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作文秘诀(评)

发布时间:2018-02-16 14:46:41

鲁迅的作文秘诀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鲁迅作品群文读写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鲁迅作品是经过历史筛选而沉淀下来的精髓,是民族和世界文化的典范,鲁迅是一位真正的语言大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包含4篇关于鲁迅的课文,配套主题丛书《俯首甘为孺子牛》汇集鲁迅相关文章29篇,反映了鲁迅的方方面面,这课只从鲁迅作为文学家角度来看。淡淡数笔,却能以少胜多,形神毕现,类似“白描”,这被鲁迅称为“作文秘诀”。怀揣“秘诀”阅读鲁迅系列作品,学生读写能力得到提升,精神生命得以滋养。

【教学目标】

1、浸润名家作品,从经典文段品味作家写法;

2、回归现实取材,在仿写中找到表达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对鲁迅作品中白描手法的认识和运用

【教学过程】

1、从鲁迅印象中读出“美术家”鲁迅

“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浑浊……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胖子要穿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得宽……”

——节选自主题丛书六上第五册第4课《回忆鲁迅先生》

师生共读文段。

师:猜猜这段话是谁说的?读了它,你对鲁迅产生了怎样的印象?

生:对着装有讲究,有品位,有艺术眼光。

“鲁迅先生于文学外尤注意美术。”

——节选自主题丛书六上第五册第21课《先生人格不凡》

师:我们到这篇文章里找证明,曾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这么说。看来,研究鲁迅,懂其文字仅得一半,美术里有他精神世界的另一半。

【设计意图】

鲁迅先生评价指导萧红着装是生活中鲁迅的一个经典画面,课的起始,用一个有趣的话题带学生亲近鲁迅,读出鲁迅的有趣,有品位,读出鲁迅对美术的热爱。白描原是美术的画法,鲁迅将其运用到写作中,鲁迅的文章与美术密不可分。

2、运用色彩组合,构筑画面,抒发情感

我们看鲁迅先生在《少年闰土》中的这段描写——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少年闰土》

学生朗读。

师:这是鲁迅先生用文字画画,想象画面,美在哪里?

生:用“深蓝”、“金黄”、“碧绿”这些表示色彩的词。

师:鲁迅笔下的场景,与其说是用语言表述,不如说是用画笔涂抹。置身此情此景,鲁迅会是怎样的心情?

学生速读全文,体会这段景物色彩的描写对于抒发情感的作用。

师:可以是欢愉,因为小伙伴闰土来了,教给小鲁迅无穷尽的新奇的事,关于童年的美好呼之欲出;可以是淡淡的忧伤,因为这些美好的画面只出现在回忆里。

粉红的天空中,曲曲折折的漂着许多条石绿色的浮云,星便在那后面忽明忽暗的眨眼。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那一边,却是一个生铁一般的冷而且白的月亮。

——节选自主题丛书六上第五册第13课《补天》

师生共读。

师:圈出色彩词,体会颜色的运用。你见过这样描写天空和浮云吗?什么感觉?

生:奇幻!开天辟地的壮观!

师:奇的色彩组合中能读到鲁迅对天地的敬畏,对生命的礼赞。

复习品读萧红的《火烧云》。

师:原来颜色可以运用得如此准确。“梨黄”、“茄子紫”……思物就能知颜色。

你们也能试着将几种色彩组合在一起,构筑一幅画面,表达情感吗?

学生仿写。

学生作品1——

生:亮绿的小草钻出黄湿的新土,蔚蓝的天空下飞来几只雪白的云朵,蹦跳着寻找金灿灿的太阳和暖橙的气息。

……

师:在这色彩缤纷的画面里,老师体会到同学们的欢欣雀跃。

【设计意图】

体会鲁迅作品文中有画,景中有情的表达效果。号称“白描圣手”的鲁迅在色彩运用上颇为讲究,有唐代诗人李贺之风格。此刻的“有色”是为下个环节从“无色”中体会鲁迅白描写法来做铺垫的。

3、隐去色彩,物像并置,亦能创造精彩

师:增加难度。这回,把颜色词都隐去,也能组成一幅美妙的画面。

不信,你看——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见到桃花,就读出了粉红;又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大漠,就看到了黄茫茫一片。

师:还有我们熟悉的《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是中国传统山水诗画中常见的物像并置,诗情画意中,抒发了一个飘零游子倦于漂泊的愁肠。

师:这些诗句不着一点色彩,却能把绚丽的美景印刻在我们心里,这就是白描的魅力。《好的故事》中,鲁迅先生把家乡常见的物像并置在一起,创作了一幅写意山水画。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个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节选自主题丛书六上第五册8课《好的故事》

师:你见到了哪些物像?

生:乌桕,新禾,野花,鸡,狗……日光,萍藻,游鱼。

:十几种物像并置在一起,不加粉饰,就依次罗列,也能见到颜色

生:见到事物本身的颜色。

生:见到一幅江南水乡风情画。

师:我见到了两幅画。

生:一幅是水平面以上的,一幅是水中的倒影。

师:看似普通的物像罗列,无形容,无装饰,不着色彩,我们却能看到一个,甚至几个多彩的画面,平淡中见其丰富的内涵。

【设计意图】

主题丛书上的经典段落是好例子,教师要带着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反复地诵读,由浅入深慢慢体会作家这样描写的妙处,悟出作家写作的动机,寻得作家“白描”的写作秘诀。

师:请尝试修改习作1,删除颜色词,添加物像,呈现画面,也会同样的精彩。

从作品1删除颜色到作品2——

生:小草,新土,天空,云朵,太阳……扑鼻而来暖春的气息。

从作品2可添加更多的物像到作品3,画面更丰富——

生:小草,新土,天空,云朵,太阳,红花,蝴蝶,细雨……扑鼻而来暖春的气息。

景中如果加入了人,画面会更添生机——

生:草丛,野花,浅池,牧人,毡房,马群,骑马上天上,最美的旅行

设置倒影,画面叠加——

生:……

移步换景,多幅画面——

生:……

现实取材,自由仿写——

生:桌子,椅子,讲台,黑板,书架,灯,头顶吱呀作响的风扇,普通的教室,难忘的校园。

……

师: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童年之精神写不出,那桌那椅那长廊那操场那跑道以写之。鲁迅先生的美术,除在有色中绘制绚烂的景象,于无色中也抒质朴的情怀。

【设计意图】

删除色彩词,从有到无,体会白描之简洁;添置更多物像,让画面内容变得丰富;有了人的加入,画面更添生机;设置倒影,移步换景,绘出多幅画面;现实取材,发散思维……逐层递进,学生在不断修改、创作中,表达能力得以提升。

总结:鲁迅先生就是这样脚踏在文学的船上,开启美术的路径。一笔之中诗画俱现,一文之间字图穿梭。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向鲁迅先生学到的作文秘诀。

【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上,围绕一个语用点,我从三十多篇与鲁迅相关的文章中精心选材;整堂课重点突出、目标明确、主线清晰、扎实推进。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始终关注学生,及时点拨、引导;能真正体现“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理念。在小练笔时,应该给学生更加充裕的时间进行仿写创作和展示,以展现更加丰富的生成。

深圳市福田区荔园小学 谢佳

电话:186********

听谢老师的课,我已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在南宁听她执教《刷子李》,重点与学生探讨冯骥才作品的风格特点,令我耳目一新。这次,她依托教材《少年闰土》等群文的片段,教学生鲁迅的作文秘诀——白描,又使我眼前一亮。

很佩服她深厚的文学素养,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洒脱大气;为教好这堂课,从三十多篇与鲁迅相关的文章中精心选材,巧妙整合,用独到的视角挖掘“白描”这样一种写作手法,匠心独运。整合之功力毋庸置疑!

整节课,她围绕着“白描”这一目标,先让学生读《回忆鲁迅先生》,使学生对鲁迅与“美学”产生联系;再由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中色彩的描写及鲁迅学生萧红《火烧云》中有关颜色的描写,让学生悟到色彩描写之精妙,并随机仿写色彩描写的句子;然后问题一转,让学生读《渔歌子》和《天净沙 秋思》,领悟只写物象也能体现画面感的绝妙,从而懂得何为“白描”,“白描”的作用是什么;最后,再让学生把先前写的句子去掉色彩,只留物象,深入感受白描之妙。紧扣目标,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非常好地阐释了什么是“学习”。听了她的课,我也学会了什么是白描,白描的用途是什么。这样的课是有发展的课,有生成的课。

从谢老师提交的这个教学设计来看,她已自己删掉了原本讲课时一些环节:如,用白描写法写景之外,还可用白描手法写人等。这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因为短短的40分钟一堂课,目标一定不要太多,再好的东西吃多了学生也是受不了的,一课一得就已经非常理想了。

再就是目标的描述一定要更规范。谢老师的教学目标“浸润名家作品,从经典文段品味作家写法”就有些笼统。究竟要品味作家什么样的写法?这种写法学到什么程度?在什么条件下达到这种程度?均没有写出来。这样的目标不够明晰,不便评价和检测。这往往也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容易忽视的问题。希望引起老师们高度关注,因为目标是行动的先导。

鲁迅的作文秘诀(评)

相关推荐