推算法、抽查盘点法

①“实存账存对比表”是财产清查的重要报表,是调整账面记录的原始凭证

②“盘存单”是实物财产盘点结果的书面证明,也是反映实物财产实有数额的原始凭证

6.库存现金的清查:实地盘点法。“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是重要的原始凭证,既有实物财产清查的“盘存单”作用,又有“实存账存对比表”的作用。

7.银行存款清查:①一是正常的“未达账项”,即一方已经入账,另一方由于凭证传递时间影响没有入账。

②二是双方账目可能发生不正常的错帐、漏账。

8.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①核实清查结果,查明原因。

②调整账簿记录,实现账实相符。

③报请批准,并按批准结果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9.对于坏账损失的核算有(当确实无法收回应收账款时不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

直接转销法(借:管理费用 贷:应收账款)

备抵法(借:管理费用 贷:坏账准备;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会计核算程序

1.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告是三个主要环节。

2.主要会计核算程序:

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程序

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程序

汇总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程序

多栏式日记账会计核算程序

3.会计核算程序的基本步骤

①根据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

②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序时逐笔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③根据收、付、转记账凭证及其所附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④根据登总账的依据登记总分类账

⑤按照对账要求,定期将总分类账与日记账明细分类账相核对

⑥根据总分类账和有关明细分类账编制财务报表

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核对各类账编制财务报表

基础会计重点内容总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