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未来产业紧缺人才研究及展望

发布时间:2020-08-05 10:58:06

杭州未来产业紧缺人才研究及展望

/严红霞 张一持

【期刊名称】《杭州科技》

【年(),期】2019(000)005

【总页数】8

2017年,杭州市发布了《加快推动杭州未来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杭政〔201766号),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量子技术、增材制造、商用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等定为未业产业七大行业领域。作为率先探索布局的行业领域,其专业人才现状如何、是否适应行业发展、如何满足未来需要等问题亟待掌握并预测。

为此,杭州市人才服务中心聚焦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两个行业领域,开展未来产业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状况问卷调查,编制《杭州市2018年度未来产业(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并通过实地调研、专题座谈、专业分析等方式,多方面研究杭州市未来产业紧缺专业人才现状及未来需求。

两大行业调查样本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

杭州是中国十大创新城市和中国十大智慧城市,拥有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人工智能小镇、东部医药港小镇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涌现出诸如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大华、奕真生物、中肽生化、九源基因、艾博生物等一大批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行业中具有知名度的企业。

2017年,杭州健康产业增加值749亿元,比上年增长10.4%2018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356亿元,同比增长15%,占GDP24.8%。在本次未来产业紧缺专业人才需求调查中,人工智能行业最终有效样本数为587家,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最终有效样本数为110家,相对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

本次调查涉及的未来产业样本企业,83%人员规模在500人以下,71%为成长期企业,67%为民营企业,50%在行业内发展5年以上,44%销售收入超过亿元,仅13%实现上市。

杭州企业现有未来产业专业人才现状

在本次受调查企业中,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人才约占企业内员工总数的36%;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相关专业人才约占企业内员工总数的45%(见图1)。

在专业人才中,25周岁及以下的员工占比18%26-35周岁的员工占比53%36-45周岁的员工占比21%45周岁以上的员工占比8%(见图2)。

在专业人才中,博士学历的员工占比1%;硕士学历的员工占比7%;本科学历的员工占比54%;大专学历的员工占比22%;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员工占比16%(见图3)。

未来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多样化明显,企业大多采用参与行业内交流活动、开展相关课程短期培训、举办相关专业讲座和内部轮岗交流的培养方式(见图4)。

杭州未来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状况

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概况

已发布的《杭州市2018年度未来产业(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锁定有效紧缺岗位69个,其中人工智能47个,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22个。

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中,十分紧缺岗位占比为4%紧缺岗位占比为38%一般紧缺岗位占比为58%;学历需求意向本科及以上占比为72%,硕士及以上占比为20%,大专及以上占比为6%,博士占比为2%;要求有从业经验的占比为76%,部分高薪紧缺岗位甚至需要5年以上的从业经验,无要求的占比为24%;要求精通外语的占比为4%,熟练掌握的占比为69%,一般掌握的占比为27%100%的岗位要求精通计算机。

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相关企业中,十分紧缺岗位占比为14%紧缺岗位占比为9%一般紧缺岗位占比为77%;学历需求意向本科及以上占比为44%,硕士及以上占比为37%,博士占比为19%;要求有从业经验的占比为70%,无要求的占比为30%;要求熟练掌握外语的占比为78%,一般掌握的占比为22%;要求精通计算机的占比为18%,熟练掌握的占比为18%,一般掌握的占比为64%

紧缺人才专业来源

在人工智能行业中,需求占比超半数的专业依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化、信息管理与信息新系统。在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行业中,需求占比超半数的专业依次为,生物工程、生物制药、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化学生物学,值得一提的是,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行业对复合人才的需求十分突显。根据统计,专注于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企业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等专业同样有需求。

中短期需求变量

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行业在未来一年以内对紧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都十分突出。在未来一年内,需求量增加的企业占比81%;需求量不变的企业占比16%;需求量减少的企业仅占比3%(见图5)。部分岗位在未来1-5年内持续存在需求(见图6)。

从业经验要求

从有效样本数据来看,未来产业对紧缺专业人才从业经验的要求不局限于单个选项。大部分岗位对求职者从业经验均有一定要求,利于缩短紧缺专业人才进入岗位的适应时间,同时30%的岗位同样接受应届毕业生,企业愿意利用自身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帮助紧缺专业人才完成从高校到岗位的转化(见图7)。

未来产业专业人才紧缺程度分析及其需求特质

净雇佣前景指数:未来产业两大行业领域高达+78%

净雇佣前景指数由该行业内在下一年度中预期增加专业人才人数的企业比例减去预期减少专业人才人数的企业比例得出,代表在企业层面上对宏观经济和行业发展前景的预期。根据调查有效样本数据分析,未来一年杭州市未来产业中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行业紧缺专业人才的净雇佣前景指数为+78%,表明行业专业人才需求意向大幅增加,行业蓬勃发展,招聘前景态势良好。

紧缺专业人才需求均值:人工智能领域趋势更为集中

紧缺专业人才需求均值反映未来一年内企业对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的集中趋势,未来产业行业总体人才需求均值为1.22,其中人工智能行业紧缺专业人才需求均值为1.23,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行业紧缺专业人才需求均值为1.18,两者均小于2,表明行业未来一年内对紧缺专业人才的需求均趋于增加,同时人工智能行业较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行业紧缺专业人才需求增加更为显著(见表1)。

细分领域: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相对分散

在人工智能行业中,受调查企业对于细分领域的紧缺专业人才未来需求占比前三依次为机器学习·通用(三个阶段占比均为68%)、计算机视觉·通用(三个阶段占比依次为50%57%57%)、机器学习·APP(三个阶段占比依次为46%50%50%,见图8)。

在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行业中,企业专注的细分领域较为分散,紧缺专业人才未来需求占比前三的为新药研发(三个阶段占比依次为46%49%56%)、治疗与诊断方法(三个阶段占比依次为30%32%38%)、体外诊断技术(三个阶段占比依次为27%22%28%)(见图9)。

杭州市未来产业紧缺专业人才培育引进的问题

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无法满足行业分类细化要求

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行业目前均存在技术领域分类细致、专业性极高的发展现状,并且在未来将继续保持分类细致的状况,导致现有专业人才匹配度低,对口专业人才缺口大。尤其是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行业,许多企业专注于一个或几个细分领域技术方向,而目前高校只有在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培养计划中才对研究方向有细致的划分。

同时,高校专业课程设置滞后,应届毕业生缺乏经验,理论实践不匹配,无法直接上岗。调查问卷有效样本数据显示,行业内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中38%对专业人才招聘需求意向为5年以上工作经验,44%3-5年工作经验,58%1-3年工作经验,仅有30%的工作岗位可以由应届毕业生胜任。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代表企业反映,由于基础理论到实践应用需要一定的转化过程,目前高校输出的应届毕业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难以直接胜任岗位。在课程设置方面,人工智能代表企业提出,目前高校未增设与细分领域相关的专业与课程,如大数据、深度学习、通用算法、区块链技术、机器视觉、无人机等;而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行业企业则反映高校专业覆盖虽较为全面,但分类过于笼统,在医药智能信息化、数据采集、生物制药分析、制剂、抗体工程等方面缺乏更为深入的教学。

专业人才招聘渠道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目前,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招聘渠道主要集中在网络招聘(占比86%)、内部员工推荐(占比76%)、社会招聘(占比66%)、人才猎头(62%)和校园招聘(占比56%),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和媒体广告招聘也起到一定作用,分别占比19%10%

在对调查问卷有效样本数据和实地调研结果的分析中发现,行业企业招聘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时更倾向于内部员工推荐和行业内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两种渠道,招聘圈内人,效用相对较高,而通过其他招聘渠道获取的专业人才存在匹配度低、流动率高的几率较大。

同时,行业的高速发展使得企业对接触世界前沿技术与扩张海外市场的需求日渐显现。但海外专业人才需求难以通过现有常规招聘渠道满足,对海外专业人才需求并不局限于吸引大规模留学人员或海外华人归国,为满足海外分公司扩张需求,开拓国际市场,如何在海外吸引国际专业人才,也成为跨国经营管理者日渐凸显的问题。

多数企业自身人才竞争能力不足

目前,杭州市未来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标杆企业拉动行业整体发展,不可避免地抬高薪资基准,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初创型企业提供的薪资在对专业人才的招聘和保留中无法展现竞争优势,因此,企业紧缺专业人才需求岗位的年薪跨度较大。

未来产业企业成长型居多,对人才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往往缺乏更深刻的考量,具体体现在:一方面是人力资源管理缺乏战略性,战略性激励这一核心功能难以发挥;另一方面是激励机制结构单一,方式缺乏多样化。人工智能行业相较于其他行业,员工性别较为统一,工作较为单一乏味;而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行业相较于其他行业来说,项目成果周期长,能给员工的激励缺乏即时性。此外,企业文化管理能力薄弱、缺少融洽的氛围,缺乏相应发展平台及空间等也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足,生产效率受损,人才加速流失等消极结果。

同时,作为激励的重要手段,虽然大多数企业重视专业人才培养,设立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但也存在一定的的难题:一方面高昂的培养成本成为企业沉重负担的来源之一,而且企业面临培养的专业人才的流动的风险;另一方面是专业人才培养缺乏平台、方式方法单一、机制不完善。

此外,处于部分产业园区的企业地理位置偏僻,周边配套设施还未完善、员工通勤不便等问题也使得企业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现有专业人才政策效用尚需全面提升

近年来杭州市接连出台高含金量的人才政策,致力于优化人才环境,人才净流入率稳定保持在全国前列,但随着政策的实施,相关问题逐渐显露,主要有四个方面。

紧缺专业人才政策内容覆盖范围不够大,应妥善解决人才落户、住房、子女教育等与生活休戚相关的问题,保障专业人才生活质量。

紧缺专业人才政策范围条件和人才评定与实际需求不符。企业反映,杭州市部分专业人才优惠覆盖人群的条件和人才评定与企业实际状况脱节,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无法享受专业人才政策。

专业人才政策申报与兑现流程繁琐。企业反映,专业人才政策申报条件繁多,操作流程复杂,使得企业对专业人才政策的态度不够积极,部分企业由于专业人才政策繁琐,降低了对专业人才政策的积极主动性,28%的企业在调查问卷中反映希望政府精简人才制度兑现程序。

专业人才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在专业人才工作中亟待政府提供的帮助分布图中,选择加强人才政策宣传力度的企业占比42%。调查问卷有效样本数据显示,80%的企业希望政府加强通过公众号宣传专业人才政策的力度,除此之外受到企业关注的专业人才政策宣传平台依次为政府门户网站(占比72%)、APP(占比65%)、政府相关部门的文件传达(占比61%)、同业交流(占比61%)、媒体报道(占比58%)和参与相关部门举办的政策培训会议(占比58%)。

杭州市未来产业紧缺专业人才需求服务相关建议

完善高校培养计划,接轨行业发展现状

引导高校增加培养计划中实践模块的比重,安排学生在专业相关企业或实习基地参观实践,提升学习针对性,把高校=实验与实际操作情况相联系,提升所学知识的利用率。

引导高校针对人工智能行业发展专门增设以人工智能细分领域为研究方向的院系或专业,在原有基础课程结构上新增以人工智能行业中细分领域名称命名的选修课,如深度学习、芯片制造、图像识别、语音识别、通用算法、推荐系统、机器人、无人驾驶等课程,以缩短未来进入工作岗位的适应时间;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相关专业则可新增各细分研究方向课程,如毒理药理、制剂、有机合成、纯化、细胞培养、抗体提纯、分子生物学等,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前沿技术。

引导高校依据行业应用现状设立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设置课程穿插教学,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紧密对接。如计算机类专业与医学、机械、金融等专业融合,推动智能医疗、智能制造、智能金融等领域的发展,生物类专业与临床医学、统计学、信息管理、自动化等专业交叉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实现生物信息化发展。

搭建专业人才交流平台,拓宽专业人才招聘渠道

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中国杭州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园、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杭州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等平台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为专业人才供需双方提供猎头等服务。同时,依托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园、杭州未来科技城产业平台,定期开展专业人才交流活动。

发挥人才市场等政府所属人才服务部门或行业协会职能作用,通过行业人才交流和行业技术交流系统化采集、整合紧缺专业人才信息,构建行业专业人才、团队信息库,及时在网络数据库中发布真实有效的专业人才供需信息数据。调查显示,未来产业企业紧缺人才需求迫切程度与人才、技术的交流互动需求成正相关关系,63%的企业认为促进协会发展与产学研合作新模式较为紧迫,59%的企业认为行业内以标杆企业为首开展活动,加强业内技术交流的需求较为紧迫。

发挥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资源优势,加紧签订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行业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就业协议,建立对口高校常态化人才输送合作机制。通过校企联合建设国内知名特色的研究院所,实现鲜明的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打通高校和企业间的专业人才输送通道。调查显示,68%的企业有较为紧迫的联合高校培养专业人才,长期建立人才储备需求;21%的企业认为这样的需求刻不容缓。

发挥杭州现有海外人才工作站作用,加强与海外高校、海外留学生协会社团等联系,吸引海外留学专业人才等来杭发展。抓好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与项目交流大会、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吸引国际专业人才来杭创新创业。争取与国际行业巨头联合建立实验室,搭建国际平台,促进国际专业人才交流合作,吸引国际科技创新资源聚集。服务企业海外扩张的人才需求,并组织开展企业赴境外招聘活动。

健全企业人才发展机制,提升企业自身吸引力

发挥企业用人主体作用,定期开展行业市场薪酬调查,建立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保证薪酬公平公正,使专业人才感到付出与回报成正比。

完善结合自身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打通从入职、转岗到晋升的渠道。鼓励企业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学科专业对口高校开设订单班,通过企业资深专业技术人才担任订单班实务导师培养适合企业相应岗位的专业人才。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开展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博士点增额培养合作,重点培养行业内细分领域专业人才、复合人才。推行企业内一对一带教培养机制,并定期开展行业技术讲座,邀请标杆企业进行技术交流。

同时,提高未来产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改善产业园区地理位置偏僻、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员工通勤不便等问题。

优化专业人才政策,发挥人才政策优势

结合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行业发展需求,构建高低有序、递进互补的人才政策框架,形成低、中、高金字塔式多层次专业人才政策体系。升级行业内专业人才政策,允许多层级人才优惠政策叠加。对标国内最高标准,扩大对专业人才的人才政策覆盖面,做好人才落户、住房补贴、子女教育、培训补贴、医疗保障、科研配套设施等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同时针对紧缺专业人才实行量身定做专业人才政策。

推进科学的人才评价工作,建立行业内社会化评价、用人主体自主评价、职业高校技能评价等多元化专业人才评价体系。鼓励行业内标杆企业在通用标准基础上,制定符合行业发展现状的人才条件,修订职称申报条件和评价指标,弱化专业人才年龄、学历、职称、技能等级等硬性条件限制,特别是推动放宽人才政策培训项目对培训对象的特定条件限制,惠及因专业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不达标而被拒之门外的紧缺专业人才,提升专业人才政策普惠性。

建立专业人才政策宣传长效机制,保持专业人才政策宣传渠道畅通,发放专业人才政策名录。鼓励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设立项目申报团队,主动搜寻获取专业人才政策信息,主动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咨询,主动反馈专业人才政策实施效果,打通人才政策双向反馈渠道。

杭州未来产业紧缺人才研究及展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