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泗洪中学高三物理下学期滚动检测试卷(1)(含解析)

发布时间:2020-03-23 16:36:25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泗洪中学高三(下)滚动检测物理试卷(1)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5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2011年6月16日凌晨发生的月全食从当天凌晨2时22分24秒开始初亏,整个月食过程持续时间为3时39分58秒.这次月食较大的一个特点是全食过程持续时间比较长,达到了1小时41分钟,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观测月全食时可将地球看成质点

B.2时22分24秒指的是时间间隔

C.3时39分58秒指的是时间间隔

D.月亮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这是以太阳为参考系来描述的

 

2.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0﹣t0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Ⅰ、Ⅱ两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都在不断减小

B.Ⅰ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Ⅱ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

C.Ⅰ、Ⅱ两个物体在t1时刻相遇

D.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

 

3.如图,表面处处同样粗糙的楔形木块abc固定在水平地面上,ab面和bc面与地面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且α>β.一初速度为v0的小物块沿斜面ab向上运动,经时间t0后到达顶点b时,速度刚好为零;然后让小物块立即从静止开始沿斜面bc下滑.在小物块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可能正确描述其速度大小v与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4.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50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20m/s

B.汽车在40~50s内的速度方向和0~10s内的速度方向相反

C.汽车在50s末的速度为零

D.在0~50s内汽车行驶的总位移为900m

 

5.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地面竖直上抛.已知小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的时间间隔为TA,两次经过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为TB,重力加速度为g,则A、B两点间的距离(  )

A. B.

C. D.

 

6.小球每隔0.2s从同一高度抛出,做初速为6m/s的竖直上抛运动,设它们在空中不相碰.第一个小球在抛出点以上能遇到的小球数为(取g=10m/s2)(  )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7.一物体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它在第n秒内的位移是s,则其加速度大小为(  )

A. B. C. D.

 

8.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做了如下的实验:他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并且做了上百次.假设某次实验在固定斜面上任取三个位置A、B、C,让小球分别由A、B、C滚下,使A、B、C与斜面底端的距离分别为s1、s2、s3,小球由A、B、C运动到斜面底端的时间分别为t1、t2、t3,小球由A、B、C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并且是伽利略用来证明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s3﹣s2=s2﹣s1

 

9.如图所示,小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依次经a、b、c、d到达最高点e.已知ab=bd=6m,bc=1m,小球从a到c和从c到d 所用的时间都是2s,设小球经b、c时的速度分别为vb、vc,则(  )

A.vb=m/s B.vc=3m/s

C.de=3m D.从d到e所用时间为4s

 

10.代号为“金色眼镜蛇”的东南亚地区最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是于2011年2月7号在泰国北部清迈开始,期间一美国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他从跳离飞机到落地的过程中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0s内空降兵和伞整体所受重力大于空气阻力

B.第10s末空降兵打开降落伞,此后做匀减速运动至第15s末

C.在第l0s~第15s间空降兵竖直方向的加速度方向向上,大小在逐渐减小

D.15s后空降兵保持匀速下落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1.实验室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滑块的运动情况,打出如图所示的纸带,其中纸带B端与滑块相连接,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纸带中AB段运动的时间为      

(2)根据纸带请判断该滑块的运动属于      (填“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

(3)从纸带可以测出A、B两点问的距离为      ,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2.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其中斜面倾角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b)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

①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

C.将小车依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穿过限位孔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用字母填写)

②图(b)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      s

③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5=      

④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      

 

13.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 125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14.3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5m/s,问:

(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的速度多大?

(2)离开飞机后,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地面?(g=10m/s2

 

14.一客运列车匀速行驶,其车轮在轨道间的接缝处会产生周期性的撞击.坐在该客车中的某旅客测得从第1次到第16次撞击声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0.0s.在相邻的平行车道上有一列货车,当该旅客经过货车车尾时,货车恰好从静止开始以恒定加速度沿客车行进方向运动.该旅客在此后的20.0s内,看到恰好有30节货车车厢被他连续超过.已知每根轨道的长度为25.0m,每节货车车厢的长度为16.0m,货车车厢间距忽略不计.求

(1)客车运行的速度大小;

(2)货车运行加速度的大小.

 

15.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和200m短路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s和19.30s.假定他在100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100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100m时最大速度的98%,

求:(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度.

(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泗洪中学高三(下)滚动检测物理试卷(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5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2011年6月16日凌晨发生的月全食从当天凌晨2时22分24秒开始初亏,整个月食过程持续时间为3时39分58秒.这次月食较大的一个特点是全食过程持续时间比较长,达到了1小时41分钟,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观测月全食时可将地球看成质点

B.2时22分24秒指的是时间间隔

C.3时39分58秒指的是时间间隔

D.月亮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这是以太阳为参考系来描述的

【考点】时间与时刻;参考系和坐标系;质点的认识.

【分析】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月亮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这是以地球为参考系来描述的

【解答】解:A、在观测月全食时地球的大小不能忽略,不可将地球看成质点.故A错误;

B、从当天凌晨2时22分24秒开始初亏,所以2时22分24秒指的是时刻.故B错误;

C、整个月食过程持续时间为3时39分58秒,所以3时39分58秒指的是时间间隔.故C正确;

D、月亮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这是以地球为参考系来描述的.故D 错误.

故选:C

【点评】时刻具有瞬时性的特点,是变化中的某一瞬间;时间间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与某一过程相对应.

 

2.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0﹣t0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Ⅰ、Ⅱ两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都在不断减小

B.Ⅰ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Ⅱ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

C.Ⅰ、Ⅱ两个物体在t1时刻相遇

D.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速度﹣时间图象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对应时刻的加速度大小,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再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进行分析.

【解答】解:A、B、速度﹣时间图象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对应时刻的加速度大小,故物体Ⅰ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物体Ⅱ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减速运动,两个物体加速度都在减小,所以合外力也不断减小,故A正确,B错误;

C、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由图象可知:t1时刻物体Ⅱ的位移大于物体Ⅰ的位移,没有相遇,故C错误;

D、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如果物体的速度从v2均匀减小到v1,或从v1均匀增加到v2,物体的位移就等于图中梯形的面积,平均速度就等于

故Ⅰ的平均速度大于,Ⅱ的平均速度小于,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关键是根据速度时间图象得到两物体的运动规律,然后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和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分析处理.

 

3.如图,表面处处同样粗糙的楔形木块abc固定在水平地面上,ab面和bc面与地面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且α>β.一初速度为v0的小物块沿斜面ab向上运动,经时间t0后到达顶点b时,速度刚好为零;然后让小物块立即从静止开始沿斜面bc下滑.在小物块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可能正确描述其速度大小v与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牛顿第二定律.

【专题】压轴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v﹣t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可比较物块上滑和下滑的加速度大小.根据运动学公式比较两个过程的时间关系及速度关系,即可选择图象.

【解答】解:设物块上滑与下滑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α+μmgcosα=ma1,mgsinβ﹣μmgcosβ=ma2

得a1=gsinα+μgcosα,a2=gsinβ﹣μgcosβ,

则知a1>a2

而v﹣t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所以上滑段图线的斜率大于下滑段图线的斜率.

上滑过程的位移大小较小,而上滑的加速度较大,由x=知,上滑过程时间较短.

因上滑过程中,物块做匀减速运动,下滑过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段图象都是直线.

由于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不断减小,所以物体到达c点的速度小于v0.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关键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分析两个过程加速度关系、运动时间关系,即可结合图象的物理意义进行选择.

 

4.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50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20m/s

B.汽车在40~50s内的速度方向和0~10s内的速度方向相反

C.汽车在50s末的速度为零

D.在0~50s内汽车行驶的总位移为900m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当物体的运动方向和加速度保持大小不变时,物体就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A、由图可知,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10后速度为v=at=20m/s,10﹣40s匀速运动,40﹣50s,匀减速运动,所以最大速度为20m/s,故A正确;

B、50s末速度为v′=v﹣at=20﹣10=10m/s,所以汽车一直沿直线向一个方向运动,速度方向相同,故BC错误;

D、匀加速运动的位移为:,匀速运动的位移为:x2=vt=20×30=600m,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为:

所以总位移为x=850m,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要求同学们知道加速度的含义,能根据运动学基本公式求解速度和位移,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5.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地面竖直上抛.已知小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的时间间隔为TA,两次经过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为TB,重力加速度为g,则A、B两点间的距离(  )

A. B.

C. D.

【考点】竖直上抛运动.

【分析】因为是上抛运动可以利用对称来解,可以得到物体从顶点到a的时间为,顶点到B点的时间为,从顶点出发初速度为0,经过t时间到达某个点,位移公式为自由落体公式

【解答】解:因为是上抛运动可以利用对称来解,可以得到物体从顶点到a的时间为,顶点到B点的时间为,从最高点到A点的高度为:h1=g,从最高点到B点的高度为h2=g,故高度差为: g,

故选D

【点评】竖直上抛上去和下来具有对称性,所需的时间是一样的,所以只要讨论下来就可以,在最高点速度是0,就是个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

 

6.小球每隔0.2s从同一高度抛出,做初速为6m/s的竖直上抛运动,设它们在空中不相碰.第一个小球在抛出点以上能遇到的小球数为(取g=10m/s2)(  )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考点】竖直上抛运动.

【分析】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先求解出小球运动的总时间,然后判断小球在抛出点以上能遇到的小球数.

【解答】解: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从抛出到落地的整个过程是匀变速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有:

代入数据,有:

解得:t=0(舍去) 或 t=1.2s

每隔0.2s抛出一个小球,故第一个小球在抛出点以上能遇到的小球数为:N=

故选:C.

【点评】本题关键明确第一个小球的运动情况,然后选择恰当的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出运动时间,再判断相遇的小球个数.

 

7.一物体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它在第n秒内的位移是s,则其加速度大小为(  )

A. B. C. D.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专题】计算题.

【分析】要求物体的加速度,知道物体在第n秒内的位移,根据平均速度公式s=t,需求物体在第n秒内的平均速度,故需求物体在第n秒初的速度v1和在第n秒末的速度v2

【解答】解: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由于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根据vt=v0+at可得

物体在第(n﹣1)秒末的速度为v1=(n﹣1)a,

物体在第n秒末的速度为v2=na,

则在第n秒内的平均速度

根据s=t

物体在第n秒内的位移s=×1

故物体的加速度a=

故选A.

【点评】知道某段时间内的位移,求物体的加速度,可以利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要求平均速度,需要知道物体的初速度和末速度的表达式.

 

8.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做了如下的实验:他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并且做了上百次.假设某次实验在固定斜面上任取三个位置A、B、C,让小球分别由A、B、C滚下,使A、B、C与斜面底端的距离分别为s1、s2、s3,小球由A、B、C运动到斜面底端的时间分别为t1、t2、t3,小球由A、B、C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并且是伽利略用来证明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s3﹣s2=s2﹣s1

【考点】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

【分析】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可判断各项是否正确;同时判断该结论是否由伽利略用来证明匀变速运动的结论.

【解答】解:A、小球在斜面上三次运动的位移不同,末速度一定不同,故末速度的一半一定不相同;故A错误;

B、由运动学公式可知,X=at2.故a=2,故三次下落中位移与时间平方向的比值一定为定值,伽利略正是用这一规律说明小球沿光滑斜面下滑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由v=at可得,a=,三次下落中的加速度相同,故公式正确,但是不是当是伽利略用来证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结论;故C错误;

D、ABC三点是任意选取的,不能保证它们满足s3﹣s2=s2﹣s1,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虽然当时伽利略是通过分析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但我们今天可以借助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去理解伽利略的实验;要注意掌握其科学的研究方法.

 

9.如图所示,小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依次经a、b、c、d到达最高点e.已知ab=bd=6m,bc=1m,小球从a到c和从c到d 所用的时间都是2s,设小球经b、c时的速度分别为vb、vc,则(  )

A.vb=m/s B.vc=3m/s

C.de=3m D.从d到e所用时间为4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由题,小球从a到c和从c到d所用的时间都是2s,则根据推论得知,c点的速度等于ad间的平均速度,并利用推论求出ac间和cd间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即可求出加速度,再由位移公式求出b点的速度,由速度公式求出从d到e所用时间.

【解答】解:A、B由题,小球从a到c和从c到d所用的时间都是2s,根据推论得知,c点的速度等于ad间的平均速度,则有:

ac间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为,cd间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2=

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a=

得,,故A错误,B正确.

设c点到最高点的距离为S,则:S=,则de=S﹣cd=9m﹣5m=4m.故C错误.

D、设d到e的时间为T,则de=,代入数据解得T=4s,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对运动学公式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对所有的运动学公式不仅要熟悉而且要熟练,要灵活,基本方法就是平时多练并且尽可能尝试一题多解.

 

10.代号为“金色眼镜蛇”的东南亚地区最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是于2011年2月7号在泰国北部清迈开始,期间一美国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他从跳离飞机到落地的过程中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0s内空降兵和伞整体所受重力大于空气阻力

B.第10s末空降兵打开降落伞,此后做匀减速运动至第15s末

C.在第l0s~第15s间空降兵竖直方向的加速度方向向上,大小在逐渐减小

D.15s后空降兵保持匀速下落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由图可知空降兵速度的变化及加速度的变化,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其合外力的变化

【解答】解:A、前10s内空降兵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合外力向下,即重力应大于空气阻力,故A正确;

B、10到15s内空降兵做的是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故B错误;

C、10~15s内空降兵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故加速度向上且大小在逐渐减小,故C正确;

D、15s后空降空匀速下落,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在v﹣t图象中应注意明确图象的点线面的含义,能从图象中找出加速度,本题再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1.实验室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滑块的运动情况,打出如图所示的纸带,其中纸带B端与滑块相连接,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纸带中AB段运动的时间为 0.08s 

(2)根据纸带请判断该滑块的运动属于 匀减速 (填“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

(3)从纸带可以测出A、B两点问的距离为 9.20cm ,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5.00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专题】实验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根据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的变化判断速度的变化.

利用毫米刻度尺测出AB间的距离.

应用运动学公式推论△x=at2求出加速度.

【解答】解:(1)由于相邻计时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

纸带中AB段运动的时间为0.08s.

(2)纸带B端与滑块相连接,在图中发现从打B点到打A点的过程中,由于相邻的时间间隔位移之差相等,相邻计时点的位移间隔越来越小,所以纸带的速度越来越小,所以这段时间内小车做匀减速运动.

(3)从纸带可以测出A、B两点间的距离为9.20cm

由于相邻的时间间隔位移之差相等,根据运动学公式推论△x=at2得出:

a===5.00m/s2

故答案为:(1)0.08s

(2)匀减速

(3)9.20cm,5.00m/s2

【点评】相同的时间看距离的变化,从而来判断纸带的运动情况.

知道毫米刻度尺读数时要进行估读.

 

12.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其中斜面倾角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b)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

①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

C.将小车依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穿过限位孔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DCBA (用字母填写)

②图(b)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 0.1 s

③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5=  

④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  

【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专题】计算题;实验题.

【分析】①先连接实验器材,测量时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②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每隔0.02s打一次电,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共5个0.02s;

③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④根据公式△x=aT2列式求解.

【解答】解:①先连接实验器材,后穿纸带,再连接小车,最后打点并选择纸带进行数据处理;

故为DCBA;

②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每隔0.02s打一次电,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共5个0.02s,故T=0.1s;

③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

④根据公式△x=aT2,有:

解得:

故答案为:①DCBA,②0.1,③,④

【点评】本题关键明确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会计算瞬时速度和加速度,基础题.

 

13.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 125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14.3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5m/s,问:

(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的速度多大?

(2)离开飞机后,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地面?(g=10m/s2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根据速度位移关系求解减速运动初速度;根据自由落体求得自由落体时间,再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求得减速运动时间,两段时间之和即为下落总时间.

【解答】解:(1)运动员打开伞后做匀减速运动,由 V2﹣V02=2ax 得

运动员打开伞的速度 V0==m/s=60m/s

(2)根据题意可知

自由落体的时间 t1==s=6s

打开伞后运动的时间 t2==s=3.85s

离开飞机到达地面的时间为 t=t1+t2=6+3.85s=9.85s

答:(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的速度为60m/s;

(2)离开飞机后,经过大约9.85s到达地面.

【点评】本题是多过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找到各个过程之间的联系,比如本题自由落体的末速度就是匀减速下落的初速度.

 

14.一客运列车匀速行驶,其车轮在轨道间的接缝处会产生周期性的撞击.坐在该客车中的某旅客测得从第1次到第16次撞击声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0.0s.在相邻的平行车道上有一列货车,当该旅客经过货车车尾时,货车恰好从静止开始以恒定加速度沿客车行进方向运动.该旅客在此后的20.0s内,看到恰好有30节货车车厢被他连续超过.已知每根轨道的长度为25.0m,每节货车车厢的长度为16.0m,货车车厢间距忽略不计.求

(1)客车运行的速度大小;

(2)货车运行加速度的大小.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1)求出客车经过每根轨道的长度所用的时间,根据平均速度求出客车运行的速度大小.

(2)抓住客车和货车的位移关系求出货车的位移,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货车的加速度.

【解答】解:(1)设连续两次撞击轨道的时间间隔为△t,每根轨道的长度为l,则客车的速度为

其中l=25.0 m,

解得 v=37.5m/s

(2)设从货车开始运动后t=20.0 s内客车行驶的距离为s1,货车行驶的距离为s2,货车的加速度为a,30节货车车厢的总长度为 L=30×16.0 m

由运动学公式有 s1=vt

由题意,有 L=s1﹣s2

联立解得 a=1.35 m/s2

答:(1)客车运行的速度大小为37.5m/s.

(2)货车运行加速度的大小为1.35 m/s2

【点评】解决本题理清两车的位移关系,灵活运用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

 

15.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和200m短路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s和19.30s.假定他在100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100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100m时最大速度的98%,

求:(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度.

(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加速度.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1)由100m和200m比赛时的运动过程,列方程即可求得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

(2)由匀加速运动的速度公式可以求得加速度的大小.

【解答】解:(1)设加速所用时间为t,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则有

由①②式得

t=1.29s

v=11.24m/s

(2)设加速度大小为a,

答:(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度为11.24m/s;

(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8.71m/s2

【点评】分析清楚运动过程,应用运动规律可以直接求出,注意题目要求是结果保留两位小数,题目比较简单.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中学高三物理下学期滚动检测试卷(1)(含解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